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7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㈠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3.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4.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6.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8.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0.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11.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2.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14.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5.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1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7.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体育教育《体育心理学》知识点
体育心理学一、概念题:1.运动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所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
3.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4.运动技能:它是具有相应的神经支配的骨骼肌运动实现的一系列外显动作,这些动作协调的组成一定的动作方式就形成运动技能。
5.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8.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育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9.高原现象:是指联系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1.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12.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3.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5.体育能力: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二、简答题:1.阐述情绪和运动成绩关系的理论有倒U型假说、内驱力理论及最佳功能区理论。
结合自身体育实践您更认可哪一种理论?给出原因解释答:(1)倒“U”型假说: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
最新体育心理学 第七章1
渐进 放松训练 自生训练 沉思 生物反馈 系统脱敏 模拟训练
第一节 渐进放松训练
一、渐进放松训练概述 二、基本渐进放松训练 三、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 四、在不同场合的渐进放松训练
一、渐进放松训练概述
(一)渐进放松训练(Progressive Relaxation training) 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 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其 基本假设是当肌肉完全放松时,身上其他部位肌肉 也随之放松和减缓生理消耗作用,骨骼肌紧张水平 和变化与内部情绪唤醒状态紧密相关。
行为策略测验
行为策略测验(TOPS)是由Thomas, Murphy 和 Hardy(1999)研制的,主要是 针对运动员运用策略的方法和技能进行测量。 在比赛环境下,TOPS测量的因素包括:自我 暗示、情绪控制、自动性、目标设置、表象、 激活、消极思维和放松。除了用注意力控制代 替消极思维之外,在训练环境中TOPS测量的 因素与在比赛环境中的一样。TOPS共计64个 条目,有32条与比赛情境有关,32条和训练情 境有关。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 1.心理技能训练是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组 成部分 2.心理技能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建 设之一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2. 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 3. 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 4. 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
三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方案与实施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 心理技能训练方案 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
一、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计划
(一)心理技能训练计划 (二)心理技能训练方案 (三)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实施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体育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3.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4.实验研究法包括:实验室试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5.Griffit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7.特质焦虑与个体的个性: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术语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8.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引起焦虑的重要因素9.焦虑的理论:多维焦虑理论。
10.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①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②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③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④高原现象⑤练习绩效的起伏显现12.按照练习的时间安排,可对技能进行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
根据比例的大小,常把较长的练习加上较短的休息称为集中练习。
而练习间若有较长的休息,则称为分散练习。
13.动作技能间会产生迁移的条件:①个人因素:学习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心理定势;②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14.动作技能的各种分类:①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②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③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15.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教学条件为练习和反馈16.体育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7.POMS可以用于诊断过度训练运动员,防止训练过度18.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可以用人格和情境来预测运动行为19.常模与自我参照:常模是在标准化环境中测试的结果经过标准化的处理得出的标准化的样本均数。
常模参照是指将成绩与常模参照,这样可以得出个人在整体中的位置。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精]
时差的模拟
地理环境的模拟
七、目标设置训练
