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一讲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三、外国教育管理史部分
• (一)发达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 •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P34-36) • 2.近代欧洲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变化 • 从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开始兴起的近代国民教育运动, 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贫民, 由此逐渐发展起来的贫民教育与历史悠久的贵族教育一起 构成了近代欧洲教育的双轨制。 • 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在教育管理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当教育由“私人”的占有变成公共的事业后,国家及 其政府才开始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对教育进行管理。国民教 育运动是教育由“私人”的事变成公共事业的重点转折点。
• 5.赫尔巴特在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管理的作用 (P121-122)
•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儿童进行外部 的领导,维持教学和教育的秩序,为给实施教学 与教育创造条件,赫尔巴特写道:“这种管理并 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创造 一种守秩序的精神。” • 赫尔巴特认定儿童都有“盲目的种子”和“处处 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 4.学在官府(P18) • 夏、商、西周时期官学的管理特征。当时的文化 典籍都藏于宫廷、官府之中,由专门的文化官吏 世袭保管,决定了当时的学校完全由宫廷和官府 所垄断。学校既无特定的教师,也无专职的教育 行政管理人员。后人将这种教育机制称之谓“学 术官守”或“学在官府”,其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政教合一;其二,官师合一。这一特征表 明当时的政治与教育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 5.“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本质 区别(P52-53) • 6.1922年学制(P77)
《中外教育管理史》
考前辅导
一、考试题型及要求
• 单项选择题(选择其中的正确选项。)
• 名词解释题(正确阐述该概念的基本内容, 包括定义、基本内容及简要评价。) • 简答题(简要回答问题的要点。) • 论述题(除了回答基本要点外,还要根据 提问展开论述。)

中外教育管理史__详细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__详细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详细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1.夏学校的名称序、校;商宗、学。

学在官府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

2.学在官府的成因: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者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所有的教学工具都为其所占有,同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发展低,无力供养,也不许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和“器”。

3.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在社会激烈变革的时候,各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为了争霸称雄,他们冲破世卿世禄制度,争相用士养士,委以重任等,使得社会上的许多人纷纷改行从学。

4.稷下学宫的学生手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弟子职》学生要虚心受教,尊重老师;饮食起居要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规定学生学习的规则。

5.官学衰败私学兴起的原因: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又由于诸侯的用士养士,使得社会上许多人改行从学,是私学产生了广泛的生源。

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治国安邦中将发挥重大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于是各家各派纷纷创办学校授徒讲学,从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6.先秦儒家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对象上倡导有教无类;学制上设计了“家有孰、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蓝图,并提出了一个九年制大学教育的计划;视学上提倡帝王要亲自视学,并主张教育行政要有视学制度;教育管理思想上主张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在教学的常规管理上儒家主张重视入学教育,懂得尊师重教;在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上儒家主张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等因素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管理上,教师要充满仁爱之心,做到言传身教。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一夏商西周教育管理体制有何特点:学在官府是这时期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无学.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由我国奴隶社会特点决定.六艺:是西周时期主要教育内容:肉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巨子:我国古代春秋战国墨家私学领袖的称谓。

下代巨子由上代指定。

门徒要绝对服从于巨子。

先秦儒家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等。

1文教政策思想(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关于教育对象思想(有教无类)。

3关于学制的构想(九年制大学)。

4关于视学制度5教育教学管理思想。

6教师管理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及历史必然性:最直接表现是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

必然性:1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体要求。

2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

3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评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私学是如何进行管理的?:1招生原则(有教无类)2教学管理(启发诱导研讨)3经费管理(诸侯馈赠)墨家管理思想及管理特点:1文教政策思想(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或贤士)2关于教育内容,重视知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与技能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管理特点:1培养目标2教育对象与招生原则3教学管理4组织管理制度稷下学宫的管理特点: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国在都城临淄门之下设立的一所高等学府。

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独具特色,属官学性质,但讲学研讨由私人主持。

办学原则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原则。

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遵守行为规范有全面详细规定。

《弟子职》是我国最早的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

1要求学生虚心求教,尊敬老师。

2要求学生饮食起居有良好习惯3规定学习的规则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秦代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文教政策:1书同文2行同伦3设三老以掌教化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察举制:汉代采用最多最经常化制度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教育管理是指对学校、教育机构、人才培养计划和政策等方面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等活动。

