4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PPT课件
第四章 植物病毒_PPT幻灯片
(4)单链DNA(ssDNA)
联体病毒科(Geminiviridae)病毒含有这种类型基因组,复制时单链 DNA先合成双链DNA,再以常规途径转录生成mRNA。
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引起人类疾病(天花、爱滋病、非典型肺炎、肝炎、流 感、小儿麻痺等)。
▲引起畜禽疾病(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牛瘟、鸡瘟、 鸭瘟)。
▲引起植物病害。
有益方面:
▲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或元件。 ▲有害生物控制(害虫、真菌及杂草生防)。 ▲环境保护(利用藻类病毒消除水面藻类污染)。 ▲花卉增色(金心黄杨、金边瑞香、杂色郁金香)。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多数为核糖核酸(RNA),少数为脱氧核糖核
酸(DNA)。根据核酸性质及功能,可将植物病毒基因组分为下列5 种类型:
(1)正单链RNA(+ssRNA)
单链RNA具有侵染性,可以直接翻译蛋白,起mRNA的作用。大 部分重要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属这一类型。占70%以上,如TMV, CMV,PVY;多分体病毒等。
2、对病毒本质的认识(病毒理化特性)
◆ 1935年,美国的斯坦利(Stanley)提纯TMV结晶,于1946年获诺贝 尔化学奖。
◆ 1936年,英国的鲍登(Bawden)发现TMV含有95%的蛋白质和5% 的RNA。
◆ 1939年,美国的凯奇(Kausche)获得第一张TMV电镜照片。 ◆ 1944年,美国的斯克诺定尔(Schrodinger)发表了“What is Life?”
(2)负单链RNA(-ssRNA)
病毒粒体中的单链RNA不具侵染性,必需先转录成互补链,才能 翻译蛋白。植物弹状病毒的基因组属这一类型。如小麦丛矮病毒。
(3)双链RNA(dsRNA)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章植物病毒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章植物病毒第四章植物病毒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植物病毒的概念、形态结构与组分、复制与增殖、传播与移动、分类和命名、鉴定和类病毒,以及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的简介等。
主要教学方式与手段(含实验课):本章总8学时,其中理论课5学时,实验3学时。
理论课教学运用CAI、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验课教学以学生自己独立操作为主,并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植物病毒粒体的形态结构,植物病毒的传播与移动及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
难点:植物病毒的介体和非介体传播方式,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和植物病毒病害的鉴定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植物病毒?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的衣壳中,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
二、主要特征1、微小2、结构简单:核酸+衣壳3、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和场所。
三、主要类群按寄生寄主: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四、发展简史(植物病毒)1、症状描述eg:荷兰郁金香(16世纪):杂色欧洲马铃薯退化病(18世纪):越长越小2、传染性和滤过性1882年,德国Mayer烟草花叶病TMV(汁液可传染,排除了生理性问题,认为可能是细菌)1892年,Ivanowsk →细菌滤器→ 发病→ 毒素(不能增殖)1896年Beijerinck 琼脂扩散→ 不是细菌→病株→健株→侵染性活液(在植物中可增殖)1935年美 Stanley 提纯→ 蛋白质结晶↓1936年英Bawden 侵染源为核酸← 有核酸3、形态1939年 Kausche 拍下照片4、分子生物学(1)研究蛋白、核酸的组成、结构(2)研究复制(3)转基因研究1985(植物) 1986(植物病毒)五、危害性外部症状:变色花叶畸形常见减生作用(矮化)坏死烟草类eg:1、马铃薯退化病,减产50%2、麦类黄矮病:20~40年代流行3、番木瓜黄斑病毒病第二节植物病毒形态结构一、形态1、基本形态—粒体(Virion/particle)球状(多面体,CMV)直径20~35nm杆状截头、圆头线状2、单体病毒,仅有一种粒体联体病毒:两个核酸分别包在两个粒体内多粒体病毒:CMV二、结构 