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二课《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目标进一步认识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半径或直径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掌握利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折纸、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圆的美和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掌握利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对称性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五、教法学法1.教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对称性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折纸、观察、思考等活动,自主探究圆的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学法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圆的特征。
合作交流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法:学生通过对探究结果的归纳总结,加深对圆的认识。
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一),谁能说一说圆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各部分名称有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出示一个圆,让学生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生上台指出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认识圆的轴对称性(1)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纸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圆形纸片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圆形纸片是对称的。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折纸活动,将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
学生动手折纸。
(3)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折痕都经过圆心,并且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 圆的认识(二) 教案
圆的认识(二)。
(教材第5~6页)1.通过“折一折”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课件,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纸片等。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了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且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特征,看看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大胆猜测。
师:我们通过怎样的活动,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折纸活动,通过折一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是否能完全重合)【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折纸,借助折纸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为本节课探究圆的特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1.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将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反复几次。
试试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折纸后,交流汇报。
生1:将圆沿直径对折,正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
生2: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些折痕都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3:圆的所有对称轴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2.其他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拿出我们的学具做一做,把结果填在教材第5页的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填写表格。
教师组织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的表格)图形名称 正方形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 圆有几条对称轴 4条 2条 3条 1条 1条 0条 无数条3.找圆心。
师:你有办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吗?先跟同桌讨论一下。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呢?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可以把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打开后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按照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要求,详细介绍《圆的认识(二)》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第二课时将重点讲解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以及如何利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自行车轮胎、圆桌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形,进而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思考。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公式C=2πr,以及如何通过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3.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圆形图形为例,讲解如何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其面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下列圆形的面积:(1)半径为5cm的圆;(2)直径为10cm的圆;(3)半径为8cm的圆。
答案:(1)25πcm²;(2)25πcm²;(3)50πcm²。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圆第2节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时 圆的相识(二)教材5~6页相关内容。
1.通过折纸活动,探究并发觉圆是轴对称图形,有多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
2.在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和折纸找圆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对称性。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直尺、圆规。
1.师:昨天我们刚刚相识了圆,你能说说圆有什么特点吗?圆心O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 :从圆心到圆上随意一点的线段,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同圆或等圆中,有多数条半径,半径都相等。
直径d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同圆或等圆中,有多数条直径,直径都相等。
关系:同圆或等圆中,半径是直径的12,直径是半径的2倍。
2.师:调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一个圆形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你能折出它的半径和直径吗?师:假如让你找出光盘的圆心,你会怎么找呢?1.动手操作,相识圆的轴对称性。
师:请同学们拿出几张圆形纸片,一起折一折,你发觉了什么?与同伴沟通。
学生汇报:生1:我发觉将圆沿直径对折,正好完全重合,所以我猜想圆是轴对称图形。
生2:我发觉沿着随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2.理解圆的对称性。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先填表再分组探讨,集体沟通。
师: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生:不是,因为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不完全重合。
师:圆有几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在哪里?学生分组探讨,指名学生汇报。
老师指出: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一个圆有多数条直径,所以它有多数条对称轴。
3.利用圆的对称性找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沟通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小组汇报:生1:先把圆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生2:对折的折痕就是直径,两条直径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4.画图形的对称轴。
(1)让学生找出教材第5页下面四个图形的对称轴。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2《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以及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圆的基本知识的巩固,又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复合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和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对于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清晰,对于圆周率的定义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对于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不是很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理解圆周率的定义。
2.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
2.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的模型,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比如,讲解自行车轮子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圆的半径、直径的性质,圆周率的定义,以及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测量一些圆的半径和直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计算一些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解释计算的原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示范教学设 计
第一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已经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通过知识迁移,学生能更快速掌握圆的对称性。
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体会圆的对称性。
2.通过对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会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特点?师: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的图形很美,它们有什么特点呢?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生:沿着对称轴折叠,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圆的对称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
师: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一折。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合作)生:对折后,圆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所以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呢?试一试,把刚刚折叠的圆形纸片换一种折叠方式,还能否重合?(小组实际操作并交流)生: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做一做,填一填。
正方形图形名称有几条对称轴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习的几种图形,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纸片折一折,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
(小组分工协作)师引导:数一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生齐声回答: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图形名称 正方形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圆有几条对称轴4 2 3 11无数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认识(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的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周长计算。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计算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先给学生出一道问题:如果要用一条绳子围着一个圆形花坛,绳子需要多长?
