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图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209771dba1aa8114431d9eb.png)
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
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 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 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 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
比移值
组分二 组分一
被分离 混合物
薄层色谱展开示意图
薄层色谱法
优点
操作简单,定性结果直观
缺点
有一定毒性、定量方面的精密度 较差
却后使用。
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纤维素、淀粉 硅酸镁 硫酸钙 硅胶 佛罗里硅土 氧化镁 氧化铝 对极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增强
活性炭
2
供试品的制备:按照各药品质量标准规
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制得的供试品应放 置于密塞的小瓶中,防止溶剂挥发影响点样 量。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可按质量标准规定 精配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置密塞小瓶 中备用。标准药材对照溶液,一般需照供试 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在使用对照品溶液时一 定要注意将取样的毛细管充分洗干净,防止 造成对照品污染。
二.展开室应放在水平、稳定的实验台上,不能有阳光直射, 也不能在通风处放置,离开热源,避免温度波动对分离不利; 光敏物质的分离应将展开室置于暗处进行。 三.点样时间不应超过三分钟。硅胶的硅醇基以氢键形式优 先吸附水,物理吸附使硅胶的活度降低,影响了弱极性物质 的吸附,化合物的Rf值相应地增大。硅胶薄层的吸水速度很 快,当用预先经过活化的薄层板,在点样过程中干燥的薄层 会立即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数分钟内达到平衡,吸附水 蒸气的量决定于点样速度即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和空气的相 对湿度。Dallas指出0.25mm厚、20cm×20cm的硅胶薄层 板在50%相对湿度中放置约3min就失去活性的一半,而放 置15min时吸附的水分已达到最大值。在用相同条件分离同 一组化合物得到的结果不能重现时,必须考虑到相对湿度对 展开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南北地区湿度相差很大;即使在同 一实验室冬夏季节不同湿度也有明显差别,如果不注意湿度 的影响就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可编辑)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f2c5f23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1.png)
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
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
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
一、薄层色谱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一种微量的分离分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以及能使用腐蚀性显色剂等优点。
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
同时薄层色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也常用作柱色谱的先导,可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展开剂的选择,也可监视柱色谱分离状况和效果。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把吸附剂如氧化铝、硅胶和粘合剂如煅石膏CaSO4?H2O、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上形成薄层,将分离样品滴加在薄层的一端,当利用毛细作用使流动相沿着吸附剂薄层固定相移动时,吸附剂借各种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各组分以不同的作用强度被吸附。
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进行分配或吸附,经过反复无数次的分配平衡或吸附平衡,不同组分的极性化合物就会在薄层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
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吸附剂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
而非极性的物质在薄层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
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表达,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如图1所示,d为点样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d1为点样点到斑点1的距离,d2为点样点到斑点2的距离。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图文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f86c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3.png)
38
斑点异常与克服
边缘效应
3.预饱和
在薄层板上一般是边缘上的展开剂较容易挥发, 如果这几个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能差异比较大,那 么就会造成薄层板上边缘和中间展开剂比例的差
异而产生展开速度不一致的现象
克服方法:展开前要充分饱和
39
斑点异常
❖S形及波形斑点
波形斑点
14
薄层板的制备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存放 注意放置时间太长的CMC-Na溶液可 能会发黄,而且可能有霉菌出现, 最好不要使用。
15
薄层板的制备
制板 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是指 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溶液 ,研磨混合,置玻璃板上 使涂布均匀,平台上于室 温下晾干,活化后,置有 干燥器中备用。
16
22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距离
自制板
高效板
直径不大于 4mm
宽度5-10mm
>8mm
10-15mm
23
直径不大于 2mm
宽度4-8mm
>5mm
8-10mm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注意点
1.不要弄破薄层板 2.点样量大时,少量多次, 3.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吹干或 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24
薄层色谱的展开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_图文.ppt
薄层色谱
操作的流程
薄层 点样 板
展开
显色
结果 判定
2
薄层板的制备
❖ 固定相 ❖ 什么是固定相?
