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基预警卫星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洲的Galileo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全球性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完善度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建设了一颗全球星座,包括5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0颗倾斜轨道卫星,覆盖全球范围。

系统的基础设施完成度较高,具备提供定位、导航、时间服务等功能的能力。

2. 数据安全性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所有信号的加密,并为政府及重要公共服务用户提供特定服务,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北斗系统还实现了自主的人造卫星定位增强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导航定位服务。

3. 应用广泛性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渔业、农业、地震监测、测绘等领域。

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基于北斗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4. 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进行了合作交流,并加入了联合国外属国际电信卫星组织。

与巴基斯坦、泰国、老挝等国家签署了卫星导航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拓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应用和推广做出了积极努力。

1. 市场需求大:随着全球定位导航服务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导航定位服务需求将不断增长。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提供这样的服务能力,有望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和采用。

2. 技术优势明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自主可控的特点,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导航定位服务。

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在信号完善度、定位精度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有望在一些特定领域取得较大市场份额。

3. 国际合作空间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的“国家名片”,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相关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合作,将为北斗系统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提供机遇。

2024-2030年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是企业布局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服务行业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报告目录:第一章卫星产业概述1.1 卫星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1.1 人造卫星的分类1.1.2 卫星产业的几个领域1.1.3 我国卫星研发应用发展史1.2 中国各应用领域卫星研发状况1.2.1 遥感卫星1.2.2 通信卫星1.2.3 气象卫星1.2.4 资源卫星1.2.5 导航卫星1.2.6 海洋卫星1.3 四大卫星发射中心1.3.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3.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3.3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3.4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1.4 航天卫星产业发展特殊性分析1.4.1 卫星产业的军事应用起源1.4.2 美国在太空卫星领域发展占有主导地位1.4.3 中俄卫星产业快速崛起引美国担忧1.4.4 航天卫星产业快速发展引发太空军备竞赛疑云第二章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环境解析2.1 航天产业发展现状2.1.1 航天产业渐成关注热点2.1.2 政策为先导2.1.3 太空经济潜力大2.1.4 五大科技亮点闪耀2.1.5 航天格局多极化2.2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2.2.1 我国航天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2.2.2 中国航天业提供化服务2.2.3 中国航天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2.4 十二五航天产业发展将开启新时代2.2.5 我国政策扶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2.3 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环境2.3.1 卫星应用产业前景广阔2.3.2 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3.3 卫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3.4 国内外产业需求扩大2.3.5 国内政策助推国际需求增长第三章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综合分析3.1 国际卫星产业分析3.1.1 卫星产业发展状况3.1.2 卫星产业强势渡过经济危机3.1.3 固定卫星通信市场发展3.1.4 世界移动卫星市场保持持续增长3.1.5 商业遥感卫星市场继续强势增长3.1.6 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创行业新高3.1.7 亚洲卫星市场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3.2 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现状3.2.1 中国卫星应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3.2.2 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取得重要进展3.2.3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整体格局分析3.2.4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3.3 三网融合与卫星产业3.3.1 卫星通信在“三网融合”中的运用3.3.2 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分析3.3.3 广电利用直播卫星推进三网融合3.3.4 三网融合广电产业发展关键在卫星3.3.5 三网融合推进的难点和切入点3.4 中国卫星产业发展前景分析3.4.1 卫星研发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3.4.2 应急通信需求激发市场潜力3.4.3 卫星导航市场潜力巨大3.4.4 卫星广播产业链市场快速增长第四章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分析4.1 卫星导航产业解析4.1.1 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4.1.2 卫星导航产业格局4.1.3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概况4.1.4 北斗产业应用加快4.2 三大国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体制及政策4.2.1 美国GPS系统的管理体制及政策4.2.2 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4.2.3 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管理体制与策略4.2.4 国外导航管理系统的启示与建议4.3 卫星导航产业链发展状况4.3.1 芯片及终端制造业4.3.2 移动通讯行业4.3.3 车载导航市场4.4 导航卫星系统发展措施建议4.4.1 以国家战略指导产业发展4.4.2 独立自主把握产业方向4.4.3 以民用市场带动产业壮大第五章中国各省市卫星产业及部分产业园区发展分析5.1 陕西5.1.1 陕西在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5.1.2 西安成为陕西省卫星应用的重点区域5.1.3 陕西省重点发展六大卫星产业链5.1.4 陕西西安打造中国卫星产业应用品牌5.1.5 陕西省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卫星应用产业联盟5.2 其他省市5.2.1 广东省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发展分析5.2.2 厦门全力打造卫星应用基地5.2.3 云南规划建设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5.2.4 成都建设北斗卫星产业集群5.2.5 天津将打造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5.3 各省市卫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5.3.1 西安航天基地概况5.3.2 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发展思路及措施5.3.3 济南卫星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5.3.4 湖南省建设全国最大军民结合卫星应用产业园5.3.5 北京亦庄建设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平台第六章中国卫星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6.1 中国卫星6.1.1 公司概况6.1.2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1.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1.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6.2 北斗星通6.2.1 公司概况6.2.2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2.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2.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6.3 中国卫通6.3.1 公司概况6.3.2 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3.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3.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6.4 合众思壮6.4.1 公司概况6.4.2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4.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4.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6.5 国腾电子6.5.1 公司概况6.5.2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5.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5.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第七章中国卫星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相关解析7.1 卫星产业投资机遇解析7.1.1 卫星服务新兴市场投资需求强劲7.1.2 卫星产业十二五规划吸引资本注意力7.1.3 卫星导航面临重大投资机遇7.2 卫星导航产业投资价值分析7.2.1 获政策、资金支持7.2.2 生命周期长、投入产出效益明显7.2.3 上下游产业获利机会明显7.3 招商投资意向解析7.3.1 欧洲卫星发射公司看好亚洲卫星发射市场潜力7.3.2 欧洲通信卫星公司考虑进军亚洲市场7.3.3 亚洲卫星服务市场吸引投资者注意力7.3.4 四川巨资在老挝建卫星通信产业园第八章中国卫星产业政策解读及规划建议8.1 国外航天科技领域政策分析8.1.1 对《美国国家航天政策》分析8.1.2 日本航天政策将更重产业化8.1.3 世界航天发展战略与政策8.1.4 世界航天领域重大发展计划8.2 我国卫星产业规划解析8.2.1 我国卫星制造与应用业政策规划8.2.2 卫星制造及应用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8.2.3 卫星导航纳入新兴产业2017-2022规划8.2.4 陕西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8.3 卫星产业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引导建议8.3.1 卫星服务产业民用化的空间技术急需提升8.3.2 卫星产业链亟需完善8.3.3 卫星应用应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8.3.4 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应加快出台略••••完整报告请咨询客服。

