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浮游生物的形态观察
指导老师:赵盛龙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A10 生科
学生姓名:陈斌宾 100103110
同组者姓名:
实验日期:2012.3.5
气压:
温度:
一.实验目的:
配合海洋生物学理论课程,了解并掌握浮游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分类依据。

二.实验材料及器具:
光学显微镜、解剖显微镜、载玻片、吸管、培养皿、解剖针等。

三.实验方法:
调节显微镜,在解剖显微镜及可见光显微镜下通过前后左右调节载物台,寻找所滴加试液中的浮游生物,并通过调节显微镜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来观察清晰的物像。

用解剖针拨弄视野中选定的浮游生物,观察其精细形态结构并将其用铅笔描绘下来,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形态差异,实验总结与分析。

四.实验结论:
浮游植物
1
分类地位:硅藻门中心纲盘状硅藻目直链藻科直链藻属
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细胞短圆柱形,壳面平,通常
10—20个细胞以壳面紧密连成直链,两细胞间凹纹。

细胞直径
8—80纳米,其径大于壳环轴。

细胞壁厚。

在壳环面有大型网纹。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底栖动物及浮游小动物的良好饵料。

2
1
1.群体
2.壳环面上的网纹
2 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 (West )Grun.:单细胞,形状为三角柱形,近于圆柱形或方柱形。

细胞宽25-60纳米,高98-190纳米,通常高为宽的2-3倍或更长。

壳面扁平,大多为三角形,中央有中空的大刺。

细胞壁薄,色素体多数,呈颗粒状。

布氏双尾藻适温范围广,属世界性种类,也是我国沿海常见中之
一。

我国四大海区均有记录。

3
短楔形藻 Licmophra abbreviate :细胞壳面棒状,一端大一端小,两端皆成顿圆形。

壳环面楔形。

节间带弯曲,隔片约占细胞的1/8至2/3。

细胞以窄的一端附着于胶质柄上,形成群体。

本种在沿岸水域附着生活,但常混入浮游生物中。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分类地位:硅藻门 中心纲 盒形硅藻目 盒形藻科 双尾藻属
分类地位:硅藻门 羽纹纲 无壳藻目 平板藻科 楔形藻属
4 诺氏海链藻Thal.nordenskioldi (Cleve ):细胞壳环面八角形,壳面正圆形,直径12~43微米。

壳面边缘有一圈向四周斜射的小棘。

壳面中央凹入处有粘液孔,由此射出一条胶质线,使细胞组成群体。

链直或弯曲。

壳环面具有领纹。

壳面花纹很精细,壳面中央点纹排列不规则。

色素体多数,板状。

本种为北方沿岸性种类。

我国出现的数量不多。

在福建、浙江均有记录。

北冰洋、太平洋东北部、日本北部,北太平洋、地中海均有分布。

5 线形圆筛藻Cos.lineatus :细胞呈扁圆盘状。

壳面扁平,细胞直径29~150um 。

孔纹呈六角形,由三组平行线相交而成,分布均匀,大小一致。

本种为外洋性种类,但沿岸经常出现,我国四大渔区均有分布,属近岸常见种类。

分类地位:硅藻门 中心纲 盘藻目 海链藻科 海链藻属
分类地位:硅藻门 中心纲 盘状硅藻目 圆筛藻科 圆筛藻属
6 辐射圆筛藻Cos.radiatus :细胞扁盘形。

壳面平坦,壳环面甚薄,形若银币。

细胞直径30~198um ,一般为100~133um 。

壳面孔纹辐射状排列,无玫瑰区,惟孔纹比较大一般孔纹之间略有间隙。

一列之中的孔纹大小不一,互相掺杂。

壳缘之孔纹骤然缩小,壳缘狭,有辐射条纹,每10um 有6~9条。

本种为沿岸和外洋广布种,自寒带至热带各海区皆有出现,尤以温带海洋最多。

我国四大海区均有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类之一。

7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ille) Cleve :细胞呈凸透镜形或圆柱形,直径6~7um 。

