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涉及到创作者、作品和接受者三者之间的心理活动。
为了帮助自考生更好地复习文艺心理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复习题目和要点:1. 文艺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描述文艺心理学的基本定义。
- 讨论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创作者的心理特征、作品的心理内涵以及接受者的心理反应。
2.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分析创作动机的心理学基础。
- 探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心理根源。
3. 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 讨论文学作品如何反映作者的心理状态。
- 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4. 文艺欣赏的心理过程:- 描述读者在阅读或观看文艺作品时的心理活动。
- 讨论审美体验的心理机制,包括情感共鸣、想象参与和认知评价。
5.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与流派:- 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
- 探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影响。
6. 文艺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分析文艺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心理。
- 讨论文艺在社会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例如艺术疗法。
7.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 讨论案例研究、心理测量和实验设计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
8. 文艺心理学的现代发展:- 探讨数字媒体和网络文化对文艺心理学的影响。
-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艺心理学的跨文化交流和心理学视角。
9. 文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讨论文艺心理学在教育、广告和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 分析文艺心理学在影视制作和游戏设计中的作用。
10. 文艺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讨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挑战。
- 分析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通过以上内容的复习,自考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鼓励考生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经验,深入思考文艺心理学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A. 外部世界的直接刺激B. 艺术家的内在心理体验C. 社会环境的影响D. 文化传统的熏陶答案:B2.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A. 自我实现的过程B. 潜意识的表达C. 社会规范的反映D. 理性思维的结果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B. 艺术作品的心理效果C. 艺术欣赏的心理机制D. 艺术作品的物理属性答案:D4.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是指:A.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个人理解B. 观众与艺术家情感的一致性C.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客观评价D.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答案:B5. 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不包括:A. 感知B. 想象C. 逻辑推理D. 情感体验答案:C6. 艺术治疗在文艺心理学中的作用是:A. 提高艺术技能B. 促进心理健康C. 增加艺术欣赏D. 改善社会关系答案:B7.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创作中的“原型”概念主要来源于:A. 个人经历B. 集体无意识C. 社会文化D. 现实生活答案:B8. 艺术创作中的“自我表达”通常涉及到:A. 艺术家的个人情感B. 艺术家的社会地位C. 艺术家的创作技巧D. 艺术家的经济条件答案:A9.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的心理效果包括:A. 情感共鸣B. 知识学习C. 技能提升D. 社会交往答案:A10. 艺术创作中的“模仿”是指:A. 完全复制现实B. 艺术家对现实的主观再现C. 艺术家对其他作品的抄袭D. 艺术家对现实的理想化处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艺心理学中,影响艺术创作的心理因素包括:A. 艺术家的个性B. 艺术家的情感状态C. 艺术家的社会环境D. 艺术家的经济条件答案:ABC2. 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可能包括:A. 情感共鸣B. 认知评价C. 审美判断D. 道德反思答案:ABCD3. 根据文艺心理学,艺术治疗的作用可能包括:A. 缓解压力B. 提高自我认识C. 改善人际关系D. 增强艺术技能答案:ABC4. 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可能涉及:A. 感知B. 想象C. 情感体验D. 逻辑推理答案:ABC5. 艺术欣赏的心理机制可能包括:A. 注意集中B. 情感共鸣C. 认知评价D. 记忆回溯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心理学中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1.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具体为:生产领域——1.艺术家的心理特征2.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文本领域——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接受领域(本学期的重点)——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文艺心理学研究内容作为体验阐释者的艺术家作为体验迹化的创作过程(艺术家创作过程即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迹化过程)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2.移情:✧移情与投射移情是投射(projection)作用的一种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它能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
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假定对方于自己有相同之处,通俗的说就是“以及推人”“以及之心,度人之腹”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良方✧投射效应的表现形式一是感情投射,即认为别人的好恶与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他人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这件事,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
引不起别人共鸣,就认为是别人不给面子,或不理解自己)二是认知缺乏客观性,因而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
