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和骨连结

骨和骨连结
骨和骨连结

骨【教学目标】

1.正确说出骨的名称及其位置。

2.说出骨性标志及其临床作用。

【骨的分类】

颅骨

脑颅

成对:颞骨、顶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面颅

成对:鼻骨、泪骨、颧骨、颚骨、下鼻甲、上颌骨

不成对:梨骨、下颌骨、舌骨

躯干骨

椎骨

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第七颈椎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骶管裂孔两侧的骶角可在体表触及,

是骶管麻醉时确定进针位置的标志。

1.借骨连结构

成脊柱和胸廓。

2.具有支持体

重、运动、保护

内部器官等功

能。

胸骨

★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体表可触

及,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肋骨

四肢骨

上肢骨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腕骨、掌骨、

指骨)

下肢骨

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跗骨、跖骨、趾

骨)

【骨的构造】

1.骨质:骨密质:分布于骨表面

骨松质:分布于骨内部

2.骨膜

3.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椎骨、胸骨、肋骨、髂骨、长骨两端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骨连结

【教学目标】

1.说出骨连结的概念及分类。

2.描述颅、椎骨、胸廓的连结特点。

3.说出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

4.描述全身六大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骨连结】

★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相连结。

1.直接连结:纤维连结:椎骨间的韧带

软骨连结:肋骨与胸骨之间的肋软骨

骨性结合:颅骨

2.间接连结:关节

⑴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⑵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

【颅的连结】

1.颅顶: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前囟、后囟

2.颅侧:外耳门、颧弓、颧弓的内上方有颞窝,颞窝内的额、顶、颞和蝶骨会合处称翼点。

3.颅前:有眼眶和骨性鼻腔

★骨性鼻旁窦: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

4.颞下颌关节:下颌骨的髁突与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组成。

【椎骨的连结】

1.椎间盘: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连结,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2.韧带:⑴长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

⑵短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

3.关节: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

【胸廓的连结】

1.肋椎关节

2.胸肋关节

3.胸廓:胸廓上口:由胸骨上缘、第一肋、第一胸椎体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对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

【上肢骨连结】

1.肩关节: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结构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小,关节面大小差别大;

关节囊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关节囊的前、后、上壁有肌和腱加强,而下壁薄弱。

运动方式:运动幅度最大;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2.肘关节: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

结构特点:包括肱桡、肱尺、桡尺近侧三个关节;

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具有一个共同的关节腔;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内、外侧壁紧张且有韧带加强。

运动方式:屈、伸运动。

3.腕关节:即桡腕关节,由桡骨的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与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构成。

运动方式:屈、伸、展、收及环转运动。

【下肢骨的连结】

1.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连结而成。有保护,传递重力等功能。(1)界线: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联合上缘连成。

(2)大骨盆:

(3)小骨盆:上口-界线

下口—尾骨、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耻骨联合的下缘围成。

两侧坐骨支与耻骨支连成耻骨弓,之间的夹角耻骨下角。(4)男、女性骨盆形态的差别:

2.髋关节: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结构特点:头大窝深;关节囊厚而坚韧,股骨颈除后面的外侧部之外,都被包入囊内;关节囊表面有韧带增强,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运动形式: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3.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组成。

结构特点:关节囊宽阔而松弛,韧带发达(髌韧带);囊内有膝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滑膜囊发达(髌上囊)。

运动形式:屈、伸;旋内和旋外(半屈位)。

4.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胫、腓二骨的下端和距骨组成。

结构特点:关节囊的前、后壁薄弱而松弛,但两侧壁都有韧带增强(内侧有内侧韧带/三角韧带,外侧较薄弱)。

运动形式:背屈(伸)和跖屈(屈);内翻,外翻(与跗骨间关节协同)。5.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关节和韧带紧密相连,在纵、横方向上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称足弓。

