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弟教育状况调查心得
农民工子弟教育状况调查心得
农民工子弟教育状况调查心得-------- 2010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受益非浅,印象尤为深刻,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极为艰难,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在经济的带动下,外来务工人员也不断的涌入,因农村房租便宜,大量的民工租住。
勿庸置疑,外来打工者总是会受到种种限制,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的教育、学习生活,但学校为了长远发展,重视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并尽一切可能做好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
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样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稍有失当就可能增加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就有可能滋生出多种反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抚慰和恰当的矫正,就有可能外显为非正常的,甚至违法的社会行为,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走上犯罪,乃至反社会道路,其结果必然给社会治安带来压力,给城市生活造成威胁。
近几年,民工子女不断地涌入当地的学校。
可家长仍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教师、学校。
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民工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我对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篇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篇第一篇: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那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入学很困难,所受教育水平很低。
本文就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展开了调研,正确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
他们不仅是缺少父母看管的孩子,也是这个时代的孤儿。
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又由于老人的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使孩子们缺少正确的引导。
还有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可能由于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等等。
这些都真正的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一、调研方法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带来的影响,我在村里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调研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电话调查,对于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采取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调研方法,而对那些随父母迁到城里的子女采取了电话跟踪调查。
内容主要是了解孩子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教育孩子的观念以及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分析了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到了留守儿童的身上,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而直线下降。
农民教育学生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农民,我深知教育对于农村孩子的意义。
在我国,农村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农村教育中来。
作为一名农民,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农村教师,这让我有了更多机会去接触农村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也让我对农村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农民教育学生的心得体会。
一、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农村孩子生活在农村,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城市孩子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相对薄弱。
由于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很难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匮乏。
相比城市,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再次,农村孩子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家庭收入较低,孩子的生活压力较大。
二、农村教育的困境1. 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工作量过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2.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图书资源等方面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3.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读书无用,导致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
4. 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由于教育资源匮乏,部分学生感到学习无望,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农民教育学生的心得体会1. 关爱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知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我还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 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深知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因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还关注教育教学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一、前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自2000年代末以来,备受关注。
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解决农民工子女难以就学的问题。
不过,该问题在实际解决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调查,从巨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探究该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问题的来源1.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纷纷流入城市打工。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却无法享受到同城市的本地学生所享有的教育机会。
即使有些地方规定,农民工子女可以参加就近的学校,但由于政策执行欠缺,常常面临着城市对农民工子女的剥夺。
2. 经济困难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的收入一般很低,很难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
因此,他们的子女很难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一点会影响到他们未来发展的机会。
3. 学生心理压力大与别的同学相比,农民工子女的环境与经济条件都处于劣势地位,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比其他同学要大。
这也是他们很难融入学校现有主流文化的原因之一。
三、对策分析1. 宣传普及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农民工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一些家长认为为孩子上学投入的成本不值得,他们可能会把孩子提前让读书回家帮忙,或者让孩子在家里干活,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普及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为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付出必要的代价。
2. 优化公共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在城市建设各种教育设施,并将这些设施向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开放,这样就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并且政府可以提供一些政策性补贴帮助农民工家庭解决孩子教育问题,提高孩子入学机会。
3. 开展教育帮扶计划针对农民工家庭经济窘迫的现实,可以通过开展国家、社会、企业结合的教育帮扶计划,帮助农民工子女渡过学习困难时期。
比如,可以设立教育基金,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家庭提供针对性帮扶。
四、总结总的来说,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等众多方面因素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农民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城市的繁荣和农村的停滞造就了城市中大量的候鸟,由于它们特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们正经历着不同的欢乐和悲伤。
