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设计

——观念、认识、实践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城市问题,本文主要从空间方面,针对当前城市在迅猛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的破坏、特色的缺失等问题论述了观念与观念转变以及树立系统的城市观念的重要性。从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入手,分析现代城市发展对城市空间所带来的问题,引入系统观念和文化观念,指出系统观念对城市空间的有机统一、文化观念对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所具有的指导意义。重点强调的是观念转变所带来的思维上对城市空间的再认识,学习生态学上将认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的方法,通过引入生态学上的平衡、共生、循环再生的原则,注入文化的因素,提出了城市空间设计的设计观、实践观以及新的文化观。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的系统要素构成进行归类分析以建立起城市空间认识的清晰框架——空间群、空间轴,空间核。同时,基于文化观念将城市空间作为一个系统置于时空维度坐标下具体分析其空间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抓住城市空间表象后的深层内涵。最后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手法以加深对城市空间的认识。论文的写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1 城市空间认识

1.1 空间、城市空间的概念、涵义说明城市空间即是一个视觉美学范畴,也有地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上的含义。它是客观形象和主观感受两方面,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一种整合技术。

1.2 城市空间特征

具有自然与人工结合及其文化特征等多重内涵,自然、人工等物质空间是基础,文化内涵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整体空间更是包罗万象,形成的历史也是漫长的,认识它、控制它、使它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是规划设计的职责。

2.空间设计中观念的确立

2.1 观念的重要性——观念的城市

“观念是客观事物对于社会和社会的人在一定条件下的综合反映,观念的社会形成回支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从而反映到城市建设中来。就是人建造了环境,环境影响了人”。

(齐康语)

2.2 空间的发展要求树立起生态的观念、文化的观念

2.2.1 农业文明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空间

2.2.2 工业文明城市——与自然割裂的城市空间

2.2.3 生态文明城市——二十一世纪城市空间的追求

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城市空间的演进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不断变化中发展。当人们沉浸在自己取得的成就时,“城市问题”却变得越来越突出,生态危机、特色危机严重地困扰着人们。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自然的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作为社会的人,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全球的变迁,无论作为个人、作为社会、作为一种文化、还是作为全球的生态系统,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折点。”作为城市物质空间、社会组织系统、市民生活系统“软”“硬”两方面综合体现的城市空间,必定向着更加生态化和更加体现城市的文化性方向发展,最终使我们在城市空间设计中树立起生态、文化的观念。

3 整合观念的要求及设计原则

“生态”二字,目前已经是社会上家喻户晓的词汇,一般来说将它看作生物栖息环境的自然保护,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生态学条目的解释中给出两层含义:“一是研究生物及栖息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二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系统方法论。”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而生态观念则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路。这里提出的“生态城市空间”就是在生态观念的指导下,利用生态学的一些思路和原则,同时注重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从总体上分层次对城市空间进行把握,从而塑造出反映自然、人工、社会和谐统一的城市空间形象。

3.1 观念的要求

3.1.1 在设计观上,它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城市与自然、城市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它将社会、自然、以及人工看作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反对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看作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3.1.2 在实践观上,它强调城市空间的动态变化性,将社会发展与环境相统一协调,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平衡的行为。“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注重城市空间文化内涵的传承、转化与创新性。”

3.1.3 在文化观上要求我们

1)在全球化过程中,重点寻求地域传统的当代延续,既包含时代精神,又保持和继承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

2)以演进、发展的观念看待地域文化传统,反对消极、静态的保留,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现实生活及未来发展相结合。

3)文化要有更大的包容性,更强调整体性,将现代与传统、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多样统一。

4)正确看待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互相依存和交流关系,正确对待文化的差异性。

3.2 设计原则

生态学将研究对象看成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过

程中考虑事物。辩证地处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系统的平衡、共生、循环是生态学重要的原则,再辅以文化的观点,对生态城市空间的整体建构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3.2.1 平衡的原则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且个组分之间相互联系作用使之具有一定的功能。组成系统的个体不能脱离系统而存在,个体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意义,最终实现系统的平衡。因此,在了解城市景观结构的基础上,首先应当具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注重城市的总体格局,将城市与区域综合起来考虑。

3.2.2 共生的原则

共生在生态学上指生态系统中诸要素之间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现象。这一生态学现象给人以许多启示,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的范围愈发扩大,城市与地域之间,城市的新与旧之间的关系,都可以从共生的层面来理解。

1)新城与旧城的共生

2)城市与自然共生

3.2.3循环再生的原则

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再生是指旧的事物分解,新的物质生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用以指城市空间主要是指景观的更叠与演替,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特定区域城市中的人群只是自然和城市进化过程中和客观对象互动的一个因子。

3.2.4 注重文化的延续与创新的原则

文化作为历史的投影,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世界上不存在超越时空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各具风格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了各种文化类型。即使同一民族,因为生活环境和文化自身的运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呈现出各异的特征。

4.城市空间系统要素构成分析

在生态、文化观念的指导下,遵循前述原则,对城市空间的结构要素构成进行总体认识,从宏观上到微观上把握其关系,从而建立起清晰的城市空间框架。

综合景观生态学上的景观要素构成(基质、廊道、斑块)与林奇从城市集体认知角度对城市景观的认识(区域、边界、路径、节点、标志),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群、城市空间轴、城市空间核、并具体分析。

4.1 空间群——基质类景观(面状要素)

4.1.1 构成

作为群体空间,其自身是一个相对的独立的有机体,占有一定的区域。通过人又与外界联络保持相互间的物质、能量、信息流而形成网络。从景观上讲,其共同的结构构成要素是中心、边界。

1)中心——最能代表本区域空间特征的场所,并不一定是该区域的几何中心。

2)边界——既是界定本群体的边界又是和其它群体交流的界面。

4.1.2 分类

空间群可分为自然空间景观群、历史风貌空间群、一般地段空间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