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预测地震

合集下载

感知地球脉动——记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杨宏峰

感知地球脉动——记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杨宏峰

封底人物感知地球脉动——记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杨宏峰 郑 心 户 万 人类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研究如何预测地震,中国古代就有“观星测震”“观地测震”之说。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就开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但至今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仍是世界级科学难题。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南部7.8级强震,让土叙两国超过5万人不幸遇难,150万人无家可归。

土叙地震让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地震灾害和地震预测。

千百年来,人类到底为何难以预测突如其来的地震?“目前,人类对于地震发生机理的了解依然有限。

”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委会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杨宏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地表之下10~20千米深度,直接探测非常困难,并且大多数破坏性地震的复发周期很长,使得观测时间有限的现代地震学研究缺乏大量数据做参考,这些都为精准地震预测带来挑战。

”有人曾这样形容,科学研究是在崎岖小道上攀登,而杨宏峰的科研历程则更像是在人迹罕至的小径上摸索前行——虽然艰难,他自己却甘之如饴。

在他看来,给地球把脉,就有机会为人类预警,他希望能为推动我国地震科学研究、震害评估及预防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边质疑,一边坚持1978年,杨宏峰出生在辽宁海城。

据说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因地质结构变迁渐成陆地,故取名为海城。

不过,人们对于海城记忆最深刻的应数“2.4海城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预报是目前世界公认有科学意义的成功地震预报。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强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千米。

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但因为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做出了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遭到破坏外,大多数人都提前撤离,伤亡极大减少。

“父辈们每每提及这次地震,在伤感的同时又感慨这份幸运。

因为地震的成功预报,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也成为我后来从事地球科学的渊源之一。

地震探究实验报告总结

地震探究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成因、传播规律以及防范措施,我国地震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地震探究实验。

本文以某地震研究所进行的一次地震探究实验为例,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地震的基本成因和传播规律;2. 掌握地震观测和监测技术;3. 研究地震预警和防震减灾措施;4. 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三、实验原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现象,其成因与地球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地壳构造变化等因素有关。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可以推断地震的成因、震源位置、震级等信息。

四、实验设备1. 地震仪:用于记录地震波;2. 地震信号处理器:用于分析地震信号;3. 地震波模拟器:用于模拟地震波传播;4. 地震观测台站:用于观测地震波。

五、实验步骤1. 建立地震观测台站,布设地震仪,收集地震数据;2. 使用地震波模拟器模拟地震波传播,验证地震波传播规律;3. 分析地震信号,提取地震波特征参数;4. 利用地震波特征参数,推断地震成因、震源位置和震级;5. 研究地震预警和防震减灾措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确实存在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与地震成因、震源位置和震级等因素密切相关;2. 通过分析地震信号,成功推断出地震的成因、震源位置和震级。

实验结果与实际地震数据吻合,验证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3. 在地震预警和防震减灾措施方面,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地震波传播特征参数,可以提前预测地震发生,为地震预警提供科学依据;4. 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地震波传播规律,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地震波传播规律,为地震成因、震源位置和震级推断提供了科学依据;2. 实验结果表明,地震预警和防震减灾措施具有可行性,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3. 本实验发现了一些新的地震波传播规律,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大地震》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地震》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地震①全球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

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②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观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③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

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

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

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④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一到两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

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

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⑤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⑥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车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困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震惊世界

海城地震成功预报震惊世界
西到 陕西 黄土 高原 , 东达 日本 , 方圆 2 0 公里 。由于 0 0余
二 是厂 矿 企业 停 产 、 商店 停业 , 各大 医 院将 一 般患 者送 回家 中养病 ,少 数 危重 病患 者 留在 医 院 防震 帐 篷 里治 疗 , 招 待所 、 店动 员旅 客抓 紧离 开 ; 是影 剧 院 、 各 旅 三 文
告 。 据上 述报 告 , 宁省 地震 部 1 根 辽 ]有针 对性 地加 紧开 展地震 测报 工 作 。 过深 入开 展研 究 , 宁 省地震 办 公 通 辽
室 发现 2月 1日 ~ 3日辽 宁营 口 、 城 两县 交 界处 出现 海
的 小震 活动 特征 及宏观 异 常增 加 等情况 。于 是 , 宁 省 辽 地震 办 公室 于 2月 4日零 点左 右 ,向 全 省发 出 了带 有 临震 预 报性 质 的地 震 简报 ,提 出 小震 后面 将 会 有较 大 的 地震 ,并 于 2月 4日早 6时 多向 省 政府 提 出 了较 明
化宫 等文 化娱 乐场所 停 止活动 ; 是全 县各级 组织 采取 四
措 施 , 实做 到 人离 屋 、 离 圈 , 要 农 机 具转 移 到安 切 畜 重 全地 方等 等 。
海 城大 地震 发 生之 前 ,各 级地 震 台站 积极 开 展 地震 预 测 预报 工作 , 比较 准 确地 做 出 了地震 预报 , 得 海城 大 使 地震 的 灾情 灾 害被 降低 到 了最 低程 度 。海 城 县震 灾 损 失 金额 约 4亿 元 , 亡 1 2 死 0 0人 , 19 3人 。 伤 63 据相关 史料记载 ,9 0年全 国第一 次地震 工作 会议 17 根据历 史地震 、现 今地震 活动 及断 裂带 活动 的新特 点 , 确定了辽 宁省沈 阳至 营 口地区 为全国地震 工作重点 监视

