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https://img.taocdn.com/s3/m/67e24926a0116c175f0e48e1.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代: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蛮荒之地,怎堪音书隔绝,人各一方。
注释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州: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江:指柳江。
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创作背景此诗当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秋天在柳州所作。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再度贬为边州刺史。
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赏析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一二句先写登楼的所见所感。
“城上高楼”之“高” 字,显示出诗人一到柳州,就迫不急待地登上城楼远望友人之迫切心情。
站得愈高,望得愈远,足见思之甚切。
因为他们五人同遭迫害,命运休戚相关,友谊真挚,虽天各一方,但相思之情不能自已。
“接大荒” 写眼之所见,是说柳州城周围都是荒凉偏远之地,写出他们谪所之艰苦。
望到极处,海天相接,一片茫茫。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39c3170066f5335b81211c.png)
推荐作品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阴霾.(lí)絷.拘(zhí)怨怼.(duì) 揪捽.(zuó)B.罗襦.(rú) 飘飐.(zhàn)瀚.海(hàn) 单.于(chán)C.玉箸.(zhù) 美姝.(zhū)枭.雄(xiāo) 奚.落(xī)D.詈.骂(lì) 攻讦.(jié)谄.媚(chǎn) 鞍鞯.(jiān)解析:A项,“霾”应读mái;B项,“飐”应读zhǎn;C项,“姝”应读shū。
答案:D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刚强兮不可凌.凌:冒犯,侵犯。
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藐视。
C.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
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
解析:C项,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答案:C3.下列对《燕歌行》中的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派肃杀的气氛,交代了战争地形的特点。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通过严酷的事实的对比,反映了唐军中战士与将军的矛盾,暗示了唐军必败的原因。
C.“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这些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衰败景象,烘托出残军败卒心境的凄凉。
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唐军主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被委以重任,在这危急时刻,理应沉着冷静,藐视敌人以缓解严峻形势。
解析:D项,“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军队之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被委以重任,却轻敌冒进,视士兵生命为儿戏。
答案:D4.下面的诗歌不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af5d0843323968011c9296.png)
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犀.甲(xī)车毂.(ɡǔ)躐.余行(là)B.旌旆.(pèi) 远戍.(sù) 塞草腓.(féi)C.罗襦.(rú) 差.使(chāi) 滞.一乡(zhì)D.田契.(qì) 模.样(mó) 抬头觑.(qù)项,“躐”应读“liè”。
B项,“戍”应读“shù”。
D项,“模”应读“mú”。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刚强兮不可凌.凌:冒犯,侵犯。
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藐视。
C.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
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
项,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3下列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战事惨烈,神灵震怒,战士们壮烈牺牲,尸首弃于原野。
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身躯虽死,英灵不泯,魂魄威武不屈,死了也是鬼中豪杰!C.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们本来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赏赐。
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被贬谪到这落后的南越蛮荒之地,互相不能通音讯。
项,前一句应为“五人都来到了南方”。
4下列诗句不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项,以红花盛开衬凄凉哀怨。
B项,以红叶青山衬离别之苦。
C项,以花开莺语衬家国之愁。
D 项,以荒村、黄叶写自己的辛酸和悲哀。
是以哀景写哀情。
5在古诗词中,有时为了押韵或协调平仄或强调,语序有所颠倒,下面对相关诗句的语序做了调整,调整不当的一项是()A.少妇城南欲断肠——城南少妇欲断肠B.惊风乱飐芙蓉水——惊风乱飐水芙蓉C.照花前后镜——前后镜花照D.香稻啄余鹦鹉粒——鹦鹉啄余香稻粒项,应为“前后镜照花”。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8912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9.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评析原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评析:这首诗将贬居遐荒、壮志成空的悲愤之情和友朋失散、聚会无期的忧伤之意,一并融入山水景物的描写中,因而颇具耐人寻绎的“象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刘禹锡等八名革新志士都被贬为远州司马。
时过十年,柳、刘及韩泰、韩晔、陈谏等五名幸存者才得以奉诏进京。
但随即又分别被贬往更荒远的柳州、连州、漳州、汀州、封州任刺史。
这首诗便是柳宗元于元和十年(815)初抵柳州(今广西境内)时为寄赠心心相印的难友而作。
全诗由“登柳州城楼”起兴。
登楼,意在纵目远眺,即景骋情。
因而,首联便着手将登楼所见景色绘制成深蕴情思的画面。
“城上高楼接大荒”,“接”,即目接之意; “大荒”,则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高楼”而处于“城上”,登临者自可将视线放射得更远,于是,辽阔而荒凉的边地景色便为作者一览无余;望到极处,但见海天相连,而作者的“愁思”仿佛便充溢于那茫茫无际的空间——以“海天”缀于“愁思”之前,正为暗示作者的“愁思”犹如天一般弘大,海一般深沉。
全诗便由这个勾魂摄魄的“愁”字层层下翻,转出一层又一层令人触目惊心的境界。
颔联有意缩小描写空间,将笔墨专注于近处的夏日景物。
如果说前一联是运以泼墨写意的疏朗之笔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改用工笔勾勒,以求真切和细密。
而欲求真切和细密这一意图本身,又恰恰反映出作者乃“凭虚构象”,别有寄托,以致必须细加缝合,密作掩盖。
的确,描写夏日景物,不取风和日丽之时,偏择“惊风”、“密雨”之际,这已透露出其中消息;而“惊风”、“密雨”所飐、所侵者偏又恰好是屡屡被用作比兴材料的“芙蓉”和“薜荔”,岂不更发人深思? “芙蓉”、“薜荔”,在诗人们笔下,历来是美好而芳洁的人格的象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https://img.taocdn.com/s3/m/79da22714693daef5ef73df6.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思考: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作者说“愁思茫茫”, 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 茫茫”?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 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 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 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 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 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 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 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 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①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 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 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2、作者说“愁思茫茫”,联 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 (茫1”)自?己被贬蛮荒之地。
(2)感慨仕途风波险恶而愁绪满怀。
