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
合集下载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b8ea9bce2f0066f53322fb.png)
辨证论治
1.痰湿内盛 • 证候:形体肥胖,脘腹闷胀,肢体沉重
麻木,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 治法:祛痰利湿化蚀。 • 方药:茵陈降脂方。
• 2.肝郁脾虚
• 证候:头昏眩晕,胁胀嗳气,性情易躁, 舌红苔薄黄,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 方药:逍遥散。
• 3.痰浊血瘀
• 证候: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胸胁刺痛,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涩。
病因病机
1.湿热留滞:外感湿热,或内湿郁结(困脾、脾 肝肾失调、胆汁疏泄失司)
2.肝气郁结:肝郁累积脾胃 3.气滞血瘀: 4.肝肾阴虚:湿热久羁,耗伤阴血,郁久化热、
损伤精血、阴虚生内热(肝肾同源) 5.脾肾阳虚:湿热伤脾阳,脾阳亏乏,肾阳失充。
辨证论治
• 1.肝郁气滞 • 证候:胁肋胀痛,情绪抑郁,胸脘痞满,
病因病机
1.肝气郁结:抑郁或暴怒,疏泄失常 2.饮食不节:饮食无度,饥饱失常,嗜食
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痰浊或湿热 3.蛔虫上扰:蛔虫食甘肺而动,遇酸则伏
辨证论治
• 1.肝郁气滞 • 证候:右胁隐痛或胀闷窜痛,牵引肩背,
口苦咽干,食少腹胀,大便不调,舌苔 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 •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清热。 • 方药:柴胡疏肝散。
• 治法: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 方药:增液承气汤。
• 饮食宜忌: • 预防与护理:调节心理、注意饮食 • 小结: • 1.肠易激综合征如何确诊? • 2.病因病机如何?
慢性肝炎
肝脏发生炎症积肝细胞坏死持续六个月 以上者即为慢性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 起。 本篇以介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肝着”、 “肝积”、“黄疸”等范畴。
• 3.胃阴不足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6d5c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6.png)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IBS患者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以及伴随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常用的诊断工具有IBS诊断问卷和罗马标 准。
治疗与预防
治疗
治疗IBS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药、止泻药和抗抑郁药等。
根据罗马IV标准,FGIDs可分为以下 几类:功能性食管病、功能性胃十二 指肠病、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腹痛综 合征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病因复杂,与心理因素、生活方 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都有 关。
02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 脑-肠轴功能紊乱、肠道免疫失调 、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等有关。 Nhomakorabea床表现与诊断
《功能性胃肠病》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功能性胃肠病概述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肠易激综合征 • 功能性便秘 • 功能性腹泻
01
功能性胃肠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是一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 表现,但无器质性病变的疾病。
治疗与预防
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泻药、促动力药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心理 治疗等。
预防
预防功能性便秘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 习惯,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保持良好 心态等。同时,对于有功能性便秘家族史的
人群,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检查。
05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可分为 结肠型、直肠型和混合型。结肠型便秘主 要表现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直肠型便秘 主要表现为直肠感觉功能异常,混合型便 秘则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和直肠感觉功能异 常。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dd3302a6d0d233d4b14e69d3.png)
早饱、上腹胀、上腹饱胀,嗳气亦为 常见症状,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伴 或不伴有腹痛。早饱是指有饥饿感,但进 食后不久即有饱感,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 加重。而体检并未见明显的上腹部膨隆, 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暖气。恶心、呕吐并 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 者。上腹饱胀是指近食后自觉有食物长时 间滞留在胃。
三、便秘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 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粘液。 四、其他 消化道症状 多伴腹胀或腹胀感, 可有排便不尽感、排便窘迫感。部分患者同时 有消化不良症状。 五、全身症状 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 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六、体征 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分有轻 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 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七、分型 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 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
三、精神因素 心理应激对胃肠运动有明显 影响。大量调查表明,IBS患者存在个性异常, 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 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因此,有关精神因素在 IBS发病学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IBS是机体 对各种应激的超常反应,另一种认为精神因素 并非直接病因,但可诱发或加重症状,而使患 者就医。 四、其他 约1/3患者对某些食物不耐受而诱 发症状加重。部分患者IBS症状发生于肠道感染 治愈之后,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与应用抗生 素的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近年研究还发现某 些胃肠激素如胆囊收缩素等可能与IBS症状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般认为,上胃肠道动力障碍和 感觉异常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研究发现:FD患者有胃固体及液体排 空延迟、进食后近端胃容受性扩张不 良及胃窦运动异常、幽门十二指肠运 动协调失常、消化间期 Ⅲ 相胃肠运动 异常等胃肠动力障碍的表现;
