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26•【字号】十政发〔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十政发〔2019〕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3月26日十堰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环境2019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新时代十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年,是建国70周年和建市5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2019年,国内外宏观经济总体呈现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性增多、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的局面,但中央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没有变。
全省经济工作会提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战略布局,为全省区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十堰总体来看,全市经济运行稳的格局没有改变、进的趋势明显。
综合判断,全市经济运行短期有下行压力,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下半年会有缓和,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打下良好基础,未来两年汽车产业将迎来政策红利。
因此,要抓住关键期,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做好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五个坚持”和“六个稳”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打造区域性增长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目标,以推进汉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补短板为抓手,强力推进“三大攻坚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推进“六个十堰”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市50周年。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中国的制造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背景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低端产品过剩、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倡导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5. 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外资投资和技术引进。
影响与挑战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该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结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制造等举措,中国制造业有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
然而,实施该计划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十九)本意见适用于注册在(区本级)的工业和信息化企业,其中涉及科技的还适用于其他行业。当年发生 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较大事故、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和被税务部门稽查处罚情节较重的企 业以及低效企业不得享受本政策,其中受过行政处罚的企业不能评为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本意见涉及同一内容奖 励项目按就高不重复原则享受。此前有关政策规定与本《意见》不符的,按本《意见》规定执行。本实施意见自2020 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2020年1月1日至本意见发布之日期间的政策,参照本意见执行。本文件规定的项目 补助、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金额,包括国家、省、市补助奖励资金额度。重点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优先向区以上部门 申报补助奖励资金,不足部分由区专项资金保障。
(一)构建集群发展新格局。到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每年力争增长6.5%以上。基本形成省内外有影响力、 海洋经济特色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创新能力日趋强化的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金塘塑机螺杆园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际粮油产业园区、海洋科学城等平 台,谋划建设马看:海洋通信新材料、金塘塑料新材料园区。积极培养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 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打造成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窗口。
(十)提升企业运行质量。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落实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政策,根据企业综合评价,执行市“亩均论 英雄”相关的扶持政策。培育树立一批高质量发展企业,对综合评价A类、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亩均税收 30万元以上且实现正增长的规上工业企业按规模大小、两化融合程度高低兼顾行业特点每年选取5家,给予每家企 业一次性平均奖励10万元。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4.02•【字号】十政办发〔2021〕15号•【施行日期】2021.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十政办发〔2021〕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十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4月2日十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序言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创新、融合、扩散所带来的人类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的提升,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数字经济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版图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湖北省高度重视信息经济发展,明确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我市提出找准十堰在汉孝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中的位置,加快调整工业结构,突出提质增量,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市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助力全省深入落实“四个着力”“四个切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一核两翼多点”区域发展布局的关键时期。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契机,深入谋划“十四五”发展,制定《十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并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是我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及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及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7.29•【字号】武政[2015]35号•【施行日期】2015.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商管理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意见及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的通知武政[2015]3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关于服务企业用好人力资源放大人才优势的政策措施》、《关于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5年7月29日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企业健康发展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事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宏伟目标的实现。
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探索打造“行政审批3.0版”,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颗印章管审批”,逐步在全市推广,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推进工商登记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实现办证登记网络化和电子化,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联办范围。
继续完善绿色通道制度,提高重点企业项目规划、征地、报批、备案、立项、环评、能评及土地供应保障效率。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营造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行企业信息公示和市场主体随机抽查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社会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依法披露失信企业“黑名单”,加大失信企业惩戒力度,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的通知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4.13•【字号】湖政办发〔2023〕23号•【施行日期】2023.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的通知湖政办发〔2023〕2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湖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4月13日湖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实施制造强市战略,高质量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全国绿色智造名城,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推动产业创强赶超(一)加快布局重点赛道。
紧盯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围绕4210现代产业体系,聚力"2+8"平台生产力布局,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光电、物流装备、生物医药、工程机械、合金特材、地理信息、数控机床产业链,加快突破第三代半导体、汽车电子、大数据、云计算等未来前沿领域。
(二)支持新兴产业投资扩量。
对制造业重点支持领域设备投资2000万元(含)以上的新建项目,给予分档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0万元。
