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文学常识题

合集下载

最新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最新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D )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返回目录
14.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 ___洋__务__派__的__办__学__情__况__。_____________ 15. 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 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_____妨__害__白__话__者________的愤怒之情。
返回目录
2.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好。那么,走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 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 ______琐__记_____》。 (2)在南京矿务学堂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 椒,看《___天__演__论____》,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
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那

返回目录
热昏似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是办不到的,可是在无意中,看得往这“荫在薄
雾的里面的目的地”的道路很明白:求婚,结婚,养孩子,死亡
。但这自然是专就我的故乡而言,若是“模范县”里的人民,那
当然又作别论。他们——敝同乡“下等人”——的许多,活着,
虚伪,违背人性。 _教__育__思__想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12.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
判是在阴间”,以讽刺____当__时__社__会__上__的__“__正__人__君__子__”__之__流__。___ 13. 下列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

2023年中考语文必考12部名著专项突破01《朝花夕拾》(答案带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必考12部名著专项突破01《朝花夕拾》(答案带解析)

专题01 《朝花夕拾》中考回应一、选择题1.(2022·吉林·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答案】C【解析】C.阿长主要出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文中的阿长虽然有着各种不好的习惯,而且还封建迷信,但她却深切关爱着鲁迅,为他买来了《山海经》。

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故选C。

2.(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10篇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这就是作者给集子起名《朝花夕拾》的原因。

B.文中往往呈现出往日和现实两个世界,共存着对往事的温和怜爱和对现实的辛辣批判两种不同情感和温度的文字,表现出作者对人间美好、温暖的爱和对世间无知、冷漠的憎:这种双重性正是《朝花夕拾》的思想价值所在。

C.没有姓名的保姆“长妈妈”,大声朗读古诗文时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旧学先生,《无常》中在迎神赛会上表演的“活无常”:从《朝花夕拾》中可以窥见旧中国真实的生活面貌。

D.从《琐记》中神往于“老鼠成亲”充满童趣的“我”,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敢于提问“怪哉”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再到《父亲的病》中苦苦寻求救国真理的“我”:《朝花夕拾》重温了作者的成长道路。

【答案】D【解析】D.“《父亲的病》中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我’”理解不正确。

《父亲的病》中的“我”批判了庸医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故选D。

3.(2021·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前半部分写阿长的粗鄙,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阿长对“我”的无私关爱。

七年级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知识检测

七年级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知识检测
(2)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3)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
13. (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
14.阿莲河给鲁迅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
A.一对蚂蚁B.对蟋蟀C.-包苦菜D.都不是
15.《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5. 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7.(1)初中语文课文中,选自《朝花夕拾》的文章有《藤野先生》《五猖会》
《____》《_》。
(2)简要说说膝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8. 下列与课文有关的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一《资治通鉴》司马光一宋代
B.《范进中举》《儒林外史》一吴敬梓一清代
C.《社戏》一《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D.《金色花》一《泰戈尔诗选》一泰戈尔——印度
9.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是 ()
A.《三峡》郦道元一北魏
B.《夜雨寄北》李商隐一唐代
(1)本段选自《_____》( 书名),作者是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他是一个的人。
2.《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

2021年中考名著《朝花夕拾》复习资料及练习(含答案)

2021年中考名著《朝花夕拾》复习资料及练习(含答案)

中考名著《朝花夕拾》复习资料及练习【文学常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二十四孝图》。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旧事重提”,后来改为“朝花夕拾”,喻指晚年来回忆早年的事情。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1.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散文。

2.《朝花夕拾》主要内容:记述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回忆往事,从农村到城市、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本书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订成书,改题为《朝花夕拾》。

它是一个回忆散文集,鲁迅说其中的十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1.《朝花夕拾》:是书名,带有比喻性,是说:早晨盛开的花朵晚上才来捡拾。

意思为:作者到了中年以后才去回忆起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

原名是《旧事重提》。

2.书名更改好处是:用现题目好,运用比喻,显得含蓄,而且富于文采。

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原题目书名比较直白。

写法:《猫·狗·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以议论为中心线索,同所描述的生活片断穿插在一起,有较浓的杂文色彩;《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以描写一个人物为中心,同描述个人的感受密切结合,有传记文的特点;《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四篇,以叙述一段生活为中心,同描写穿插起来,将议论、抒情寓于描述之中。

