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 《 大红灯笼高高挂 》看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中的体现-文档资料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模版(2篇)
《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模版经过几个星期的舞蹈鉴赏课,让我对舞蹈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各种舞剧的观赏更令人眼界大开,其中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观后感尤深。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由张艺谋导演、陈其纲作曲、王新鹏编舞、中央芭蕾舞团制作并演出的。
这部舞剧的故事情节与电影对比有了很大的改变,简化了人物关系。
故事围绕三姨太与小生之间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展开的,情节相当曲折。
这部舞剧的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很多中国文化,如音乐,舞蹈,服装等等充满了民族气息。
这部舞剧有着自身的音乐特色,它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运用了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双人舞音乐、唢呐和笙独奏。
舞剧中有模仿洗麻将的效果声、有家丁乱棍的效果声、有二胡与大提琴的对答、还有京戏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
看似杂乱,但却运用自如,从一种形式进入到另一种形式自然流畅。
舞蹈设计突出情节性,借鉴了中国皮影戏的表现手法。
其中民族舞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这部舞剧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里面演员所穿的服装,在这部舞剧里中国旗袍第一次出现在芭蕾舞台上,旗袍样式色彩让人印象颇深,这更有助于戏剧效果的表达。
这部舞剧追求的是“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
这让我联系到高中政治所学习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迫切需要;是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展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和决心,扩大我国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
这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芭蕾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恰当融合,这部舞剧也都受到中外舞蹈爱好者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它向西方国家,向国外传播了优秀的传统的中国文化。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芭蕾舞剧,曾在国内外大放异彩。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在传统芭蕾舞剧中构建更加深刻的“中国化”元素,以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本文将围绕着《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芭蕾舞剧,探讨如何在其中进行“中国化”的多种可能性。
通过舞蹈动作、编排和服装设计来呈现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舞蹈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舞蹈元素和舞蹈动作。
这些优美的动作和编排方式可以被融入《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蹈中。
在舞剧中可以增加一些中国舞蹈的经典动作,如扇子舞、长袖舞等,让观众在观赏芭蕾舞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舞蹈的魅力。
对于服装设计,也可以融入中国传统的服饰元素,如汉服、旗袍等,以此来突出中国文化元素,让观众在观赏舞剧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剧情设置和音乐选择来呈现中国文化。
舞剧的剧情是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元素,而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可以被融入到舞剧的剧情之中。
可以选取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将其融入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剧情中,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出来。
音乐是舞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为舞剧的伴奏,也是呈现中国文化的有效方式。
中国的传统音乐、民族乐器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在欣赏芭蕾舞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涵。
通过舞台美术和灯光设计来呈现中国文化。
舞台美术和灯光设计是舞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设计风格和选取的元素直接影响了整个舞剧的氛围和效果。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舞台美术和灯光设计上,可以融入中国的传统绘画风格和色彩,让舞台的视觉效果更贴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
同时在灯光的运用上,可以利用中国传统的灯饰元素,如灯笼、彩灯等,来创造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氛围的舞台效果,让观众在舞剧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独特的视觉魅力。
通过人物塑造和表演方式来呈现中国文化。
舞剧中的人物形象是舞者们要演绎和刻画的对象,而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表演方式来呈现中国文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中的运用(一)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体现1、京剧艺术京剧艺术的融入,可以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舞剧中融入的最为和谐鲜明的一种中国特色艺术形式。
京剧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本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它不但将中国的音乐、文化、历史等进行了吸取,还将戏曲、书法以及舞蹈等进行了融合创作,这一传承的艺术形式将中国经典特色的传统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京剧艺术在舞剧中的具体表现,无论是京剧的唱段、服装还是道具、音乐都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充分地将中国民族特色体现了出来,舞剧中采用的是京剧演员表演堂会的戏,这也是首次在芭蕾舞剧中的运用,将京剧戏台搬到芭蕾舞剧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中戏[6]。
