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1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紧张、繁重而又愉快的秋季学期临近尾声。
回首已逝的一学期时光,有欣喜自豪也有遗憾困惑。
欣喜的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与认可;而遗憾的是,还存在着不少不尽人意之处,留给自己的是追寻和反思。
一、成绩与经验。
本学期,能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备好课,适时恰当运用电教媒体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灵活多样、注重双基的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认真耐心细致地辅导学困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让他们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也盯住优生,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努力让优生更优,差生变优,从而促进班级学生整体素质平衡发展。
其佳绩得到了家长的好评与校领导的认可。
此外,还能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与校本教研,与老师们一道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关注人文素养,积累点滴教学经验并撰写教学随笔、论文与案例等。
撰写的《活化品德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等文章获得市级一、二等奖;《我有一份责任》电教教案已获国家级二等奖;《谈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有效性》已上交省级主管部门参评;《一句话点燃心中之希望》之教学随笔现已完稿,正准备投予《湖北教育》杂志社,期待着好的佳音。
二、遗憾与反思。
由于本人刚转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工作,自然是一个新手,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课堂作业量安排较少,题型也比较单调化;面批学生作业次数太少,讲评作业不太扎实,并没有强调学生立即进行改正。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一、学期目标本期来,本人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7篇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锦集7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1为了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我仔细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指导意见”的学习、讨论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在学习“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指导意见”的根底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力量培育研讨讲座。
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展总结。
一、落实课程规划,完成教学任务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悟其教育思想,仔细撰写教学规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
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意人文关心,做到有的放矢,精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状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吸取养分,增长学问,还要仔细完成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忙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力量,把握必备的根底学问,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忙学生参加社会、学会做人。
二、培育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省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敬重老人、爱惜幼小。
生活要节省,不铺张,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省的好孩子。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儿时的生活阅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殊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
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讨论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妙,懂得社会生活的标准,把握参加社会生活的学问和力量。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
精选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
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
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工作总结《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
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
【必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
【必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必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作出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
我们该怎么去记下总结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仅供参考,观众们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价值观念教学工作总结篇1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守信、帮助,树立了环保观念与正义感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诚信是金”、“伸出我们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和“祖国真大”。
每个单元下设有若干活动主题。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品社效果显著,服务指南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
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图片,这些故事或图片为我们进行品生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或依据,但并不是说我们上课上所可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上,就一定要上课本中出示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无可改变的“金科玉律”。
在课本提供支持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2、“活动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
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在活动中曾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各种教学活动创设与体验中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的创设有很多,如欣赏活动、想像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活动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模板汇编6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模板汇编6篇()导读:以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模板汇编6篇相关工作总结范文,是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欢迎大家使用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模板汇编6篇总结是把肯定阶段内的有关状况分析讨论,做出有指导性的阅历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如马上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总结要留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本人担当了五班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
根据课标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做到开学有方案,期末有总结。
一、激活教学新观念。
教学中仔细钻研教材,探究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阅历,查找效的教学途径。
同学乐观主动的学习,成果良好,提高了同学的整体素养。
二、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同学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关心同学把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养。
三、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同学,准时调动班级和老师的力气关心他们熟悉错误,熟悉错误造成的严峻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
平常注意培育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共性心理方面培育同学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养,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同学的整体素养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注意同学的亲身体验和活动,是有效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学问教育的客观要求。
本学期,我强调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同学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担当肯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育社会生活力量,进展共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
五、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究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阅历,查找效的教学途径。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7篇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我们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认真开展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等方面。
通过教学,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帮助学生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文化,培养其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我们还借助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成果与评价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教学成果:1. 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得到增强,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2. 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改善,能够注重个人形象,维护公共秩序。
3. 学生对社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4.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步。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其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二是部分学生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倾向,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三是部分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需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四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四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三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上课时我能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
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
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
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
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平。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本学期,我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此,我针对这一阶段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 确立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涵盖道德知识、社会常识以及生活技能的培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社会的认识,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道德认知:包括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观念。
(2)社会常识:法律法规、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保护等实用技能。
2.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和社会知识。
(2)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道德和社会规范。
(3)实践活动:组织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工作实施与成效1. 认真备课,确保每一堂课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2.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3. 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绍、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理解。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整体教学质量。
5. 成效显著,学生道德认知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技能方面,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五、工作反思与改进1.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2. 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更加精细化,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_教学工作总结与不足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4篇_教学工作总结与不足教学工作总结与不足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结束之后都应该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总结教学工作的不足,可以更好地找出问题的所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下是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和不足的四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我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我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活动,帮助他们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还组织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展开思维碰撞。
