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
诗歌修辞手法—借代
![诗歌修辞手法—借代](https://img.taocdn.com/s3/m/cdf7a3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7.png)
诗歌既是文字的艺术,又是情感的表达。
为了使诗歌具有更深度、更富于表现力,诗人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其中,借代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手法,通过借用其他事物来代指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借代的定义、分类以及在诗歌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借代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以别的对象、事物或抽象概念来代表原对象,从而产生一种比喻的效果。
借代能够起到具体形象化、概括和夸张的作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首先,借代可以分为直接借代和间接借代。
直接借代是指通过借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来代指另一个对象或概念,如“陈如玉”的“陈”即指人名,而代表的是“美丽”、“清秀”的意味。
间接借代则是通过借用一个与原对象有联系的事物来代指原本的对象,如“血泪”一词在诗歌中常常用来代指痛苦和悲伤。
其次,借代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人物借代、物象借代、抽象概念借代等。
人物借代是指通过借用某个人物形象来代指一类人或某种思想情感。
例如,诗人用“李白”来代指豪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用“杜甫”来代指悲愤时代的诗人形象。
物象借代则是通过借用某个具体的物象来代指某种意象或表达情感,比如用“明月”来代指爱情中的温馨与浪漫。
抽象概念借代则是通过借用某种抽象概念来代指一种情感或意境,如用“云烟”来代指离别的忧伤。
再次,借代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效果。
首先,借代能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通过借用与原对象有关联的事物,能够使诗歌更加形象具体,更加富有表现力。
其次,借代能够起到意境烘托的作用。
通过借用一些特定的形象或意象,能够为诗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
此外,借代还能够产生一种比喻的效果,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内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借代在运用时要准确、恰当。
诗人应根据诗歌的主题和受众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借代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过于奇特或过于晦涩的借代可能会使诗歌变得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诗人在运用借代时,应该注重与语境的搭配,避免过度使用或机械使用借代手法。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https://img.taocdn.com/s3/m/db5557c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f.png)
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诗词创作中的借代修辞手法小议无缘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
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言表达收到特点鲜明、形象突出、具体生动的效果。
(一)借代的分类借代这种修辞方法,在古典诗文里应用较广泛。
现就诗词创作中的借代分类归纳简析如下:第一,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
①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以“骨”代替尸体,是部分代替整体。
表达者在感知反映冻死的人这一当前事物的时候,因为胸中已积压了万分悲愤,理性的直接的表达已经不能倾泻自己的愤怒,以“骨”代人,使表达者积压已久的郁闷之情得以发泄。
②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代白发,是整体代部分。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第二,以事物的属性代替该事物。
①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与“红”是借代的用法,分别以各自的颜色代替海棠叶与海棠花,加上“肥”与“瘦”两个拟人化的形容词的修饰,不仅把词人那种言之不尽、味之愈深的情感体验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又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和阐释余地。
②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诗中以“倾国”代“佳人”,一方面突出了佳人超凡的美丽,引发了解读者对美的极限的想象。
另一方面,作者暗指了汉皇重色的后果,即国家的倾覆,给世人以警示。
第三,以专名代通名。
①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善才是人名,善弹琵琶,后来就用他的名字泛指琵琶名师。
借代修辞手法详解
![借代修辞手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a33463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2.png)
借代一、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三、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四、方法: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五、注意事项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ddd15a284ac850ac024213.png)
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借代手法,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又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使文章语言富于变化和有幽默感。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解读时,要注意领略诗词运用此手法的妙处。
下面列举几种古诗词中常见的借代手法加以分析,所用例句均出自初高中课本。
1.以特征、标志代本体(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古以“朱门”为贵族邸第的代称。
这里代指富贵人家。
(2)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朱户”即朱门,代指富贵人家.(3)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旌旗”,旗帜,这里代指军队。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这里代指故国的宫殿.(5)玉勒雕鞍....游冶处(欧阳修《蝶恋花》)“玉勒雕鞍”,玉制的马衔,精雕的马鞍;代指华贵的车马及乘坐的人.(6)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杨炯《从军行》)“凤阙",汉武帝曾在长安建造凤阙,凤阙成了长安的标志,这里代指长安。
(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钟鼓馔玉”,鸣钟鼓,食精美的食物.代指富贵利禄。
(8)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长安晚秋》)“南冠":戴着楚冠的楚国俘虏。
后代指囚徒或战俘.(9)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姜夔《鬲溪梅令》)“玉钿”:用珠玉制成的花朵状的女子首饰。
这里代指落梅。
(10)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美人。
2.以颜色代本体(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修辞之借代