功能性胃肠病PPT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76051890c69ec3d5bb75ec.png)
罗马III 2006
A.功能性食管病(4)
成人 6类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8)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上腹痛
A1.功能性烧心
A2.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 A3.功能性吞咽困难 A4.癔球症 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1)
B2. 功能性嗳气症 - 吞气症 非特异性
B3. 功能性恶心和呕吐症 - 特发性、功能性、周期 性 C. 功能性肠病 (5)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C1. 肠易激综合征 C2. 功能性腹胀
G4.婴儿腹痛 G5.功能性腹泻
H2a. 功能性消化不良
H2b. 肠易激综合征 H2c. 腹型偏头痛 H2d. 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H3. 便秘和失禁 H3a. 功能性便秘
G6.婴儿排便困难
G7.功能性便秘
ROME III 2006 DDW
8
H3b. 非潴留性粪便失禁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学
遗传因素 某些人可能注定会发展为FGID,而对于其他人,环境因素
可能更重要 遗传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FGID 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不用来定义和诊断,但的确会影响 FGID的发生 动力异常 在正常人,严重的心理或环境压力可使食管、胃、小肠和 结肠的运动加快,与正常人相比,FGID患者的特点是遇到压力后胃 肠运动加快
7
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 (儿童 2类)
H. 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10) 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7) G1.婴儿反胃 G2.婴儿反刍综合征 H1. 呕吐和吞气症 H1a. 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H1b.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H1c. 吞气症 H2. 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腹痛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A.功能性食管病(4)
成人 6类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8)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上腹痛
A1.功能性烧心
A2.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 A3.功能性吞咽困难 A4.癔球症 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1)
B2. 功能性嗳气症 - 吞气症 非特异性
B3. 功能性恶心和呕吐症 - 特发性、功能性、周期 性 C. 功能性肠病 (5)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C1. 肠易激综合征 C2. 功能性腹胀
G4.婴儿腹痛 G5.功能性腹泻
H2a. 功能性消化不良
H2b. 肠易激综合征 H2c. 腹型偏头痛 H2d. 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H3. 便秘和失禁 H3a. 功能性便秘
G6.婴儿排便困难
G7.功能性便秘
ROME III 2006 DDW
8
H3b. 非潴留性粪便失禁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学
遗传因素 某些人可能注定会发展为FGID,而对于其他人,环境因素
可能更重要 遗传因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FGID 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不用来定义和诊断,但的确会影响 FGID的发生 动力异常 在正常人,严重的心理或环境压力可使食管、胃、小肠和 结肠的运动加快,与正常人相比,FGID患者的特点是遇到压力后胃 肠运动加快
7
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 (儿童 2类)
H. 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10) 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7) G1.婴儿反胃 G2.婴儿反刍综合征 H1. 呕吐和吞气症 H1a. 青少年反刍综合征 H1b.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H1c. 吞气症 H2. 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腹痛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95c0fd284ac850ad0242aa.png)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主 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 痛、上腹灼热感、暧气、食欲不振、恶 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
一、症状
1.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 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感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不久即有饱感,食欲 消失。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 月来症状持续)。
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罗马III标准将本病
分为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② 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感。两型可以重叠。
(二)诊断程序
FD为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 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 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 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 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 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予 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 步检查。
2.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 律性,部分患者伴上腹灼热感。
3.精神症状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26页】
![功能性胃肠病【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03734d3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1.png)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概述
➢病程12个月内累计超过12周 ➢临床特点: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下腹 部不适 ➢伴排便习惯改变。
IBS
病因与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标准
这也是一个排它性诊断!