国外天基预警雷达系统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国外天基预警雷达系统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雷达是全面获取空间 、空中以及地面有关目标信息 资源的重要手段 , 是夺取制信息权的重要保障 。 因 此 , 目前世界各国加紧推进天基预警雷达系统的研 究进程[ 1-4] 。
2 国外天基雷达发展概况
2 .1 美国 美国是最早开始天基预警雷达研究的国家 ,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就陆续有人提出各种各样的天基 雷达(SBR)方案[ 5] 。 美国防部原计划从 2005 -2009 财年为天基雷达投 入 40 亿美元 , 从而达到在 2012
收稿日期 :2012-05-23;修回日期 :2012 -06-06
· 1054 ·
第 52 卷
朱庆明 等 :国外天基预警雷达系统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第6期
年发射首颗卫星的目的 。 据报道 , 美国五角大楼已 取消“天基雷达”计划 , 但美国空军仍对天基雷达需 求迫切 , 特别是在天基雷达的动目标检测特性和全 天候成像 -监视能力 , 因此 , 目前美国仍在进行天基 雷达的概念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突破 。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Foreign Space-based Warning Radars
ZHU Qing -ming , JIN Shu -ling , MENG Xiang -ling
(The 3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Hefei 230088 ,China)
如表 1 所示 , 表 2 给出了几种天基雷达的具体参数 。
表 1 天基雷达概念设计的 发展成熟程度评价表 Table 1 Development maturity evaluation form of space -based radar concept design

天基预警卫星弹道预报能力仿真分析

天基预警卫星弹道预报能力仿真分析
Ke y wo r d s : e a r l y w a r n i n g s a t e l l i t e , p r e d i c t i o n e r r o r e s t i ma t i o n mo d e l , p r e d i c t i o n e ro r b a n d s
Ab s t r a c t :S p a c e- b a s e d e a r l y wa r n i n g s a t e l l i t e s c a n f o r e c a s t t h e e r r o r s o f b a l l i s t i c p o s i t i o n a n d v e l o c i t y w h i c h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c o mp o n e n t o f g u i d a n c e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d i r e c t l y i n f l u e n c e s e a r c h p e fo r r ma n c e o f l o n g- r a n g e e a r l y wa ni r n g r a d a r a n d t r a c k i n g a n d ui g d i n g r a d a r .Ac c o r d i n g t o g i v e
中图 分 类 号 : T J 7 6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e t e c t i n g S i mu l a t i o n o f T r a j e c t o r y o f T a c t i c a l B a l l i s t i c Mi s s i l e Us i n g

21世纪军用卫星发展概况

21世纪军用卫星发展概况

21世纪军用卫星发展概况摘要:21世纪初前后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军事卫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践证明,军事卫星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对21世纪军用卫星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卫星军事发展战争一:军用卫星的概念军用卫星(military satellite):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

是发射时间最早、发射数量最多的人造地球卫星之一。

军用卫星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到90年代直接参加局部战争,已经发展成为一些国家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现代信息战的军事力量倍增器。

二:军用卫星的分类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

军用卫星发射数量最多,约占世界各国航天器发射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50年代末期,人造地球卫星开始试验用于军事目的,到60年代中期各种军用卫星即已相继投入使用。

70年代之后,军用卫星得到很大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用卫星按用途一般可以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和截击卫星。

一些民用卫星也兼有军事用途。

1、侦察卫星:利用各种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收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辐射、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获取军事情报。

侦察卫星又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核爆炸监视卫星等。

2、军用气象卫星:利用各种气象遥感器拍摄云图和获取其他定量气象参数,提供全球范围的战略地区和任何战场上空的实时气象资料。

军用气象卫星具有保密性强和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

美国的军用气象卫星有“布洛克”号国防气象卫星,苏联的军用气象卫星混编在"宇宙"号卫星系列中(见气象卫星)。

3、军用导航卫星: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和空中军事用户导航定位。

军用导航卫星定位精度高,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和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信息,而且用户设备简单。

