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到二战期间的英国
为何英国重视一战甚于二战?
为何英国重视一战甚于二战?英国是二战的胜利国之一,但是在英国的国家记忆中,一战似乎更加重要,甚至被誉为“伟大战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因素英国在一战中的表现非常出色。
虽然在开始的时候英国并没有立即参战,但是一旦参战后英国军队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战斗力。
例如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军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
英国在一战中的军事技术也非常先进,例如英国在海战中使用的潜艇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之一。
这些表现让英国在一战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相比之下,英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了。
在二战初期,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军队被德国击溃,被迫进行撤退。
虽然后来英国在北非、意大利等地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这些胜利并没有让英国在战争中扮演主导角色。
相比之下,苏联和美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更加出色,他们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二、文化因素英国的文化中也有许多与一战相关的元素。
例如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一战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主题。
例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威尔弗雷德·欧文的《战争诗选》等作品都是以一战为背景的。
这些作品让一战成为了英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二战在英国文化中的地位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尽管也有一些文学作品以二战为背景,例如伊恩·弗莱明的《詹姆斯·邦德系列》等,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像一战文学作品那样影响深远。
三、社会因素英国社会中的一些因素也让一战更加重要。
例如在英国的纪念日中,一战纪念日(11月11日)被认为是比二战纪念日(5月8日)更加重要的一个纪念日。
英国的一些地名也与一战有关,例如索姆河、弗朗德斯等地都是一战中的著名战役地点。
相比之下,二战在英国社会中的地位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尽管二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在英国社会中,一战似乎更加占据了主导地位。
为何英国重视一战甚于二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点:主战场为欧洲,波及全世界时间:1914年8月参战方:同盟国、协约国结果:协约国获胜参战方兵力:6500万左右伤亡情况:死亡1000万左右受伤2000万左右造成损失:1700亿美元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本简介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11张)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
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波及地区: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结果: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影响:(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大约15亿人卷进战争发起国家:同盟国、协约国主要参战国:①协约国一战资料(6张)英国、法国、沙皇俄国、塞尔维亚、美国、比利时、中华民国、日本、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罗马尼亚、希腊、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南非、葡萄牙②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
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编辑本段战争背景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一战二战 名词解释
二战中的同盟国
定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一群国家(最终57个,其中5个从轴心国脱离)为了抵抗轴心国的侵略而组成的联盟。同盟国又称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台湾称为衣索比亚)等数十个国家。同盟国集团最终打败了轴心国集团,取得了胜利。
罗马尼亚
希腊(其中罗பைடு நூலகம்尼亚、塞尔维亚、希腊亦系巴尔干地区的国家)
美国
中国等。
同盟国又称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朝鲜、澳大利亚、衣索比亚等数十个国家。同盟国集团最终打败了轴心国集团,取得了胜利。
同盟国(一战):出现于一战的国家联盟,参入国家有德国、意大利等同盟国(二战):出现于二战的反纳粹国家联盟,又称为反法西斯联盟参入国家有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轴心国(二战):出现于二战的纳粹国家联盟,又称为法西斯联盟,参入国家有德国、日本、意大利、匈牙利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同盟国有:德意志第二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保加利亚(后三国系巴尔干地区的国家)
协约国有:塞尔维亚王国
俄国
法国
比利时
英帝国
日本
意大利(1915年5月,意大利退出三国同盟,加入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协约国。三国同盟遂告瓦解。世界大战末,美国加入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失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的,还有保加利亚和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如果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期:一、17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开展了最激烈的角逐与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中期。
(1)特征:欧洲列强(英荷法)争夺殖民霸权。
(2)结果:英国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掌握海上霸权(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1)特征:欧洲列强到世界各地强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加强对殖民地人民掠夺;欧洲资产阶级要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斗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为争夺巴尔干而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19世纪70年代的普法战争等)(2)结果: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反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海地独立运动;西属、葡属拉美的独立斗争;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亚非拉革命风暴);导致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神圣同盟的建立;维也纳体系的确立);法、俄势力削弱,德国势力开始崛起。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特征: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世界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
(2)结果: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亚洲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在这一时期,英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实力强大,一度成为“世界工场”,所以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
二、从“一战”后至“二战”期间为第二时期此时,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之相反,欧洲主要国家却因战争而遭受不同程度的削弱。
历史大事年表(一战二战超详细)
(民国元年)
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也门内哥罗组成“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二次革命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6.28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线)