3
薄层板的制备
❖ 常用固定相
1、聚酰胺 2、硅胶 3、硅澡土
4、氧化铝 5、纤维素
6、其他
4
薄层色谱与柱层析
![薄层色谱与柱层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18963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f.png)
叶绿素 叶绿素
叶黄素', " 叶黄素
第三页,共50页。
色谱法的分类(fēn lèi)
1)根据流动相分类: 气相色谱—以气体作流动相 液相色谱—以液体作流动相 超临界色谱—流动相是在接近它的临界温度
和压力下工作(gōngzuò)的液体 2)根据固定相的附着方式分类 —固定相装在圆柱管中—柱色谱 —固定相涂敷在玻璃或金属板上—薄层色谱 —液体固定相涂在纸上—纸色谱
反相分配色谱: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作固定(gùdìng)(液 )相,以水或亲水性溶剂作移动相的分配色谱称为 反相分配色谱。当分离脂溶性或极性较小的成分, 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物质时,常用反 相分配色谱。实践中有70%以上的分配色谱都采用 反相色谱。
第二十九页,共50页。
分配柱色谱的应用 分配柱色谱往往适用于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组分,如生物
。
第九页,共50页。
Rf值测量(cèliáng)示意图
Rf与组分性质 (xìngzhì)、流动相 及溶解度有关 极性组分→易保留 ,Rf 小 非极性组分→易流 出, Rf大
第十页,共50页。
薄层固定相
按照固定相的种类,薄层板可分为正相薄层板(如 硅胶薄层板、聚酰胺薄层板)、反相薄层板(如 C18键合相薄层板)等。
) Rf值+斑点颜色特征(原位化学反应) 多种展开剂体系展开进行验证 与其他技术联用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展 开 (z hǎ n kā i) 后 的 薄 层 板
第二十四页,共50页。
(二)定 量
目视比较法
将不同量的标准品作为系列,同样样品分 别点在同一薄层上展开,显色后,目测比较斑点颜色的 深浅和面积大小,求出未知物含量的近似值,作为半定 量法,精密度为±10%。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https://img.taocdn.com/s3/m/811401c66137ee06eff9181e.png)
溶剂前沿
b
色斑中心
aபைடு நூலகம்
点样原点
原点到色斑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
a b
四、注意事项
• 1、薄层板的制备是实验的关键点之一。 铺板必须厚薄均匀一致,不能开裂。 • 2、点样的圆点必须小且浓度要高些,但 不能太高,以免引起拖尾现象。 • 3、点样后要等溶剂挥发尽才能将薄板放 入展开缸中展开。 • 4、展开结束后,取出薄板要立刻用铅笔 画下溶剂前沿。
• 4、点样 将待测样品溶在极性尽可能低的溶剂中配 成1%的溶液。用一支平口的细毛细管蘸取 少量样品溶液点在薄板上,点样基线距底 边1-2cm,样点直径在1-1.5mm之间,点间 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距边缘在5mm(以免边缘效应影响分离)。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正常斑 点应是圆形或椭圆形色斑。
最常用的吸附剂是硅胶G(含有煅石膏作黏合 剂)、硅胶H(不黏合剂或其他添加剂)、硅 胶HF 254(含有荧光剂,可在254nm 紫外光下 观察)、硅胶GF254(含有煅石膏和荧光剂), 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 微晶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F254等。
吸附剂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 薄层涂布,一般可分无粘合剂和含粘合剂两种; 前者系将固定相直接涂布于玻璃板上, 后者 系在固定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一般常 用10~15%煅石膏(CaSO4.2H2O在140℃烘4小 时),混匀后加水适量使用,或用羧甲基纤维 素钠水溶液(0.5~1.0%)适量调成糊状,均 匀涂布于玻璃板上。
• 薄层层析有多中展开方式,可分为上行、 下行、双向展开等。展开时均需在密闭 的容器(展开缸)中进行,且该容器内 应使流动相的蒸气饱和。 • (1)上行法:在缸中加入足够量的展开 剂,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 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薄层板 底边0.5~1.0cm(切勿将样点浸入展开 剂中),密封缸盖,待展开前沿离薄板上 端1cm时,取出薄层板,并用铅笔轻轻画 下溶剂前沿,晾干。
第二章 薄层色谱
![第二章 薄层色谱](https://img.taocdn.com/s3/m/c2a980dca58da0116c174989.png)
3、展开 、 吹干样点, 吹干样点,竖直放入盛有展开剂的有盖展开 瓶中。薄层色谱的展开, 瓶中。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 。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可在展开槽内衬 一滤纸。在层析缸中加入配好的展开溶剂, 一滤纸。在层析缸中加入配好的展开溶剂,使其 高度不超过1cm。将点好的薄层板小心放入层析 高度不超过 。 缸中,点样一端朝下,浸入展开剂中。 缸中,点样一端朝下,浸入展开剂中。盖好瓶盖 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 ,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取出,尽快 在板上标上展开剂前沿位置。晾干,观察斑点位 在板上标上展开剂前沿位置。晾干, 计算Rf值 展开剂要接触到吸附剂下沿, 置,计算 值。展开剂要接触到吸附剂下沿,但 切勿接触到样点。盖上盖子,展开。 切勿接触到样点。盖上盖子,展开。待展开剂上 行到一定高度(由试验确定适当的展开高度), 行到一定高度(由试验确定适当的展开高度), 取出薄层板,再画出展开剂的前沿线。 取出薄层板,再画出展开剂的前沿线。
第二章 食品分析中常用仪器 检测方法
1
薄层色谱法
一、原理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也属于液-固吸附色谱 固吸附色谱。 最常用的薄层色谱也属于液 固吸附色谱。吸 附剂被涂布在玻璃板上,形成薄薄的平面涂层。 附剂被涂布在玻璃板上,形成薄薄的平面涂层。 干燥后在涂层的一端点样 涂层的一端点样, 干燥后在涂层的一端点样,竖直放入一个盛有少 量展开剂的的有盖容器中。展开剂接触到吸附剂 量展开剂的的有盖容器中。 涂层,借毛细作用向上移动。 涂层,借毛细作用向上移动。经过在吸附剂和展 开剂之间的多次吸附 溶解作用, 多次吸附-溶解作用 开剂之间的多次吸附 溶解作用,将混合物中各组 分分离成孤立的样点,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分离。 分分离成孤立的样点,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acac2a915f804d2b16c174.png)
6、注意事项
6.5点样环境 实验环境的相对湿度和温 度对薄层分离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 (实验室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65%以 下为宜),因此应保持试验环境的相 对恒定。对温、湿度敏感的品种必须 按品种项下的规定,严格控制实验环 境的温、湿度。
