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清平乐_黄庭坚
清平乐黄庭坚意思翻译
清平乐黄庭坚意思翻译
译文:
春天回到了什么地方?没有找到春天来去的踪迹,感到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踪迹,就唤来春天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能去询问黄鹂。
黄鹂的婉转鸣声,无人能理解,顺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原文:
《清平乐》
黄庭坚〔宋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全词上片写春去无痕,下片写之无踪影可以追寻,抒发了词人惜春、恋春的情怀。
全诗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描绘词人的主观感受。
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下片中“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写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
- 1 -。
清平乐黄庭坚诗词赏析
清平乐黄庭坚诗词赏析清平乐黄庭坚诗词赏析导语:清平乐写的是一首伤春词,全词通过对春光的喜爱表达词人对理想事物的向往。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清平乐黄庭坚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译文: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举进士。
历著作佐郎、秘书丞。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
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上片写春天的归去。
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
“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
下片写夏季的到来。
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
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
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
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作品原文:清平乐[宋]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作品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1。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2。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1. 这句说,春天的消逝没有留下一点踪影。
2.唤取:唤来。
取,语助词。
3.因风:乘着风势。
【译文】春天呵,渐渐消失了你的脚步悄悄地,谁也看不见你的归路。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呼唤春神归来,与我同住。
可是,谁又知晓春的踪迹?除非,去问一问黄鹂。
谁人解得黄鹂的百啭千啼?顺着风儿,它飞过了蔷薇。
【赏析】这是一首绝妙的“春”的咏调。
其意境似乎很熟悉,在王观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欧阳永叔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中都可看到此词的影子,但细细品味,此词又不是前哲之词的简单综合与复制,而是在揉进了黄山谷的个人遭际,对前词的独特的审美感受之后所创造出来的新词。
黄庭坚在作诗方面提倡“点铁成金”,此词之作,也有此意,而且可以视为点金银而成为更宝贵的宝石。
如果说,王观之词妙在以美人与美景之间比喻的新奇,永叔之妙在揭示一位贵妇人心灵深锁之“深”字,山谷此词则妙在将“春”字赋与某种品格,深刻刻画了她的寂寞无奈。
至于这种品格到底喻指什么,却又让人有似此又彼,既确定又不确定之感,而不似前二者之或写山水、或写贵妇之明确。
此词若设题目,当作“咏春”,或作“春之寂寞”,故词人起首便发问:春,你就要归去了,你要归往何处呢?可是,世人又有谁能知道春的归路呢?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受到人类顶礼膜拜的“春”却无人知其归处,此诚可悲可叹之一也;而春只得独自寂寞地走在自己的归路上,可悲可叹之二也。
“寂寞”二字为全词之眼,亦是春这总体形象之概括;词人明知无人可知“春”之归处,偏偏去假设,“若有人知春去处”的话,请你务必留住美好的“春”吧!明知其不可却偏要作此假设,更增加了可悲可叹的委婉深曲,此为其三。
清平乐 [ 宋 ] 黄庭坚
清平乐[ 宋]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引言: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清平乐》是黄庭坚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清平乐》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7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句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呼唤。
取,语气助词,无实义。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白话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19]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起归来同住 [20]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21] ,因风飞过蔷薇 [22] 。
注释:[19]无行路:没有留下回去的行踪。
[20]唤起归来:唤了回来。
[21]百啭:鸟鸣声宛转,形容鸣声美妙。
[22]因风:随风。
“飞”,《汲古阁本》作“吹”。
译文: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
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评析: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赶上”“和春住”,“唤起归来同住”,千古一对情痴,可思而不可解。
通体精譬,意境清逸。
结语暗喻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我找不到它的脚印,四面一片沉寂。
[出典]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注:1、《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注释(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顺着风势。
(3)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3、翻译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春归何处?4、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
治平四年(1067)进士,授叶县尉。
