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必修2试题: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知识汇总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知识汇总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1、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周围。
在村落内部,住宅往往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分布。
⑴.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农业用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⑵.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分布2.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复杂,常形成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
⑴.城镇功能分区的形成及功能区类型⑵.城镇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镇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判断三大功能区的方法1.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经济、政策、文化、环境、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随城镇的发展而变化。
⑴.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分析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形态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集聚成片特征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居住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位置 中高级居住区 低级居住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市区外缘、 交通干线两侧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⑵.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而城镇地租水平由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如下图所示:⑶.土地付租能力图的判读技巧该土地付租能力图力求表达经济因素对城镇功能分区影响的两个具体表现,即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
地租水平由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活动的收益决定。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
16
基础检测,检查学情
1、下图表示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单位:元/平方米),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位
于__A___处(用字母表示),
形成的原因是 1、位于城市中心 2、有多条道路经过,通达度好。
4
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5
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功能区
形态特征
区位选择
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 中高级 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
住宅区 业化后出现分化
低级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
商业区 状
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
工业区 其是重工业城市所占比重
较大
原因
6
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石象湖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7
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11
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地 租 水 商业付租能力 平
住宅付租能力
OA
工业付租能力 B 距市中C心的距离
12
知识梳理,巩固基础
(三)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核心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要注意“风”“水”“宝”“地”
(1)“风”——注意图中风向条件,有大气污染的企
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 上风地或带盛行风的 下,风或地与带盛
理由是
地价较。低
1(3、)高地级处住郊宅区区,位位于于A湖、旁B,、环C三
处境中优的美__;_C_2_处、,有交通干线穿过,
理由是 交通便利。。
19
感悟高考,提升能力
(2017·上海)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 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功能区1、功能区的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功能区的特点:A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限................,可能兼有其他类......B某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型的用地....。
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1)住宅区:A地位——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B分化——中高级住宅,多建在城市外缘,环境优美............,面积大,配套方便生活的公共设施。
(环境优美可能:地势较高,位于河流较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临近林地或公园绿地,近文化区,离工业区远等)低级住宅,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面积狭小,拥挤密集。
(2)商业区:A位置——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
B形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C中心商务区——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是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
D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的原因——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3)工业区:(特点: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布局:A往往寻求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工业生产过程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B向市区外缘迁移——随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工厂纷纷向外搬迁。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
有三种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2、形成因素:A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方面................。
(一般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B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 C历史因素 D行政因素3变化:早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无明确的功能分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5)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城市化092班黄燕玉2090811213城市景观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 3、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令城市形态❸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一、城市形态• 2、• 1、定义:城市所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 定的外部轮廓形状,就是城市的形态。
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位于成都平原上,城市的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图2.11 成都. 成一片。
兰州地形与城市分布T兰州受河谷地形限制,它沿着河谷地形区延仲便形成了条带状的形态/ 7条带状重庆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各片不连属纽团式一江和嘉陵江阻隔, J:也形崎岖不平,使 城市的发展在地域 上失去了完整性, 陆高(米) 二600 一500 —400星状 受交通线影响, 沿交通线伸展地理环境和城市形态的关系块状;谷地中城市多呈条带状;在交通线 影响下城市多呈星状;在河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下,城市多呈组团状。
点 缺 点or 优集中式1一_状__幅城市形态图突出说明了城市外部形态与地形的关系。
即平原地区城市多呈 城市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散式S|\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 2、城市功能活动 • 3、城市功能分区二、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用地一般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 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 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 类型。
二、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2、城市功能活动•城市功能活动即城币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如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居住休闲、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
二、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喙•3、城市功能分区读图2.2、2. 4与2. 5以及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思考并互相讨论以下问题:• 1、图2、2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构造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一样,一般能够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所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一样种类。
(2)不一样种类的土地利用在城市中的集中,就形成了不一样的功能区,列如住所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但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某一种功能区可能兼有其余种类的用地。
(3),1,住所区:城市中最为宽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中所占的面积最大。
而且分化出了高级住所区和中初级住所区。
高级住所区多建在城市外缘,房子面积较大,多处于城市河流上游,上风向及环境优美、文化设备齐备的地方。