(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投射效应常发生的情况1.对方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等与自己相同。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维戈茨基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提示审美反应的心理机制。
是通过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矛盾来提示美感反应的心机制,在他看来,分析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在矛盾,从心理基础来讲就是所谓“逆向感情”的运动。
正是这种运动造成艺术的感染力,产生艺术的功能。
他认为。
:逆向感情“就是构成作品内容的情绪和激情沿着两个相反而又趋向同一终点的方向发展。
在终点上仿佛发生”短路似的,排除了激情,感情得到改造和净化,也就是痛苦的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舒泄,转化为相反的激情。
他指出:“审美反应本身实质上就可以被归结为这种净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脱离心理学就无法解释文学,心理学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的特殊功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二章思考练习题1、体验有哪些特性,它与艺术活动有哪些同构关系2、艺术体验的生成有什么特征?3、童年经验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重要作用?大量的事实表明: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并规范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宿因。
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心理学领域中,各派心理学家尽管有许多分歧,但都十分重视童年经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认为童年时期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印象深刻的经验往往给艺术家的一生涂上一种特殊的基调和底色,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作品情感或情绪的基调。
童年经验之所以被艺术家珍视,还在于童年以经验包蕴着最浓厚,最丰富的人生真味,可以说它本身经常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它不仅与其他体验有所不同,而且根本地体现了体验的本质类型。
童年经验作为人类个体的一种本真的生命体验超越了现实世俗的干扰,是对经历物所作的天然纯真,直观的把握,因而这种体验最接近于人的本性,是最真实,天然,也是最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的。
4、缺失性体验为何激活艺术家的异常认知?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还表明,人处于缺失状态中,有着知觉活动的明显变化。
缺失状态常常伴随着认知活动的活跃。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一、选择题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A. 文学创作B. 文学欣赏C. 艺术创作D. 艺术欣赏2. 以下哪项不属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创作动机B. 艺术风格C. 艺术市场D. 艺术批评3.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A. 个人经验B. 社会环境C. 潜意识D. 集体无意识二、填空题1.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家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潜意识中的__________。
3.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中,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共有的无意识心理结构。
三、简答题1. 简述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描述文艺心理学中“创作动机”的概念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3. 举例说明文艺心理学在艺术批评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1. 论述文艺心理学在当代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文艺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3. 探讨文艺心理学对于艺术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艺术作品的描述,分析其可能反映的文艺心理学原理。
- 作品名称:《呐喊》- 作者:爱德华·蒙克- 描述:画面中,一个人物在桥上张开嘴巴,似乎在大声尖叫,背景是扭曲的天空和河流。
2. 以某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为例,分析其创作过程中文艺心理学的影响因素。
六、综合应用题1. 设计一个文艺心理学的实验,旨在研究观众对不同艺术风格的接受度和反应。
2. 选择一部文学作品,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其主题、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
3. 以一个具体的艺术展览为例,探讨文艺心理学在展览策划和观众互动中的应用。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复习题文艺心理学复习题一、填空(略)说明:填空题出自于导论、第一章或部分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审美阀原则:这是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费希纳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的16种审美原则的第一个原则。
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2、唤醒理论:是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提出的理论,又称为“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贝里尼特别关注美感的唤醒,提出通过不同的刺激类型的特性,如新奇性、好奇性、复杂性、模糊性和费解性等,可以促使唤醒的产生。
他认为审美愉悦由两种唤醒而得到。
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
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
3、需要层次: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排列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生。
4、崇高体验: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
5、俄狄浦斯情结:也叫“恋母情结”。
这是弗洛伊德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心理机制时运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把性本能视为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并把性本能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
由于人生下来处于不能自立的状态,只能完全依赖父母的照料,于是,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与父母结成了特殊的性关系,这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了爱的竞争。
男孩怀着对母亲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女孩则怀着对父亲的柔情,视父亲为自己的所有物。
