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信用社借名贷款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当前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导致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不足、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不合理、风险管理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强风险管理等建议。

在未来,农村信用社需要更加注重实体贷款投放,提高贷款效率,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思考,希望能够为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政策支持、贷款产品、服务模式、风险管理、贷款效率、发展方向、农村金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农村居民和农业生产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责。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实体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业务之一,对于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存在乏力的现象。

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利用率不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的效率和质量,成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导致投放乏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的现象愈发突出,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深入研究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的原因,探索解决之道,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农村信用社实体贷款投放乏力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

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1章关于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小额贷款形式,其目标群体为无法在正规金融获取资金的弱势人群。

完善的小额信贷制度应该是商业化可持续的,即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成功服务目标群体,二是能保持商业可持续。

其中商业可持续包括组织上、操作上以及财务上的可持续。

成功的小额信贷即使在项目开展后期没有捐赠和补贴的情况下,仍能像初期一样持续地为目标群体提供贷款支持。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作为扶贫的手段。

十多年来,我国小额信贷主要形式有非政府组织型小额信贷、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农信社小额信贷和民间自发型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分别为国际捐助、政府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央行再贷款支持、民间资本。

世界上7000多个由非政府组织经营的小额信贷项目中,只有不到1%是财务可持续(Alexandra,2006)。

商业可持续同样是我国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依赖国外捐助的小额信贷项目,往往由于资金来源的不可持续性而受阻或终止。

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又由于过分强调扶贫目标,没有针对目标群体的特殊性设计风险补偿机制,导致还款率低下,小额信贷项目无法持续。

服务目标群体与保持商业可持续两个条件只要有一项没能满足,现存的小额信贷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第2章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2.1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试验的初期阶段(1993年-1996年9月)。

本阶段小额信贷试点主要是由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利用来源于国外捐助和软贷款,以及自筹的资金进行小范围试验,资金来源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介入。

相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依据也不完善,主要以国家整体的扶贫政策和国际相关经验为参考。

项目扩展阶段(1996年9月-2000年)。

这一阶段在国外援助和自筹资金继续试验的同时,由政府和指定银行(农发行/农行)操作的国内扶贫资金也加入进来并逐渐占到主导地位,在较大范围的贫困地区推广,两大类型的项目并行发展。

农村信用社小额不良贷款风险及防范建议

农村信用社小额不良贷款风险及防范建议

农村信用社小额不良贷款风险及防范建议近年来,农村信誉社小额不良贷款有所增加,清收难度加大,农户小额信誉贷款的风险不容忽视。

为了弄清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缘由,讨论防范措施及清收对策,笔者依据日常工作把握的状况,试作如下探讨。

一、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缘由第一,发放贷款审查不严。

部分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时审查不严,一些借款人假借他人之名与农村信誉社签订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致使贷款最终无法收回,形成不良贷款。

其次,贷后管理不到位。

有的疏于管理,贷款逾期后不主动催收,对借款人的基本状况不了解,不能有针对性地实行一些主动有效的催收措施,形成不良贷款。

第三,社会信誉环境较差。

有的借款人在农村信誉社贷款后,外出打工多年不归,也不与放款信誉社主动联系,信誉社通过一些渠道联系到借款人后借款人置之不理,形成不良贷款。

二、几种表现形式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

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农夫,贷款用处主要是用于种养业,而种养业又是恰恰是比较脆弱的产业,农夫在这个社会又是弱势群体,所以农村信誉社小额贷款受自然条件及市场因素改变的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

作为农业来讲,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因素较大,假如一旦遇到自然灾难,农夫的生产收入肯定会削减,这将直接影响农夫的还贷力量。

农业生产同时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偏低时,农夫的粮食产量尽管增加,但是其收入没有增加,甚至有可能削减,也会影响农夫的还贷主动性,农业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就将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

贷前调查风险。

根据现行的放款政策,农户只要供应了《贷款申请》和有效证件后,信誉社只凭已有的农户经济档案进行审查发放。

然而,有的信誉社在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时,不是自己的信贷人员深化农村、农户进行实地评估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而是依靠当地村委的一些干部填写农户的经济档案。

一些村干部将农村信誉社对农户的评级授信,建立经济档案当作一种权力,掺杂个人……。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
固定 的 比例获 得红 利 , 率高 者达 百分 之三 还要 多 , 种股 金非 股 、 利 这 非存 。 成本 很高 又不 具有 抗 风险 能力 。其
次, 资本金中收益积累不足, 附属资本偏低 。 不足以弥补不 良资产损失 , 抵御经营性风险能力弱。 ( 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 中存在问题。 三) 首先 , 对信贷管理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一是重放轻管 , 贷款放 出去了, 只要能按时付息, 就万事大吉 ; 二是经营考核重数量指标经管理品质 ; 其次 。 信贷干部换得频繁 , 良 不 资产考核不到人。 第三 , 信贷委员会 ( 小组) 流于形式 , 出现个别领导控制委员会 的情况。 信贷委员会开会审议
识到其背后的法律责任 , 存在” 随还随贷”转借 、 、 冒名的问题 。有的农户为了贷款 , 借钱还贷 , 长期 占用资金 : 有的农户未评到信用等级, 就向有证户转借信用贷款证贷款 ; 有的农户虽 已评上信用等级 , 但仍不能满足需
求 , 向其 他有 证户 转借 已获 得更 多 的信用 贷款 。 就 二是 信贷 管理 风 险 。 南于小 额信 用贷 款涉 及 千家万 户 . 村 农
一 一
栏 目主持 人 : 国人 民银 行 西 安 分行 金 融研 究处 中
钱 皓
对农材信用- 贷款风睑防范晌几点思考 士
商 文瑜
( 西北大 学 , 陕西 西安

