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校 在六 年 中 曾七 次搬 家
农 民工子 弟学 校 . 部 大
分 教 学设施 与 国家 的要 求还有 较 大 的差 距 “ 师 老
多的关 注 。我 国的 《 义务 教育 法》 定 : 规 义务 教育 应 由户籍 所在 地 的政府 提供 出的农 民工 子女无 法 外
回到户籍 所 在地 的学 校就 读 . 他 们又 不具 有城 市 但
的 ” 师往 往是 “ 拼西 凑 ” 正式 的有 经验 的老 ‘ 墩 6 _ 东 .
就 读 . 们 也 必 须 支 付 巨 额 的 “ 读 费 ” “ 助 他 借 或 赞 费 ” 这 笔费 用对 于经 济 收入偏 低 的农 民工 家庭来
说是 一笔 巨大 的开 支 。 因而 . 多流 入城 市 的农 民 许 工子 女都 面 临着辍 学或 失学 的险境


农 民工 子 弟 学校 的 发 展 困 境
据统计 . 早 的一所 民工子 弟学 校大 约创 办 于 最
师很 少 , 音 乐 、 而 体育 、 自然 、 语 等课 程 的 师资 更 英 是缺 乏 主要 为公 立 学校 离退 休教 师 、 村学 校外 “ 农 流教 师 、 业求 职大 学 生 以及 文化 程度 较高 的进 城 待 务工 者 . 多 教师 都 是 临 时从 教 .⑦ 一 两 年课 就 许 ”代 走人 . 根本 没有 教学 经验 和责 任心 农 民工 子弟 学 校教 师 的工资 待遇 低且 没有 保 障 . 也没 有任 何福 利 政策 : 学校设 施 较差 。 教师 生 活一般 比较 艰苦 . 学 教 负担重 , 作量 大 工 这些 造成 教师 的流 动性 大 . 而 从 使农 民工子 弟学 校 的师资 缺乏 . 使得 一些 课程 无 法 开 设 . 法 满足 学 生 的需 要 . 成 农 民工子 弟 学 校 无 造 的教 育教 学 质量低 下 所 以 . 人戏 称农 民工 子弟 有 学 校为 “ 识字 学校 ” “ 或 培训 学 校”

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现状调查研究_社会工作专业

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现状调查研究_社会工作专业

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现状调查研究_社会工作专业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在城市中为农民工子女设立的教育机构,旨
在提供质量稳定、价格适中的教育资源。

然而,这些学校常常面临
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例如资金不足、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学习及心理问题等。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他们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为这些学校的师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社会工作者可以参
与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中:
1. 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针对农民工子弟的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学习指导: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
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适应学习。

3. 家庭教育: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开展
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认识和能力。

4. 社会关爱工作:社会工作者可以协调社会资源,为学校和学
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总之,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的师生提供全方位
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和尽早实现自我价值。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篇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篇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篇第一篇: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那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入学很困难,所受教育水平很低。

本文就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展开了调研,正确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

他们不仅是缺少父母看管的孩子,也是这个时代的孤儿。

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又由于老人的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使孩子们缺少正确的引导。

还有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可能由于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等等。

这些都真正的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一、调研方法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带来的影响,我在村里展开了全面的调查。

调研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电话调查,对于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采取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调研方法,而对那些随父母迁到城里的子女采取了电话跟踪调查。

内容主要是了解孩子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教育孩子的观念以及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分析了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到了留守儿童的身上,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而直线下降。

征文 农民工子弟教育研究

征文 农民工子弟教育研究

征文农民工子弟教育研究农民工子弟教育研究深入了解、全面关注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农民工子弟是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中生活的子女。

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和背景,他们面临着诸多教育上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民工子弟教育的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弟由于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的限制,往往面临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入学难、学业困难等问题。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弟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不平等,更是一种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改善农民工子弟的教育状况。

二、农民工子弟教育的问题与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

由于地域和经济因素的限制,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且质量不高。

农民工子弟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有限,他们往往只能就近就读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教学条件较差。

2. 学业压力过大。

农民工子弟在学业上面临的挑战也较大。

他们往往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支持,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并面临辍学的风险。

3. 就业难题。

农民工子弟在完成教育阶段后,由于缺乏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他们往往面临就业困难。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是制约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改善农民工子弟教育的措施与建议1. 完善教育资源分配。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同时,可以建立农民工子弟教育优惠政策,鼓励城市的优质学校向农民工子弟敞开校门。