对半导体及光电重点建链产业项目,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15%—30%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0万元;对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生物医药、工程机械、合金特材、地理信息、数控机床等领域的成套、整机或核心关键零部件(材料)强链补链项目,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12%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3000万元;对其他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提升项目,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8%给予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3000万元。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19•【字号】渝府发〔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1年7月19日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在创造经济价值、优化供给结构、承载创新活动和集聚高端要素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重庆制造业发展,要求重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重庆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现状及形势(一)重庆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重庆制造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基本完成由国家老工业基地向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转型。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2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近7000亿元。
中国制造2025规划发布 明确9项战略任务突破10大高端领域
中国制造2025规划发布明确9项战略任务突破10大高端领域中国制造2025规划发布明确9项战略任务突破10大高端领域发表时间:2015-05-19 11:55:22关键字: 中国制造2025发布中国制造三步走中国制造业强国工业4.0业界翘首以待许久,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终于落地。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规划开篇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规划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史,指出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规划详解
中国制造2025规划决策者有意设计一个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规划。
这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的顶层设计。
决策者希望,中国能借此规划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
参与者包括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预计明年完成。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对此,课题组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去年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它是怎样出炉的?用了近三年时间制定计划纲要。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3月4日,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政协分组讨论时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
工信部部长苗圩接受采访时透露:“该规划是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出规划纲要。
”此前,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工信部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苗圩介绍,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也有它的时间表。
热词解读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程院负责“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定课题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说,“中国制造2025”意思是:在制造业领域,到2025年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还要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原文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开展需求为根底,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开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21〕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开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开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开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开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开展趋势,大力培育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开展根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效劳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良好根底;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规划2009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二零零九五月1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规划2009 目录第一章总则........................................................4 1.1 规划目的及意义 (4)1.2 规划依据 (4)1.3 规划范围及期限 (4)1.3.1 规划范围 (4)1.3.2 规划期限 (4)1.4 规划编制的理念与指导原则 (5)1.4.1 规划编制的理念 (5)1.4.2 规划编制的指导原则 (5)第二章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状况分析 (6)2(1(世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6)2(1(1世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状况 (6)2(1(2世界装备制造发展的基本趋势 (7)(2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 ......................... 9 2 2(2(1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9)(2(2我国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重点............................... 9 2 第三章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1 3.1 区位条件.......................................................11 3.2 资源禀赋.......................................................11 3.3 基础设施条件...................................................12 3.4 政策与法治环境.................................................13 3.5 与省市工业发展的对接...........................................13 第四章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15 4.1 发展优势.......................................................15 4.2 劣势与挑战 (15)4.3 机遇.......................................................... 16 第五章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18)5(1基本情况 (18)5(2问题及解决思路 .............................................. 18 第六章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 (19)6.1 指导思想.......................................................19 6.2 发展定位.......................................................196.2.1 定位依据 (19)6.2.2 战略定位 (19)2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规划2009 第七章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20 7(1产业及结构 .. (20)7(1(1四大主导产业及其相互关系 (20)7(1(2重点产业及其相互关系 (29)7(1(3后续产业................................................ 33 7(2产业关系总和 ................................................ 34 7(3产业分类 .................................................... 35 第六章产业链规划及产业规模估算................................... 36 6(1产业集群规划 ................................................ 36 6(2产业链及循环系统规划 . (36)6(2(1数控机床产业集群 (36)6(2(2石油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49)6(2(3专用汽车制造产业 (61)6(2(4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 71 6(3装备制造产业内部关系 . (86)(4各产业之间的循环系统(详见总规) ............................ 86 6 6(5与邻近经济圈的共生关系 .. (87)(5(1与柴达木经济圈的关系.................................... 87 6 6(5(2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关系................................ 87 第七章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88 7(1产业布局原则 ................................................ 88 7(2装备制造产业布局现状 ........................................ 88 7(3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布局规划 .................................. 90 第八章装备制造产业近期发展重点与目标............................. 92 8(1近期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 92 8(2近期建设重点 ................................................ 92 8(3近期建设目标 ................................................ 93 8(4近期建议项目 ................................................ 93 第九章中远期产业发展重点与目标................................... 98 9(1中远期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 98 9(2中期建设重点 ................................................ 98 9(3中远期建设目标 .............................................. 99 第十章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 100 10.1优化投资环境,“筑巢引凤” .................................... 100 10.2 以国家产业发展导向为指南,提高引进项目档次和水平. (100)10.3 以产业链为纽带,实行企业集群发展............................. 101 10.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用人制度.............................. 101 10.5 统筹安排控制,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101)3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规划2009 第一章总则1.1 规划目的及意义梳理开发区所在区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资源及条件~规划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思路。
3.一文读懂:全国10大核心城市城市产业布局重点!