P129核酸(RNA或DNA)+衣壳(蛋白质或脂蛋白)三、组分(一)蛋白质1、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oat Protein)2、功能蛋白:复制酶运转蛋白(二)核酸基因组、遗传物质1、DNA ssDNA BBTVdsDNA CaMV2、RNA +ssRNA 70%以上﹣ssRNAdsRNA病毒核酸的比例:球形粒体的核酸,15%~45%长条形粒体核酸,5%~6%弹状病毒只占1%左右第三节植物病毒的复制病毒侵柒植物以后,在活细胞内增殖后代病毒需要两个步骤,一是病毒核酸的复制(replication),从亲代向子代病毒传送核酸性状的过程,即病毒的基因传递(Gene transmission);二是病毒核酸信息的表达(gene expression),即按照信息RNA的序列来合成病毒专化性蛋白的过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简介 ppt课件
非介 体传
播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
介体 传播
昆虫介体
(同翅目:蚜虫、叶婵、飞 虱等)
1、非持久性病毒 依附于口针,随同唾液进入 寄主植物体内,无循回期,传毒时间短。 2、半持久性病毒 介体体内无循回期,不能在 虫体内增殖,介体脱皮后不传毒。 3、持久性病毒 经过一定循回期,在虫体内增 殖,一次传毒后终身传毒,有的还可经卵传毒 给下一代 。
构成
球状、杆状及线状病毒表 面由一定数目的蛋白质亚
基构成。 CP(protein coat)蛋
白质衣壳。
二、病毒组分及其生物学功能
核酸
1、正单链RNA(+ssRNA)具有侵 染性,可以直接翻译,起到mRNA作 用。 2 、 负 单 链 RNA ( -ssRNA ) 不 具 侵 染性,必须先转录成互补链,才可能 翻译蛋白。植物弹状病毒 3、双链RNA(dsRNA)其中一条链 有mRNA的作用。植物呼肠病毒 4、单链DNA(ssDNA)复制时单链 DNA 先 合 成 双 链 DNA , 再 常 规 转 录 生成mRNA。联体病毒,双生病毒 5、双链DNA(dsDNA)与高等动、 植物的相同,为互补的双链DNA。 花椰菜花叶病毒属、杆状DNA病毒属
所有全株感染的植物病毒在凡是 可以进行任何方式嫁接的寄主植 物之间都能有效的通过带病嫁接 材料传给感病的亲和性植株。 防治:无病毒接穗和砧木。
汁液 传播
种子 传播
非介体 传播
嫁接 传播
菟丝子 传播
包括:种子和种用无性繁殖材料 豆科、葫芦科、菊科最为普遍 种传病毒是农作物病害的重要初 侵染源,大多为检疫对象。
传毒性质和嫁接传毒相同。 可以将自身所带病毒传给寄主植 株,而且可以通过桥梁作用蒋一 株植物的病毒传给另一个寄主。 在亲缘关系大得植株间,可以传 毒。
第五章 植物病毒.ppt
(一)形态:基本形态有棒状(杆状和线状)、球状 (多面体或十二面体)和弹状三种。
(二)组分
植物病毒
蛋白质(60~90%):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核酸(5~40%)——病毒的核心:主要是RNA,
少数为DNA 其它组分:水、碳水化合物、多胺、金属离子
Ca2+、Na+、Mg2+)
(三)核酸的多分体现象和多分体病毒
体外保毒期:是指病株汁液,保存在20-22℃ 的温度下,保持其侵染能力的最长时间。试验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体外保毒期是30天以上, 黄瓜花叶病毒的体外保毒期是3-4天。
对一般化学物质的稳定性:病毒对一般消毒或 杀菌剂如升汞、酒精、甲醛、硫酸铜及5%的 石炭酸等的抵抗能力很强,但肥皂、去污粉等 除垢剂却很容易使它失去活性,所以常用这些 物质做为病毒的消毒剂。
五、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一)分类依据 1、结构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DNA 或RNA); 2、核酸是单链还是双链; 3、病毒粒体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 4、病毒形态; 5、核酸分段情况(多分体现象等)。
(二)命名
采用得最多的是英文俗名法: 寄主植物+症状(不采用斜体,常使用缩写)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 黄 瓜 花 叶 病 毒 ( Cucumber mosaic virus , CMV) 有的按照发现的先后给予命名,如马铃薯X病 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Y病毒 (Potato virus Y,PVY)等。
科、目的名称分别以-viridae和-virales为结尾, 均采用斜体书写。
六、重要植物病毒及所致病害
主要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TMV) 黄瓜花叶病毒 (CMV)
植物病毒课件
口针
中肠
血淋巴
唾液腺
循廻期——从病毒进入昆虫口器到昆虫唾液中 出现病毒所需要的时间