目标:指一个人想要在某一特定的 时间内达到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 目标能使注意力集中; 目标有助于能量动员; 目标不仅增加现时的努力程度,而 且延长 努力,因为单调感减少; 通过设置目标,常会主动采用和发 展新的方法,以便早日达到目标。
逆反口令法 轻微口令法 有效口令与无效口令法
11 37 30 52 21 27 76 15 26 4 56 75 82 87 91 65 57 47 62 40 45 67 36 5 22 55 32 44 69 51 53 25 31 85 2 72 12 24 74 86 80 89 71 41 96 18 35 90 59 20 19 98 66 1 16 48 78 61 81 7 60 99 10 70 33 97 92 39 43 34 88 3 46 63 58 79 9 84 95 73 29 77 23 54 28 38 94 00 50 14 17 42 93 49 6 83 13 64 8 68
准备动作--选择姿势。以舒适放松,全身肌肉都不 费力为准,仰卧、半仰卧、靠背坐、站立姿势均可, 通常采用靠背坐姿势较多。 开始动作——全身放松坐好,轻轻闭上双眼,想象自 己正处于一个非常舒适宁静的环境之中。 调整呼吸——变正常呼吸为慢速、加深、均匀而自然 的腹式呼吸。呼起时尤其要放慢并呼完全。 松感练习——在语言诱导下,按照从右到左、自上而 下、先四肢后躯干的顺序体验肌肉放松的感觉。
放松训练的步骤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的学科,目的在于探讨并改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在竞技中的表现。
以下是几个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名词的解释:1. 动机: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某种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在运动中,动机可以促使运动员坚持训练、追求成功,并克服困难。
体育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包括成就动机、竞争动机、自我效能感等。
2. 焦虑:焦虑是指个体面临竞技或表现任务时出现的紧张和不安情绪。
焦虑可以分为竞技焦虑和社交焦虑。
竞技焦虑可能干扰运动员的注意力、执行能力和心理耐力;而社交焦虑则可能影响运动员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3. 自信: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自我评价。
在体育运动中,自信是成功和优秀表现的重要因素。
体育心理学中的自信理论包括自尊、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等。
4. 训练:训练是指通过系统的练习和指导,提高运动员的技能和能力。
在体育心理学中,训练可以包括注意力训练、放松训练、联想训练等,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技巧和策略,提高竞技表现。
5. 压力管理:压力管理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采取有效的心理调适策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表现。
在体育运动中,压力管理包括认识压力、应对压力和减轻压力等,旨在帮助运动员应对竞技压力和挫折。
6. 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是指个体在进行任务时,集中心思和注意力,排除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在体育运动中,集中注意力是取得成功和优秀表现的重要因素。
体育心理学中的注意力训练包括集中注意力技巧、注意力控制和分心替代等。
7. 心流状态:心流状态是指个体在从事有挑战性、高度专注的活动时,完全投入其中,产生愉悦和满足感的心理状态。
在体育运动中,心流状态可以促进运动员发挥最佳水平,并增强对竞技的热情和投入。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运动员在竞技中的发展和表现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名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现象,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竞技水平。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
3.心理技能的测量
(1)运动心理技能量表(PSIS) 由Mahoney, Gabriel 和 Perkins(1987)设计,
用于评定高水平竞技表现, 区分技巧性运动员的心 理技能水平。PSIS-5有6个分量表, 评定6种技能, 焦虑控制(AX);集中注意力(CC);自信心 (CF);心理准备(MP);动机(MV);团队意识 (TM), 共计45个条目。
2.注意事项
(1)开始阶段, 一般保持5-8秒, 不要分散意念; (2)练习中保持心情平静、动作缓慢, 不可急躁; (3)练习要选择安静不受干扰的地方; (4)练习时间可选择晚上睡觉前。
(三)在不同场合的渐进放松训练
1.练习程序 (1)将注意力集中于腹部深呼吸; (2)想象每一组肌群都在放松; (3)运用提示语使自己进一步放松; (4)注意是否有未放松的部位; (5)继续集中注意力深呼吸, 直到所有部位都达到 放松。
2.分类与内容
(1)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心理技能。 (2)一般心理技能,指适合所有运动项目特点的 心理技能,包括应激控制、唤醒水平控制、目标设 置、集中注意力和表象技能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如图所示:
④
目标设置
唤醒水平控制
⑥
⑤
⑦ ⑧
①
应激控制
②
集中注意力
表象
③
图7-1-1 五种心理技能及其相互关系
2.注意事项
(1)经过3-4次的暗示语渐进放松训练, 当受训 者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技术而缩短放松时间时, 就需要选择有益的场合, 取坐姿或立姿放松; (2)最初几次课闭眼, 后逐渐睁开眼睛完成练习; (3)尽可能缩短放松时间。
二、自生训练
1.概述 自生训练,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下发展起来,靠身体对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43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表象训练理论中认为,___________可以从神经肌肉与认知两个方面提高练习者的技术动作操作。
A.心理神经肌肉理论B.符号学习理论C.符号学习理论D.以上三者都不是2.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是_________ 。
A.建立需要评估计划B.选择的心理方法C.确定谁是受辅者D.进行教育3.用红色材料布置训练场,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唤醒水平,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
A.自我暗示B.他人暗示C.环境暗示D.标志暗示4.传统的心理训练概念正在被_________训练所代替。
A.脑力B.心理技能C.大脑体操D.潜能开发5.在渐进放松训练中,首先应体验最适宜的___________。
A.暗示B.回忆C.感应D.唤醒水平6.生物反馈训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包括直接作用和___________。
A.理论作用B.间接作用C.集中作用D.系统作用7.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模拟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
A.模拟训练B.放松训练C.系统脱敏训练D.沉思8.运动心理技能量表是由__________设计的。
A.马哈尼B.史密斯C.托马斯D.马滕斯9.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本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叫做___________。
A.技能B.动作技能C.心理技能D.智力技能10.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___________。
A.放松训练B.肢体发暖训练C.系统脱敏训练D.生物反馈训练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11.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的训练帮助学生和运动员培养和提高表象能力。
()A.表象的感官觉察训练B.表象的清晰性训练C.表象的控制能力训练D.以上三者都不是12.系统脱敏的主要程序是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2. 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佩特鲁泽罗等人(Petruzzello et al., 1991) 对1960年至1989年间的104项关于身体锻炼与焦虑的 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① 锻炼的活动时间必须长于20分钟,才能有效地降低焦虑;
