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附)

第一节讨论疾病的发生

一、提出“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⑴喜怒⑵。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⑶,愿闻其会⑷。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⑸。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⑹,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⑺不可胜数⑻。

二、论述“两虚相得”,疾病由生

[原文]

黄帝曰:余固⑴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⑵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⑶,与其身形,两虚⑷相得,乃客其形。两实⑸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⑹,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⑺,上下中外,分为三员⑻。

[补充]扶助人体正气的方法

通过先天与后天调养能够扶助人体正气:就先天来说,先天禀赋在于优生,优生,首先是避免近亲繁殖;其次是选择好男女婚育的年龄,男方要比女方长3~4岁,男性30岁左右、女性24岁左右是生育的最佳年龄;再次是胎教。就后天而言,后天调养在于养生即摄生,养生具体有精神调摄、适应环境、营养合理、锻炼形体等措施。这些正是扶助正气、强盛正气、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这在中医学的防病学上有着积极的意义,属于“上工”的范畴。

第二节阐述疾病的传变

[原文]

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⑴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⑵,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⑶,大经乃代⑷。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⑸喜惊⑹。留而不去,传舍于输⑺。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⑻。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⑼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⑽。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⑾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⑿。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⒀,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⒁,邪气淫泆⒂,不可胜论。

第三节讨论积证的病因、病机和证候

一、讨论积证的病证和病机

[原文]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⑴也,浮而缓⑵,不能句积而止之⑶,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⑷,濯濯⑸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满⑹雷引⑺,故时切痛⑻。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⑼。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⑽。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⑾。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⑿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⒀沃之状。其著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⒁,孔窍干壅⒂。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

[注解释义]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⑴也,浮而缓⑵,不能句积而止之⑶,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⑷,濯濯⑸有音,有寒则月真月真满⑹雷引⑺,故时切痛⑻。

二、讨论积证的病因与病机

[原文]

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⑴,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月真胀,月真胀则肠外之汁沫⑵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⑶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⑷;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⑸。肠胃⑹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⑺不通,温气⑻不行,凝血蕴里⑼而不散,津液涩渗⑽,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补充]“足悗”与不安腿综合症

⒈病症介绍:

不安腿综合征是埃可波姆最先报道的一种疾病,正常人群可有5%的发病,胃肠手术后、糖尿病、尿毒症、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孕妇中发病率明显增高;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主症表现是安卧休息、静止不动时小腿深部有一种非常难受、不能用语言形容的不适感觉,也即酸、麻、胀、困、虫爬样等综合感觉。轻者,自我按摩或拳击患部可暂时缓解;重者,非得起来、起床走一走、活动活动才能缓解。部分病例于天气寒冷季节症状加重,天气转暖时减轻或缓解。一般检查或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多数情况下脑电图、肌电图检查也显示正常。这种病症目前西医还无确切疗法,中医教科书也无现成治法。

⒉病证认识:

中医学虽无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名记载,但我们通过对《灵枢〃百病始生》等篇的学习,认为《灵枢〃百病始生》的“足悗”证与不安腿综合征的主症表现颇相类似;同篇及《素问〃五脏生成篇》且将病因病机作了详尽的论述。

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厥气生足悗”,“(足)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悗(m án,瞒〉 , 惑乱之义。足悗即指足部酸困、疼痛、行动不便等变化不一,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一组症状, 进一步发展至小腿,则表现为小腿发凉。病因病机为寒邪由足下入侵,厥逆上行,阻滞经络,阳气不得布达通行引起。《素问〃五脏生成篇》进一步阐述了本病症的病因病机:“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肝有藏血的作用,人动则血行于诸经,安卧或睡眠时血归于肝,诸经孔穴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入内,寒滞经脉,阳气受挫,而引起下肢厥冷、疼痛、活动不便的病症。

⒊病因病机:

结合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既可见到头晕眼花、面黄肌瘦、舌淡脉虚等气血不足体虚症状,又能见到足胫部酸困、疼痛、麻木、喜热恶冷等脉络痹阻邪实症状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素体气血不足、营卫虚弱,风寒之邪趁虚由足胫部侵入,血脉凝涩阻滞不通、阳气不能布达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