治疗
慢性腹泻
Chronic Diarrheal diseases
功能性胃肠病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定义】
• IBD:是一组的胃肠道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综合征, 无器质性病变,表现在胃肠道各种症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ble bowel syndrome, IBS)
确定有无慢性腹泻
判断是小肠 还是结肠性
找出腹泻的原因
小肠性与结肠性腹泻
小肠性腹泻
结肠性腹泻
腹痛 粪便 大便次数 里急后重 体重减轻
脐周 量多,烂,臭 2~10次/天 无 常见
下腹部或左下腹部 量少,脓血,粘液 次数可以更多 可有 少见
六、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 (一)实验室检查: • 1、粪便检查 • 2、血液检查 •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 4、多肽测定 • (二)辅助检查 • B超,X线检查,内镜检查、小肠活检
(一)肠毒素作用
ATP
不耐热 激活 腺苷酸
(LT)
环化酶
水、钠、氯
CAMP 向肠腔转移
小
肠 液
腹
耐热
激活 鸟苷酸
GTP
总
量泻
增
(ST)
环化酶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功能性胃肠病
![人卫版第9版《内科学》精品课件—功能性胃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465e372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a.png)
肠易激综合征
重点难点
掌握
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念、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了解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
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形状可分为: 腹泻型 我国多见此型
病理生理机制涉及: 胃肠动力学异常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FD诊断标准:
上腹痛、胀、灼热感 餐后饱胀、早饱、嗳气 食欲不振 焦虑
胃、肠镜 肝肾功能 血糖、血脂
阳性
器质性
疾病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腹部超声
阴性
GERD
肿瘤标志物
相应治疗有效
血、尿、粪常规
1.存在以下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 早饱、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症状;
调节剂如马来酸曲美布汀;
对症处理
止泻剂 洛哌丁胺 蒙脱石散
便秘为主要症状
腹泻为主要症状
导泻剂 聚乙二醇
健康宣传、解除顾虑、去除诱因、放松心态
乳果糖 肠道感觉或/和动力调节剂
膳食纤维及纤维制剂、运 轻 动增加饮水量
避免或减少容易致泻的 食物和调料
普鲁卡比利、莫沙必利
益生菌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中 渗透性轻泻、解痉剂
蔬菜、种子、坚果及豆类食品; 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患者应避免相应食物; 避免或减少应激事件,保持心情愉悦、心理健康。
谢谢观看!
2.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症状>6 个月,近3个月症状持续);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45岁且无报警症状 经验性治疗2-4周
有效
无效
功能性胃肠病ppt课件
![功能性胃肠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00f26b6529647d272852e9.png)
整理版课件
22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 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精神、饮食等因素常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临床分型: 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
整理版课件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诊断程序
✓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对年龄45岁以下、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
检查和胃镜检查。 ✓亦可先给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
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整理版课件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
鉴别诊断
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肝胆胰疾病 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糖尿病、肾病等 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 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和动力障碍性疾病如GERD、IBS
整理版课件
7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诊断标准
➢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之一种或多种, 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
➢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6个月,近3个月症状持续。 ➢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即排除症状由IBS所致)。 ➢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
整理版课件
8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分型
临床分型(罗马III标准)
— 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 — 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 — 两型可以重叠
整理版课件
9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诊断程序
在全面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首先判断患者 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
— 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 — 有消瘦、贫血、呕血、黒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 — 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