军用导航卫星主要为核潜艇提供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全球导航定位服务,也能为地面战车、空中飞机、水面舰艇、地面部队甚至单兵提供精确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第6卷 第6期2013年12月  中国光学 Chinese Optics Vol.6 No.6Dec.2013 收稿日期:2013⁃09⁃13;修订日期:2013⁃11⁃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0677009)文章编号 1674⁃2915(2013)06⁃0803⁃07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李淑军1,姜会林1,朱京平2,段 锦1,付 强1∗,付跃刚1,董科研1(1.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2.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摘要:考虑偏振成像探测技术在目标探测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了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的概念,概括了国外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的研究历程和发展现状。

基于上述描述,针对偏振成像探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目标偏振特性、信道环境下的偏振传输特性和偏振成像目标全偏振图像的获取等。

最后总结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了偏振成像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偏振成像;目标探测;通道调制成像;分焦平面成像中图分类号:O436.3;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788/CO.20130606.0803Development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iesof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LI Shu⁃jun 1,JIANG Hui⁃lin 1,ZHU Jing⁃ping 2,DUAN Jin 1,FU Qiang 1∗,FU Yue⁃gang 1,DONG Ke⁃yan 1(1.Institute of Space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130022,China ;2.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ust_fuqiang@Abstract :As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can offer its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target detection,this paperdiscusses it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Firstly,the concept of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and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abroad is summarized.On this basis,the key technologies of polarization detection,including the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of target,the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in channel environments and polarization imaging acquisition technology,are discussed.Finally,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r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suggests the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polarization imaging detection.Key words :polarization imaging;target detection;channel modulation imaging;separated focal plane imaging1 引 言 偏振成像是在实时获取目标偏振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目标重构增强的过程,它能够提供更多维度的目标信息,是一项具有巨大应用价值的前沿技术,特别适合于隐身、伪装、虚假目标的探测识别,在雾霾、烟尘等恶劣环境下能提高光电探测装备的目标探测识别能力[1⁃3]。

国外天基红外系统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国外天基红外系统的发展动向与分析

红外系统 的未来发展方 向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外天基 红外 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提供素材 。
关键词 天 基 红 外 ;红外 探 测 ;导 弹
TN9 7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2 — 9 7 3 0 . 2 0 1 3 . 1 2 . 0 4 7 中图 分 类 号
度 地 区的 洲 际 导 弹 发 射 及 潜 射 导 弹发 射 。
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一 个组 成部 分。该 系统 的任务 是 : 战略
和战区导弹预警 、 跟 踪 从 初 始 助 推 阶段 到 飞 行 中 段 的 导 弹
目标 , 为导弹 防御指示 目标 提供 技术 情报 , 增进战场 态势感
知 。本 文 就 天 基 红 外 系 统 、 发展 动 向、 发 展分 析等 , 作 进 一 步 的研 究 和 探 讨 L 】 ] 。
Cl a s s N e r TN 9 7
1 引言
天基红外系统 ( S p a c e B a s e d I n f r a r e d S y s t e m, S B I R S ) 是 由美国空军研制的下一 代天 基红 外监视 系统 , 也 是 美 国 国
工作卫星 , 一 颗为备份卫星) 地球 同步轨道卫 星和两颗 大椭
De v e l o p me n t Tr e n d a n d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Ab r o a d S p a c e - Ba s e d I n f r a r e d S y s t e m
W U H_ a 0
( Na v y F a o r c e R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Bue a u i n He f e ,H e f e i 2 3 0 0 8 8)

预警机的发展趋势

预警机的发展趋势

预警机的生长趋势uzsWcS1经过60年的生长,预警机已成为空中的C3I中心。

展望未来,预警机的,C3I功效将不停完善,成为C4ISR(通信、指挥、控制、盘算机、)情报、搜索和侦察)空中枢纽。

本文将谈及预警机的主要生长趋势。

继承革新现役预警机为使预警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美、俄、法、日等都城在加紧完善现役预警机,着手对机载任务电子系统进行革新。

提高机载预警雷达功效DnMEXsHGLuzsWcS1机载预警雷达是预警机主要的传感器和情报来源。

在现代战争的庞大电磁情况下,预警雷达作为预警机的主要探测设备,面临着隐身目标、低空突防、反辐射导弹和电子滋扰等四大严峻挑战。

90年代以来,隐身技能已经相当成熟,因此要求预警雷达进一步提高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扩大笼罩空域。

美军已摆设筹划革新E-3和E-2的预警雷达。

在科索沃的作战表明,经“雷达系统革新筹划”(RSIP)革新的E-3与未经RSIP革新的E-3相比,探测小目标和隐身目标的能力提高了1个量级。

美国水师的E-2C后继机型“先进鹰眼”,也将换装凭据“雷达现代化筹划”(RMP)研制的电子扫描雷达,雷达的主要参数比现有AN/APS-145雷达改进20分贝,从而使雷达性能“跃升两代”,无疑将提高探测小目标的能力。

新研制的预警雷达将普遍接纳有源相控阵体制。

因为相控阵可以在数微秒内改变波束指向,形成自适应能力,即凭据威胁水平的差别灵活调解扫描速度、信号波形和其他参数,将多个天线单位发射的信号合成在一起,从而增强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

