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描写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合集下载

基础写作 简答题背诵重点

基础写作 简答题背诵重点

基础写作一.绪论一什么是写作性质: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是用文字符号传达有创造意义的制作行为。

而文章则是组成篇章的语言,是精神生产的成品,是写作的结果。

属性:文童是静态的,而写隹则是作为一种行为过程,是动态发展的。

范畴:写作既包括了制作的成品文章,又包括了制作成品的过程,二者有种、属之差。

含义:写作,就其过程而言,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

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作性劳动过程。

二写作的特性1 .个体创造性A.个体性:写作活动中,任何社会生活、客观事理等客体内容,都必须经过作者头脑的整理、加工后才能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任何写作活动都要受到作者本人情感、意志、兴趣的支配。

B.创造性: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它不同于物质生产的复制、批量生产,没有符号的制作如制衣、制图,不属于写作范畴,而没有创造性的书写如记录、誉写、抄袭,也不是写作。

2.实践操作性:具体体现在“写”上,还体现在劳动的性质上A.实践性:以写为主。

叶圣陶说过:写作能力的养成,一耍得其道,二耍常历练。

B.操作性(技能性):写作有一定的规矩、技巧和程序,通过培训和练习能够获得一般的操作能力。

3.动态综合性A.动态性:写作是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动态体现。

这些又都是变量因素,经常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

如果从单个的一次写作行为来看,每一次具体的写作行为必然经历三个阶段:“内化”——“意化”——“外化”。

“内化”:变外物为内物,变身外之物为储存于脑中的感知之物,并使之被写作主体化融、吸纳,是准备即感知的积累阶段。

“意化即写作主体在心理操作下,将感知之物意态化,使之转化为意念和形象。

是写作的设计即孕育阶段。

“外化”:将孕育成型的意象,通过语言符号定型于身外,使思维成果物态化,是写作的完成亦即表意行文阶段。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寓意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的寓意、象征和意境特点
寓意和象征
古代诗歌的意象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对事物的描写
和表现,传达了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1. 自然意象:古代诗歌常借助自然界的景观、动植物等形象,
表达人情世故、人生哲理等寓意。

例如,春天的花朵代表希望和美好,秋天的落叶象征衰老和离别。

2. 声音意象:通过音乐、声音的描写,古代诗人传达内心情感
和思想。

例如,鸟鸣清脆的声音常与宁静、祥和的境界联系在一起。

3. 色彩意象:色彩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表达情感和象征特定的
含义。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喜悦,黑色象征悲伤和绝望。

意境特点
意境是古代诗歌的核心,它指诗歌所展现出的美感和情感的境界。

1. 唯美意境:古代诗歌倾向于描绘美丽、唯美的景象,以引起
读者的情感共鸣。

这种意境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爱情等主题的描写
来实现。

2. 催人思考的意境:古代诗歌中的意境常能引发读者对人生、
爱情、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通过对事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寓意,诗
歌创造了一种哲学思考的空间。

3. 抒情意境:古代诗歌常用抒情的方式表达情感,使读者能够
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这种意境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和
情感回响。

综上所述,古代诗歌的意象寓意和象征意义给予了诗歌深刻的
内涵,而意境特点则让读者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与情感的交融。

小说知识点

小说知识点

小说文体必备知识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句话明确交待了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也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是反映社会生活。

一、小说三要素(一)人物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2.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行动是人物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要求生动、具体、细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初一-语文-含表达方式-题目---含答案

初一-语文-含表达方式-题目---含答案

表达方式1.对下列句子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③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④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

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

A.叙述议论描写说明B.叙述议论抒情说明C.描写议论抒情说明D.叙述抒情抒情叙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1句使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第2句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第3句使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第4句使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分析能力。

点评: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5种表达方式:1、记叙2、描写3、抒情4、说明5、议论。

其中,记叙,说明,议论是文学的三大文体。

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其特点,解答本题要结合所给语句来分析,例如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1)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月艮啊!(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

叙事性散文的写作指导叙事性散文是用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的散文。

记叙文不同的是,叙事性散文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一、散文的特点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原文。

