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化工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合集下载

湖北化工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湖北化工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湖北 化 工产 业 发 展 的新 局 面
蔡 敬 明 ( 湖北东方 化工有限 公司)
摘要 : 目前 , 界 化 工 产 业 呈 现集 约 化 、 模 化 、 区 化 的趋 势 , 态 化 工 也 不 断 地 扩 建 。 世 规 园 生 园 区 日益 成 为 国际 化 工 产 业 发 展 的 新主 流 。 北 省 武 汉 化 工 区 省 化 工产 业 的发 展 趋 势 和市 场 空 间
济、 生态工业 园区理念 , 建设成企业集中、 土地集约 、 产业集 聚的生态化工 园 “ 一五 ” 十 以来 , 世界 著 名 的大 型 化 工 厂 在湖 北 省 投 资 兴 建 独 资 、 区 。武 汉 化 工 生 态 园 区 的 建 设 将 为 整 个 湖 北 省 化 工 产 业 的 发 展 开 创 新 的局 合 资 化 工 企 业 1 O多 家 ,0 0万 美 元 以 上 的 项 目工 程 有 5 O 10 O多 个 。
面。
关键 词 : 工 产 业 化
生态化工园区
新 局 面
0 引 言 化 工产 业 是 湖 北 的 重要 支 柱 产 业 。湖 北 省 的沿 江地 带是 我 国重 化 、 能 化 和 差 异 化 已成 为 当今 世 界 化 工产 业 发 展 的主 流 趋 势 。 功 要 的化工生产基地 , 依托独特的优势资源 , 湖北省沿江地带集聚 了全 据 中 国 石 化 和 中 国 化 学 工 业协 会预 测 ,到 2 1 0 5年 我 国 石 油 和 省 一 半 以上 的化 工 生产 能 力 , 全 省 经 济 发 展 起着 积 极 的作 用 。 工 对 化 化 工产 业将 以年 均 5 一 % 的速 度 增 长 。 时 , 国 石油 和 化 工 产 品 % 7 届 我 产 业 的 迅速 发 展 , 人 类 生 存 的 自然 环 境 带 来 一定 的负 面 影 响 。 了 对 为 的市场规模将 占全世界总规模的 1 , / 市场空间非常大。据推测 , 5 近 使 化 工产 业 更 好 的 发展 , 武汉 市将 建 成 武 汉化 工生 态 园 区 , 工 产 业 化 51 ~ 0年 国内外合成材料 、 化肥、 硫酸 、 催化剂、 纯碱 、 橡胶 、 二醇 等 丁 呈 现集 约 化 、 模 化 、 区化 的 趋 势 。湖 北 化 工 产 业 的发 展 将 会 出 现 规 园 有机原 料市场需求很大 , 生产 的增长 速度 很快 , 有极 大的市场空间。 新 的局 面 , 这对 拉 动 全 省 国 民经 济 快 速 发 展具 有积 极 的 作 用 。 精 细化 学 品 、 种 化 学 品 和 专 用 化学 品市 场 需 求 更 大 , 产 的 增长 速 特 生 1武 汉 省 化 工 产业 基 础 条 件 和发 展 现 状 度 更快 。 高质 量、 高市 场需求、 高附加值 的精细化学品、 特种化学品及 11 产 业 基 础 湖北 省 沿 江 地 带 具 有 发 展 成 为 国 际 化 工 产 业 基 . 专 用 化 学 品 将 为 湖北 化 工 产 业 发 展 带来 新机 遇 。 地 的有利条件。 地域优势。 ① 湖北地 处中国中部 , 具有接南转北 、 东 承 在全球经济 一体化进程加快下 ,在化工制造业中心向我 国转移 启 西 的作 用 , 于 沿 江地 带 , 通 沿 海 和 内地 , 备 发 展 成 为超 大 型 位 沟 具 的宏观背景下 , 国家对化工产业 的大 力支持下 , 在 湖北沿江化学工业 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 交通条件优越 。 ② 长江沿岸建 有大量千吨级以 的 发展 空 间 十 分 广 阔。 上 的码 头 , 着 便 利 的水 路 、 路 、 路 、 有 公 铁 管道 等 各种 交 通 条 件 , 家 国 3 湖 北 省 武 汉 化 学 工 业 园 区的 规 划 “ 西气东输 ” 工程正在导入湖北 , 这些将会更好 的为武汉提供油 、 气资 20 0 9年 1 1月 2 8目,由国内项级石化规划设计单位—— 中国 源, 为武汉国际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便利条件。③ 产业基础雄厚。 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和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编制完成 的 《 武汉化学工业 目前 , 湖北化工行业 可生产 2 0多个大类、 0 0 1 0 0多个品种 , 中 3 其 0 区产业发展规划 》 通过 了专家评 审。依照此规划 , 武汉化工区将投资 多种 主 要 产 品 的经 济 规 模位 居 国 内领 先 水 平 。 工 产业 的生 产 能 力 、 化 约 2 0亿 元 , 新 增 销 售 收入 将 达 到 约 2 0亿 元 。 