京剧艺术表演的过程是在三太太和武生幽会的片段中所呈现的,唱戏的过程中随着剧情的需要戏台进行前后自由的转换,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但将时空进行了很好的分割而且还是在芭蕾舞剧中的一次全新的创新。
该艺术效果可以将京剧和芭蕾,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同一舞台,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统的西方芭蕾舞剧表演中从未出现也是无法实现的。
京剧艺术的体现将芭蕾舞剧语言的表达进行了创新与突破,让世界观众在中西艺术结合的表演中毫不突兀的享受着中国传统艺术魅力,同时也深深地被舞剧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所感染和带动。
京剧艺术的融入使得世界观众被中国这种传统文化艺术所折服,更为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创造了新风格。
2、麻将与太极文化麻将和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太极文化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文化之一,可谓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国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正是将麻将文化和太极文化融合在了创作中,形成了麻将和太极文化融合一体的“麻将舞”,这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是中国芭蕾舞剧的首创,舞蹈中象征“赌运”的麻将文化与象征“阴阳”两面的太极文化随着舞蹈动作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而舞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悲惨命运以及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等变化都是由这段精彩的“麻将舞”所展现出来的[6]。
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舞剧的发展
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舞剧的发展近几十年我国的舞剧有了很大的发展, 许多的艺术家和舞蹈团体积极开拓, 做出了瞩目的成绩, 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剧作品,在第二届“国家精品工程”评选中被评为十大精品剧目之一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该舞剧在音乐、舞美、舞蹈织体、服饰和一些外部因素的表现上有了很多大胆的突破,为中国舞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舞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简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央芭蕾舞团推出的一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
它是根据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同名电影改编舞剧的编剧和导演都是张艺谋,舞蹈由王新鹏和王媛媛创编, 舞剧的音乐创作者是陈其纲, 它的首演时间是2001年。
(一)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特色该剧为人们展开了一幅旧民俗风情的画面, 看戏、打麻将尽在其中, 中国特色非常鲜明。
编导在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精华, 做到了和谐统一、情节连贯、结构紧凑、亮点不断。
尤其是在舞美、音乐、舞蹈形式的表现以及对视觉语言的杰出把握上都让观众耳目一新。
1极赋民族特色的芭蕾交响音乐。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作曲家陈其纲在大量采用京剧、民歌、民间曲调、民间打击乐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 营造出了旋律优美的双人舞音乐、京剧青衣幽怨绵长的吊嗓, 还有具有仿声效果的洗麻将、家丁挥舞乱棍的声音。
音乐听似素材杂乱, 但都恰如其分、自然流畅。
2变换多彩的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这部舞剧中还展示出了他对视觉语言的杰出把握, 以及在空间蒙太奇和视觉心理暗示处理上的高人一筹。
(1) 运用视觉暗示的手法将剧中蕴含的内容清晰低展示给了观众。
开场的红灯笼不但与剧名相呼应,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在中国代表着喜庆, 可见舞剧的开始会有喜事。
而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的开合制造了不同的环境, 呈示了不同的剧情。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国家大剧院创作的一部现代主题芭蕾舞剧,由著名编舞家王肖宁担任编导。
该舞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将现代元素与芭蕾舞相融合,形成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式”芭蕾舞作品。
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中国传统的红灯笼被作为主题形象,并通过大量的编舞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来。
例如,舞剧中的灯笼的造型、颜色、功夫等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同时,舞剧中还采用了中国古典音乐、民族舞蹈等元素,充分体现其中国化的特点。
然而,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展示,它还具有时代的特点。
舞剧中具有现代意义的元素,如人民生活、移动互联网、城市化等问题,都聚焦于中国社会的现状,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
舞剧中融入现代性的元素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有现代化的魅力。
此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化”探索,还可以看到充分展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探索,两者形成了极佳的契合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认同度,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总的来说,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是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典范。
它通过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又增添了现代特色,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摘要】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中国化探索中展现出独特魅力。
本文从舞剧背景介绍和中国化重要性入手,深入探讨舞剧中的中国元素、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中国化可能性拓展、创新传承与舞剧创作启示等方面。
通过对中国化成功应用和未来发展的展望,揭示了中国化在舞剧中的重要价值和发展潜力。
在探索中发现,中国化不仅可以为舞剧增添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还能推动舞台艺术创新与传承。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为中国舞剧领域注入新动力,为未来舞台艺术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舞剧,中国元素,传统文化,现代舞台艺术,创新,传承,创作,启示,成功应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背景介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舞蹈家谭盾在1984年创作的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