教育管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教育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中外教育管理史角度切入,分别介绍中外教育管理史的发展过程。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中国古代的教育重视“传授经验”,注重以教代书、以言代灸的教育方式。

当时的老师都是由高峰留下的弟子担任,由于没有管理制度,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使得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逐渐开始完善,成为了一个集中教学、管理、评估、培训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二、西方现代化教育管理西方现代化教育管理起源于十九世纪,当时的欧洲国家开始在教育管理上进行改革,他们主要是做了以下的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育计划的编制,二是推广普及义务教育,三是设置效益评估机构,四是对学校进行评估。

这些措施使得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现代的教育管理制度中,这些措施仍然广泛应用。

三、中国现代化教育管理20世纪初,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法制的建设,二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和课程体系的完善,三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激发,四是社会力量的参与,五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推进。

从整体上看,中国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系比老的教育管理体系要更先进、更高效、更规范。

四、外国学校的教育管理外国学校的教育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政策与制度”和“职业素养”。

政策与制度主要指的是各类学校用于机构化管理、规范化办学的法规和制度,包括校务公开、资产审计、学科建设等。

职业素养则指学校从高层管理者到校内职员的综合素质,例如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管理效率等。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的核心是教育,而教育管理则是一个强调组织、分工、协调、监督和效果评价的过程。

中外教育管理史完整的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完整的复习资料

中国部分第一章先秦时期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序)和(校)商朝除继承已有的(庠)和(序)外,有创设了(瞽宗)和(学)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即学术被官方所垄断,民间五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这些教育内容体现出西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的特点。

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

内容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当时奴隶制教育的等级性,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

各派师徒汇集于此,自由讲学,相互研讨,从而使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们分别去教其他弟子,这样可以二传、三传甚至更多,这种教学方式叫做“次相授受”。

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夏、商的教育,形成了以“六艺”为主的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相当于政治伦理课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宗教礼仪等。

乐是与礼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内容,主要起到精神陶冶的作用。

射和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为传授语言文字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

西周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这是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教育上的体现,也是对教育的要求。

视学包括两种,一是天子象征性的视学,以示尊老敬德,重视教育。

二是督导性的视学。

隔一年进行一次,每次视察的内容都包括德行和道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查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选贤贡士制度:即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和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

这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

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

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文化知识掌握在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官员受理,教学所用之“书”“器”(教具)则为官师占有。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