通过学生的猜测和讨论,引出圆的周长概念。
2. 学习新知
1.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概念,并通过实物、图片、板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讲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即C=πd或C=2πr,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
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3. 学习过程的巩固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4. 拓展学习
1.讲解圆的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图片、板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讲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即S=πr²,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等方式让
学生参与其中,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互动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但是,需要注意课堂的活跃程度和效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探究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拓展学习的时间,避免拓展学习与主要内容的比例失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圆的周长及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2. 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记住圆周率的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
2. 学具:每人一个圆规、直尺、绳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圆的性质。
2. 新课:介绍圆的周长,讲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关系。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测量不同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讨论圆周率的含义。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等。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以及圆周率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2. 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3. 圆周率的含义与计算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家中圆形物品的周长,计算圆周率,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些关于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2. 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正确测量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3. 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掌握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有所帮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重点关注的细节: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一、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C)与半径(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C = 2πr。
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讨论,合作完成推导过程。
-教师提问:“请大家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圆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尝试推导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结果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推导过程和结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空间想象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圆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对圆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理解程度,如圆心、半径、直径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对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设想活动:使用动画演示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动画步骤进行推导,加深理解。
4.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设想活动:设计一系列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园的面积、设计圆形图案等,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5.组织课堂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演示:“首先,固定圆规的一只脚在纸上,作为圆心;然后,调整另一只脚的距离,作为半径;最后,旋转圆规,画出完整的圆。”
3.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教师引导:“我们知道,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通过小组讨论,尝试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以及数学学科兴趣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圆的认识(二)》(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找圆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折纸活动,利用经验找出这个圆的圆心,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相等的特点。
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折纸活动,探索圆的轴对称性以及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等。
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活动。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已逐步形成。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比较强,他们有能力去探索,发现,总结一些圆的特征,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好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五、教学重点: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在折纸活动中体会圆的特征。
六、教具准备:圆形纸片七、教学过程(一)、复旧导入1、提问:我们都学习过圆的哪些知识?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3、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索圆的其他特征。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设计意图:圆是这学期新学习的知识,在进行后续学习之前,有必要把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探究“圆是轴对称图形吗?”(1)回忆:举例说明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呢?请用一个圆形纸片折一折,试一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折,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无数条对称轴)2、探究已学图形中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哪些?(2)独立尝试填表,小组交流,全班用投影进行展示。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圆的定义、特点以及圆的部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圆的定义,了解圆的特点,认识圆的部分(直径、半径、弦、弧、圆心)。
2.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圆的不同部分,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术语进行描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对点、线、角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圆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点、圆的部分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圆的部分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请举一个你们身边的圆的例子。
2. 学生回答问题并展示他们带来的圆形物体,引出圆的概念。
第二环节:讲解圆的定义和特点1. 准备一个圆形的模型或图片,向学生展示。
2. 教师解释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示例:教师拿出一个圆形模型,指着圆心,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模型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
-解释:圆心是圆的中心点,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圆没有边界,是一个封闭的图形。
-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示例:教师绘制一个圆形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案的特点。
-解释:学生可以观察到圆形图案没有边界,并且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三环节:认识圆的部分1. 准备一些圆形的卡片或图片,包括直径、半径、弦、弧、圆心。
2. 逐个介绍圆的部分,解释它们的定义和特点:-直径:通过圆心的一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圆上。
-示例:教师拿出一个圆形卡片,画出直径,并解释直径的概念。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二)》学习任务单
〔2〕沿着任意一条()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
圆的直径所在的()都是圆的对称轴。
〔3)圆有()条对称轴。
〔4〕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总是半径的( ),半径总是直径的( )。
环节三: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1.回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有