力争 到 “ 二 五 ” 0 年 4 十 经济规模均在 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 炼油 、 新型功能材料、 乙烯、 精细 末 实现化工 园区企业销售收入 5 0亿元 , 时武汉化工产业规模将 0 届 化 工 品 、 用 化 学 品 门类 齐 全 。 国、 国 、 国 、 专 美 德 法 日本 、 兰 、 国 、 荷 韩 新 突破 1 0 0 0亿元。武汉化工区的建设将为全省化工产业 的发展开创 加 坡 等 国家 著 名 化 工 企 业 , 以及 港 、 、 澳 台地 区 的 一 批 大 公 司 在 武 汉 新 的局 面 。 落户发展。 人才资源丰富。 ④ 湖北省拥有三 十多家从事化学工业研究 31 武 汉 8 . O万 吨 乙烯 工 程 的 启动 的 高等 院 校 和 科 研 单 位 :8所 家 国 家 级 、 级 重 点 实验 室 ;0 3 省 5 0多种 武汉 8 0万 吨 乙烯 工 程 在 2 1 0 将 进 入 全 面 实质 性 建设 阶段 , 0年 化 工 高 新 技 术 产 品 和 2 0余 家 国 家级 、 级 化 工 技 术 企 业 。 其 中武 0 省 预计 2 1 0 2年底建成 , 2 1 到 0 3年正式投产 。这将恰好度过世界石化 汉大学、 中科技大学 、 华 中国地质大学等一些名校为湖北省输送 了大 产 业 的 低 谷 时期 , 入 新 的一 轮上 升 周 期 。 8 进 O万 吨 乙烯 工 程 将 为 武 批 高 科 技人 才。 汉化工产业提供足够的化学原 料, 能加大资源利用力度 , 结合武汉市 12 发 展 现 状 2 0 - 0 9年 湖 北 化 工 产 业 实 现 工 业 增 加 值 3 0亿 8 其 他 产 业 基 础 , 一步 向 下 游延 伸 , 有 资 源 配 置 合 理 、 业 优 势 突 进 具 产 元, 占湖 北 省 工 业 增 加 值 的 4 % ; 成 销 售 收 入 2 5 1 完 3 0亿 元 , 占全 国 出 、 用 技 术 先 进 的特 点 , 采 促进 国际 一 流 水 平 的 大 型 化学 工 业 园 区 的 化 工 产 品销 售 额 的 1 % 。 9 发展。 湖 北 可 以说 是 中 国化 工 产 业 发 展 ; 的一 个 摇 篮 , 1 来 , 大 近 0年 32 七 条 乙烯 下游 产 业 链 的 重 点 建 设 . 湖 北 的化 工 产 业 得 到 迅 速 发 展 , 有 化 工 企 业 5 0余 个 , 主 导 作 拥 0 起 未来 5 1 — O年 , 绕 8 围 O万 吨 乙烯 工 程 提 供 的产 品 及 周 边 资 源 , 用 的 企业 是 : 汉 化 工 厂 、 北 三 宁公 司、 武 湖 武汉 石化 公 司 。 三 大 企 业 这 武 汉化 工 区 将 重 点打 造 七 条 乙烯 下 游产 业 链 , 投 资将 超 过 7 0亿 总 0 的 工业 总产值 占到全 化 工 行 业 的 4 % 以 上 , 0 同时 为 其 它化 工 行 业 的 元 。 这七 条 产 业 链 分 别 是丙 烯 、 烃 、 胶 、 九 、 五 、 氧 乙烷 、 芳 橡 碳 碳 环 生 生 产和 发 展 提 供 了机 遇 , 为产 品 的延 伸 ;  ̄ , 度 发展 创 造 了极 好 的 t j a 深 物质 乙烯 产 业 链 , 盖 了合 成 橡 胶 、 成 树 脂 、 成 纤 维 三 大 合 成 材 涵 合 合 条件 。 料, 以及 高 端精 细 化 学 品 和 重 要 中 间化 工 产 品 。 武汉 化 工 厂主 要 生 产 硫 酸 、 成 氨 、 酸 、 化 剂 、 碱 、 肥 、 合 硝 催 纯 磷 化 4 总结 工机 械 等 主 要产 品 , 中硝 酸 系 统 是 我 国最 大 的生 产 装 置。 化 剂 的 其 催 湖 北 省 武 汉 化工 生 态 园区 的 建 设 将 为湖 北 化 工 产 业 的 发展 开 创 生产 在 全 国 是最 早 的、 术 力 量 最 强 的生 产 基 地 。 技 新 的局面。 化工 区发挥 了武汉市独特 的区位优势、 中部地的市场需求 湖北三宁公司是湖北省委 、 省政府确定 的“0 1 O家民营企业排 头 和 良好的产业基础 , 突出 了产业优势 , 现了“ 体 五个一体化 ” 的先进理 兵 ” 一 , 公 司 以“ 造 百 亿 三 宁 , 设 全 省 最 大 的 煤 化 工 企 业 ” 之 该 打 建 为 念 。 工 园 区严 格 控 制 “ 污 染 、 化 高 高排 放 、 能耗 ” 高 的产 业 进 入 , 建立 覆 目标 , 煤化工基地一期工程主要是新上 1 0万 吨二 甲醚、 5 0 10万吨甲 盖 建 设 、 产 全 过 程 的环 保 监 控 机 制 , 足 环 境 友 好 , 现 产 业 与 自 生 立 实 醇项 目。工程 总 投 资 6 8亿 元 , 销售 收入 7 年 O亿 元 , 利 税 2 创 6亿 元 。 然 的和谐相处。 化工园区经济 活动被设计成“ 资源—— 产品——再生 二期 工 程 预 计 投 资 4 5亿 元 ,项 目投 产 后 可 新增 销售 收入 3 6亿 元 , 资源” 的反馈式流程 , 促进物质的循环 , 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 刨利税 2 O亿 元。 省 将 建 成 “ 内领 先 、 国 国际 一 流 ” 学 工 业 区 。 化 武汉石化公司主要产品 有: 油制品 、 滑油 、 种油 品、 石 润 特 化肥 、 参考文献: 表面活性剂、 交联剂、 有机化工原料等 7大系列 共 7 0多个品种 的产 … 王功 树 , 康 加快