2.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农民工子弟的家庭往往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政府和社会应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农民工家庭提升教育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3. 引导社会关注与参与。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

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才能真正改善农民工子弟的教育状况。

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公益活动,为农民工子弟提供关爱和支持。

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工子弟学校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吸纳相当一部分进城 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上学,其原因一是收费相对较便宜。大 多数公办中小学尽管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也是实行 “ 一费制” ,但在学期中也收取一定的活动费。显然,即使
!"
改革・发展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能进入城市公办中小学读书,他们 也可能支付不起学校收取的教学活动费用。而民工子弟学 校尽管办学条件差,但收费相对较便宜,必然会吸引部分 民工子女入学。二是部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对子女的教育 期望不高,认为只要孩子在城里有人管、有学上就行了。 三是民工子弟学校生源构成都是进城务工就业农民 的 子 女 , 有的学校学生还都是同籍同乡,不会遭受城里孩子 的 歧 视 。 四是作息时间相对灵活,如学生可早到校晚离校。这些因 素都适应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其对孩子教 育的需求。据我们了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对民工子弟 学校都颇有好感。
会公布,收费必须出具合法票据。必要时有关部门还可以 考虑通过新建、兼并、功能转化等途径,增加和扩大达标 的教育资源,满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 需求。所谓新建,就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进城务工就 业农民工聚居区建造符合本地最低办学标准的学校。所谓 兼并,就是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兼并民工子弟学校或与 —分 其联手办学,使后者成为前者的分校,形成 “ 总 校—— 校”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所谓功能转化,指的是把适 龄儿童的减少所造成的城市公办学校中的闲置教育资源, 转化为专门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子女的学校。通 过 上 述 途 径 , 打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间的壁垒,全方位地把进城务工 就业农民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为早日实现城 市教育一体化奠定基础。
3./245+ 教育经济学国际 百 科 全 书 〔 -〕 + 北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案例(2篇)

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案例(2篇)

第1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一所位于城市郊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阳光学校为例,探讨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

一、阳光学校概况阳光学校位于我国某城市郊区,是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弟提供教育的民办学校。

学校成立于2006年,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60余人。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案例1. 案例背景小明(化名),10岁,来自四川农村,父母在阳光学校附近的一家工厂打工。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小明在小学阶段就跟随父母来到城市。

起初,小明就读于当地一所公立小学,但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后来,小明转入阳光学校。

2. 案例经过(1)入学初期小明刚入学时,由于语言不通,他在课堂上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

此外,小明的家庭背景也让他难以融入校园生活。

在课堂上,小明经常低着头,不愿与同学交流。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和老师们耐心地帮助小明,教他普通话,鼓励他参加课外活动,逐渐让他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2)学习进步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

他开始努力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小明的生活用品较为简陋。

在寒冷的冬天,小明常常穿着单薄的衣物,冻得瑟瑟发抖。

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小明购买了保暖衣物,并为他提供了午餐补助。

(3)成长与困惑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在阳光学校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开始面临更多的困惑。

他意识到自己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担心未来无法融入社会。

在一次课堂上,小明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的担忧。

老师安慰他,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未来。

三、案例分析1. 语言障碍农民工子弟普遍存在语言障碍,这是他们在城市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及问题

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及问题

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及问题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用人规模越来越大,我国的农民工由最初单人式流动渐渐转化为了家庭式流动,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那就是城市农民工子女。

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出现了很多专门接纳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文章阐述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隐患和对社会的影响,呼吁我们要多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家庭式流动;教育情况一、农名工子女受教育现状1.就学过程不平等(1)民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资金不足,而且不少学校以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以教育为目的。

所以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师资力量不高、管理水平太低、教学设备奇缺以及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

所以农民工子女虽然能够上学,但是享受的待遇并不是很好;当地主管教育部门有严重的以城市为主体的观念,不但没有落实国家的政策,不对这些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补贴,改善教学环境,完全不考虑流离失所的学生。

(2)与城市的子女同处于一个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原因,要比城市子女多缴纳更多的费用,尽管他们的经济条件很低。

能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公立学校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第二种就是城郊结合的乡镇学校。