(3)持久性病毒
•虫媒从病株上取食后不能立即获得传毒能力 •病毒存在于虫媒唾液中 •虫媒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长( 100小时以上) •不能通过接触传染
终生带毒 经卵传毒 能在虫媒体内增殖
3、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传播
种子带毒 豆科、葫芦科、菊科 种子带有病残体 种子消毒
2、直接为害地下部
(1)形成根瘤 (2)根丛生成根团 (3)根坏死、腐烂 由于根部受害,整株生长衰弱,似缺水缺肥状
四、线虫对寄主的为害性
1、直接引起病害 2、传带或帮助其它病原物的侵入
五、诊断方法 1、直接观察法
一般在病部能找到线虫
2、漏斗分离法
第六章 寄生性种子植物 一、寄生部位 1、茎寄生
2、电镜观察 电镜观察时,病毒样品须经过负染处理,使病
毒粒体表面附着一层重金属离子,置于特殊的载 网和支持膜上,放入电镜真空样品室中进行观察。
八、植物病毒鉴定
3、血清学检测
利用植物病毒外壳蛋白的抗原特性,制备特异性的抗 血清。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以鉴定病毒。 A 琼脂双扩散法 B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
自然发生 人工诱发
三、病毒的物理特性
1、失毒温度(热钝化点)——在10分钟内使 病毒失去活力的最低温度
TMV90-95℃
CMV60-70℃
2、稀释终点——病毒汁液保持有致病力的最 大稀释倍数
TMV 10000-100000倍
CMV 1000-3000倍
三、病毒的物理特性
3、体外保毒期——离体病毒在室温下保持致 病力的最长时间
《植物病毒》PPT课件
大蒜病毒病 矮缩Dwarfing
矮化Stunting
一、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1、宏观症状macroscopic symptom
(2) 变 色discoloration
叶变色— 褪绿 chlorosis、白化 blanching、
lowing、
紫/红/黄化 purpling/ reddening/yel
2、种子传染seed-transmission
病毒种传的重要性 (1)早期提供毒源,引起病毒病流行
种子带毒后,直接使幼苗发病, 为大田侵染提供了初侵染源 (2)远程传播 通过种子进出口、种子 调拨使病区扩大 花粉能传毒,种子一定能传毒
(一)、非介体传播
3、土壤传播soil-transmission
染。
(一)、非介体传播
1、机械或汁液擦伤传染 2、种子传染 (1/10) 3、无性繁殖材料 4、土壤传播
5、菟丝子(Cuscuta)传染
6、嫁接传染
(一)、非介体传播
2、种子传染 (1/10)
在胚病外毒ou在ts种ide子t中he e的mb分ry布o,传:播率低: • 种(子1)成熟病经毒过不脱能水进、入收获胚、,贮在藏胚;外有,些接种触子不污到染幼;苗;
可嫁接、无性繁
(二) 介体vectors传播
主要介体有:昆虫、真菌、螨类、线虫类 昆虫介体有:蚜虫、叶蝉、飞虱、甲虫、蓟马、粉蚧、蝽象等 昆虫的传毒过程分为:获毒、潜育、传毒三个时期 获毒饲育期(acquisition feeding period)指无毒昆虫开 始取食至已获得传毒能力所需的时间 接毒饲育期(inoculation feeding period )指带毒昆虫在 健康植株上引起发病的取食时间。 潜育期(latent feeding period )指昆虫从获得病毒起到 能传播给植物所需的时间。
植物病毒学 课件
病毒学研究的若干重大进展
1982年,Stanley Prusiner,Science 杂志,羊瘙痒病、人Kuru病,朊病毒 (prion)引起
后来发现,牛海绵状脑病BSE(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人 克雅氏病CJD,也由该因子引起
病毒学研究的若干重大进展
概述
一、学习病毒学目的、意义 1、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涉及领域:医学、
医药、卫生、检疫、环境等 继续生命科学研究
学习病毒学目的、意义
2、学科发展需要 微生物学一部分 20世纪60年代,独立成病毒学 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结合,地位突出 病毒学成果,丰富分子生物学内容,在基因工 程中得到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促进病毒学发展
1949年,Enders,单层培养细胞进行 病毒培养、传代,加快病毒学研究步伐, 1954年,诺贝尔奖
病毒学研究的若干重大进展
1953年,Salk,单层猴肾培养细胞,脊髓灰 质炎灭活疫苗,被载入美国大事记,每年拯救 3000万儿童 加州 Salk Institute,8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猴肾(胰蛋白酶)——肾细胞(接种病毒)— —增殖3天——过滤、提纯——甲醛灭活—— 疫苗(polio vaccine)
植物病毒学 Plant Virology
1、启蒙和经验阶段
