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第五课:荨麻疹(瘾疹)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0526 第五课:荨麻疹(瘾疹)中医辨证治疗

<主讲人:王萍>

【课程摘要】

一、何谓荨麻

《新华字典》记载:荨麻乃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茎叶生细蛰毛,皮肤接触时会引起

刺痛。

《中国药典》记载荨麻为荨麻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四棱状,生蛰毛,其根叶供药用,

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等症,在我国各处可见,尤以北方、川贵为多

中医文献相关记载

《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等著作均有

记载“瘾疹”“㾦癗”等, 类似于荨麻疹。俗名有“风疹块”“风疙瘩” “泛疙瘩”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曰:“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博,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汗出乃愈。”论述了外感风邪胜,则皮肤出现瘾疹,要用发汗法。

《千金要方》重沓垄起,搔之逐手起(似人工荨麻疹)。赤轸热时即发,冷即止。白轸天阴

冷即发。

《医宗金鉴》㾦癗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蒡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谨避风凉自效。

二、病因病机

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肌表,营卫失和。平素体弱或久病气血耗伤,血虚受风表虚不固,风

邪乘虚所致。肠胃湿热,蕴结动风,发于皮肤腠理。

三、辨证论治,临床常见四个证型

1、风热证;

2、风寒证;

3、血虚受风证(亦称阴血亏虚证);

4、胃肠湿热证。

1、风热证

主证:发病急骤,皮疹(风团)鲜红,灼热痒剧,遇热加重,得冷则减,伴发热。舌质红,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

消风散组方: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3 克,甘草、木通各1.5 克。

功用:养血疏风,清热除湿。

用法:水2 盅,煎8 分,食远服(即空腹服用)。

歌诀: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石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加减:风团鲜红灼热加丹皮、赤芍;口渴加玄参、天花粉;瘙痒重加刺蒺藜、生牡蛎。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

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赵炳南先生经验方:荆防方

组方:荆芥6 克、防风6 克、僵蚕6 克、双花12 克、牛蒡子9 克、丹皮9 克、浮萍6 克、生地9 克、薄荷4.5 克、黄芩9 克、蝉衣4.5 克、生甘草6 克。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适用: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者。

出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赵老擅用对药

方中对药:荆芥、防风

荆芥:芳香疏风邪,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偏入血分。

防风:性善生浮走表,较荆芥为温,且能胜湿,偏入气分荆芥、防风相须为用,加强祛风疗效,风寒湿证与凉药配伍,亦用于风湿热证。荆芥、防风相须为用,加强祛风疗效,风寒湿证与凉药配伍,亦用于风湿热证。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

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2、风寒证

主证:风团色白,遇冷加重,得暖则缓,恶风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 1 两16 铢,芍药、生姜、麻黄各1 两,大枣4 枚,杏仁24 枚。

方中对药:桂枝、麻黄。

桂枝助阳气,麻黄宣肺气,相须为用。

方中对药:桂枝、芍药

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调和营卫。

《本经疏证》: 桂枝,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

赵炳南先生经验方:麻黄方

组方:麻黄3 克、杏仁4.5 克、干姜皮3 克、浮萍3 克、白鲜皮15 克、丹皮9 克、陈皮9克、僵蚕9 克、丹参15 克。功

用:祛风散寒,活血止痒。适

用:慢性荨麻疹偏于风寒者。出

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

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赵炳南先生验案分享

胡某,男,31 岁,初诊:1964 年7 月11 日。

主诉:全身起风疙瘩14 年,发作3 天。

现病史:全身起风疙瘩14 年,每至春秋即发,阴天加剧,作痒,时隐时现,曾在外院诊为荨麻疹。服抗过敏药后减轻,停药后复发。近 3 天全身发冷、瘙痒明显,伴有腹痛,大便溏泻,胸闷,否认寄生虫史。

查体:全身散在粉红色风团,部分融合。舌淡,苔白。

中医辨证:腠理不固,外感风寒。

治法:疏风,止痒。

方药:麻黄4.5 克、荆芥穗6 克、防风6 克、杏仁泥6 克、白鲜皮12 克、桑白皮6 克、秦

艽15 克、金银花21 克、茵陈蒿9 克、丝瓜络9 克,经服34 剂痊愈。半年随访未复发。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

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出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辨证思维

(1)、荨麻疹病位在皮毛,与外感风邪有关,由于其起病突然,变化较快,符合中医风性善行

数变的特点。

(2)、病位在皮毛,而肺又外合皮毛,肺气失宣,卫外不固,又是发病原因之一。

(3)、赵老灵活运用中医整体思想和脏腑理论,详辨病机,以疏风散寒固表为法,效果理想。3、血虚受风证

(1)、血虚血寒夹瘀证

主证:面色淡白无华,皮疹色淡,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舌质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饮子《医宗金鉴》。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各3 克,黄芪、生甘草各1.5 克

用法:水2 盅,煎8 分,食远服。

对药:当归、白芍。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