作品主题:1.抨击正人君子的两篇《狗·猫·鼠》《无常》。

2.控诉封建孝道虚伪残酷的是:《二十四孝图》。

3.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摧残的姊妹篇《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测试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测试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没有提到长妈妈的一篇文章是() [单选题] *A. 《狗猫鼠》B. 《五猖会》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D. 《藤野先生》(正确答案)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过零丁洋》中“干戈寥落四周星”的“干戈”指战争。

干和戈本是古代两种兵器。

“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了一种文体,如《爱莲说》。

B. 沿小路来到浦口河段,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一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正确答案)C. 孙伟的自行车根本没有锁。

——这句话没有歧义。

D.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封信,蕴含着无限期望之情。

《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作者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 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正确答案)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芦花荡》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 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D. 《湘行散记》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一部散文集,是他构建的“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4.下列有关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从文的过程,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B.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

(完整word版)朝花夕拾文学常识题

(完整word版)朝花夕拾文学常识题

朝花夕拾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_______。

2.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____人称叙事。

3.《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4.《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_______连载。

5.《朝花夕拾》共收录了_________篇文章,前两篇写于____________,中三篇是_______,后三篇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7.“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__________”,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_________”。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长妈妈”为_______。

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________。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_______”。

11. ________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绘图本。

12.《阿长和山海经》全文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阿长的几件事。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_ ⑦________。

刻画了一个具有______、______等品质性格特征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

13.“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______________。

14.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______________”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1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______________”,“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020中考名著冲刺复习」《朝花夕拾》知识点汇总【附考题预测】

「2020中考名著冲刺复习」《朝花夕拾》知识点汇总【附考题预测】

「2020中考名著冲刺复习」《朝花夕拾》知识点汇总1.文学常识(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2)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2.篇目梗概与思想主题作为“回忆的记事”,《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以下是《朝花夕拾》篇目内容和思想主题梗概:(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7)《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点重点考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点重点考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名著《朝花夕拾》文学常识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

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

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

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

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

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

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

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

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练习题

《朝花夕拾》练习题1、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分别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2、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的《朝花夕拾》全书共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B. 《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时的故事。

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C.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

D. 《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文章既讽刺了庸医,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3、下列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4、下列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

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B.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C. 《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

初中文学常识朝花夕拾.pptx

初中文学常识朝花夕拾.pptx

动,④夏夜睡觉的姿态,⑤讲求除夕的规矩和生活中的规矩,⑥讲长毛的故事,⑦为我
买《山海经》;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琐碎愚昧,但心地善良;沉痛的悼念和怀念之情
13. 《二十四孝图》 14. 哭竹生笋 15.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肉麻当作有趣 16. 封建孝道 17. 迎神赛会 18. 赛会;妇孺们;读书人 19. 《鉴略》 20. 活无常 31. 《天演论》 32. 雷电;矿路;《天演论》 33. 《天演论》;《琐记》34. 《天演论》、 《时务报》、《译学汇编》 35. 雷电学堂;矿路学堂 36. 雷电学堂 37. 《琐记》 38. 《天 演论》 39. 中国袜 40. 日本仙台 41. 仙台医专 42. 藤野先生 43. 日本仙台 44. 藤野严九 郎 45. 东京的客店 46. 范爱农 47. 自杀、思念 48. 日本 49.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50. 长 妈 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
大的无产阶级


,中国现代文学的

代表
1
学海无涯
人物,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人称“文思革”。世 界十大文豪之一。
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
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
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7. “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
”。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长妈妈”为

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

《朝花夕拾》新题型练习

《朝花夕拾》新题型练习

《朝花夕拾》一、文学常识训练1.鲁迅,原名(原籍),字,是中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和家,也是中国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年发表《》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2.《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集,共篇,是一部蕴含着和的作品。

3.“三味书屋”中鲁迅的启蒙老师叫;一脚踏死了鲁迅的隐鼠的是。

4.《朝花夕拾》中,回忆童年的保姆和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的是《》《》两篇。

5.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批判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文章是《》;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的文章是《》和《》;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嘲讽和鞭挞的文章是《》;批判一些徒有虚名、草营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和《》6.《朝花夕拾》中,《》和《》和《》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先后到南京、日本和从日本回国后的经历。