主要凭借足底的韧带、肌和腱等结构维持。有缓冲及保护功能。

正常人体解剖学 骨学部分

正常人体解剖学 大体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解剖学分类组织学 胚胎学系统解剖学 其他 解剖学姿势:两眼平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外,双脚并拢,足尖向前。 运动系统组成:骨骼,骨骼肌,骨连接。 第一节骨学: 骨数量:成人骨206,颅骨29,椎骨26;下肢骨62,上肢骨多2个. 长骨:两头一端 短骨 形态扁骨:颅骨,肋骨等 不规则骨 骨的分颅骨29(包括听小骨3*2) 躯干骨51(椎骨26) 部位上肢骨64 下肢骨62 骨密质 骨松质成骨细胞(生长,改建,修复) 内: 破骨细胞(骨内外均有) 外:胶原纤维 骨质红骨髓(不同时期造血细胞,造血功能) 骨膜 骨构造 骨髓黄骨髓(6岁左右,长骨红骨髓被脂肪

细胞替代,可以变回红骨髓)其他:血管,神经,淋巴管。 骨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无机质韧性,有机质坚固。(磷酸钙,碳酸钙;胶原蛋白:骨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比例:有机:无机=3:7。 第二节躯干骨和颅骨 中轴骨=躯干骨+颅骨 一,躯干骨 (一)椎骨 一般形态: 七个凸起:上下关节突(2*2),左右横突(2),棘突(1). 腰椎:椎体最大,棘突宽大呈板状,棘突间间隙大(腰椎穿刺)。 颈椎特征结构:椎体小,椎孔大: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寰椎(第一颈椎):无棘突,无椎体。 枢椎(二):有齿凸。 隆椎(七):棘突特长

骶骨:5个骶椎融合。骶管裂孔(裂孔:管道开口不完整):会阴神经经 过,痔疮手术麻醉处。 尾骨:3~4个尾椎退化。 第三节附肢骨 一,上肢骨锁骨:呈~形状,2/3前凸,1/3后凸。 (一)上肢带骨肩峰 肩胛骨喙突 关节盂 肩胛岗 岗上下窝’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外科颈(下部有腋神经经过),桡神经沟,鹰嘴窝,冠突窝,桡窝 内上髁,外上髁。髁:突出点!

运动与自由基代谢综述

14 运动与自由基的研究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是影响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研工作者分子水平研究疲劳发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自由基的学说尽管目前无法完全解释运动疲劳现象,但它成为很多疲劳理论中极具影响力的学说之一,当然这个学说还需要更多科研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现对运动、自由基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1 自由基运动 1.1 自由基的生物学简介 自由基(FR)又称游离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不对称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体内氧自由基是自由基活动的主要部分,自由基化学性质活泼,较易得到或失去电子而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它可与各种生物大分子进行反应,改变和损伤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功能。正常机体内都存在着一整套清除自由基的体系,使机体处于自由基清除和产生的动态平衡之中。故自由基的产生不会引起机体组织的异常和损伤。现在已知的自由基抵抗体系主要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维生素E、C-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 一般而言,随着体内自由基增多,机体SOD等抗氧化系统的活力随之增加,以防产生更多的自由基损伤机体。但因异常原因导致自由基异常增多时,即可出现明显的自由基损伤,细胞功能严重下降,甚至导致细胞、器官及机体的死亡。比如肿瘤、衰老、炎症等器官的损伤。 1.2 运动中自由基的形成 研究发现,在自由基中氧自由基是与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运动时,氧自由基的增加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运动时多不饱和脂肪酸最易受氧自由基攻击,众所周知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细胞膜系统的重要成分,当人体内氧自由基含量增加时,就会与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结果是使膜的流动性、液态性改变,膜上的受体、酶以及离子通道受损,内质网结构改变,甚至破坏三羧酸循环的电子传递,最终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1978年迪拉德等研究发现,人以50%最大摄氧量负荷蹬踏功率自行车1小时后,呼出的气中戊烷或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增加。1982年戴维斯等人也证实了力竭运动后肝脏和肌肉中的自由基显著增加,从而发现了运动诱发自由基生成增多的直接证据。在大强度运动时,机体消除自由基的能力不能够平衡运动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引起脂质过氧化的增加,由此可知,运动是自由基生成的主要因素。张勇等以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运动疲劳模型,利用化学发光法观察了大鼠力竭运动后肝脏、骨骼肌线粒体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变化。证实力竭运动后骨骼肌和肝脏线粒体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都有显著的增高。这表明,骨骼肌和肝脏线的粒体呼吸链在递电子体传递过程中,电子外漏形成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运动性内源自由基的最主要来源。 运动与自由基代谢研究综述 阿布都克依木?热合曼 郭玉江 (新疆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综述法,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系统地认识自由基代谢与运动的关系,为以后研究运动疲劳提供有效的途径。文章以自由基与运动的关系为研究基点,通过对运动与自由基代谢的关系进行总结性分析,重点分析运动中自由基代谢原理,为进一步的实验奠定基础。关键词: 运动;自由基;代谢;急性运动;耐力运动;生物学中图分类号: R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1-0014-02研究前沿 F rontier research 2012年第31/34期(总第238/241期)NO.31/34.2012 (CumulativetyNO.238/241)