该舞剧以中国民间故事为灵感,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爱情和传统的故事。
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原创芭蕾舞剧,它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服饰和舞蹈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背景设定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小村庄,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舞剧中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等,配合舞蹈动作和服饰,展现了中国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部舞剧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情,同时融入了现代芭蕾舞的技巧和表现形式,使舞剧更加生动多彩。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功演出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赞誉。
该舞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为中国舞蹈艺术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通过这部舞剧,谭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的完美结合,为中国化在舞剧中的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
1.2 中国化在舞剧中的重要性中国化在舞剧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
通过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舞剧中,可以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俄罗斯编舞家、编剧艾克萨·冯·扎拉多夫创作的芭蕾舞剧,作品发表于1957年。
这部芭蕾舞剧以中国作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故事,该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并被广泛传颂。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部芭蕾舞剧被视作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赞美和表达,同时也给予了观众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理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一些人开始对《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中国化元素提出了质疑和反思,他们认为这种中国化并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无法完全满足现代观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新认识和理解。
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元素而言,一些人认为这种中国化更多地体现了西方观众对中国的一种主观的想象和刻板印象,而非真正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
而随着中国文化的崭露头角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必要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元素进行重新审视和探索,以便更好地满足现代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需要对《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大红灯笼高高挂》以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为背景,通过舞蹈、音乐和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生活、中国戏曲艺术、中国民俗风情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这些元素中,是否真正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核?或者说,在中国大革命时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艾克萨·冯·扎拉多夫是否真正理解了中国文化并准确地将其呈现给西方观众?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而对于现代观众而言,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表现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特点也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
我们可以尝试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基础上对中国元素进行重新“中国化”的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当代舞台剧、音乐和舞蹈作品,同时也可以邀请中国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参与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呈现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精髓。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于2019年创作并首演的一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芭蕾舞作品。
该舞剧以中国传统节日元素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希望和团聚的故事。
此剧的创作意图在于通过现代舞蹈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充满中国元素的精彩演出。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背景在于中国文化自信与艺术创新的推动下,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希望通过此作品探索如何将传统芭蕾舞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展现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该舞剧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中国芭蕾舞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大红灯笼高高挂》所体现的“中国化”探索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
1.2 研究意义研究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意义重大。