一文读懂:全国10大核心城市城市产业布局重点!【招商引资内参正文】01一线城市北京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最集中的城市,不仅有众多的大学,还有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中国教育学会等权威的机关和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高水平的研究所。
北京市的高校很多,普通大专高校就达到了87所,其中“211工程”就有22所,北京的教育资源是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北京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1、城市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对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期首都工作方向。
中央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首都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
2、支柱产业在北京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可以找出北京市行业发展的重点,当前北京市的支柱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其所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GDP总量的70%,北京市的发展重点在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
(1)中关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八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高地。
(2)金融街:定位为金融管理中心和电信指挥中心,重视建立金融业发展市场服务体系,召开首都金融发展论坛、首都国际金融文化节以及举办金融新产品推介会和开展国际交流等形式,提供信息互动与交流的平台。
(3)北京商务中心区:简称北京CBD,形成以国际金融为龙头、高端商务为主导、国际传媒聚集发展的产业格局。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普华永道、麦肯锡等200余家世界级高端服务业企业,聚集了惠普、三星等近百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是最大的服务外包承接区和需求提供区域;聚集壳牌、丰田、通用等近5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聚集文化传媒企业1800余家,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风凰卫视等大型传媒企业,还包括阳狮集团、电通广告、WPP集团等全球知名传媒集团,聚集华尔街日报、VOA、CNN、BBC等国际传媒机构。
详细版“湖北省十二五规划”
详细版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篇开创湖北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十一五”发展的巨大成就第二章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第三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篇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第四章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第五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第六章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第三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七章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八章制造业第九章建筑业第十章现代农业第十一章服务业第十二章旅游业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第十三章城镇化建设第十四章新农村建设第十五章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六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十七章县域经济第十八章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第十九章开发区第二十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第六篇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第二十一章综合交通运输第二十二章水利基础设施第二十三章信息基础设施第二十四章能源产业第七篇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第二十五章自主创新第二十六章教育第二十七章人才第八篇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二十八章创业就业第二十九章收入分配第三十章社会保障第三十一章医疗卫生第三十二章住房保障第九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三十三章资源节约利用第三十四章循环经济第三十六章环境保护第三十七章应对气候变化第十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三十八章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三十九章文化事业第四十章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第四十一章体制机制创新第四十二章对内对外开放第四十三章发展民营经济第四十四章培育市场主体第十二篇建设和谐湖北第四十五章民主法制与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六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第四十七章体育事业第四十八章社会管理第四十九章国防动员与双拥工作第十三篇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第五十章保持投资增长力度第五十一章扩大消费需求第五十二章强化政策支撑第五十三章破解生产要素制约第五十四章优化发展环境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省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
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完整版
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完整版)目录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5)一、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5)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6)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8)四、政策措施 (12)五、规划实施 (15)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16)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6)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0)三、主要任务 (22)四、重点工程 (29)五、政策措施 (32)六、规划实施 (36)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37)一、装备制造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37)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38)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40)四、政策措施 (47)五、规划实施 (49)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51)一、汽车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51)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54)四、政策措施 (57)五、规划实施 (60)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61)一、船舶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61)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62)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64)四、政策措施 (67)五、规划实施 (69)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70)一、石化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70)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71)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73)四、政策措施 (78)五、规划实施 (80)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82)一、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8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83)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 (86)四、政策措施 (90)五、规划实施 (94)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95)一、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95)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99)四、政策措施 (102)五、规划实施 (105)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106)一、轻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106)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07)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110)四、政策措施 (118)五、规划实施 (120)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122)一、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12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123)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126)四、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 (132)五、规划实施 (135)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28•【字号】鄂政发[2014]44号•【施行日期】2014.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14〕4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9月28日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国发〔2014〕4号),促进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重大意义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及芯片呈爆发式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有竞争力的特色芯片,武汉新芯12英寸45纳米存储芯片生产线,技术国内一流。