中外教育管理史上编中国教育管理史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1夏,商学校的名称;西周学校系统;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学在官府的含义2理解: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教育管理功能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稷下学官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2理解: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墨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稷下学官的管理特色第二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管理一秦汉的文教政策1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采取的措施2理解: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建议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3应用:秦汉文教政策的变迁给后人的启示二汉代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汉代地方官学职能及其管理的特点汉代私学的类型及管理的特点2理解:以儒术取士的教育管理意义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3应用:汉代太学和管理经验三汉代的宏观教育管理措施1识记:察举制度的含义左雄改制或阳嘉改制的含义察举的主要科目及其标准策问与对策的含义汉代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2理解:察举制的教育管理功能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1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教的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2理解:魏晋南北朝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1识记:九品中正制度的含义实施九品中正制度的条件人物志的作者及该书的历史价值2理解: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第四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一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隋唐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2理解:隋唐采取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的背景师说问世的背景重振儒术兼容佛道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1识记: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科举报考的程序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2理解:科举制主生的原因科举制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隋唐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隋唐时期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隋唐学校系统的特点隋唐官学管理完备的主要标志2应用:唐代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经验第五章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一两宋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两宋文教政策的内容2理解:宋代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两宋时期官学管理的改革1识记:苏湖教法与分斋教学法的含义太学三舍法和积分制宋代官学管理发展的主要标志2理解: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胡瑗“明体达用”办学思想的内容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3应用:宋代的官学管理的经验三两宋时期书院的管理1识记:书院产生的时间书院的特质宋代着名书院的名称2理解:书院产生的原因3应用:书院和管理特点和经验第六章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管理一辽金元时期的文教政策理解:辽金元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二辽金元时期官学与书院的管理1识记:辽金元官学的特点辽金元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辽金元书院官学化的主要表现2理解:辽金元书院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3应用:辽金元官学管理的制度或经验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教育管理一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1识记: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内容2理解:明清时期文教政策的特点及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1识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严密的表现2理解:八股文取士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三明清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与学校管理1识记:明清时期教育行政机构或官员的名称明清官学学校管理体制的特点书院蜕变的主要表现倡导实学的着名书院明清私学的特点明清蒙学的类型蒙学教材发展的表现2理解:明清加强官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书院性质发生蜕变的原因倡导实学书院的管理特点第八章晚清的教育管理一晚清的文教政策1识记:晚清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中体西用”思想在晚清的演进过程2理解: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中体西用”文教政策对晚清教育的影响二近代学制的建立1识记:学制的含义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类型和主要学堂的名称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种类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系统科举制度刻除的时间2理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及其管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点洋务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及其管理发展的意义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在管理上的特点私立学堂的创建对近代教育发展的意义近代学制建立的背景和条件晚清教育宗旨的内容癸卯学制的半殖民地产封建性质科举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三晚清的教育行政1识记:晚清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和主要职能2理解:晚清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晚清创设视导制度的意义四近代学制颁布后的学堂管理1识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2理解:有关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第九章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一民国初年的教育行政体制1识记:教育部成立的时间2理解:教育部建制的时间二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与学制改革1识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的内容2理解: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壬子—癸丑学制较癸卯学制的进步性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宗旨的规定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1识记: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办学体制关于中小学教员职称的规定大学评议会和教授会的职能2理解:小学教师检定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较晚清教育管理的进步性第十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管理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完善1识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2理解:完善教育行政体制的意义二教育宗旨的演变和学制的进一步改革2识记:六三三学制对学校系统的规定2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教育宗旨的演变过程教育界人士和教育社团在学制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3应用:正确评价六三三学制三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发展1识记:教授治校的内容大学管理体制进步的表现新学制对师范大学任务的规定2理解:普通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推行学生自治的意义北京大学的改革及其对近代高等学校管理规范化的所起的作用和师范学校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统区的教育管理一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与重建1识记:教育独立运动的主要内容大学院制的内容重建的教育部较前有所进步的主要标志2理解:实行大学院制的背景和契机大学院制失败的原因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确定和对新学制的修订1识记:国民党“党化教育”的内容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内容国民政府对新学制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2理解:国民政府修订新学制的意义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1识记:普通学校领导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普通学校校长的任用制度2理解:对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资格的要求保证师资质量、稳定师资队伍的制度和措施推选导师制的目的实行中学和师范学校毕业生毕业会考制度的背景和动机普通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职业和师范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普通学校乱收费的规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3应用:正确评价国统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措施合理吸收及其管理经验第十二章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管理一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管理1识记:苏区最早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名称苏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及内部机构,职能苏区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和措施、2理解: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和具体政策3应用:苏区普通教育、社会教育和干部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管理1识记:抗战时期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过程各边区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2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内容各边区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学校管理的制度的措施3应用: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的基本经验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管理1识记:解放区的教育行政机构较抗战时期变化发展的表现2理解:解放区教育总方针和各解放区的具体政策解放区学校的管理制度3应用:解放区的基本经验下编外国教育管理史第一章古代的教育管理一文明古国的学校及管理1识记:最早学校的产生的年代、最早的学校类型2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3应用:学校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管理1识记:哲学王,自由教育,雄辩术原理2理解: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的特征和区别;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教育立法,自由教育提出的思想和历史基础亚里斯多德教育管理思想与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本质上的异同3应用:教育行政及其特征形成的历史条件,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三中世纪教育管理1识记:教会学校的类型世俗教育的类型学生大学、先生大学2理解:基督教教育的产生,特点及影响城市学校的兴起特征,管理及意义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及意义第二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管理一文艺复兴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人文主义教育“快乐之家”2理解:人文主义教育的性质,特征及影响二宗教改革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教育民族化2理解:宗教改革运动在教育管理民族化,近代化中的贡献三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思想1识记:大教学论教学三原则2理解:夸美纽斯关于学校制度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夸美纽斯教学管理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夸美纽斯是近化教育管理思想的奠基者3应用:分析小教学和大教学分析班级授课制的利弊试析夸美纽斯“学校即智慧的工场”的历史内涵及意义第三章近化国民教育运动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一英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兰卡斯特—贝尔导生制;1983年工厂法2理解:英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意义;二法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教育法;基佐教育法费里法令2理解:法国近代教育运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意义三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德国是世界最早实施国家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洪堡德教育改革2理解:德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与民族复兴运动的关系四美国公立学校运动1识记:公立学校运动2理解:公立学校运动的内容;性质;及意义五俄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1786年制订的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国民教育法令;1864年初等国民学校章程2理解:俄国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发展特征师范教育与国民教育运动发展的关系六日本近代国民教育运动1识记:明治维新的主要教育政策,1872年学制令2理解:日本国民教育运动发展较快的原因七国民教育思想1识记:要素教育论;告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普通教育学;教学的教育性;四段教学法;2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在普及和发展教育中的作用第四章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与近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延伸一近代中等教育及其管理1识记:公学国立学校实科中学高级国民教育寻常中学2理解:1868年英国提出的三类中学体现了教育的双轨制1898年英国“教育署”成立是中等教育发展的结果国立中学被称为“拿破仑式的中学”文实之争的意义德国近代文科中学的变迁洪堡德时期的改革3应用:中等教育发展的条件与时机二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1识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伦敦大学1806rh 帝国大学令柏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事件莫斯科大学东京大学2理解:高等教育近代化的主要内涵学位及考试制度在近代的主要发展柏林大学的主要特征3应用:试析两个国家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特征第五章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一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革1识记:阿波茨霍姆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劳动学校夏山学校新教育运动新教育原则2理解:欧洲新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自由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欧洲新教育运动中新式学校是如何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新教育运动对各国现代教育体制建立的推动作用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教育管理的变化1识记:综合中学中等教育七项基本原则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步教育的七条原则昆西学校有机学校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表现主义游戏学校心理分析学校埃里奥特与哈佛大学的选修制葛雷学校林肯学校2理解: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普通教育职业化对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出现的新式学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三杜威的教育管理思想1识记:民本主义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教育即生长纯粹性原则兴趣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芝加哥实验学校2理解:杜威发学校浪费杜威的教育观和学校现教育管理发展中的地位第六章现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美,法,德一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趋向1识记:社会化,终生化,民主化,理性化,专业化2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对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的内在规定性工业革命是现代教育本质特征的根本决定者3应用:试析义务教育制度的变化二英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巴尔福法巴特勒法案1988年教育改革法3A为基础的学制独立学校2理解:英国:“中央与地方结合“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内涵及其形成确立和发展三法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六条改革原则郎之万—华伦法案高尔法案“方向指导原则”2理解:法国“中央集权”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四德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汉堡协定“文化部长会议”“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大学校长会议”“学校主权”“教师会议”2理解:国家精神与德国联邦制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形成帮助代替挑选的意义3应用:试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合理性第七章现代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二美、日、俄一美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学区贺拉斯;曼史密斯—休士法案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今日美国中学克林顿提出的教育的七大首要任务2理解:美国现代“地方分权”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历史社会团体尤其是工商企业界在教育管理中的特征作用二日本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日本三次教育改革文部省临时教育审议会双重学校现象2理解:日本中央与地方合作的现代国家教育行政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形成历史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日本教育及教育管理发生的本质变化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模仿中走向成熟重视个性化原则三俄罗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1识记:1804大学章程和大学附属学校章程统一劳动学校规程第一个高等学校规程新的组织—经济机制2理解:俄罗斯是如何摘掉教育落后的帽子的俄罗斯目前正处于一场重要教育变革中;。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