7.鲁迅先生在《》中回忆了儿时去观看迎神赛会的情景。

8.下列作品不属于《朝花夕拾》这一散文集的是()A.《记念刘和珍君》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C.《琐记》D.《阿长与《山海经》》二、内容理解感悟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藤野先生》记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述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讲述了在仙台医专时受到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重要经历。

()(2)《五猖会》中描写了“我”儿时有一次急切兴奋地准备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强迫“我”背诵《论语》,等背完后“我”对“看会”已觉索然无味的经历。

()2.根据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1)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3)他的脸是长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朝花夕拾试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试题及答案

朝花夕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答案:A. 鲁迅2. 《朝花夕拾》中,哪篇文章讲述了鲁迅童年时的保姆阿长的故事?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 《阿长与〈山海经〉》C. 《故乡》D. 《社戏》答案:B. 《阿长与〈山海经〉》3.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哪篇文章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A. 《孔乙己》B. 《药》C. 《故事新编》D. 《白光》答案:C. 《故事新编》4. 《朝花夕拾》中,哪篇文章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A. 《祝福》B. 《头发的故事》C. 《一件小事》D. 《风筝》答案:B. 《头发的故事》5.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了他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这篇文章是?A. 《藤野先生》B. 《白光》C. 《鸭的喜剧》D. 《兔和猫》答案:A. 《藤野先生》二、填空题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________作品,收录了他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文章。

答案:散文集2. 在《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通过对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答案:百草园3.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故乡》中,通过主人公________的视角,展现了乡村的变迁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答案:我4. 《朝花夕拾》中的《社戏》一篇,通过描述儿时的________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答案:看戏5. 鲁迅在《朝花夕拾》的《白光》中,通过主人公_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漠。

答案:祥林嫂三、简答题1. 请简述《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答:《阿长与〈山海经〉》主要讲述了鲁迅童年时的保姆阿长的故事。

阿长是一个朴实、善良但又有些迷信的老妇人,她对鲁迅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中,鲁迅回忆了阿长如何教他认识《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以及阿长在他生病时的悉心照料。

通过这些回忆,鲁迅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留恋。

朝花夕拾相关中考题不同题型含答案

朝花夕拾相关中考题不同题型含答案

2015-2016年中考题中的名着题部分一.朝花夕拾复习要点1.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写于 1926 年,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名为旧事重提 .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 在朝花夕拾的 10 篇文章中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散文. 补充:散文10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3. 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人称叙事.4.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 10 篇散文.5.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6、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有:第一, 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 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狗猫鼠中,猫是的象征, 的化身.补充: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7、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8、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最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最不可思议的是“卧冰求鲤”,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9、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暗示着对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的批判.10、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喜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12、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陈莲河等“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13、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14、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15、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人物形象类题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 16、长妈妈——.这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一个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长妈妈”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她有可爱的一面.目不识丁的她居然为鲁迅买回了他一直都渴望得到的山海经,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17、藤野先生——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18、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 ,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19、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补充材料——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以及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他们的性格特点是——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迷信、勤劳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严厉、慈爱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关爱学生,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写作艺术手法类题20、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21、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 以小见大 ,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22、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23、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鲜明对比.二.中考题目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上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应该填上的作品名称是朝花夕拾 .透过作者对书名的进一步阐释,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一个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藤野先生; 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3.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4分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阿长与<山海经>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① 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答:A.阿长送我绘图的山海经B.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这本书②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答:A.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B.让作者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4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这段文字选自五猖会 ,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5.下列有关名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一章,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表现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与困难顽强作斗争的伟大精神.C.朝花夕拾叙写了鲁迅从少年时代到留学日本前后的许多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D.从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可以看出,鲁提辖虽然急噪莽撞,不拘小节,但也是粗中有细.6.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1从文体看,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集,朝花夕拾是散文集,繁星春水是诗集. 7.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8、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B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B、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D、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9.下列文学名着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B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B.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C.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D.格林童话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智慧与愚昧、勤劳与懒惰等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BA.赵普是宋太祖时的宰相.他熟读论语,为人严肃刚正,虽然有嫉妒刻薄的毛病,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不愧为一代名相.B.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错误原因:消息一般按照“最重要—重要—次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C.背影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着重写了车站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雪分别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和散文诗集野草.11.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_______。