功能性胃肠病ppt
![功能性胃肠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59a2428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2.png)
胃动过缓(慢波节律<2cpm) 胃动过速(慢波节律>4cpm) 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有过速和过缓) 无胃电节律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近71%的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
----《胃肠病学》
例数
%
正常节律
159
43.2
胃动过缓
122
33.2
胃动过速
23
6.2
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
精神 心理
FD患者焦虑、抑郁和疑病评分高于正常人 26.3%有焦虑情绪,31.7%有抑郁情绪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可伴有失眠、焦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296~303
03
抗酸、抑酸和粘膜保护剂
抗酸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片、胃舒平 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粘膜保护剂:硫糖铝、胶体铋 有反流症状FD患者效果明显;对于PPI治疗有效患者,如停药后症状常常复发,可能需要长期或间断服药;
抗焦虑抑郁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调整感觉的药物
外周阿片Kappa受体激动剂; 5-HT4受体拮抗剂:蒽丹西酮、格尼西酮
临床表现
IBS的诊断标准
Rome III 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至少3天,且伴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 排便后症状改善 发作时伴排便频率改变 发作时伴排便性状(外观)的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研究或临床验证时,疼痛或腹部不适频率至少一周2天作为进入筛选期的条件
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近71%的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
----《胃肠病学》
例数
%
正常节律
159
43.2
胃动过缓
122
33.2
胃动过速
23
6.2
混合性胃电节律紊乱
精神 心理
FD患者焦虑、抑郁和疑病评分高于正常人 26.3%有焦虑情绪,31.7%有抑郁情绪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可伴有失眠、焦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296~303
03
抗酸、抑酸和粘膜保护剂
抗酸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片、胃舒平 抑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粘膜保护剂:硫糖铝、胶体铋 有反流症状FD患者效果明显;对于PPI治疗有效患者,如停药后症状常常复发,可能需要长期或间断服药;
抗焦虑抑郁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调整感觉的药物
外周阿片Kappa受体激动剂; 5-HT4受体拮抗剂:蒽丹西酮、格尼西酮
临床表现
IBS的诊断标准
Rome III 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月发作至少3天,且伴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 排便后症状改善 发作时伴排便频率改变 发作时伴排便性状(外观)的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研究或临床验证时,疼痛或腹部不适频率至少一周2天作为进入筛选期的条件
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e93770cdbb4cf7ec4afed00b.png)
F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 F1功能性大便失禁 F2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F2a慢性肛门痛 F2a1 肛提肌综合征 F2a2非特异性肛门直肠痛 F2b 痉挛性肛门痛 F3功能性排便障碍 F3a 不协调性排便 F3b 排便推进力不足
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
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 G1 新生儿反胃 G2新生儿反刍综合征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G4新生儿肠绞痛 G5功能性腹泻 G6新生儿排便困难 G7功能性便秘
Talley, 1992
尼日利亚: 69%
Olubuyide, 1986
东非: 62%
Gatumbi, 1970
新加坡: 45%
1997
Kang, 1983
病因和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 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酸分泌, 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 精神社会心理因素等。但迄今对FD发病机 理尚未完全明了。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
综合治疗:没有一种药或单一疗法对FGID 完全有效,治疗因人而异,对症处理
精神心理治疗 饮食治疗 药物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一组临床症状群 有持续或反复的上腹部疼痛、早饱、嗳气、
灼热感、恶心、呕吐等有关的上消化道症 状,持续时间超过半年,近3个月症状持续, 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
胃主要靠压力的不同能将食物中的液体成 份排出,而胃中的固体成份逐步从胃底推 向胃窦,并经胃窦的收缩,使食物成为1~ 2mm的微粒,以利于从幽门排出。 60%FD患者的胃动力异常,原因可能有肠道 神经系统和平滑肌功能异常,也可能因为 更高水平的功能紊乱,如植物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激素-脑-肠轴的功能异常等。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学
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表现
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 G1 新生儿反胃 G2新生儿反刍综合征 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G4新生儿肠绞痛 G5功能性腹泻 G6新生儿排便困难 G7功能性便秘
Talley, 1992
尼日利亚: 69%
Olubuyide, 1986
东非: 62%
Gatumbi, 1970