这种关系甚至会引起男孩视父亲有如情敌,女孩视母亲有如情敌。
弗洛伊德把这种“性”的选择和竞争叫做“俄狄浦斯情节”。
他认为所有的人在儿童时代都有恋母情结。
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文艺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A. 文学作品的结构B.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C. 文学作品的题材D. 艺术欣赏的技巧2. 以下哪个不是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创作动机B. 创作灵感C. 艺术流派D. 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3.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艺术形式B. 艺术风格C. 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D. 艺术作品的分类4.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马斯洛D. 斯金纳5. 文艺心理学中的“移情”是指什么?A. 创作者对作品的情感投入B. 欣赏者对作品的情感体验C. 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D. 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7. 描述一下文艺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
8. 举例说明文艺心理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文艺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艺术作品。
10. 分析文艺心理学在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和局限。
文艺心理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2. 答案:C. 艺术流派3. 答案:C. 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4. 答案:A. 弗洛伊德5. 答案:B. 欣赏者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二、简答题6. 答案: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心理过程,揭示艺术与人类心理的内在联系,促进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科学化,提高艺术教育和批评的实效性。
7. 答案:原型是文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模式或图像,它们通常来源于神话、宗教、民间传说等,对个体的创作和欣赏有着深远的影响。
8. 答案:例如,文艺心理学可以帮助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作家分析和解决创作中的难题,提高创作效率。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文艺心理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文艺作品B. 文艺创作过程C. 文艺欣赏过程D. 文艺创作者的心理状态2. 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主要源于人的()。
A. 理性思维B. 潜意识C. 道德意识D. 社会意识3.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A. 弗洛伊德B. 荣格C. 皮亚杰D. 科夫卡4. 文艺心理学中,“情感共鸣”是指()。
A. 读者对作品情感的认同B. 创作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联系C. 读者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D. 作品内部各元素之间的情感协调二、填空题1. 文艺心理学认为,文艺作品是创作者__________的反映。
2. 荣格提出了__________的概念,强调集体无意识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3. 文艺心理学中的“__________”理论认为,文艺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能够影响人的心理体验。
4. 在文艺欣赏过程中,读者通过__________来理解和感受作品。
三、简答题1. 简述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文艺心理学主要研究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包括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作品的心理效应、读者的心理反应等。
2.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答: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主要源于人的潜意识,尤其是性欲和攻击欲的压抑和释放。
他强调梦、幻想等心理现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文艺作品是创作者潜意识欲望的象征性表达。
3. 简述文艺心理学在当代文艺批评中的应用。
答:文艺心理学在当代文艺批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1)分析作品的心理内涵,揭示作品深层的主题和意义;(2)探讨创作者的心理状态,理解作品的创作动机和风格特点;(3)研究读者的心理反应,评估作品的社会影响和审美价值。
四、论述题1. 论述文艺心理学在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
答:文艺心理学在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创作过程中,文艺心理学可以帮助创作者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挖掘潜意识中的创作灵感,提高作品的心理表现力。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材料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提纲导论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产生与发展:(一)西方:1、文艺心理学的开创:费希纳的实验心理学、立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距离说”等。
2、文艺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弗洛依德)、格式塔文艺心理学(阿恩海姆)、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马斯洛)、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维戈茨基)(二)中国:1、文艺心理学的开创:王国维的“境界说”、郭沫若的诗论、鲁迅的文论等。
2、文艺心理学的发展: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与作家作品研究的结合。
二、文艺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1、自然科学、特别是心理学发展的影响;2、社会变革、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1、性质:属文艺学美学的一个分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现象。
2、研究对象: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包括:艺术家、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艺术接受。
第三节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多种学科的综合:美学、文化学、艺术学、心理学等的结合。
2、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心理学传统方法、美学和文艺学的方法(系统方法、比较方法、类型方法、结构符号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等)。