在相控阵天线的结构上接纳共形阵,也被认为是反隐身、扩大雷达作用距离的有效手段。

搜索雷达的作用距离与雷达的辐射功率及天线面积成正比,而共形阵能得到较大的天线面积,在加上有源相控阵体制的较大功率,就能有效地赔偿由于目标反射能力下降而造成的雷达探测距离的低落。

nDnMEXsHGLuzsWcS1增加帮助探测设备除了不停革新预警雷达外,预警机上还需要增加一些与雷达互补的探测设备,如电子支援步伐/电子情报侦察、通信支援步伐/通信情报侦察、红外搜索与跟踪等设备以及先进的电子自卫设备,以提高预警机的整体作战效能,以及在庞大电磁情况下的生存能力。

2024年高精度GNSS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高精度GNSS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高精度GNSS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功能。

高精度GNSS是GNSS技术在测量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高精度GNSS市场正迅速发展,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市场规模高精度GNSS市场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显著增长。

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在2025年之前,全球高精度GNSS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1.增长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精确定位和导航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精度GNSS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满足了用户对精准位置信息的需求。

2.技术进步: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特别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增加和卫星信号的改进,提高了高精度GNSS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惯性导航、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使得高精度GNSS在更多领域中得以应用。

3.多领域应用:高精度GNSS在土地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测绘和测量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高精度GNSS市场将继续扩大。

应用领域高精度GNSS市场可以分为多个应用领域,以下是几个主要的领域:1.土地测绘:高精度GNSS在土地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高精度GNSS技术,可以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和地形建模,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农业:高精度GNSS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加。

利用高精度定位和导航,农民可以更精确地进行作物种植管理、施肥和农药喷洒,提高产量和效益。

3.交通运输:高精度GNSS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高精度GNSS可以进行智能交通管理、车辆定位监控、车载导航和路径规划等功能,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4.航空航天:高精度GNSS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浅析国内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析国内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析国内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天基预警系统作为现代化战争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其重要地位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鉴于当前天基预警系统的重要战略地位,各国都在竞相开发此系统。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简要阐述了其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在天基预警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天基预警系统预警卫星搜集探测捕捉1 引言天基预警系统,又称为空间预警系统,在国家防御战略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导弹防御系统的最前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表明,大气层外的空间已成为联合作战中获取对方军事信息的重要领域,天基预警系统对情报的监视和侦察则是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基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卫星,主要用于对导弹的早期预警,预警卫星上装有红外探测器和电视摄像机等设备,根据导弹发射时的目标特征实施监视、跟踪和定位。

天基预警系统对远程弹道导弹一般可以提供15-30 min预警时间;对近程导弹也能提供几分钟的防御准备时间。

天基预警系统在导弹防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预警系统能否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信息,将决定着整个反导作战的成败。

2 当前国外天基预警系统的现状当前世界上已经形成的比较完善的预警卫星系统的主要有美国的DSP (defense suppoprogram)和SBIRS(spacd-basinfrared system)系统以及俄罗斯的天基预警系统。

美国是最早开始天基预警系统研究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与实战结合最紧密的国家,相对来说,俄罗斯预警卫星总体水平远不及美国,所以这里主要以介绍美国天基预警卫星为主,阐述一下美国天基预警系统现状。

美国现阶段的卫星预警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DSP和SBIRS,下面来做详细的介绍。

2.1 国防支援计划(DSP)美国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11月发射,目前的在轨卫星均属于第三代。

该卫星预警系统星座是由5颗DSP卫星组成,其中的3颗为较新的工作卫星,2颗为较老的备用卫星。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卫星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对我国卫星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但从整体来看,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需要保持初心,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应对各方面挑战。

为此,提出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推进航天国际合作,加快空间应用产业发展三点建议,旨在助推我国卫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卫星资源;特点;总体趋势;建议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

卫星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渗透到通信、导航、气象、农业等各个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强大综合国力的国家,在卫星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卫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在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寻求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将对中国卫星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卫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卫星资源类型和特点阐述在多年持续探索发展过程中,我国科研能力、人才储备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卫星领域得到迅速发展,短时间内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大型地球站,具备国际通信服务能力。

至今为止,我国卫星领域在研究、开发、制造、发射、运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

目前,我国大体上拥有如下卫星资源类型,其特点如下:(1)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用于提供广播、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服务的卫星。

(2)导航卫星。

导航卫星系统用于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服务。

我国自主研发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为多个领域如交通、农业、资源调查等提供了精准的导航和定位服务[1]。

(3)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用于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我国发展了一系列遥感卫星,具备高分辨率、多光谱等特点,有助于实现对地球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4)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用于监测大气环境、天气变化等,为气象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自2000年开始研发以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就。

本文将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开分析。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1. 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国家重点发展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因此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技术升级,北斗系统的性能和精度得到极大提升,已经能够满足多种领域的需求,包括陆地、海洋和空中的定位导航需求。

北斗系统还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如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等,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2. 全球服务能力逐步实现自2018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全球服务能力逐步得到实现。

目前,北斗系统已经覆盖了全球绝大部分地区,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导航和定位服务。

3.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涉及农业、交通运输、电力、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领域,北斗系统能够提供精准的农业作业导航和精准农业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交通运输领域,北斗系统则能够为车辆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提升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发展前景分析1.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北斗系统全球化北斗系统已经具备了全球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国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北斗系统的全球化。