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通常都是“单独编班”或者是“插板”。

因为户口不在本地,经济条件很低,经常被学校里的城市子女排挤;甚至有的时候无法参加学校或者当地举办的活动,和三好学生的评选。

有的教师素质不够高,会歧视农民工子女,剥夺了和城市子女的平等教育权利。

2.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就学渠道上。

农民工子女的主要就学渠道有:第一,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

第二,在公立的中小学借读。

第三,在家乡接受教育。

很多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六十五的适龄儿童都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几乎都不在身边。

3.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有限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主要途径目前仍然是选择民工子弟学校,这就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非常狭窄。

关于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

关于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

关于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基于常熟市部分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分析摘要:在目前情况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牵家带口流入城市,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这就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

由于经济收入、户籍等种种原因,大部分民工子女的教育只能依托给民工子弟学校。

但通过对常熟地区的“龙华学校”、“阳光学校”等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民工子弟学校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发展还不健全。

存在问题大致如下:①学校办学不规范,还存在非法办学的现象;②师资力量不足,里面的教师人数较少,一个老师平均要教两门课;③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大部分老师都不是常熟本地人,来自安徽、淮安等地,没有正规的教师资格证;④学校设施设备简陋,由于资金匮乏的原因,学校不能承受大的规模建设;⑤教学管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正规的培养方案,管理不到位;⑥教学质量低下,由于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有些只是他们分析不透彻,甚至还存在错误;⑦教师的收入和作息等得不到根本保障,待遇不高,从而导致愿意从事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的人很少;⑧学生来自各地,流动量较大,导致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等。

为此,对于民工子弟学校我们要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得到较好的发展,也使教育得到平衡。

关键字: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民工子弟学校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策1、问题的提出民工子弟学校是指专为进城务工就业民工的子女开办的学校。

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民工子弟学校,招收了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子女,客观上解决了城市公办学校的压力。

在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起着较为重大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我和几位队员分成两组,分别对常熟市的“龙华学校”和“阳光学校”作了详细的调查。

本研究报告着重对常熟市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研究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文以常熟市碧溪镇的“阳光学校”,莫城镇的“龙华学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我们对常熟市的“皖清小学”也做了大致的调查。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教育管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教育管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教育管理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与教育管理在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正面临着种种教育困境。

本文将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1.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由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户籍的孩子存在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他们常常面临入学难、就近入学受限等问题。

此外,一些农民工家庭因经济困难而无法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学校环境的差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中往往遭遇着城市生活模式与农村生活模式的差异,使他们感到不适应。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他们也面临来自同学的歧视与不公平待遇。

3. 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农民工子女所就读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城市学校存在差距,一些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导致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

二、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教育管理措施1.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他们享有与城市户籍子女相同的受教育权益。

同时,建立政策档案和信息平台,便于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2. 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的投入,建设更多优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同时,加强对这些学校的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3. 推动校际合作与交流通过推动城乡学校的校际合作与交流,农民工子女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要加强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的交流,促进社会融合。

4.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

通过家庭教育的良好引导,帮助农民工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5. 建立教育评估和监管机制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评估和监管机制,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最终五篇)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最终五篇)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最终五篇)第一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纷纷涌入城市。

他们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边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边却被“飘摇不定”的生活方式而深深困扰着。

虽然大多时间居住在城市,却很难享受到“城市人”的待遇。

其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便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具体表现如下:一、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介绍1、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

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认为城市学校“费用太高”的占受访农民工的75.2%;认为“没有城市户籍”的占15;待遇不公平的占6.2%。

因此,城里孩子接受的“良好”教育教对诸多农民工子女来讲是遥不可及,2、公办学校无力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

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入读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

比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很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实现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农民工子弟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所需。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好多资质较浅的私立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很难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所学知识较为局限,从某种角度来讲,影响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二、解决措施1、积极探索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新形式。

如:建立政府主办、地方企业赞助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鼓励个人或民间组织开办具备优质教学条件农民工子弟学校,全方面满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需求。

2、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对政府部门工作的监督,建立针对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问题的信息反馈渠道,当农民工子女的权益受到侵犯时,能予以及时维护和解决。

3、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收费资金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防止“天价”学费赌住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收取“借读费”和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

同时,采取灵活的收费方式和管理办法,可按月、季、学期收费,实行走读或寄读等,以适应外来人口流动性强和收入不稳定的特殊情况。

我国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民工数量也不断增加。

虽然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他们异地务工的生活状态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却饱受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出台了政策支持民工子弟接受教育,设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以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但是当前民工子弟学校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等。