② 渐进性放松练习同身体锻炼一样可以有效降低状态焦虑; ③ 身体锻炼比渐进性放松练习能更有效地降低特质焦虑; ④ 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 ⑤ 长期的和短期的有氧练习均可有效降低状态焦虑; ⑥ 身体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有效降低特质焦虑。
① 短期身体活动和长期身体锻炼都能有效地降低抑郁;
② 锻炼的降抑郁效果在那些要求心理帮助的人身上最为明显;
③ 身体锻炼与特质性抑郁和状态性抑郁的降低都有联系; ④ 身体锻炼既可以降低心理健康人的抑郁,也可以降低心理疾病患者 抑郁; 的
⑤ 无氧练习和有氧练习均能降低抑郁;
⑥ 锻炼周数和每周次数与抑郁的降低量相联系; ⑦ 身体锻炼降低抑郁比放松和愉快的活动更有效; ⑧ 身体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比单纯进行身体锻炼的降抑郁效果好。
有时候跑到第二个小时,灵光闪现的时刻到来了:周围的色彩明亮
而美丽,水光鳞鳞,云飞如絮,而我那正在游泳的身体,仿佛飘离 了地球。我的心灵深处被一种可爱的满足感所占据,思想毫无保留 地向上冒出。我找到了自己将来的生活归宿。跑步的文献中说如果 你每天跑6英里并坚持2个月,你将永远为之着迷。这句话我理解了。 跑到6—10英里之间就可以体验到一种博大的视野和宇宙的宁静。
拉方丹等学者(LaFontaine et al., 1992)对1985年至 1990年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且实验控 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论如下:
• ① 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七章心理技能训练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43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表象训练理论中认为,___________可以从神经肌肉与认知两个方面提高练习者的技术动作操作。
A.心理神经肌肉理论B.符号学习理论C.符号学习理论D.以上三者都不是2.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实施的第一阶段是_________ 。
A.建立需要评估计划B.选择的心理方法C.确定谁是受辅者D.进行教育3.用红色材料布置训练场,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唤醒水平,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
A.自我暗示B.他人暗示C.环境暗示D.标志暗示4.传统的心理训练概念正在被_________训练所代替。
A.脑力B.心理技能C.大脑体操D.潜能开发5.在渐进放松训练中,首先应体验最适宜的___________。
A.暗示B.回忆C.感应D.唤醒水平6.生物反馈训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包括直接作用和___________。
A.理论作用B.间接作用C.集中作用D.系统作用7.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模拟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
A.模拟训练B.放松训练C.系统脱敏训练D.沉思8.运动心理技能量表是由__________设计的。
A.马哈尼B.史密斯C.托马斯D.马滕斯9.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本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叫做___________。
A.技能B.动作技能C.心理技能D.智力技能10.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___________。
A.放松训练B.肢体发暖训练C.系统脱敏训练D.生物反馈训练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11.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的训练帮助学生和运动员培养和提高表象能力。
()A.表象的感官觉察训练B.表象的清晰性训练C.表象的控制能力训练D.以上三者都不是12.系统脱敏的主要程序是___________。
体育心理学题库
体育心理学题库一、单选题1、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
A 运动员的心理特点B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C 体育活动中参与者的心理活动D 以上都是2、以下哪个不是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A 揭示体育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B 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提供心理学指导C 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D 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3、运动动机的功能不包括()。
A 发动功能B 选择功能C 强化功能D 创造功能4、下列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 为了获得奖金而参加比赛B 因为喜欢运动而坚持锻炼C 为了赢得荣誉而努力训练D 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任务5、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不包括()。
A 个性特征B 运动项目特征C 成就动机D 自我效能感6、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Choking”现象,指的是()。
A 压力下技术动作变形B 压力下过度兴奋C 压力下发挥失常D 压力下注意力分散7、以下哪种心理训练方法常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
A 放松训练B 表象训练C 模拟训练D 注意力训练8、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降低焦虑水平B 增强自信心C 提高认知能力D 导致社交隔离9、团队凝聚力的形成过程不包括()。
A 探索阶段B 磨合阶段C 稳定阶段D 分裂阶段10、以下哪种领导方式最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A 专制型B 民主型D 以上都不是二、多选题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心理测量法2、运动兴趣的品质包括()。
A 倾向性B 广泛性C 稳定性D 效能性3、影响运动归因的外部因素有()。
A 社会文化背景B 运动项目特征C 比赛结果4、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包括()。
A 与专项结合原则B 预防为主原则C 积极主动原则D 全面兼顾原则5、体育活动中的情绪特点包括()。
A 多样性B 强烈性C 短暂性D 复杂性6、影响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有()。
A 团队成员的相似性B 团队规模C 团队目标D 团队领导7、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包括()。
体育心理学(1-7章)
体育心理学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大众健身运动●所以体育心理学也相应有: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者的区别:目前的现状:举国体制繁荣了运动心理学,全民健身计划昌盛了锻炼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弱势.●二、体育心理学概述●(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1、学科性质:理论学科+应用性学科+教育学科●2、任务(1)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 (2)实践: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育、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学习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2)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三、研究方法●(一)实验研究法●1、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3、准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可能对情境的控制力很弱,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二)现场研究法●在现场直观察或询问,不操纵任何变量。