这部舞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通过深入探讨《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中国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突破点,可以为其他艺术作品在“中国化”方面提供借鉴和经验。
分析观众对于中国化芭蕾舞剧的反馈和市场认可可以帮助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研究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研究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与演出历程《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当代知名舞剧作品,以红色灯笼为主题,表达了对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该舞剧由著名编剧赵树理创作,首演于1984年。
创作团队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将芭蕾舞和中国传统舞蹈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与演出历程中,创作者们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结合之道,力求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魂韵。
赏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点体会
赏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几点体会作者:肖灿刘德欢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20期摘要:本文从故事、手法、音乐、舞蹈、舞美服装五个方面浅析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它既从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也了解了当今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和表演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舞剧分析欣赏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著名导演张艺谋同名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也是首次尝试将电影与芭蕾结合的舞剧,该剧编剧和导演是张艺谋,舞剧制作人与总监制由赵汝蘅担任,由王新鹏和王媛媛担任舞蹈创编,陈其纲担任舞剧的音乐创作,舞剧服装设计由热罗姆卡普兰担任。
它首演于2001年,是一部具有芭蕾创新意义的舞剧。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就引得了世界芭蕾舞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全世界喜爱和认可的一部中国芭蕾舞剧。
外国媒体更是称之为“来自东方的凄沧、悲凉,震撼人心的音乐,在外国人眼中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像我们国内喜爱芭蕾舞剧的人眼中的《天鹅湖》一样,经典和具有代表性带有无与伦比的穿透力”。
作为中国芭蕾舞剧具有代表性的原创作品,它也是目前唯一能够为中国芭蕾赢得国际声望的作品,它已然成为了新时期中国芭蕾舞与世界接轨的标志,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品牌之作。
舞剧还采用京剧、民间建筑、旧款服饰、华丽灯光等表现手法,除了继承了传统芭蕾展示凄婉的戏剧情节外,更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程式。
舞剧的第二次改版综合考虑了首演以来的很多建议,还是采用原来创作班底的张艺谋、陈其钢、王新鹏、王媛媛等完成,舞剧的基本结构与舞剧故事情节都保持不变,但整个舞蹈改动较大,编导大胆的加进了大量新的舞蹈元素,在音乐上,也有较大的改变,增加了很多的新成分。
整个的故事情节、舞蹈、音乐、电影蒙太奇手法、灯光、舞美设计等的应用,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大的几大看点。
一、故事情节简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的是一个封建女性婚姻悲剧的故事,因为舞剧自身的局限性,舞剧在故事情节上相对电影就简化明了了许多,但中心思想没有改变。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芭蕾艺术是一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舞蹈形式,它的优美、高雅、纯粹的舞姿让人们为之倾倒。
在现代中国,芭蕾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艺术形式,其中不乏着中国元素的融入。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通过舞姿、音乐、服饰等方面的融合,展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魅力。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
在芭蕾舞的舞姿中,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传统舞蹈的影子。
经典的《红色娘子军》中有许多中国舞蹈的影子,演员用优美的舞姿、婀娜的舞步,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在一些经典芭蕾舞剧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功夫、舞龙舞狮等传统舞蹈元素的影子。
这些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舞蹈元素,使得芭蕾舞剧在舞姿上更加多元化,也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文化认知。
在芭蕾舞的音乐方面,也可以看到许多中国元素的融合。
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音乐或者民乐,经常会被用于芭蕾舞剧的音乐伴奏中。
这些古典音乐或者民乐,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通过它们的运用,使得芭蕾舞剧在音乐上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在芭蕾舞的音乐伴奏中,也常常会使用一些中国传统乐器,比如二胡、琵琶等乐器,使得整个音乐表现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
在芭蕾舞剧的服饰方面,也常常可以看到中国元素的呈现。
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演员们常常穿着中国传统的戏曲服饰,比如大袖衫、长裙等,这些服饰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也为舞剧增添了独特的中国风情。
在一些芭蕾舞剧中,演员们也会穿着中国古代的宫廷服饰,比如龙袍、凤冠等,这些服饰的运用,使得整个芭蕾舞剧在视觉上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不断融合中西文化的过程中,芭蕾舞剧自然而然地融合了许多中国元素,并在这种融合中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魅力。