宜昌市传统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精细化工绿色转型

宜昌市传统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精细化工绿色转型

宜昌市传统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精细化工绿色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推动精细化工绿色转型。

重点培育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硅化工等产业链,打造全省万亿现代化工产业的核心区和增长极。

支持姚家港化工园(含田家河片区)、宜都化工园建设全国一流化工园。

持续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国家磷复肥保供基地、全国磷精细化工示范基地、国家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华中地区新型煤化工基地、有机硅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化工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

力争到2025年,全市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把宜昌建设成全国精细磷化工中心。

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现状与盈利前景研究显示,推动装备制造做大做强。

坚持“集群建设、突破发展、专精特新”发展原则,做大汽车及零部件、船舶与海洋装备、智能装备、电力装备及器材产业。

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入高端车型和新能源车型,招引动力总成、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配套项目,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重构船舶和海工装备竞争优势,鼓励新型动力船舶建造、船用柴油机核心关键零部件、LNG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生产,推进中国船舶(宜昌)海洋装备科技园、中南鹏力海洋信息产业园、宜昌船舶工业园、“气化长江”LNG动力船舶改造、低速柴油机关键重要零部件配套基地和大型高端铸件生产基地建设,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围绕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控制系统、执行驱动系统、智能成套设备等领域,做强数控制齿设备、智能纺织设备、智能酿造设备等优势产品。

提升电力装备及器材制造竞争力,推动电力系统配套装备高端化、专用化、智能化。

支持输送装备、化工机械、制药设备、石化阀门等产业发展。

力争到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

提升食品饮料品牌特色。

湖北黄冈化工园区调研报告

湖北黄冈化工园区调研报告

湖北黄冈化工园区调研报告湖北黄冈化工园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湖北黄冈化工园区是湖北省重点打造的综合性化工产业园区,为了解该园区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特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2. 调研过程:通过向园区企业发放问卷并进行现场访谈,了解了企业在园区的发展状况、轨迹和面临的困难。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 发展情况:湖北黄冈化工园区自建设以来,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入驻,并取得了显著发展。

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从事化工原料生产和精细化工产品制造,几乎涵盖了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

2. 优势和劣势:优势: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紧邻铁路和高速公路;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

劣势:园区内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环境污染治理仍不到位,对园区形象和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3. 面临问题:(1)金融支持不足:园区内的中小型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题,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更难获得金融支持,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2)环境治理压力大:园区内的化工企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3)人才引进困难:园区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但目前园区人才供应短缺,企业面临人才匮乏的窘境。

四、对策建议(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加强金融创新,提供更多融资渠道给企业。

(2)加强环境治理措施: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园区的环境质量。

(3)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培养和选拔园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结语湖北黄冈化工园区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该园区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武汉化学工业区

武汉化学工业区

武汉化学工业区引言武汉化学工业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之一。

自建成以来,该工业区不断推动着湖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武汉化学工业区的起源、发展、特色产业以及未来展望。

起源武汉化学工业区的建设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决定在武汉市投资兴建一座集化学工业研发、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工园区。