农民工子女是城市的第二代移民,由于义务教育制度的存在,他们的就学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家庭使用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1:高昂的学费让农民工的孩子感到害怕。
在北京,虽然教育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对农民工子女进行教育,但由于成本等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尤其是学费取消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因为没有政府补贴。
大多数城市学校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满额为由拒绝接收农民工子女,而私立学校收费较高,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导致部分农民工子女辍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民政局规定,父母一方必须在北京拥有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在出具《子女关系证明》后,可免费进入本市中小学就读,并被视为在本市拥有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从外地来北京的农民工子女如果想去北京的城市学校上学,就必须支付昂贵的学费。
小张和他的妻子从秦皇岛来到北京工作,他们有一个7岁的学龄女儿。
根据北京小学生的相关政策,这对夫妇既没有北京户口,也没有房产证,不符合北京的入学要求。
他们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应该回到他们的户口去学习。
这对夫妇向熟人寻求帮助,并多次申请进入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以防止他们的孩子被落下,并给他们一个阳光和健康的态度。
最后,我收到了回复,说我可以根据我的暂住地就近入学。
我特别向我临时住所附近的小学或区教育局提出申请。
我必须支付12000元的学费,即每年2000元。
我必须一次支付六年的学费。
小张和他的妻子在北京工作。
他们的丈夫开车去餐馆送货,每月收入5000元。
他们的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家庭的日常食物和家务。
月薪5000元,不包括每月1000元的房租:生活费和其他费用都在2000元以上,所以剩下的很少。
一万两千元对这对夫妇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也是最低的学费。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我们学校现有在岗教师128名,学生1051人,下设5所村小,学生居住在三个乡镇26个村。
其中,农民工子女127名,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农村留守儿童12名。
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学校地处近郊农村,6所学校分布于新城子现代副城周边。
事实上,已成为大量接纳农民工子女的小学。
我们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体现,不是简单的城乡差异,而是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间的差异。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全校所有的农民工子女的问卷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三、结果分析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是留守儿童。
从这样一个整体的概念出发,这两个群体都是我们所要关注的。
这两个群体之间,从整个变化态势来讲,是动态的,今天的流动儿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流动儿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
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1.心理问题突出。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
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范文一、实践内容:20某某年7月11日,我们随着经管系李老师以及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支志愿小分队出发了。
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湖南省某某县的某某高速某某段工地上。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对农民工教育以及有些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2.1首先是对农民工教育方面展开的一系列调查农民工这一充满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也是构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鲜血液,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3亿农民工离开家乡外出就业,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
现在,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再加上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大量企业订单减少,用工需求下降,没有任何技术优势的“普工”面临着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严峻考验;这些严峻的现实,对工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这里的大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
根据我们调查报告上的数据分析,小学文化水平的有40人,所占的百分比是17.6%。
初中文化水平的有102人,所占的百分比是44.9%。
高中文化水平的有85人,所占的百分比是37.4%。
然而大专以及大学文化的人却是0人。
我们还仅仅只是对着这某某工地上的227名农民工进行的调查,要是在社会上,会不会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工会越来越多呢可见文化在农民工生活中还是极度缺少的,我们需要给农民工贯彻文化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的不可缺少性。
像那天我们志愿小分队带去的调查问卷,是关于农民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小组成员会一个一个的在后面进行相关的帮忙,一起与农民工叔叔,阿姨他们一同完成那份问卷,有些年龄有点偏大的叔叔们还有些不识字的,是通过组员的一片一片的读解的情况下一同完成这次的问卷调查的。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与思考引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加,大量农民工涌入一线城市,他们的下一代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
这些孩子在城市环境中长大,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就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进行调查与思考,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调查结果1. 教育资源不均衡: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经常就读于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城市一般学校相比,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校舍设施简陋。
2. 学业压力大:由于家庭经济环境较低,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需要自谋生计,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可能需要接受更多的兼职工作,导致学习时间不足。
3. 心理问题:由于家庭的不稳定以及与城市孩子所面临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往往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感到自卑或挫败,对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不良影响。
二、困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政策层面: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不能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福利。
户籍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一个壁垒。
2. 经济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在学业上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
3. 心理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子女长期身处于陌生的城市环境中,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解决方案1. 政策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打破户籍限制,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权益。
2. 加强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解决师资力量和校舍设施问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3. 建立关爱机制: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起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社会互助: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关注和援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5. 家庭教育:家长应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发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农民工教育儿童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农民工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在城市打工。