3、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历史制约性和社会实践性)。
4、研究的关键:充分考虑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
5、文艺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研究对象不同:人类普遍心理与人类特殊心理(审美心理)之分;研究方法不同:实验方法与体验、内省方法之分;二者的结合:普通心理学理论方法的指导性与审美心理的特殊性。
第一章实验派心理学与艺术心理学第一节费希纳的研究:一、费希纳简介:费希纳(1801—1887),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美学导论》。
二、费希纳的16种原则:审美阈原则、审美加强原则、多样统一原则、和谐真实原则、清晰性原则、审美联想原则、审美比较原则、审美序列原则、审美调和原则、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原则、审美的持续与交替原则、审美的传导原则、审美感受的双重表现原则、审美的适中原则、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审美的安定性原则。
高教版《文艺心理学》期末总复习题目
文艺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分)代表人物、观念、流派●柏拉图迷狂说,亚里士多德净化说,贺拉斯寓教于乐,冯特心理学之祖。
●19世纪后半期,出现对审美现象的心理阐释,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由演绎法变为归纳法,注重审美体验研究,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
他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同时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
主要著作《美学导论》,16种审美原则:一是审美阈原则。
二是审美加强原则。
三是多样中的统一原则。
四是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
五是清晰性原则。
六是审美联想原则。
七是审美比较原则。
八是审美序列原则。
九是审美调和原则。
十是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的原则。
十一是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
十二是审美的传导原则。
十三是审判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
十四是审美的适中原则。
十五是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
十六是审美的安定性原则。
●盖姆加登,美学三大心理功能。
●20世纪文艺心理学流派有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格式塔文艺心理学、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
最有代表的是佛洛伊德和荣格。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泛性论为基础,强调无意识本能的升华;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认为艺术就是要提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使个体性和社会性、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处于和谐状态。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他的理论体系包括集体无意识、原型、心理类型等方面。
●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卡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和阿恩海姆、柯勒。
卡夫卡认为艺术作品的魅力来自它的结构,艺术作品的各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结构的整体,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结构来感染人的。
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系统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主要以视觉艺术作为分析对象。
●吉布森是实验艺术心理学当代代表。
他在图形后效、深度知觉,尤以创立生态光学理论而知名。
●唤醒理论——贝里尼在60年代提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
文艺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 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B. 文艺作品的欣赏过程C. 艺术家的心理特征D. 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2.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的主要动力是()。
A. 社会需求B. 个人兴趣C. 潜意识冲动D. 现实逃避3. 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4.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
A. 个人经验B. 社会环境C. 潜意识D. 知识积累5. 艺术欣赏过程中,观众的情感体验与艺术家的情感体验()。
A. 完全相同B. 完全不同C. 部分相似D. 没有关联6.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不是文艺心理学的代表人物?()A. 弗洛伊德B. 荣格C. 皮亚杰D. 马斯洛7.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作品的美感主要来源于()。
A. 形式美B. 内容美C. 情感美D. 思想美8. 艺术创作中的“原型”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阿德勒D. 霍妮9.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是由于()。
A. 艺术家与观众的情感共鸣B. 观众与作品的情感共鸣C. 艺术家与作品的情感共鸣D. 作品与作品的情感共鸣10. 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艺术家的心理特征B.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C. 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D. 艺术作品的物理属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艺术家的心理特征B.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C. 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D.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艺术创作?()A. 个人经验B. 社会环境C. 潜意识D. 知识积累3.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可能由以下哪些因素引起?()A. 艺术家与观众的情感共鸣B. 观众与作品的情感共鸣C. 艺术家与作品的情感共鸣D. 作品与作品的情感共鸣4. 以下哪些心理学家对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荣格C. 皮亚杰D. 马斯洛5.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作品的美感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些方面?()A. 形式美B. 内容美C. 情感美D. 思想美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最全)
1《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
(记忆标示:“↑”。