![3修辞之借代](https://img.taocdn.com/s3/m/02d17d1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3.png)
知识点讲解——借代
1.概念 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2.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 本体。 3.种类 (1)特征代本体:用事物的特征、标志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 好、相貌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 料到他竟然是那么穷。(用“红眼睛”代指“阿义”,特征代本体。)
二、指明手法,分析相关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
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 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 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 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 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 编号一块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 浪舞。(“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任何东西) ③举酒欲饮无管弦(“管弦”代音乐)。 (6)以材料、工具代事物: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笔杆子” 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请指明词语 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明确:炊烟。(1分)①以“炊烟”代指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以 实代虚;“炊烟”形象单一,以简代繁,具体生动。(2分)② “炊烟”特点鲜明,与后文的“晚饭”相照应,生动活泼,生活 气息浓郁。(2分)
借代的含义和古诗举例
![借代的含义和古诗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cce672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6.png)
借代的含义和古诗举例借代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某种含义。
借代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运用,给作品增添了深远的意境和美感。
下面将通过举例来解释借代的含义,并分析其在古诗中的运用。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抽象的意义。
在古诗中,借代常常用来表达作者对某种情感或景象的感受,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先,借代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描绘。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将秋夜的景色与画屏、扇子、萤火虫进行借代,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夜的寂静和幽美。
这种借代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秋夜的美景,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借代还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赞美和描述。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将燕子飞入百姓家进行借代,暗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种借代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戏剧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
此外,在古诗中,借代还常常用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一句,将戍鼓和雁声进行借代,寄托了作者对边塞士兵和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借代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具有共鸣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总之,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具体的形象来暗示抽象的意义。
在古诗中,借代被广泛运用于表达作者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借代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蕴含的深意。
在今天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借鉴古人的借代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丰富作品的表达和意境,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借代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借代的作用及表达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2fa273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2.png)
借代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借代是文学表达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
借代指的是用另一种语言或概念来承载本来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一种表达的效果。
一般来说,借代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它也有许多不同的用法和方法,用来表达更多的意义。
借代的作用主要是把东西化繁为简,用一句话来表达一种全新的意义。
借代的核心就是把一个概念或物体转换成另一个概念或物体,从而表达更多重要的意思。
它能够把一种更加抽象的概念赋予实物,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晦涩难解的概念,也能表达一种更加精妙的意境。
另外,借代还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比喻的概念,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一种复杂的概念,从而让文字更加生动而贴切。
例如,经典的“天马行空”,就可以用来表达一种灵动的精神状态,而不需要长篇大论。
同样,“佳人如玉”,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美貌,而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形容。
另外,借代还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感情,比如心痛,无助,无奈,都可以用“雨”这一概念来表达,从而表达出更多的感受。
而这种表达法也可以让读者们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感受这种感情,而不是用枯燥的文字来描述。
总之,借代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十分强大,它能让文字更加生动,也能把抽象的概念表达得更加清晰,甚至可以把一种抽象的感情展现的更加感人。
而文学的表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把文字诠释得更加
有力,从而让文字活起来,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影响。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9cf86b27d3240c8447eff2.png)
浅析借代修辞手法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吴涛10220122202405摘要借代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早在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代的方式有许多类型,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推移运用的类型在日益扩大和完善。