农民工的子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他们在教育、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作为一名农民工,我有幸参与了农民工教育儿童的工作,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参与农民工教育儿童的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
1. 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普遍较差,很多孩子连基本的文具都难以保证。
同时,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较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3.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孩子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
他们缺乏关爱,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农民工教育儿童的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
以下是我的一些家庭教育指导心得:1. 加强亲子沟通。
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
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4. 关注孩子的社交能力。
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参与了以下课外活动:1. 组织兴趣小组。
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兴趣爱好,成立书法、绘画、舞蹈、体育等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
2024年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活动心得
2024年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活动心得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与了2024年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活动。
这个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旨在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深刻地体验到了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感悟。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进行了一些调研和准备工作。
我了解到,农民工子女多数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集中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由于这些原因,他们的学业进步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很多孩子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基础教育。
进入活动的第一天,我和我的团队走访了当地一所中小学。
我们带去了一些学习用品和图书,还组织了一次义务教育活动。
当我们第一次见到农民工子女时,我被他们天真的笑容和温暖的目光深深打动了。
他们纯真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每天都会去学校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帮助他们学习,解答问题。
虽然我只是个学生,没有教学经验,但是通过和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态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他们不怕困难,勤奋学习,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每当我看到他们取得进步时,我都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
就在这些日子里,我收获了许多教育上的机灵和教课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农民工子女的可塑性。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面临的困境并非仅仅是教育方面。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情感支持,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挫折。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定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带他们去郊外游玩,还有一次读书会,鼓励他们通过阅读来拓宽眼界。
这些活动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快乐和成长,也帮助他们建立起了亲情和友情,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教育是农民工子女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最终五篇)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最终五篇)第一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纷纷涌入城市。
他们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边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边却被“飘摇不定”的生活方式而深深困扰着。
虽然大多时间居住在城市,却很难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
其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便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具体表现如下:一、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介绍1、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
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认为城市学校“费用太高”的占受访农民工的75.2%;认为“没有城市户籍”的占15;待遇不公平的占6.2%。
因此,城里孩子接受的“良好”教育教对诸多农民工子女来讲是遥不可及,2、公办学校无力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
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入读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
比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很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实现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所需。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好多资质较浅的私立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很难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所学知识较为局限,从某种角度来讲,影响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二、解决措施1、积极探索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新形式。
如:建立政府主办、地方企业赞助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鼓励个人或民间组织开办具备优质教学条件农民工子弟学校,全方面满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需求。
2、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对政府部门工作的监督,建立针对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问题的信息反馈渠道,当农民工子女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能予以及时维护和解决。
3、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收费资金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防止“天价”学费赌住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收取“借读费”和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
同时,采取灵活的收费方式和管理办法,可按月、季、学期收费,实行走读或寄读等,以适应外来人口流动性强和收入不稳定的特殊情况。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人数迅速增加。
农民工在祖国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教育状况也备受人们关注。
针对农民工的教育状况,我们开展了一项实地调研。
一、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通常会比较艰苦。
我们了解到,他们通常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出租房里,生活条件十分困难。
另外,他们的工作时间往往会很长,有时甚至需要连续工作一周,经常加班到深夜。
二、农民工的教育状况1、接受教育的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有47.9%的农民工接受过初中教育,15.7%的农民工接受过高中教育,只有0.2%的农民工获得过本科以上学历。
相比之下,城市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更高。
2、教育程度对获得高收入的影响我们的调查表明,教育程度对农民工获得高收入的影响很大。
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月收入普遍在4000元以上,而只接受过初中或以下教育的农民工月收入最多只有2000元。
3、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状况我们的调研还发现,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比较困难。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只有25.3%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上过学。