通过与其他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如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的合作,实现系统间的互通互认,提供更好的定位导航服务。

2.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系统性能和服务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北斗系统仍然面临着提升系统性能和服务水平的挑战。

天基侦察监视系统发展现状与军事应用分析

天基侦察监视系统发展现状与军事应用分析

与跟踪导弹发射全过程 的任 务 , 可同时探 测来袭 的战略导 弹和战术导弹 , 能够提供 导弹预 警 、 导弹防御 、 技术情 报侦 察 以及空 间特征描述等功能 。S I S由高轨卫 星和低轨卫 BR 星两部 分组成 。高 轨部分 由 4颗地 球 同步 轨道卫 星、 1颗 备份星 和2颗大椭圆轨道 卫星组成 , 主要用于探测 、 发现和 跟踪助推段 的导 弹。高轨卫 星 上带 有扫 描型 和凝视 型两 种红外探测器 。扫描型探 测器可 以快 速 的建 立全球 覆盖 ,
战略需求 , 相继 开发 了“ 未来成像 体系 ” FA) “ 基红外 (I 、天
收 稿 日期 :0 0— 6— 9 2 1 0 2
天 基 侦 察 监 视 系 统 的发 展 现 状 进 行 分 析 。
对导弹发射 时喷 出的尾焰进 行初始探 测 , 然后将探 测结果
提供给凝视 型探测 器 , 后者进 行精 确 跟踪 , 定弹道 方位 确
角 以及导 弹进入 弹道 时 的高 度 和速度 。低轨 部分又 称为
空 间跟踪与监视 系统 , 4颗小型 、 由2 低轨道 、 大倾 角卫 星组
性能弱 的卫 星。FA包括 可见 光/ I 近红 外传输 型详查 卫星 和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 2部 分 , 采用 太 阳同步 轨道 【 , 2 设计 J
寿 命 为 8年 , 量 不 足 K 一1 重 H 2卫 星 的 一 半 , 个 星 座 由 整
l O一1 颗卫 星组成 。该 系统 的优 点 是大 幅度 降低 了单星 2 发射成本 , 通过增加 卫星数量使 卫星 的重访率 由原 系统 并 的 2~ 3天 1次提高到 1天 2次 以上 , 同时 , 其星 载相 机 的 分辨率提高到 6— 定位精度 提高到 1 拍摄速度提高 7m, m,

国外天基侦察情报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天基侦察情报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技・ 探索・ 争鸣
国外天基侦察情报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霍 梦兰 彭 辉 2 ( 1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南 京政治 学 院 基 础部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0 3 ; 2 . 中国人 民解 放 军理 工大学 指挥 信 息 系统 学 院 , 江苏 南 京 2 1 0 0 0 7 )