70 6 ) 10 9
要: 当前 , 国农 业 发展 已进 入 新 阶段 , 高产 业 化 程 度 的投 资 需求 也 随 之 扩 大 。 村 信 用社 作 为 支持 农 业 和 我 提 农
中图分类号 :8 23 F 3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0 9 5 6 - 0 60 )0 4 - 2 1 0 - 5 X 2 0 (3- 0 6 0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中推广小额贷款的主力军,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开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只有各级农村信用社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农户的信贷投入并保证贷款效用的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意义上改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效劳,支持地方经济的开展。

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立信用村(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农户前言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广阔农户效劳的办社宗旨,立足农村、以农为本,在改良支农效劳方式、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创立信用户、村、镇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立信用村(镇)工作,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表达。

这一做法简化了农民贷款手续,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实现了“双赢〞的目标,较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但农村信用社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约束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性质,与资金运营的根本原那么有所冲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开展缺乏后劲。

1.贷款的平安性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相冲突。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开展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农户家庭经营为根底的生产方式还将继续存在下去,这一生产方式的根本特点是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生产和生活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投入资金的平安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由于当前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入,导致农村信用社往往会高估农业经营的风险,出现“惧贷〞现象,而农户由于对市场信息缺乏了解,缺少对市场前景的判断能力,往往会低估农业经营的风险,出现“盲贷〞现象,二者的矛盾将使有限的小额信贷资金难以发挥效用。

借、假、冒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对策

借、假、冒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对策

借、假、冒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对策借、假、冒名贷款的风险防范与对策发表日期:2012年2月26日出处: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铁岭办事处作者:蔡葵本页面已被访问 73 次近年来,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检查发现,借、假、冒名贷款频繁出现,有的金额巨大。

不仅给信贷资金带来较大的风险和损失。

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也削弱了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甚至导致一些信用社员工参与冒(顶)名贷款,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惩处。

笔者试就冒(顶)名贷款的产生、危害及防范略抒已见,并就如何化解冒顶之风进行探究,以供商鹤。

一、借、假、冒名贷款的危害性(一)借、假、冒名贷款的定义所谓借、假、冒名贷款就是采用假借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套取信贷资金的行为。

(二)借、假、冒名贷款的危害性1.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让一些投机者有利可图,一遇资金困难,会变本加厉地套取他人信用,从而更加漠视信用,形成区域性征信查询系统不准确,导致社会信用体系的混乱。

2.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极易产生腐败肌体,操作者一旦被俘虏,就会漠视国家法律,漠视行业规定,有恃无恐,屡禁不止,以身试法、编造出职权内更多的借、假、冒名贷款,搭车入股,使其陷入深渊不能自拔。

3.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极易滋生助长不正之风。

它不仅具有广泛传播功效,还有失贷款的严肃性、安全性、法律性,它无形中纵容了信贷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社会人员的效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为达到目的而使得漠视信用,失信之风蔓延。

4.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极易形成垒大户,超比例、超限额贷款,形成较大的潜在风险隐患。

5.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一旦使用者项目资金链断裂,收息无望,极易形成银行内部正常形态管理类贷款中的不良贷款,导致风险分类偏离度加大,影响正常经营决策。

二、借、假、冒名贷款的成因借、假、冒名贷款的产生,严重损害了农村信用社形象,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贷管理人员“贷前调查”制度落实不到位,走过场。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增加,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作为一种为农村居民提供紧急资金的重要方式,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青睐。

然而,小额贷款在农村信用社的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给农村居民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风险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规模较小,其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小额贷款过程中,有些信用社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资金用途缺乏严格审查,容易导致不良贷款风险的增加。

此外,一些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不完善,但由于需求迫切,信用社为了增加业务量往往会放宽对借款人的审核标准,从而增加了违约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农村信用社应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贷前审核机制,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资金用途进行全面评估。

其次,要严格监督借款人的还款行为,及时发现违约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利率不透明的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小额贷款利率不透明,借款人往往无法准确了解和计算贷款成本,给借款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村信用社应提高贷款利率透明度。

可以通过建立利率公告牌或者在信用社网站上公布贷款利率等方式,向借款人公示贷款利率,并告知相关计算方法,确保借款人对贷款成本有清晰的认识。

第三,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农村信用社规模相对较小,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上级农村信用社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调拨,导致资金供给不稳定,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贷款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应积极争取上级信用社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获取更多的贷款资金。