有36.8%的农民工子女只上过小学,有18.6%的农民工子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三、促进农民工接受更好教育的建议1、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农民工们普遍呈现出长时间工作的状态。
为了让农民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我们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教育。
2、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为了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农民工需要有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我们建议政府提供更多针对农村地区的职业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该包括计算机技能、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的培训,这有助于农民工的职业发展。
3、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在调查中也了解到,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面临很多的困难。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帮助这些家庭的子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农民工教育学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我国,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农民工,我有幸参与到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中,通过与他们的相处,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农民工家庭的收入较低,很多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优秀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施等。
2. 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农民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孩子能读书识字就足够了,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3. 教育环境恶劣。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求学过程中,常常面临校园欺凌、生活压力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安心学习。
4. 教育期望过高。
一些农民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但这种期望往往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农民工教育学生的心得体会1. 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需求作为一名农民工,我深知农民工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因此,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我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其次,我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了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最后,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提高自身素质,为农民工子女树立榜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教育农民工子女,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首先,我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使农民工子女受益。
其次,我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农民工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
农民工子女教育实践心得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实践的教师,我有幸见证了这一群体的成长与变化,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实际情况在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首先关注的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
农民工子女往往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打工子弟学校,家庭条件普遍较差,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和人际交往障碍。
1. 心理问题:农民工子女长期生活在城市边缘,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他们在学校中往往受到歧视,难以融入同龄人。
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放松心情,提高心理素质。
2. 学习困难: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人际交往障碍:农民工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源于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开展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加强家校沟通。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特点,我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质量。
1. 注重实践性教学:农民工子女往往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因此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强化生活教育:农民工子女生活在城市边缘,对城市生活了解有限。
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他们参观城市博物馆、科技馆等,让他们感受城市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民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滞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鸟,并因着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而体味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则因为义务教育体制、户藉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学的问题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
一、昂贵的借读费让民工的子女望而怯步。
在北京,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较到位,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民工子女在入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取消借读费后,因财政没有补助资金,这一矛盾更显突出。
城市学校多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容量已满为由拒收农民工子女,而民办学校较高的收费又使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失学。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规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开具《子女关系证明信》后就可免费借读本市中小学,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对待。
这样的情况下,外地来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必需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从秦皇岛来京务工的小张夫妇,七岁的女儿正是入学年龄,按照北京小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夫妻俩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房产证明,不符合北京入学规定的几种情况,被答复为应回户籍所在地就读。
夫妇俩求熟人帮忙,再三申请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希望进入所在暂住地相近的小学入学。
最后接到答复为可按暂居地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向暂居地附近小学或所在区教育局申请,必须交纳借读费一万两千元,即每年两千,一次交清六年费用。
小张夫妇在北京打工,丈夫开车给一家餐馆送货,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家务。
月工资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两千多元,实在所剩无几。
一万两千元对夫妻俩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最低的借读费,按学校质量条件等,多的可达三万六千元。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根据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等
现象。
以下是调查报告的主要发现:
1. 学龄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根据调查,全国范围内有大约3000万的学龄民工子女。
这些民工子女通常随父母到城市打工,但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和缺乏合适的托管条件,
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学校资源不平衡:调查发现,与城市孩子相比,民工子女所就读的学校通常条件较差,教学设施和教师素质都有所欠缺。
这导致他们无法得到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质量。