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使
文章更加生动和具体。

在写作中,细节描写可以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
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细节描写中,作者可以运用形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让读者产生身临
其境的感觉。

因此,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文
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感染力。

仿写。

在写作中,细节描写是不可或缺的。

它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和
具体,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可以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情感,
让读者产生共鸣。

细节描写可以通过形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来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让读者仿佛置
身其中。

因此,细节描写在作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
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感染力。

在写作中,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通过对人物、环境、事件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
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细节描写中,作者可以运用形象、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让读者产生身临
其境的感觉。

因此,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文
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感染力。

高中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

高中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

高中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阅读理解方法归纳

阅读理解方法归纳

阅读理解方法一、阅读顺序1、找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理顺序。

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4、品情感。

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二、考点及答题指导:1、表达方式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升华感情记叙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真实感人,增强亲切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更具感染力和亲切感。

(或: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充沛。

)2、描写及其作用:⑴人物描写的方法有:①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

②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

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等。

⑵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②渲染了……的气氛(氛围)③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⑤深化作品的……主题;⑥暗示社会环境的……;3、议论的作用:抒发作者……情感,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4、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⑴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

⑵拟人:将……当作人来写,把……写活了,生动形象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_写景技巧|感官变化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_写景技巧|感官变化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技巧50讲写景技巧|感官变化【笔记】1.感官变化(1)含义:描写景物的时候,不要只是动用某一种器官去感觉,而是充分打开我们的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触觉(身),描写其中两种以上的感觉。

(2)好处:使景物更加鲜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诗歌中的感官变化《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视觉:迟日江山丽,写江山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中,显得非常的美丽;(2)嗅觉:春风花草香,写春天的风中满满都是花朵和青草的芳香气息;(3)视觉:泥融飞燕子,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4)视觉+触觉:沙暖睡鸳鸯,写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写出了春天的温度。

3.歌词中的感官变化“醒在异乡的夜半,莫名的伤感。

雨后深邃的天边,一弯明月高悬。

藏在心底的思念,随夜曲又浮现,任凭记忆肆虐泛滥。

”(《月半小夜曲》)(1)视觉:雨后深邃的天边,一弯明月高悬;(2)听觉:一首夜曲浮现;(3)心理:伴随着看到的明月、听到的夜曲,人的心中跟着浮现出思念之情。

《雨霖铃》柳永(北宋词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杨柳岸,是作者看到的,属于视觉;(2)晓风,是作者感受到的,属于触觉;(3)残月,有视觉,也暗藏触觉,既看到月亮的形状,也感受到月光的清冷。

4.阅读中的感官变化“‘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嗅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听觉)”(选自朱自清《春》)5.考题中的感官变化2012年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问: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进行分析。

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 (1)

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 (1)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③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现代文阅读文学名著环境描写语句含义艺术特色

现代文阅读文学名著环境描写语句含义艺术特色

一、阅读下文,回答1~4题。 1.综观全文,如果把小说的标题“向生命鞠躬”改为“抓蚂蚱”, 你认为怎样?请阐述理由。 2.第②段是景物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第 段中“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与第 段中“儿子大概永远 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各指什么? 4.文中第 段有这样一句话:“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 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8.小说先写面对老人的请求“爱理不理”,后写“望着人流中的 老人,我庄严地举起右手”,请结合文意,概括前后变化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深层探究。答题时要从“我”的 心理和情感方面考虑。开始时的“爱理不理”是由于我的猜疑、 防范心理造成的,结尾“望……举起右手”是由于老人的善良、 真实和爱心令“我”感动。 答案:是“我”心理和情感发生变化的真实流露,在老人面前, “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由防范到忏悔、崇敬。(意思对即可)
14.文中有不少富有哲理的句子,请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说 说你的感悟或体会。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或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对语言的理解、运用。答题时 选择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句子去分析,可以写感悟,也可以写体会, 切记不能写成对句子的赏析。 答案(示例):“真正的美丽来自快乐的内心”。 我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美,而在于内心美。生活不可能尽善 尽美,世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一个人不论外表如何,只要 内心是积极、快乐、自信的,那么他(她)就是美丽的。