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地震】

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地震】

历史上的今天: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人类史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市发生7.3级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在辽宁省海城市发生7.3级地震,这次地震是全球首次在政府主导下成功预报地震并且有效减少人员伤亡的地震。

1970年初在全国第一次地震工作会议上将辽宁省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域,1970年又同时成立了辽宁省的地震工作机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支野外综合探测队,11个专业地震台站,8495个业余地震前兆测报点组成的地震预测预报队伍。

1974年6月7日至6月9日在国家地震局召开的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趋势会商会上辽宁有关地震专家提出了渤海北部可能发生5至6级地震。

1974年11月25日东北三省地震趋势会商会上明确指出辽东半岛大连-营口地区是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性较大的地区。

1974年12月22日辽阳参窝水库库区发生4.8级地震后在1975年1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震情会商会上认为这个4.8级地震并不是预期要发生的地震,在辽宁南部地区仍有可能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而且估计在1975年上半年发生可能性更大。

1975年2月3日18时开始辽宁海城-营口一线区域接连发生多次有感地震活动后认为在辽东半岛上即将发生大地震,随后在1975年2月4日00时向辽宁省省政府发布了相关的预报,1975年2月4日上午10时辽宁省政府正式向各级政府发布通报要求辽东半岛各级政府居民近期做好防震措施,当时大连,营口,海城等多地居民搭起防震棚或者组织在户外观看电影以躲避地震。

这次大地震受灾人口约400万人,建筑破坏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这次地震造成1328人遇难,1.8万人受伤。

这次大地震的成功预报主要有2个原因,首先由政府主导+民间群测群防是本次地震得以成功预报的主要因素,另外其次这次大地震震前也有大量的前兆现象被观测到。

这次地震有大量的前兆现象被发现,首先是动物异常,在1974年12月10日至1975年1月1日辽宁出现了数百条冬眠的蛇爬出洞穴被冻死的现象,另外还出现了大量的鱼群跃出池塘的现象以及大量老鼠逃跑的现象。

【他们,预测了汶川地震之八】八万人的死换不来几句真话吗?!【翟明磊】

【他们,预测了汶川地震之八】八万人的死换不来几句真话吗?!【翟明磊】

八万人的死换不来几句真话吗?!汪成民汶川地震预测反思录翟明磊访谈并纪录汪成民是中国地震史的关键人物,唐山大地震时他是国家地震局负责华北震情的京津组组长。

坚持华北有大震的主帅人物。

唐山惨痛教训,他亲历之,周恩来、李四光的决策过程,他亲历之。

在国家地震局曾主持综合预报组工作。

现任地震局长陈建民是他的学生。

汶川地震后,受中央委托,主持余震预报,三发三中。

他是国家八六三课题地震中的智能化决策的课题领头人。

他上书中央要求追查国家地震局在汶川中的责任。

并成功查证收集了被压制的汶川预测意见二十多条,写下《对汶川大震的预测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八万人的死换不来几句真话问:汶川地震发生了,我们如何来反思预测的问题呢。

我注意到,通过四个月调查,我觉得首先要创造一个讲真话的环境,我们才可能正确反思汶川地震。

汪先生,在震后,你访谈了众多的预测工作者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写出了汶川地震预测中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你如何看汶川反思?汪成民:唐山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局长刘英勇说:“我要准备坐牢,这件事是给人民欠下的血债”。

当他地震后觉得,在地震前有对唐山预测可以做得更好的事他并没有给与支持,使他作为党员说一些党性的话。

现在更不如唐山。

这批新的官僚完全考虑的是怎么应付上面和下面。

所以我说一点尖锐的话,八万人的死,人命都换不来几句真话。

非常非常严重。

试图在各个方面压制,我们发点言,发表点文章,当面和他沟通。

尽管这第一把手(陈建民)是我的学生,都予以拒绝。

沟通不了,没法沟通,完全回避。

陈建民是我从北大选来的研究生,当时在我的课题组成绩不算好,但善于和人打交道,我常派他搞公关。

最近,打着要广泛听取民意旗帜的中国地震学会要开会,我写了一篇文章过去。

接文章的人说,老汪,你的文章非常好。

我要求在大会上发言,在大会讨论,编成会议论文集,他们说应该是这样的。

可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消息。

我就打电话问,办事人员说:“汪老师,我是负责领导批了哪个人、我通知哪个人,我查了查,批的文件人名中没有你。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准确预报地震,不是一件易事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临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

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

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

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

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

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

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

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

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

目前,世界上地震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

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

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

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

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

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

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

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

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

神奇的发明家——张衡的科学成就

神奇的发明家——张衡的科学成就

神奇的发明家——张衡的科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成就被明人传世。

其中,张衡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发明家。

他有很多杰出的科学成就,成为中国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背景介绍张衡,字叔夜,山阳人。

他出生于东汉末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

他不仅是一位官员和文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

在一生中,他主持编译了很多著作,其中包括《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尤其是他发明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引起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关注,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二、浑天仪——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是张衡创造的一种天文乐器,用来观测和预测天象。