壳周缘生一圈细而直的刺,与邻细胞的对应刺相接成链状群体。

壳缘刺8~30条。

细胞间隙一般较细胞长度大。

色素体1~10个,通分类地位:硅藻门 中心纲 盘状硅藻目 圆筛藻科 圆筛藻属
分类地位:硅藻门 中心纲 盘状硅藻目 骨条藻科 骨条藻属
常两个。

中肋骨条藻系常见的浮游种类,是广温广盐的典型代表。

分布广,从北极到赤道,从外海高盐水团至沿岸低盐水团以至半咸水中都有分布,尤以河口附近有时数量很大。

我国近海习见。

为养殖贝类的饵料。

8 分类地位:硅藻门中心纲管状硅藻目根管藻科根管藻属
斯氏根管藻Rhiz. Stalterfothii Per.:细胞长轴弯曲成弧状,形成螺旋状群体。

壳面平至圆形,边缘有一小刺,斜向伸出,嵌入邻细胞。

节间带环状,一般不明显。

本系近海广温性种类,分布很广,我国四大海区均有分布。

翼根管藻Rhiz.alata Brightw.:单细胞或成直短链。

细胞直径3~76um,长179~416um。

壳面突起呈倾斜的圆锥形,背腹扁平,末端截平,无端刺。

在斜锥部的侧面留有邻细胞锥突的痕迹。

节间带有花纹鳞片状,背腹各一列。

本种系外洋性,但在沿海常出现,分布广,为世界种。

我国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

9 中华盒形藻Bidd.sinensis :细胞形如一袋面粉。

壳环面有宽狭之分。

宽壳环面为长方形或近方形,狭壳环面为长椭圆形。

壳面椭圆形。

从细胞四角伸出长的突起,突起为棒状。

平行于壳环轴或稍弯向细胞内侧,突起为其末端截形。

突起内侧的壳面上有明显的小隆起,上面着生粗壮中空的刺毛一根,与突起平行,仅末端略向内弯曲。

细胞壁薄。

色素体小颗粒装,数多。

为偏暖性真正浮游生活的近岸种。

是我国沿海常见种类,分布广,从渤海到南海均可采到,数量多,是很多海产动物的饵料。

10 膜状舟形藻Navicula membranacea (Cleve ):细胞借壳面相连成直的短链。

壳环面矩形,其四角略呈圆形。

壳套与壳环带之间呈现三个小锯齿状的凹陷。

壳面梭形、扁平,其中部略凹入,并常有一个加厚的十字形中节。

色素体两分类地位:硅藻门 中心纲 盒形硅藻目 盒形藻科 盒形藻属
硅藻门 羽纹纲 双壳缝目 舟形藻科 舟形藻属
个,呈长带状。

本种为沿岸浮游广温性种类,我国东海、黄海南部及青岛近海均有分布。

11 相似曲舟藻Pleurosigma affine ( Gurnow ):壳面纺锤形,略呈S 形弯曲。

纵沟亦呈S 形,在壳面中央。

壳面横纹较斜纹明显,在中央节处斜点条呈弯曲状。

斜纹交叉成70°角,中央结节向两侧扩大。

我国黄海、东海都有记录。

12 尺骨针杆藻Symedra ulna :壳面狭长,中部不扩大,末端呈鸭嘴形。

长150~250um ,宽6um 。

中央有一方形无纹区。

拟纵沟很狭,但明显。

点条粗,没10um 有9条。

本种为淡水常见种类,但在沿海也常遇到。

我国渤海、黄海、东海的福建厦门、集美等沿海海区都曾有发现。

13 分类地位:硅藻门 中心纲 盘状硅藻目 圆筛藻科 漂流藻属
分类地位:硅藻门 羽纹纲 双壳缝目 舟形藻科 曲舟藻属
分类地位:硅藻门 羽纹纲 无壳缝目 脆杆藻科 针杆藻属
太阳漂流藻Planktoniella sol (Wallich) Schuit:细胞圆盘形,直径
40~96um。

壳面平或中央略凹,花纹排列与偏心圆筛藻相似。

壳缘无刺,具透明薄膜状的翼状突,翼上有25~40条放射纹。

属暖海大洋性种类,于沿海水域也较常见。

广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为良好的暖流指标种。

14
分类地位:硅藻门羽纹纲管壳缝目菱形藻科菱形藻属
新月菱形藻Nitzshia closterium(Her):单细胞。

壳面中央膨大,两端细长,皆朝同一方向弯曲,似月牙形,长20~90um。

色素体两片,位于细胞中央,细胞核之两侧。

新月菱形藻为潮间带底栖常见种,但常出现于浮游生物群中,分布广。

15 分类地位:硅藻门羽纹纲管壳缝目菱形藻科菱形藻属
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 (Grun):细胞细长,呈梭形,末端尖。

长80-134纳米,宽3.7-9纳米。

细胞借末端相叠成链,相连部分达细胞长度的1/4~1/3。

船骨点明显,每10纳米有9~13个,有时达14个。

每个细胞有两个色素体,位于细胞核的两侧。

该种为广温性近岸种类。

我国沿海习见。

16 分类地位:甲藻门甲藻纲纵裂甲藻目纵裂甲藻科原甲藻属
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Ehrenb):细胞左右侧扁,略似心脏形,后端尖,前端或中部略宽,壳壁自中央分成相等的两瓣。