3. 家庭经济困难:很多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困难,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因此,很多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也缺乏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培训
机会。
4. 教育机会不均衡:调查显示,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高中和大
学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
即使一些民工子女有出色的学习成绩,由于户籍不在城市,
他们仍然面临着高额的学费和入学限制。
5. 心理困境与适应问题: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面临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与
农村生活截然不同,他们可能面临心理困境和适应问题。
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学业表现。
基于以上的发现,调查报告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注意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改善民工学校的条件,减轻
家庭经济负担,以及改革户籍制度,为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等。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这一群体的扩大,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子女,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其现状、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以期为这一群体的子女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问题现状(一)入学难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例如,在A城市,一位农民工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就读附近的一所小学,不得不提交了包括暂住证、务工证明、租房合同等一系列复杂材料,即便如此,孩子仍然因为户籍问题被拒绝入学。
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子女往往只能选择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
以B城市为例,城区的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等先进设施,而城郊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则设施简陋,图书匮乏。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使得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上就处于劣势。
(三)教学质量差距教学质量是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然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方法和内容往往落后于城区学校。
以C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心理问题突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以D城市为例,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因方言、生活习惯等差异,常常遭受同学排斥,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这种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更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一)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是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限制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活动”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今年暑假,我十分有幸跟随我们建工学院纪检部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活动”,并且深有体会。
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去城市打工,现如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备受关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我们先赶到位于聊大东面的军王屯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来到村后,同学们分为两队,队员们深入各家各户进行了解该村的子女的教育状况,我们与当地的以为老人面对面的交流,尽情话起他们的子女在入学所面临的困难、在学校享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等等。
通过深入的交谈,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就近入学原则、借读费、贫穷歧视等问题。
而这些都是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
对于村民们提出的关于教育政策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答。
通过调研访谈,我们对影响东昌府区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调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提供了生动翔实的材料。
下午,队员们走进教育局,走访了区教育局局长办公室和基础教育科。
调研内容涵盖农民工子女所占比例、所受的教育状况以及区教育局在农民工教育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赵科长向我们深入地介绍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赵科长指出,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部分学校和教师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非法无情的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一些教育权利。
在教育措施方面,他还向我们透露,下一步,我们将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据调查资料分析,针对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这些措施:1、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农业,关注农民工生活。
2、加大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对民工子弟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与思考
对民工子弟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与思
考
随着中国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等一系列事宜都需要大量工人进行建设,而大部分建设工人所带来的家属便是民工子弟。
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民工子弟受教育问题也开始凸显。
最近,我们对民工子弟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显示,近年来民工子弟的受教育程度有所改善,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
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权利也不能被满足。
有39%的民工子弟没有学前教育,有超过50%没有健全的中小学
教育资源,而仅有少数的民工子弟进入了大学。
除了影响民工子弟的家庭经济状况,其他因素包括:学校管理不善、教师素质普遍较低、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等等原因都影响了民工子弟受教育的程度。
与此同时,许多家庭也对教育缺乏重视,孩子往往需要去赚钱,家里再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导致女孩子很难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为改善民工子弟受教育的程度,需要各方面做出努力。
首次是国家层面,政府应该在教育方面加大投资,提高教育质量,也应该全面加强对民工子弟教育的支持。
其次,学校应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
应该重视教育平等原则,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应该提高学前教育在民工家庭中的普及率。
最后,家庭也要重视教育。
民工子弟家庭应
该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成长,给孩子提供最基本的学习条件。
在今天国家越来越强大的过程中,民工子弟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会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子弟教育状况调查心得-------- 2010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我来说,却是受益非浅,印象尤为深刻,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极为艰难,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在经济的带动下,外来务工人员也不断的涌入,因农村房租便宜,大量的民工租住。
勿庸置疑,外来打工者总是会受到种种限制,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的教育、学习生活,但学校为了长远发展,重视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并尽一切可能做好民工子女的教育工作。
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样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稍有失当就可能增加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就有可能滋生出多种反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抚慰和恰当的矫正,就有可能外显为非正常的,甚至违法的社会行为,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走上犯罪,乃至反社会道路,其结果必然给社会治安带来压力,给城市生活造成威胁。