为了更好地探索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及分析其发展之策,本文将针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我国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之策。

具体而言,本文将探讨以下问题:1.我国民工子弟学校现状如何?2.我国民工子弟学校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提高我国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1.文献调研: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我国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之策。

2.案例分析:选取几个民工子弟学校作为案例,深入了解这些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支持。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民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教育条件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2.为提高我国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质量,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设施水平。

3.提高民工子弟的教育质量,有助于促进其在城市中的发展,并减少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的作用被越来越重视,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非常重要,在实践中e我们为提高民工子弟的教育质量,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与对策

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与对策

接收农 民工子女在 当地全 日制公办 中小学 入学 。20 03
由教育局来管理 ,可以由学校 自主决定教学事务 ,教务
人 员的 聘 用 以及 制定 招生 计 划 等 。只有 让学 校 在 课程 设
年9 1 月 7日,国务院办 公厅转 发教 育部等部 I 《 、 关于 ] 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 的通知》 ,要 求流人地政府负责进城农民工子女接收义 务教育工作 ,充分 发挥全 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 作用 ,并要求减免相关费用 ,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
于政 府 的 管理 体 制之 外 , 府 也没 有投 入任 何 的教 育 资 政 源 。 对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来 说 ,这 些 学 校 是 “ 法学 校 ” 非 , 有些地方政府 采取 “ 不管理 不投入”的态度 ,而有些则
是 义不 容 辞地 取 缔 。 [ 1 1 ( )教 育 资源 短缺 二
于 民 工子 女 没 有流 入 地 的常 住 户 口 ,往 往 无法 享 受 由 流
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义务教 育经费 ,所以流入地政府无
中小 学 为 主 ,采 取 多种 形 式 ,依 法 保 障流 动 人 口子 女 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继续抓 好农村 儿童教 育。 03 ”20 年
女 ,汉,山东济 宁人 ,渤海大 学教育学院课 程与教学论 ,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课程论。
规 范其 办学行为O
0 一还存在 很 大问题 。为此 。对 民工子弟 学校要 给与必要 的政策保 障、经 费保 障 ,并 采取 措施
◆0 _秘 薯 I
曲 嘲 0 。 子弟 校; 状; 策 l 民工 学 现 对 1 的 I7 蛩辱- 文献 码: G 4 标识 A 文 章编号: 0 5 5 4 (0 0 1 01 1 0 0 — 8 3 2 1 )0 — 1 — 2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农民工家庭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本文将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提出一些解决途径以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农民工常迁徙于城市,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公立学校的资源,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

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质量往往无法与城市公立学校相比。

其次,经济负担重。

农民工收入较低,生活压力大,很难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

他们的子女可能面临无法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的困境,甚至无法负担学杂费和课外活动的费用。

再次,文化隔阂。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城市生活存在较大差异。

与城市孩子相比,他们可能面临文化认同感不强、适应城市学校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最后,家庭教育支持不足。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子女足够的学习和情感支持。

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民工子女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素养。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机会有限。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应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农民工子女能够就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减免农民工子女的学杂费和课外活动费用,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此外,社会力量也可以积极参与,设立专项基金,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奖助学金和资助。

第三,加强文化融合。

学校应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文化教育,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学校环境。

略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略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略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教育的大海中,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如同一艘航船,承载着无数农民工子女的希望和梦想。

然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同一座座险峻的山峰,需要我们不断攀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

这艘航船在教育的海洋中航行,既要面对风暴的侵袭,也要应对暗流的冲击。

风暴犹如师资力量的不足,给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如同一座座参差不齐的山峰,给农民工子女带来了不便。

暗流则犹如教育资源的匮乏,给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都相对不足,如同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需要我们跨过。

那么,如何解决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呢?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投入,如同一把强大的手,推动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监管,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农民工子女的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政府应鼓励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创新,如同一道智慧的曙光,照亮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前景。

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服务。

同时,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还可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农民工子女的需求。

然而,解决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问题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面对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我们需要克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如同一座险峻的山峰,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小谈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小谈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小谈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个很大但同时又很沉重的话题,我只是想以一个介乎旁观者与亲历者之间的身份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今天下午,陪着室友去优学教育面试回来的路上,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是询问我还去不去慈溪市工作的,我自然知道是那儿的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然后就说了恐怕去不了。