它由一个铜球和两个铜环组成,可以旋转以模拟天空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张衡运用日月经纬和星位知识,将天空万象映射到仪器上,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并能够及时发现天文异常,在天体力学、天文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在清明节时,张衡曾经演示过浑天仪,向众人展示自己的天文学知识。

他通过浑天仪模拟了当天的天象,表现出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获得了众人的赞叹。

三、地动仪——探测地震异动的器具地动仪是张衡另一项杰出的发明,用来预测和探测地震。

它是由八个青铜龙组成的,每个龙都有一个球,球上有几个小铃铛。

当地面发生异动时,铃铛会发出声音,预示着地震的到来。

地动仪的原理是基于张衡对地震波传递的认识。

他认为,地震是由深处向地表传播的波动,如果能够探测到衰减的波动,就能准确预测地震。

张衡把自己所掌握的天文地理、物理力学和机械学等多学科知识,成功地将地震预测和探测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对地震学等领域的发展也有了极大的贡献。

四、对中国科学的影响张衡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科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为中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独具一格的方法和手段,更为后人提供了一种打破学科界限的思路和目标。

张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科学思想,他始终坚持“实践、实验、创新、发明”的科学精神,积极探索和尝试,在近千年之后,仍被世界科学史所铭记。

解密:为何5.12汶川地震的“成功预报”未被采用?

解密:为何5.12汶川地震的“成功预报”未被采用?

解密:为何5.12汶川地震的“成功预报”未被采用?#汶川地震十四周年# 2008 年 5 月 12 日14 时28 分4 秒,哀悼与铭记。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4 年了,一些当年无法得到和不便公布的信息被逐渐公开。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 2008 年天灾预测会。

在最后形成的综合预测意见中对汶川以北的川甘青交界地区预测在 2008 年可能会发生 6~7 级地震。

同以往一样,每次形成的综合预测意见皆上报民政部、中国减灾委、中国科协、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地震局。

如今,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 14 年了,一些当年无法得到和不便公布的信息被逐渐公开。

《5.12汶川地震预报回顾》(原名:反思汶川特大地震预报)是一本严肃而系统的出版物,详细展示了汶川地震前地震预报的争论、历程以及教训,并对地震预报技术、地震预报政策和应急救援进行了反思。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一、汶川大震前关于形势背景分析与趋势预测的对立意见1. 1955年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是唯一正确长期预测结果被废弃建国以后至今,中国共公开发布了四代全国地震烈度图。

事实证明,只有第一代地震烈度区划图是正确的。

1955 年编制的第一地震烈度区划图将龙门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划为 9 度及 9 度以上地区,这是唯一正确的长期预测结果。

但此图从未得到执行。

2001年的第四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对龙门山构造带地震长期地震烈度定为7 度,严重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1976 年爆发的唐山大地震在第一代烈度区划图中被划为 8 度,在第二代出版时降为 6度,造成了惨痛的损失。

2. 方法之殇:做出正确判断的地震烈度评定方法未被采纳1989 年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用概率性方法完成《紫坪铺水库枢纽工程地震烈度复核报告》,认定紫坪铺水库地震烈度为7度。

2002 年,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师李有才得知离映秀仅 20 千米处将建设紫坪铺水库后,多次给国务院、四川省政府、中国地震局与水利部门写信,呼吁此地为强震易发地区,有7.5 级大地震背景,不适宜建大型水库。

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刻苦研究的事例

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刻苦研究的事例

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刻苦研究的事例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刻苦研究事例作为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刻苦研究是我们的精神之源。

下面,我将以几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为例,来展示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坚持与努力。

1. 生物医学领域:李冰冰教授李冰冰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生物医学研究者,他致力于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在他的研究中,他一直面临着无法预料和解决的问题。

然而,他从不气馁,总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曾经,他在一个实验中经历了多次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调整实验方案。

最终,他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癌药物,并成功治愈了许多患者。

他的坚持和努力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2. 物理学领域:张红教授张红教授是一位物理学家,他致力于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在他的研究中,他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进行分析。

在一次研究中,他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解释宇宙背景辐射的起源。

他经过多次尝试和思考,最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

他的发现对于理解宇宙的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地质学领域:王明教授王明教授是一位地质学家,他致力于研究地球的演化和地质灾害的预测。

在他的研究中,他需要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

在一次实验中,他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他经过多次尝试和分析,最终提出了一个新的预测模型,并成功地预测了一次大地震的发生。

他的研究成果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科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通过百折不挠的刻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总结起来,科学家们的百折不挠的刻苦研究精神是科学进步的基石。

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从不放弃,总是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才有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因此,我们应该向这些科学家们学习,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地震预报实例

中国地震预报实例

十四次中国地震预报成功案例这是我整理摘录的中国地振预报的一些成功案例(或者说比较成功),应该说还并不完全,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主要依据的材料是研究地震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还有书籍和百度搜索到的一些文章(这主要是70年代的几次地震)。

㈠、1975年海城地震的预报第一个例子自然是最著名的海城地震的预报。

海城地震发生在 1975年2月4日 19点36分,这次地震预报的成功,实质上是中期预报,短期预报,临震预报环环相扣紧密配合下的结果。

在地震发生前近一年, 1974年5月31日,耿庆国就根据旱震理论,给出了中期预报意见,认为在包括辽宁在内的华北一些地区存在大震危险,并且如果是一年以后发生地震,震级会在7.5以上。