)它不是高度思辩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方法。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作家。
艺术家要把对生命的体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首先要有深刻的体验。
2, 是作为体验化的创作进程。
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客观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形式化。
4,作为二度体验的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者如果没有生命体验,实际上不可能体验到作品里的艺术生命内容观众和接收者是艺术家愿体验的二度体验着,他们接受艺术的过程是对艺术家愿体验的升华。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研究文艺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核心心理——审美心理。
艺术情感是人类情感,带有普遍性。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一、费希纳: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
主要著作《美学导论》,其中有16种审美原则:一是审美阈 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换言之,进入审美阈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二是审美加强原则。
三是多样中的统一原则。
四是没有矛盾,一致或真实的原则。
五是清晰性原则。
六是审美联想原则。
七是审美比较原则。
八是审美序列原则。
九是审美调和原则。
十是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的原则。
十一是审美的持续和交替原则。
十二是审美的传导原则。
十三是审美感受的双重表象原则。
文艺心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艺心理学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创作过程C. 读者心理D. 艺术形式答案:B2.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文艺心理学的奠基人?A. 弗洛伊德B. 荣格C. 卡尔·荣格D. 威廉·詹姆斯答案:A3.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哪三个部分?A.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B. 理智、情感、意志C. 本我、自我、超我D. 认知、情感、行为答案:C二、填空题4. 文艺心理学认为,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往往来源于________。
答案:潜意识5.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包含了人类共同的________。
答案:原型三、简答题6. 简述文艺心理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答案:文艺心理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创作者心理状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作品情感、主题和人物塑造的影响。
通过分析创作者的心理动机,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情感深度。
同时,文艺心理学也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背后的心理意义,增强阅读体验。
四、论述题7. 论述文艺心理学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答案:文艺心理学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批评家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探讨作品与创作者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其次,文艺心理学强调了读者的心理反应,促使批评家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此外,文艺心理学还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资源。
结束语:通过本次文艺心理学教程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心理学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心理机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评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和欣赏文学作品。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能力。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4.以下不属于朱光潜著作的是(A)A.《论诗三札》B.《变态心理学》C.《文艺心理学》D.《悲剧心理学》这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形成。
5.文艺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体验,体验的核心是(A情感)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D) A.第一个层次B.第二个层次C.第三个层次D.第四个层次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B社会历史文化学派)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B阿德勒)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B主要是积极意义)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C.归依体验)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A荣格)13.癫狂状态往往是(A无意识创造的突发)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无意识的作用有关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19、奠定现代心理学基础的心理学流派是(B、实验心理学派)20、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人是(弗洛伊德)。
21、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D、审美体验)。
22、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学流派是(C、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它独特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的新大陆及其对艺术创作和审美的作用。
23、“净化说”(宣泄说)的提出者是(亚里士多德)。