运用借代手法得当,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修辞效果,使语言形象、具体、深刻,免除呆板而富于变化,充分表达思想情感。
当然借代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规则,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同时,借代和借喻有很多相似之处,要明确区别这两种修辞手法。
关键词借代类型运用作用借喻一、借代的定义不直接说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而另外用与其有关联的事物的名称来称代,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借代”。
(《汉语修辞通论》王勤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不称说事物本身,而借相关的事物来称代,叫做借代。
(《修辞学》李维琦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者事物,而是“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一种修辞手法。
(《修辞的艺术》刘继超高月丽著石油工业出版社)二、借代最常见的类型1.“借”要说的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所要说的人、事。
大耳儿最叵信。
《后汉书·吕布传》“大耳儿”代刘备。
《三国志》中说,“顾自见其耳”,刘备耳朵大的出奇。
他端坐在主宾席上,左边是米业巨商李老板,右边是商业巨头马会长。
在这群光头、毡帽、长衫、马褂中间,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气度。
(《张玉良传》石楠)不直接说商业界的上层人物,而用他们的外貌和穿着“光头、毡帽、长衫、马褂”来代替。
2.“借”具有典型性的人的专名“代”一般人不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
(黄宗羲《原君》)用“许由、务光”代不愿居君位的人。
传说尧把天下让给许由,他不受逃隐到山中。
汤把天下让给务光,务光拒绝投水自杀。
我熟悉陆文婷们的经历和处境,了解他们肩负的重担,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
(谌容《写给人到中年的读者》)借专名“陆文婷”来泛指一切的中年知识分子。
3.“借”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抽象代具体。
修辞手法深入分析总结包括借代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应用
![修辞手法深入分析总结包括借代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2dc3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1.png)
修辞手法深入分析总结包括借代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应用修辞手法深入分析与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使文学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感。
本文将深入分析并总结借代、反问和设问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手法。
一、借代的修辞手法1. 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抽象的概念或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性格、能力和行为。
通过拟人的描写手法,作品能够更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夜幕低垂,星星又羞涩地藏进了云彩里。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以加深对这个事物的理解。
比喻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他是那座山峰,永远不会被岁月侵蚀。
3. 暗喻暗喻是通过间接或模糊的方式来表达某个意义的修辞手法。
暗喻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多样性,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思考。
例如:月光洒在窗前,映照出心中那片草地。
二、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是指在陈述中表达一种疑问或反问的修辞手法,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加强作品的表达力。
反问常用于修饰语气疑问句,或者用于对比、强调、讽刺等表达方式。
例如:还能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三、设问的修辞手法设问是指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
设问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并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追求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字里行间引发着我们深深的思考。
四、修辞手法的应用借代、反问和设问是修辞手法中常用且有效的表达技巧,它们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情感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刻。
在实际创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主题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在修辞手法的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含义和作用,确保运用正确。
2. 根据创作主题和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避免过度使用或与整体风格不符。
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
![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d20d7369eae009591bec16.png)
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关于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各类文章中的论述已经颇为详尽。
一般来说,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使文章简洁精练,可以使文章语言富有变化和有幽默感……实际上,古典诗词里的借代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作用。
一、巧用借代,避免重复用字李白《送羽林陶将军》中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一句。
龙泉在古代常常被借代指宝剑。
《送羽林陶将军》中,因为前面已用过“剑”字,故而后面才用龙泉代之;否则,一句中出现两个“剑”字——拔“剑”舞“剑”,不但会造成用词的重复,还会破坏这首诗的韵律。
这首诗是一首三韵小律,押“先”韵,“剑”不合此韵,“泉”则在此韵之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句。
“远芳”,即远处的芳草;“晴翠”,是沐浴在阳光下更加翠绿的青草。
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如果两句都用芳草、绿草之类的词语描绘,显然会违背诗词不宜重复用字的审美规律。
因此,诗人才用“远芳”和“晴翠”两个不同的词语借指草。
这真是匠心独运之笔!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
“芳菲”,本是花的香味,此处借代为花,从而避免了与下一句中出现的“花”重复,使用得真是恰到好处。
如果不用借代,而是写成类似“人间四月花开尽”之类的句子,则不但犯了重字之忌,还会弄得全诗索然寡味。
二、巧用借代,严守诗词格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左牵黄,右擎苍”之句。
词中的“黄”和“苍”本来是分别指黄犬和苍鹰的颜色,这里是用“黄”代指黄犬,用“苍”代指苍鹰。
显然,词句如果不用借代,而是将其写成“左牵黄犬,右擎苍鹰”之类的句子,不仅大煞风景,还严重违背了词牌的要求。