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9.5马恩河战役(德国和英法联军),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党七届二中全会
4月21日,中国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851-1864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签订
1858
洪仁玕《资政新篇》
1859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签订
1860
1864
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
1868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
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
11.27 协约国和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
7月,中国直皖战争起,段祺瑞战败辞职直
奉两系控制北京政权
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陆续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苏俄苏维埃第8次代表大会通过国家电气化计划,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个经济计划
1920
6.4 协约国和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
9月底 德军进攻莫斯科。
12月初 苏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反攻。(莫斯科之战是德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
思考:一战后至二战期间,欧美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举例证
世界近现代史主观题典型题例(包括分析答案)思考:一战后至二战期间,欧美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哪些?举例证明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30年代至二战期间,这些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矛盾和成因: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指英、法、美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是由于分赃不均或继续争霸引起的。
如美国想控制整个世界,英法反对;法国想称霸欧洲大陆,英国推行势力均衡政策进行牵制等。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指德国为首的战败国与以英法美为首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战胜国对战败国殖民地加以瓜分,并从经济、军事上加以控制,引起战败国的仇恨。
最突出的是德国仇恨《凡尔赛和约》。
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由于国家性质不同引起的。
(2)变化:主要变化是由过去的几种矛盾转化为法西斯同盟国家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之间的矛盾。
(3)变化原因: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并与意大利结成法西斯同盟。
之后,对外侵略扩张,不仅加剧了同英法美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加剧了同苏联之间的矛盾。
后两者出于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目的,二战期间结成同盟,调整过去的矛盾。
(4)变化最大的影响:这一矛盾的变化,大大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帝国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基准的大纲如下:对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执行时,应注意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对南方海洋,特别是外南洋方面,努力促进我国民族的经济发展。
一面避免刺激他国,一面以渐进的和平手段扩张我国势力,并与满州国的建成相配合,力求国力的充实和加强。
──《基本国策纲要》请回答:(1)此材料是个什么性质的文件?(2)材料中的“确保东亚大陆的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3)材料中所说的“内外形势”在当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日本对“大陆政策”和对“南方海洋”政策有何相同之处?(5)日本对“南方海洋”的政策后来又作了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分析:此材料出自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内阁通过的文件《基本国策纲要》,又称《国策基准》,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纲领性文件。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汇率巨幅波动时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5年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汇率从未发生过升贬值波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虽然英国于1925年宣布恢复金本位制,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已经不再支撑这样一个旧有体制。
其彻底的终结则始自1929年开始的世界股市大崩溃,由其触发的193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其后诸多国家纷纷效仿,1936年达成的美英法三国货币协定则宣告该体制的正式结束。
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的这段时期,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基本上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市场极度波动造成投机活动盛行。
二战期间,外汇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失了。
战争对英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并对英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且人们对英镑的信心亦因德国大量伪造英镑而收到严重冲击。
自美国加入二战之后,美元就顶替英镑成为全球地位最突出的货币。
鉴于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均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严重受损,作为唯一一个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洗礼的大国,美国自然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者。
拿破仑战争彻底摧毁了阿姆斯特丹的主导地位,从此,阿姆斯特丹一蹶不振,沦为欧洲二流金融中心。
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伦敦金融城依然是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
纳粹德国的炸弹可以摧毁伦敦金融城的建筑,却没有消灭英国的金融实力。
两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美元霸权的确立,当然,英镑与美元的正式交班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
一、一战终结伦敦金融霸权1914年7月31日,伦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活动。
几个小时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关门大吉了。
一战的爆发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此前人们都认为经济贸易的高度依赖使得战争变得不可想象。
当各个大国被裹挟进入战场之后,金融市场的恐慌可想而知。
如此之多的汇票需要贴现,而伦敦金融城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应对。
为了避免信贷体系的崩溃,英格兰银行和英国财政部以及商业银行体系联手干预,同时颁布法令允许贷款延迟还款。
2020中考历史专题大国发展——英国(通用版)
2020历史专题大国发展——英国时政链接2019年5月24日,由于英国“脱欧”僵局难破,特雷莎·梅宣布将于6月7日辞去英国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一职,并留任首相至保守党选出新党首。
2019年7月24日,英国保守党新党首鲍里斯·约翰逊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他强调,英国一定会在10月31日的期限前完成“脱欧”,相信英国能与欧盟达成一份新的、更好的“脱欧”协议。
2019年10月2日,英国政府正式向欧盟递交了新“脱欧”方案,内容包括在英国“脱欧”后一定期限内,进入北爱尔兰的商品需符合欧盟标准,但同时,北爱尔兰将与英国其他地区同步退出欧盟关税同盟。