经过多年的筹备和规划,武汉化学工业区于1965年正式建成,并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发展历程从诞生伊始,武汉化学工业区就立志成为引领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武汉化学工业区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通过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及设备,该工业区的产能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武汉化学工业区吸引了众多知名化工企业的入驻,形成了以化工生产、研发和创新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聚效应。

这些企业在提高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工业区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全球化工行业建立了广泛的关系网。

特色产业武汉化学工业区以其特色产业而闻名。

目前,该工业区涵盖了众多领域的化工企业,包括石化、精细化工、新材料等。

在石化领域,武汉化学工业区已形成了一批发展较快、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例如湖北石化公司和华润石化等。

这些企业在石油加工、化学品生产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武汉化学工业区还在精细化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有机化学合成、生物制品生产和药物研发等方面,该工业区的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

代表性的企业包括武汉药明康德药业、汉阳化工等。

近年来,武汉化学工业区还加大了对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力度。

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其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性能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

该工业区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吸引了一批新材料企业的入驻,为该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展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武汉化学工业区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化工产业的发展。

宜昌国资系统党建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

宜昌国资系统党建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

Focus聚焦4文=宜昌市国资委宜昌国资系统党建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湖北宜昌国资系统立足“工业强市、产业立市”,坚持党建经营“一本帐”,改革发展“一张图”,以党建工作的不虚、不空、不偏,促进党建工作与实体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

今年9月,在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如何完整、准确理解这一论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潮流,湖北宜昌国资系统立足“工业强市、产业立市”,坚持党建经营“一本帐”,改革发展“一张图”,以党建工作的不虚、不空、不偏,促进党建工作与实体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

抓班子,凝心聚力谋发展宜昌市属国资系统拥有六大集团,329家子公司,主要涉及城市建设、资本营运、精细化工、生物制造、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粮食经营等实体产业,是宜昌市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撑。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宜昌市国资委党委以抓班子建设为突破口,多措并举,力促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

一是围绕“怎么干”,强化理论武装。

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宜昌市国资委党委想企业之所想,帮企业之所需,千方百计提升企业领导班子干事创业能力。

强化理论武装。

近几年除坚持常规组织学习外,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在深圳、浙江等地举办宜昌经营管理人才高端培训班,围绕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和基层党建等开设专题课程,先后点名调训132人。

让专家学者传授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实体产业未来趋势,提升企业领导干部抓经济、谋项目、促发展的能力。

创新学习载体。

宜昌国资系统坚持平台教育线上化、长效教育常态化,综合运用“国资讲堂”、市委党校、专题讲座等平台载体,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专题培训50余场。

湖北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

湖北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

湖北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湖北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湖北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支持助推产业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湖北省已被列为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基地,享受国家给予的相关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

此外,湖北省还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鼓励半导体企业在技术研发、创新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提升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新技术驱动产业升级湖北省半导体产业发展倚重高新技术,通过引进、孵化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湖北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和人才,加快创新能力的提升。

同时,湖北省通过政府资金和企业自建研发中心等方式,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半导体产业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

三、产业整合与集群效应形成湖北省通过产业整合,加强与相关产业链的合作,形成了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湖北省重视培育半导体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并加大技术平台和资源优势的整合,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集聚效应较明显的半导体产业集群,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合作机会。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湖北省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建设培训基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推动半导体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湖北省鼓励半导体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湖北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半导体人才到湖北就业创业,提升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湖北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半导体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湖北省鼓励半导体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展示湖北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成果,提高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湖北省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共同推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

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的趋势

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的趋势

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化工产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石油化工、化学制药、无机化工、有机化工以及高分子材料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化工产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化发展等方面,探讨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工产业也开始运用新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改善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控制和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另外,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能够改善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远程监控,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工企业也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在生产过程中,化工企业需要通过改进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实现废弃物、废气和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并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材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此外,化工企业还需要加强产品设计,推出更环保的产品,如绿色化学品和可降解材料,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三、全球化发展全球化是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市场的开放,化工企业需要抓住机遇,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实现全球化布局。

在市场开拓方面,化工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法规,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产业布局方面,化工企业需要实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化工企业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获得技术、市场和资源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总体 要 求 制 和 实 现 综 合 利 用

各 类 固 体 废物 处 理 处 置 全 面



指导 思想
四中


深入 贯 彻党 的 十 八 大 和 十 八 落 实减 量 化


无 害化
资源 化 要 求

届三 中 创新



五中

六 中 全会 精 神


牢 固 树 立二



提升 产 业 发展 质 量 和 效 益

实 现 绿 色可 发 性有 机 物

V OC s )
等 主 要 污 染物 排放 严 格 落 实
持续 发展
_
经 省 政府 同 意

制 定 如 下 实 施 意 见 国 家对 湖 北 省 下 达 的 总 量 控 制 要求 并 得 到 有 效控

有 效 化解 过 剩产 能
城镇

主 创新 能 力 不 强

产业 布 局 不 合理

行人

密 集 区和 环 境 敏 感 区

内 的 危 险 化 学 品 生 产企
业 整 体效 益 不 佳
问题

生 态 环 保 和 安 全 生 产 压 力 大等 业 搬 迁 入 园 或 转产 关 闭
新 建 石化 项
布局
经济

优 化 产 业生 产 许 可 和 新 增 授 信 等 业 务
发 展 循 环 先 进 工 艺 改 造 提 升 项

对符 合 政策 要 求 的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1.09•【字号】宜府办发〔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关于印发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宜府办发〔2018〕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月9日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宜昌市化工产业向绿色、安全、低碳、智能、可持续方向转变,将宜昌建成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城市,特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一)发现现状。