在挂了电话后,我心里面一直感觉有些心痛,原因是一直说会去最终却仍然没有去,有些遗憾……其实没有去并不代表我不想去,我以前在公开的场合就说过,如果有机会我是很想去三类学校的:一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二是学生差异大的私立学校、三是农民工子弟学校。

理由很简单:这些学校有很大的“油水”。

所谓“油水”,并不是说有什么利益可图,只是说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教师想取得一定的职业发展是有可行性的。

以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例,我们知道农民工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子女受教育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孩子通常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地方,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管理是个问题;这些孩子来自于农村,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尽量消除他们内心因为城乡差距而产生的自卑感是个问题;这些孩子受到不同家庭环境影响形成的不同性格老师应该如何驾驭以达到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是个问题。

上述的这些问题,如果一旦形成一些文字性内容,那么它们的价值将会是无限的。

那么我们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在生存方面有那些现实的困难呢?将来又将如何发展?促进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具体出路到底在哪儿?个人觉得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存面临以下困难:一:学生生源少并且不稳定众所周知,学生是支撑一个学校生存的重要因素,学生都没有了,学校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农民工因为其工作的限制、生活成本的考虑以及部分城市对农民工政策没有放宽,因而其子女会留在原住地接受教育,这样会减少一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源,即使有农民工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工作地接受教育,很多也会因为工作不稳定而会经常的给孩子转学,也让农民工子弟学校生源不稳定。

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的分析(以旭东学校为例)

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的分析(以旭东学校为例)

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的分析(以旭东学校为例)摘要本文以贵阳市旭东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资料分析等方法描述了旭东学校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两免一补新政策的影响。

从分析中,调查报告指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培养农民工二代中遇到的种...<p>摘要<br />本文以贵阳市旭东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资料分析等方法描述了旭东学校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ldquo;两免一补&rdquo;新政策的影响。

从分析中,调查报告指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培养农民工二代中遇到的种种阻碍。

如果仅仅依靠&ldquo;自力更生&rdquo;,现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将陷入难以正常运转的恶性因果链条之中。

最后,调查报告针对现状的不同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解决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出路问题,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br />关键词:&nbsp; 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两免一补。

<br /><br />Abstract<br />This paper takes the Guiyang Xudong school as an example. By using the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case interview, material analysis and so on,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Xudong school and analyzes the predicament and the problems that the present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fa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it fin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about the new policy. From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all sorts of hindrance which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faces during the raising the second generations. If only depending upon &ldquo;relying on their own effort to revive&rdquo;, the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will fall into difficulty at present. At last,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problems in present situ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related suggestion to make certain exploration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span class='Nxc829'></span> <br />Key words: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peasant laborers&rsquo; children; two free and one help.<br /><br />目录&nbsp; 字<br />摘要.II<br />关键词:&nbsp; .. II<br />Abstract III<br />Key words: ..III<br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1 <br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3<br />(一)对于学生采用抽样问卷的调查方法.3<br />(二)对校长老师和管理人员采用抽样个案访谈方法3<br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访谈.3<br />三、贵阳市旭东学校基本情况4<br />(一)学校基本设施4<br />(二)师资力量现状5 <p class='Nxc829'></p> <br />(三)设置与教学安排7<br />(四)学校周边环境7<br />四、现状分析10<br />参考文献14<br />致&nbsp; 谢15<br />附录16 <p class='Nxc829'></p> <br />&nbsp; <font color='#9a9a9a'></font> </p><P></P><p>摘&nbsp; 要<br />根据教学楼设计规范和其它相关标准,以及设计要求和提供的地质资料,设计该教学楼。

农民工子女论文: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论文: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论文: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已经超过800万。

庞大的流动儿童数量对于其在城市受教育问题造成了很大压力。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因此,要想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一方面,必须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政府对公办学校的投资以及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

另一方面,要鼓励多方办学拓宽教育渠道,使农民工子女多途径就学。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流动儿童教育近几年来,“农民工”一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促使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形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大更多的非农产值,这样就在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一股股波涛汹涌的“民工潮”。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他们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转移到城市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包括: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的身份界定问题等等。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大批农村学龄儿童跟随父母流入城市,而且数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这些适龄儿童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成了一个社会焦点问题。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流动人口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少年儿童数量为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为1409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 8%。