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考试大纲
下编 外国教育管理史
第1章 古代的教育管理 一文明古国的学校及管理 1识记:最早学校的产生的年代、最早的学校类型 2理解:学校产生的条件 3应用:学校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 二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哲学王,自由教育,《雄辩术原理》 2理解: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制度的特征和区别。 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 教育立法,自由教育提出的思想和历史基础 亚里斯多德教育管理思想与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本质上的异同 3应用:教育行政及其特征形成的历史条件, 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三中世纪教育管理 1识记:教会学校的类型 世俗教育的类型 学生大学 、先生大学
1识记:晚清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名称和主要职能 2理解:晚清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 晚清创设视导制度的意义 四近代学制颁布后的学堂管理 1识记:癸卯学制对各级各类学堂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的规定 2理解:有关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第9章 民国初年的教育管理 一民国初年的教育行政体制 1识记:教育部成立的时间 2理解:教育部建制的时间 二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与学制改革 1识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的内容 2理解: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影响 《壬子—癸丑学制》较《癸卯学制》的进步性 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宗旨的规定 三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 1识记: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办学体制 关于中小学教员职称的规定 大学评议会和教授会的职能 2理解:小学教师检定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较晚清教育管理的进步性
中外教育管理史
上编 中国教育管理史
第1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1)夏,商学校的名称; 西周学校系统; 西周教学内容的特点; 学在官府的含义 2理解: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 视学制度和选贤贡士教育管理功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管理 1识记:用士养士制度的含义、性质、管理特点 稷下学官的学生守则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2理解:教育体制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官学衰败和私学兴起的原因) 儒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 墨家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其私学的管理特点 稷下学官的管理特色

