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13):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时内在的动力和决心。
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驱动力和目标,是推动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形式。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志愿,如兴趣、好奇心和自我提升的欲望等;而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外部的奖励或惩罚而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动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动机的方向性分为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
积极动机指的是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如个人的兴趣和愉悦;而消极动机则是指个体为了避免惩罚或负面结果而参与学习活动,如外部的压力和恐惧。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和信心程度,它会影响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动机和决心。
当个体对自身能力有信心时,会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另外,学习者的目标导向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当个体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目标时,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提高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和有价值的。
其次,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也是提高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此外,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对提高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以及外部环境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方法,如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及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育心理学-第13章 学习动机
在操作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是强化说。
在斯金纳看来,操纵有机体行为之后的强化事件 可以引发和维持有机体的学习行为,因此他认为, 不必在强化之外去寻找有机体行为的原因,强化 理论足以解释有机体行为的原因。
强化论可以解释婴儿和低年级儿童的许多学习行 为的原因。
(3)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时 候,教师可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 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和效能感
要提高学生对能力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就必 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
教师还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 我效能感:
其基本精神是:
– 领导者或教师首先要关心人的基本需要,使职工或学生 能温饱、有安全感和自尊感。
– 当这些基本需要适当满足以后,则应充分相信自己的职 工或学生。他们天生有学习、求知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愿 望,关键是要善于引导,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两个模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应注意两点:
– 第一,人的学习兴趣总是与人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 第二,所谓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指间接兴趣。
3.情绪与焦虑
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第一,对于高焦虑的学生应尽量少给他们学习上的压力, 而对于低焦虑的学生应适当施加压力,使两者的唤醒趋 向于中等水平,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 内源性动机是源于兴趣、好奇心、成就的需要或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938)提出。 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 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
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
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 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得 到部分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寻求高级需要的 满足。
马斯洛对两个概念进行了有意义的区分: 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缺失需要(deficiency needs) 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 的需要,是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的、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一 旦得到满足,个体有关这方面的动机也会 减少。
使用外部奖励激励学生的另一个问题 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体系的有效 性会下降。
对7岁儿童很有效的策略用于14岁儿 童时,就会显得矫揉造作。
我们需要一些更适合于教育领域的方 法,这些方法更加注重发展中的学生的思 想、自尊、自我效能感以及胜任感。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假定人有许多需要。
根据这种观点,学生会被激励去做那些 受到强化的行为。
实际上,行为主义理论家并没有使用动 机这一概念。
外部奖励会使学生更关注奖励,而不是 学习本身或者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事业。
我们的社会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 分数的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必须面对这个现 实,并且提醒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快乐,提 醒他们注意发展内在激励所带来的无形奖励。
4.学习动机的分类
⑴.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动机一直被认为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任务,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由内心驱动的学习动机,如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过程的喜爱等;外在动机则是指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如奖励、惩罚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有动
力去学习。
四、结语
总之,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采取有效的激发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学习发展。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分析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究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驱动因素。
学习动机的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学习动机的概念、类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概念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内部激发力。
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决定因素。
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自主性等密切相关。
学习动机既包括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内在满足感,也包括外在激励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类型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指的是学生为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自主性等内在目标而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
外在动机则是指学生基于外在奖励或惩罚而参与学习的动力,比如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避免惩罚而努力学习。
内在动机往往与学生的兴趣和价值观密切相关,而外在动机则取决于外界的激励因素和奖惩机制。
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目标可以是绩效取向的,即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努力学习;也可以是探索取向的,即学生为了获得新知识、增加个人能力而学习。
看似相似的目标设定却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学习动机,绩效取向的学习动机往往容易受到外界评价和比较的影响,而探索取向的学习动机更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另外,学习环境的影响也是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正向、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等。
相反,一个消极、压抑的学习环境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
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此外,个体差异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兴趣、价值观、自我效能感等因素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教育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
结论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习动机PPT(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真题解析
1. 小明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 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 2.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C) 。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间接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3.根据学习动机的持续时间 – 远景性学习动机:与长期目标相联系 (1)直接远景性动机 (2)间接远景性动机
– 近景性学习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1)直接近景性动机 (2)间接近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真题解析
1.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 动机是 (C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动机 D.外部动机 2. 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的动机是 (D )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 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 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 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功能 1.引发个体活动——激活功能。 2.引导这一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使个体行为有 明显的选择性——指向功能。 3.维持这种活动——维持功能。
学习动机真题解析
(三)学习动机的形成
1.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形成的基础; (推力)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拉力)。 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
情景和条件。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
– 内部学习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因学习活动本身的 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第13章学习动机一、解释下列术语1.动机答:动机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2.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是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3.内源性动机答:内源性动机是指源于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
4.外源性动机答:外源性动机是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5.奖励结构答:奖励结构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奖励时,是侧重奖励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等级还是奖励学生的真正掌握。