(3)友人望而不见而生牵挂思念之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d3e810740be1e650e9aba.png)
推荐作品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阴霾.(lí)絷.拘(zhí)怨怼.(duì) 揪捽.(zuó)B.罗襦.(rú) 飘飐.(zhàn)瀚.海(hàn) 单.于(chán)C.玉箸.(zhù) 美姝.(zhū)枭.雄(xiāo) 奚.落(xī)D.詈.骂(lì) 攻讦.(jié)谄.媚(chǎn) 鞍鞯.(jiān)解析:A项,“霾”应读mái;B项,“飐”应读zhǎn;C项,“姝”应读shū。
答案:D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刚强兮不可凌.凌:冒犯,侵犯。
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藐视。
C.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
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
解析:C项,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答案:C3.下列对《燕歌行》中的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派肃杀的气氛,交代了战争地形的特点。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通过严酷的事实的对比,反映了唐军中战士与将军的矛盾,暗示了唐军必败的原因。
C.“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这些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衰败景象,烘托出残军败卒心境的凄凉。
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唐军主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被委以重任,在这危急时刻,理应沉着冷静,藐视敌人以缓解严峻形势。
解析:D项,“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军队之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被委以重任,却轻敌冒进,视士兵生命为儿戏。
答案:D4.下面的诗歌不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ba0a35fbfc77da269b17f.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人名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韦应物并称为“韦柳”。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被贬期间,得以接触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有《河东先生集》。
二、诗词故事刘柳之谊在古代文人中,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谊格外动人,可谓此生不渝的“死友”。
他二人同年中进士,又怀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同一贬再贬。
流放过程中,二人诗书往来不断,彼此鼓励、安慰。
柳临终前写信向刘托孤。
刘接信后失声痛哭,“如得狂病”。
他亲自编定了三十卷的《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亲写序言,以后又将柳之遗孤抚育成人。
三、文题背景1.广西柳州柳侯祠对联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注柳侯:指柳宗元。
贾傅:汉初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潮:指韩愈,因其曾被贬潮州刺史。
儋:指苏轼,因被贬琼州别驾,住地海南儋耳。
河东:柳宗元祖籍地。
永柳:永州、柳州。
2.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
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
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
![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3a02a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a.png)
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Word版含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九) 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惊风乱飐.(zh ǎn) 圣明滁州峣关 B .薜.荔(b ì) 黯然衰朽贬谪 C .瘴.江(zh àn ɡ) 李儋荒僻水龙头 D .整饬.(ch ì) 芙蓉阻桡停滞2.下列各组诗句中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①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B .①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C .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②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D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汉赋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上林赋》东汉辞赋家班固《两都赋》B .唐诗古体诗杜甫《兵车行》近体诗于谦《石灰吟》C .宋词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婉约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D .元曲杂剧马致远《汉宫秋》散曲?套数睢景臣《高祖还乡》小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身多疾病思田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海天愁思正茫茫。
(3)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
(4)去年花里逢君别,________________。
(5)岭树重遮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
(6)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阅读附答案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_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8c6b7052d380eb63946d4d.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请求回答问题。
(8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柳宗元曾踊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而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
①惊风:暴风。
②飐:吹动。
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小题1:请概括颔联描述的景物特色,简析本联包含的深意。
(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小题1:颔联写近景,诗人用了借景抒怀、意味(或比喻或比兴)等手法(1分)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奏乐着芙蓉、薜荔的景象。
(1分)芙蓉、薜荔,在此意味着人格的美妙与芳洁(1分)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受。
(1分)小题2:尾联写五人一同被贬谪于野蛮人栖身的边远之地,已够肉痛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没法送到。
(2分)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2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可结合注释翻译颔联,捉住景物意象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描绘景物。
如果有应用写作手法,一定要点明手法。
鉴赏诗歌包含深意一定要了解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意味意义。
如: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所以,“芙蓉、薜荔”从来被视为高洁之物。
小题2:试题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态或现象、诗歌的主题、诗人寄托的情感等。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首先要思考并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这首诗究竟写了甚么内容?作者为甚么要这样写?作者这样写究竟要表达甚么样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感情基调与宗旨是甚么?。
2018届[整合]高三语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教学案、 限时训练题答案
![2018届[整合]高三语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教学案、 限时训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58fe05c5da50e2524d7f2f.png)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教学案、限时训练题答案教学案答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1.接:连接。
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2.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3.惊风:急风;狂风。
