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剧 《 大红灯笼高高挂 》看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中的体现-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看中国元素在芭蕾舞剧中的体现
一、纵看新时期舞剧的发展
中国舞剧于这个世纪30年代初见端倪,当然也是受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渐渐传入我国。中国舞剧这门新兴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演于1950年的《和平鸽》拉开了中国舞剧新兴期的序幕。从此之后,中国不断地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舞剧,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鱼美人》还有以中国大唐盛世为历史背景,以蔚为壮观的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的《丝路花雨》等等。无论在哪,舞剧艺术都是舞蹈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它所应具有的基本特性:戏剧性基因,题材内容广泛,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综合多种形式的复合化的呈现。
二、《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的整体编排与创新
其舞剧的结构模式,一是强调“舞蹈戏剧”的视角,即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二是强调戏剧形式中的舞蹈演员要塑造的人物、刻画的性格、抒发情感以及由内而外的自然淳朴的表现。其实该舞剧的导演张艺谋在戏剧中最重要的作用有两点:首先,他编排出了一个很适合用舞蹈来叙事的舞台剧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故事里有京剧”;其次,他擅长在整体的视觉图像中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舞台场景的象征性运
用,有效地参与了整体动态形象的设计。面对我国当代舞剧创作的丰富性,这部舞剧以创作手法鲜明,舞台形式感突出的独特优势,令人观看过之后,为之所叹服着。
再加上整个舞剧的舞台效果,都是要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还要加上服装道具等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元素在里面,如灯笼、旗袍、麻将、照壁等都是艳丽的色彩,使整个场面都显得绚丽美观,从而使整个舞剧让人以很新鲜的感受去体验。尽管《大红灯笼高高挂》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原著情节的构成框架,但原著的情节框架已拉开成背景,在舞剧的尾声时,老爷最终还是发现了三太太和武生的私情,并将两人带到刑场,在死亡面前,三太太和武生尽释前嫌,以宽容和爱彼此紧紧拥抱,但摧残人性的制度是封建制度最终扼杀了年轻的生命和刻骨铭心的爱,令人惋惜。在此景中,导演用了一块白布作为背景,诸多人手上拿着棍棒,以示严刑拷打这对恋人,此幕尤为让我感动的是编导能用这样的手法来表现,通过灯光、道具、再加上演员的表演,把这个舞剧推向了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三、“芭蕾――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现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芭蕾舞剧都是在追求“既是世界的
又是民族的”舞蹈表现形式,也可说是“洋为中用”的表现形式。很多舞蹈都是非常民俗或者非常传统的表现形式去演绎。《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作品中也出现了戏曲元素,这样的戏曲元素也正是我们一直千古流传的京剧表演。导演很好的把戏曲与舞蹈
这两种不同的艺术体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说舞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它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
舞剧它是将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的共同渗透在芭蕾艺术的舞步与舞境之中。根据表现内容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大量吸收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戏曲舞蹈的身段、手势并融化于芭蕾舞的动作语汇并统一在芭蕾舞的艺术风格之中,最能体现的就是动作动态上做出的改变,其特点是用芭蕾的下肢舞技的特点结合中国古典舞上肢的风格特点去编排动作,在形式上完全打破了传统观念上的动作编排手法,不在中规中矩的按形式风格去创作,这点可称的上是别出心裁,这也印证了“既是芭蕾的又是民族的”表现手法。“足尖上的舞蹈”在中国大众的接受境遇中已与原有的文化精神相剥离,但要在这种抽象的几何形态中注入中国文化精神也并非易事。更何况把“足尖上的舞蹈”民族化又谈何容易呢?
不可否认《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出自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舞剧代表着今后舞剧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完全立足于前人对舞剧的创作,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本身的表现,以及编创人员的思路和创意都是标志着我国舞剧完全可以驾驭芭蕾舞剧之上而又非常完美的结合着我国自己独有的舞剧风格,使人为止赞叹与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