但是,我省集成电路产业仍存在持续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不完整、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等突出问题。
因此,大力推进全省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对于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
紧紧抓住国家将湖北武汉列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的历史性机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创新为支撑,着力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动芯片设计业领先发展、芯片制造业跨越发展、封装测试与材料业配套发展,着力强化产业载体建设,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着力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芯片,优化发展环境,集聚要素资源,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的技术高地和重要产业集聚区。
工信部规〔2021〕18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录一、发展形势 (1)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主要任务 (6)(一)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6)(二)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8)(三)筑牢融合发展新基础 (11)(四)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 (13)(五)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态 (15)四、重点工程 (18)(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18)(二)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 (19)(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程 (20)(四)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 (20)(五)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 (23)五、保障措施 (23)(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23)(二)加大财税资金支持 (24)(三)加快人才队伍培养 (24)(四)优化融合发展环境 (24)(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4)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与创新,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既是发展过程也是发展目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既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也拉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两化深度融合顺应这一趋势,正在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企业形态、生产方式、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根本性变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三五”期间,通过政策制定、标准推广、工程实施、试点示范等系列举措,两化深度融合既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系统创新和蓬勃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某某某中央、某某某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23年7月,某某某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23年12月,某某某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2023年1月,某某某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
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一是江湖和谐、生态文明。
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长江全流域生态修复,尊重自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协调处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等关系,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二是引领、创新驱动。
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增强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促进创新资源综合集成。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搞“某某某策洼地”,不搞“拉郎配”。
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武汉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武汉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作者:秦尊文李春香2012年2月10日,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从构想、探索、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中部地区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从而为武汉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带来重要发展契机。
一、武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2003年,武汉市制订了《加快建设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2007年,武汉市制订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
2011年初,武汉市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武汉先进制造业获得快速发展。
(一)综合实力提升,发展速度加快2011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6.20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总产值1990-2000年从303.15亿元增长到1422.37亿元,年均增速16.7%,2010增加到7004.96亿元,2000-2010年均增速17.3%;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433.33亿元增长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2123.54亿元,年均增速17.2%。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前两者产值均过千亿元,产值分别为1301.46亿元、1682.75亿元。
(二)重点行业、企业支撑作用突出2011年,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9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7390.6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500亿元的86.9%。
工业总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3家,工业总产值超 10 亿元的企业达 78家。
东风、武钢、湖北中烟和武邮院等4家企业入围2011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武钢集团成为世界钢铁第四强。
汽车、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产值分别为1334.18亿元、1028.58亿元、1010.92亿元、装备制造1080.66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的通知(武政〔2007〕4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七年六月三十日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其所提供的产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等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制造业行业投资类机电产品。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要求,为加快振兴武汉装备制造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壹、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我市装备制造业发端于清朝末期张之洞时期。
建国后在国家的重点建设和扶持下,我市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有3个主要时期:壹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在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机床、船舶及配套、电气装备、机车车辆等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的格局;二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开始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光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可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原有的壹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气装备等)发展迟缓;三是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及国家、省、市的重视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电气装备等传统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汽车、环保、冶金装备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6年全市规模之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05.78亿元,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的39.23%;从业人员17.99万人,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的36.50%;实现利润42.1 0亿元,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的28.18%;实现出口交货值134.03亿元,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的65.50%。
(壹)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1.优势领域不断壮大发展。
