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简单了解古代传说故事,如《白蛇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白蛇传》的故事情节。

2.熟悉古文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传说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2.通过古代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广度。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各种学生互动游戏或活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故事内容,并向学生简单介绍《白蛇传》。

2.教学展开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蛇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聆听,了解故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朗读。

3.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味能力。

3.活动设计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白蛇传》的感想。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故事人物,体验故事情节。

4.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白蛇传》的读后感,并做一幅插图。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白蛇传》为主要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学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活动设计,促进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共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共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共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自画像的概念,明确自己的特点和优点;2.能够通过文字描写展现自己的特征和个性;3.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自画像的意义和方法,进行写作表达;2.教学难点:如何用文字描绘自己的特征和个性。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笔、教学PPT;3.学生自备:笔、纸。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名人的自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并引出本堂课要写自己的自画像。

学习与讨论(15分钟)1.讲解自画像的写作要点,包括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2.学生观察自己的相片或面镜,自行描绘自己的外貌特征,老师帮助学生提取关键词。

产生思路(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收集归纳各自的特征和性格特点。

任务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辅导下,写一篇《我的自画像》。

第二课时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轮流展示自己写的《我的自画像》,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

修改完善(20分钟)老师就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修改完善,着重指出表达不清晰的地方。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

五、课堂作业1.完善并修改自己的《我的自画像》;2.背诵你的自画像,准备口头展示。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两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以上就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共2课时)》的教学设计内容。

注意:每个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流程和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25《挑山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领会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识字、句子、阅读和表演,培养学生双手工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学会读通课文《挑山工》;2.理解故事情节,抓住中心。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反映出的感情;2.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准备1.课件:《挑山工》教学课件;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课本、课外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入《挑山工》中的主要情节,在学生心中勾勒出一个蓝天、白云、村庄、山岗的生动形象。

2. 朗读课文老师帮助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文章中的主要情节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4.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挑山工》中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

5. 总结讨论在角色扮演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的中心思想和主要道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挑山工》;2.概括文章,写一篇小结,包括故事经过和主要道德。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挑山工》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强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是本节课《挑山工》的教案,通过细致的教学安排和合理的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品质和能力。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完整全套教案)

部编(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完整全套教案)

21古诗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塞下曲》:《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唐代诗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和《卧薪尝胆》。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勤奋学习,不怕困难,通过讲述古代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用萤火虫照亮书本,夜晚勤奋学习的故事;《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学习,后来被老妇人的毅力感动,从而勤奋学习,最终成为大诗人的故事;《卧薪尝胆》讲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报仇雪恨的故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人物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囊、萤”等13个生字,会写“夜、习”等15个字。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人物勤奋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文中的一些句式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3.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指导。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老师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交流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发言稿。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践活动的话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进行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讨论、采访、观察等方式,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正确理解、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掌握表演本单元课文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词汇和短语通过图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等方式,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例如:秋千、微笑、发抖等。

并通过拼写、造句等活动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和理解能力。

2. 课文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可以采用问答、图片呈现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课文背诵和朗读鼓励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可以采用整体合唱、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表演技巧培训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教师可以就表演时的动作、语调、表情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 词汇和短语教学:通过图片呈现,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课文理解:教师讲解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第二课时1. 词汇和短语巩固:通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词汇和短语的记忆和理解。

2. 课文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第三课时1.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整体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2. 表演技巧培训:针对小组表演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口头回答和角色扮演的评价,进行教学评价。

特别关注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课文理解水平和表演能力等方面。

五、拓展研究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课文和故事,扩大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就是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一份简要文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第七单元所学的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3.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表演故事。

4.能够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表演。

2.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学会正确书写所学字词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包括语音、词语、句子和词汇。

•教师准备好课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朗读。

2. 学习内容•讲解课文主题并领会文章主旨。

•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3. 练习环节•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模拟情景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理解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提问和讨论。

2. 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教师指导演习和调整。

•老师讲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 练习环节•学生书写课文中的重要字词句,着重训练正确的笔画和字形。

•学生小组展示书写成果,互相交流和指正错误。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感受。

3.教师整理学生反馈意见,为下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六、教学总结1.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表演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单元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熟悉背诵《古诗三首》。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古诗并能够流利朗读。

### 难点3.理解古诗中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堂素材:课文《古诗三首》、录音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古诗三首》的标题,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2. 学习《古诗一》(15分钟)老师朗读《古诗一》并解释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要求学生跟读朗读,模仿老师的语调和停顿。

3. 学习《古诗二》(15分钟)同上,对《古诗二》进行讲解和朗读。

4. 整合认识(1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意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批评指正。

2. 学习《古诗三》(15分钟)同样的方法,对《古诗三》进行讲解、朗读和讨论。

3. 默写与背诵(15分钟)让学生尝试默写古诗三的部分内容,然后鼓励他们背诵全文,并流利地朗读。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古诗三》的内容展开自由表达,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在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下一步可以增加一些朗读比赛或小组背诵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熟练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选入了《泊船瓜洲》、《春日》、《乞巧》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春日花草的生机以及民间乞巧的风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古诗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诗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于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意境。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三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跟读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 (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 (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一、教案背景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习作,题目为“我的‘自画像’”。

通过这个习作,学生将有机会自我表达,展示自我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画像”的概念,学会适当表达自我;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我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特点和情感;•难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2.板书、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自画像”的概念,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特点和喜好。

第二步:示范与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份精美的“自画像”样张,解释其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