熙宁五年(1072)为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
哲宗立,召为秘书郎。
元佑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着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时张耒、秦观、晁补之俱京师,与庭坚同游苏轼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
《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
绍圣四年(1097)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崇宁元年(1102),内迁知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到任九天,即被罢免,主管洪州玉隆观。
次年复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
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私谥文节先生。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称为“苏门四学士”.在苏门学士当中,秦观和黄庭坚两个人的成就最高,秦观是词苑圣手,黄庭坚是诗坛宗匠。
清平乐(黄庭坚)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作者简介:(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清平乐黄庭坚原文及赏析
原文: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赏析: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黄庭坚的诗词《清平乐
【导语】《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学家黄庭坚的⼀⾸感叹时光去⽽不返的惜春词。
写于作者被贬的路上,黄庭坚被新党排挤,屡次被贬之后⽣活艰难,但始终处之泰然。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黄庭坚的诗词《清平乐•春归何处》,欢迎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路。
若有⼈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踪迹谁知,除⾮问取黄鹂。
百啭⽆⼈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词以⼀个问句开篇,对春的去处提出疑问。
“春归何处”,春天到底去哪⾥了呢?“⽆⾏路”,连同⼀个“归”字,将春天拟⼈化,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眷恋不舍的感情。
“若有⼈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写得很有情味,作者忍不住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若是知道,把“春天”给叫回来,我要和它住在⼀块。
这当然只是作者的⼀种美好想象,春天是⼀个很抽象的事物,并不是⼀个⼈,作者有意使⽤曲笔来表现⾃⼰的惜春之情,进⽽使词的情节波荡起伏。
词的下阕写得更加有趣,“春⽆踪迹谁知,除⾮问取黄鹂”,没有⼈可以知道春天的去处,除⾮问⼀问春天的⼩精灵——黄鹂。
黄鹂⼀般是在春末夏初出现,对春天的归去⾮常敏感,所以词⼈就想当然,说只有黄鹂才能知道春的去处。
可是黄鹂⼜不是⼈,整天叽叽喳喳,谁能晓得它的意思呢?“百啭⽆⼈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末尾两句写得很灵动,妙趣横⽣。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轻快地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夏天已来临,词⼈恍然⼤悟,原来⾃⼰所喜爱的春天已经不见了,惜春之情,可见⼀斑。
这⾸词容易令我们回想起⼩时候的⼀⾸⼉歌“春天在哪⾥呀春天在哪⾥,春天在⼩燕⼦的花⾐⾥……” 薛砺若《宋词通论》:“⼭⾕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句不俏丽,⽽结句‘百啭⽆⼈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意境尤觉清逸,不着⾊相。
为⼭⾕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 扩展阅读:黄庭坚的⽂学造诣 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即“⼀祖三宗”)的诗歌流派。
2023年最新的清平乐黄庭坚18篇
2023年最新的清平乐黄庭坚18篇黄庭坚《清平乐》译文《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黄庭坚《清平乐》译文,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代:黄庭坚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一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了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着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这是一首惜春的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一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宋黄庭坚赏析
清平乐宋黄庭坚赏析一、原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词意解析1. 上阕-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 开篇词人以问句起笔,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春天离去后,四周一片寂寞,没有留下它的行踪。
这里将春天拟人化,仿佛春天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它的离去让人感到惆怅和失落。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词人进一步展开想象,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就把春天叫回来,和自己住在一起。
这种想法天真而又充满诗意,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希望春天能永驻人间。
2. 下阕-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春天的踪迹谁也不知道,除非去问那黄鹂鸟。
黄鹂鸟常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它的歌声似乎能带来春天的消息。
词人在这里把寻找春天的希望寄托在黄鹂身上,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对春天的执着追寻。
-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黄鹂鸟婉转地啼叫着,但是没有人能听懂它的歌声,它就趁着风势飞过了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意味着夏天即将到来,春天已经远去。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试图从黄鹂那里寻找春天踪迹却最终失败的无奈,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不可逆转。