教育管理学:中外教育管理史:难点分析

教育管理学:中外教育管理史:难点分析
2、“自由教育〞是亚里斯多德对教育目的反思的结果。 是针对、批判“偏狭教育〞而言的。他反思,教育目的是 直接对生活有用,还是培养德行或增进知识?结论是:那 些传授有用的知识、技能却无益于形成和运用德行的教育 是偏下的教育;那些主要为将来获得更多的付酬或未他人 而进行的教育是偏狭的教育,或是下贱、奴役的。因此他 提出了自由教育的观点。
外国古代教育治理史
七、柏拉图教育治理思想的形成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公元
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在纪念传奇英雄阿加德谟的花 园里开办了学园“阿加德米〞。柏拉图的代表作主要有 《理想国》《法律篇》。柏拉图的教育治理思想典型地表 达了教育直接为政治效劳的特征。柏拉图的教育治理思想 是柏拉图在继承和综合斯巴达、雅典、埃及等教育制度与 教育思想的根底上形成的。
外国古代教育治理史
十、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⑴教育立法的思想。亚里斯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明
确提出国家教育立法思想的。⑵自由教育思想。〔和谐教 育思想〕自由教育:其目的在于人的德行和最美好生活的 完成,是与功利性相对立的。具体包含三方面的内涵:和 平教育、文雅教育、闲暇教育。他的自由教育思想,从此 引发了“一般教育〞和“通才教育〞的争论。⑶教育心理 化思想。亚里斯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教 育阶段的具体措施。在道德教育上强调“中庸〞的美德。
外国古代教育治理史
四、印度佛教学校主要学习佛教经典和ZJ仪式:学习 12年合格者男的为“比丘〞,女的有“比丘尼〞。最著名 的有六所,以那兰陀为最。他建于公元425年。
五、从古代的文明古国最早的学校产生的史实出发,分 析学校产生的条件?
学校的产生在于生产力的开展、社会〔阶级的出现〕与 文化的开展、文字的产生以及文化的聚集地宫廷和寺庙的 开展紧密相关。

【自考复习】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自考复习】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伦理课程,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宗教礼仪等。

乐是与礼的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内容,主要起到精神陶冶的作用。

射和御为军体训练。

书、数为传授语言文字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程。

西周以“六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讲求文武兼备,重视礼乐道德教育、知识和能力兼求,这是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包括德行和道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而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考查的标准,以督促、引导学生的学习。

选贤贡士制度:即西周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由诸侯和地方民政长官选拔德行、道艺兼优者贡于天子,或升入大学深造。

这是2.经济上,同时由于当时的生产这个养士之所又成为一所学术水平高、研讨气氛浓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在教育体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2、教育体制:稷下学宫是齐国创办的,一切教学设施及教学、生活所需经费,都由齐国提供。

但是学宫的讲学、研讨则由私人主持。

3、办学原则:稷下学宫办学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的原则。

4、学生管理:稷下学宫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同时,学宫还规定了全面、详细的行为守则,西周官学的衰败,表现在“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职掌文化教育的“官师”或投奔诸侯,或流落民间;官府之中的“书器”也随之散落诸侯和民间;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厌学、学校废弃。

这表明奴隶制官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1.私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3.私学产4.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各派在创办私学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教育管理经验,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管理思想,为后世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容有:①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主张要扩大教育对象,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地域族类,给所有有求学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即“有教无类”②关于学制的构想。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③关于视学制度:提倡帝王亲自视学,以示国家尊师重教。