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例如与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农村信用社。

第四,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缺乏专业性和差异化的问题。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有限,往往无法提供与城市商业银行相媲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及应对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及应对措施【摘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应加强信用评估,确保借款人信用记录清晰可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控能力。

通过综合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未来研究可在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提升监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特征和防范策略,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应对措施、信用评估、风险管理机制、监管、风险防范、综合应对措施、研究展望1. 引言1.1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背景农村信用社是指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其主要业务包括为农村居民提供储蓄、贷款、支付结算、信用等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的设立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乏、金融资源稀缺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户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重要业务,它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小微企业主,为他们提供小额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规模的扩大,其风险也逐渐显现。

贷款风险主要表现在逾期拖欠、恶意拖欠、贷款用途不明、贷款违约等方面,给农村信用社和贷款农户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经营困难。

为了有效应对农户小额贷款风险,需要加强信用评估、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等措施,以确保贷款资金安全、提高贷款偿还率,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为提高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的思考
小额信贷 的发放 ,主要集 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 ,贷款 投向结构单一 ,风险较集 中。如脐橙生产已发展成为
四川一些 地区 的主 导产业 。据调 查统计 ,占 5 %以 0
资渠道 ,实现债务性资金支持 ,应建立合作性金融制
度 ,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较好途径 。
4 建立农户 和农 村小 型企 业融 资担保基金 。农 . 户融资担保基金 ,对于传统农 区的农户 和中低收入农 户是较 为重要的。对农户融资担保基金可 以实行会员 制管理 ,在政府 的资助下,以民间资金 ( 社区资金、 农村个体私营企业资金、农户资金 )为主 ,实行 民有
织 很 难依 赖 农 村 金融 机 构对 农 户 提供 金 融服 务 。
1 思想意识 风险 。农户 法律 意识淡薄 ,信用 观 .
念不强是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重要成因。由于农村信
用社核定信用等级时大多依靠 基层党支部 、村委会 , 农户误认为小额信用贷款就是政府划拨资金或村级集 体资金 , “ 不用 白不用” 。加之部分农户 文化层 次较
级评定出现形式化现象。对 农户进行信用等 级评定 ,
免 “ 逆向选择” ,为信用程度高 的客户 提供更 为优惠 的利率 ;二是提高违约成本 ,降低道德风险 。
3 完善合作金融 。为拓 展农户 和农村小企 业融 .
是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的基础工作。 4 贷款投 向结构 单一且 风险集 中度较 高。农 户 .
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存在 问题的思考
尤 琦
成都 604 ) 10 1
( 西南 决 了农 户 求贷难、金 融机 构放 款 难 问题 。但其 模式 由于存在 贷款 周期
短 、投 向结构单一 ,贷款风 险集 中度较高 ,“ 富不扶 贫”和贷款 集中于大户等现象 ,导致农 户贷 款在 联保贷 扶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贷款“三查”制度,不仅是信贷管理的基础,而且是信贷资产质量的根本保证,是防范信贷风险之源。

但是,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农信社在贷款“三查”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由此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或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贷款的“三查”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一、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没有识别风险表现:一是信贷员任凭借款人提供的报表数据、口述为主要依据,缺乏实地调查、纵横向侧面调查比较分析、辅证依据提供、收集,经济信贷档案、调查报告与借款户的实际情况往往相差很大;二调查缺乏完整性,没有遵循通行的“5C”调查法,只注重调查、考虑借款人表面上不易变现的固定财产,轻对借款人的人品、人格、交往圈、信用记录、家庭和谐及其对外负债和或有负债、经营环境等情况的调查和衡量;三是以借款人的个人行政官位,代替其人品和信用观念、还款实力和意愿;四是注重第二还款来源,轻第一还款来源分析;时下,有些信贷员只要借款人有资产或保证人有资产或有每月固定的收入,不论借款有何用途,第一还款来源如何,就给予办贷;五是在贷款调查及发放时,缺少对该笔贷款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的分析及相应的风险处置预案措施,考虑的单是乐观的一面;六是对借款的经营项目是否有发展前景、抵押物是否足值、保证人是否有保证能力等没有做认真细致的调查;七是借款人在缺乏实际的借款用途,不能自圆其说时,信贷员不但没有进一步详细调查,按借款户要求以“生意、副业”等大概念,用途模湖不清。

在借款人自有资金比例严重不足时,往往对投资规模、自有资金、对外负债、人品、信用等情况在调查报告中,一字不提,往往以某某因做什么,向信用社申请贷多少,同意贷款多少,作为调查结论。