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乱飐(zhǎn):吹动。
《说文》:“风吹浪动也。
”芙蓉:指荷花。
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
”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4.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5.重遮:层层遮住。
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6.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文:通“纹”,用作动词。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披发文身,以象鳞虫。
”7.犹自:仍然是。
音书:音信。
滞:阻隔。
限练答案: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2)芙蓉泣露香兰笑(3)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叶上初阳干宿雨(5)共来百越文身地(6)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二、基础训练(选择题)1.答案:C解析:A项,“诘”应读“jié”;B项,“汀”应读“tīnɡ”;D项,“庇”应读“bì”。
2.答案:D解析:A项即,就;B项悔恨;C项演奏。
3.答案:D解析: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选项中用来修饰“虚构”不当。
4.答案:C解析:A项,错承主语,“是屈原以来……”的主语应该是“李白的诗”而不是“李白”。
B项,语序不当,应为“一颗最灿烂的明珠”。
D项,不合逻辑,应为“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3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dd09d81c77da26925c5b053.png)
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其二)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刚强兮不可凌.凌:侵犯。
B.身当恩遇常轻.敌轻:藐视。
C.死节..从来岂顾勋死节:为捍卫节操而死。
D.江流曲似九回.肠回:回环。
解析:C项,死节:为国捐躯的志节。
答案:C2.下面的诗歌抒情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解析:A项,以红花盛开衬凄凉哀怨;B项,以红叶青山衬离别之苦;C项,以花开莺语衬家国之愁;D项,以荒村、黄叶写自己的辛酸和悲哀。
答案:D二、阅读鉴赏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3~4题。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答案: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是为了渲染旅馆的清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孤寂。
4.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诗“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
(或:写出虚实结合,沟通诗人和对方的情感,扩大作品意境。
或:运用“曲笔”的表现手法,从对方着笔,更显情真意切。
)5.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
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28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28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https://img.taocdn.com/s3/m/d5b1f8f0f111f18583d05ad5.png)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28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超大城市,人群多样化,需求多样化,政府要殚精竭虑....,以更细致的民生工作,更精准的民生政策,满足民生需要。
②当前人工智能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中国崛起为全球人工智能强国,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中美竞争已成掎角之势....。
③刘秉润说:“中国草根足球队数不胜数,资源遍地,但缺乏组织,一盘散沙。
”他纵.横捭阖...,创建了中国城市足球联赛。
④他厌倦了在一线城市的打拼生活,计划在未来五年中放下一切,去遥远的南方小城做一个闲云野鹤....。
⑤初春时节,湖南油菜花节开幕,田野间的油菜花竞相绽放,春意阑珊,吸引游客徜徉花海,感受春天里的田园之美。
⑥最近,某武打明星去西藏参加活动的照片被曝光,他那老态龙钟....的模样,让人们不由得为他担忧。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二、语言表达2.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
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直以来,研究韩柳的人,多数倾向认为二人为挚友,其实不然。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说:“盖韩柳虽以文章互相推重,其出处固不同,臭味亦非投契。
”古代“臭味”指气味,是说同类东西气味相同,引申比喻气味相投的同类人。
细品韩柳性情和思想,章学诚说的不无道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他们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并成就了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https://img.taocdn.com/s3/m/8f60ba98b9d528ea81c77942.png)
4、准确阅读诗歌。(字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4、准确阅读诗歌。(节奏、重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朗读并背诵诗歌。(情感更饱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拓展探究】
1、请大家说出几首与贬谪有关的诗歌。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琵琶行》白居易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反馈练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①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 、“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 心和坚强的信念,同时也抒发了诗 人心中的愤慨,还蕴含着诗人不屈 不挠,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品格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 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 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 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
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试题
![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8110c419e8b8f67c1cb932.png)
高中语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试题2019.09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闷(mēn)热镌(juān)刻通缉(jí)咸与(yù)维新宁缺毋(wú)滥B.生肖(xiāo) 克(kē)扣梵(fàn)文混(hún)水摸鱼方枘(ruì)圆凿C.嘈(cāo)杂绷(běng)脸订(dìng)正歃(shà)血为盟徇(xún)私舞弊D.卓(zhuó)越坍圮(pǐ)拮据(jū)自作(zuò)自受桀(ji é)骜不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文身诡谲流金铄石B.桥礅碑帖原物璧还C.简练宽宥犯而不较D.更迭歆享濯污扬清明枪易躲,暗剑难防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公民美德是社会公民个体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社会公共伦理品质或实际显示出的具有公共示范性意义的社会美德。
B.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D.为庆祝戛纳电影节60华诞,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5,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武昌九曲亭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武昌九曲亭记》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e9815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6.png)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武昌九曲亭记》含答案围绕经典诵读会的主题,语文苏老师带领“诗文组”的同学们研读了几篇相关的古诗文,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补全他们的对话。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唐)韩愈(唐)柳宗元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共来百越③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刘禹锡、陈谏等人同时被贬到荒凉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担任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②乱飐(zhǎn):吹动;薜荔: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③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文通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丙】武昌九曲亭记①(宋)苏辙子瞻②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③,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