“十二五”以来,宜昌市化工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22.8%,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

全市9家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中,化工企业有5家,并且有4家跻身中国企业或中国制造业500强。

全市7个县市区已形成14个化工园区、化工生产企业集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宜昌磷化工产业集群已进入湖化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猇亭园区、姚家港化工园入选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大型化工企业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发展层次较低。

全市化工产业仍以氮肥、磷肥等初级产品为主,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占比小,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体化水平不高。

全市14个化工园区,仅3个园区初步具备园区化发展特点,其余均处于一厂(一企)一园状态,一体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健全,公用工程、物流运输、管理服务一体化不足。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全市中小型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粗放、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低。

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十年总结(2012-2021年)

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十年总结(2012-2021年)

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十年总结(2012-2021年)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等初级原料和下游能源、塑料、化肥等石化中间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人民生活等各领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

过去10年,化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化工产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这十年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淘汰落后产能成果持续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产业结构竞争优势显著增强。

沿海七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初具规模,榆林、宁东、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基地蓬勃发展,全国676家重点化工园区已成为中国未来化工发展的希望之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已形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一大批石油和化工企业跨入世界500强行列。

一、化工新材料:自给率逐年提升化工新材料产业是强国及强军的关键保障,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国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把提升化工新材料水平作为强国之基。

2021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量近3000万吨;自给率再创新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受下游新能源和汽车轻量化需求井喷式增长拉动,大批业内外企业积极投入锂电池及可降解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推动了我国化工新材料新业态的发展。

十年间,产业政策的积极推动和行业协会的精准服务,叠加上下游需求的强劲拉动,国内化工新材料发展如虎添翼,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已成为全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

行业发展亮点层出不穷。

十年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自给率稳步提高。

由于海外企业开工负荷有所下降,让出部分市场份额,国内企业迎来巨大市场空间。

2021年行业自给率有较大提升,已接近75%的目标。

二是一大批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高端聚烯烃和工程塑料等产品得到拓展应用。

2021年,以盛虹石化光伏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拓展了市场应用领域,打破了原来跨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垄断。

武汉化工区产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汇报

武汉化工区产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汇报
范围、武汉化工区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产业规划 指导思想及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规划项目、 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包括建设条件和现状、总体布 局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公用工程规划、环境保护 规划和消防安全规划及规划效果分析等。
《武汉化学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汇编》 规划32套装置的项目概况、市场供需现状及未
分石化产品自给率近年有较大提高 中国已跻身于世界炼油石化大国行列
2019/9/9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19
三、发展内外部环境及条件分析
我国石化工业技术开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我国石化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当代世界先进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为石化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石油炼制:开发了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渣 油加氢处理、加氢改质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成套工艺技术。 石油化工:开发了乙烯裂解炉、丙烯腈、SBS、溶聚丁苯、 聚丙烯、淤浆法聚乙烯、乙苯/苯乙烯、PTA、甲苯歧化与烷 基转移、芳烃抽提和碳五分离等成套技术,部分技术已出口。 近20种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使用的催化剂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炼化工业生产所用催化剂85%以上已实现国产化。
2019/9/9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27
三、发展内外部环境及条件分析
中部最大的城市
武汉交通便捷,距离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特 大中心城市的距离均在1200公里左右,辐射能力强, 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 大支点作用和较强的“节点传导效应”。
2019/9/9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21
三、发展内外部环境及条件分析
石化工业资源短缺的局面十分严峻 我国原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共护一江清水东流——宜昌市政协为推进长江大保护不懈建言

共护一江清水东流——宜昌市政协为推进长江大保护不懈建言

3月28日,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在长江支流黄柏河调研流域生态治理时,对宜昌实施生态补偿,将水质改善情况与生态补偿资金,磷矿开采计划挂钩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围绕保护这条河,宜昌市制定了《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成立了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建立了黄柏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了1000万元生态补偿金,这一系列举措和行动让宜昌人民收获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幸福感,既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决心,也凝聚着政协人久久为功的恒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长江的支撑。

三峡工程所在地的宜昌位居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国家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功能区,是万里长江重要的生态守护屏障。

保护好长江水生态是宜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

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狠抓长江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转型跨越。