2.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____人称叙事。

3.《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4.《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_______连载。

5.《朝花夕拾》共收录了_________篇文章,前两篇写于____________,中三篇是_______,后三篇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7.“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__________”,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_________”。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长妈妈”为_______。

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________。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_______”。

11. ________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绘图本。

12.《阿长和山海经》全文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阿长的几件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_ ⑦________。

刻画了一个具有______、______等品质性格特征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

13.“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______________。

14.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

而“______________”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1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______________”,“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6.《二十四孝图》中,“我”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宣扬_______思想的著作。

17.《五猖会》写的是一种_______。

18.“我”要到关东去看________,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赛会_____是不允许看的,_________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19.在出发去关东前,父亲让我背________,直到“我”背下来,才能出发去关东。

20.“我”和人们都喜欢__________,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21.“我”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___ 。

22.“我”在南京先进入_______学堂,后来进入________,看到了对“我”影响很大的________。

23.“我”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____________,这段经历在,在______中提及。

24.“我”在南京矿路学堂读到的新书报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5.在《琐记》一文中“我”描述了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 的区别。

26.“我”在《琐记》中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__________。

27.“好。

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朝花夕拾》的_____。

28.在《琐记》中“我”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________,表现出“我”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29.“我”到日本去留学,听到一位曾经游历过日本的前辈的同学介绍,带去了________,结果完全无用。

30.”我“早年在________留学学习医学。

答案解析
1. 鲁迅
2. 一
3. 旧事重提
4. 《莽原》
5. 十;北京寓所的东壁下;流离中所作;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
6. 猫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7. 阿妈;阿长
8. 长妈妈
9. 阿长10. 三哼经11. 长妈妈
12. ①阿长的姓氏,②喜欢切切察察,③不许我走动,④夏夜睡觉的姿态,⑤讲求除夕的规矩和生活中的规矩,⑥讲长毛的故事,⑦为我买《山海经》;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琐碎愚昧,但心地善良;沉痛的悼念和怀念之情
13. 《二十四孝图》14. 哭竹生笋
15.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肉麻当作有趣
16. 封建孝道17. 迎神赛会18. 赛会;妇孺们;读书人19. 《鉴略》20. 活无常
21. 《天演论》22. 雷电;矿路;《天演论》23. 《天演论》;《琐记》
24. 《天演论》、《时务报》、《译学汇编》25. 雷电学堂;矿路学堂
26. 雷电学堂27. 《琐记》28. 《天演论》29. 中国袜30. 日本仙台
知己知彼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人称“文思革”。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经成为一部“必读的民族典籍”。

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其小说、散文、诗歌、
杂文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学霸读后感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

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

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则在鲁迅写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写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忆。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

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

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

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

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

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

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

同时也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长辈重视的警钟。

在“朝花夕拾”中,给我最深的一篇则是“狗,猫,鼠”。

在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叙事。

作者与猫的关系和对猫的讨厌。

这说明鲁迅在童年里的不知与单纯。

也写出作者在童年与一只猫的搏斗。

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

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

童年和青年过得好或坏它都会留给予们回忆,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鲁迅的名字,是每个人都知道的。

读到他第一次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

我很少去搜索关于他的文章,并不是我不喜欢他的文字,而是我怕自己庸俗的目光看不出他写的哲学。

但他的文笔,总让人感觉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朴实,真诚,平易近人。

当我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我总是很多感慨。

它真实的记录了鲁迅的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跟那曲折的经历。

回忆那些清末的生活习惯。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

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

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

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

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

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

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
来无趣。

有很多人说,写文章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他在现实世界受到的种种坎坷跟曲折,还要在自己的文字里,创建一个世界。

《朝花夕拾》在世人的眼里它是无价的,在我心里,它就是一个曲折老人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黄金时代的童年如今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能给我们细细去回味。

琐碎的回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

不一样的时代童年,一样的快乐回忆。

惹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取名叫如花般的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