张庆洲《糖山警示录——七·二八大地振漏报始末》收录了当年的相关文件资料,“ 1974年5月31日,北京市西颐宾馆北馆五单元诞生了一份中国地震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极其重要的报告:《关于对我国华北及渤海地区1972年特大干旱提出的旱震关系中期预报意见的基础依据和分析结论》。

报告明确提出:‘ 1972年大旱后的一至三年或稍长时间内(即1973至1976年),在华北及渤海地区,特别是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旱区范围内,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

若在1975年以后发生地震,则震级可达7.5—8级左右。

1972年华北及渤海大旱区的特旱带为:辽南的锦州—岫岩一带、河北唐山地区以及河北山西交界的石家庄—邢台—太原—忻县一带。

对上述特旱带及其附近地区(1973—1976年)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必须重视……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周恩来总理指示的“地震工作要以预报为主”的方针。

在对未来震情判断(尤其是对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预报方面)有争议的地区,为了正确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我郑重建议:不妨以最坏的情况,即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危险性考虑部署地震预防工作,这样做于人民的事业是有利的。

2008年5月11晚,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要发生的人

2008年5月11晚,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要发生的人

2008年5月11晚,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要发生的人。

[半个台预测出汶川地震]他们预测了08年512大地震“国内要是不要,我们就给国外。

”两位爱国者长长的叹息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

——笔者翟明磊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 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

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笔者翟明磊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

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

——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

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

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

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

”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

”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

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的海城大地震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的海城大地震

倒 塌 ,墙 壁 也 只 是掉 下 了些
墙 皮 ,我 们 幸 运地 躲 过 了这
次劫难 … …” 时 间紧 迫 ,地 震 观测 站
疏 散 了群 众 ,全社 3 7 6人 , 58 只有 4 4人遇难 。
重 大科技成就 。
据 姜 成 田 回忆 ,为 了详
细记录 观测 到的宝贵数据 ,
维普资讯
临震前 6个小 时的准确 预 测 六位 年 轻 人靠土仪 器成 功 测 出地震
烟 囱 ,房 顶 掉 瓦。县 地 霹
也 在 当天 接 到群众 反 映 , 黄 鼠狼 搬 家、大 牲 畜跳 目
跑 、老 鼠发 呆不 怕 人及 上涨、变味、有响声等现j 这 期 间 ,辽 宁 省 、革
大 。地 倾 斜 仪 、土地 磁 等 仪 器 也 都 出现 了从 未 有过 的强 烈 反 应。我 们 几 个 人都 守 在 自 己的仪 器 旁 ,谁 也 没 有说
话 ,大家 用 目光进 行 着 简 单 的 交流 。我 自 己也 不 知 道接 下来 会 发生 什 么 ,只好 听天
回来。据如 今 已搬 迁
决定立 即向东南 1 4个重 点公
社 发 通 知 ,做 好 预 防。 由观 测 员 王力 华 骑车 到 县里 送 书 面 报告 。在 送 报 告 途 中 ,王
在 强 烈的 颠簸 中屋 子 上 自
皮 哗 哗地 往 下掉 ,每 个
上 都 白花 花 的 一 片 。 虽
成 田记 下 笔记 : 9 5年 1 17 月 8日晚 ,天 阴 沉 沉 ,对 面 不
生 了剧 烈的 颠簸 ,但 我
就 商量 好 了 ,坚 守 阵地 ,
见人 ,而且还有 硫磺 味……1
海城 地震 中的地 裂 。

李四光预测“徐州地震”背后的真相-徐州论坛彭城社区

李四光预测“徐州地震”背后的真相-徐州论坛彭城社区

李四光预测“徐州地震”背后的真相-徐州论坛彭城社区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带”的说法,大概这样的:“李四光先生预测了四大地震带,其中三条都已经发生了震,其中包括唐山大地震等,而第四条就在XXX处。

”这里的XX处,一般都是说话人的所在地了。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带”又开始流传起来了。

诚然,防范于未然、未雨绸缪、加强预警机制这是人们抗灾救灾做好心理准备的必然条件和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

但是,关于“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带”的消息,仔细观察起来并非像帖子传的那样神乎其神。

李四光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是当年周总理的主要地震灾害咨询人。

李四光的理论及其本人,曾经多次成功预测过地震,但却没有发现科学文献记载李四光具体预测了四大地震。

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本所的前身地震地质大队是由李四光部长亲自组建的。

我作为一名建所初期来所工作的老同志,与李四光部长有过多次接触。

他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

在建所四十周年之际,我不禁缅怀起这位我们所的缔造者和他对地震工作的贡献。

一、地震地质1965年1月19日,李四光在与地质力学所参加西南地震地质工作同志的谈话中提出地震地质工作是否应采取这样几个步骤:第一,要摸清这些断裂带中哪几点或哪几段现今还在活动;第二,确定这些断裂带的伸展地区、方向和范围;第三,参考历史地震资料,看是否沿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地震特别多而且强烈;第四,围绕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进行精密大地测量和微量位移测量,并设置地震观测网,进行微观的、宏观的地震观测工作;第五,对上述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现今地应力分布的情况和活动方式,从而明确它们和当地地震的关系,并确定震源的所在和它们分布的范围。