“落实长江大保护必须来真的、来硬的、来实的,我们从凝聚绿色共识、推进精准治理、加强民主监督入手,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历史责任中努力发挥人民政协的智慧力量。

”宜昌市政协主席宋文豹说。

建言开方推动落实宜昌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宜昌市于2016年7月出台了《宜昌市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工作方案》,从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全市的水体保护和污水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计划再好关键还要看落实。

就此,长期关注水环境保护的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委员会在2017年1月的六届一次全会期间,提出了《关于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长江大保护的建议》,从狠抓落实、综合整治、加强监管、全面立法、生态补偿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水环境保护建议。

该建议提出后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由周霁书记带头领办这一重点提案。

2017年年初,市政协又将“综合治理水污染,促进长江大保护”列为当年的第二次议政性常委会议题。

2017年4月,市政协再聚焦“推进网格化监控,构建城市生态环保责任管理机制”问题,以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推动生态环保主体责体系落实落地。

湖北省磷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

湖北省磷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湖北省磷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武汉工程大学 宋筱琴,吴弘芸摘要:介绍湖北磷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指出湖北磷化工产业面临着磷矿品位贫化、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内部集中度低等问题。

提出了湖北省磷化工产业应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磷化工产业集群的绿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磷化工产业是湖北省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1],在增强湖北省石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湖北省磷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对湖北经济社会的长久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湖北省磷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一)磷矿石产量及其分布湖北省磷矿资源储量大,主要分布于宜昌、荆门、襄阳、神农架、恩施、十堰、孝感、黄石及黄冈等地,主要集中于宜昌、胡集镇、保康县、神农架林区、大悟县5个地区,这5个地区的磷矿资源储量约占湖北省的98%。

从2017年开始,因为国内持续实行环保高压政策,湖北省磷矿石产量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2017年开始湖北磷矿石产量出现大幅下降,同比降至33.51%;2018年湖北磷矿石产量为3317.13万吨,同比下滑3.67%,积极响应国家去产能政策;2019年湖北磷矿石产量为3732.13万吨,同比上升12.49%,虽有所回升,但磷矿石产量仍然不多。

(二)磷肥产业现状在2018年,湖北省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总产能在全国各省磷肥生产能力中排名第一。

2018年湖北磷肥产量(折P2O5)583.0万吨,是全国的34.4%。

因为湖北磷矿资源储量多,磷化工产品的产能也高,对企业生产十分有利,所以2018年的磷肥产量前十强企业中,湖北有新洋丰、祥云、宜化和三宁共4家,这4家的总产量为337.9万吨。

湖北省是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主要产地,湖北磷酸一铵主要生产企业有新洋丰、祥云、鄂中、襄阳泽东,其中新洋丰2018年磷酸一铵的产能为200万吨。

2018年湖北磷酸二铵(实物)产量217.2万吨,同比增长3.5%,排名全国第一。

襄阳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襄阳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襄阳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襄阳化工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本文将就襄阳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

首先,襄阳市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各大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新产品的不断涌现。

同时,市政府也加大了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襄阳市化工产业的产值持续增长。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化工产品的销售额逐年攀升。

同时,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和产值的提升。

再次,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襄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督促企业加强污染治理,推动了产业的绿色发展。

各大企业也纷纷加大了环保投入,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襄阳市化工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通过加强
国际合作,拓展了海外市场,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市
政府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
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襄阳市化工产业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市政府加大了对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加入化工产业。


些人才的加入,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综上所述,襄阳市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值增长、环保意识、国际化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相信,在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襄阳化工产业一定会迎来
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智能化工智能化工推动化工产业创新

智能化工智能化工推动化工产业创新

智能化工智能化工推动化工产业创新智能化工:推动化工产业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化工作为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化工产业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引领着化工行业的新潮流。

智能化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为化工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智能化工在推动化工产业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并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智能化工的定义与特点智能化工,顾名思义,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化工行业的一种创新方式。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智能化工能够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决策,从而提高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智能化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数据驱动:智能化工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来实现精确的生产控制和资源调配。

2. 自动化:智能化工通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来实现生产线的自主运行和智能管理。

3. 联网互联:智能化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协同作业。

4. 智能决策:智能化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来进行生产决策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质量。

二、智能化工的应用领域智能化工已经在化工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智能化工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 生产过程控制:通过对工艺设备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化工可以自动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生产的稳定和高效。

2. 质量检测与控制:智能化工可以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对生产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3. 资源优化利用:智能化工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等进行全面监测和优化,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

4. 安全生产管理:智能化工可以通过对生产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三、智能化工带来的机遇智能化工的应用为化工产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发展空间:1. 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化工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能够大幅提高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投入。