最新中外教育史第一讲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外教育史第一讲教学讲义ppt
出现了把天象和人世分离的观念。
《尚书》
“天视自我民 视,天听自我 民听”
《礼记》
“人者,天地 之心也”
《荀子》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 而用之” 人是自然万物 的主体
人本主义思想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三)《易传》的“天人调谐”自然观——“天 人合一”说
(1)人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 《序卦》说:“有天 地,然后有万物;有 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 子。”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二)传统整体观是以血缘关系的纽带维系的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建 立在血缘宗法制之上的。
家国同构
国家权力以祖先崇拜来维系血缘,以 血缘的亲疏来划分等级,以等级的高 低来分割权力。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三)传统的整体观是以家长制为支撑的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一 传统的天道观
自然的文化意义 文化,是一定地理—气候条件下特定 的人类群体为适应自然求得生存的一 种设置。
相异的自然条件向人的内部素质 的转化,使特定人群和特定的自 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从而形 成了特定的文化丛。
《中外教育管理史》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 3、先学包括三种: • (1)自由式先学 • (2)互动式先学 • (3)引领式先学 • 4、先学应注意的几点: • (1)先学不是课前预习,而是在课堂上进行。 • 只有抓住课堂,减负才有可能。 • 现在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三座大山: • 课前预习过多;课堂练习滞后;课后作业太多 • (2)先学要围绕学习目标展开 • 是学习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由教师制定,并在课

秋季学期中外教育管理史作业标准答案

秋季学期中外教育管理史作业标准答案

中外教育管理史标准答案1.第1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D.汉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7题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主要从()和统计学方面充实了教育研究科学化运动。

A.心理学B.行政学C.管理学D.教育学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8题开放系统学说认为,影响学校组织的发展有着()变量和内部变量两个因素。

A.学生B.教师C.家庭D.环境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9题到19世纪中叶,德国形成了以等级十分明显的()为特征的教育体系。

A.双轨制B.单轨制C.私立学校D.贵族学校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13题在柏拉图传世的著作中,讨论教育问题较为集中的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培养B.忏悔录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14题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能获得健康发展。

A.个性B.法治观念C.道德D.智力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15题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

A.理想国B.大教学论C.忏悔录D.普通教育学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16题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为此必须采取()、教育性教学和训育等三种教育手段。

A.自然教育B.管理C.班级教学D.心理教育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20题斯巴达教育是()教育制度的代表之一。

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古印度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23题到20世纪初,英国在教育行政方面逐渐形成()的管理体制。

A.中央集权B.地方分权C.中央与地方结合D.放任自流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24题1964年10月联邦德国各州总理在汉堡签署(),确立了德国各州文化主权的联邦制教育管理制度。

中外教育管理史,讲义 第一章

中外教育管理史,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第一节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名称有“序”和“校”。

序,原来是射箭比武的场所,夏朝在“国”设“序”为大、小学,可见夏朝的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重点的。

校是在夏朝创立的另一类学校,一般认为,校设于“乡”里,主要承担着对乡民进行道德教化的任务。

学校发展到商代,除继承前代已有的庠、序外,又创立了“瞽宗”和“学”。

瞽宗即为祭祀鬼神、行宗教之礼的场所,也是进行礼乐教育的学校。

商朝的学校还有“学”,是进行一般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学校也集前两代之大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

西周学校包括国学、乡学两类,大学、小学两级。

天子设立的大学,以辟雍为中心,东南西北四面分别为东序、成均、瞽宗、上庠,规模最大。

诸侯设立的学校“頖(pan)宫”,规模不大,只有一学。

乡学则根据地方行政区域大小,分别设置校、序、庠、塾。

二、“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学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所谓“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即学术被官府垄断,民间无学。

“学在官府”主要表现为官师不分、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不分。

官师不分即官师合一,教师由在职官员或辞职官员兼任。

教育机构与执行机构不分,即学校与官府合一。

学在官府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物。

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着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文化知识掌握在天子、诸侯、卿、大夫等官员手里,教学所用之“书”、“器”则为官师所占有。

只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而世卿世禄制度又是这种垄断得到世袭,使官师代代相传。

因此,学术一直为官府所垄断,民间不可能有学。

同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无力供养、也不需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及教学所需的“书”与“器”,这是“学在官府”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的根本原因。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中外教育管理史》分章复习资料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管理一、单选题1.夏朝教育内容的重点是()1-2A.军事教育 B.宗教教育 C.文学教育 D.艺术教育2.西周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六艺”,这儿的艺是指()1-5A.艺术 B.手艺 C.艺能 D.文艺3.在先秦诸子中,主张“强说人”,要求主动施教的学派是()1-14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巅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学校系统。