近几年,民工子女不断地涌入当地的学校。
可家长仍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教师、学校。
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民工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我对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
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大多数(但这类家长说话模棱两可)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占一小部分,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学前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孩子上学前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
有些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只能泛泛而谈,过于简单,只会说“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而对老师嘛,说些“XX老师你对孩子严点,越严越好”、“他不听,你就打他、揍他好啦,”——这些话没有错,但当孩子一旦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时,这些话的作用是不大的,或者说不起作用的。
更有甚者,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教育子女,如打、骂,不给饭吃或赶出家门,而对孩子实施“打骂”式教育的大有人在。
据了解,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里不是油滑成性,就是性格孤僻例如一个农民工子女小林由于平时作业潦草,成绩比较差,就经常被他父母打骂,而时间长了,他也就习惯了,不再惧怕父母的棍棒政策。
有部分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希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树立良好的形象。
有部分家长提倡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
另外,还有大部分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
据了解,大都的说工作太忙,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有的干脆就不想管,认为有学校、有老师管,家长就不用管了。
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有些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过多,时时事事都管,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使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希望父母管得多的占总数的很少部分,据他们自己说,平时父母管惯了,离开父母什么都不会做。
而希望父母少管的孩子相比来说更多,他们希望父母给孩子点自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小孩子都愿意听赞扬的话,不管做的对与错,都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这样的学生占大多数。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打骂,有的孩子甚至当着父母的面说:“如果你们再打我,我就离家出走。
”可见,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是万万要不得的,还有剩下的孩子希望能自我教育,要求家长给提出计划或指导性意见,让孩子自行处理一些事务,最后家长可检查验收。
不过有一点值得提出,民工子女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较强,这正应了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由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民工子女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长为工作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的情况比较普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甚至是拔苗肋长、操之过急。
(3)家庭气氛及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不良影响。
(4)家长主观上重视,心理明白;可客观上无暇顾及,一旦子女与自己所期望的不符,出现“压服”,打骂的情况比较严重。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同步,家庭内部教育意见也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
(6)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不够。
针对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结合现状,学校和社会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从学校全局考虑,因民工子女的流动性及和当地学生经济生活上的差异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原计划中的某些教育教学活动很难开展。
目前,当地村干部和当地学生家长意见很大,他们希望学校不要接受这些民工子女。
学区内学生家长认为,接纳太多的民工子女,其子女与外地良莠不齐的“外路人”一起就读,自以为势必造成响,其中的择校转学就是此影响之一。
就目前状况来看,这样下去,势必影响当地学生的学习。
根据上述调查分析,我给学校和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1.学校招生子女的招生中,按就近入学原则,只要证件具备,符合条件,学校敞开接受。
2.民工子女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为了缩小外地生与本地生的差距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班级集体中去融入这个家庭中来可以做以下尝试:(1)建立档案,做到有的放矢。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教师只有掌握外地生的心理状况,才能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了解其心理的变化,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
(2)付出爱心,用心灵赢得心灵。
白居易说过:“惑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首先要端正思想,脱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外地生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使他们能主动地自我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进行鼓励、表扬,切记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等。
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3)关心温暖,融入集体怀抱。
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集体生活场所。
为了帮助外地生尽早地融入集体的怀抱,并从中吸取温暖和力量,我们号召全体同学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认识,消除外地生的隔阂,其次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真诚地向他们伸出友谊和温暖之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唤起他们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在班级里,多举行多种活动,根据外地生的兴趣爱好,多给他们施展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强的信心。
(4)转变意识,家校密切配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经调查,外地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为此,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分析解决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举办讲座,指出压抑孩子发展,有损孩子人格的种种不当的教育行为及其危害性,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还要与那些优秀家长多交流,多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子经验。
3.家庭教育方面的几点建议要提高这些民工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其中与教育部门联系尤为密切。
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
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开办家长学校,专设民工家长学校。
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对这一弱势群体的接纳与关注。
(2)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3)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5)对“油滑成性,性格孤僻”的另类学生要给予温暖,创造让他们可展示的平台,学校、教师、学生一视同仁.从调查结果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家庭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倡导科学的、民主的家庭教育观念。
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认识,消除外地生的隔阂,其次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真诚地向他们伸出友谊和温暖之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多给他们搭建平台,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强的信心,从而健康的发展。
每经历一件事都会有感想,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有长进。
活动下来,让我感触颇深,也让我看到了繁华城市的另一面,对于我们这群从小念书无忧无虑的城市孩子来说,我们真的太幸福了,因此,我们更应珍惜现在的机会,在大学里有所作为,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