新加坡: 45%
1997
Kang, 1983
病因和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 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酸分泌, 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幽门螺杆菌, 精神社会心理因素等。但迄今对FD发病机 理尚未完全明了。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
综合治疗:没有一种药或单一疗法对FGID 完全有效,治疗因人而异,对症处理
精神心理治疗 饮食治疗 药物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一组临床症状群 有持续或反复的上腹部疼痛、早饱、嗳气、
灼热感、恶心、呕吐等有关的上消化道症 状,持续时间超过半年,近3个月症状持续, 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
胃主要靠压力的不同能将食物中的液体成 份排出,而胃中的固体成份逐步从胃底推 向胃窦,并经胃窦的收缩,使食物成为1~ 2mm的微粒,以利于从幽门排出。 60%FD患者的胃动力异常,原因可能有肠道 神经系统和平滑肌功能异常,也可能因为 更高水平的功能紊乱,如植物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激素-脑-肠轴的功能异常等。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生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胃肠病
实用文档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胃肠道功能 紊 乱,是一组胃肠综合症的总称,多 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 动功能性紊乱为主,而经检查排除 器质性病变。
实用文档
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表现: 主要是胃肠病(包括咽、食道、胃、
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有关症状, 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 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50%FD 患者胃排空延迟,尤其是固体食物排空延
迟,近端胃及胃窦运动异常,幽门、十二 指肠运动协调失调。
实用文档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3.胃、十二指肠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约50%FD患者内镜活检可发现组织学
胃 炎、HP感染与FD的关系尚存在争论,FD患 者胃黏膜HP检出率在43-87%。
实用文档
FD在功能性胃肠病中最常见,占胃肠病 专科门诊患者的50%。
实用文档
其主要症状包括: •上腹痛, 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缘下、两侧锁 骨中线内区域, 患者常表现为不适感觉, 有些患 者感觉组织器官受损, 有时患者无腹痛主诉而表 现为特别不适;
•上腹部烧灼感, 指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缘下、 两侧锁骨中线内区域, 烧灼感主要指难受的灼热 感;
作。 3)常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实用文档
二、临床表现:
2.主要症状:
1)上腹痛:为常见症状之一,多无规律性。 2)上腹胀:为最常见症状,多进餐后加重。 3)早饱,嗳气:不少见。 4)食欲不振。 5)恶心呕吐:较为少见。
以上症状常以其中一个或一组症状为主。
实用文档
二、临床表现:
3.临床分型:
1)动力障碍型:以上腹胀、早饱、嗳气为 主。
•餐后饱胀, 指食物长时间储留在胃内的不适感 觉;
•早饱感, 即进食不久患实用文者档 即感到胃已充盈, 而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多种 因素有关
1.胃酸的作用: FD患者常有溃疡样或反流样症状,
而这 些症状被认为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
实用文档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2.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 放射性核素胃排空研究显示约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4.精神心理因素: FD患者无一定的性格类型,但亦有报
告 焦虑,神经过敏抑郁和臆想症较健康者对照 或溃疡病及胆囊症疾病对照多见。
实用文档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5.神经激素因素:
多数研究表明,血清胃肠激素和其他 激
素浓度与消化不良症状有明确的关系。
有研究证明,FD患者对胃扩张的感觉
2)溃疡型:以上腹饥饿痛,进餐后或服抗酸 剂可缓解为主。
3)非特异型:具有上腹痛或上腹胀等症状。
实用文档
三、诊断:
1.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 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 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 上述疾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疾病。 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5)无腹部手术史。
实用文档
五、治疗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
药,
体化治疗的原则。无特效
主要是经验性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
适应症: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 状的患者。
实用文档
1)多潘立酮(吗丁啉):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
屏障。Βιβλιοθήκη 易通过血脑药物作用机制:作用食管、胃及近端小肠壁 的蠕动DA,2受改体善,胃而窦增与加十食二管指下肠括的约协肌调张运力动,,促促进进胃 胃排空。
用量及用法:10mg tid 餐前30分钟或睡前加服1片
疗程:2-8周
实用文档
2).西沙比利
作用机理:作用于胃肠肌神经丛5-HT4 受体增加已 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及食 管蠕动性收缩,增加胃窦收缩,改善胃窦与十二直 肠的协调运动,促进胃排空。
用法用量:5-10 毫克 一日三次 餐前半小时或睡 前加服1片
副作用:极少数可致心脏Q-T延长
实用文档
3)莫沙比利(加斯清)
作用机理:同西沙比利
4)思迈克:
作用机理:
A可直接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B能促进胃肠道腺体分泌;
5)舒丽启能(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
作用机理:对消化道运动的兴奋和抑制具 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膜钾离子 通道产生去极化,从而提高胃肠道平滑肌 的兴奋性。
非进食相关功能性消化 不良的病理生理?