其中天子的大学设立为中心的是【】1-3A.东序 B.成均 C.瞽宗 D.辟雍5.《大学》明确提出,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是“明明德”、“亲民”和【】1-10A.修己治人 B.格物致知 C.止于至善 D.修齐治平6.以培养“兼士”为目标的先秦时期的学派是【】1-15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7.苟子在稷下学宫因“最为老师”,曾多次被推为祭酒。

这儿的“祭酒”是指【】1-16A.祭祀时的主祭B.教师领袖 C.祭祀的操办者 D.行政官员8.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大学名称为【】1-3A.上庠B.頖宫 C.乡学 D.辟雍9.在教育对象方面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1-11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10.稷下学宫创办的时期是【】1-16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11.据历史记载,我国虞舜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名称是【】1-2A.庠 B.序 C.学 D.校12.“学在官府”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

而“学在官府”又主要表现为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和【】1-3 A.官师合一 B.政教一体 C.学术官守 D.学校与官府合一13.孔子提出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和【】1-12 A.游于艺 B.践于行 C.立于志 D.形于义14.据郭沫若、闻一多等先生考证,齐国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是【】1-17 A.《弟子职》 B.《学记》 C.《士礼》 D.《仪礼》15.夏、商、西周时期学校在性质上【】1-3A.都是官学 B.都是私学 C.官私并举 D.官学为主,私学为辅16.夏朝创立了我国最早的学校’,学校的名称有序和【】1-2A.庠 B.塾 C.学D.校17.西周时期既是乡民政官员之首,也是各级乡学的最高行政长官,并负有向乡民宣教之责的是【】1-3A.大司乐B.大司徒 C.乡大夫 D.乡师18.孔子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1-9A.六经教育 B.道德教育 C.六艺教育 D.技能教育19.在先秦诸子各教育派别中,重视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是【】1-15A.儒家B.墨家 C.道家 D.法家20.下面哪本书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1-11A.大学B.学记C.诗经D.论语21.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的学生守则是【】A.弟子职 B.学记 C.白鹿洞书院学规 D.东林会约22.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B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23.在先秦诸子中,被后世称为“亚圣”的人是谁?( )A.荀子B.孟子C.老子D.韩非24.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C】A.五帝时期 B.虞舜时期C.夏朝 D.商朝25.“瞽宗”是哪一时期的学校名称【C】A.虞舜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26.西周时期诸侯设立的学校称【B】A.成均B.频宫 C.辟雍 D.校27.下面哪一项最为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D】A.军事教育 B.宗教教育 C.知识教育 D.“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28.我国最早实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是【A】A.选贤贡士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9.“有教无类”是哪一位思想家提出的教育管理思想【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30.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学派是【B】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31.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的名称是【C】A.《大学》 D.《学记》 C.《弟子职》 D.《劝学》32.我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有【A】A.成均 B.序 C.学 D.校33.夏朝创立的我国最早的学校有【C】A.庠 B.学 C.校 D.成均34.西周时期天子设立的大学不包括的组成部分是【C】A.辟雍 B.东序 C.学校 D.瞽宗35.西周时期,国家为了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而建立的制度包括【B】A.养士制度B.选贤贡士制度C.用士制度D.察举制度36.关于墨家私学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以培养“兼士”或“贤士”为目标B.以“农与工肆之人”为主要教育对象C.不重视劳动技能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D.具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纪律十分严明37.以培养“兼士”为目标的先秦学派是【】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道家38.我国最早的学校创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39.西周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三艺” B.“四艺”C.“六艺” D.“七艺”40.中国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A.《大学》 B.《中庸》 C.《论语》D.《学记》二、判断题1.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中外教育管理史-内部资料

中外教育管理史-内部资料

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简而言之,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

2.教授治校:教授治校即让教授为评议会的多数,“议决立法方面的事”;让教授中的学长“分任行政方面的事”;让教授主任“分任教务”等等。

这是北洋军阀政治统治时期,北京大学改革管理制度贯穿的一个核心思想 3.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学制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4.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也称早期人道主义教育,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领域内的种种要求。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康帕内拉,法国的拉伯雷、蒙旦,捷克的夸美纽斯等等。

由于人文主义教育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这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积极从事社会、政治、文化、工商业活动的实际活动家,也就是说,教育不再是神性的,而是人性的。