截止到2008年,全国6-1 4岁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为800万人。

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解决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作出了大量努力,但依目前情况看来,在流动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分析国家对于农民工子女进城以后的教育问题早有明确规定。

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价值与窘境

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价值与窘境

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存在价值与窘境【摘要】农民工子弟学校在补充城市公办小学容量不足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

本文通过对上海一位农民工子弟学校筹办人的采访,更直观地认识到现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价值,以及他们办校的窘境。

为此,提出教育免费政策应该真正地面向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呼吁允许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有效管理之下承办初中阶段的教育。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学校免费义务教育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受教育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笔者通过对上海一家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投资人王先生①访谈后,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有益补充,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但是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窘境。

一、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现实意义1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农民工子女的主要教育场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据最新数据统计,仅上海市外来务工人数就超过300万,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也不断增多。

由于历史遗留因素,在户籍与学籍捆绑制度的限制下,这些流动儿童要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是很难的。

王先生说:“虽然现在政策上准许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不再要求缴纳借读费,但是因为公办学校首先要保证本地儿童的入学,其实能够接纳的农民工子女数量有限,这是个无奈的现实。

而进私立学校读书也不是农民工能够承担得起的。

”所以相对收费较低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便成为这些流动儿童无奈的选择。

2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城市公办学校办学力量不足的有效补充进城务工人员受工资水平、生活条件等限制,多生活在城市郊区。

以上海为例,农民工在城郊结合部和郊区集镇聚居趋势非常明显,与农民工同住的子女80%以上集中在这些地区,而这些地区面临着本地区农民向城镇集中、中心城区人口流入的压力。

这些地区教育资源原本以户籍为限制,公建配套制度也不健全,再加上近几年来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造成原有的校舍、师资等教育资源紧缺,相当部分学校的班级人数长期超标准。

在这些地区,公办学校无法全部接纳所有的农民工同住子女,农民工子弟学校仍是接纳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的途径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Ⅲ)ABSTRACT (Ⅳ)前言 (1)一、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一)研究方法 (3)(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二、贵阳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以永恒小学为例 (5)(一)师资力量不足且流动性大 (5)(二)生源不稳定且学生流动性大,学生难管 (6)(三)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8)1.学校建设差 (8)2.学校管理不到位 (10)(四)面临不公正待遇 (11)三、导致以上现状和问题的原因 (12)(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不公平 (12)(二)财政困难导致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困难 (13)(三)农民工的流动性导致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流动性大 (13)(四)工资待遇低和工作环境差导致其师资力量不足且流动性大 (14)(五)办学条件差、师资弱、管理混乱导致教学质量问题 (14)结语 (15)参考文献 (18)致谢 (19)摘要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在,中国的大批农民工从农业和农村向非农业和城市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现象。

农民工在城市中不仅要面对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等等问题,还要很直观的面对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

在子女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承担人口输入地义务教育责任的同时,也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

完善农民工子弟学校,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途径之一。

本论文以贵阳市永恒小学为基本调查对象,深入了解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得知其在学校的硬件、学校的财政、学校的师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进而分析研究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实际的建议和意见方案。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AbstractAs the society improves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one to the modern industrial one, it has already been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that a great deal of migrant workers move from rural communities or agriculture to city or non-agriculture. Not only the problems such as social security and laborers' rights in city, but also would they face the children’s education directly.Among all kinds of education, it’s no doubt that school educ ation is of the most importance. Schools for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agricultural districts take responsibility of a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unfair treatments are also received. Improving the facilities of those schools is one of the ways to settle down the children’s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aking Yong Heng school in Guiyang city as the basic subject of investigation, this thesis,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is school deeply, elicits a fact that there are so many insufficiencies in hardware, finance and teacher etc in this school and a plan of practical proposition is taken out according to analyzing the cause of these problems.Keywords: Peasant laborer;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Present situation前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城市转移。

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作“农民工”。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要构成,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他们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生的特殊社会群体。

他们的问题同样是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问题。

农民工虽然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但是他们并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种种权利。

他们不仅在职业选择、住房、医疗、劳动保障等等方面无法与城市居民同等享受,就连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也是如此。