2.折一折、做一做、填一填(表格)
3.画一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填写、组内交流。
环节四:练习归纳
1.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圆的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
()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画一画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作业设计4.P6:1、3题整理在数学书上
5.P5:2题实践活动,回家再次测量后完成。
6.按要求画圆。
(1)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2)在正方形外画一个圆,使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圆上。
学后反思1.我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操作☐思考☐倾听☐合作☐提问☐答问☐评价)。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2课时《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直径与半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线段。
3. 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圆心角的度数是圆周角的二分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圆的性质,尤其是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规、尺子、圆模型、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圆规、尺子、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圆的基本特征,如直径、半径、圆心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圆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二)》2. 内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性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圆,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性质,而且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圆的认识(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2.掌握圆的性质;3.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4.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2.1 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1.通过例题引入,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2.教授圆上的相关术语:圆心、半径、直径等。
2.2 圆的性质1.通过实验及画图展示,教授圆的性质:圆心角、全等圆、相切等;2.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圆的性质。
2.3 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1.通过例题和解法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2.教授与圆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课堂教学法本课程使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示范、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新知识与技能。
3.2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展示圆的性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3.3 绘图方法通过绘图展示圆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四、教学流程时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0分钟引入:通过例题介绍圆的定义讲解观察20分钟讲解圆上的相关术语及性质讲解、实验、练习学习、探究、练习30分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讲解、实战演习联想、思考、练习10分钟总结讲解观察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为评价标准。
具体评估方式包括:1.练习题答题情况评估;2.实际应用题的解题情况评估;3.教学效果的学生问卷评估。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班级黑板和白板;2.教学PPT课件;3.讲解用的范例和练习题;4.实验所需道具。
七、教学建议1.让学生带上圆规、直尺,边学边画,联系圆的定义和性质;2.应注重练习环节,通过实战演习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3.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实际应用场景。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注重通过实验和绘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但在教学中还需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建议在讲解与实战演习之间加入一些与学生讨论交流的环节,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圆的认识(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进行问题分析;
3.提高学生几何图形的抽象与建模能力,能运用圆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探索圆的性质,发现圆的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二)》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容:
1.圆的特征:半径、直径、圆周、圆心;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圆的周长和面积单位换算;
4.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比较不同圆的周长和面积;
5.探索圆的性质,如: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圆的半径相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圆周率的理解,我会通过实际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是这两个值的比值。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尺寸车轮的周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半径、直径、圆周和圆心。圆是平面上所有与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几何图形计算中的重要部分,它们在工程、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案《圆的认识(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页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在折纸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特征。
教具、学具教学准备:教学圆规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纸片、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
你有办法找出来吗?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小组内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引导生回答:对折的折痕就是直径,两条直径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在折纸中发现圆是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几个圆,一起折一折吧,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引导生回答:将圆对折,正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就是两条半径长的和。
2.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引导生回答:d=2r或 r=d/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正方形:4条长方形:2条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圆:无数条完成课本第七页“试一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整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不同点,突出圆具有很好的轴对称性。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二》的内容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可能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习材料:学生需要准备学习材料,包括课本、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圆的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圆的轴对称性,创设一个“找圆心”的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折纸活动,找出这个圆的圆心,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
学情分析:圆给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以及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学生在折纸及小组交流合作中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的策略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你对圆的认识?(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要对圆做更深入的了解,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你有办法找出来吗?1、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2、通过折纸你发现了什么?理解圆的对称性。
(1)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2)再折纸,体会圆的轴对称性,画出圆的对称轴。
(3)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3、通过折纸你还发现了什么?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各能画几条?(幻灯片第10张图形)2.对口令。
(幻灯片第11张图形)3.图中圆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幻灯片第12张图形)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设计: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1.2.题。
板书设计一、把圆对折、再对折就能找到圆心。
二、圆是轴对称图形。