我还使用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上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辅导。
不足之处:我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虽然我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要进一步探索更多的实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希望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我可以借助多媒体和教学游戏等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促使他们从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锦15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锦15篇)一、学期目的本期来,本人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施行了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对学生进展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二、施行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目的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的,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学习,忽略才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步适应和参与社会的才能,掌握必备的根底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历,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才能。
因此,在教学时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开展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互相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承受的学习情境,灵敏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考虑,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1、老师观察记录描绘性评语。
老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才能、行为进展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展充分交流的根底上,老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绘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稳固进步,修正缺乏,继续努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5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紧张又有序的一个学期已经过去。
在这一学期中,我任教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人的思想品德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
为此,《品德与社会》教育凸显其重要性。
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责任重大。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
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
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
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
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五篇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集合五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
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概述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
积极开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
积极参与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
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3、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
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
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1)新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6篇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6篇第1篇示例: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品德与社会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致力于开展品德与社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工作内容及成果在品德与社会工作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诚信、友爱、助人为乐等主题的教育活动。
通过讲故事、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开展家校共育活动。
我们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合作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表现出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
家校合作更加密切,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活动内容单一。
目前我们的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上,缺乏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活动形式,如举办德育文化节、开展德育游戏等,丰富活动内容。
2.活动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工作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
我们将通过设置小组竞赛、建立学生志愿者团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活动的吸引力。
3.教师配合度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在品德与社会工作中的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将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增强他们的教育责任感。
三、未来工作计划1.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品德与社会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活动规划、评估机制等,确保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开展更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锻炼实践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三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三篇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篇1在以往的思品课中,老师往往疏忽了同学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同学的进展,只有确立起同学的自主权,指导同学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掌握、自我熬炼,才能培育同学的责任感,才能增添同学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力量的培育尤为重要。
一、让同学自我辨析,提高道德熟悉,拨亮同学心灵学校生有了肯定的熟悉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推断和力量评价。
教学中,应当让全部同学参加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共同提高道德推断和道德评价力量,增添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量。
〔一〕绽开商量,互相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推断力量,同学应多进行议一议,商量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推断正误,提高同学的识别评价力量二、自我体验,激发同学的情思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阅历不行,还必需使同学集体都获得阅历,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全体同学动脑、动手、动口参加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催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学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同学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
由于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同学的视野,培育了社会交往力量,而且使同学在实践中学会关怀他人。
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力量。
〔一〕让同学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同学提高了道德熟悉,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同学的良好习惯必需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我发觉很多同学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心,不知道关怀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爱护父母这一传统美德。
于是,我让同学自己讲解并描述父母爱我的故事。
同学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此发言踊跃,从理性熟悉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4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4篇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篇1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
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
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
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
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
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
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如《生命多么可贵》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政府,家庭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又如:《规矩与方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5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论指导下,不时实践与探索,发挥我的发明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认真学习课程规范,掌握教材实质,通过培训,用理论空虚自身的头脑。
一学期来,依照课程特点我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一、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加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引导学生维护家乡的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保护公物的好市民。
通过对学校的了解,更关心自身的学校,给学校提建议,设计未来的学校等,培养学生把自身的学校建设得更好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自信的好品质在教学中让学生列出自身的优点,通过给自身设计名片等环节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正视自身的优点,对自身有信心。
四、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他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实施措施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学生,和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协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身的言行。
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维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 教学工作总结6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篇篇1一、背景本学期我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们在品德和社会认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1. 教学目标: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
2. 教学任务: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品德教育、社会认知、法律法规等方面。
通过讲解社会现象、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道德素质。
2. 教学方法:本学期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实施与效果1. 教学实施:本学期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组织考试。
同时,我还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们在品德和社会认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讨论问题积极,思维活跃。
同时,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教学改进与展望1. 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增加案例分析的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2. 教学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加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同时,我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总结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们的品德和社会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Summary of moral and social teaching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
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
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学期目标
本期来,本人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
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
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
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
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
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