公元10世纪~1892年,900年历史 事实上,有些疾病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但当时并不知道由病毒引起 文字记载的最早病毒病,中国公元前10 世纪描述的一种瘟疫 与“天花”相似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第四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二节 壶菌
Chytridiales - Chytridium releasing zoospores.
Chytridiales - Chytridium releasing uniflagellate zoospores
Chytridiales - Chytridium - empty sporangium on pine pollen grain.
藻菌界 Chromista(茸鞭生物界 Stramenopila)
丝壶菌门 Hyphochytidiomycota:丝壶菌纲 Hyphochytidiomycetes
网黏菌门 Labyrinthulomycota:网黏菌纲 Labyrinthulomycetes
卵菌门 Oomycota:
卵菌纲 Oomycetes
(四)重要属种
1、节壶菌属(Physoderma):
营养体为根状菌丝,分体 产果;
休眠孢子囊扁球形,黄褐 色,具囊盖,萌发时释放多个 游动孢子。
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 起,但不引起寄主组织过度生长。
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玉米褐斑病brown spot of corn
真菌词典(2001)第九版的分类体系(八界系统)
原生动物界 Protosa
黏菌门 Myxomycota:网柱黏菌纲 Dictyosteliomycetes
黏菌纲 Myxomycetes
原柄黏菌纲 Protosteliomycetes
根肿菌门 Plasmodiophoromycota: 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马铃薯癌肿病potato wart disease 。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第四章第一节)
(一)核酸: 植物病毒的核酸具有遗传基因。植物病毒
核酸的遗传信息是通过外壳蛋白质来传递的, 它是靠病毒复制阶段所需酶蛋白的氨基酸排列 决定的。
在感染了RNA病毒的细胞内是通过信使核 糖核酸(mRNA)和寄主现成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 外壳。
(二)核酸类型
1、正单链RNA[(+ssRNA):将携带有信使核糖核 酸功能的RNA链称为正链,可写作(+ss)RNA。 由于这种(+)RNA具有侵染性,所以又称为侵染 型(+)RNA,例如TMV就属于(+)RNA型。
(四)卫星RNA
在某些多分体病毒中发现了小分子量的RNA它与 病毒RNA没有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 病毒的核酸才能侵染和增殖。这种核酸称为卫 星 RNA(satelliteRNA , sRNA) , 其 依 赖 的 病 毒 称为辅助病毒。卫星RNA与辅助病毒包被在同 一衣壳内,并能抑制辅助病毒的复制,降低其 浓度并改变其致病力,利用sRNA与病毒的关系, 可进行生物防治及基因工程抗病毒育种研究。
2 、 负 单 链 RNA[(-ssRNA) : RNA 虽 然 携 带 遗 传 信 息,但是这种RNA进入寄主细胞后不能直接作 为mRNA,需要通过转录酶将此RNA转录成mRNA 后才能进一步复制出正链核糖核酸,因此这类 RNA属于负链核糖核酸。
由于这种(—)RNA不具有侵染性,所以又称为 非侵染型(—)RNA。实际上负链就是正链的互 补链,例如植物弹状病毒就属于(—)RNA型。
3、双链RNA(dsRNA):核酸互补的双链RNA,其中 的负链RNA转录出正链,才能作为mRNA翻译蛋白。 呼肠孤病毒科为此种核酸类型。
4、单链DNA(ssDNA):DNA不能直接作为RNA起作 用。
(植物病理学)5植物病毒
2021/1/13
植物病理学
29
(三)种子和花粉传播
• 种子带毒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早期侵染和远 距离传播。
• 种传病毒的寄主以豆科、葫芦科、菊科植 物为多,而茄科植物却很少。
• 由花粉直接传播的病毒数量并不多,现在 知道的有十几种,多数是木本寄主。这些 花粉也可以由蜜蜂携带传播。
2021/1/13
植物病理学
2021/1/13
植物病理学
3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
(一)病毒的特征
病毒是一种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具有侵染 活性的细胞内寄生物。
个体微小:是迄今为止,人们在超微世界里所认 识的最小生物之一。它常引起寄主的病害,是一种 病原生物。
结构简单: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它既具 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化学大分子物质的特性。