躯干骨及连结

躯干骨及连结 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和肋,共51块。借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 (一)脊柱 1.椎骨 (1)名称及数目:成人椎骨26块,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尾骨1块(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2)椎骨的一般结构: (3)各部椎骨的特点 1)颈椎特点:①椎体较小。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③棘突末端分叉。④特化颈椎有: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又称寰椎。第二颈椎,有齿突,又称枢椎。第七颈椎,棘突特长,又称隆椎。其棘突是计数椎骨的重要体表标志。 2)胸椎特点:①胸椎体上和横突上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②棘突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 3)腰椎特点:①椎体大。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

4)骶骨:呈三角形,前面主要结构有岬、骶前孔等。后面主要结构有骶后孔、骶管裂孔和骶角等,骶角是骶管麻醉时重要的体表标志。侧面主要结构有耳状面等。 5)尾骨:由4块尾椎融合而成。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抓住要点能分辨 颈椎体小棘分叉横突有孔最明显 胸椎连肋有肋凹棘突叠瓦下斜尖 腰椎承重体最大棘突后伸宽又扁 2.椎骨的连结 椎骨间的连结主要有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图2-1)。 (1)椎间盘 1)位置:位于相邻椎体之间。 2)构成: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为环形的纤维软骨,连于上下椎体之间,髓核为胶冻状,位于中央。 3)临床意义:纤维环后外侧较薄弱,用力过猛时可致髓核脱出而压迫脊神经。 椎间盘 椎体之间纤维环胶状髓核在中间 后外薄弱易脱出压迫神经致痛瘫

(2)韧带 主要有五条,即三长两短。 1)三条长韧带:①前纵韧带,连接于椎体之前。②后纵韧带,连接于椎体之后。③棘上韧带,连接于棘突之后。 2)两条短韧带:①棘间韧带,连接于棘突之间。②黄韧带,连接于椎弓之间。 3)临床意义:腰椎穿刺时由外向内依次经过的韧带是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脊柱韧带及意义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3.脊柱的整体观 (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依次增大,骶尾部又逐渐缩小,与承受体重压力密切相关。 (2)后面观:棘突上下排列成一条直线。各部棘突方向有所不同,颈部棘突较短,胸部棘突向后下呈叠瓦状排列,腰部棘突近水平后伸。 (3)侧面观:可见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主要起减缓震荡作用。其中,颈腰二曲凸向前,胸骶二曲凸向后。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承受压力密相关 后观棘突一条线颈短胸斜腰平扁 侧观生理四个弯线条大方又美观 胸骶弯曲凸向后颈腰二曲凸向前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骨学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 之 骨学 张桢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骨与骨的连接总论 一、骨 骨是一种坚硬而富有弹性的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表面覆盖有骨膜,内含有骨髓,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体骨有生长发育、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 骨的作用:对人体有支持、保护和运动杠杆 的作用,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和钙、磷的储存场 所(成人骨共有206块)。 (1)骨的形态分类有4种:长骨、短骨、扁 骨、和不规则骨。 (2)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 成,并有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构分布。 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是骨的主要成分 2.骨膜由致密的结绨组织构成,可分为内外两 层。被覆于骨外表面的外层称骨外膜,较厚;衬 与骨髓腔内面或骨松质腔隙内的内层称骨内膜, 较薄。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为红 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呈红色,有造血功能。黄 骨髓呈黄色,无造血功能,但在需要时可转化为 红骨髓。 (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少量的黏多糖蛋白,使骨更具有弹性和韧性;骨的物理特性随化学成分比例的改变而改变。 二、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为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类。 直接连接的特点是连接紧密、无间隙、不活动或仅有少许活动;间接连接即关节,其特点是有间隙,活动性较大。 (1)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2)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3)关节的运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