奖励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6.需要层次论答: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7.兴趣答:兴趣是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
8.自我效能感答: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术语,指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
9.归因论答:归因论是维纳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个体对其行为原因的看法会影响其进一步行动的动机。
维纳提出了三个归因的维度:(1)内外维度。
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
(2)稳定性维度。
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
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10.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答: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是指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11.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获得成就的需要。
12.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答: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人的情绪唤醒水平与学习成就有关,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唯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指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 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
指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赢 得相应地位的愿望。(外部动机)
3.附属内驱力
指为了实现家长和教师等的期望,并得到他们的 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外部动机)
真题演练(2015上半年真题)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
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者过于强烈都会 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 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而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一
些。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
计
1.依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类 内部动机: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
外部动机:由外部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
2.依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类 高尚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 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动机:核心的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
的动机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3.依据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分类
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 人前途)相联系。
近景性动机:与短期目标相联系
4.依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类 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接,由对学习的 直接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直接追求引起。 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观念、父 母意愿及教师期望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应。
5.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
五中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的需要。 前四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后一种需要是成长需要。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 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时的愿望、意愿和驱动力。
它可以被视为一个能力,能够影响个体参与和坚持学习的程度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表现。
2.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学习动机对于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教学和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容易专注于任务、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追求成功并面对挑战。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其积极参与和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3. 学习动机的培养3.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培养学生内在驱动力和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明确具体目标并让学生理解目标对于实现他们自身期望以及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激励他们付出额外努力。
3.2 自我效能信念的塑造自我效能信念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可以通过提供适度挑战并支持学生渐进性地获得成功经验来实现。
3.3 情境调整与激励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创造积极、支持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这可以通过提供有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给予及时反馈和赞扬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和竞争等方式来实现。
4. 学习动机的激发4.1 建立联系建立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加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且相关的例子、案例研究或者讨论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2 创造情感投入激发情感投入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这可以通过引发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以及鼓励认识和表达情感等方法来实现。
4.3 提供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增加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投入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做出决策、设定学习目标或者选择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习动机。
5. 结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业成功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塑造自我效能信念、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激发情感投入和自主选择,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内在动力并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 简单题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2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
3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是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4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5发展: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技能构造上的变化。
6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1心理健: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组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3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4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
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1个体化社会: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2组织者: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3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4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
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1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2、民主式领导:以组成团体的成员为主人,并以多数取决的方式处理团体事务的领导方式。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知识点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和激励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对学习成效和学习动力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学习动机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倾向。
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积极性和意愿,进而影响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类。
1. 内在动机: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寻求知识和自我发展的动机。
内在动机的特点是兴趣主导、自主性强和持久性高。
例子包括自发学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成就的追求等。
2. 外在动机:指受到外部因素激励的学习动机,个体通过获得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来进行学习。
外在动机的特点是动机效果短暂,个体仅仅关注于外部奖励而非学习本身。
例子包括因为得到奖励而学习、为了避免惩罚而学习等。
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 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等个体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和同伴影响等社会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3. 任务因素:学习任务的难度、目标明确性、任务的情境意义和任务反馈等任务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四、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教师和教育者可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创设积极学习环境:提供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获得乐趣与成就感。
2. 激励目标设定:设定具体、可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3. 提供选择权和自主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动机。
4. 应用情境教学:将学习任务与现实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在教育领域中,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和行为导向。
它是一种激发个体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力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果。
一、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因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探索愿望而参与学习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内禀性。
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而参与学习,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外在性。
内在动机的学习者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他们会主动积极地寻找新的学习机会并追求挑战。
相对应的,外在动机的学习者可能会因为外界奖励的存在而参与学习,但他们的学习动力往往不够稳定和持久。
此外,学习动机还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教师教学方法等,因此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时间下,学习动机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其教学启示1.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任务上成功完成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期望和努力程度。