通过舞姿、音乐、服饰等方面的融合,芭蕾舞剧不仅在视觉上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也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1. 引言1.1 探讨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中国舞蹈家姚晨编创的芭蕾舞剧,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传统的芭蕾舞剧中融入中国元素,提升其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了现代舞台艺术创作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一作品的中国化探索,不仅可以让传统芭蕾舞剧更好地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有助于推动中国芭蕾舞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传播。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红灯笼高高挂》芭蕾舞剧的中国化之路,从创作与演出、角色设定、音乐舞蹈、服装舞美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中融入的中国文化元素,以及中国化对于芭蕾舞剧的意义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芭蕾舞剧中国化的深刻内涵,为中国舞台艺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1.2 背景介绍《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芭蕾舞剧,旨在通过舞蹈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该舞剧的中国化探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成为了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一大亮点。
2. 正文2.1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与演出《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和编舞家陈佩蓉共同创作的芭蕾舞剧。
该舞剧首次于1983年在中国北京首都剧场上演,至今已经在国内外多个舞台上演出过无数场,受到广泛好评。
在创作过程中,郭文景和陈佩蓉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元素巧妙融入到舞剧中。
他们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俗中汲取灵感,为舞剧注入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舞剧中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音乐旋律,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美感和韵味。
在演出方面,舞剧团队精心设计了舞台布景,运用红色灯笼、中国结等传统元素,营造出了浓厚的中国年味。
演员们的服装也充满了中国传统风格,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独特魅力。
舞蹈编排上,舞剧融合了中国传统舞蹈的舞步和动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审美享受。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舞台音乐家郭文景先生以鲁迅作品《祝福》为创作题材的一部受到广泛关注的芭蕾舞剧作品。
这部舞剧以鲁迅先生的激昂诗篇为蓝本,通过优美的舞蹈和动听的音乐,展现了一幅幅中国人民在革命年代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旨在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传达出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这样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舞剧作品中,对于如何在保持芭蕾舞剧的技巧特色的进行中国化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来说,在中国化的探索中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这其中既包括了古代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也包括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中,可以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融入中国古典诗词、历史典故等,通过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能够使舞剧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也能够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的探索需要在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上进行创新。
舞美和服装设计是舞剧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视觉形象的呈现,将舞剧中的故事、情感和氛围更加具体地表现出来。
在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舞剧进行中国化探索时,可以在舞美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景,呈现出中国风的韵味。
在服装设计上,可以将中国古代的服饰元素融入到舞剧中,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为舞剧增添独特的文化气息,也能够使观众更加容易地感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对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来说,在中国化的探索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融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的创新发挥,对舞蹈编排和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以及在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上进行突破,才能使《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作品更加贴近中国观众,使之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
该作品于1964年首演,以中国传统的红灯笼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
这部舞剧的中国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音乐、舞蹈和故事情节等方面。
音乐方面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整个舞剧的配乐基本上都使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例如用古筝、二胡和扬琴等传统乐器演奏,以及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整个舞剧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蹈方面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的重要方面。
舞蹈是芭蕾舞剧的核心部分,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舞蹈动作的设计和编排都融入了中国传统舞蹈的要素,如扇子舞、旋转和腾空等动作。
舞蹈中还加入了一些中国传统礼仪动作,如双手合十和鞠躬等,使得舞蹈更加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故事情节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该舞剧讲述了一个在农村生活的家庭的故事,通过红灯笼这个象征节日和团聚的元素,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家庭画面。
