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作用机制和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虫剂作用机制和基本原理
杀虫剂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insecticide)
杀虫剂引起昆虫中毒或死亡的原因称为作用机 制,或称作用机理。 杀虫剂对昆虫的毒杀作用主要是化学作用,就 是杀虫剂与昆虫的酶系、受体及其他物质的反应, 这些反应引起昆虫生理上的改变,最终造成昆虫 死亡。也有物理作用:堵塞气管(机油乳剂);摩 擦表皮( 硅藻土)
(一)轴突传导
传递神经冲动的生物电流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 1、静息电位
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细胞,也有个半透性膜。在 轴状突上,当神经膜处于静止状态时,受膜内外 离子(主要是钾、钠和氯离子)的影响,膜的外 表面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这时膜两侧的电位就 是静息电位,膜处于极化状态。
(一)轴突传导
膜电位是指膜内、外两个表面上的电位 差。膜在没有刺激时,在外表面或内表面 任何两点都是等电位的,无电位差,也就 没有电流产生。
(一)轴突传导
2、动作电位的产生
当神经膜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膜的 极化状态遭到暂时破坏,称为去极化作用。在 刺激部位,膜的通透性起了变化,Na+由膜外 渗入膜内,使膜内电位上升变得比原来更正些, 形成一个短暂稳定的电位差。在兴奋产生时, 膜内外形成的电位差就是动作电位,这个过程 叫去极化。当神经冲动过去K+被离子泵吸入膜 内, Na+被离子泵喷出膜外,神经膜恢复到极 化状态,对Na+保持不渗透性。
(三)神经毒剂的作用靶标
目前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主要为:轴突膜上的离子通道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配位体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水解酶。神经递质合 成酶也是一个潜在的靶标。
1、离子通道
神经膜上都有由通道蛋白组成的小孔,称为离子通道。 按受控机制可分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和配位体门控离子通道 (1)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突触前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突触小泡,小泡 中含有神经递质。不同种类的突触,小泡所含 的神经递质各不相同(乙酰胆碱、ɤ-氨基丁酸、 谷氨酸盐等)。
突触前后膜之间为一宽10-50nm的缝隙。 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以及有关的酶系。
(二)突触传导
突触构造示意图
(二)突触传导
(2)突触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一个冲动到达前膜时,改变了膜的离子 通透性,导致细胞外液中的Ca2+向内流动, Ca2+的内流增加了突触小泡的随机运动,并与 突触前膜发生撞击,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 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去极化,形成突触后动作 电位。在新的动作电位产生后,神经递质被酶 灭活,递质对受体的作用终止。这样神经冲动 的突触传导就完成了。
研究作用机制的意义: 为新农药的创制提供有益的线索:发现
新的作用靶标,构效关系分析
为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合理混用、 轮用
为农药中毒的解毒提供理论支持
神经毒剂的作用机制
当前,绝大多数杀虫剂都是神经毒剂,它 们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而使昆虫致死。 一、昆虫的神经传导
昆虫的神经传导是由感觉器官接受信息 (刺激),不管这个信息是物理或是化学的, 都由感觉器转化为生物电流,传给与感觉器官 相连的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神经节内,最经由联络神经元传导至运产生反应(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三)神经毒剂的作用靶标
ɤ-氨基丁酸受体(GAB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 昆虫运动神经元的末梢和肌纤维形成的突触有 两种类型,一类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在脊椎 动物是兴奋性的,在昆虫既是兴奋性也是抑制 性的神经递质;另一类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ɤ氨基丁酸(脊椎动物也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作用于受体的钠离子通道,引起后膜去极化, 使后膜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受体的氯 离子通道,造成Cl-的内流,产生抑制性突触后 电位,使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得更正了,也就是 超极化。超极化的结果使得后膜更不容易去极 化,即不易兴奋,因此具有抑制效应。
(三)神经毒剂的作用靶标
鱼尼丁受体:钙离子对动物的肌肉收缩至关重 要。在动物肌肉组织的细胞膜上存在着钙离子 通道,由于其与鱼尼丁高度亲和,故称鱼尼丁 受体。在动物体内主要由内源性调节蛋白来调 控钙离子平衡。目前,已发现一批鱼尼丁类似 物可作用于鱼尼丁受体,打开钙离子通道,导 致钙离子流失,致使肌肉无法收缩。由于高等 动物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仅有47%的同源性, 因此,鱼尼丁受体是一个高度选择性的靶标。
因膜电位变化而打开或关闭的离子通道。这类通道对膜电位 变化很敏感,当膜电位发生改变时,通道蛋白从一种构象变成 另一种构象,导致通道的开、关。如Na+、 K+、Cl+和Ca2+通道。
(三)神经毒剂的作用靶标
(2)配位体门控离子通道
因神经递质与膜受体结合而打开的离子通道。与杀虫 剂作用机理有关的配位体门控离子通道主要存在乙酰胆碱 受体、ɤ-氨基丁酸受体、章鱼胺受体、鱼尼丁受体等。 乙酰胆碱受体(AchR):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是在突触部 位接受由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后被激活, 引起后膜离子通透性的改变,造成离子通道(主要是Na+ 通道)的开放, Na+涌入膜内,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是神经兴奋继续传递下去。
神经毒剂的作用机制
昆虫神经传导的反射弧
一、昆虫的神经传导
神经传导分为两部分:
轴突传导:是指神经冲动以生物电流的 形式在轴突膜(神经膜)上的传导,是 神经元内的传导。类似导线上的电传导。
突触传导:是两个神经元或神经元与肌 肉之间的传导,是靠突触间的化学传递 物质(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属化学传 导。
(一)轴突传导
3、动作电位的传导
在轴突上一个冲动在一个点产生动作 电位,那么这个点与邻近点就会产生电 位差,就会形成局部电流,引起邻近点 的去极化,形成另一个动作电位。依次 类推,最终神经冲动就以脉冲电流的形 式在轴状突上传递下去。
(一)轴突传导
动作电位的传导
(二)突触传导
1、突触的结构
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肉纤维之间的 空隙,称为突触部位。间隙前和间隙后的膜, 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