当学生对自己在某一学科或技能上的能力缺乏信心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回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成功经历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2. 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学习目标模糊或不明确时,他们可能会对学习缺乏动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讲解,并与学生充分沟通,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小目标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动机(一)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对行为具有三种功能:激发功能,动机能唤起某一行为,这反映了动机对行为的激发功能。
导向功能,动机可以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体现了动机的导向功能。
维持调节功能,动机可以提高行动的坚持性,同时也可以在情况发生改变的时候,理性地调节目标。
(二)动机的性质1.动机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结合动机是以先天具有的需要为基础,以后天获得的需要为条件,经历后天的学习,逐渐习得的。
当需要和目标成为推动一个人去行动的动力时,这个人就形成了动机。
2.动机是内因与外因的结合(1)动机的内因一一需要和内驱力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两个方面;内驱力是指由于需要引起的有机体内部产生的一种能量和冲动,它激励行为去获得需要的满足。
内驱力有原始内驱力和习得内驱力两种。
(2)动机的外因一一目标、诱因和强化物目标指满足需要的物体、情境或事件;诱因指能激起有机体定向行为的目标。
诱因的获得又使个体的该种行为倾向得到巩固和加强,按照强化理论,此时诱因又大致相当于强化物(强化物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事件)。
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调节这种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行进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1.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
奥苏伯尔明确指出,学习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也就是说,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而学生学到了知识反过来又可增强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学习动机可以加强注意。
学习动机既影响学习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又影响其集中性。
(2)学习动机可以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知觉阈限,从而动员个体立即对学习做好准备,提高识记效果和反应速度。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动机六个知识点1.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自身学习活动,并引导其行为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发展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学习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和内驱力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缺失,并努力得到充实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意图。
(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
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距离的直接动机和远距离的间接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4.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2)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五种,按一定的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求。
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需要之一,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创造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努力又快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
他把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争取成功,一类是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测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会)质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驱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追求学习目标的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自主性等内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压力或者避免惩罚等外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成就动机、情绪状态等。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目标导向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类型,分为任务导向和表现导向两种。
任务导向的个体更注重学习过程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表现导向的个体则更关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成就感和成功的内在动力。
情绪状态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有能力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策略。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以免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实践应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成就动机说 成就动机说源于默里(H.A.Murray) 有关 “成就需要”的研究,后经麦克莱兰 (D.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 (J.W.Atkinson)的发展,成为一种关于 学习动机的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是激励人去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 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动力。Βιβλιοθήκη 麦克利兰关于成就动机的具体阐述
主要围绕成就需要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他发现,高成就需要者有三个主要特点:①喜欢设立具 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 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②在选择目标时,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对他们而言, 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 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③喜欢能立即给予反馈 的任务,即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反馈信 息,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 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 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 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 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 物质奖励。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表现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而且因年龄、性别、学科以及个性特征 的不同而错综复杂。相比较而言,以下五种类型较 为常见。 1. 情绪性学习动机 情绪型学习动机是一种为追求情绪愉悦而产生的学 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 的常常不是与学习目标或教师要求相联系的终极性 动机,而往往是与“趋乐避苦”相联系的情境性动 机。
二、学习动机的类型
2. 求知性学习动机 求知性学习动机是学生为满足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 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如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 识,试图阐明和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 该动机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具体形成机 制是:由于多次获得成功或满足的愉悦体验,使最 初带有好奇性质的求知欲望逐渐发展为求知的乐趣, 从而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内在价值和阶段 性的学习成果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的兴趣,是 培养求知性学习动机的基本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动机
传统定义,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原因 沃尔福克,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分类: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学习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三)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分析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新的学习过程的进行,但不直接参与新旧知识的相 互作用。 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努力、集中注意为中介而实现的。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互为因果关系,而不是单向关系。
二、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
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致受 到纪律不良的学生的干扰; 教师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 有爱和归属感; 学习任务是学生既能胜任又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都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任务是真实的,即对学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成分
期待因素 价值因素 情感因素
成就动机:核心
二、相关概念 (一)目标导向
目标:个体在动机性活动中努力追求的结果 目标对人起激励作用的原因:
目标能指引人的注意,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当前任务; 目标能激发人的努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目标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目标能促使人寻求新的策略,改进学习或工作方法。
种类和亚类
注意 A1 感知的唤起 A2 好奇的唤起 A3 变异 贴切 R1目标定向 R2动机匹配 R3熟悉 信心 C1学习需要 C2成功的机遇 C3个人的控制 满意 S1自然的结果 S2积极的结果 S3公平
处 理 的 问 题
我做什么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怎样才能激起求知的态度? 我怎样才能保持他们的注意? 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我知道他们的需要吗?) 我怎样、何时向我的学生提供合适的选择、责任感和影响? 我怎样才能将教学与学生的经验联系在一起? 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期望成功的态度? 学习经历将怎样支持或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胜任能力的信念? 学生将怎样清楚地明白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努力和能力基础之上的? 我怎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应用他们新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的有意义的机会? 什么东西将对学生的成功提供强化? 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对他们自身的成就保持积极的感受?
三、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动机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默里通过主题统觉测验发现,不同的人对成就的需要不同。
麦克里兰等人认为,人的许多行为能够用单一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来解释。
阿特金森区分动机中两种不同倾向: 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 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四、学习动机的自我理论
1.关于能力的信念
能力不变观 能力增长观
2.关于自我效能感
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与归因关系?????