两条鞭毛自细胞前端两壳瓣之间伸出,一条向前,另一条环绕细胞前端。

鞭毛孔的附近,在一个壳上有一角状突起。

壳面上有孔状纹。

色素体多数,呈小盘状。

海洋原甲藻分布广,近岸,河口及外海均有。

17
分类地位:甲藻门纵裂甲藻亚纲多甲藻目裸甲藻亚目夜光藻科夜光藻属
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 (Macartney) Kofoid et Swezy:细胞大型。

肉眼可见,其直径通常为0.6~0.7mm,成体可达1~2mm。

呈球状或肾形。

幼体形态很似裸甲藻。

成体横沟及鞭毛均不明显。

腹面有一凹痕,相当于纵沟,沟内有一退化的鞭毛。

纵沟与胞口相通,胞口旁有一能动的出手,具有捕食功能。

原生质呈网状集中于胞口附近的细胞核周围,并由此向四周放射出柔软的细胞质丝,与周围稀疏的细胞质相联。

细胞质中散布着为数很多的可以发光的拟质蛋白质和实物泡。

这种拟质蛋白质密度小于普通海水,因此,夜光藻通常漂浮于水面。

夜光藻行动物性营养,以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等为食。

夜光藻具有简单的细胞内发光能力,当细胞受到波浪震动的刺激或鱼群的起伏和游动而产生机械刺激时,其发光颗粒收缩而产生淡蓝色的闪光,尤其在夜间常可以可以看到,故称其为夜光藻。

18 大西洋型三角藻Ceratium tripos f. Atlanticum (Ostenfeld ):后两角几乎等长,末端与顶角平行或交叉状,体部后缘明显突出。

我国舟山群岛、厦门及海南均有记录
19 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 (Dujardin ):前角与体部无明显分界线,两后角略呈叉状,伸向后方,左角比右角长。

我国浅海广泛分布。

分类地位:甲藻门 纵裂甲藻亚纲 多甲藻目 角藻科 角藻属
分类地位:甲藻门 纵裂甲藻亚纲 多甲藻目 角藻科 角藻属
浮游动物
1 分类地位:轮虫动物门单巢纲游泳目臂尾轮科龟甲轮虫属
矩形龟甲轮虫
有足,足或长或短,且有1个或2个或几个能伸缩的环节,光滑或有假节,有或无趾。

足有趾,有被甲,被甲坚固并具有一定的形状,被甲柔软但仍可保持一定的形状,一般有棘、疣、条纹、龙骨等,被甲背腹扁平,或不扁平,足短,1-4节,无环纹,被甲或多或少背腹扁平,被甲前缘具棘,后缘具细齿,足三节,仅部分能伸缩,趾短。

前端完全封闭的中龟板或多或少呈六角形,龟板末端具分叉线。

后棘刺一般较长,有时也较短,等长或不等长,甚至只有一个。

前端完全封闭的中龟板或多或少呈六角形,龟板末端具分叉线。

后棘刺一般较长,有时也较短,等长或不等长,甚至只有一个。

2
分类地位:箭虫纲箭虫科箭虫属
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体肥胖,柔软而透明。

体长9~30mm。

颚毛7~10根。

前齿5~10个,后齿7~18个。

纤毛环甲型,始自脑后而达颈部,略呈哑铃状,无泡状组织。

侧鳍短,前、后两侧鳍间距很大,都有“无鳍条带”。

贮精囊球形,远离后侧鳍而与尾鳍的前基部相接。

卵巢短,不超过后侧鳍的前端。

肥胖箭虫为暖水表层种,我国沿海自南黄海至南海均有分布,是我国海区的主要毛颚类之一
3
分类地位:桡足亚纲哲水蚤目哲水蚤科哲水蚤属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体长2.6~3.5mm。

雄体头节背面中央的末端具指向后方的小突起,且第五胸足左足内肢仅达外肢第一节的末端或更短些。

该种为暖温带种,广泛分布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近岸海域,数量极多,是我国海区桡足类的优势种。

4 儿岛囊糠虾Gastrosaccus kojimaensis :体长10mm 左右,体透明无色。

额角向前突出较小,末端钝圆。

第一触角的第二节外缘有3~4个小刺,第三节背面末端有一尖刺。

尾节末端有一深凹,尾节侧缘有9~16个小刺。

雄体第一腹节的侧甲特别膨大,构成育卵室的一部分。

雄性第三腹肢的外肢分4节。

该种是黄海、渤海最常见的糠虾之一。

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体长10mm 左右,体淡黄略带红色。

额角向前伸展为刺状突起,超过眼睛。

第二触角外肢比较短,末端圆。

尾节末端具两根末端刺。

与最末1对侧刺几乎等长。

雄性第四腹肢的外肢末节很短。

该种广泛分布于黄、渤海区,尤以河口区群体最为密集,并可形成相当的产量。

5 分类地位:软甲亚纲 糠虾目 糠虾科
分类地位:软甲亚纲 磷虾目 磷虾科 磷虾属
长额刺糠虾 1雄性头部 2雄性第3腹肢 3尾部 1
2
3
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 :体长22~25mm 。