• RNA1和RNA2分别包裹在不同的粒体中,而 RNA3和RNA4包裹在同一粒体中。
2021/1/13
植物病理学
43
CMV病毒粒子负染电镜照片
8
三、植物病毒的组分
❖ 植物病毒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在 内部,外部由蛋白质包被,称为外壳。合称 为核蛋白或核衣壳。有的病毒粒体中还含有 少量的糖蛋白或脂类、水分等。
❖ 类病毒则没有蛋白质外壳,仅为RNA的分子。
2021/1/13
植物病理学
9
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二、植物病毒基因组信息的表达 三、植物病毒的增殖
2021/1/13
植物病理学
14
三、植物病毒的增殖
植物病毒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没有细胞 结构、像真菌那样具有复杂的繁殖器官,也不 像细菌那样进行裂殖生长,而是分别合成核酸 和蛋白组分,再组装成子代粒体。这种特殊的 繁殖方式称为复制增殖(multiplic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的是
•
郁金香碎色病,因为至今荷兰
•
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馆还保存着
一张1619年荷兰画师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
画。当时一个得病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来成吨的
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在1634-1637年的荷兰, 这种嗜好达到了可称做“郁金香热”的高潮。
使我们知道在十七世纪就存在一种植物病毒病
显微镜。度量病毒大小的尺度为纳米(nm)。
21
病
毒
与
其
它
病
原
生
物
大
小
比
较
22
病毒与其它生物大小比较
23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 植物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粒体(virion, virus particle),大 部分病毒的粒体为球状、杆状和线状,少数为弹状、杆 菌状和双联体状等。
24
25
球状病毒:直径大多在20~35nm,少数可以达到 70~80nm;球状病毒也称为多面体病毒或二十面 体(icosahedral particle)病毒。大约一半左右 的植物病毒科、属是属于这种形态。
壳
29
30
植物病毒有两种基本结构方式:螺旋对称型结构和等面体对称型 结构。
• 螺旋对称型结构:杆状病毒的结构,TMV为代表。蛋白亚基呈 螺旋状排列,镶嵌在 RNA螺旋链上,一个亚基和三个核苷酸 相结合。
• 等面体对称形结构:球形病毒的结构。壳基有规则地结合、 分布在二十个正三角形组成的面上;壳基经常由5、6、2、3 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常被分别称为五邻体、六邻体、二聚 体和三聚体。这种结构使病毒消耗的能量最小,粒体最稳定31。
13
植物病毒
被病毒感染的植物
14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方面:
▲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或元件。 ▲有害生物控制(害虫、真菌及杂草生防)。 ▲环境保护(利用藻类病毒消除水面藻类污染)。 ▲花卉增色(金心黄杨、金边瑞香、杂色郁金香) 1576,荷兰人Charles de Lieclase描述郁金香杂色花。 “郁金香热”。一株郁金香(球根):数头牛、猪、 绵羊;几顿谷物;上千磅奶酪;一个磨坊。 。
的表面时,发现侵染性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当的速度
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因此认为这种
侵染性物质要比通常的细菌小。贝杰林克用“病毒
(Virus)”来命名这种史无前例的小病原体。不难看出
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叶林克。
6
1935年,美国生物化学家 斯坦莱 烟草花叶病毒结晶
7
按它们寄主的不同,病毒分为:
----郁金香碎色病。
16
染病郁金香01碎色
17
染病郁金香02
18
19
二、昆虫病毒
防治农林害虫的优势: 专一性高 扩散性强 毒力大 后效长 环保功能 对人类的不利作用:经济昆虫(蜂、蚕)
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及甜菜夜蛾病毒 杀虫剂: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
20
第一节 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组分 观察植物病毒的形态则需要放大数万倍的电子
