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生:喜欢)那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吗?(生举手自由答)我们是这样过春节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么过春节的呢?(生:想)好,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
(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师指导学习。
重点指导“榛、掺、浒”和多音字“正”的读音。
4.学生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挂灯笼结彩带。
形容喜庆景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腊月的初旬开始,正月十九结束)2.快速读课文,提取信息,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课件先出示空表)主要习俗时间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初一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出门拜年、在家待客、逛庙会正月十五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3.学生交流填表情况,教师相机出示答案。
(若有不同意见,相互讨论)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5.通过表格,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6.除夕和正月十五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三、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四、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五、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六、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七、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学问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我会写组词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眨:zhǎ〔眨巴、眨动、一刺眼〕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彼:bǐ〔彼此、此岸、顾此失彼〕贺:hè〔庆贺、贺岁、贺喜〕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三、多音字铺:pū〔铺路〕pù〔店铺〕分:fèn〔格外〕fēn〕〔分开〕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四、理解词语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小年: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四周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进展。
娴熟:娴熟。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方法,不得不这样。
本文中指实在没有方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清楚,完全不一样。
截然,界限清楚地。
万象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消灭了一番气象。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转变,改换。
悬灯结彩:悬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吵闹。
五、近义词吵闹——吵闹娴熟——纯熟格外——格外法规——规章愉快——欢快预备——预备六、反义词充分——短缺吵闹——冷清连续——持续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娴熟——生疏七、句子解析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六下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六下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以下是《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一些笔记重点:
1. 文章结构: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八开始,详细描述了北京春节期间各种传统习俗和活动,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2. 传统习俗:文中提到了许多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年货、贴春联、拜年、逛庙会等。
这些习俗反映了北京人民对春节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 节日气氛:通过作者生动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京春节浓厚的节日气氛。
人们在这个时候团聚、欢庆,充满了喜悦和温馨。
4. 文化传承: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些习俗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5. 语言特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使文章生动形象。
同时,他还使用了一些北京方言,如“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等,增强了文章的地方特色。
6.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介绍北京春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表达
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六年级《北京的春节》知识点梳理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描写北京地区春节风俗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北京人民过春节的习俗和风情。
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梳理:1.春节的含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叫过年。
它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
2.春节的标志:文章开头提到,北京的春节一到,店铺的门帘上会贴上“对联”,街道两旁悬挂着红红的灯笼,大门口还有饰有红红的彩带和鲜花的对联。
3.除夕夜的庆祝活动:除夕夜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重要的时刻。
文章中提到,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和亲朋好友一起吃团圆饭,共度佳节。
晚上,人们还会去公园放烟花,庆祝新年的到来。
4.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访亲朋好友,祝贺新年快乐。
在亲戚家拜访时,小朋友们会收到红包,里面装着祝福的压岁钱。
5.春节的庙会:文章中提到了北京著名的庙会,北京庙会,在这个庙会上,人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表演,品尝到各种美食,玩各种游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春节的饮食:北京的春节离不开丰盛的饮食。
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美食,如饺子、汤圆、酥皮月饼等。
文章中还提到了一种特殊的传统食品,冰糖葫芦,由串在竹签上的葡萄或山楂沾上冰糖熬制而成。
8.春节的民间艺术表演: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如舞狮子、舞龙、耍假面等。
这些表演寓意着辟邪驱鬼,迎接新年的好运。
文章还提到了一个特色的表演,京剧,这是中国著名的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通过对《北京的春节》的知识点梳理,读者可以了解到北京地区春节的习俗和风情,包括除夕夜的庆祝活动、走亲访友、庙会、饮食、祭拜、民间艺术表演等。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 知识点详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知识点详解1、北京的春节一、基础知识1、词语默写1规矩2腊月3初旬4展览5蒜瓣6醋7翡翠8辣味9饺子10杂拌儿11蜜饯12掺和13 风筝14空竹15口琴16万象更新17擦黑18鞭炮19眨眼20扫除21年糕22春联23充足24店铺25正月26开张27 除夕28对联29年画30通宵31间断32除非33万不得已34必定35守岁36元旦37 光景38截然不同39 燃放40亲戚41 拜年42 寺院43小贩44摆摊45逛庙会46轿车47骆驼48娴熟49彼此50贺年51逛天桥52元宵53高潮54张灯结彩55一律56清一色57彩绘58水浒传59广告60恰好61玩耍62残灯末庙63闲在64分外1、扩词:醋:陈醋米醋醋酸宵:通宵宵禁通宵达旦戚:亲戚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摊:摆摊摊主摊牌2、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3、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分fēn 分开 f èn分外正zhēng正月zhèng正反间jiān中间jiàn间断4、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娴熟——熟练充足——充裕热闹——喧闹照常——照旧各形各色——各式各样截然不同——迥然不同5、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6、理解词语:(背诵★)【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变更。