文艺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文艺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创作B. 文学作品C. 读者心理D. 作家心理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 创作动机B. 创作过程C. 文学批评D. 创作技巧答案:C3.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是什么?A. 社会压力B. 个人兴趣C. 性本能D. 经济利益答案:C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文艺心理学的理论?A.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B.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C.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D. 达尔文的进化论答案:D5.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是什么?A. 无意识的闪现B. 有意识的思考C. 偶然的巧合D. 必然的结果答案:A6.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文艺心理学的代表人物?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马斯洛D. 达尔文答案:D7.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是如何产生的?A. 通过艺术作品的直接刺激B. 通过观众的个人经验C. 通过社会文化的共同影响D. 通过艺术作品与观众心理的相互作用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访谈法D. 数学建模法答案:D9.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与哪些因素有关?A. 个人经历B. 社会环境C. 文化背景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文艺心理学中的概念?A. 创作动机B. 创作灵感C. 艺术风格D. 艺术市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文艺心理学主要研究作家的心理过程,包括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创作技巧以及创作心理等。
它还探讨艺术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以及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12. 描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文艺心理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创作动机的解释上。
他认为艺术创作是无意识冲动和欲望的一种表达方式,艺术家通过创作来满足潜意识中未能实现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琼州学院06中文本2 王李雄一、填空、选择、判断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弗洛依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唤醒理论。
4、朱光潜著作的有《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5、.体验的核心是情感。
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简化原则。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阿德勒。
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主要是积极意义。
11、艺术家保持“赤子之心”属于归依体验。
12、“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说此话的人是荣格。
13、癫狂状态往往是无意识创造的突发。
14、一般来说,形象范式的生成主要与个人的无意识有关。
15、反映事物本质化属性的范式被称为属相范式。
16、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谈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的特性。
17、批评家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富有攻击性气质。
18、大雁南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表现的母题是怀乡。
19、实验派心理学代表人物:费希纳、吉布森、贝里尼和基泽。
费希纳被人尊为实验艺术心理学的鼻祖,著有《美学导论》;吉布森力图研究有关人知觉世界;贝里尼提出“唤醒理论”,《美学和心理生理学》是当代最赋名望的艺术心理学著作之一;基泽《内在的视觉:对于艺术和大脑的探索》。
20、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流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
精神文艺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
弗洛伊德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的主要理论观念有潜意识、泛性论、本能说、人格结构和论梦。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他的理论体系包括集体无意识的描述、原型说与心理类型等方面的研究。
另外还有阿德勒和拉康,拉康提出“镜像阶段论”。
21、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主要观点有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格式塔(这是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最基本的观点)、表现性、艺术抽象的重要意义、视觉艺术中的运动和视觉艺术中的平衡。
22、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
主要论述有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高峰体验理论和存在性世界的描述。
2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维戈茨基(主要著作《高级心理机能发展》、《思维和语言》、《艺术心理学》)、列昂节夫(主要著作《心理发展的问题》、《活动·意识·个性》和鲁利亚(主要著作《人的脑和心理过程》、《神经心理学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有决定论的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的而原则和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
24、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费希纳。
25、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是审美体验。
26、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7、弗洛伊德认为一切艺术家无不是白日梦型的幻想者,这种认识是揭示了艺术家创作动力的来源。
28、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的“自卑情结”和“追求优越”动机的文艺心理家是阿德勒。
29、“格式塔”的意思是指“完形”。
30、马斯洛认为与高峰理论相对的理论是高原体验。
31、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人生如朝露”来感叹人生短暂,这种语言表述被称之为比喻。
32、文学语言的本色化是指与人的本来面目相符。
33、著名画家莫奈的名画《日出》说明艺术家需要知觉敏锐。
34、提出“认知失调”这一理论的是费斯汀格。
35、艺术家的神秘体验和宗教体验是完全相同的。
(×)36、艺术接受总是有心理图式的存在(√)37、“愤怒出诗人”是正确的说法。
(√)38、弗洛依德的文艺心理学观点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并存。
(√)39、愧疚体验与艺术家的道德水准有密切关系,还与之有关的心理特征是情感。
40、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的强度以及对其人生的影响与他们所遭遇的实际缺失不成正比。
(√)二、名词解释1、审美意象:指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以及其他审美活动中主体脑海里活跃着的包含丰富意蕴的形象。
2、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
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3、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4、艺术体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而艺术体验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