故事情节中穿插了中国乡村的民俗风情,如舞龙舞狮和舞蹈比赛等,使得观众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音乐、舞蹈和故事情节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中国化探索。
通过运用中国传统音乐、舞蹈和故事情节等元素,使得整个舞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
这种中国化的探索对于推广和传承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经典的芭蕾舞剧,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芭蕾舞融合,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中国文化的日益影响世界,对于如何“中国化”这样一个传统的芭蕾舞剧,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也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建议。
要实现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必须从剧情、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着手。
在剧情方面,可以通过加入更多中国传统故事情节和元素,如《红楼梦》中的场景、《西游记》中的角色等,来增加中国特色。
在音乐方面,可以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和曲调,如二胡、琵琶等器乐,或者加入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来为舞剧注入更多中国情怀。
舞蹈方面也可以通过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动作和姿态,如扇子舞、旗袍舞等,来体现中国的舞蹈魅力。
在舞剧的舞美设计上也可以进行一些“中国化”的探索。
可以通过舞台布景、服饰和道具等方面,来展现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戏曲脸谱等元素,来增加舞剧的中国特色。
对于服饰设计和道具制作,也可以采用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术和材料,如刺绣、绸缎、竹木等,来为舞剧注入更多中国的艺术元素。
演员的表演也是实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的关键。
演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芭蕾舞技巧,还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造诣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舞蹈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来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情感内涵。
对于演员的选拔和培训,也要注重挖掘和培养那些具有中国传统艺术底蕴和文化情感的人才,来保证舞剧的“中国化”效果。
要实现《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在制作团队和观众群体上也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变。
制作团队不仅要拥有对于芭蕾舞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来保证舞剧的“中国化”效果。
观众群体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扩大和引导,要通过各种宣传和推广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和海外华人观众,让他们能够欣赏和喜爱这部“中国化”的芭蕾舞剧。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芭蕾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不同文化的元素,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元素是其中之一,它的存在让芭蕾艺术更加多样丰富,并且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的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故事、传说和神话成为了芭蕾舞剧的灵感来源。
每个人都知道《红色娘子军》这个故事,它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基础,通过芭蕾艺术形式进行了再现。
舞者们通过独特的动作和舞蹈来表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使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的服装和道具设计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传统服饰,如旗袍、长袍和盔甲等,经常出现在芭蕾舞剧中,为舞蹈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中国元素还体现在芭蕾舞剧的道具设计中。
经典的例子是《红色娘子军》中的红缨枪和哨子,它们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重要元素,也是舞台上的视觉亮点。
这些中国元素的存在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芭蕾舞剧更加生动有趣。
中国元素还在芭蕾舞剧的音乐中呈现出来。
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融入了芭蕾舞剧的配乐中,使舞蹈更加有韵味。
《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是由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相结合而成的,它将中国文化和艺术与西方音乐的美妙和谐地融为一体,展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的表演方式中也得到了体现。
中国芭蕾舞团的舞者在表演中往往注重形体和动作的协调与和谐,更加强调舞者的柔美和灵动。
这与西方芭蕾舞团的表演风格有所不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芭蕾舞艺术的独特影响。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丰富了芭蕾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使之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国际舞台上的芭蕾舞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风采。
希望在未来,芭蕾艺术能够继续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逐步实现世界文化的共融和发展。
从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
作者: 任波[1]
作者机构: [1]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42-4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9期
主题词: 芭蕾舞剧;中国文化元素;价值
摘要:杰出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典范,舞剧以音乐、舞蹈、服饰等元素为突破点,讲述旧中国封建社会背景下女子拘泥于封建礼教的故事.本文旨在将舞剧中体现的传统经典文化元素——京剧、服饰、道具和建筑等进行阐释,以期凸显该舞剧与西方传统芭蕾舞剧的根本区别.纵观芭蕾舞剧的发展历程,可见将西方的芭蕾艺术与中国文化元素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元素通过新的艺术形式走向世界的关键步骤之一."洋为中用"不再局限于技术和教育等方面,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并通过西方社会普遍认可的芭蕾舞剧进行传播也是重要表现形式.。