【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国外主要 国家天基侦察情报装备应 用现状的基础上 , 分析 了 天基侦察情报装备的发展趋 势。 【 关键词 】 天基侦察情报 装备 ; 侦察卫星 ; 发展 趋势
0 引 言
1 . 2 电子 侦 察 卫 星
目前 . 只有美 国和俄罗斯拥有比较成熟 的卫星电子侦察系统 近 近年来 .世界主要国家均认识到天基能力是军事能力 的关键 . 能 年来 . 其他 国家在航天侦察领域的研究 与开发活动也 日趋活跃。如法 使导航更精确 、 打击更准确 、 获取战场空间 的态势感知更有 效 , 纷纷 加 国和英 国也在 2 0世纪 9 0年代开始 了实用型电子侦察卫 星的发射和 大天基侦察情报技术研发投 入力度 . 并积极探索对天基侦察情 报装 备 使用。 建设 具有重大影响的前瞻性、 战略性技术 , 天 基侦察情报装备发展 呈 现役 比较典型 的是美军第四代的“ 号角” 电子侦察卫星 该卫星采 现出新 的发展趋势 。 用 大椭 圆轨 道 . 主 要 任 务 是 把 窃 听 范 围 扩 大到 包 括 俄 罗 斯 和 中 国北 部 在内的高北纬地 区 此外 . 还有第五代 的“ 入侵者” 同步轨道电子侦察 1 国外 天 基 侦 察情 报装 备 应 用 现 状 卫星和具备一定 隐身性能的“ 暗巡者” 大椭 圆轨道 电子侦察卫星 这些 天基侦察情报装备主要 指各类军用侦察卫星 军用侦察卫星利用 电子侦察卫星具有侦收各种无线 电信号的通信情报和 电子 情报的能 搭载 的侦察 设备 . 从 轨道上对 目标 实施侦察 、 监视或跟 踪 , 以搜集 地 力 . 能同时侦收地 面几千个信号源 面 、海洋或空中 目标的情报 。目前 ,世界各 国共发射各类侦察卫 星 俄罗斯 目前主要使用的第 四代 电子侦察卫星 E l i n t 一 4 .具备较强 1 3 0 0 余颗, 按照用途分 为成像侦察卫星 、 电子侦察卫星 、 导弹预警 卫 的星上信息处理能力 . 能将侦察数据实时地经 “ 急流” 地球同步轨道 中 星、 海洋 监 视 卫 星 等 继卫星中继 给俄罗斯境 内的地面接收站 最新 的一颗是 2 0 0 7年发射 1 . 1 成像 侦 察 卫 星 的“ 宇宙一 2 4 2 8 ” 电子侦察卫星 随着卫 星技术 、 光学遥感技术 、 信息传输 技术以及 图像处理技 术 近几年为了适应现代战争 的信 号情报侦察需求 出现了由位于 中 的进 步. 目前许多 国家都拥有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 美国的最为先进 低轨道上的小 型电子侦察卫星组成的低轨卫 星星座 这种卫星星座在 美军现役成像 侦察卫 星主要包括锁 眼系列光 学成像卫星 、 “ 长曲 执行特定侦察任务时具备某些优于高轨卫 星的特点 .如灵敏度高 、 造 棍球” 雷达成像卫星 、 8 x混合 型成像卫星 、 “ 作 战快速响应太空 ” 卫 星 价低 、 可多星组 网、 可应对突发事件 、 能及时增发等 , 特别适 用于在局 等。 部战争和冲突 中对战场和冲突地 区进行 短期监视 、 跟踪 与通信 . 可以 “ 锁 眼”系列成像侦察卫 星是 当今世界最为先进 的光学成像侦察 实现全球覆盖 2 0 0 4年 l 2月 1 8日. 法 国发射了 4颗名 为“ 蜂群” 的电 卫星 . 搭载有可见光 、 红外 、 多光谱和超光谱传感器等光学成像 侦察设 子情报侦察小卫星 . 组成低轨道 电子 侦察卫星星座 . 通过不停 地运行 备. 最高分辨率达到 0 . 1 米。 该系列卫星还具备较强的机动变轨能力 , 可 以 实 现全 球 电子 监 听 并采 取 多种 防护 手 段 1 . 3 导弹预警卫星 “ 长曲棍球”系列卫星搭载各种雷达成像侦察设备对 目标 进行 侦 美 国现役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是“ 国防支援计划” ( DS P ) . 迄今 已发 察. 最高分辨率达到 0 - 3 米. 可全天时 和全天候侦察 , 并 可识别 伪装 或 展了三代。经过多年的论证 , 美国现在 已经开始全新的 、 也是美 国军方 地下 目标 . 弥补光学成像侦察卫 星的不足 规模最大的军用空间系统“ 天基红外系统” ( S B I R S ) f  ̄ 建造 . 来替代现役 2 O 世纪末 . 美军还发展 了混合型成像侦察卫 星. 同时搭 载有光 学 的“ 国防支援计划卫星” ( D S P ) 系统 。 “ 天基红外系统 ” 将由 6颗静止轨道 和雷 达成像侦察设备 . 兼具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 星的功能和优 卫星 ( 其中 2颗为备份星) 、 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和 2 4颗低轨道卫星三 点. 是未来成像侦察卫星的发展方 向 美军于 1 9 9 9年 5月 2 2 3在 范 大部分组成 1 其中2 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分别于 2 0 0 6年 6 月和 2 0 0 8 年3 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首颗“ 8 x ” 型成像侦察卫星( 又称 “ 增强 型成 月发射 2 0 1 1 年5 月 7日. 美国发射 了首颗“ 天基红外系统 ” 地球静止轨 像系统” ) 。该卫星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 , 星上搭载有合成孔 径雷 达 道卫星 . 并于2 0 1 1年 6月 2 1日向地面顺利传回首张红外图像 和光 学照相机能对地球上任 意地 区每天重复观测 一次 .分辨率 为 0 . 1 与美国相 比 . 俄罗斯导 弹预警卫 星计划起步 稍晚 . 主要 分为 “ 眼 米一 0 . 1 5米 . 相应 的数据传输速率也提高 8倍 睛” 系列大椭 圆轨道预警卫星和“ 预报 ” 系列地球 同步轨道预警卫星两 2 0 1 1年 6月 2 8日. 美 国发射 了首颗“ 作 战快 速响应 太空 ” 卫 星 个互 为补充 的系列 目前 . 俄罗斯仅有两颗“ 眼睛” 系列卫星在轨工作 . ( O R S 一 1 ) . 该卫星是作战快 速响应太空办公室 的第一颗业务卫 星。卫 均为 2 0 0 2 年新发射入轨的卫星 .已无法对北半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星采用“ 战术星 ” 3 ( T a c S a t 一 3 ) 平台. 搭载多光谱传 感器 . 分辨率可达 1 实施 2 4 小时不间断的覆盖 . 但仍然有一定的预警能力 “ 预报” 系列卫 米. 能提供地面部队指挥官指定区域 的彩色 图像 . 为部队提供全天候 星也是仅有两颗在轨工作 . 主要 监视来 自美 国东部和欧洲大陆的陆基 的夜 视能力 : 还可运用已有的地 面系统处理和分发图像等其他信息 到 导弹以及来 自 大西洋的潜射导弹对莫斯科构成的威胁 战场 . 为支持美国中央司令部的情报 、 侦察与监 视任务需求提供 战场 1 . 4 海 洋 监 视 卫 星 太空态势感知 .可使战场指挥官在十几分钟内获得所需 的侦察 图像 . 美 国海军 自2 O世纪 6 O年代末开始研究卫星海洋 目标 监视技 术 . 达 到 空 间系 统 的“ 快速响应” 能力 即著名 的“ 白云” 计划 . 到1 9 9 5年. 共研制发射了三代 一代 “ 白云” 海 俄罗斯现役成像侦察卫星主要是“ 琥珀” 和“ 蔷薇辉石 ” 系列 2 0 1 1 洋 目标监视系统采用三星电子侦察 星座体制 . 二代“ 白云” 海 洋 目标监 年 6月 2 7日. 俄罗斯发射一颗名为“ 宇宙 " - 2 4 7 2间谍卫星 . 卫星很有可 视系统采用三星 电子侦察加红外成像侦察体制 2 0 0 0年后 . 美军提出 能是一颗“ 琥珀, 钴” 一 M( K o b a i t — M) 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该卫星属于胶 片 发展新型海 洋监视卫 星 . 即“ 天基广 域监视 系统 ” ( S WS S ) . 为第三代 返回式光学成像侦察卫星. 分辨率优于 0 . 4米 . 在轨运行 1 2 0天左右。 “ 白云” 海洋 目标监视系统 . 主要采用单星或双星电子侦察加红外成像 近年来 . 由于多次航 天故 障和失败 . 使 日本 政府 减少了对航天 的 体制 . 2 0 1 1 年4 月1 5日 发射 了第三代第 5 组. 就是双星星座 投资 . 但惟独对侦察卫星的投资大幅度增加 自2 0 0 3 年启动侦察卫 星 1 9 7 4年 .前苏联研制发射 了雷达 型海洋监视卫星 u S — A和电子 发展计划后 . 日本分别在 2 0 0 6和 2 0 0 9财年发射第 二 、 三代成像侦察 型海洋监视卫星 U S — P 这两类卫星命名时都冠 以“ 宇宙” . 再加上卫 星 卫星 . 目前光学成像侦 察卫 星分辨率达 0 . 5 米. 雷达成像侦 察卫星分 编号 u s — A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装载有大功率 x波段相控 阵雷达 . 辨率 约为 1 米。 另外