因为,“江城子”这个词牌要求所填之词第二句和第三句必须都是三个字,而且平仄排列必须是“仄平平,仄平平”,显然“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的写法根本不合格律要求。
写成“左牵犬,右擎鹰”又会如何呢?显然,这样写虽然没有破坏词牌对字数的要求,但根本不合押韵的规则。
怎样运用借代修辞手法
![怎样运用借代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399b1d6f1aff00bed51ef7.png)
怎样运用借代修辞手法摘要: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它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
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借代运作的过程进行了阐释,还指出相关性、显著性、切镜性是借代运用的三大基本原则。
关键词:借代语境辞格原则一、借代的定义借代的定义百家争议,其中定义最为准确的是在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中提到的:“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
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
” 传统修辞学将借代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
这种定义是建立在对借代辞格产生的心理基础的认之上的,是对借代更为理性的定义。
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词概念、动词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词概念,以“概念”的替换代替“名称”的替换,弥补了传统定义容易让人误解为借代只是名词间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运作过程分析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不仅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同时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转移手段和认知思维模式,语义学家在研究语义转移时,常常提及借代,认为借代是语义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语境:借代修辞的约束机制语境是修辞的生命之源,没有语境,修辞无从谈起,“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语境又是一切修辞活动的规约,主体表达者在建构文本时,要考虑语境,接受者解读文本时也要考虑语境,最终修辞效果的好坏,也是由文本对语境的切体程度决定的。
不同的辞格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不同,有些辞格本身具有自足性,有形式上的标志,如比喻格中的明喻、暗喻、回环、顶真等辞格,它们的建构和解读受语境的制约很少。
还有一些辞格由于本身没有明显的标志,而且临时性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境的制约,离开语境,这些辞格很难独立存在。
借代部分代整体的例句
![借代部分代整体的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54c642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1.png)
借代部分代整体的例句
摘要:
1.借代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借代手法中的部分代整体现象
3.部分代整体的例句分析
4.借代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正文:
一、借代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借代手法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的是用一种事物来代指另一种事物,以便于表达和突出主题。
在实际应用中,借代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简练、生动和形象,从而提高表达效果。
二、借代手法中的部分代整体现象
在借代手法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是部分代整体。
这种现象指的是用一个事物的一部分来代指整个事物。
例如,用“帆”代指“船”,用“翅膀”代指“鸟”等。
三、部分代整体的例句分析
以下是一些部分代整体的例句:
1.船只在大海中航行。
(帆代指船)
2.鸟儿在空中飞翔。
(翅膀代指鸟)
3.阳光下,绿叶闪烁着光芒。
(叶代指树)
四、借代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借代手法在实际写作中可以用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在写作时,可以灵活运用借代手法,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总之,借代手法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其中部分代整体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十分常见。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借代)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修辞手法(借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82bf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b.png)
狮子在西方文化里是凶残暴躁的,代表强权和威严,来到中国后,起初也 被奉为权威、庄严的代表。唐朝末年,烽烟不断,狮子慢慢地像“王谢堂 前燕”一样从庙堂走入寻常百姓家。久而久之,再加上儒家文化的引导, 人们对狮子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民间把想象中的祥瑞加之其身,使狮子 乖巧祥和,最终成为中华瑞兽。狮子跃舞在佳节吉时之际、雄踞于高阁贵 府门前,寄托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看似入侵了中华文化的 西方狮子早就实际上被中华文化融合、吸收和改造,并被引进了全新的文 化内涵。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借代内容并简要分析其 表达效果。(5分)
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区分借喻和借代的能力。A项,根据语境,“琼”“玉”的本体是雪,且本体 没有出现,因而是借喻,B项的“黄发垂髫”代指老人和小孩,C项的“锦鳞”代指美丽的鱼,D 项的“马褂”“西装”代指两位老爷,因而B、C、D皆为借代,所以选A。
例如: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 “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借代修辞手法详解教学文案
![借代修辞手法详解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dd67919e8b8f67d1cb90b.png)
借代一、定义: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二、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三、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最后一次讲演》)五、注意事项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性质却完全不同。
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诗词中的借代手法如何赏析和运用
![诗词中的借代手法如何赏析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2653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e.png)
诗词中的借代手法如何赏析和运用关键信息项:1、借代手法的定义与特点2、借代手法在诗词中的常见形式3、赏析借代手法的方法与要点4、运用借代手法创作诗词的技巧5、借代手法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1 借代手法的定义与特点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特点在于通过形象、具体的代替物,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表达更加生动、简洁、富有内涵。