游者至此必息。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https://img.taocdn.com/s3/m/3029f66058fafab069dc0240.png)
作者简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 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 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 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 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 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 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意象(景):云山、大雪 • 情感: ①抒发对横遭贬谪的悲 愤之情。 • ②思亲思乡和自身前途的迷茫。 • 手法: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对 比
小结
• 1、贬谪诗中会出现的表现手法 •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 贬官文学多采取寓情于景、比兴手法 等,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②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 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③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 胸臆。
排遣了。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滞”: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也是 他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
任上,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
也是他一生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
全诗用“愁思”贯穿。
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 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 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 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
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 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 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
•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
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
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1abc2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d.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含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①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趈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漳汀封连:指漳州、汀州、封州、连州。
与柳宗元一同被贬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分任这四州刺史。
②趈(zhǎn):风吹颤动。
③薛荔:一种萸生植物,也称木莲。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楼远眺,辽阔荒凉的天地引发诗人无尽的愁思。
B.颔联描绘荷花和薜荔在风雨中的动人姿态,安抚了诗人的心。
C.颈联描写遮眼的山岭和曲折的江流,表达诗人对好友的思念。
D.尾联写诗人与好友虽同在这蛮荒之地,却仍无法联络的痛苦。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B.颔联“惊风乱趈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意思是:突然狂风大作,吹起了水中的荷花;顿时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薜荔。
这里描写的是荷花、薜荔被狂风密雨侵袭之景,衬托的是诗人遭贬后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
选项“荷花和薜荔在风雨中的动人姿态,安抚了诗人的心”表述不正确;
故选B。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https://img.taocdn.com/s3/m/6482415469dc5022abea0059.png)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是怎样围绕诗眼 写景抒情的? 愁思
首联点题,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 见到芙蓉、薜荔横遭风雨摧残,引起身 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 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 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 愁思更深。
6
本诗的抒情手法是什么?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
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
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
10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
而赋中又兼有比兴。
•
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
芙蓉以为裳。”又云:“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
荔之落蕊。”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呈现 怎样的意境?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7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
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 曲回” ,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 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景物辽阔荒凉、迷 蒙凄苦。
明确: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思念、关切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愤激之情。
格的美好与芳洁。
11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
沈德潜《唐诗别裁》: “惊风、密雨,言在
此而意不在此。”
•
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
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
的打击和迫害。
•
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婉转、含蓄
蕴藉。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②文③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十年后,循例被召
至京师,因有人梗阻,柳宗元再度被贬谪为柳州刺史。
十年前与他
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
此诗为诗人初到柳州所作。
②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③文身:在身上纹上花绣,古
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从登楼写起,感物起兴,愁思充溢于辽阔而荒凉的
空间,既统摄诗题之魂,又为下文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B.诗歌颔联写出惊风密雨中芙蓉和薜荔使人心灵颤悸的情状。
“飐”、“侵”二字在描写上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
动人。
C.诗歌颈联对仗工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
仰观重岭密林、遮
断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
D.诗歌中间两联写诗人目之所及,既写近景,也写远景,既涉
动景,又涉静景,既有实景,又有虚景,可谓工微入画,令人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