额角很短,呈扁三角形。

背甲下缘有1对侧齿。

第一触角的柄部第一节有1个尖锐小叶,第二节比第三节长。

第六腹节比第五腹节长1.5倍。

交接器的内叶短,具有不规则的突起两个,中叶较长,其内侧有一倒钩状的侧突起,外叶较大,边缘具有刺毛。

该种为北太平洋温带种,广泛分布于远东海。

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中央水域,成为这一海域重要的浮游生物,在东海也有少量分布。

冬季可出现于台湾海峡附近
6 印度八管水母Octophialucium indicum :伞部低,呈盘状,胶质较厚。

触手19~28条,辐管8条。

生殖腺呈纺锤状,位于辐管远端1/5处。

本种在我国山东至广东沿海为习见种类。

分类地位:水螅水母纲 八管水母属
外叶
中叶
2
3
4
1 1.雄性侧面观 2雄性交接器 3第一触角柄4头部背面观
7 锥形多管水母 Aequorea conica :上伞部胶质很厚,10~26条触手。

有16条辐管和16条位于辐管近端的侧扁生殖腺。

我国北自山东、南至广东沿海均有其分布。

8 双生管水母Diphyes chamissionis :泳钟顶端圆,泳囊开口处有一个背突和两个侧突。

千室深度为泳囊的1/2.体囊较干室深度略短。

其顶端不超过泳囊,该种分布广泛,除渤海外其他近海区均有出现,是东南沿海的优势种。

分类地位:水螅水母纲 多管水母属
分类地位:水螅水母纲 双生水母属
双生管水母 锥形多管水母
9、栉水母类 瓜水母 Beroe susumis :体呈瓜形,体长约为体宽的2倍。

无触手,亦无触手鞘。

口及口道都较宽大。

子午管生出许多分支,但相邻的子午管的分支彼此并不相连,亦不与口道水管相连。

瓜水母分布很广,几乎遍及世界各海域,从寒带海至热带海都可采到。

我国沿岸海域很常见。

10 异体柱囊虫Oikopleura dioica:主要特点是雌雄异体。

躯干部小而胖,背部近平直,靠前端突然下降。

口位于前端斜向背面,口腺小。

尾部肌肉很窄,在尾部的下半部有两个菱形的脊索下细胞。

尾部与躯干部长度之比为4:1.这是一种广温、广盐性种类,分布于我国沿海水域,在南海尤为常见,它可作为沿岸流的指标种。

11 分类地位:栉水母门
分类地位:有尾纲 住囊虫属
分类地位: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 浮蚕科 浮蚕属 瓜水母
太平洋浮蚕Tomopteris pacifica:隶属于浮蚕科、浮蚕属,体无色透明且扁平,长15~30mm,宽2~3mm。

围口节和头部愈合。

眼1对,黑色且形小,位于头部背面。

触须2对,第一对细小,第二对很细长,约为体长的2/3.1对口前叶出手比第一触须长。

疣足大,呈桨状,无刚毛。

身体前2/3部分有20~23对疣足,第一和第二对疣足具玫瑰花型器官。

身体后1/3部分细长成尾部。

本种为我国东南海沿海最习见的浮游多毛类。

12
无节幼虫体扁平,背甲略呈三角形,前端两侧角伸出形成棘突,后端有一长的尾刺,腹部腹面有一肛前刺。

第一触角间有两颚丝。

身体背面前端有一单眼,腹面具3对分节的附肢,故又称六肢幼虫。

13
溞状幼虫:又称水蚤幼虫,由于这一幼虫期较长,又分为前溞状幼虫、溞状幼虫、后溞状幼虫三个阶段。

各种蟹类的溞状幼虫其形态并不相同。

一般头胸部较发达,背甲上有一根向上伸长的刺称背刺,前段另有一根向下伸长的刺称额刺。

两侧各具一小刺称侧刺。

腹部分节,头胸部有3对分节的附肢。

复眼一对,较大,口器及消化道出现,开始摄食。

14
鱼卵与幼鱼在漂浮生物类群中,常出现许多浮性鱼卵和仔鱼。

对鱼卵和仔鱼的鉴定在渔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