这样,就有可能进一步推测今后地震发展的趋势。

李四光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构造体系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地震地质的研究,从而演义了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故事。

李四光的地震预测理论

李四光的地震预测理论

李四光和地震预报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后,周总理指示:“地震预测是国家很重要的工作,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

”李四光运用他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地震的生成和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他认为地震的孕育是漫长的,地震的发生是有一个过程的,因而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并据此成功地预报了几次大地震。

邢台地震后,李四光根据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迁移的规律,结合地应力变化观测结果,分析了地应力集中和加强的趋势,认为就整个华北平原来看,震源有可能向东北方向发展。

他及时指出要密切注视邢台东北的河间、沧县和深县一带的动向。

果然1967年3月28日,在河间发生了6.3级地震。

尔后,李四光又根据同一原理,指出渤海将要发生强烈地震,1969年7月18日,果然在这里发生了7.4级地震。

当时他还说过,如果渤海有地震发生,辽南就需要注意。

1975年2月4日在海城、营口地区发生了7.3级地震,再一次证实了李四光的科学预见。

他说,阴山纬向构造体系活动的时间长,断裂规模既大又深,能量的积蓄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后果就不堪设想,应该在冀东的滦县和迁安地区做些观测工作。

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事实,证明李四光的论断是正确的。

——摘自科学家的故事系列丛书李四光当年预测4次地震分别是-天佑临沂惊人的地震预测(李四光当年预测4次地震分别是(转载) )连云港市位于郯城-营口地震带。

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

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郯庐断裂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

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这个地震带上发生过的地震有: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1995年9月20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4.3级小震群活动2006年2月9日临沂市汤头镇3.5级地震据说,李四光前辈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庐地震带,他曾经预测,一旦发生地震,其毁灭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几倍。

世界上唯一一次地震预测准确的城市

世界上唯一一次地震预测准确的城市

33年前,发生在辽宁海城一营口的7.3级大地震曾经震惊世界,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成功预报的大地震。

1975年海城大地震的预报是震前6小时发布的,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次准确的地震预报。

中国地震工作者在地震前准确地作出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从而拯救了众多生命。

但地震预报终究是一个世界级的科学难题,33年后的今天,汶川大地震惨痛依然让我们提及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在地震预报方面依然以经验性预报为主,在科学预报方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防震减灾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世界上重大的科学成就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北纬40度41分、东经122度50分)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

震级7.3级,震源深度16、21公里,震中烈度为9度强。

这次地震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辽东半岛中南部。

在地震烈度7度区域范围内,有鞍山、营口、辽阳三座较大城市,人口167.8万;还有海城、营口、盘山等11个县,人口667万。

合计人口834.8万,其中城市人口占20%,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辽宁省是我国的工业基地之一,重工业总产值位于全国的首列。

鞍山市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全国素有“钢都”之称。

该区交通方便,公路、铁路网络密集,是东北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

还有大型水库1个,中小型水库109个。

海城地震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震时地光闪闪,地声隆隆。

震区90%的人都看到了低空发光现象。

远近所见光色和光象不尽相同,近处可见一道道长的白色光带,远处则见红、黄、蓝、白、紫的闪光。

此外,还有人看到从地裂缝直接射出的蓝白色光,以及从地面喷口中冒出的粉红色光球。

在海城、营口、盘锦一带普遍听到了闷雷似的响声。

海城地震发生在现代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地区。

该区绝大多数房屋末设防,抗震性能差,地震又发生在冬季的晚上,按照当地农村多数人的习惯,震时已都入睡。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事先没有预报和预防,人员伤亡将十分惨重。

30多年前海城地震观测站姜成田等人临震预报正确率95%李伯淳董军

30多年前海城地震观测站姜成田等人临震预报正确率95%李伯淳董军

30多年前海城地震观测站姜成田等人临震预报正确率95%李伯淳董军(国际天灾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真正成功预测的人类第一次七级以上地震是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地震。

此次地震许多专家从许多角度、许多层面进行了总结。

姜成田也写了《海城站土地电突跳与临震预报》(发表在《地震战线》1977年第一期)、《对土地电突跳的初步认识》(在第二次辽宁省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然而这些文章未引起重视,因此, 姜成田等人预测海城地震临震的方法没有得到很好地总结和发挥应有作用。

近日,我们有幸得到1972年海城地震观测站成立至1977年底技术负责人姜成田、群测群防负责人王立华,提供的《地震预报登记簿》、《地震工作日记》等珍贵资料,并对他们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研究,发现30多年前他们临震60次预报正确率95%,特别是《地震预报登记簿》中76份《地震预报登记表》对当时的预报有详细记录。

如此好的临震预报,令人难以相信。

为了确认其真实性,李伯淳专程到海城核实原始资料并寻找地震期间经历人了解情况,姜成田、王立华写《证明书》确认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无差错的基础上,为了更好说明他们在当时对临震预测实际情况,因此整理此文供各位参考。

海城地震观测站在1975年2月4日7.3级大地震发生前后几年,他们在工作中的预报意见及经验说明,地震发生之前地电突然变化、土倾斜变化现象,作为地震临震预报手段是非常有价值的。