初级住所区房子面积狭窄,常常散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邻近,环境相对较差。
,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双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散布,在某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会形成特别商业区(中心商务区,简称 CBD ),此中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著名大公司的总部,能够供给金融、保险、旅行等服务。
,3,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互相齐集而形成。
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公司之间常常有很强的协作性。
工业公司多处于凑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带用来部署其厂房和库房等设备。
2)城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和变化( 1)不一样功能区的散布和组合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构造,也叫做城市地区构造。
不一样的城市,其内部空间构造是不一样的。
(2)城市地区构造模式主要有三种: 1 齐心圆模式:呈齐心圆状,一般有五个齐心圆组成,形成要素是地租要素。
2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向,其形状由交通要素影响。
3 多核心模式:跟着城市不停向外扩展,范围愈来愈大,原有市中心区因为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堵等原由,使远离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环绕不一样的点,发展成多核心模式。
(3)土地付租能力的不一样,也决定着功能区的散布情况。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总结
模式
2. 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 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城市中每块土地用于什么活动,取决于各类活 动所愿意支付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 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理解记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功能区 1.城市中,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高 度聚集形成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 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之间 没有明显的边界,一种功能区只是以某种 功能为主,但往往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2.重要功能区的特点[记忆]
二、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 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 重上升(最重要标志) 4、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 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2)各类土地利用能力受市 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 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①收入的高低,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②知名度 ③种族或宗教团体(唐 人街等) ④历史因素(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了解]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的服务范围[记忆]
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材梳理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含解析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1)概念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是城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
深化升华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城市里。
①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
②城市的特点: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2)类型①集中式;②分散式。
(3)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形、河流。
如平原地区的城市比较规整;山区、丘陵的城市比较破碎。
②社会环境因素:交通线、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如沿交通线分布的城市往往呈条带状。
方法点拨运用关联图法分析城市形态与影响因素图2-12.城市地域形态每个城市地域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形状,这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城市的地域形态可以分为团块状、条带式或放射状和组团式几大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1)团块状城市主要是在城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
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在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的地域则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伸,形成团块状的形态。
这种类型的优点是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建设的投资。
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较常见的城市形态。
如成都、合肥和美国的华盛顿。
(2)条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交通条件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城市地域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轴向发展。
在我国南方河网地区、山区河谷城市或沿铁路线的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地域形态,如兰州、常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3)组团状城市由于受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等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或在规划、控制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外围部分的几片与中心区以及各片之间不相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各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 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文化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 方式
❖ 中高级住宅和低级住宅
商业区
位置: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 两侧或街角路口;
形态: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特征:1、经济活动繁忙 2、交通通达度最高 3、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风向。
在季常风年地盛区行:一对种大风气向有的污地染区的:企对业大要气避有开污对染吹的的企 地区业,布布局局在与盛季行风风方的向下互风相向垂,直居的住郊区外布。局在上风
风 向。
向
与
污染企业
城
市
居民住宅区
规
划
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N
D
C
城区
W
E
A
B
S
风向玫瑰图
下图是“某地区合理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 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下图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 本节课知识点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对集聚效应的理解、功能区类型 3、住宅区分布特点以及中高低住宅区特点
(位置、房屋面积、环境等) 4、商业区分布特点、CBD 5、工业区特点及工业区分布与风向的关系
C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商业区 区 宅 业
区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 素主要有交通便捷 程度和距离市中心 的远近。
2、其它因素:
收入水平、历史、文化、经济、宗教、 种族以及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对功能区的 形成都有一定作用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 住宅区 主要功能分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城市地域结构 经济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的形成和变化
形成原因 其他因素
发展变化
工业生产占地较 大,地租占成本 的比例较大
受距市中心 距离的影响
较小。因而位 最大。因而位于距 于距离市中心 市中心最近的A区, 较近的B区,介 在A区商业支付的 于商业区和工 租金最高 业区之间
较小。在距市中 心最远C区只有 工业出的租金最 高。
交通便捷程度
城 市 内 部 空 间 结 构
城市土地利用 和功能分区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学习目标: • 了解城市用地的类型, • 了解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并能够区分城 市的功能区。 • 重难点: • 城市用地的类型、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目录
1
2 3
城市土地利用
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概述
• 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
OA:商业区;AB住宅区;BC工业区。
地 租 水 平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A B C
商业付租能力
付租能力: 商业>住宅>工业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工
住
商 业 区
宅
区
区
距市中心 的距离
业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 大程度的接近消 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 方便上下班, 又要方便购物
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阅读: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高中地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额你不的空间结构,叫做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21-22)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和等级成正比,城市数目和等级成反比第三节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叫做城市化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向乡村以及小城镇迁移的现象原因:城市:乡村:☆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