专题05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讲义)-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

专题05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讲义)-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

一、提问方式1.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作用?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3.××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二、答题思路★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一)社会环境描写。

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典例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柏林》作用: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车厢里乘客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为下文写战争的残酷做了铺垫。

【典例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穷人》)作用:划线部分为社会环境的描写,把屋外环境恶劣与屋里的温暖、舒适进行对比,反衬出了桑娜的勤劳、能干、爱家。

恶劣的环境下渔夫打鱼深夜未归足以看出了这家男主人爱家胜过了爱自己的生命。

为下文桑娜去看望女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了,宁可挨揍的也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做了铺垫。

【典例3】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慈母情深》)作用:划线部分为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母亲工作的环境十分恶劣;渲染了压抑、沉闷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压抑、烦躁的心理;衬托出母亲吃苦耐劳、勤劳的形象。

(二)自然环境描写指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

即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初一语文笔记汇总

初一语文笔记汇总

2.命题方式
·命题:请以 XX 为题
·半命题:请以____XX___为题·材 Nhomakorabea:故事写作
·话题:围绕 XX 话题
3.近 8 年北京中考真题
07
动力来自……
08
向前,向前,向前
09
……并没有结束
10
凝聚
11
日积月累
12
少年风采
13
好奇
14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 宜
居城市里的故事
u 审题 1.试卷要求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数“最聪明”,结果除了眼睛度数,啥也没得到。 答应我去乐园玩,结果说“咱不去了?”我急了“计划好久!”妈妈 笑着说没事,我骗你的啊。 妈妈收拾东西准备出发,我却发现她的身影疲惫…… 我假装接了个电话,同学要我出去参加……骗了妈妈。
u 如何积累语言 1.向名家学习:《儒林外史》 2.积累描写句:向迅哥学写人,向朱先生学写景。
2.用动作、神态体现心情。 问:如果考试问你改过的句子含义是什么?→把动作、神态翻译成事件+心情。
3.用比喻增强生动性。 问:如果考试问你改过的句子含义是什么?→把喻体翻译成本体+共同点。
u 结合第一讲内容,翻译方法为: 普通名词→具体指涉 比喻→本体+相似处 修饰语→所修饰事物特征+说话人态度 动作、神态→事件+心理 环境→气氛+心情
立意
前有铺垫,本讲顺承
积累素材
秋季 选材、组材 ∴本讲紧接积累素材,讲如何加工
谋篇布局
详略得当 后有展开,本讲规避
……
2.选材与组材的易犯错误 ·素材选取不当,不符合考试要求 ·挺好的素材写毁了
u 如何加工素材——让作文起死回生的秘籍 1.故事要积极: ·移花接木(有不符合考试要求的内容,但也有价值的地方)→扬弃,替换掉

景物描写作用+含义

景物描写作用+含义

景物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下文做铺垫。

议论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比喻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诉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诉的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拟人作用:使物人格化,具体化,赋予人的思想,行为。

语言更为生动形象。

夸张作用:强调或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

从表达某种强调的思想感情,引起联想效果。

对偶作用:顺口。

排比作用:给人一种一气呵成质感,节奏感强,增强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能把观点阐诉的更严密,更透彻。

抒情效果: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叙事性文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深化主题,一般说来,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六种作用。

一、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段文字的主要作用就是渲染一种凄凉、死寂的氛围,以此来烘托夏四奶奶悲伤麻木的心情,同时也影射和批判了当时社会民众的愚昧和麻木。

再以曹禺《雷雨》第二幕开始时的一段舞台说明为例: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寥寥几句话,渲染了一种压抑、浮躁、郁闷的气氛,营造了一种“风雨欲来”之势,为后文“雷雨”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二、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这里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风雪渡口张粉英一只船,一双桨,一件黄马甲,点缀在白底上成就了一幅冬季美景图。