通信卫星与天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通信卫星与天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通信卫星与天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未来,人们需要更快、更便捷的通信方式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这其中,通信卫星和天基网络技术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通信卫星和天基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几年中,通信卫星的发展速度已经非常迅速。

这些卫星已经开始被用于提供广泛的服务,比如说全球通信、高速互联网、以及 GPS 定位系统等。

而未来,通信卫星将会继续发展,这些服务也将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智能化。

例如,卫星技术可应用于预警系统。

洪灾、地震等天气灾害可通过卫星进行图像监测等一系列行动,使得灾害救助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

不仅如此,通信卫星的生命周期也在发生改变。

未来,通信卫星不再是大型、复杂的设备,而是由小型卫星网络组成。

这些小型卫星也将是更加智能化的,能够自动协调和管理网络,使得网络更加高效、可靠,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广域网切换等功能。

与此同时,天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成为趋势。

未来,在城市中心等人口密集区域,天基网络可能是低成本、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将意味着,未来移动互联网和宽带服务有可能不再依赖于地面基础设施,而是依靠寄托在卫星上的天基网络来实现。

不过,天基网络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比如说,由于天基网络位于地球轨道上,这意味着它们会受到一些固有的限制,比如天气、大气层的影响,以及卫星的制造和维护成本等。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限制将会逐渐被逾越。

最后,我希望我们能够了解到,通信卫星和天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种趋势,未来它们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通信卫星和天基网络技术将会在飞跃发展,人类社会将会因此而进步。

2020年中国卫星应用若干重大进展

2020年中国卫星应用若干重大进展
在线教育与办公方面,中国教育电视台开设了 空中课堂频道,为全国的“户户通”和“村村通” 用户提供中小学课程教学节目,确保学生疫情期间 停课不停学。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可 支持多地接入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的卫星企业专 网,利用卫星通信建立融合网络,形成卫星视频办 公平台解决方案,搭建卫星视频办公平台。
7 月 9 日,亚太 6D 卫星成功发射,该星为 Ku/ Ka 频段高通量通信卫星,通信容量达 50Gbit/s,是 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输出功率最大、设计程度 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可满足海事通信、航空 机载通信、陆地车载通信、应急固定卫星宽带互联 网接入等多种应用需求。
11 月 12 日,天通一号 02 星成功发射,将与 01 星及后续卫星共同组网亚太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系 统,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地区,以及太平 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 稳定可靠的话音、短消息和数据等移动通信服务。
船载通信方面,1 月,鑫诺公司完成“海星通” 全球网络的扩容,新增南印度洋区域覆盖,实现了 南印度洋海域主要航线及渔场覆盖。该波束的正式 投入使用,满足了南印度洋航线以及在印度洋区域
作业船舶的通信需求。鑫诺公司“全球网”为自主 可控的全球卫星宽带通信网,已覆盖全球 90% 以 上的主要航线。
科考探险方面,在 2020 珠峰高程测量任务中, 从拉萨市到 5200m 珠峰大本营,再到海拔约 6500m 的前进营地,通信卫星为测量登山队提供了通信保 障。随测量登山队出行的 Ku 频段车载“动中通” 系统连接中星 6A 卫星,信号落地运营商在拉萨的 卫星中心站后,通过专线接入互联网,为珠峰高程 测量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的网络服务和应急通信 支撑。
农林渔业方面,北斗智能农业成标配,除了 北斗导航控制的拖拉机,还相继引入了免耕播种 机、无人喷药机、籽粒收割机等众多大型智能化 农机,覆盖粮食从种到收的整个流程。基于北斗 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推广应用近 4.5 万台套,节约 50% 的用工成本;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 和物联网平台为近 40 万台套农机设备提供服务, 极大提高了作业管理效率。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 信功能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天然林保护、森林 资源调查、病虫害防治等。北斗为渔业管理部门 和渔船提供船位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发布、渔 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务。

