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地球科学概论-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与空间科学-PDF课件教案(共12讲)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教学课程PPTpart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教学课程PPTpart1
• 《天体运行论》中宣布:太阳在万物的 中心统驭着;在这座最美好的神庙里, 另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地点安置这个发光 体,使它能一下子照亮这个宇宙呢?
(拉丁文,流传不广)。
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 ~1600)
• 1583年在牛津大学作一系列讲演 • 1584年他又提出宇宙无限的观念,太阳中心说显
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90?~168)
• 补充了行星在被称为均轮轨道上围绕地 球转动时,同时也在自己的、被称本轮 的较小的圆形轨道上转动等内容。
• 亚里士多德 -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被 人们奉为真理,长达十几个世纪。在一 般人的感觉中,太阳真是好像在围着地 球转(据美国1997年调查,在该国,仍 有27%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在围着太阳转)
间中的星际物质。
地球-太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 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 • 每秒约3万米的速度 • 围绕太阳作公转(周期一年) • 沿一条弯弯曲曲的、近似椭圆形
的蛇行轨道前进
点击播放视频
地 球(22/02/2001)
地球(earth)是太阳系自中心向外的第三颗行 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496×108km(1个天 文单位)。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速度平均为59′08″ /d,线速度约为30 km/s,公转一周时间平均约为 365.256 d。地球绕自己的极轴自转的角速度约为 15°/h(或15′/min、15″/s),赤道处的线速 度为465m/s,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h56min4s。
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1473~1543)
• 天体运行的轨道,已记录到70多个(行 星-游荡者)

地球科学概论1ppt课件

地球科学概论1ppt课件

地 球 物 理 学
34
地理学(Geography)
地理学(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
地理环境及其结构、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
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一般可分为自然地理
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
形、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
(3)仪器观测:仪器观测是地球科学用来获取研究对象的定性 和定量资料的重要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各种物理、 化学性质、以及各种参量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变化,为科学分析、 推理提供依据。如现在到处设立各种观测台站:气象站、水文站、 地震台站,以大量获取系统的观测资料。
澳大利亚Parkes64米 射电望远镜
精品课件
78
质过程的复杂性
地球演化至今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过程。其中既
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既有地表常温常压状
态下的作用过程,也有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状态下的
作用过程,而且,不同区域及同一区域不同阶段所
经历的地质过程存在差异。对这一漫长且不可逆的 过程,依靠人类的力量很难完全重塑和再现。
精品课件
79
精品课件
81
常用研究方法
野外观察、资料收集
室内整理、分析、处理
精品课件
82
研究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地球学科必须采用以下的方法: 野外调查、历史比较法、仪器观测、大地测量、航空、 航天和遥感技术 、科学实验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综合分析。
(1)野外调查:空间的广泛性决定了地球科学工作者 必须到野外去观察自然界,进行野外调查,并尽可能详 尽 、客观和系统地收集各种样品、数据和有关资料。
精品课件
77
时间的漫长性

地球的结构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与空间科学PPT精品文档

地球的结构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与空间科学PPT精品文档
17
9. 实例
18
库车拗陷逆冲褶皱组合
19
塔里木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图
20
塔里木盆地康氏界面等深图
21
塔里木盆地显生宙磁极游移曲线
22
塔里木盆地孔深-温度
23
塔里木盆地各地区温度梯度
24
塔里木盆地6000 m 深地温图
25
中国大中型盆地不同深度温度对比
26
塔里木盆地地温梯度
27
塔里木盆地地温随深度的变化
3
R
v1
v2....................v. S2
θ
5
6
7
2. 结构
一级界面

Crust
A" 0-35
B6´0km
B"400km

Mantle
二级界面
岩石圈,地壳, 软流圈,相变带, 液态外核
C"920km D´
D"2900km
E
4640km
F
5120km G Core
Moho Disc. M
低速带60-250km
Guteaberg Disc. G.
8
9
10
3. 地壳的结构特征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厚度大