2
病毒的发现
1886年,德国农业化学家 迈尔在荷兰 的接种试验 (烟草花叶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3
1892年,俄罗斯 伊万诺夫斯基 烟草花叶病感病因子(细菌滤器滤过性)
4
•
1892年从事烟草病工作的年青
•
的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
(Ivanovski)发现感受花叶病的叶汁,即使经
过细菌滤器的过滤也仍具有传染的
• 绝大多数病毒粒体都只是 由核酸和蛋白衣壳(capsid) 组成,但植物弹状病毒 (PIant rhabdovirus)粒体 外面有囊膜(envelope)包 被。
28
三、植物病毒的组分
(一)蛋白质 1 衣壳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 绝大多数物病毒的衣壳只有一种蛋白,蛋白多肽
链经过三维折叠形成衣壳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作 蛋白亚基(subunit,也称结构亚基)。多个蛋白 亚基聚集起来形成壳基。 • 壳基是一种形态单位,主要表现在球状病毒上, 多数壳基构成衣壳,起到保护核酸链的作用。
32
2 植物病毒的蛋白种类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很小,编码的蛋白质种类也
很少,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 蛋白。
• 结构蛋白:主要是衣壳蛋白(coat protein, 缩写为 CP)和囊膜蛋白。
• 非结构蛋白:病毒核酸编码的非结构必需的 蛋白,包括病毒复制需要的酶,传播、运动 需要的功能蛋白等。
• 性质。这项观察提示了存在一种比
• 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都小的病原,
• 他认为该病是由产生毒素的细菌
• 引起的。 5
•
1898年,荷兰科学家贝叶林克
•
(Beijerinck)重复了伊万诺夫的实验,
•
他从患花叶病的烟草叶中挤出汁液,并使之
通过细菌滤器。表明滤液仍有侵染性。贝杰林克相
信他的滤器阻挡住了细菌。将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
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PIant virus)、 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Animal virus) 医学病毒(人类病毒); 真菌病毒 寄生细菌的噬菌体(细菌病毒bacteriophage)。 等。
8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引起人类疾病(天花、爱滋病、非典型肺炎、肝 炎、流感、小儿麻痺等)。
▲引起畜禽疾病(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牛瘟、 鸡瘟、鸭瘟)。
26
• 杆状病毒多为20~80nm×100~250nm,两端 平齐;杆状病毒粒体刚直;
• 线状病毒多为 11~13nm×750nm,个别可以 达到2000nm以上,粒体有不同程度的弯曲。
27
二、植物病毒的结构
• 完整的病毒粒体是由一或 多个核酸分子(DNA或 RNA) 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衣壳 里构成的。
第四章 植 物 病 毒
一、概况 二、定义 三、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成分 四、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五、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六、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七、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 八、病毒病害的诊断 九、植物类病毒
1
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现的历史
Ivnowsky (1892): TMV Beijerinck (1898): ‘ filterable virus’ Loeffler(1898)口蹄疫病毒 Towort(1915)噬菌体
▲引起植物病害(大麦黄矮病毒病、椰子死亡类病 毒)。
9
非典型肺炎”元凶冠状病
10
一、艾滋病毒
AIDS:获得性免疫缺失综合病症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一)形态:圆球形 (二)侵染特点:逆转录病毒。
(三)传播方式:血液及分泌物经由粘膜表面或皮肤破损处进入
11
HIV
疯牛病
12
艾滋病毒
T淋巴细胞中的爱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