2019年10月1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宣布,欧盟委员会与英国政府就英国“脱欧”达成协议。
知识链接1.文艺复兴:时间:15——16世纪扩展到英国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对英国的影响:推动了英国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大西洋延安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2)时间:1640——1688(3)领导人:克伦威尔(4)过程:①开始: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革命爆发②内战: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③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宣布为共和国④独裁: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⑤复辟:克伦威尔死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⑥结束:1688年,英国议会进行“光荣革命”,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权利法案》(1)颁布: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2)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3)历史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3.早期的殖民扩张确立海上霸主: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以少胜多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殖民掠夺与争霸(1)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2)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三角贸易”)。
一战及以前英国轻巡
冒险级:一般列入3级侦察巡洋舰,同级2艘,374×38×12英尺,2640吨,16000马力,25节,10×76MM炮,8×47MM炮,2×18寸鱼雷冒险号:1904年开工,1920年拆解。
细心号:1904年开工,1920年拆解。
探险者级:同级2艘,一般列入3级侦察巡洋舰,370×38.6×13英尺,2900吨,16500马力,25节,10×76MM炮,8×47MM炮,2×18寸鱼雷探险者号:1903年开工,1914年9月5日被德国潜艇U21击沉巡逻兵号:1903年开工,1920年拆解。
哨兵级:同级2艘,一般列入3级侦察巡洋舰,360×40×14英尺,2880吨,17000马力,25节,10×76MM炮,8×47MM炮,2×18寸鱼雷哨兵号:1903年开工,1923年拆解。
步枪兵号:1903年开工,1920年拆解。
包迪西亚级:一般列入侦察巡洋舰,也叫爱西尼人王后级,同级2艘,385×41×14 英尺,3300/3800吨,18000马力,25节,6×102MM炮,4×47MM炮,2×18寸鱼雷包迪西亚号:1907年开工,1926年拆解。
女战神号:1908年开工,1921年拆解。
金发人级:一般列入侦察巡洋舰,同级2艘,385×41.6×15.6英尺,3350/3850吨,18000马力,25节,10×102MM炮,4×47MM炮,2×21寸鱼雷金发人号:1909年开工,1920年拆解布兰奇号:1909年开工,1921年拆解积极级: 一般列入侦察巡洋舰,同级3艘,385×41.6×15.7英尺,3440/4000吨,18000马力,25节,10×102MM炮,4×47MM炮,2×18寸鱼雷,该级是英国海军最后一级侦察巡洋舰积极号:1910年开工,1915年成为本土舰队第二驱逐舰支队旗舰,1916年作为第四驱逐舰支队旗舰参加了日德兰海战,1917年服役于地中海,1920年被出售解体。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体比较!首先说一下美国的发展历程:(1)美国独立战争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领导人:华盛顿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5)冷战政策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发展历程独立战争——→诞生南北战争——→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经济强国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二战后经济发展——→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冷战——→超级大国法国发展史: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
英国的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英国的经济发展的概况和特点经济的概况:(6个阶段)①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
手工工场在许多领域建立起来。
农村,圈地运动,使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
奴隶贸易使许多城市兴盛起来。
②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复习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重大发明、特点、影响、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③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英国的煤、铁、纺织品的产量都超过法、德、美三国的总和。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丧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但还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它的造船业和金融业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注意英国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和丧失并分析原因、影响)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霸权地位开始衰落。
一战使英国的债务比战前增加了10倍。
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1924年,英国的工业超过战前的水平。
1929-1933年,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了严重倒退(分析经济的这种变化对政治、外交、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⑥二战后,英国经济严重削弱。
英国同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经历了恢复、快速发展和滞胀时期.(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没讲英国,而只是讲了美国,要注意)这种情况对英国外交的影响.(二)特点: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②英国是占领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③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一直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英国的政治:(一)英国政治的演变概况(8个阶段):①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出现了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和卓越的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②宗教改革运动中,英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成立了不属罗马教皇管辖的英国国教。
一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 1897: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协约国1892: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巴尔干:欧洲火药桶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引发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
第一次世界爆发1914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
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
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使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1916年3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
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9月——10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年1月: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高考历史英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表现:①手工工场建立并得到发展;②农村中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