双层
单层
O,Si,Al,K
年代老
O,Si,Mg,Fe

11
. 地幔
V = 90% M = 67.2% ⑴ 软流圈,低速带,岩石圈 ⑵ 地幔的物质组成:辉橄岩,上幔岩
Pyrolite ① 超深钻的进展 ② 行星对比 ③ 实验室模拟,高温高压下的Vp与平衡
1000外逸层 3000km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doc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修订单位:**学院化学系环境科学教研室执笔人:一、课程的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地球科学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3.课程类别:选修课4.适合专业:环境科学专业5.总学时:32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地球科学概论》是面向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方向、固体矿产方向)、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道桥工程方向)、环境科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等专业设立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和专业基础教育的双重任务。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对行星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和演化规律有科学的认识,掌握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地质工作方法,为后续系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序论(1学时)教学内容:1、什么是地球科学2、地球科学的特点和工作方法3、地球科学的分科4、为什么要学习地球科学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学时)教学内容:1、宇宙2、银河系与太阳系3、地球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使学生概略地了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证实大地是一个球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太阳系中一颗不大的行星,太阳系是拥有2000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夭体系统,银河系是数以百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旋涡星系,地球是现在已知的、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等基本知识。

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1学时)教学内容:1、太阳系的起源2、地球的诞生3、地质年代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太阳、地球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重点掌握: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 利用同位素等方法来取得地球的年龄资料。

第三章大气圈(2学时)教学内容:1、大气圈的作用2、大气圈的物质组成3、大气圈的分层4、大气圈的物质转换5、大气的运动和多变的气候6、气候及其变迁的原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地球大气组成结构、大气运动的规律、大气运动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

《地球科学概论绪论》PPT课件

《地球科学概论绪论》PPT课件
3
一、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和研究内容
4
5
以地球为研究对象 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 气体-大气圈 水体-水圈 生物的起源与演化、 生物体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
6
地球科学:是系统研究地球 物质的组成、运动、时空演 化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
7
地球科学--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科学。
理论性--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为人类利用、 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广阔的范围,是由固体地球(岩石圈)、 流体地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生物圈)、社会地球(人类活动)和 行星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组成的 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称为地球系 统(Earth’s System)。
85
86
87
我国地球系Leabharlann 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卷八
地球系统科学卷五
地球系统科学卷二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物 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形成演化历史。
9
理论研究
(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学科:结晶学、矿 物学、岩石学等。
(2)研究地球内部构造方面的学科:构造地质 学、构造物理学、区域构造学、 地球动力学等。
(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学科:古生物 学、地层学、地史学、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 质学等。
100
101
102
五、本课程特点及要求
(一)、课程特点
1、地学基础课
2、课程体系——四大部分

地球的一般知识介绍

地球表层地质作用

地球内部地质作用

地球的形成、演化、资源与环境
103
课程特点 基础性强、图表多、叙述性强 概念多、前后交叉

02-宇宙演化-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与空间科学-PDF课件教案(共12讲)

02-宇宙演化-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与空间科学-PDF课件教案(共12讲)

* 我的宇宙观:宇宙是时空无限的 * 我们目及的宇宙:有限无边?
宇宙学家可以把目及的宇宙一直追溯到时间 的地点,把全部的物质反演回这个起点所在的 空间。
3. 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宇宙或创世以来没有改变过 无限的宇宙从来都是如此 “变”证据在积累,19世纪以来 地质学证明:岩石的形成,化石 Boltzmann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宇宙中无序度的总量(由熵测量) 随时间增加”,宇宙只能运行有限的时间。 否则:无序!恒温----稳衡态宇宙的提法
“他们的发现是一项根本性的发现, 它使人们很有可能得到关于很久以前--在宇宙形成时---所发生的宇宙变化过程 的信息。”