2、贷时审查存有走过场,没有堵住风险表现:一是目前有些信贷员对审查的职责概念模糊不清,审查各环节普遍存在的走过场。

侧观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

侧观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
形式 :
冒名 贷 款归 纳起 来主 要有 以下 四种 承 担的相 应 责任 ,受人 蒙骗 ,认 为只要 实 际借款 人 口头承 诺到 期偿还 ,就与 己
是实 际借 款人 骗取 或 伪造 、变 造 无关。 更有 个别 贷户没 有信 用观念 ,持 从 检 查情 况 看 , 冒名贷款 具有 时 间 借 款 人身 份证 , 私刻假 印章 、模 仿借 款 观望 、等 待 、 欠 、赖账等 不 良行 为 , 拖 逃

在客 户贷 款需 求超 出 自 己放贷 权 限范围 的 情 况 下 , 利 用 职 权 便 利 发 放 冒名 贷
以上 四 。 个别 实际借 款人 ( 信 冒用他 人名 义取 得贷 款和 信贷 员立据 垫 款 。 最 后 ,客 户经 理 与 贷 户 内外 勾结 。 贷员 )在 办理 农 户贷 款 时 , 名 义借 款 息 贷款 的现 象 占 比较 高 。如信 贷 员钱 某 在

冒 名 贷 款 现 状 与 特 点
跨 度长 、牵 涉 人员 多 、成 因复 杂 、隐蔽 人签 名 以借 款 人 名 义 在 信 用 社 获取 贷 废信 用 社债 务 。
性 强 、造假 手段多 等特点 。调 查发现 ,冒 款 。
从主观 方 面来 看 ,一是 信贷 人员 的
名 贷款主 要 集 中在农 信联 社授 权基 层社
款 。实 际借款 人因不 符合 贷款 条件 或 其 贷款 ,继 而转 交给 实 际借款 人使 用 。 他各 种 原 因无法通 过 正常 程序 在 农村 信
袖 三 是个 别信 贷人 员借 职 务之便 ,利 验 代替 制度 ,面临 即将 产生 的风 险 “ 手 旁观 ” 用社 取得 所需 贷 款 ,利 用小额 信 用贷 款 用掌握 的借 款人 、保 证 人的 身份 证复 印 另一方 面 ,个别 农村 信用 社从 业人 “ 用 ”和 “ 信 简便 ”的特 点 ,假借 他人 名 件 等 有 关 信 贷 资 料 , 填 制 虚 假 贷 款 档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思考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思考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思考
段镱妍
【期刊名称】《大众商务》
【年(卷),期】2024()3
【摘要】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社最基本的业务形态。

农村信用社通过借贷、还贷等活动,可为信用社增加收益,并推动农村生产建设活动顺利开展。

本文首先介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农村信用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

【总页数】3页(P0028-0030)
【作者】段镱妍
【作者单位】峨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
【相关文献】
1.农村信用社防范贷款风险的思考与对策
2.对农村信用社防范补偿贷款风险的几点思考
3.农村信用社个体商户信用贷款风险及防范策略--以四川省眉山市农村信用社为例
4.对农村信用社抵(质)押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
5.对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的几点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借、冒名贷款风险高 防控关键在治本

借、冒名贷款风险高 防控关键在治本

《西部金融》2008年第5期借、冒名贷款风险高防控关键在治本江传宝陶金里摘要:借、冒名贷款是借款人不能通过正常程序从信用社取得贷款,从而假借他人名义从信用社取的非法贷款。

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高风险性,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还给被冒名人带来隐患,损坏信用环境,危害甚大,应坚决予以杜绝,避免出现愈演愈烈的情况。

关键词: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建议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5)-0055-02收稿日期:2008-4作者简介江传宝(6),男,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江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九江办事处。

陶金里(66),男,经济师,现供职于江西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九江办事处。

一、借、冒名贷款形式多样(一)个人贷款企业使用。

有的企业处于成长初期,没有有效的抵押(担保)资产或不符合贷款条件,又急需资金,从而想方设法使用亲戚朋友或企业职工名义借名或冒名办理多笔贷款,贷款资金实际给企业使用。

(二)多户贷款一户使用。

为了解决非正规金融有效需求,信用社大力推广信用共同体联保贷款。

但有的客户承接工程或从事商业经营投资大,自有资金远远不够使用,就借用、冒用他人有效证件,化整为零,以假联保的方式扩大贷款额度,垒起了贷款大户。

(三)多户贷款合伙使用,几个人合伙搞经营,办理联保贷款,以取得大额贷款,进行博弈,经营一旦亏损,合伙人就相互推诿责任,形成多角债务,从而贷款归还无着落。

(四)以借、冒名贷款形式以贷收息、收贷。

信用社推行贷款收回率绩效挂钩考核,要求新增贷款到期本金收回率达到95%,利息收回率达到98%以上,使得有的信贷人员采取借名、冒名贷款以贷收息、以贷收贷的防范来完成贷款回收任务。

(五)以借名、冒名贷款形式消化存款化股金。

由于历史多方面原因,信用社股金中存在存款化股金现象,股金流动性大,加大银监部门对信用社股金实行规范管理,而存款已到期或存款户急需资金是要求体现,信用社在无法合规转让的情况下,被迫采取借名、冒名发放贷款来应付存款化股金的支付。