优点:简便;缺点:不能操纵和控制自变量,所以不容易明确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测量法●使用编制好的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研究.●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但同时,它本身又包含了许多传统心理学的内容。
如:●1、体育社会心理学●比如研究体育领导理论和风格,运动团队的凝聚力等●2、发展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伴随着年龄和运动技能的变化,运动员发生的心理变化●3、认知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运动员的认知对随后的情绪及运动表现的影响,动机的来源,运动员对成败的归因等●4、教育运动心理学●学生、运动员或健身者的运动表现如何,经常反映了一个体育教师、教练或健身指导者有效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体育心理学
第一章1、体育心理学侧重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育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3、高水平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30%归于技战术训练,70%归于心理因素。
4、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里效应,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5、体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6、(名解)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7、学生的体育活动及时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8、(名解)反应时间是指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两种。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作出第一个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或是指对于事先知道的某种刺激作出实现规定的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复杂反应时又称选择反应时是指要求对不同刺激作出对应的不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或是指对于事先不知道实际要出现的是何种刺激,也不知道要以什么样的动作去回答,而对不同的刺激作出相应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9、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以20世纪50年代为分界点。
10、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1898年完成。
他调查了今天被称作“社会促进”的现象。
11、Griffith于1925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即伊利诺斯大学运动研究实验室因此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12、1942年,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的吴文忠和肖中国编译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13、未来的运动心理学将在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继续强化,即学术运动心理学和应用运动心理学14、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非为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5、教育运动心理学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而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运动员的异常行为。
体育心理学
概念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3.动觉:动觉也叫运动觉或本体感觉,它负责将身体运动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和肌肉紧张程度有所察觉。
4.感受性:是指分析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和理解,包括获取感官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
6.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外界运动物体和自身运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反映。
7.运动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外界运动物体和自身运动状态空间特征的直观反映。
8.运动时间知觉:是指人脑对主体、客体运动状态时间持续长短和顺序性的直观反映。
9.专门化运动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过长期专门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的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与察觉。
10.表象:是人们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它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视觉、味觉、听觉表象等。
11.运动表象:又称动作表象,指在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人脑中重现出的动作现象或动作情景,它反映的是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上的特点。
12.想象:想象是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现象的过程。
形象性。
新颖性是想象的基本特点。
13.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14.运动操作思维: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的相互关系及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是运动技能掌握展现的基础。
15.运动预测思维:指运动者在完成动作之前,在头脑中对自身和对方将要出现的行为进行推测预见的过程。
16.运动直觉思维: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信息对问题做出直接和迅速求解的思维形式。
1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指心理活动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只能从个体周围大量事物中选择少量事物作为自身的反映对象,而不能朝向任何事物。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
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
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
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
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11。
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因素
不同体育项目的最佳唤醒水平参考点
高
射击 体操 高尔夫球 网球 足球 铅球
拳击
工
作
效
率
低
唤醒水平
高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最佳唤醒水平的关系
射击
举重
高
对于焦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产生了特质焦虑和 状态焦虑的概念。