从舞剧_大红灯笼高高挂_看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中的体现_王珺
大舞台大38摘要:当然《大红灯笼高高挂》完美地运用中国古典舞元素去结合西方芭蕾舞蹈的特性,而且又把纯粹的芭蕾舞剧民族化,把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很好地诠释给观众。
这部舞剧无论从灯光、舞美,或者是舞台设计,还是服装造型等,它特有的民族气息的道具布景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古典舞;《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芭蕾舞剧;中国民族元素一、纵看新时期舞剧的发展中国舞剧于这个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当然也是受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渐渐传入我国。
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演于1950年的《和平鸽》拉开了中国舞剧新兴期的序幕。
从此之后,中国不断地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舞剧,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鱼美人》还有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的《丝路花雨》等等。
无论在哪,舞剧艺术都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戏剧性基因,题材内容广泛,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的呈现。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的整体编排与创新其舞剧的结构模式,一是强调“舞蹈戏剧”的视角,即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二是强调戏剧形式中的舞蹈演员要塑造的人物、刻画的性格、抒发情感以及由内而外的自然淳朴的表现。
其实该舞剧的导演张艺谋在戏剧中最重要的作用有两点:首先,他编排出了一个很适合用舞蹈来叙事的舞台剧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故事里有京剧”;其次,他擅长在整体的视觉图像中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舞台场景的象征性运用,有效地参与了整体动态形象的设计。
面对我国当代舞剧创作的丰富性,这部舞剧以创作手法鲜明,舞台形式感突出的独特优势,令人观看过之后,为之所叹服着。
再加上整个舞剧的舞台效果,都是要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还要加上服装道具等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元素在里面,如灯笼、旗袍、麻将、照壁等都是艳丽的色彩,使整个场面都显得绚丽美观,从而使整个舞剧让人以很新鲜的感受去体验。
从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中的体现
从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中的体现王珺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当然<大红灯笼高高挂>完美地运用中国古典舞元素去结合西方芭蕾舞蹈的特性,而且又把纯粹的芭蕾舞剧民族化,把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很好地诠释给观众.这部舞剧无论从灯光、舞美,或者是舞台设计,还是服装造型等,它特有的民族气息的道具布景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页数】1页(P38)
【作者】王珺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国家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首演十周年纪念演出 [J],
2.芭蕾舞剧中国元素运用的流变与发展 [J], 王晓玲
3.论中国芭蕾舞剧中“双人舞”的创作特征——以《红色娘子军》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J], 袁芳
4.浅析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以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J], 彭宛妮;
5.浅析道具在舞剧中的运用\r——以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 [J], 彭宛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品】论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中国元素与西方芭蕾的融合
【关键字】精品论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中国元素与西方芭蕾的融合[摘要]芭蕾舞剧是一门西欧艺术,我国艺术家在西方芭蕾舞剧原有的基础上,巧妙的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创作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剧。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典型优秀舞剧代表。
舞剧中将京剧、民间建筑、麻将、照壁、灯笼等中国元素无限“缩小”,与西方芭蕾艺术相融合。
本文根据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及举例分析的方法对该舞剧中中国元素与西方芭蕾的融合进行分析研究,为正确认识中国优秀芭蕾舞剧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元素;西方芭蕾;融合在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京剧、旗袍、民间建筑、麻将、照壁、灯笼等中国元素被无限“缩小”,而吸引大多数观众的正是这样被张扬到极限的中国元素。
对于在世界艺术殿堂里还显得太幼稚太年轻的中国芭蕾舞来说,《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走红完成了中国芭蕾标志性的转变,也标志着芭蕾这一西方艺术与中国本土的结合终于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可。
一、舞剧中中国文化元素与西方芭蕾的融合1、舞剧中京剧与西方芭蕾的融合原汁原味的京剧与美轮美奂的芭蕾水乳交融,使“京剧加芭蕾”成为该剧的一个鲜明特色。
“女眷学戏”一段,一片飘逸飞扬的婀娜水袖,三姨太与小生之间的男女反串、且舞且唱的“阴阳袖舞”便是代表。
舞剧直接把戏台搬上了舞台,第一次使用了四个真正的京剧演员来表现唱会堂的戏,实现了戏中有戏,台上搭台的场景。
三太太与武生后台幽会的一幕中,把唱戏的前台变成后台,把两人幽会的后台变成前台,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实现前后场景的转换,使京剧与芭蕾完完全全的同时展现在舞台上。
看着演员们甩着水袖踩着京剧的锣鼓点跳芭蕾,真的是别具一格。
2、皮影与西方芭蕾的融合舞剧第一幕以洞房花烛夜新来的三太太拼命抗争但最终没有摆脱悲剧命运而结束。
为了突出表现三太太拼命抗争,舞剧又将皮影戏这一中国元素与现代芭蕾相结合。
剧中我们会看到三太太与老爷作为两个影子在进行抗争,整个舞台只呈现出灰色的布景跟黑色的影子,皮影人物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芭蕾舞是一种源自欧洲的古典舞蹈形式,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元素逐渐出现在芭蕾艺术中,为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中国的传统舞蹈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独特的之一,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舞蹈逐渐融入了芭蕾艺术中,为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带来了新的元素和表达方式。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主要体现在表演内容、舞蹈动作和舞台布置等方面。