三、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2《圆的认识(二)》(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2《圆的认识(二)》(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1.2《圆的认识(二)》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圆的性质和特点。
我们会学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我们会探讨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我们还会学习如何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周长公式;2. 学会计算圆的面积,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3. 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则是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的模型、尺子、圆规、直尺、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比如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引导同学们思考圆的性质。
2.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我会通过教具演示和讲解,帮助同学们理解圆的周长公式,并引导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
3. 讲解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会通过教具演示和讲解,教授同学们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引导同学们进行随堂练习。
4. 应用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性质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出直径为10厘米的圆的周长,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圆的周长= π × 直径= 3.14 × 10 = 31.4厘米。
2. 请同学们运用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面积,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圆的面积= π × 半径² = 3.14 × 5² = 78.5平方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2: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 2:圆的认识(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圆”的第二个知识点——圆的认识(二)。
主要涉及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物品(如圆形的饼干、硬币等)、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品,如篮球、地球仪等,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的特征。
2. 圆的周长:(3) 举例讲解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
3. 圆的面积:(3) 举例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如计算圆形花坛的面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C = πd圆的面积:S = πr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圆形直径:10cm答案:周长:31.4cm面积:78.5cm²2. 题目: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圆形半径:4cm答案:周长:25.12cm面积:50.24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课堂中,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圆形物品,了解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但很多学生往往只记住公式,却忽略了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此,我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此基础上学习的,教材进一步挖掘圆的特性,让学生更深一层认识、理解圆。
与其他平面图形相比,圆有很多不同的特性,其中对称性就是圆的一个重要特性。
教材创设学生做折纸活动,探索圆的对称性以及圆心的确定方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沿不同的方向把圆对折两次后,就能找到圆心。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挖掘圆的特性,让学生更深一层认识、理解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实践、探索。
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操作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圆的对称轴。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圆的对称性,找出圆心。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讨论等活动,体会圆的对称性,找出圆心。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体会圆的对称性。
突破方法: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突破难点。
教具、学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
学生准备:圆纸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
(一)、提问: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谁能告诉我,这几幅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测: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所以这几幅图都是轴对称图形。
(二)谁能总结一下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汇报:轴对称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的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三)那么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中进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
二、互动新授
(一)探究圆的对称性
(1)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认真观察并想一想,圆是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怎样验证?
学生仔细观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
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将圆沿着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我们可以发现,对折后左右两边正好完全重合,所以圆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反馈汇报:圆是轴对称图形。
(2)探究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师:在圆形小纸片上画一画,看看你能画出多少条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根据画对称轴的方法,画出圆的对称轴。
学生反馈汇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对称轴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你们所画的圆的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得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一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找轴对图形的对称轴。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图形中,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思考: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分析、判断学过的图形中那些符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反馈汇报:在学过的图形中,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等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师:这些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画一画或折一折的方法,找出上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反馈汇,报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里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再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对比中发现不同的图形对称轴的数量可能不同。
)
(三)探究寻找圆心的方法。
亮亮借助光盘画了一个圆,剪出了一个圆纸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他很快找出来了。
你有办法找出来吗?
引导学生开展折纸活动,找到圆心。
(1)自己动手找到圆心。
(2)小组内汇报交流找圆心的过程,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
引导生回答:对折的折痕就是直径,两条直径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实践,找出圆心,进一步培
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组合图形的对称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像下面这种组合图形,你们会寻找它的对称轴吗?请大家仔细观察,想
一想,画一画,由圆和其他图形组合起来的图形的对称轴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汇报。
小结:因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和正方形组合
起来的图形中,正方形的对称轴都是圆的对称轴,而圆的对称轴去不一定是
正方形的对称轴,所以正方形和圆组合起来的图形的对称轴只有4条。
(设计意图:通过找组合图形的对称轴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
的对称性,了解当圆和其他图形组合在一起时,它的对称轴就不一定是无数条。
)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试着画一画,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向老师或同桌请教。
学生汇报交流。
多媒体出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我们的发现:
1.特征: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无数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3.圆心的确定:(1)对折两次后的直角顶点。
(2)沿不同的方向对折两次,两条对折线交点处就是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