湖北省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

湖北省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

体盐 , 液体盐用量仅 占总用盐量的 6 9 , 5 左右。再 如烧
碱, 每生产 1 t 隔 膜碱耗 电 2 4 5 0 k wh , 占成本 的 7 O 。 每生 产 1 t 离子 膜 碱耗 电 2 2 8 6 k Wh , 占成本 的 6 O ,

2 0 1 3 , V o I . 3 0 N o . 4 亿 与佳物 互程
Ch e mi s t r y & Bi o e n g i n e er i n g
编者 按 : 湖北省 的岩 盐 资源丰 富 , 制 盐工业颇 具规模 , 达6 0 0多万 t , 是我 国重要的食 用盐和 工业盐 生产基 地 。 但 湖北 省的盐化 工产 业不 论是规 模还 是产 品品种都 存在较 大 的发展 空 间。
储量委员会提供的岩盐地质和储量报告 , 已查明湖北
省 D级 以上 盐储 量 9 7 . 6 7亿 t , 其 中 岩盐 6 9 . 5 2亿 t , 地 下 卤水 2 8 . 1 7亿 t , 预测 资 源 量 2 7 0 8亿 t , 资 源总 量 2 8 9 5亿 t , 仅 次于 四川省 , 居 全 国第 二位 。湖北 省 的五
尽管 如此 , 按科 学 发展 观 和转 变 经济 增 长方 式 的
要求, 湖北 省盐 化工 产业仍 有许 多需 要强化 、 调整和 努 力 的地方 。如 : ( 1 ) 资源优 势发挥不 够 。湖北 省现有 纯
碱 企业 2家 , 产 能达 1 5 0万 t , 烧 碱企业 I 1家 , 产能 达
术、 两碱技 术在 不少 方面都 处于 国内先进水平 。
盐化工 是 以盐 为 原料 , 经 加工 而 获 得 化工 产 品 的 工业 , 盐及 盐化工 系列 产 品 广 泛应 用 于 农 业 、 化工 、 冶 金、 军工、 纺织 、 造纸、 日常生 活等 各 个领 域 , 在 国民 经 济 和社 会发展 中有 着 十分重 要的作 用 。 湖北 省有着 盐化 工 发展 的 良好 资 源 优势 、 政 策 优 势和一定 的产业 基础 优势 。

湖北省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续)

湖北省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续)

盐化 工行 业 是 高能 耗 、 高排放 、 重 污 染 的行 业 , 也 是能源 密集 型产 业 。近年来 湖 北省 盐化 工 行业在 低碳 减排 、 节能 降耗 、 三废 治理 及发 展循 环经 济 方面 开展 了
全省盐 及盐 化工 分 布在 云梦 、 应城、 潜江、 武汉 、 荆 州、 宜 昌等 地 , 在 云应 地 区双 环 具 有 一定 产业 规 模 , 但
亿 与 佳 物 互 程 2 0 1 3 , V o I . 3 0 N 。 . 5
Ch e mi s t r y & B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5 4 2 5 . 2 0 1 3 . 0 5 . 0 2 6
史机 遇 , 要 利用 好这 个 契机 , 促 进 湖北省 盐化工行 业低 碳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 2 . 2 湖 北省 发展 盐化 工低 碳经 济的 基本思 路 根据 国家 环境 保 护 局 制定 的《 盐化 工行 业 发 展循
工 总厂及 沙隆 达集 团 3个 企 业 有 制 盐 ( 或 采 卤) 外, 其 它盐 化工 企业 都需外 购 盐 。而湖 北省 主要 制盐 企业 均 为单 一 产盐 。由于 盐及 盐化 工分 离 , 使 湖 北省 如宜化 、 兴发、 仙 桥等化 工 企业均 外 购盐 , 而集 中在 云应 地 区的 9家 盐厂 只单一 产盐外 销 。 由此 造成 初 级 产 品 的往 返 运输 , 造 成浪 费 。特 别 是 氯 碱 企 业 购 回 固 盐后 再 经 溶
碱 及 聚氯 乙烯配 套 , 产 品单 一 , 产 品链 短 , 无 法 形成 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化工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世界化工产业呈现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的趋势,生态化工园区日益成为国际化工产业发展的新主流。

湖北省武汉化工区将秉承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理念,建设成企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生态化工园区。

武汉化工生态园区的建设将为整个湖北省化工产业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标签:化工产业生态化工园区新局面
0 引言
化工产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

湖北省的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依托独特的优势资源,湖北省沿江地带集聚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化工生产能力,对全省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使化工产业更好的发展,武汉市将建成武汉化工生态园区,化工产业呈现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的趋势。

湖北化工产业的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局面,这对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武汉省化工产业基础条件和发展现状
1.1 产业基础湖北省沿江地带具有发展成为国际化工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①地域优势。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具有接南转北、承东启西的作用,位于沿江地带,沟通沿海和内地,具备发展成为超大型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