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几点思考

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几点思考

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几点思考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信贷风险也日益复杂和严峻。

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保障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一)信用风险在农村地区,部分借款人信用意识淡薄,还款意愿不强,恶意逃废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一些农户和农村企业的经营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还款能力下降,从而形成信用风险。

(二)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流程相对较为繁琐,部分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操作不规范,容易出现违规放贷、贷前调查不实、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引发操作风险。

(三)市场风险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农村信用社在市场拓展和业务创新过程中,如果对市场变化把握不准,对客户需求了解不够,可能导致信贷投放失误,形成市场风险。

(四)法律风险在信贷业务中,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善、担保手续不合法等原因,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导致农村信用社的债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形成法律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内部原因1、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对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导致信贷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信贷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在信贷业务操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从而增加了信贷风险。

3、内部考核机制不科学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内部考核机制过于注重业务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信贷质量的提升,导致信贷人员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放贷。

(二)外部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

2、信用环境不佳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部分借款人的信用观念淡薄,这给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

对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思考

对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思考

对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的思考内容摘要:摘要:农村信用社开展贷款营销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取向,树立信贷营销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贷营销战略,稳固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实现农村信用社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营销;金融服务当前,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确定了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是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客观问题。

为了生存和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取向,追求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抓好贷款营销工作。

一、贷款营销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营销是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日益深入,信用社只有加强贷款营销,才能逐步消化历史包袱,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近几年,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结算渠道的畅通、服务功能的完善,农村信用社出现了资金富余的现象。

但这只是相对的资金过剩,据专家估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未来内全国平均每位农民需要投资约为1700元到4900元,如果按8亿农民计算,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将在13600亿元至39200亿元之间。

而农村金融市场仍是一个分割的卖方垄断市场,银行在客户选择、贷款定价等方面处于主动地位,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目前我们一些农村信用社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整日“等客上门”,不是怕责任追究“惜贷”、“惧贷”,就是不负责任地“滥贷”、“乱贷”,缺乏贷款营销理念。

现在,各家金融机构都把目光投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原有的农村阵地将受到动摇。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注意事项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注意事项

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注意事项农村信用社贷款,这事儿可不能马虎,就像咱们种地,得把每一个环节都搞清楚,不然到时候收成不好,可就麻烦了。

要去农村信用社贷款,你得先看看自己的信用状况。

这信用啊,就好比是一个人的名声。

你在村里要是口碑好,大家都愿意和你打交道,那信用社也更乐意把钱借给你。

要是你平常老是欠着别人的钱不还,或者在信用社有一些逾期还款的记录,这就像你在村里名声坏了一样,人家肯定得好好考虑考虑才敢把钱给你呀。

你想想,要是你是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有个人名声不咋样的来借钱,你能痛痛快快就答应吗?再说说贷款用途。

这贷款不是让你拿去乱花的,就好比你去买种子,肯定是为了种地,收获更多粮食,而不是把种子扔着玩。

你得有个明确的计划,比如你是想扩大养殖规模,还是要盖个小作坊做个小生意。

你得把这个计划跟信用社说得明明白白的。

要是你说不清楚,就像你去商店买东西,你都不知道自己要买啥,人家能卖给你吗?还有贷款的额度,你可不能贪心。

你有多大的能力就借多少钱。

这就像盖房子,你得根据自己手头的材料和能请到的工人数量来决定盖多大的房子。

你要是借太多钱,到时候还不上,那可就像盖了个半拉子工程,不仅自己头疼,还让信用社跟着担心。

你知道自己一年能挣多少钱,能还得起多少贷款本息,就借相应额度的钱,这样稳稳当当的多好。

担保或者抵押这一块也很重要。

如果你能找到靠谱的人给你担保,就像你要过河,有人愿意拉你一把,给你担保的人得是有信用、有偿还能力的。

要是用抵押物的话,这个抵押物得是合法合规的,就像你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去抵押,这个东西得是你自己的,而且得是信用社认可的。

你不能拿个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抵押,那不是骗人家嘛。

贷款的期限也得选合适喽。

这就像你种庄稼,你得知道这个庄稼多久能收成。

你要是种的是短期作物,就借短期的贷款;要是种的是长期的果树之类的,那就借长期一点的贷款。

你不能种个短期作物却借了个长期贷款,到时候利息都付了不少,庄稼早就收完了,这多不划算呀。

冒名贷款心得体会

冒名贷款心得体会

冒名贷款心得体会篇一:借冒名贷款发生的原因及根除方法龙源期刊 .cn借冒名贷款发生的原因及根除方法作者:姜承君来源:《法制与社会》XX年第20期摘要借冒名贷款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在处理借冒名贷款问题过程中,实践中存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防范和解决处理借冒名贷款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借冒名贷款仍然发生而不得根治。

本文试运用法律分析技术对借冒名贷款发放相关人员主观和客观行为进行分析,明晰借冒名贷款的几种情形,探寻借冒名贷款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解决借冒名贷款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借名冒名法律行为因果作者简介:姜承君,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法律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XX)07-175-02一、借冒名贷款的法律分析众所周知借冒名贷款的基本特征是: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不一致。