在表演内容上,芭蕾舞剧中经常出现中国传统故事和民俗故事的情节,如《红色娘子军》、《梁祝》等,这些故事通过芭蕾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保留了原故事的精髓,又融入了芭蕾的优美动作和编舞技巧,使得观众们可以在欣赏芭蕾舞的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舞蹈动作方面,中国元素的呈现主要表现在舞者的身段、舞姿和舞蹈动作中。
中国古典舞蹈讲究身段的纵横比例和舞姿的高雅美观,这些特点也出现在了芭蕾舞中。
舞者的身段通常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舞姿高雅,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舞者在舞蹈动作中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舞蹈的要素,如旋转、跳跃、连贯的手势等,使得舞蹈更具有中国特色。
在舞台布置方面,中国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舞台装置和服装设计上。
中国传统的艳丽色彩和精美细致的绣花、刺绣、云石等装饰元素经常出现在芭蕾舞剧的舞台背景中,营造出富有中国民俗风情的舞台效果。
而舞蹈服装设计上,也往往融入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如长袖舞裙、绸缎花裙等,使得舞者在舞台上更加具有中国的风采。
中国元素在芭蕾艺术中的呈现为欧洲古典舞蹈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通过将中国传统故事和民俗故事融入芭蕾舞剧中,并在舞蹈动作和舞台布置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的元素,芭蕾舞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精华,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这一世界性的艺术形式正通过中国元素的呈现,进一步推动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中的体现
一、纵看新时期舞剧的发展
中国舞剧于这个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当然也是受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渐渐传入我国。
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演于1950年的《和平鸽》拉开了中国舞剧新兴期的序幕。
从此之后,中国不断地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舞剧,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鱼美人》还有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的《丝路花雨》等等。
无论在哪,舞剧艺术都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戏剧性基因,题材内容广泛,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的呈现。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的整体编排与创新
其舞剧的结构模式,一是强调“舞蹈戏剧”的视角,即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二是强调戏剧形式中的舞蹈演员要塑造的人物、刻画的性格、抒发情感以及由内而外的自然淳朴的表现。
其实该舞剧的导演张艺谋在戏剧中最重要的作用有两点:首先,他编排出了一个很适合用舞蹈来叙事的舞台剧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故事里有京剧”;其次,他擅长在整体的视觉图像中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舞台场景的象征性运
用,有效地参与了整体动态形象的设计。
面对我国当代舞剧创作的丰富性,这部舞剧以创作手法鲜明,舞台形式感突出的独特优势,令人观看过之后,为之所叹服着。
再加上整个舞剧的舞台效果,都是要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还要加上服装道具等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元素在里面,如灯笼、旗袍、麻将、照壁等都是艳丽的色彩,使整个场面都显得绚丽美观,从而使整个舞剧让人以很新鲜的感受去体验。
尽管《大红灯笼高高挂》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原著情节的构成框架,但原著的情节框架已拉开成背景,在舞剧的尾声时,老爷最终还是发现了三太太和武生的私情,并将两人带到刑场,在死亡面前,三太太和武生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但摧残人性的制度是封建制度最终扼杀了年轻的生命和刻骨铭心的爱,令人惋惜。
在此景中,导演用了一块白布作为背景,诸多人手上拿着棍棒,以示严刑拷打这对恋人,此幕尤为让我感动的是编导能用这样的手法来表现,通过灯光、道具、再加上演员的表演,把这个舞剧推向了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三、“芭蕾――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现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芭蕾舞剧都是在追求“既是世界的
又是民族的”舞蹈表现形式,也可说是“洋为中用”的表现形式。
很多舞蹈都是非常民俗或者非常传统的表现形式去演绎。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作品中也出现了戏曲元素,这样的戏曲元素也正是我们一直千古流传的京剧表演。
导演很好的把戏曲与舞蹈
这两种不同的艺术体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所以说舞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它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
舞剧它是将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的共同渗透在芭蕾艺术的舞步与舞境之中。
根据表现内容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大量吸收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身段、手势并融化于芭蕾舞的动作语汇并统一在芭蕾舞的艺术风格之中,最能体现的就是动作动态上做出的改变,其特点是用芭蕾的下肢舞技的特点结合中国古典舞上肢的风格特点去编排动作,在形式上完全打破了传统观念上的动作编排手法,不在中规中矩的按形式风格去创作,这点可称的上是别出心裁,这也印证了“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表现手法。
“足尖上的舞蹈”在中国大众的接受境遇中已与原有的文化精神相剥离,但要在这种抽象的几何形态中注入中国文化精神也并非易事。
更何况把“足尖上的舞蹈”民族化又谈何容易呢?
不可否认《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出自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舞剧代表着今后舞剧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完全立足于前人对舞剧的创作,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本身的表现,以及编创人员的思路和创意都是标志着我国舞剧完全可以驾驭芭蕾舞剧之上而又非常完美的结合着我国自己独有的舞剧风格,使人为止赞叹与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