意外---偶然----必然
6. He的丰度
预言:天体He丰度为宇宙 成分的26%
7. 天体年龄
8. 宇宙事件
宇宙的时间历程
9. 宇宙的结局
“凡是形成的东西都是要灭亡的。” 预言并非都是骗局
• 牛顿的引力场:空间 • 爱因斯坦(1905)狭义相对论:时间空间(背 景),时空中的宇宙事件。 1915年,广义相对论引入一个新概念:“引力 不仅仅是在一个固定的时空背景里作用的力, 引力还是由在时空中物质和能量引起的时空畸 变。”“物质的运动可以弯曲时空”。 时空中的炮弹,行星,光线; 宇宙弯曲---宇宙失衡 宇宙中项---永远持续下去的静态宇宙模型
弗里德曼证明了: 相对论 膨胀的宇宙 哈勃的发现,大爆炸宇宙模型
4. 哈勃发现了非稳衡宇宙
• 红移(见图)
• 多普勒效应 1929年,24个星系,d已知 V=Kd ; V=Hod Ho =150km/秒.千万光年
5. 2.7K的发现
1925年,贝尔实验室 央斯基
最大的无线电干扰----射电辐射源 射电天文学 3万个射电源 “类星体,脉冲星,3K,星际有机分子谱线” 普:R.H迪克60年代寻找5K. 1962年,彭齐亚斯,威尔逊 1964年,排除噪声 1965年 197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成信工《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成信工《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球科学概论》是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地球科学知识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知识课,也是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在大气科学专业属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介绍行星地球的基本天文知识,固体地球圈层结构及基本知识,包围地球的圈层知识,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基本知识,作为人类发展基础的地球环境与资源的基本知识等,不仅拓展了学生饿知识视野,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背景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本科专业。

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科学的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掌握生物进化及地质年表;掌握地球五大圈层的结构,功能,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特征;建构各种系统科学得理念及系统研究思想;了解地球环境及变迁中的重要规律;了解自然资源及稀缺和可持续利用的知识;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和影响,建立防灾减灾的系统工程的观点。

(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地球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系统分析,辩证关系,整体思维的系统科学研究方法。

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建立系统的思维观念。

(三)从教学方法上,应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运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及最新的网络信息,着重理解各种系统如圈层的联系,各种知识的联系,以及当前某些重大问题和地域问题的地球科学理解。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本课程属于基础知识课程,不需先修课程。

但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和环境专业的多种专业课程的必备的背景基础理论。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32学时(一)地球科学概论:2学时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2、地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3、地球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认识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二)地球的地位,起源和演化:4学时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3、银河系和宇宙起源学说4、恒星演化与太阳系形成5、地球的起源与演化要求学生了解地球存在的环境:太阳系的结构,能量和行星系;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理解大爆炸学说与宇宙起源问题;了解太阳系形成假说;掌握地球起源和圈层分异,地球年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及地质年表等知识。

《地球科学概论》本科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 (一)

《地球科学概论》本科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 (一)

《地球科学概论》本科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 (一)《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全面覆盖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本科地球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修的课程之一。

而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一份好的课件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

学习起来更加直观和有趣。

而今天,本文将就《地球科学概论》本科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首先,这份课件的优势在于其完整性。

这份课件包括了该集合全部章节,每一章节都包含有该章节重点内容的讲解、配合实例、图示等等,全方位的展示了一些更复杂的概念。

这种完整性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概念,而且还可以帮助老师掌握每个章节的重点所在,从而更好地安排课堂和考试。

其次,该课件还包括多媒体资源,例如视频和音频片段、动画、实地拍摄等。

这些多媒体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一些相对抽象和难懂的概念。

例如,引力理论、板块构造等领域的许多难点,通过配合地球自转、日落日出等实地拍摄的做法,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有感觉地了解和理解它们。

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还可以在教学之外提供学生更多的资源考虑。

除此之外,该课件还具有序列性和互联网络功能。

这份课件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按照学科逻辑和知识体系逐步展开。

它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料,让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认知图谱。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将某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并理性地进行学习。

通过这样的互联网络,学生们可以在现代化互联网文化的基础上多样化发掘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这份《地球科学概论》本科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不仅有很多优势,还能为学生们提供直观、有趣、系统的学习方式,这些优势给学生和老师们的教学产生了很多的帮助。

学生们可以在学习中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地球科学相关知识,而老师们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和考试。

期望有更多教材、课件像该套件一样拥有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从而更方便老师们进行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球科学概论适用专业:地质学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2编写人:肖传桃审订人:李建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在地质学专业课程中,《地球科学概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其作用与任务是: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建立起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科学的一般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地质学分析、推断问题的思维能力(或地质思维)和资源环境意识;并初步了解地球科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诸如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普通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史学等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地质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第一篇地球的物质组成与内部构造第一章地球 1.5学时地球的形态、大小、表面形态;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地壳 1.5学时地壳的结构和类型;地壳均衡概念;地壳的物质组成。

第二篇地球的历史第三章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3学时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相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代;地层系统。

第三篇地质作用第五章地质作用概述2学时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

第六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4学时风化作用概念及类型和特征;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剥蚀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剥蚀作用。