本文指元宵节大街上的喜庆气氛。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
文中是说元旦与除夕的光景不一样。
【娴熟】熟练。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二、作者介绍(背诵★)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1、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
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六年级下册第1课的笔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的笔记一、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二、字词积累1.易错字音-翡翠(fěi cuì)掺和(chān huo)万象更新(gēng)间断(jiàn)正月(zhēng)2.易错字形- “醋”:左边是“酉”,不要写成“西”。
- “宵”:与“霄”区分,“宵”指夜晚,如“通宵达旦”;“霄”指天空,如“云霄”。
3.词语理解-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三、课文内容分析1.文章结构-总起(第1 - 7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为过年做各种准备。
介绍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前的准备等内容,体现了春节的忙碌与热闹氛围的逐渐升温。
-高潮(第8 -12自然段):详细描述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个春节的高潮部分。
-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此部分从视觉(红红的对联、各色年画、灯火通宵)、嗅觉(酒肉香味)、听觉(鞭炮声)等多方面描绘除夕的热闹。
-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因为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一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一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的笔记,供您参考:
1. 课文概述: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描写北京春节习俗的文章,通过描绘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和场景,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喜庆。
2. 生词:
腊月:农历十二月,是春节前的一个月。
祭灶:祭祀灶神的仪式,通常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举行。
糖瓜:一种传统的糖果,祭灶时常用作供品。
3. 重点句子:
“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已从虞舜兴起,从虞舜兴起,从虞舜兴起,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4.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绘北京春节的一系列活动和场景,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热闹和喜庆,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5. 学习建议: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本课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自己是文中描述的人物,感受北京春节的氛围和特色。
同时,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春节的资料和图片,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我会写组词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眨:zhǎ(眨巴、眨动、一眨眼)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彼:bǐ(彼此、彼岸、顾此失彼)贺:hè(祝贺、贺岁、贺喜)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三、多音字铺:pū(铺路)pù(店铺)分:fèn(分外)fēn)(分开)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四、理解词语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小年: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截然,界限分明地。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改变,改换。
悬灯结彩:悬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五、近义词热闹——喧闹娴熟——纯熟分外——格外规矩——规则欢喜——欢乐预备——准备六、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娴熟——生疏七、课文分段第一段(1-7):北京的春节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为过年做准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北京的春节》⼀⽂运⽤朴实⽆华⽽⼜充满京味⼉的语⾔,以时间为经线,以⼈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体现了中国节⽇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化的化的认同和喜爱。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课《北京的春节》课⽂原⽂ 照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冻死寒鸦”,这是⼀年⾥最冷的时候。
在腊⼋这天,家家都熬腊⼋粥。
粥是⽤各种⽶,各种⾖,与各种⼲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是⼩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天还要泡腊⼋蒜。
把蒜瓣放进醋⾥,封起来,为过年吃饺⼦⽤。
到年底,蒜泡得⾊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味双美,使⼈忍不住要多吃⼏个饺⼦。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
孩⼦们准备过年,第⼀件⼤事就是买杂拌⼉。
这是⽤花⽣、胶枣、榛⼦、栗⼦等⼲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们喜欢吃这些零七⼋碎⼉。
第⼆件⼤事是买爆⽵,特别是男孩⼦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风筝、空⽵、⼝琴等。
孩⼦们忙乱,⼤⼈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象。
腊⽉⼆⼗三过⼩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擦⿊,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糖的,糖形或为长⽅块或为⽠形,⼜甜⼜黏,⼩孩⼦们最喜欢。
过了⼆⼗三,⼤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除⼣前必须⼤扫除⼀次,名⽈扫房。
还要把⾁、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少⾜够吃⽤⼀个星期的——按⽼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初六才开张。
除⼣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的⾹味。
男⼥⽼少都穿起新⾐,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贴好了各⾊的年画。