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子女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的现状如何,也是反映农民工生存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已婚生育的农民工群体中,如果家中有老人照看,他们中很多人选择把孩子放在家中,但是同时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已婚生育农民工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由于他们是外来人口,没有当地的户口,所以他们大多被排除在当地政策体制之外,包括他们接受的教育。

据统计,中国目前农民工的规模已经达到1.2亿,其中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有将近2000万人。

在这2000万农民工子女中,失学率高达9.3%,有近100万的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1]就贵阳市而言,据贵阳市教育局统计,目前,贵阳市已有11.5万名外来务工子女,其中,70%来自省内各地市州,30%来自外省,39%的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61%的农民工子女在民办学校就读。

[2]贵阳市由于受校舍面积、师资力量、教学经费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能够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的承载量已趋饱和,从而使得众多的农民工子女的总的教育环境更为恶劣。

之所以民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主要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公办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也不可能对涌进城市里的农村孩子完全吸纳,解决这些孩子的教育也需要民间资本的参与;另一方面就农民工自身而言,他们的收入较低,无法承担进公立学校所必须交纳的借读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费用,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费用相对较低,农民工可以负担的起,所以农民工大多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

子女的教育问题中,学校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同样[1]数据来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数据来源:吴剑平《农民工子女读书“迁徙”调查》,贵阳晚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中,学校教育也非常重要,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如何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校教育情况。

这对于研究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和农民工的生活情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研究方法本论文的调查对象是贵阳市永恒小学。

主要采用了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

在调查过程中关于“农民工”这个群体、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以及农民工子弟学校情况等都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

采用文献法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研究者对调查对象本人带来任何影响;可以采用较大样本;而且所得资料质量高费用底。

但是文献法也有它的局限性,由于文献包含着撰写人的个人倾向内容,增加了研究者从文献中选择客观资料的难度;文献的不完全性,也是造成研究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文献研究局限在文字语言、图表等范围之内,无法通过再询问等方式得到进一步的补充资料。

所以还需要使用实地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亲身研究。

亲自到贵阳市永恒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学校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和教师学生的访谈中得到进一步资料,这样的资料更接近实际。

我来到贵阳市永恒小学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共访问了10位教职工,她们分别在该学校中任教于不同学科,还对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进行了抽样访问。

对于教师,我的访问主要针对他们的学历、来该校任教的动机、在该校任教的薪金福利报酬以及日后的打算,此外,还从教师处了解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情况、现任教师的工作范围和强度以及他们视角下的学生情况等。

对于学生,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他们选择该校就读的动机、他们的日常学习情况、他们对于学校的满意程度和期待等。

因为观察法本身就在搜集非语言行为的资料方面优于其他方法,伸缩性较大,有较充裕的时间于被观察对象接触。

而访谈法更具有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回复率高、控制性较强的优势。

在运用观察法搜集非语言行为的资料中,作者可以看到除了该校教师和学生口中的现实情况外的一些问题。

例如,作者在永恒小学实地考察中亲眼所见了该校学生的活动课是一种学生比较自由、课堂基本无教师任课、学校没有提供应有的活动器械的状况,此状况可以反映出该校在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是:贵阳市永恒小学。

贵阳市永恒小学是一所经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批准的全日制寄宿、走读民办学校。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贵阳市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及外来农民工兄弟子女,凡学前班至九年级适龄青少年儿童。

学校自1996年创建以来,学生规模由最初的3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386人,其中专职教职工16人。

师生比例约为1:24。

教师队伍中有本科大学生5名,专科学历老师5名,中师及幼师6人。

全校有学生教室12间,共约500平方米,学校办公室三间,共约100平方米,教师宿舍6间,共约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

上下操场400平方米,学生课桌椅200套(两人一套),少部分物理、化学实验器材,其多为过期残品,没有实验药品,有单双杠体育器材一套。

学生图书室一个,约10平方米,有书400册,为学生的课外知识主要补充渠道。

二、贵阳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以永恒小学为例农民工子弟学校是指专为进城务工就业的民工子女开办的学校。

贵阳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多是位于城乡结合部,即为农民工集中生活的地段。

其生源来自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由于学校为民办性质,所以学校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民间,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一)师资力量不足且流动性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力量不足且流动性大的特点。

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绝大部分是退休教师、代课教师、新毕业的教师组成,教学水平偏差,甚至存在着无教师从业资格证就上岗的教师。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从业资格有明确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