第七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4学时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海洋及湖泊、风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第八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2学时岩浆作用及岩浆岩的概念;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活动;岩浆的侵入作用;岩浆的演化及岩浆活动基本规律;岩浆岩。

变质作用概念;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方式;变质作用的类型与强度;变质岩。

第九章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6学时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现代及新构造运动表现;地史时期构造运动的表现;岩层产状及岩石变形;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构造运动的规律、地震作用(概念、成因类型、地震地质作用、地震带的分布)。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86902课程名称:《地球科学概论》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s课程类别:通识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全日制本科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教学内容设置是在涵盖“地球科学概论”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导入近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并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灾害等重大环境问题结合起来系统讲述。

该课程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物理性质、圈层结构和物质组成;第三部分对地球四大圈层分别做了较系统的论述;第四部分则对地球环境变迁、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自然灾害等作了较为系统的概述。

In arranging teaching content, this lesson covered the main part of An introduction of Earth Sciences, and introduced most important and advanced developing about earth science to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integrates resource absence,environment degradation,disaster important environment problem. The entitle lesson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d research aim, research content and object of earth science to students. The origin and evolveme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 of earth's layer system were emphasized in the second part. The four layer system of the earth were discussed in the third part. The fourth part focused on environmental transfer of the earth, nature resource and its utilities, nature disaster, etc.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阶级”必须对地球环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应成为国民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考研精品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考研精品资料

2 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并不总是连续的、完整的,而且连续 的地层也会受到后期的改变和破坏。
地层好比记载地球历史的一大套书,这套 书分散在世界各地,有的前后颠倒,有的被拆散, 有的因为被撕碎、被火烧、被磨损而缺页,而且所 有的书都没有页码。要把这套书整理好,还要有别 的方法。
2 相对地质年代
化石层序原理
5 地质年代表
2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
确定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的原理有地层层序 原理、化石层序原理和切割关系原理。
2 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原理
地层是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 山岩和浅变质岩。
地层形成的顺序叫做层序。先形成的地层 在下面,后形成的在上面。只要不发生倒转或推覆 ,我们看到的地层一定是上新下老。这一原理称为 地层层序原理,也称为地层层序律。
t = ( 1 / λ ) ln ( 1 + M / Nt )
式中: t 为衰变时间, λ 为半衰期, M 为新生子 体, Nt 为现存母体。
只要测出样品中子体和母体的原子个数之 比,就可以计算出时间。这一时间是从样品中的放 射性同位素最近一次被封闭在一个体系(如矿物晶 体)中开始到今天的衰变时间,称为同位素年龄。
又如,被矿脉充填的断裂是成矿前断裂, 切割矿脉的是成矿后断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性岩墙—— 不整合面
地表
断层
根据地层层序原理和切割关系原理判断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
第三章 地质事件、生物进化和地质
1 地质事件
年代
2 相对地质年代
3 同位素年龄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5 地质年代表
3 同位素年龄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存在如下规律:

地球与空间科学概述PPT课件

地球与空间科学概述PPT课件

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不透明, 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这样受到阳光照射时,月球只能有一半被照亮,正因为如此,被太阳光照亮的半 个月球在总是对着太阳。二、由于月球不断绕地球公转,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 公转,致使日、月、地三个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在地 球上看到的月球就出现了圆缺不同的形状变化,即月相。
观察并比较一段时间内每天中午太阳光照射形成的物体阴影的位置和形状在有规律地改变分解概念举例学习内容目标18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白天黑夜世界时区知道地球自转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184由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以及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而形成了四季在不同的季节里日照时间不同气温不同观察到的星座不同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四季的成因185太阳系只是我们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太阳系是拥有两千多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一个不大的天体系统而银河系又是数以百亿计星系中的一个星系知道太阳系是由围绕太阳运行的八颗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组成了解太阳系只是我们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的很小很小一部186宇宙中有的星球能够自己发光有的不能够自己发光而是靠反射其他星球的光而发光太阳自己发光地球和月球反射太阳发出的光而发光知道太阳能自己发光地球和月球只是反射了太阳光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宇宙中的其他星系中是普遍存在的19
中午12:00 月上中天(月亮高度最大 ) (清晨6:00月升东方——傍晚18:00月落西沉)
-
27
农历初1、30 日观测者所见月相
新月:与太阳同升同落 月出清晨,月落黄昏(6
时→18时) 彻夜不见
-
28
农历初4、5 月球公转的位置
下午15:00 月上中天 (上午09:00月升东方——晚上21:00月落西沉)
-
29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13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地质学专业【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无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诸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的入门课或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成就、基本知识和时空观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苦乐观,同时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绪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授课计划等。