非酸性反流
非典型非糜烂性反流病 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异常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节律紊乱?
十二指肠对酸或脂质
小肠动力异常
高敏感性
实用文档
Samsom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9; 116: 515 Feinle et al, Gut 2001; 48: 347
Tack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7: 1239 Tack et al, Gut 2005; 2005: 54:1370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实用文档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 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 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症状可持 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一个 月。
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即感觉阈值下降表
明患者有胃感觉过敏。
其机制功能与正常内脏传入,信号在
脊
实用文档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6.饮食因素 咖啡和茶会加重胃食管反流而致烧心,
但 在无反流表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两 者均无关系。
实用文档
二、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
1)起病慢 2)病程长(数年数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
实用文档
进食相关的胃功能
感觉
禁食
胃调节
实用文档
排空
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和进食 相关病生理机制
胃排空延迟
23%
伴恶心,呕吐及餐后饱胀感
胃扩张的高敏感性 35%
伴腹痛,嗳气及体重下降
容受性舒张受损 40%
早饱,及体重下降
实用文T档ack et al,Gastroenterology 2004;127:1239
实用文档
三、诊断:
2.诊断程序
有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 (近期有消化不良症状 消瘦贫血呕血黑便吞咽困难 腹部肿块、黄疸)
查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
可查三常规、肝肾功 B超、内镜、血沉检
详细有关检查 变
无器质性病
探性治疗2-4周
疗 不佳者进
实用文档
试 对治
一
四、鉴别诊断
胃食管反流 : 1.有烧心、反酸症状 2.胃镜检查有胃食管反流
实用文档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胃肠道功能 紊 乱,是一组胃肠综合症的总称,多 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 动功能性紊乱为主,而经检查排除 器质性病变。
实用文档
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表现: 主要是胃肠病(包括咽、食道、胃、
胆道、小肠、大肠,肛门)的有关症状, 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 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50%FD 患者胃排空延迟,尤其是固体食物排空延
迟,近端胃及胃窦运动异常,幽门、十二 指肠运动协调失调。
实用文档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3.胃、十二指肠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约50%FD患者内镜活检可发现组织学
胃 炎、HP感染与FD的关系尚存在争论,FD患 者胃黏膜HP检出率在43-87%。
实用文档
FD在功能性胃肠病中最常见,占胃肠病 专科门诊患者的50%。
实用文档
其主要症状包括: •上腹痛, 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缘下、两侧锁 骨中线内区域, 患者常表现为不适感觉, 有些患 者感觉组织器官受损, 有时患者无腹痛主诉而表 现为特别不适;
•上腹部烧灼感, 指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缘下、 两侧锁骨中线内区域, 烧灼感主要指难受的灼热 感;
作。 3)常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实用文档
二、临床表现:
2.主要症状:
1)上腹痛:为常见症状之一,多无规律性。 2)上腹胀:为最常见症状,多进餐后加重。 3)早饱,嗳气:不少见。 4)食欲不振。 5)恶心呕吐:较为少见。
以上症状常以其中一个或一组症状为主。
实用文档
二、临床表现:
3.临床分型:
1)动力障碍型:以上腹胀、早饱、嗳气为 主。
•餐后饱胀, 指食物长时间储留在胃内的不适感 觉;
•早饱感, 即进食不久患实用文者档 即感到胃已充盈, 而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多种 因素有关
1.胃酸的作用: FD患者常有溃疡样或反流样症状,
而这 些症状被认为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
实用文档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2.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 放射性核素胃排空研究显示约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4.精神心理因素: FD患者无一定的性格类型,但亦有报