除⼣夜家家灯⽕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除⾮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夜,除了很⼩的孩⼦,没有什么⼈睡觉,都要守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知识点详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知识点详解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清单1.《北京的春节》附练习一、必背文学常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的笔名是1926年发表《老张的哲学》时用的,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二、会写生字词语(注意蓝色字容易写错)陈ch én 醋c ù搅ji ǎo 拌b àn 元yu án 宵xi āo 亲q īn 戚qi 轿ji ào 车ch ē 截ji é然r án 不b ù同t ón ɡ 张zh ān ɡ灯d ēn ɡ结ji é彩c ǎi 万w àn 象xi àn ɡ更ɡēn ɡ新x īn三、易读错字词掺ch ān 和huo正zh ēn ɡ月yu è 亲q īn 戚qi 张zh ān ɡ灯d ēn ɡ结ji é彩c ǎi娴xi án 熟sh ú 初ch ū旬x ún 蜜m ì饯ji àn 分f èn 外w ài四、多音字铺pū 铺天盖地pù 店铺结jié 张灯结彩jiē 开花结果五、考点详解1.本文的主题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2.北京春节的特点除夕:热闹、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3.本文的写作特色详略得当(腊八粥、二十三、除夕、元旦、元宵详写,其他略写)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元旦、元宵课内阅读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我会写组词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眨:zhǎ(眨巴、眨动、一眨眼)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彼:bǐ(彼此、彼岸、顾此失彼)贺:hè(祝贺、贺岁、贺喜)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三、多音字铺:pū (铺路)pù (店铺)分:fèn(分外)fēn)(分开)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四、理解词语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小年: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截然,界限分明地。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改变,改换。
悬灯结彩:悬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五、近义词热闹——喧闹娴熟——纯熟分外——格外规矩——规则欢喜——欢乐预备——准备六、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娴熟——生疏七、句子解析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上课笔记划重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知识点一、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二、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三、词语扩展:1、“各~各~”式:各形各色各种各样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2、“有~有~”式:有声有光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有理有据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头有脑有始有终3、课内词语:腊月展览风筝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必定光景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一律彩绘广告分外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四、句子解析:1、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春节的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北京春节的笔记1、第一部分“节前准备,浓浓年味”(第1——7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并详细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都做些什么,有哪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⑴第1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并描写了老北京人在腊八这天熬腊八粥的习俗。
“老规矩”:说明腊月初旬开始过春节时老北京人流传下来的习俗,由来已久。
“自傲”:在这里指人们炫耀、展览收成的行为,表现了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⑵第2自然段:写北京有腊八这天泡腊八蒜和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色如翡翠”:写出了蒜的颜色美——鲜亮翠绿,也从侧面突出了人们对腊八蒜的喜爱。
作者将记叙和描写融为一体,从色和味两个方面对腊八蒜进行细腻的描写,突出其色鲜味美。
⑶第3自然段:写铺户上年货、卖年货的情景。
⑷第4自然段:写孩子们准备过年时要做到三件事。
“杂拌儿”:指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蜜饯等。
“零七八碎儿”:在文中指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
“玩意儿”:指的是一些小玩具。
这几个词语是北京话中的儿化音,具有地方特色,运用这样的词语使语言更加幽默生动,更具地方色彩。
这些词语带着鲜明的口语化特色和地方色彩,质朴平实,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⑸第5自然段:写大人们为过年而忙碌的情景。
“吃的喝的用的”:说明过年之前大人们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突出了他们的忙碌,显示出一派热闹的气氛。
“万象更新”:指一切都要焕然一新,这是必须要预备吃喝穿用的东西的原因,表现了人们对新年寄予的美好希望。
⑹第6自然段:写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和情景。
“彩排”说明这一天像春节一样热闹,年味十足,也预示着春节到来时会更热闹、更隆重。
⑺第7自然段:写过了小年后,人们忙着大扫除、准备过年的吃食。
“眨眼就到了”:是夸张的说法,强调时间过得快,从侧面突出了人们的忙碌。
“——”破折号在这里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文字具体解释了人们要把过年的吃食准备充足的原因。
2、第二部分“除夕团圆,热闹喜庆”(第8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背景除夕的热闹场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介绍:1.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二、课文理解:《北京的春节》一文记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几个时间段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在这些习俗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吃元宵。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五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些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印象深刻。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二、基础知识1.易错字音及易错字万象更(ɡēnɡ)新间(jiàn)断分(fèn)外掺(chān)和(huo)娴(xi án)熟水浒(hǔ)传醋:左边“酉”部中有短横戚:右侧是“戈”部2、词义解析①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②截然不同: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近:大相径庭)③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④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⑤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⑤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12.特殊形式的词语①各……各……各式各样各色各样各行各业各家各户②有……有……有声有色有模有样有勇有谋有血有肉有说有笑有钱有势有棱有角有始有终有理有据有情有义。
三、课文梳理四、课后练习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参考答案: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详写,其余略写。
(详见前“课文梳理”一览表)。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笔记
以下是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的一些笔记要点:
课文内容:本文描绘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传统习俗,展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