第2节
驱力说和强化说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一)认知学习论中蕴含的动机理论
奥苏伯尔 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的意愿) 加涅 学习信息加工模型三部分:加工过程、执行控制过程和预期。 预期指学习的动力过程。学习是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沃尔福克, “认知观的一个中心假设是,人们不是对外部或生理事
五、动机的社会文化观
强调参与社会实践:人们在实践中保持自己的身份及其与团体的关系。 身份概念
第3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 (一)ARCS模型
科勒 A注意(attention) C自信心(confidence) R贴切性(relevance) S满足(satisfaction)
对特定任务的努力, 通常他人(如老 这次工作我得 随知识技能而增长的 师)对我的帮助 到的帮助 能力观 任务难度 运气
不可控制 恒 定 不 变 的 情绪、健康 的 能力观
1.学生的归因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和心境 2.教师的归因 • 成功归因于学生的家庭条件、努力、兴趣和教师好的教学技能。 • 指责学生准备不充分、能力低、家庭条件差和考题难。 3.控制源与人格特征 内部控制 外部控制 4.教师情感与学生的归因 S.古勒姆的研究发现
1、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2、适当使用表扬和批评 3、外部奖励的使用要恰当 4、改革学校和课堂奖励结构
第1节 学习动机及其相应概念概述 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 学习动机 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分析 相关概念 目标导向 兴趣和情绪 自我图式 第2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认知学习论中蕴含的动机理 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 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动机的社会文化观
第13章
学习动机
第1节 学习动机及其相应概念概述 第2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3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1节 学习动机及其相应概念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一)动机: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动物行为,需要和内驱力 人的行为,需要、目标(目的)、内驱力、兴趣、理想、信念 功能:唤醒与维持功能;指向功能
第3节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 ARCS模型 TARGETT模型 两个模型的比较 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 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 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的策略
注意: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卡通片、彩色图片、故事等激发学生的 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提出能引起他们思索的问题,激发其求知 欲。 贴切性: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近;为了提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目标的贴切性,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目标。 自信心:为了建立自信心,教学中应提供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如 教师课堂提问时注意将难易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使他 们都能参与问题讨论。 满足:每节课都应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满足;对学生 学业的进步多做纵向比较,少做横向比较,避免挫折感
(二)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条件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 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以往对学习的体验 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 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
(三)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的策略
第二,A模型中的自信心和T模型中的认可和教师的期望是一致的。两者都涉及 教师信任学生,认可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建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克服困 难的自信心。 第三,A模型中的满意和T模型中的认可和评价是一致的。两者都主张用学习获 得的自然结果带来的满足和愉快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强调个人自身比较, 不强调横向比较。后一模型包括了前一模型的基本精神 后者增加分组和学校日程的时间安排。分组主要涉及班级大小,班内程度不同 的学生的分组教学。
(一)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性因素,高自我效能感的学 生内在学习倾向更强…… 自我效能的认识来源:亲身获得的成就,替代性经验、权威劝说 (二)自我决定理论 美国戴西和赖恩提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潜力。 自我决定就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作 出的自由选择:胜任力需要、自主需要、关联需要
目标分类:
以任务为目标 以成绩为目标 以回避为目标 社会性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学生的目标产生影响:
反馈 认可目标
(二)兴趣和情绪
1.兴趣 兴趣: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 构成要素:个体内在的需要; 外界的人或事物具有满足个体内在需要的价值 分类: 直接兴趣, 由外界事物或活动本身的性质引起的 间接兴趣,由活动的结果的工具性价值引起的 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应注意两点: 人的学习兴趣总是与人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所谓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指间接兴趣。
件如饥饿进行反应,而是对这些事件的理解进行反应。你可能如此投入一项 工作,以致你忘了吃饭,在完成任务之前,你没意识到你的饥饿,食物的剥 夺并没有自动激起你寻找食物的动机”。
(三)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 归因,人们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的理解和所作的因果判断。
维纳的归因模型 内部(归因) 稳定的 可控的 平时的努力 不稳定的 稳定的 外部(归因) 不稳定的
(二)TARGETT模型
卡罗尔· 艾米斯,TARGET模型 Task,Autonomy,Recognized,Grouping,Evaluation,Time
沃尔福克, TARGETT模型 Teacher expectations
(三)两个模型的比较
第一,A模型中的注意和贴切性与T模型中的任务和自主与责任感是一致的。两 者都涉及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适合他们的需要;强调 学习任务内在吸引力,而且主张让学生有选择余地,提高学生承担的责任。
2.情绪与焦虑:学习是伴有情绪的热认知过程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 习,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教师?
第一,对于高焦虑的学生 ???? 对于低焦虑的学生 ????
第二,对于简单任务,???? 第三,对于带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解决任务,????
(三)自我图式
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效能的信念和自我价值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