基于借款人或实际用款人行为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款人以自己身份证件办理贷款后直接交给实际用款人使用或转贷第三人(实际用款人);二是实际用款人基于合法或非法的原因占有借款人身份证件,并以借款人身份证件办理贷款。

这里在农户联保贷款(已停办)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从事贷款申请审核、审批、发放贷款岗位的人员包括:信贷员、信贷外勤主任、身份二次核查人员(俗称贷款记帐员)、信用社主任、为放款办理存折借记卡人员,我们称其为“从事信贷管理工作的人员”;被借用或冒用身份证件或身份信息的人因为在表征上与信用社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因此我们称其为“借款人”;实际用款人往往是除借款人以外的人,我们称其为“实际用款人”或“第三人”,在实践中依据信贷管理人员的客观行为或主观过错,第三人有可能就是从事信贷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借冒名贷款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分析通过上面的法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借冒名贷款中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否知情,客观方面是否履职;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主观方面是否共谋,客观方面是否有帮助或转贷行为是借冒名贷款之所以发生而不被发现的关键。

农村信用社诚信贷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信用社诚信贷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村信用社诚信贷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宋伟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15期摘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是在党中央国家政府的指示下,以搞活农村经济为目的,提高农民农业外收入的重要惠农措施。

在实施以来,惠及全国三十几个省市,近七亿人民受惠。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无法保证贷款投入到有实际的需求的人手中,同时缺乏个人诚信资料,无法保证还贷率。

这样就影响了这项措施的实际作用,也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坏账的危险。

本文通过简单的探讨农村信用社在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时的种种问题,同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保证以后的各项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诚信贷款问题解决措施农户小额信贷是农村信用社以农户的信誉状况为根据,在核定的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

农村信用社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中坚力量。

随着国家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农村的小额信贷空前活跃。

农民发展第二收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农村贷款的总额和覆盖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由于一些历史或者制度上的原因影响了农村信贷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诚信贷款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人们对于小额贷款的认识不足小额贷款不是“中国创造”,它是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从国外引进来的。

按目前我国政策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用于支持“ 三农” ,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风险大、信用经济效益小”的特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农村信用社在对于小额贷款的市场定位认识不足。

从而导致一些信用社热衷于将信贷资金投向一些生产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的行业。

主要是商业、工业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

并不太愿意发放小额贷款支持农户进行再生产。

由于小额贷款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对于这项政策没有进行深刻的贯彻。

一些农村信用社对这项业务产生抵触思想,甚至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

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农户将小额贷款视为救济款,争先恐后的去贷款,却不愿意还款。

借名贷款风险防控措施

借名贷款风险防控措施

借名贷款风险防控措施借名贷款是指借款人通过借用他人的名义来申请贷款。

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借款人可能会滥用这个名义,或者出现还款风险。

为了防控这些风险,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借名贷款风险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做好借贷双方的身份验证工作。

金融机构需要对借款人进行身份核实,确保借款人的真实身份和信用记录。

这可以通过核对身份证明、居住证明、工作证明等文件来完成。

另外,金融机构还可以与借款人的亲友进行联系,核实借款人的情况。

其次,建立有效的合同和法律制度是借名贷款风险防控的关键。

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需要签订借款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与责任。

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和金额,并承诺若借款人出现逾期违约行为,将对其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或抵押物,作为风险防控的保障措施。

第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监控机制对于借名贷款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借款人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监控。

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行为和还款能力进行跟踪评估,及时预警和发现潜在的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最后,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也是借名贷款风险防控的重要方面。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借名贷款风险的认识和预判能力。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内部人员利用职权进行不当行为。

综上所述,借名贷款风险防控需要借助身份验证、合同建立、风险监控以及员工培训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金融机构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借名贷款风险,保障自身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村信用社借名贷款问题的思考 2007-11-19 00:00:00 来源:金融新网作者:钟英生目前农信社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出现大量借名贷款现象,不仅范围广,而且数额多,长此发展下去,会对农信社造成不利的影响。

农信社主要经营的是贷款业务,在经营过程中上级联社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的贷款管理规章制度,然而借名贷款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何在,应采取什么有力的办法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此谈点自已粗浅的看法。

明确借名贷款的概念所谓借名贷款,是指被立据人同意用款人利用自已的名字、自已的证件在信用社办理贷款手续,但本人未到信用社签字盖章,资金由用款人使用。

借名贷款是一种违规贷款行为,它与冒名贷款、假名贷款、化名贷款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相同的是二者借款人都不是用款人,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为,一是主体不同。

借名贷款的借款人是真实的,而冒名贷款、假名贷款及化名贷款的借款人是虚假的,是假冒他人名义或虚构借款人办理、骗取贷款的行为。

二是客体不同。

借名贷款所提供身份证明、信贷资料档案等是经借款人同意,由借款人提供的真实的情况,而冒名贷款、假名贷款及化名贷款的借款人提供身份证明、信贷资料档案是由用款人随意编造仿冒出的虚假证件。