国外天基侦察情报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天基侦察情报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天基侦察情报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霍梦兰彭辉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35期【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外主要国家天基侦察情报装备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天基侦察情报装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天基侦察情报装备;侦察卫星;发展趋势0 引言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均认识到天基能力是军事能力的关键,能使导航更精确、打击更准确、获取战场空间的态势感知更有效,纷纷加大天基侦察情报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并积极探索对天基侦察情报装备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前瞻性、战略性技术,天基侦察情报装备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 国外天基侦察情报装备应用现状天基侦察情报装备主要指各类军用侦察卫星。

军用侦察卫星利用搭载的侦察设备,从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情报。

目前,世界各国共发射各类侦察卫星1300余颗,按照用途分为成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等。

1.1 成像侦察卫星随着卫星技术、光学遥感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目前许多国家都拥有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美国的最为先进。

美军现役成像侦察卫星主要包括锁眼系列光学成像卫星、“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8X 混合型成像卫星、“作战快速响应太空”卫星等。

“锁眼”系列成像侦察卫星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搭载有可见光、红外、多光谱和超光谱传感器等光学成像侦察设备,最高分辨率达到0.1米。

该系列卫星还具备较强的机动变轨能力,并采取多种防护手段。

“长曲棍球”系列卫星搭载各种雷达成像侦察设备对目标进行侦察,最高分辨率达到0.3米,可全天时和全天候侦察,并可识别伪装或地下目标,弥补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不足。

20世纪末,美军还发展了混合型成像侦察卫星,同时搭载有光学和雷达成像侦察设备,兼具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成像卫星的功能和优点,是未来成像侦察卫星的发展方向。

美军于1999年5月22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首颗“8X”型成像侦察卫星(又称“增强型成像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天基预警卫星发展情况
[概况]预警卫星是用于监视和发现敌方来袭的战略导弹,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它能延长预警时间,便于及时组织战略防御和反击。

中国的天基导弹预警卫星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了,光学预警星和红外预警星都已经上天组网了。

导弹预警卫星不但要捕捉上升段远程导弹的尾焰红外特征,还要辩识弹头的物理属性,但是现在卫星部署数量还不够多。

报道称过去10年来中国一直在秘密开发的监视别国导弹发射的卫星预警系统,由25颗卫星组成,这一系统是中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将作为抗衡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一个重要手段,预计中国计划在未来的10年内发射完成“红色导弹防御系统”的其他24颗卫星。

导弹预警卫星是用于监视和发现敌方战略弹道导弹并发出警报的侦察卫星,通常被发射到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由数颗卫星组成预警网,利用卫星上的红外探测器探测导弹在飞出大气层后发动机尾焰的红外辐射,并配合使用电视摄像机跟踪导弹,及时准确判明导弹并发出警报,特点是反应灵敏,预警范围广,具有一定的抗毁能力,工作寿命长。

如果这个报道真实的话,无疑是非常提气的!同时,实现天基红外预警可不光是只有地球同步轨道,远地点1600公里的大倾角低地轨道也是其一,并且可以跟踪中段和末段的“冷弹头”,其特征就是两个成队一组,以实现立体观察。

那么符合这个特征的已经有没有?中国在轨星都过百了,可以去找找看嘛。

只不过是说要实现全球观察,那就需要最少3条轨道21颗星,更优化一点的还可以4条轨道28颗星。

[进展]2009年1月6日凌晨中国军方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用一枚长征*甲火箭,将一颗价值5.52亿美元的“长城一号”(英文代号:CC-1)导弹预警卫星送入太空,最终定位在距赤道32510公里的轨道上,用来侦察和监视其他国家导弹发射或核试验情况的。

2012年11月20日的科技日报报道《博弈空天正当时空军预警学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纪实》,空军预警学院60华诞在际的情况。

空军预警学院的历史是辉煌的:从防空学校和雷达学校到雷达兵学校、从雷达学院到预警学院。

60年来,该院积淀了“与国家预警监视系统建设同频共振”。

原中科院王成良博士在卫星载荷前沿领域颇有造诣,2010年底,将王成良特招入伍,他领衔的空天预警科研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他本人被任命为天基红外预警研究室主任。

空军党委投入7600万元建设空天预警信息大楼,组建空天预警实验室和某新型理论研究中心,一批先进实验室在转型建设中亮相。

“某预警装备”等重要课题主要负责人都是38岁以下的青年教员。

由院长蓝江桥带领编写出版的领域第一本专著《战略预警体系概论》获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蜀中行于2013年1月11日发贴《新年巨泄: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掌握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的国家》。

据说,太原25基地就有新一代的高精度上升段跟踪测量和太空监测预警系统,在全天候实况景像获取,目标姿态测量,目标特征识别,信息快速分析处理评估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并且经过了神十的实战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