111 借代手法能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避免重复和繁琐的表述,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112 借代所选取的代替物通常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突出所表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2 借代手法在诗词中的常见形式121 以特征代本体。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朱门”代指富贵人家,以其大门的颜色特征来象征其富有和奢华。
122 以部分代整体。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中,“帆”代指船。
123 以具体代抽象。
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代指战争。
13 赏析借代手法的方法与要点131 理解借代所指代的对象。
需要通过上下文和诗词的背景知识,准确把握借代所代表的本体。
132 分析借代的表达效果。
思考借代如何增强了诗词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133 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借代往往能够传达诗人特定的情感态度和创作意图。
14 运用借代手法创作诗词的技巧141 选择恰当的借代对象。
要确保借代物与本体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且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142 注意借代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避免使用过于常见或平庸的借代,力求给读者带来新鲜感。
143 与其他修辞手法相结合。
如与比喻、拟人等手法搭配使用,使诗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15 借代手法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51 避免晦涩难懂。
借代的运用应清晰明了,不能让读者感到困惑。
152 不宜过度使用。
过多的借代会使诗词显得杂乱,影响表达的清晰度。
153 结合诗词的整体风格。
借代要与诗词的主题、意境和风格相协调。
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关于高考语文借代修辞手法的分析]
![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关于高考语文借代修辞手法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d14103d5bbfd0a795673dd.png)
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关于高考语文借代修辞手法的分析]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积极。
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rdquo,高中历史;(2)“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
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
”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鲁迅《药》)二、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4)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三、具体代抽象指的是用具体事物代替相关的抽象事物。
例如:(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6)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赵树理《老杨同志》)四、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
例如:(7)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鲁迅《一件小事》)(8)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
例如:(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2)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鲁迅《未有天才之前》)上例(1)中用借体“袁世凯”代替本体“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是借代;例(2)中用喻体“嫩苗”代替本体“天才和常人”,二者之间只有相似性,是借喻。
借代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借代的作用及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a93dd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5.png)
借代的作用及答题格式一、借代的作用1.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表达力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可以突出少先队员的形象特征。
2.简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借代可以简化语言,使表达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桃李”是老师的学生,用“桃李”代指学生,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
3.增强语言的形象感,使读者印象深刻借代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感,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丹青”是绘画用的颜料,用“丹青”代指绘画,可以使读者对绘画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4.丰富语言,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借代可以丰富语言,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琴瑟”是古代的乐器,用“琴瑟”代指音乐,可以使读者对音乐有更加丰富的认识。
二、答题格式1.明确题目要求,分析借代的特点在答题前,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分析借代的特点。
题目可能会要求指出文中的借代词或借代用法,或者要求回答借代的作用等。
通过对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所要考察的内容。
2.根据借代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答题在答题时,要根据借代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答题。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指出文中的借代词或借代用法,就要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用法,并分析其指代的内容或对象。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借代的作用,就要根据借代的作用进行分析和回答。
3.总结借代的表达效果,对题目进行总结在答题结束后,要对借代的表达效果进行总结。
例如,如果文中使用了借代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等。
通过对借代的表达效果进行总结,可以对题目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比拟和借代的区别例子
![比拟和借代的区别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8658a13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2.png)
比拟和借代的区别例子比拟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将以比拟和借代的区别为题,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它们的用法和效果。
一、比拟的用法和效果比拟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表达某种特点或含义,常用的比喻手法有“如同、像、好像”等。
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增强读者的感知能力,下面是一些例子:1.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亮温暖,给人一种宽慰和安心的感觉。