在国家确定的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项重点突破领域中,我市在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大型环保装备、大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冶金成套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方面具有壹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我市在湖北省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2项重点领域中,有11项居于领先和核心地位。
2.优势行业加速集群发展。
我市在光通信装备、激光、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工程及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已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其中,在光通信装备、激光、环保工程及装备、船舶配套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装备、船舶、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重要地位。
在这些优势行业中,龙头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配套能力加快集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优化。
3.优势企业加快规模发展。
长飞光纤光缆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邮科院(烽火)在光纤收发器、凯迪电力在电厂脱硫、武锅在碱回收锅炉、长动在热电联产机组等领域居国内第壹位;东风在汽车及零部件,武船、青船在特种船舶,武汉船用机械(461)、重工铸锻(471)在船舶配套,中冶连铸、大西洋连铸在连铸成套设备,华工、楚天、光谷激光在激光装备,凯迪蓝天、凯迪水务在除尘、水处理,都市环保在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装备,武重在重型、超重型数控机床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华中数控在五轴(及之上)联动数控系统领域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4.创新体系助推自主发展。
我市装备制造业共拥有制造装备数字化、激光加工、光纤通信技术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数控系统、工业烟气除尘、卫星定位系统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东风、武锅、武船、烽火、凯迪、华工科技、三江航天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在光通信、激光、环保装备、冶金装备、船舶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领域,正在逐步形成以华中科大、武大、武汉理工等高等院校,国家光电实验室(筹)、安环院、中船重工在汉研究所等研究院所,中冶南方、长江船舶设计院等工程设计单位,及各行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发展的创新体系。
5.工程X公司推进集成发展。
我市在环保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形成了凯迪、都市环保、中冶南方、中冶连铸等壹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壹体的总承包X公司或工程X公司,初步形成了以工程带动相关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不足1.经济运行质量较低、效益较差,产业运行质量需进壹步提高。
2006年全市规模之上装备制造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9.08%,低于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12.37%的水平;资产负债率为66.33%,高于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59.30%的水平;产品销售率为98.03%,低于全市规模之上工业企业98.50%的水平;亏损企业数为132家,占全市亏损企业总数的37.61%。
2.产业地位在国内处于中游,产业规模有待进壹步壮大。
和东北、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装备制造业先进地区的主要装备制造城市相比,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处于中游地位。
2005年,我市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03%,低于大连、南京1. 33%和2.28%的水平,高于哈尔滨0.61%的水平;我市装备制造业资产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4%,低于大连、南京1.77%和2.31%的水平,高于哈尔滨1.08%的水平。
3.产业化协作配套能力不足,产业集群需进壹步培育和发展。
我市装备制造业虽然拥有壹批有实力的大型主机制造企业,可是零部件、元器件的协作配套能力较弱,区域内配套件制造企业和主机厂有机联系不足;部分行业主要企业的装备水平不相适应,成套能力不足;现代制造服务业不发达,制约了装备制造业产业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4.主导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壹步提高。
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长期不足,大多数行业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2005年全市规模之上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约5.96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0.73%,低于全市规模之上制造业0.83%的平均水平。
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6大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16%、0.97%、1.16%、1.14%、0.17%、0.10%,均低于2004年全国同行业大中型企业1.22%、1.24%、1.17%、1.38%、1.13%、0.89%的水平。
我市装备制造业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较少,只有少量行业和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关键成套装备及尖端装备产品研发、制造方面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二、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思路(壹)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现有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内、对外开放为动力,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为手段,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构建产业集群为重点,壮大壹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形成壹批具有产业集聚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企业有序竞争;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创新行业指导,强化服务职能,推进基础建设,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
2.坚持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
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积极扩大开放,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壹批创新人才,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
3.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结合“十壹五”规划、中部崛起、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完善X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坚持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
依托重点工程,研制壹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的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突破;以点带面,通过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带动基础装备和壹般机械装备产品及零部件生产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发展目标1.总量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300亿元左右,占全市规模之上工业总产值的45%左右。
2.产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市初步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船舶及配套、高速铁路货车、光通信及移动通信装备、激光、电气装备、数控机床、环保装备、冶金装备制造基地,在之上9个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力争在5-8个行业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技术创新目标到2010年,在光通信、激光、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建成壹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之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2%左右。
(四)空间布局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引导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相对集中发展,推进产业集群形成。
重点构建3大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夏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佛祖岭-藏龙岛动力装备基地、机车车辆制造基地、船舶及配套、激光等工业园(基地),重点发展光通信及移动通信、激光、电气装备、数控机床、环保装备、冶金装备、船舶及配套、高速铁路货车等装备制造行业集群。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出口加工区)-蔡甸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行业集群。
青山-阳逻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重点建设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等园区(基地),发展船舶及配套、冶金装备、环保装备、电气装备等装备制造行业集群。
三、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集约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基础设备和成套装备制造业3大领域,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机车车辆、光通信及移动通信装备、激光、电气装备、数控机床、环保装备、冶金装备9大行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