三、艺术特色1. 拟人手法的运用- 全词将春天当作一个有情感、有行踪的人来写。
如“春归何处”“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春天具有了生命,同时也更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春天的深情。
2. 以景结情- 结尾“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以黄鹂飞过蔷薇的景象作结。
在词意上,蔷薇花开表示春去夏来,黄鹂的飞走也暗示着春天的消逝,词人的情感在这一景象中得到了含蓄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3. 词风清新自然- 黄庭坚的这首词语言浅近直白,没有过多的雕琢。
词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消失、寻找春天的过程等,都如同口语般自然流畅,却又富有诗意。
例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简单的话语就营造出一种孤寂、怅惘的氛围。
清平乐宋黄庭坚翻译
清平乐宋黄庭坚翻译
原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翻译
春天回到哪里了?四处一片沉寂,没有它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了,记得喊它回来与我们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可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知晓它的意思呢?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赏析:
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_黄庭坚清平乐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_黄庭坚清平乐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是一首优秀的惜眷词,黄庭坚《清平乐》是他于1105年在宜州所创作的。
该如何翻译和赏析黄庭坚的清平乐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黄庭坚清平乐翻译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黄庭坚《清平乐》是他于1105年在宜州所创作的。
两年前,黄庭坚因幸灾谤国的罪名被监管在宜州,用《清平乐》这首惜春词暗示当时朝政的混乱和黑暗,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清明。
写完这首词的同一年,黄庭坚本来要转去永州看押的,却在宜州就去世了。
黄庭坚《清平乐》翻译:楚天要归到哪里,周围一片寂静,找不到她的归去的路。
倘若有人知晓春天回到哪里的消息,请喊它再回来和我同住。
但是春天回得这样没有踪影,又有谁会知道呢?除非是去询问黄鹂。
黄鹂千百次的婉鸣没有人能听懂,顺着风势飞越了蔷薇。
整首词通过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寻春,用问句向别人人讨教春天在何处,在没有得到答案后,就转而向鸟,看似有希望却无法理解鸟鸣的意思,鸟儿的离开更让词人的希望彻底破灭,表现了恋春、惜春的情节,充满感伤,同时又进一步隐射了时局如这“春去”一般,曾经的清明不在。
黄庭坚清平乐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是一首优秀的惜眷词,以词人自身的情感表达了恋春、惜春的情感,充满了深沉落寞的氛围,用笔婉转含蓄,意境优雅美妙。
词的上阕描写春在悄然中过去,下阕以夏的到来表现春去无法寻回,惜春的情感层层递进,还通过拟人进行精妙的构思,想法奇妙新颖,情绪有起伏,体现词人向往美好的事物。
上阕开头就用问句抛出了春去的质疑,表达了春归的无处可寻,“归”、“无行路”则是将春天拟人话,增加情趣。
第二句是词人展开的一种设想,用绕笔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惜春的情绪,富有变化。
下阕在问人无果后,把请教的对象转到了物象上,只能去问黄鹂。
黄鹂是春末夏初的标志,想必是知道春去到了何处。
这种设想饶有趣味,也更为新奇,体现词人寻春的执着。
尾句是写实的句子,用黄鹂婉转鸣叫声打破之前的沉静,鸟语并不是人所能理解的,或许黄鹂知道,但是词人无法知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清平乐_黄庭坚
清平乐黄庭坚
一(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
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
有《山谷集》。
二(写作背景
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整体感知
上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下片: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但春天归去又没有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问黄鹂鸟。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但黄鹂鸟千啼百啭婉转多变,没有人理解她说的是什么,黄鹂鸟趁着风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
三(词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2) 、“寂寞”表达什么感情,
惜春之情。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4)、“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
追求美好事物,希望春天归来。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2.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但春天归去又没有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去问问黄鹂鸟。
但黄鹂鸟千啼百啭婉转多变,没有人理解她说的是什么,黄鹂鸟趁着风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
(1)、为什么“问取黄鹂”,
因为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2)、“因风飞过蔷薇”有什么含义,
蔷薇在夏天(季节)开花,夏天已经来了,春天确乎回不来了。
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四(词总结
1、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表现在“归”、“行路”、“唤取”、“同住”、“踪迹”等词语上。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理清思路
思春(归何处)
由现实到幻觉惜春(无行路)
唤春(归来住)
清平乐寻惜
春春
问春(知踪迹)
由幻觉到现实解春(蔷薇开)
惜春(不复归)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3、感情的变化反映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此词为惜春之作,全词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