自汶川地震后姜成田在自已家中安装上了土地电、土地倾钭,在近期地震中他又做出了很好的预测。

一、海城地震观测站姜成田等人资料摘录《地震工作日记》内容摘录如下:1972年10月20日调到地震台工作,负责业务。

1972年12月15地震台基建全部结束,地址玉皇山。

1972年12月17日我第一次参加省地震大队测震学习班两个月考试成绩合格,邮回县里。

1972年12月17日我第一次参加省地震大队测震学习班二个月,考试成绩合格,邮回县里。

地震预警课件ppt

地震预警课件ppt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地震监测仪 器,实时捕捉地震初期的微弱震动信 号,利用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地 震波的特性,提前对地震进行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01
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几秒到几 十秒的预警时间,使公众和应急 部门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震措施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2
地震预警系统对于城市地区尤为 重要,因为城市人口密集,建筑 结构复杂,地震波到达时可能造 成严重破坏。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
社区应加强地震预警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对能 力。
建立社区应急队伍
建立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应急队伍,负责地震产生时的紧急救援和疏散 工作。
06
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际操作 与演练
预警系统的操作流程
启动预警系统
在接收到地震监测数据后,系 统自动启动并开始工作。
数据处理与分析
系统对地震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和分析,确定地震的震级、震 源深度等信息。
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提高预警系统的性能和公众的应急 响应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地震预警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地震预警系统概述 •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与技术 • 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与案例 • 地震预警系统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个人与家庭地震预警准备 • 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际操作与演练
01
地震预警系统概述
地震预警定义
地震预警是指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之 间的时间差,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 ,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向可能受影响的 地区发出警告的一种技术手段。
预警信息生成

最新研究为成功预测地震带来希望

最新研究为成功预测地震带来希望
给予了关注 。文章说 ,今年7 月份载有3 名科学家的 “ 蛟龙. 1 号 ”深潜器将一面中国国旗安插在了南海幽暗的海底上 ,这 ( 美国 《 国防》)
次行动所具有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海底探索本身。 文章介绍这种潜水器说 ,它体积小 ,不同于潜水艇 ,需 要 水面大船支持 , 够克服黑暗和摧毁性的压力深潜水底。 能 全世界只有几个类似的潜水 器。与将航天 员送往外太空一 样, 深潜器探索海底也是 中国崛起 的重要标志 。目前全 世界 有能 力进行深海潜水探索 的国家 只有美国 、俄罗斯 、法国
它们会释放 出被称作空穴 电荷载流子的粒子。这 些粒子能在 地壳 中传播几十英里 ,到达地表 。在地壳下部几英里处流动
的 电流会改变地表的磁场 。空穴使空气发生电离 , 干扰地球 大气上部的 电离层 。可 以利用卫星和称作 电离层探 测装置的 《 约时报 》发表 文章对 我 国研 发深 海潜 水器 的计 划 雷达系统追踪 大气的这 些变化 。 纽
表。目 前有许 多国家致力于研发能监测通常在 地震发生前几
秒钟 出现的微弱机械波的系统 。不过 ,地 震发生前还会 出现 其他迹象 ,这些现象可 以追溯到—个根源 ,虽 位于 地壳深处 p
的岩石 。随着构造板块的移动 ,它们向断层处的岩石施加了 巨大的压力 。岩石通常被认为是绝缘 体。可是 在压 力之下 ,

“ 蛟龙”深潜器技术不逊 “ 神六”飞船
震 ” ,研究人 员发现 ,在地震发生前的几周和几小时能够监 测到一些警报信号 。如果用合适的传感器加以监测 ,这 些信 号可能有助于更好 地部署军队 ,开展救援 。 当地壳构造板块突然在地质断 层上滑动时 ,就 会发生地 震 。这种滑动会释放蓄积的动能 ,并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地

(3 封私信 _ 1 条消息) 地震可以预测吗? - 知乎

(3 封私信 _ 1 条消息) 地震可以预测吗? - 知乎

持这种观点的人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古登堡-里克特定律(Gutenberg-Richter law,指不同震级的地震 的频度与震级间存在某种对数关系),这一地震学中的重要定律的幂律分布性质是具有自组织临界性 系统中的普遍现象。
在地震的案例中,地球岩石层可以看作由不同层次的块体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是板块,最小的是矿物颗 粒。不同的块体之间、不同层次的块体之间都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地幔对流给这种块体运动提供 了持续的能量供给。这样一个动力系统能自发地演化到自组织临界状态。在1997年《科学》关于“地震 能否预测”的辩论中采取激进反对立场的罗伯特·盖勒(Robert J. Geller)就认为:“地球处在一种自组织 临界状态上,其中任何小地震都有可能级联式地发展成一个大地震。”因此,他当时的观点是,地震的 不可预测性是由这个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应当干脆放弃,不去研究它。
2014年5月17日
(3 封私信 / 1 条消息) 地震可以预测吗? - 知乎
地震 地震预测
地震可以预测吗?
看到国内很多民间预测者做了一些努力,想要问的是,国家有没有能力预测,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又 如何?有多少成功预测的案例?
2 条评论 分享 • 邀请回答
举报
23 个回答
按票数排序
猪小宝,博士僧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48 刘学浩、诺兰、张潮勋 等人赞同
既然地震无法预测,那该怎么办?难道坐以待毙吗?
对 于 火 灾 , 没 有 人 说 要 " 预 测 火 灾 " 。 大家都知道合理的方法是用防火材料盖房子、保证疏散通 道、掌握合理逃生方法。地 震 也 是 一 样 ,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做好物资储备这些紧急预案,就可以 了。纠结于地震预测,没有任何意义。与 其 嚷 嚷 着 要 预 测 地 震 , 不 如 踏 踏 实 实 把 房 子 修 结 实 点 , 把道路、水电、通信这些生命线工程做好一点,尽量让地震来时的损失小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预测地震,中国人创造的奇迹远不止一两次!-----汶川大地震思考之二1.海城大地震。