5、体验生成:指艺术家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
它多是处于两种联系中,一是与艺术家在特定时期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的联系;一是与艺术家个人经历中早期经验以及由教育和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反应图式的联系。
6、童年经验:指“童年体验”。
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童志等。
7、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
8、归依体验:归依体验是艺术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达到的神圣的境界,一种结束无意义的生活以后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充实感、安适感与幸福感。
9、潜动机: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
主要特点有二:驱动性、潜动性。
10、癫狂状态:指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状态时,出现的一种奇异的创作现象——癫狂。
创作主体似乎进入了一种非自觉创作的精神状态,而癫狂的奇异性主要就表现在这如痴如狂、物我不分、意不由已、情不自禁的非自觉精神状态上面。
11、艺术深思:艺术深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主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之中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美意象。
在沉思中,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
它是艺术创作心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12、内觉体验:深层心理内容在创作主体的有意调动和其他因素的刺激下会以不同方式显现为意识水平的心理活动。
对于这种心理活动,称之为内觉体验。
13、形象范式:它是具有表象的抽象性、情感性、充盈性和个异性的范式形态。
一般说来,它主要与人的无意识作用相关,通过无意识体验的创造性活动来实现,但又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
14、本色化语言:本色化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与人的本来面目(如身份、性格或面貌)相符的特性,能直接表现人的本来面目的语言即是本色化语言。
本色化语言通常可以有两种类型:一是本色化描述语,二是本色化对话。
15、文学语言法则: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意义系统(包括心理蕴含)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规律。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指性、音乐隆、陌生化和本色化。
16、母题:母题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它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模式,一种手法,一种叙述程式或某个惯用语。
关键是,“母题”必须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传统,这也是它与主题的基本区别。
17、批评意识:批评意识是批评家持特定态度实现其还原欲望的心理现象。
四、简答、论述题1、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有哪些?答:体验在文学活动中有以下美学功能:(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当作家的体验进入“移情”境界的时候,主体与客体完全合一,自己分享着对象的生命,对象也分享着自己的生命,外在陌生之物就变为内在亲近温暖之物。
(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超越有两层意思:对对象本身的超越,对传统和成见的超越。
对对象的超越就是作家的描写不受对象本身形体、姿态和颜色等物理性的束缚,而能见出事物的物理性以外的审美价值来;对传统和成见的超越,就是作家、艺术家一方面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能够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可另一方面又以儿童般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充分把生活的诗性光辉放射出来,这种精神超越一切既成的偏见和成见,从而见出普通世界的令人惊奇的一面。
2、崇高体验的表现方式和接受特征。
答:(1)崇高体验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夺口而出,势不能遏,二是通过某一意味深长的叙述,将一意味深长的叙述,将崇高体验隐藏在背后。
(2)崇高体验的接受特征是:第一,崇高体验的感知有个过程,对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崇高体验的作品,感知有不同要求。
第二,感知崇高体验有赖于接受者自己的高尚心灵。
第三,鉴于崇高多借悲剧或某种直抒胸意的作品表现,接受者通常总是以恐惧与怜悯的态度接受,从恐惧、怜悯,再到向崇高警戒的飞升,以至狂喜,就接受者的心理变化来说,是一个从受挫折到解放的过程。
3、童年经验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重要作用?答:(1)艺术家的体验生成总是与他的童年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童年经验有艺术家的个性铸造上有重要意义。
(3)痛苦的童年经验常常能使艺术家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博大的同情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童年的痛苦体验对艺术家的影响是深刻的、内在的,它造就了艺术家的心理结构和意向结构,艺术家一生的体验都要经过这个结构的过滤和析光,因此,即使不是直接表现,也常常会作为一种基调渗透在作品中。
(5)童年经验包蕴最深厚最丰富的人生真味,可以说它本身经常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6)童年经验之可贵在于它是审美的非功利的,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体验。
因而,童年经验作为建构艺术家体验生成的重要因素,比其他体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4、艺术沉思是如何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的?答:艺术沉思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对情感的再度体验,乃是艺术沉思的基本内涵,平静的心情作为艺术沉思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审美心境,而审美心境的产生有赖于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一定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使人获得审美心境为艺术沉思提供了条件。
其次,在平静的心境中,对被压抑在心理深层的情感储备加以“回忆”,就是艺术沉思对情感的初步把握,也是艺术情感的初级生成,自然情感被当做艺术沉思的对象时,会产生新的特性,也就是审美特征,它产生于人心理之中,是在观照之中产生的,艺术沉思通过上述二个步骤,逐渐将自然情感化为艺术情感。
5、如何理解创作过程中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的矛盾冲突?答:人既是一个个性的生命存在又是社会整体一分子这个事实,导致了艺术作品既包含着个体价值,又包含着社会价值的复杂性,从创作过程来看,艺术家的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之间的矛盾统一恰恰是艺术作品价值二重性特征的主观心理基础。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一方面反复体验、观照着自己的生存境遇与情绪积累,寻求独特的感受方式与表达方式,一方面又扮演着某种社会集团的代表者,努力成为某种“集体之体”的思想情感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