写作顺序:文章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详细描述了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和活动。
修辞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例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将腊八粥比作农业展览会,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材料的丰富。
详略得当:课文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详写春节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使文章层次分明。
语言特色: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北京地方特色,如“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等词语。
中心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北京春节的赞美之情。
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个人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春节的感受和体会,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这些笔记要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同时也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知识点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我会写组词
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
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
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
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
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
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
眨:zhǎ(眨巴、眨动、一眨眼)
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
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
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
彼:bǐ(彼此、彼岸、顾此失彼)
贺:hè(祝贺、贺岁、贺喜)
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
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
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
三、多音字
铺:pū(铺路)pù(店铺)
分:fèn(分外)fēn)(分开)
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
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
四、理解词语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小年: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截然,界限分明地。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改变,改换。
悬灯结彩:悬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五、近义词
热闹——喧闹娴熟——纯熟分外——格外
规矩——规则欢喜——欢乐预备——准备
六、反义词
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娴熟——生疏
七、课文分段
第一段(1-7):北京的春节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为过年做准备。
第二段(8):除夕这天真热闹。
第三段(9-11):正月初一到十五这段时间里,人们的各色活动丰富多彩。
第四段(12-13): 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人们观灯会、放鞭炮、吃元宵。
第五段(13):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又投入了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八、句子解析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 ōu)。
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
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4.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是一个总结句,与第11自然段的“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相照应。
写出元宵节带给人们的总体感受——美好快乐。
5.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文写春节期间观灯逛庙会的快乐时光,到了正月十九,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下文该写一切归于正常了。
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子中。
九、问题归纳
1.作者写了老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腊月初就开始了,说明人们很重视春节。
3.“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这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孩子们的欢喜,也引起下文大人们的忙乱。
4.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从哪能体会出除夕热闹?什么叫守岁?
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除夕真热闹。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从人们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把“又”字去掉行不行?
不能把“又”字去掉。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让人自然回味起春节的前几个高潮,表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用。
6.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的什么风俗?有什么特点?
理解: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主要突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7.“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
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8.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理解: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十、课文主题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十一、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是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新年到了,我们家也会提前进行一次大扫除。
年三十,还要贴对联,挂红灯同笼。
除夕夜,我们一大家子人就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还要熬夜守岁。
大年初一我们要给
长辈们拜年,长辈们还会给我们压岁钱呢!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要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让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第一句中的“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就是其中的代表。
另外,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第二句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 “阅读链接”见教材第5页)
《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除夕》这篇短文介绍
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
而《北京的春节》中的除夕则是赶做年菜,穿起新衣,贴对联、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