三是目的不同。

借名贷款的出发点是一种善意的,其目的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信贷人员的目的是为了更多为信用社创造效益,更好方便客户,更快满足客户需要,其二客户确因生产经营急需,资金周转不灵所至,而冒名贷款、假名贷款及化名贷款是一种恶意的,多为信贷人员利欲熏心内外钩结作案。

四是后果不同。

借名贷款外部绝大多数是有物质保证,且农信社内部均落实了放贷第一、二责任人,贷款风险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而冒名贷款其提供的一切手续均是伪造虚假的,真实用途不明,贷款风险性极大,产生的社会影响很坏。

五是性质不同。

借名贷款是违规行为,而冒名贷款、假名贷款及化名贷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因此,不能人为地将借名贷款与冒名贷款、假名贷款及化名贷款划为等号,用同样的办法对待和处理。

借名贷款产生的根源借名贷款在现阶段农信社十分盛行,其产生的土壤条件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管理随意性制度执行不到位上级联社虽然建立、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和加大了到期未收回贷款的追责力度,但仍出现大量的借名贷款,究其原因,还是管理随意性,制度执行不力。

一是部分员工放松了对新制度的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制度落实年”活动只挂在嘴上,写在本上,贴在墙上,就是未落实在行动上,说一套,做一套,思想没有与时俱进,仍然按老习惯、老套路、老办法、老经验管贷放贷,有的甚至我行我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二是基层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出于财务的压力,从本位的、自身的、个人的、短期的利益出发,对在全员营销贷款过程中出现的片面追求即期效益的违规行为,熟视无睹,见多不怪,检查走过场,处罚缺力度,导致执行制度不到位。

(二)铺天盖地贷款营销放贷人资格未审查为了片面追求眼前效益,自上而下,一哄而起,不审资格,不顾制度、不讲原则、不择对象、不问风险,从领导到员工,从外勤到内勤,从后勤到前勤,个个都有权,人人都管贷,计划到岗,任务到人,考核到位,铺天盖地搞倾销,普天大地搞违规,顶天立地驼处罚,欢天喜地收利息,惊天动地抓效益。

这样,怂恿了一批违规人员,伤害了一些守法员工,危害了农信社的长期利益。

(三)沉重财务计划压力倒逼贷款扩张营销按政策规定,农村信用社支持的对象是农村、农业、农民,面对的是弱势产业、弱势群体,成本高、收益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自上而下没从实际出发,致使出现沉重财务计划压力,倒逼贷款扩张营销的怪现象,一方面上级联社下达过高的盈利计划,刚性的绩效挂钩考核,另一方面基层各社为了增收入、保工资,片面追求即期效益,硬性的收息任务,迫使询找息源,竞赛相盲目扩张贷款规模,有的闯红灯,踩着黄线走,化整为零,超权放款,为争夺客户资源,不顾制度规定,大开借名贷款之门,造成一户多头、多名、多处反复贷款。

(四)过多贷款审批环节过少授权授信额度按现行制度规定,一个客户借一笔贷款,从调查建档到贷委会审批发放,需要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一是审批环节多。

大额须经县、市、省层层报批,每一笔贷款往往是上级联社转来转去,部门压来压去,基层社跑来跑去,客户等来等去,最后贷款未批问题哪儿来哪儿去。

二是报批手续复杂。

每笔贷款既要纸质文本材料,又要电子档案材料,按现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贷款流程要求,一笔贷款要经过各个操作环节和多道电子指令,程序过于复杂,手续过于繁琐,加之贷委会人员难碰头,一笔贷款从调查到最后一道电子指令,时间遥遥无期,作为外部客户“时间就是金钱”,耽误了时间就错过了商机,作为内部员工“远水救不了近渴”,没满足客户需要就等于赶走了客户,所以部分信贷人员只好简程序,省环节,在自身的权限之内甘愿冒险当第一责任人为客户化整为零或借名贷款。

三是办理抵押手续难。

超过一定额度的贷款需办抵押手提续,合规有效抵押不仅要办理它项权证手续,还要由客户交纳一定的费用,农户能作抵押的只有房屋,而在农村有99%以上没办房产证,为迎合客户的心理,方便农户需要,少数信贷人员于规章制度而不顾,利用其亲戚朋友的名义为其一人贷款数笔。

(五)残缺客户信息采录失真误导信贷档案借名贷款的大量出现,有很大程度与基层社信贷管理工作不扎实、不到位密切相关。

一是残缺客户信息采集。

一方面上级下达客户信息采集任务要求高逼得紧;另一方面基层社时间短、范围广,工作不到位,致使信息采录不全面。

二是失真误导信贷档案。

不全面的客户信息采录自然带来信贷系统存入的信贷档案资料库失真,导致放款没有可靠依据,借名贷款盛行。

三、消除借名贷款的举措通过分析借名贷款形成的原因,不难看出,大部分借名贷款与员工习惯性、盲目性有关,很多人初始是不自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发展,被动违规没有及时纠正和处理,就形成习惯性违规,其结果是由违规量变朝违法质变的方向发展。