第三步: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在草稿纸上先画出自己的“自画像”,然后开始写作描述自己的特点和情感。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班级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自画像”对自我认识的影响,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并鼓励学生保持自信、独立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继续完善自己的“自画像”作品,可以选择用更生动的语言描述和丰富图片描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画像”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特点和情感,是一堂既有趣又有意义的语文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自画像”》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文字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如何将这些特点生动有趣地表达出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欣赏自我、接纳自我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外貌特点。

2.培养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性格和爱好。

3.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培养自信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自我介绍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范文,用于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自我介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特点。

让学生思考:你喜欢自己的哪些特点?有哪些特点你想要改变?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范文,引导学生注意范文中描述外貌、性格和爱好的方法。

让学生思考:这篇范文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描述对方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要求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让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自画像的概念,并能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

2.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内心特质和喜好。

3.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认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自画像。

2.帮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真实客观地描述自己,不受他人看法的影响。

2.引导学生将内心特质和外表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1.板书:自画像。

2.教学课件:包括示范自画像的范例、相关图片等。

3.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了解自画像的概念,并谈论为什么有些人会做自画像。

主体
1.讲解自画像的写作要点,例如外貌特征、内心特质、喜好等。

2.示范写作一个自画像,向学生展示如何将外表和内心特征结合起来进
行描述。

3.学生进行写作,可以先思考再动手书写。

4.以小组讨论或互相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自画像,互相倾听
和欣赏。

结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鼓励学生继续发扬写作的能力,并勉励他们平时多观察自己,多思考。

拓展
1.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换自画像,并相互写评论,增强合作交流能力。

2.鼓励学生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自画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了解自己,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够流利朗读。

3.学习书写生字,提高字词书写规范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书写的规范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优秀语文作品的欣赏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意思。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难点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有关课文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讨论交流(15分钟):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5.书写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本单元生字书写练习,提高字词书写规范性。

6.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完成一定的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学生参与热情高,但在合作学习环节,有少数学生表现较为 passivity。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本单元课文,并准备好朗读。

2.完成本单元课文的试题。

3.每日进行生字书写练习。

以上便是本次《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复习巩固,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七》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七》教案一、教学内容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七》的学习–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包括交际用语在内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的意识,增强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口语交际七》中的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难点:较长篇幅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七》课文。

2.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交际用语1.师生互动–利用教材中的对话让学生展示口语表达能力。

2.学习交际用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对话,掌握交际用语的运用。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训练1.学习口语表达–给学生设计口语表达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练习口语交际–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练习,互相交流,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六、作业布置1.针对学生,布置口语练习的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和同学进行口语交流练习。

2.要求学生背诵《口语交际七》中的对话内容,提高口语表达的熟练度。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多积极参与口语交际,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师生互动要及时纠正学生口语表达中的错误,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八、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口语测试和学生口语表达的实际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七》教案,希本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⑧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语文园地七》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词汇。

3.了解课文中的习语和成语,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4.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课文的朗读,并能够进行小组讨论。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在阅读理解题中正确回答问题。

4.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表达个人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探索更多的知识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习语成语。

教学难点1.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习语和成语。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经验分享•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故事或疑问。

2.课前准备•播放视频或图片,引入本课主题。

3.导入活动•列举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语,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4.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领读一遍,然后再由小组内部交流。

5.小组讨论•让学生每组选择一个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大意。

第二课时1.复习课文•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其中的习语和成语,并解释含义。

2.阅读理解•出示几道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3.情感升华•让学生就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感想,谈谈自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

4.反思与总结•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习语和成语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相关训练。

同时,在阅读理解题中,学生对细节理解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

以上是对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的教案编写与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2.能理解和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成语、诗句等;3.能运用课文内容进行简短的表演、朗诵等活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组织讨论、展示、演练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语文学习,增强学习动力;2.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培养合作精神;3.培养品格修养,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朗读;2.生字词、成语的学习;3.课文内容的活动展示。

三、教学难点1.成语的解析和应用;2.良好的朗读语音语调。

四、教学准备1.课文PPT;2.生字词、成语卡片;3.课堂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课文内容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讨论。

2. 课文学习•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3. 生字词、成语学习•分发生字词、成语卡片,让学生查字典、讨论并总结解释,加深理解。

4. 活动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表演、朗诵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

六、板书设计•课文朗读•生字词、成语学习•活动展示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朗读给家人听;2.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并写一篇日记。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语文园地七》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文的理解力和朗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语文园地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计划)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计划)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全单元)教学设计(附计划)2020年春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还有少数几个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成绩落后,需要这学期重点辅导。

三、教材分析:1.全册课文分8组教材,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乡村生活、科技成就、轻叩诗歌的大门、作家笔下的动物、走遍万水千山、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伟大的人物品质、奇妙的童话。

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部分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提示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在每组例文的后面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及语文园地。

四、教学目标1.认字250个,会写25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人物品质”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及《黄继光》4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写的都是人物,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是本单元的重点。

2.本单元重点:
(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篇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

比如,《文言文二则》中通过动作描写,写出车胤勤奋学习的精神,《铁杵成针》通过对老婆婆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描写,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对哈尔威船长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其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黄继光》通过对黄继光语言、动作的描写,写出黄继光的视死如归,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着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特点。

本单元中,《文言文二则》运用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特点爱学习、勤奋努力的特点;《“诺曼底号”遇难记》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人物舍己为人的特点;《黄继光》通过语言描写、动作的描写体现了黄继光为革命甘愿牺牲自我的英雄气概。

习作中是《我的自画像》抓住人物的外貌、爱好、特长等方面的特点,来展现自我形象。

3.本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特点。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1古诗三首
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

恭:肃敬的意思。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

【课件出示7】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板书: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课件出示9】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理解文本,探究交
流。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24 黄继光
自我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