②交通条件优越。

长江沿岸建有大量千吨级以上的码头,有着便利的水路、公路、铁路、管道等各种交通条件,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正在导入湖北,这些将会更好的为武汉提供油、气资源,为武汉国际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③产业基础雄厚。

目前,湖北化工行业可生产20多个大类、10000多个品种,其中30多种主要产品的经济规模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化工产业的生产能力、经济规模均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

炼油、新型功能材料、乙烯、精细化工品、专用化学品门类齐全。

美国、德国、法国、日本、荷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著名化工企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一批大公司在武汉落户发展。

④人才资源丰富。

湖北省拥有三十多家从事化学工业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38所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500多种化工高新技术产品和200余家国家级、省级化工技术企业。

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一些名校为湖北省输送了大批高科技人才。

1.2 发展现状2009年湖北化工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0亿元,占湖北省工业增加值的41%;完成销售收入2350亿元,占全国化工产品销售额的19%。

湖北可以说是中国化工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摇篮,近10年来,湖北的化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拥有化工企业500余个,起主导作用的企业是:武汉化工厂、湖北三宁公司、武汉石化公司。

这三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化工行业的40%以上,同时为其它化工行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产品的延伸加工,深度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武汉化工厂主要生产硫酸、合成氨、硝酸、催化剂、纯碱、磷肥、化工机械等主要产品,其中硝酸系统是我国最大的生产装置。

催化剂的生产在全国是最早的、技术力量最强的生产基地。

湖北三宁公司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00家民营企业排头兵”之一,该公司以“打造百亿三宁,建设全省最大的煤化工企业”为目标,煤化工基地一期工程主要是新上100万吨二甲醚、150万吨甲醇项目。

工程总投资68亿元,年销售收入70亿元,创利税26亿元。

二期工程预计投资45亿元,项目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6亿元,创利税20亿元。

武汉石化公司主要产品有:石油制品、润滑油、特种油品、化肥、表面活性剂、交联剂、有机化工原料等7大系列共70多个品种的产品。

该公司的烃基苯设置在国内规模也是较大的。

武汉石化公司炼油能力已从500万t/a增大到1800万t/a。

烃基苯、苯酚、尿素等装置也不断地扩建。

2 湖北省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空间
“十一五”以来,世界著名的大型化工厂在湖北省投资兴建独资、合资化工企业100多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工程有50多个。

世界著名的化工产业基地主要聚集在江、海、湖、河的周边地区,使沿海、沿江、沿湖、沿河的化工园区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聚集现象。

生产规模大型化,生产装置集中化,产业链配套一体化,产品系列化、精细化、功能化和差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化工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据中国石化和中国化学工业协会预测,到201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将以年均5%~7%的速度增长。

届时,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占全世界总规模的1/5,市场空间非常大。

据推测,近5~10年国内外合成材料、化肥、硫酸、催化剂、纯碱、橡胶、丁二醇等有机原料市场需求很大,生产的增长速度很快,有极大的市场空间。

精细化学品、特种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市场需求更大,生产的增长速度更快。

高质量、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特种化学品及专用化学品将为湖北化工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下,在化工制造业中心向我国转移的宏观背景下,在国家对化工产业的大力支持下,湖北沿江化学工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3 湖北省武汉化学工业园区的规划
2009年11月28日,由国内顶级石化规划设计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和中国石化咨询公司编制完成的《武汉化学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依照此规划,武汉化工区将投资约200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将达到约240亿元。

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化工园区企业销售收入500亿元,届时武汉化工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武汉化工区的建设将为全省化工产业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3.1 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的启动
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在2010年将进入全面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2012年底建成,到2013年正式投产。

这将恰好度过世界石化产业的低谷时期,进入新的一轮上升周期。

80万吨乙烯工程将为武汉化工产业提供足够的化学原料,能加大资源利用力度,结合武汉市其他产业基础,进一步向下游延伸,具有资源配置合理、产业优势突出、采用技术先进的特点,促进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化学工业园区的发展。

3.2 七条乙烯下游产业链的重点建设
未来5—10年,围绕80万吨乙烯工程提供的产品及周边资源,武汉化工区将重点打造七条乙烯下游产业链,总投资将超过700亿元。

这七条产业链分别是丙烯、芳烃、橡胶、碳九、碳五、环氧乙烷、生物质乙烯产业链,涵盖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以及高端精细化学品和重要中间化工产品。

4 总结
湖北省武汉化工生态园区的建设将为湖北化工产业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化工区发挥了武汉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中部地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突出了产业优势,体现了“五个一体化”的先进理念。

化工园区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进入,建立覆盖建设、生产全过程的环保监控机制,立足环境友好,实现产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化工园区经济活动被设计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促进物质的循环,實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将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化学工业区。

参考文献:
[1]王功树,胡康.加快长江沿江地区湖北化工发展的思路[J].1993,3.
[2]顾宗勤.我国化工园区建设和发展[J].化工设计,2004,(06).
[3]吴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