1975年2月14日19时36分,在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发生7.3级强烈地震。

由于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群测群防,海城地震成功预测,只死亡1300人。

专家们预计,这次地震如果没有预报,将会死亡10万多人。

海城地震,被联合国承认干得最漂亮的预测。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说,一九七五年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中国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第一次对大地震做出成功预报,取得了巨大的减灾实效。

2.唐山大地震中的青龙县奇迹。

唐山大地震因为种种原因错过预警机会酿成巨大的人员损失,而青龙县县城仅离距唐山115公里,因为青龙县地震办工作人员王春青在听说大震预报后,赶紧回去向县委作了报告。

县委当即决定釆取有关措施,结果全县47万人,仅有一人直接死于地震,还是因为心脏病。

3.四川绵阳市的松平地震。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

地震属震群型,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地震。

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最大半径1150公里。

这次地震的同时,平武县又暴雨成灾,致使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泛滥成灾,加重了灾情和损失。

由于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开展群测群防,经过全省地震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敢于探索,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已任,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具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大大地减轻了地震灾害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使平武县受灾达11478户,45509人;死亡军民23人,重伤90人,轻伤477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人民币。

此次松潘-平武地震预报是在探索中的成功,赢得了中外地震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誉,成为四川人民和广大地震工作者的骄傲;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四川地震工作者继续探索地震预报的信心,而且吸引了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几十位地震学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多次前来考察。

因对松潘-平武地震的成功预报,四川省地震局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四川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地震局1984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

**根据2006年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国地震信息网《邢台大地震四十周年祭:中国地震预报从这里走来》的记录,“自一九六六年邢台大地震始,在充分合理地应用中国几十年积累的地震预报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对某些地震做出了较成功预报,如一九七五年辽宁海城七点三级地震、一九九五年云南孟连中缅边界七点三级地震、二零零三年云南大姚六点二级与甘肃民乐六点一级地震等。

”**4.云南孟连地震。

1995年7月12日清晨,孟连县中缅边界发生7.3级地震。

此前,同一地区曾发生5.5级和6.2级地震。

震后又发生3级以上余震197次。

地震受灾地区为5个县39个乡镇,面积达1240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

地震造成l1人死亡,136人受伤,其中26人受重伤,数千人无家可归,4.2万间民房、329所学校、500多家工厂、24条道路受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人民币。

有关部门对5.5级、6.2级和7.3级三次地震都做出了中长期和短临跟踪预报,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提供了决策依据,减少了地震造成的损失。

5.云南大姚地震。

2003年10月16日发生的云南省大姚县的地震由于震源浅(离地面仅6公里),震级高(6.2级),破坏性大,加上本年7月21日大姚曾发生了6.2级地震,危害叠加,损失严重。

云南大姚县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发生2次6级以上强地震,由于损害叠加,后一次地震造成的损失明显大于前次,但截至20日早上,大姚“10?16”地震仅造成3人死亡、36人受伤,与“7?21”地震16人死亡、400余人受伤相比,这次地震伤亡人数大为减少。

但民房倒塌12000多间、损坏25万间,学校、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到损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078亿元。

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测提前预警,抗震救灾工作准备充分。

“对‘10?16’地震的预报,是在中国地震局的指导下,在多名地震科学家共同努力下,提前3到5天实现的短临预报。

”云南省地震局副局长乔森告诉记者。

中国地震局和民政部的专家视察灾区后肯定,这次地震应急反应非常快,至少比平时提前了8个小时。

据报道,此次地震前有明显的自然异常现象,例如:水库水位下降,水库水变浑,冬季蛇出洞。

不过,这次地震就在的一个污点是:经审计,地震救灾资金被挪用4111万,仅撤了几个乡干部。

6.甘肃民乐、岷县地震。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山丹县2003年10月25日晚发生六点一、五点八级地震。

大量房屋倒塌,经济损失严重,截至11月6日,累计发生余震609次,9人死亡,44人受伤(不含因地震引发疾病伤亡人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亿元。

甘肃省地震局长2008年4月10日答记者问时说:。

对多起破坏性地震,做出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报和震后趋势判定,特别是对2003年民乐-山丹6.1级地震和岷县-临潭-卓尼5.2级地震做出了成功的短期预测和准确及时的震后趋势判定,使省、市、县各级政府在震前做了较充分的地震应急准备,在震后迅速有条不紊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为政府的震前准备和震后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省委、省政府对省地震局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地震局予以了表彰和奖励,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等三次重要会议上给予了表扬。

7.云南宁洱县地震。

2007年6月3日凌晨5时34分,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境内发生6.4级地震。