连翘薄层色谱湿度比较 (* :连翘苷)
苍术薄层色谱图 (RH 比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仪器与材料
2.1 2.2 2.3 2.4 2.5 2.6 2.7 薄层板 点样器 展开容器 展开剂 显色装置 检视装置 薄层色谱扫描仪
2.1 薄层板
2.1.1市售薄层板 2.1.2自制薄层板
2.1 薄层板
2.1.1市售薄层板 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 层板、硅胶GF254 薄层板、聚酰胺薄 膜和铝基片薄层板等。
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1、简述 简述 2、仪器与材料 仪器与材料 3、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4、系统适用性 系统适用性 5、测定法 测定法 6、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简述
概念 薄层色谱法 系将供试品溶液点样于薄 层板上,经展开、检视所得的色谱图, 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 作对比,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或测 量测定的方法。
2.1 薄层板
2.1.2自制薄层板 固定相:硅胶G、H、GF254、HF254、 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 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粒 径大小5~40µm 。
2.1 薄层板
2.1.2自制薄层板 玻板: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晾干。
2.1 薄层板
2.1.2自制薄层板 固定相加适量的水或相应的水溶液调 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 使用涂布器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 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色谱法(TLC)](https://img.taocdn.com/s3/m/8fca24bea32d7375a5178071.png)
增大。
正己烷 环己烷 四氯化碳 甲苯 氯仿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丙 乙醇 水
溶剂的洗脱能力随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强
当一种溶剂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 溶剂作为展开剂。先用一种极性较小的溶剂为基础溶 剂展开混合物,若展开不好,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与前 一溶剂混合,调整极性,再次试验,直到选出合适的 展开剂组合。
五 结果计算与判断
展开结束后,经过各种显色操作后,样品中各个成 分的斑点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为了表达各 成分的相对位置(极性)通常以比移值作为称量斑 点位置的指标。
比移值Rf=(斑点中心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溶剂 前沿与原始样点之间的距离)
各种物质的Rf 随要分离化合物的结构,滤纸或薄层 板的种类、溶剂、温度等不同而不同,但在条件固 定的情况下,Rf对每一种化合物来说是一个特定数值。
常用硅胶的规格:硅胶H,硅胶G,硅胶GF254等
• 氧化铝:a.极性吸附剂,较硅胶强。 b.物理吸附为主,氢键吸附为辅
c.微碱性,不直接用于酸类成分的分离
碱性氧化铝:适用于碳氢化合物、生物碱以及其它碱 性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应用最广,适用于醛、酮、醌以及酯类 化合物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适用于有机酸类的分离。
薄层色谱法(TLC)
韩春明
一 概述
TL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 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 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 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将样品 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 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 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 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常利用薄层色 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https://img.taocdn.com/s3/m/5e60653f6c175f0e7dd13719.png)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或称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离诸如脂肪酸、类固醇、氨基酸、核苷酸、生物碱及其他多种物质的特别有效的层析方法。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
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
因此,薄层色谱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
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在我国新推出的2010版药典中,降低了薄层色谱分析所占的比例,这似乎表明着薄层色谱分析方法将会逐渐被替代,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薄层色谱法以其快速、简便的优势一直活跃在分析检测的一线,加上电动点样机和薄层扫描仪的出现,加快了点样和检测的速度和质量,使得这一技术在生产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薄层色谱的分类1、常规薄层色谱TLC分离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固定相的化学组成及其表面的化学性质。
常规薄层色谱的固定相为未改性的硅胶、氧化铝、硅藻土、纤维素和聚酰胺等,平均颗粒度20μm,点样量1~5μL,展开时间30~200min,检测限1~5ng。
以正相色谱占主导地位,设备简单,所需资金投入少;不足之处是分离所需时间长,有明显的扩散效应。
2 高效薄层色谱高效薄层色谱(HPTLC)采用更细、更均匀的改性硅胶和纤维素为固定相,对吸附剂进行疏水和亲水改性,可以实现正相和反相薄层色谱分离,提高了色谱的选择性。
C2、C8和C18化学键合硅胶板为常见反相薄层板。
高效板厚平均100~250μm、点样量0. 1~0. 2μL,展距3~6cm,展开时间3~20min,最小检测量0. 1~0. 5μg,较常规TLC可改善分离度,提高灵敏度和34重现性,适用于定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