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将今论古等基本原理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意义,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内容提要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3. 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4. 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将今论古”原理2. 难点:地球科学的特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质学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研究方法。

(二)内容提要1、地质学研究对象2、地质学研究任务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4、地质作用、它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难点:地质作用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矿物(一)教学要求通过元素、矿物的基本概念及矿物基本性质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矿物、晶体、矿物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以及集合体形态等基础知识,为肉眼认识、鉴定常见矿物奠定基础。

(二)内容提要1、元素2、矿物3、矿物的基本性质4、认识常见矿物(三)重点、难点1、重点:矿物的基本性质。

2、难点:通过矿物的基本性质识别矿物。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13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地质学专业【学分】:4【总学时】:64【先修课程】:无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诸专业(包括资源勘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的入门课或基础课。

主要任务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成就、基本知识和时空观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苦乐观,同时为今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及内容提要绪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授课计划等。

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将今论古等基本原理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意义,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内容提要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3.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4.地球科学的发展简史与未来展望(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将今论古”原理2.难点:地球科学的特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讲授地质学研究对象。

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学习研究方法。

(二)内容提要1、地质学研究对象2、地质学研究任务3、地质学的研究内容4、地质作用、它的特点及研究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2、难点:地质作用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矿物(一)教学要求通过元素、矿物的基本概念及矿物基本性质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矿物、晶体、矿物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以及集合体形态等基础知识,为肉眼认识、鉴定常见矿物奠定基础(二)内容提要1、元素2、矿物3、矿物的基本性质4、认识常见矿物(三)重点、难点1、重点:矿物的基本性质。

2、难点:通过矿物的基本性质识别矿物。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一)教学要求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2O 285-315ppbv (1800-1999) CH4 0.7-1.72ppm (1800-1990)
6. 地球科学发展趋势(续)
从数值模拟向预测发展 高新技术的应用: 遥感,深部探测 非线性应用:0.618在地学上的局限性 微观地球科学:电镜,隧道电子显微镜,分 子生物学,纳米科学,同步辐射加速器,质 子加速器。
1
Se(ppm) 2 3
a
4
0cm
10cm
AD3
19cm
Zn(pppm) 50 0 5 depth(cm) 10 15 20 25 30 100 150 200
F(ppm) 400 1200 2000
Sr(ppm) 250 350 450 550 2
P2O5(%) 4 6 8 10 60
Cu(ppm) 160 260 3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Sr (p.p.m.)
0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Precipitation (mm) Loadings For Factor 1
0 25 D e p th (c m ) 50 75
-8
900 600 300 0.8 0.6 0.4
C( ‰ ) δ
-1 6
13
-2 4
Loadings For Factor 2
0.9 0.6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Years before present
8
Sr/Ba
6 4 2 0 .6 0 .4 0 .2 0 .0 0 10
B /G a S r /B a
Abandoned penguin rookery Modern penguin active area
Active penguin rookery Ancient tundra vegetation
Ancient penguin active area Modern tundra vegetation
学术论争
学术论争的必要性 非学术论争的不必要性
6. 地球科学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GIS 数字地球 观测网络 数据共享 层圈无国界 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
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研究:国际性研究计划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HDP) 国际岩石圈计划(ILP) 深海钻探计划/大洋钻探计划(DSDP/ODP)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EC) 世界大洋环流实验计划(WOCE)
F( ppm) 0 0 5 depth( cm) 10 15 20 25 400 800 1000
S( ppm) 2000 3000 20
Zn( ppm) 70 120 2
CaO( %) 3 4 5 6 150
Sr(ppm) 200 250
a
0cm 5cm
14cm
BL1
24cm
F( ppm) 90 0 2 depth( cm) 4 6 8 10 12 14 16 170 250 100
学科之间的交叉:2.7K,质子加速器 界面过程的研究:Sr/Ba,海-气交换, 水岩,冰上、冰下
16 S (%) 0 .3 0 .0 0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Zn (p.p.m.) 900 600 300 0 0 Ba (p.p.m.) 240 160 80 0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F (p.p.m.) 8 0 0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Se (p.p.m.) CaO (%) 0 .6 P2O5 (%)