截至当日20时,县境内发生余震600多次,最大的余震为3日10时49分5.1级的余震,因灾受伤群众300余人,其中3人死亡。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说,宁洱“6?3”地震共造成普洱市4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9亿多元。

这次地震前,云南省地震局按照中国地震局的部署和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震情跟踪工作的措施,作出了较好的短临预测判定,取得了明显的减灾实效,得到了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国地震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联合表彰奖励。

一位居民讲述了震前的动物和自然界异常:地震发生时,宁洱县城楼旁的居民张宏颖钻到床下,才躲过一劫。

张宏颖对记者表示,回想起地震前是有些异常。

此前一周,天气一直燥热多雨;6月2日晚饭后,他家的京叭狗狂吠着不肯进屋;而正是空气中异样的嗡嗡声,使他心生疑窦在震前钻到床下。

“我当时还想应该写一份遗书呢。

”张宏颖说,第一波震感过后他跑到室外,看见墨黑的天空里闪着白光,好多房子已倒,灰尘弥漫,光着身子的人们向空旷地汇集。

大家纷纷拨打手机求助,但手机信号一度中断,一些打不通电话的人忍不住痛哭失声。

8.云南盐津地震。

2006年7月22日上午9点10分21秒,云南东北部昭通市盐津县发生5.1级强烈地震。

地震至少造成22人死亡、100余人受伤、8人受重伤、1400余间房屋倒塌、7000余间房屋严重损坏。

灾害涉及盐津县、大关县的13个乡镇。

铁路中断。

据说这是一次有预测而没有预报的地震,估计大概当地政府认为震级不大或者担心预报不准造成所谓的严重后果,所以没有通知下去,可结果却成了典型的“小震大灾”,因为这次地震的震源非常浅,离地面只有9公里,所以破坏性大,当地的房子绝大部分经受不了这样的地震。

9.新疆伽师地震。

1996年的新疆伽师地震中,4月6日凌晨3点、4点连续发生6.3级、6.4级地震,倒了9000间房子,但是无一个人伤亡。

1996年国家地震局对1997年的地震预测时,把新疆伽师地区划为重点监测区,预测伽师震群仍将持续,有可能再次发生5至6级、甚至6级左右地震,特别是3月20日至4月13日的时间段尤为严峻。

当4月1日至4日接连发生3次4级以上地震后异常平静,5日晚地震分析专家提出1周内伽师震区将发生5至6级地震,并立即向当地县委紧急汇报,立即采取减灾措施,通知各乡检查防震工作,要求群众切不可住入危房,从而大大减轻了4月6日两次地震袭击造成的灾情,取得显著的减灾实效。

为此国家地震局对新疆地震局通报表彰。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先生说:“例如像1996年的新疆伽师地震,当时就通过新疆自治区的政府,向下面发布了地震的警报,(当时)一共(临时)撤出了15万人。

”而伽师1997年发生的地震也被成功临震预报。

以下是《新疆地震信息网》的文章摘录:1997年1月至4月,在新疆伽师一块长30公里,宽20公里的土地上,连续发生了7次6级以上强烈地震。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伽师强震群"。

在伽师地震中,新疆地震科技工作者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

____在伽师地震的100多个日夜里,新疆地震科技工作者发扬"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开拓前进"的地震局精神,成功地对其中3组5次5级以上地震作出了具有减灾实效的临震预报,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两次受到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____事实上,30年来,新疆地震局曾不同程度地对15次中强地震作出了短临预报,大大地减轻了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另据报道,1983年2月3日新疆乌恰的6.7级地震和1985年8月20日发生在新疆乌恰东南的7.4级地震也被准确地预测到。

____新疆乌恰县城座落在一条古河床上,由于地层松软,几次强烈的地震,都没有使这个县城幸免于难。

1985年7.4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灾区的人民,从长计议,决定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将乌恰县城迁址。

新的县城经受住了1990年6.4级地震的袭击,安然无恙。

10.这是一个真正的专家,他对地震预测作出了卓越贡献。

另据记载,中国被誉为“当代预测宗师”、“信息预测论之父”翁文波先生生前共做过252次各类天灾的预测,实际发生的有211次,占总次数的83.73%。

获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世纪80年代初,翁老曾准确地预测我国新疆、山东等地将发生6—7级的强烈地震。

结果在1983年2月13日新疆乌恰发生里氏6.7级地震;1985年8月20日新疆乌恰发生里氏7.4级强震;1983年11月7日,在北纬35.2度的山东菏泽附近发生里氏5.9级地震。

翁老在1984年出版的《预测论基础》中,曾预测1988年我国中南地区可能发生水灾,预测1991年华中一带会发生水涝,结果也都完全被证实。

1989年10月14日,他在去美国参加经济地质学家年会前,在给美国HGS驻北京办事处总裁的一份备忘录中,预测加利福尼亚近期将发生强烈地震,结果三天后果然发生了6.9级的强烈地震。

1990年3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举行灾害研讨会,他在发表的“认识与预测”论文中,预测上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将发生15次较强地震,结果得到证实的有13次。

1990年9月初,他与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室等专家一起会商后提出预测:9月17—26日亚运会召开期间,北京小汤山—海坨山一带将发生4级左右地震,结果是9月22日上午11时,即亚运会开幕式前4小时,在北京昌平小汤山发生了里氏4.2级有感地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