因此,治理借名贷款既要从完善制度,强化教育,规范行为入手,又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和违规处罚力度。

(一)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一是要一切从基层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制订和完善有利于业务经营发展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简便易行,具有适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执行力,切忌罚不责众规章。

管理应围绕经营转,对制约业务经营发展的制度应尽快地废除,对有利于促进业务经营发展的规章制度,应与时俱进地加以修改和完善。

二是要细化信贷业务工作操作流程,应分不同的信贷业务项目、工作环节、操作程序等加以规范化,严格操守。

(二)加强制度教育规范操作行为从过去的借名贷款看,其主要原因是制度观念淡化,规范操作意识差,因此,一是加强教育。

要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制度的学习、理解熟悉,并落实好制度,要克服重玩乐轻学习,重经营轻管理,重形式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等思想倾向,要采取灌输式方法强化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警备示教育,来增进对制度的理解,坚持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用制度管人管事。

二是规范行为。

其一要规范员工的思想行为。

因为思想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言行,要通过企业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来武装员工的思想,让员工自觉遵守职业情操。

其二要规范员工操作行为。

用制度规范、约束员工行为,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恶意串通发放借名贷款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要予以打击,杀一儆百,只有这样,借名贷款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三)坚持基础抓起严格规范管理一是加强客户信息采集,完善信贷网络系统。

要及时加强客户信息采集、补登工作。

客户信息采集是信贷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农信社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客户基本情况表中的年收入、户主、家庭成员等栏目所规定的要素应填写齐全、录入准确、收集完整。

要通过公安、工商信息导入,对过去采集不完善、不详细、不系统、不全面的做好信息补录建档工作,做到姓名、地址和身份证号真实可靠。

同时完善信贷风险防范网络系统,建立客户信息数据资源资料库,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为发放每一笔贷款提供可靠依据。

二是推行户主实名贷款制,严把客户准入关。

严格客户贷款主体资格审查,要以公安印发的户口簿确定的户主、工商局登记的私营业主和企业法人实名贷款。

坚持“一户一档,一户一主,属地办理”的原则,农户,个体工商户、企业等,农信社只与户主建立信贷往来关系,真正从源头上防止多头、借名、交叉和跨地区贷款。

三是适时贷款合理定价,按照统一价格放贷。

农信社要以县为单位确定资金价格,并严格执行到位,对系统内擅自以降低利率为手段,互挖墙脚,跨区放款的要严防查处。

(四)把握关键环节建立约束机制一是严把资格审查关,建立信贷员准入机制。

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其一健全信贷人员资格审查机制。

对“十种人”和有违规贷款前科的取消放款资格,对有放贷资格的发给证书,坚持持证放贷,坚决杜绝人人放贷款,个个搞营销的作法。

其二推行信贷人员技术等级机制。

按技术等级高与低,确定其放款额度的多与少,信贷员技术等级的升降依据其发放贷款的风险而变动,与其经济待遇挂钩。

二是严把贷款出口关,建立贷款分级负责机制。

小额农贷由信用社按包村村信贷员逐户调查摸底,信用社集中评级等操作程序核发《贷款证》,由营业室柜面凭“两证一章”发放;大额贷款由信用社调查、审定、报批,按大额贷款操作流程落实放贷及管理责任;对中小企业贷款一律由联社定点投放,并落实责任;对内部员工及家属贷款一律由联社审批后在营业部一个口子发放。

三是严把内、外监控关,建立贷款监督约束机制。

对内,其一实行所有新增贷款定期交叉函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其二对辖内贷款定期公开到村头、垸尾及社区。

对外,采取设立举报箱,聘请社会监督员及发出征求意见书等方式加强社会监督。

四是严把人事调配关,建立轮岗、休假和干部交流机制。

严格审计监督,实行审计关口前移,坚持“先移交、后离岗、先审计、后上岗”的原则,将借名贷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质效一是减少审批环节。

省、市、县联社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系列问题。

既要站在防范风险的角度,又要立足于为基层服务从实际出发,简化贷款审批和操作程序,及时审贷,尽快批复,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合理授权授信。

要适当放宽基层社贷款限额,其一放宽贷款限额。

尤其是对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贷款管理较好的信用联社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加大授权授信额度,以缩短放款时间和方便客户需要,减少员工善意违规。

其二放宽信用放款额度。

对经营效益好,信用程度高的“黄金”客户和优质客户的信用贷款额度放宽至50万元左右,最大限度留住客户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是增强风险意识。

尤其是基层社员工要牢固树立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在贷款的问题上,既要克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怕驼责任、保守惜贷思想,又要摒弃“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重放轻收、粗放经营观念,要按照“物权法”扩大抵押物范围,依规依法办理抵押,基层信用社要主动做好没有房地产证客户工作,及时办理房地产证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