CHEMI.
地球科学框架
固体地球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 学,地球化学,大地测量学 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大气化学, 大气动力学 海洋科学 土壤科学 环境科学
C.S.H
Composition(组成):岩石学.矿物学. 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Structure(构造):地球物理学.构造 地质学.全球构造. History(历史):地史学.古生物学.全 球变化.
什么是科学?
百科全书:科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
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 爱因斯坦:设法将我们杂乱无章的 感觉经验加以整理,使之符合逻辑 上前后一致的系统。 李政道: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准确 抽象。
框架
GEO.
古 古 气 候 物 生


地 球 物
理 物 物 生
球 化

PHYSI. 物理化学

物 化
BIO.
16 8 0 45 30 15 0 0
1 2 ,0 0 0 8 ,0 0 0 4 ,0 0 0 0
0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Cu (p.p.m.)
800 400 0 0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1 ,8 0 0 1 ,2 0 0 600 0 0 25 50 D e p th ( c m ) 75
B/Ga
比值
20
30
40
50
60
70
深 深度度 ( c m )
0.00 -20.00 0 -40.00 -60.00 白度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深度(cm) 海豹粪土沉积物(HF4)的白度值与汞含量的关系 5 10 15 20 25 30 35
Zn(ppm) 130.0 210.0
c
0cm 11cm
27cm 35cm 48cm
G
50
54cm
d
G
AD4
AD3
α
The mud impacted by penguin droppings with much moss relict Hardy sedimentary layer from penguin droppings with little moss relict The gravel debris from the nesting sites with the clay and much moss relict Dark black clay with many living mosses Black sediments impacted by penguin droppings with little moss relict The lark clay and gravel debris with little moss relict Black organic mud with gravel debris from the nesting sites The moss humus
1. 地球科学的目标
四大起源问题 判断:求知欲与生存的需要 学科建设:在边缘上寻找生长点 “问题地球科学”
2. 为什么学习“地球科学概论”
基本素质的需要 宏观更宏微观更微,“拆0”与“组装”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值得一学吗?认识.关心.重建.拯救
3. 地球科学的科学位置与框架
科学的概念 致知在格物,物而后知玉. ---《礼记.大学》 天演论-严复将science译为科 学。什么是科学?
F( ppm) 5 300 1100 1900 200
Sr( ppm) 400 600 20
Zn( ppm) 70 120 170
S( ppm) 900 2400 3900
c
0cm 3cm
BL4
23cm
25
The mud of penguin droppings
The clay with rotten mosses
10. 极地科学
全球变化 海平面变化; 气候与生态演变;
1500年海豹数量与环境演变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10 A -315 -320 -325
海冰面积 海冰面积 增多
增多
海豹数量 海豹数量
B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距今年龄(年)
Passage
Passage
Black clay impacted by penguin droppings with little moss relict
d
BL1 BL4 BL3
人类活动污染记录
南极海豹毛中的古文明记录
A.D. 2000 Con.(%) 0 0.5 1 2000 Hg(ng g )
技术科学
给 动 公 土 机 矿 电 材 医 排 力 共 木 械 业 子 料学 水工卫工工工技科 工程生程程程术学 程 工 程
环境科学
环环 境境 物化 理学 学 环环环 境境境 地生医 学物学 学
环环 境境 声分 学析 化学 学
环环环 环 环环环环 环 境境境 境 境境境境 境 经法管 教 科心情统 工 济学理 育 学理报计 程 学 学 学 史学学学 学
Sr( ppm) 140 180
Ba( ppm) 100 140 180
1
Zn( ppm) P2O5( %) 2 3 30 50
Cu( ppm) 80 100 120
b
0cm 3cm
BL3
10cm 14cm
Se( ppm) 0 0 5 depth( cm) 10 15 20 3 6 9 12 1
P2O5( ppm) 2 3 4
Se(ppm) 6 9
b
0cm 4cm 10cm
AD4
23cm 29cm
0 0 10 depth(cm) 20 30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