告 焦虑,神经过敏抑郁和臆想症较健康者对照 或溃疡病及胆囊症疾病对照多见。
实用文档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5.神经激素因素:
多数研究表明,血清胃肠激素和其他 激
素浓度与消化不良症状有明确的关系。
有研究证明,FD患者对胃扩张的感觉
2)溃疡型:以上腹饥饿痛,进餐后或服抗酸 剂可缓解为主。
3)非特异型:具有上腹痛或上腹胀等症状。
实用文档
三、诊断:
1.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 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 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 上述疾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疾病。 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 5)无腹部手术史。
实用文档
五、治疗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
药,
体化治疗的原则。无特效
主要是经验性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
适应症:上腹胀、早饱,嗳气为主要症 状的患者。
实用文档
1)多潘立酮(吗丁啉):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不
屏障。Βιβλιοθήκη 易通过血脑药物作用机制:作用食管、胃及近端小肠壁 的蠕动DA,2受改体善,胃而窦增与加十食二管指下肠括的约协肌调张运力动,,促促进进胃 胃排空。
用量及用法:10mg tid 餐前30分钟或睡前加服1片
疗程:2-8周
实用文档
2).西沙比利
作用机理:作用于胃肠肌神经丛5-HT4 受体增加已 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及食 管蠕动性收缩,增加胃窦收缩,改善胃窦与十二直 肠的协调运动,促进胃排空。
用法用量:5-10 毫克 一日三次 餐前半小时或睡 前加服1片
副作用:极少数可致心脏Q-T延长
实用文档
3)莫沙比利(加斯清)
作用机理:同西沙比利
4)思迈克:
作用机理:
A可直接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B能促进胃肠道腺体分泌;
5)舒丽启能(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
作用机理:对消化道运动的兴奋和抑制具 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膜钾离子 通道产生去极化,从而提高胃肠道平滑肌 的兴奋性。
非进食相关功能性消化 不良的病理生理?
非酸性反流
非典型非糜烂性反流病 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异常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节律紊乱?
十二指肠对酸或脂质
小肠动力异常
高敏感性
实用文档
Samsom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9; 116: 515 Feinle et al, Gut 2001; 48: 347
Tack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7: 1239 Tack et al, Gut 2005; 2005: 54:1370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实用文档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 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 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症状可持 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一个 月。
容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即感觉阈值下降表
明患者有胃感觉过敏。
其机制功能与正常内脏传入,信号在
脊
实用文档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6.饮食因素 咖啡和茶会加重胃食管反流而致烧心,
但 在无反流表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两 者均无关系。
实用文档
二、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
1)起病慢 2)病程长(数年数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
实用文档
进食相关的胃功能
感觉
禁食
胃调节
实用文档
排空
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和进食 相关病生理机制
胃排空延迟
23%
伴恶心,呕吐及餐后饱胀感
胃扩张的高敏感性 35%
伴腹痛,嗳气及体重下降
容受性舒张受损 40%
早饱,及体重下降
实用文T档ack et al,Gastroenterology 2004;127:1239
实用文档
三、诊断:
2.诊断程序
有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 (近期有消化不良症状 消瘦贫血呕血黑便吞咽困难 腹部肿块、黄疸)
查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
可查三常规、肝肾功 B超、内镜、血沉检
详细有关检查 变
无器质性病
探性治疗2-4周
疗 不佳者进
实用文档
试 对治
一
四、鉴别诊断
胃食管反流 : 1.有烧心、反酸症状 2.胃镜检查有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