(2)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的中心;②圈地运动的推行;③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和成长(有共同利益)①资产阶级构成: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②新贵族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兼营工业和商业3、斯图亚特王朝(1603年)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相信“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有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二)过程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①目的: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②斗争:国王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得到群众支持。
③意义:揭开革命的序幕。
2、内战爆发;议会军和王军著名人物:克伦威尔;占戈役;纳西比占戈役、马斯顿荒原占戈役。
3、处死国王:1649年1月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①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②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
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
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6、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目的:限制王权;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四)意义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国别史
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代表: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斗争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低谷:封建王朝复辟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三角贸易” :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代表及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二战英国QF4.5英寸榴弹炮,从一战到二战,英军重要的支援火力
二战英国QF4.5英寸榴弹炮,从一战到二战,英军重要的支援
火力
QF4.5英寸榴弹炮(114.3毫米口径)是英国在一战前的1910年研制成功的榴弹炮,该炮采用楔形炮栓,装填和闭锁比较简单,在一战中被认为是最好的野战榴弹炮之一,被大量使用,连俄国都获得了许可证进行生产。
QF4.5英寸榴弹炮
该炮全重1.49吨,炮管15.55倍径,弹丸重15.66千克,炮口初速度306米每秒,最大射程6040米。
在一战时期这一数据十分优异,完全能够适应战场需求,一战后大量的QF4.5英寸炮被保留下来。
QF4.5英寸炮
一战后英军继续使用这种火炮作为师级单位的支援火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炮的技术指标逐渐落后,英国开始考虑研制新的火炮来替代它,新的火炮就是著名的25磅榴弹炮,同时也是二战英军主力榴弹炮。
轻型装甲车拖曳的弹药箱和火炮
尽管在30年代英军有了新式火炮,但是4.5英寸炮库存着大量的炮弹也是一笔资源,因此两种火炮实际上在英军中共同服役,英国还开发了专门的弹药拖车,好在火炮本身并不重,用当时流行的超轻型装甲车就能拖动,还能携带炮班,成为英军机械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汽车牵引的弹药车和火炮
二战中,4.5英寸炮实际上已经落后了,比起德军、美军装备的105毫米野战炮,不管是射程还是弹道性能都更差,况且二战中后期,榴弹炮射程普遍在10千米以上,射程优势在交火中占据着极大的优势,二战后英国遂将这种过时的4.5英寸榴弹炮淘汰了。
世界大战一战和二战的时间
世界大战一战和二战的时间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两场战争,分别是一战和二战。
这两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和痛苦,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战和二战的时间线,以便对这两场战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战(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是一场由欧洲各国主导的全球性战争。
以下是一战的时间线: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费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1914年7月28日:奥地利宣战后不久,其他欧洲大国相继加入战争,形成了两个阵营:协约国(由英国、法国、俄罗斯等组成)和中央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组成)。
1916年7月1日-11月18日:索姆河战役期间,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最终未能突破敌军防线。
1917年4月6日:美国宣布对德国宣战,将战争扩大为全球冲突。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正式结束了一战。
总结:一战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物质破坏。
同时,这场战争还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战(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一战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场战争。
以下是二战的时间线: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开始。
1939年9月3日:英法宣布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与轴心国(包括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之间展开战争。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闪电战,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并迫使英国撤退。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的珍珠港,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将战争拓展到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整个二战正式结束。
总结:二战持续了六年零一个月,全球范围内的战争导致了数千万人的死亡,包括大规模的屠杀、种族灭绝和城市破坏。
一战二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分解
开始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时间: 1914——1918年 重大战役、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结束:同盟国失败;
性质: 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结论:人类的一场浩劫、灾难; 启示: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
目的:分赃与称霸世界; 操纵者:英、法、美; 时间:1919年; 中心问题: 巴黎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 和会结果:战《胜凡国尔进赛行和“约委》任统治”)
凡 作用:暂时调整列强在西方的关系,构成凡尔赛体系 尔 目的: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赛华盛顿体系华顿议评实会盛价质:时结作:暂帝间果用时国:: :《共义1调调主同国九9整2整侵家国义1列占共公列—重强中 同约强1新在9国支》之远2瓜提配(2东间分年供的打太的世;了局击平矛条面了界洋件)日盾的地、本,发体区使独并起的系中占关没者;国中系从:回国,美根复的构国本到计成几划解华个、决盛帝为顿矛国列体盾主强系;
一战慕爆尼 发的黑原会
根时参本间与原:国1:因9英3:8帝、年法9国月、主底德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具内体容:原签因订意:《两慕大尼黑军协事定集》团—的—形苏台成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二因:议
直实接质:原绥因靖:政萨策拉达热到顶窝峰事件
后果、影响: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 德国闪 时间:1939年9月1日
飞机
航空技术
影 响
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了社会的面 貌,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
启示 息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开始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珍妮机
电灯(美国爱迪
(开始于棉纺织业)生)、汽车(卡
成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