河的两岸寂静,寒冷,白茫茫一片。

2018年的一场暴雪,还在下。

风,迎着船头横冲直撞过来,逮住一片雪花就砸在人的脸上,手上,身上,坐船人瑟瑟发抖。

摆渡人的黄马甲领口向外冒着热气﹣﹣他双手正奋力划着桨,此岸到彼岸,他要将我,一个冒着风雪急着办事的人,送过河去。

摆渡人老张,黑瘦黑瘦的。

他的双手,各自操纵一把木桨,双臂用力划着;他的身子,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两脚跟着一前一后调整平衡。

如今在水乡,这种完全依靠人力的渡船已不多见。

“为什么不给渡船装上发动机,马达一拉,船不就突突突跑开了?”我问。

老张指着不远处一座又一座的桥:“没必要了,再过几年,这渡口也要造桥了。

”他是这条河上最后的摆渡人。

河流的源头来自盐城,蜿蜒100多公里入长江,曾经是里下河地区水上交通运输主动脉之一,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水乡子民。

它流过一个叫五尖的地方,生生将村庄冷酷地一分为二,让人慨叹“隔河千里远”。

摆渡,多少年来是连接村庄的唯一工具,此岸到彼岸,一年又一年。

老张的工作时间,冬天是早上五点到晚上五点,夏天是早上四点到晚上七点。

老张说,“农村人都起早贪黑,天亮就爬起来,我和他们一样。

”他的渡船没有准确的时间表,有人来了,看见老张在船上,登上船就走;要是没人,就站在渡口喊一声:“过河了!”老张瞬间出现,不管此岸彼岸,不管刮风下雨。

也有深更半夜来渡河的,那都是赶急的,比如人生病了,比如孕妇肚子突然疼了,你能不送人家过河去?老张自出生起,家门口就有这条河,他是看着渡口来来往往的船只长大的。

他的父亲,更老的老张,曾经的摆渡人,如今70多岁,在家烧烧饭养养鸡鸭,倒也乐趣无穷。

每天中午,估摸着渡船不忙的间隙,老父亲会踱步100多米到渡口,替换儿子回家吃饭。

老父亲早已摇不动船桨了,常常静静地坐在船头看流水,看飞鸟,看两岸的树和远处的桥。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

环境描写的类型和作用一、环境描写相关知识1.含义: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2、分类(1)自然环境描写:人们通常把它叫做景物描写.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二、例句链接: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作用:自然环境描写。

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环境描写烘托出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3、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

开篇点题。

交代时令,描绘了北京冬季肃杀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我”悲哀的心情。

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4、“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展的时代背景环境描写作用总结: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④展示人物性格或某形象的特点;暗示人物命运⑤突出、深化主题。

七年级语文专题04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串讲)

七年级语文专题04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串讲)
[命题形式]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 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 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 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文章第②段“……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 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可以概括出:父亲买草帽,要求很苛刻; 文章第③段“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 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 ,火辣辣的太阳……把帽檐敲出了龙钟之态……”对应了:父亲护草帽,经不住侵蚀; 由文章第④段“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 出来了……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可以概括出:父亲编草帽,堪称工艺品; 由文章第⑦段“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 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可以概括出:父亲献草帽,倾力 救庄稼。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 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草帽比作钢盔,将草帽闪闪发光的状 态比作父亲的心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为救庄稼而献出草帽的可贵精神。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阅读精选(1):景物描述的作用主要有:(1)写景衬托人物情绪;(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述,就应注意以下几点: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述。

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契诃夫论文学》)[由整理]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

契诃夫认为“风景描述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情绪的时候,才适宜,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

鲁迅指导青年时提出:“此刻世界环境不一样,艺术上也务必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

”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我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十分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

写景不就应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的感情。

5、采用比较方法写景。

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杯具,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

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阅读精选(2):景物描述的作用有哪些?(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比较: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比较、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全)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1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层次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成效,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陪衬作用,厚实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征?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2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描写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和事物、环境的状态及特征进行具体描绘。

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中有时也用,但不可滥用。

描写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人物描写的方法:
人物描写要描写人的外表、行动、和语言。

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方法:
环境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指对事件发生的或者与人物有关的环境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场面描写的方法:
场面是人物和环境共同构成的事件发展的场景。

场面描写就是把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内,人物在环境中活动的画面勾勒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