第二节 躯干骨及其连接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借骨连接参与构成脊柱、胸廓和骨盆。 一、躯干骨 ??????????????????????????????块)胸骨( 块)肋:肋骨、肋软骨(块)尾椎(块)骶椎(块)腰椎(块)胸椎(块)颈椎(快)椎骨(12411512726块)51躯干骨( 各种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椎体较小,横突根部有横突孔,内有椎动脉、椎静脉通过。 (2)胸椎 椎体侧面后部接近上、下缘处和横突末端有肋凹,是与肋形成关节的关节面。 (3)腰椎 椎体较大,棘突宽短呈板状,呈矢状位,水平向后伸。 (4)骶骨 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 (5)尾骨 由3~4块尾椎融合而成,略呈 三角形,是人类退化的一块骨。 二、肋 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 三、胸骨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由胸骨柄、胸骨体和 剑突组成。 躯干骨的连接 一、脊柱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 骨连接形成,构成人体的中轴,参与胸腔、腹腔 和盆腔后壁的构成。 (1)椎骨间的连接 椎骨间借椎间盘、韧带 和关节等相连接。 (2)脊柱的整体观 1.前面观 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至第二 骶椎水平以下逐渐减小。 2.后面观 全部椎骨的棘突在后正中连成

第四节---躯干骨及其连接

第四节躯干骨躯干骨连结 第一节课 4.1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共有51块。重点讲述椎骨的一般结构、各个部位的椎骨的主要结构特点;肋骨、胸骨的一般结构。 4.1.1椎骨根据所在部位不同,可将其分为: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5-1、尾椎4-1。介绍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一个椎体、椎弓、椎孔和7个突起。 胸椎 椎骨具有类似的形态和功能,但又有各自的特殊之处。 (1)椎骨的一般形态: 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起(见p79,图2-57)。 椎体:约呈短圆柱状,内部为骨松质,外为薄层骨密。上、下椎体以软骨连成柱状,支持体重。 椎弓:在椎体后方,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切迹,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形成椎间孔。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板。左右椎板相连形成完整的椎弓。 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贯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纳保护脊髓。 椎弓上有七个突起: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突,多数可在背部正中线摸到;左右各伸出一个横突,棘突和横突都有韧带和肌肉附着;椎弓上下各有一对突起,叫上、下关节突,相

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相对,以关节面组成关节。 (2)颈、胸、腰椎的主要特征 颈椎 共7个,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颈椎椎孔较大。横突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走行。颈椎关节突不明显,关节面近于水平位。颈椎棘突一般短而平,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即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二颈椎即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突。第7颈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长,在颈部皮下,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 第7颈椎既是计数椎骨序数的骨性标志,又是舞蹈选材的人体体表标志,舞蹈演员要求形体修长,下肢长度与躯干差距有严格标准,芭蕾选材更为严格,要求下肢至少比躯干长12CM.如何测量?由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的缝隙为起点,至臀线为躯干长,臀线至足底为下肢长。选材时,下肢越长越好。 颈椎(上面)第7颈椎(上面) 环椎 胸椎: 胸椎共12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截面近三角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