2. 这个问题就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山峰,让我感到困惑和无力。
3. 他的眼睛像一汪清泉,透露出聪慧和睿智的光芒。
4. 她的声音像一阵清风,给人一种清新和舒适的感觉。
5. 这个城市的夜景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借代的用法和效果借代是通过用一个词或短语来代替另一个词或短语,以达到简洁明了的表达效果,常用的借代手法有“这、那、此、它”等。
借代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减少重复,下面是一些例子:1. 这个是我的手机,那个是我的电脑。
2. 这本书非常有趣,值得一读。
3. 我喜欢这种颜色,那种颜色不太合适。
4. 这个问题很重要,那个问题不太紧急。
5. 这个地方很美,我喜欢这里的风景。
三、比拟和借代的区别比拟和借代都是修辞手法,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区别:1. 比拟是通过对比来表达某种特点或含义,借代是通过代替来达到简洁明了的表达效果。
2. 比拟常用的手法有“如同、像、好像”等,借代常用的手法有“这、那、此、它”等。
3. 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增强读者的感知能力,借代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减少重复。
比拟和借代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在表达方式和效果上有一些区别。
比拟通过对比来表达某种特点或含义,借代通过代替来达到简洁明了的表达效果。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比拟或借代来丰富文章的表达,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借代手法的落实与应用(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国通用)
![借代手法的落实与应用(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d47d2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3.png)
两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8).【参考答案】 借代。这两句极力写出了当年宫苑中歌舞升平 的景象,与后面的“到而今”所描述的景象形成鲜 明的对比。
【试题分析】
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王安石
忆乡愁,看变迁。逛村史馆已成为一些乡村的新年俗。走进村史馆, 村史馆馆长李洪浩追忆起当年的 ② ,他的爷爷李义丰带领村民 修建了最早的石泉湖水库,后来总共修了四座水库,使80%的土地变 成了水浇田,石泉湖村获得连年大丰收,成为沂蒙老区农业战线的典 型。而“落难沟”村改名为“落满沟”村的趣闻更是折射出这个小村 庄的百年变迁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 带领下,全村迅速变化,泥路变硬化路,窑洞变砖瓦房,接着又通了 自来水,有了宽带网,村容 ③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 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 留住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 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久久为功,方能将乡村精神 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 表达效果。
5.以专名代泛称。用人或事物的专有名称作为典型性代 称,代某一类人或事物。
例6:纯情作家或者生来独眼,或者目瞎一眼,永远 只看见林黛玉,看不见刘姥姥。永远只看见所谓纯情, 看不见纯情之后的血肉。
解析:“林黛玉”代多愁善感的人物,“刘姥姥 ”代劳苦大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7.以结果代原因。以结果代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
本文是关于借代手法具体用法分析,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各类文章中的论述已经颇为详尽。
一般来说,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使文章简洁精练,可以使文章语言富有变化和有幽默感……实际上,古典诗词里的借代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作用。
一、巧用借代,避免重复用字
李白《送羽林陶将军》中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一句。
龙泉在古代常常被借代指宝剑。
《送羽林陶将军》中,因为前面已用过“剑”字,故而后面才用龙泉代之;否则,一句中出现两个“剑”字——拔“剑”舞“剑”,不但会造成用词的重复,还会破坏这首诗的韵律。
这首诗是一首三韵小律,押“先”韵,“剑”不合此韵,“泉”则在此韵之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一句。
“远芳”,即远处的芳草;“晴翠”,是沐浴在阳光下更加翠绿的青草。
这两个词在词义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如果两句都用芳草、绿草之类的词语描绘,显然会违背诗词不宜重复用字的审美规律。
因此,诗人才用“远芳”和“晴翠”两个不同的词语借指草。
这真是匠心独运之笔!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
“芳菲”,本是花的香味,此处借代为花,从而避免了与下一句中出现的“花”重复,使用得真是恰到好处。
如果不用借代,而是
写成类似“人间四月花开尽”之类的句子,则不但犯了重字之忌,还会弄得全诗索然寡味。
二、巧用借代,严守诗词格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有“左牵黄,右擎苍”之句。
词中的“黄”和“苍”本来是分别指黄犬和苍鹰的颜色,这里是用“黄”代指黄犬,用“苍”代指苍鹰。
显然,词句如果不用借代,而是将其写成“左牵黄犬,右擎苍鹰”之类的句子,不仅大煞风景,还严重违背了词牌的要求。
因为,“江城子”这个词牌要求所填之词第二句和第三句必须都是三个字,而且平仄排列必须是“仄平平,仄平平”,显然“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的写法根本不合格律要求。
写成“左牵犬,右擎鹰”又会如何呢?显然,这样写虽然没有破坏词牌对字数的要求,但根本不合押韵的规则。
因此,无论从表达手段还是从韵律要求角度看,以上两种假设都不如以颜色借代进行表述来得更妙。
此外,以“黄”和“苍”入词,还直接给黄犬和苍鹰这两个意象着上了鲜明的色彩,进而突出了其形象特征,使整首词更加有了意境美。
毋庸置疑,苏轼借“黄”代“犬”,借“苍”代“鹰”,不仅严守了词的格律,而且还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了。
“左牵黄,右擎苍”真可谓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
三、巧用借代,使表达更加委婉含蓄
白居易在《长恨歌》
里为什么不直接写唐明皇好色而是要借“汉皇”言之呢?这是因为李隆基是诗人的前朝皇帝,其不能违背“为尊者讳”“为长者讳”
的古训。
古诗中,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杜甫在《兵车行》中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矛头本来是指向唐玄宗的,但他却只能以“武皇”借代之,即只能用“武皇开边意未已”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愤怒,并且还在“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两句中以“汉家”借指唐王朝。
这也是因为对于杜甫来说,唐明皇也是“尊者”。
再如,陆游和原配夫人唐琬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后来却因唐琬不容于陆母使他们不得不离异。
《钗头凤》中,陆游正是因为不便直接宣泄心中的这份痛苦,才用“东风恶,欢情薄”含蓄委婉地借“东风”表达了他的沉痛与愤慨。
词中,陆游之所以要运用借代手法,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在遵守“为长者讳”之古训的同时委婉地鞭挞封建恶势力。
综上所述,借代这种修辞手法可谓妙处多矣,如果能合理使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多样,还可以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诗歌在语言形式方面的要求。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