特质焦虑 是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 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状态焦虑 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 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第三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体育运 动情境
任务难度 任务要求
高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中
高唤醒水平Fra bibliotek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驱力理论显示:在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应尽 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 的唤醒水平下进行练习,以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 反应。而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 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以达到加快学习速度 的目的。
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
极低唤醒 (深睡)
中等 唤醒
极高唤醒 (疯狂)
三、焦虑
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 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 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 分,分别为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 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
对应激概念的理解
➢ 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但刺 激物通常不能直接引起紧张,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中介因素。 ➢ 应激不能只根据生理术语来界定,还应考虑应激的认知因素。在 许多情境里,一个刺激的绝对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对个体的意义。 ➢ 应激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基础,它是由网状丘脑投射系统向 大脑提供的弥散性兴奋所诱发。 ➢ 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 ➢ 知觉水平不同,应激程度也不一样。
研究表明:以驱力理论来预测需要极高的体 能、极大的努力和坚持性的运动表现尚有效度, 但对需要协调配合、控制复杂和协调性极强的运 动表现进行解释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倒U形假说
倒U型假说来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倒U型假说理论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 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 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 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 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 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一般来说,中等 程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有利。
高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倒U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解释
(一)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Oxendine (1984)总结了有关唤醒水平与任 务的复杂性方面的研究后提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 进粗糙或简单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精细或复 杂的活动;较低水平的唤醒有助于精细或复杂任务 的完成,却会阻碍粗糙的或简单的活动。季浏和李 世昌(1994)通过实验研究法探讨了不同唤醒水平 对力量活动的影响,以可靠的结果支持了Oxendine 关于低唤醒水平有碍于粗糙或简单的活动的观点, 但同时未能支持其高水平唤醒可促进粗糙或简单的 运动技能活动的结论。
➢ 单纯的紧张性心理和生理状态可以成立身心活动的激动因素,在某 些场合有积极作用。
二、唤醒
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 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 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刺激使脑电出现去同步 化的低压快波)、行为唤醒(非麻醉动物唤醒时伴随的行为 变化)和植物性唤醒(较高水平刺激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 动)。三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唤醒对维持与 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
[拓 展]
当内外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 动沿传入神经进入延脑后,沿着两条通路行进: 一条是特异性神经通路,它沿着延髓背侧,经 中脑、间脑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引起特 定的感觉;另一条是非特异性神经通路,它沿 着延髓腹侧,贯穿延髓、中脑、间脑的脑干网 状结构,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大区域, 引起皮层下所经部位及皮层的兴奋状态,称为 唤醒。
第二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一、应激
1、定义
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 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 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
[拓 展]
心理学界对于应激曾有过许多解释。其中,French 在重点考察个体自身状态与应激环境相互作用后,认为 个体能力和环境要求之间缺乏适应是导致应激的主要原 因。缺乏适应是一个两极问题,在其一端,如果环境的 要求超过个体的能力限度,个体为了应付和满足这些要 求,就可能在会在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给出适合这些要 求的能力,从而导致紧张状态的出现。在其另一端,如 果环境的要求远未对个体构成压力,以致个体由于这些 要求与其自身能力之间不一致而感到满足不了需求时, 也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这就是说,过低的刺激水平也 有可能引起紧张。
体育运动参 与者
运动技能 体能状况 个人经验
认知评价
情绪、生 理反应
对任务要求 对自身能力 对可能的结果 对结果的含义 对身体的反应
心率 肌肉紧张度 脑电波 皮肤电位
运动表现
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内驱力理论
内驱力理论最初是由赫尔构想出来以解释复杂 技能操作的,后来得到了斯潘斯等人的修正。该理 论推测,操作成绩(P)是内驱力状态(D)与习 惯强度(H)的乘积,即P=D×H。内驱力的增 强(唤醒水平提高)将使优势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增 大。如果优势反应是正确的,唤醒水平的增高会引 起操作成绩的提高;如果优势反应是错误的,唤醒 水平的增高会引起操作成绩的下降。
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
决断的因素 必须作出决断的数量 每个决断的备选范围 做出决断需要的速度
做决断的连续性
知觉的因素
操作的因素
所需刺激的数量
参与技能活动肌肉的数量
实际出现刺激的数量 肌肉进行协调运动的成分
刺激的持续时间
对活动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 求
刺激的强度
运动技能的精细程度
干扰性刺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