因而,人文主义教育直接推动着教育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5.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为实现普及教育所设计的一种新的初等教育理论。

所谓要素.就是各学科教育的最基本和最简单的要素,它也是各学科教学的出发点。

(要素教育论为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当时师范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学校主权”:“学校主权”是德国州政府对学校的一种监督权。

根据德国基本法规定,中小学包括私立学校都在国家的监督之下,而代表国家的主要是州政府。

州政府包括州议会和州文化与教育部,拥有对学校的监督权,被称为“学校主权”。

州政府主要制定学校立法和财政计划,州文化与教育部负责计划学校的发展和颁布相应的规定。

学校管理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州7.策问:汉代选拔人才始于汉高祖,汉文帝更为重视选拔人才,还亲自出题策问。

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举荐者作答8.“自由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通才教育”的一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统整体观首先产生于公共权力的需要
原始时代人类按氏族、部落分地而居 中国国家形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治理洪水的 需要。艰难的环境,惟有结群才能自保自存, 从小群向大群跨进。由于战胜大自然的共同 利益而极需要公共权力的产生,以利统一指 挥。
《吕氏春秋·荡兵篇》:“胜者为长,长则犹 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 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 出于争。”
一 传统的天道观
自然的文化意义 文化,是一定地理—气候条件下特定 的人类群体为适应自然求得生存的一 种设置。
相异的自然条件向人的内部素质 的转化,使特定人群和特定的自 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从而形 成了特定的文化丛。
(一)人兽杂糅的自然观——老子的“见素抱 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
图腾崇拜、敬神祭天都是这种自然观的反映。 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体现了人 类战胜自然、把握自然的决心和信心。
(二)传统整体观是以血缘关系的纽带维系的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建 立在血缘宗疏来划分等级,以等级的高 低来分割权力。
(三)传统的整体观是以家长制为支撑的
古代的政治王朝以父家长制方式构建,财 富仍在权力的支配之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享有绝对 的土地处置权,造成了社会的等级制,形 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 伴随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个人独 占制,产生的便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普遍的人身奴役。
(四)传统的整体观以天命论为精神支柱
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剥夺了个人发展的余 地,人们自然缺少属于个人的命运感,而 生长了一种天意如此的天命观,人唯有修 德以待天命。 于是,德与道便成为古代社会克敌制胜的 一面旗帜。
(五)传统的整体观以“明人伦”为文化秩序
所谓“人伦”,就是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这 些关系所应遵循的道德规 范。 《尚书·尧典》,舜说: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 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 在宽。”指“父义、母慈、 兄友、弟恭、子孝”。
(五)传统的整体观以“明人伦”为文化秩序
战国时期构成新“五伦”。由单纯的血缘关系扩大为 血缘与政治两大组成部分。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朋友有信
新五伦
长幼有序
夫妇有别
第一讲 中国传统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
本讲主要内容
前言 一、传统的天道观 二、传统的整体观
前言:天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在古代社会,必以“天与人归”为政权转移的根 据; 讲法律,则不外“天理人情”; 讲伦理则“尊亲配天”; 思想境界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 学习由“知心”、“知性”而达“知天”。
(1)人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 《序卦》说:“有天 地,然后有万物;有 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 有夫妇,然后有父 子。”
(三)《易传》的“天人调谐”自然观——“天 人合一”说
(2)人要服从自然界普遍规 律.“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 变化,圣人效之。”
(3)人生的理想是天人调谐
(三)《易传》的“天人调谐”自然观——“天 人合一”说
(二)天人分离的自然观——荀子的“制天命 而用之”的“制天说”
出现了把天象和人世分离的观念。
《尚书》
“天视自我民 视,天听自我 民听”
《礼记》
“人者,天地 之心也”
《荀子》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 而用之” 人是自然万物 的主体
人本主义思想
(三)《易传》的“天人调谐”自然观——“天 人合一”说
《易传》认为,自然是 宇宙普遍生命大化流行 的境域。“天地之大德 曰生”。一个“生”字, 概括了宇宙的根本法则。 因此人类要自强不息有 所作为:“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地 势坤,君子以厚德载 物。”
二 传统的整体观
古代中国人从自然 法则上认识了人类 社会和谐稳定的重 要性,同时也从人 类群体生活的实践 中认识到了“群” 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