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1.自然资源;2.交通;3.政治、军事、宗教;4.科技和旅游。
☆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有水运和供水条件;中国大陆的中部—九省通衢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考前必背
考前必背第一章人口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和矿产。
(2)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地及土壤、矿产及自然灾害。
(2)人文因素:经济、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社会变革和战争。
(3)影响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1.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种活动付出租金的高低上,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2.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及问题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产业。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2.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3.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人文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集聚、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1.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
(2)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及装备条件、客货流等要素。
2.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1)便捷的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各要素流动速度加快。
(2)缩短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经济活动辐射范围扩大。
(3)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地理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功能分区二、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1、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2、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同时地租、工资水平、历史与文化、民族与宗教等因素也可以对其产生影响。
OA:商业区 AB住宅区 BC工业区3、空间结构的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的不同等级1、划分:①划分标准:城市人口规模②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小城市。
2、服务范围的差异:城市级别服务种类服务范围例如石家庄;丰富的资源条件,例如大庆。
二、城市的等级体系1、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相互距离差异第三节城市化一、概念、标志、意义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意义:不仅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城市化进程1、三个阶段的特点2、两类国家的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不利影响:(1)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4)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2、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3、城市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1)第二节城镇化 (9)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6)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农业用地(1)类型: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分布: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土地利用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的功能区(1)居住区:是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
(2)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务区(CBD)。
(3)工业区: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4)其他功能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定义: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
(2)案例香港⎩⎨⎧商业区: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远离商业区和住宅区沈阳⎩⎨⎧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 市的东西两侧居住区:集中在市中心及其外缘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交通便捷程度②距离城镇中心远近(2)其他影响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城镇功能分区≠城镇用地城镇功能分区和城镇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教学文案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功能区1、功能区的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功能区的特点:A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限................,可能兼有其他类......B某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型的用地....。
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1)住宅区:A地位——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B分化——中高级住宅,多建在城市外缘,环境优美............,面积大,配套方便生活的公共设施。
(环境优美可能:地势较高,位于河流较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临近林地或公园绿地,近文化区,离工业区远等)低级住宅,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面积狭小,拥挤密集。
(2)商业区:A位置——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
B形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C中心商务区——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是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
D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的原因——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3)工业区:(特点: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布局:A往往寻求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工业生产过程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B向市区外缘迁移——随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工厂纷纷向外搬迁。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
有三种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2、形成因素:A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方面................。
(一般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B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 C历史因素 D行政因素3变化:早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无明确的功能分异。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人口分布受自然因素(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影响程度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
公害病指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地方性疾病,是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表现;地方病则是原生环境因素的表现。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复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万年来人口增长
农业革命之前
淄博
重庆
未来“田园城市”
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
以人为本、人与城市协调发展
带型——兰州;放射型——武汉;星座型——上海;散点型——大庆。
2、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高低历史文化(北京市);
社会因素:种族宗教(黑人区、唐人街)、知名度、行政因素(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等)。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1—3章) (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7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自然环境○2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记忆]○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必修2 第二章重点知识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II第二章《城市与环境》重点知识整理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知识梳理】一、城市区位分析『考点』①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应用);②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记忆)。
〇城市的地理区位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一是地理区位(地形、气候、河流等);二是地理区位(资源、交通、商品农业基础等);三是地理区位(政策、军事、宗教等)。
〇我们在分析一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时,一般可从以下几点入手(选择优势条件,作出相应取舍):①位于何优势地形区(如位于地势平坦的三角洲或沿海平原;或位于冲积平原或山前冲积扇、山间谷地等);②当地优越的气候条件(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或属于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等);③当地便利的交通条件(如位于河流入海口或两河交汇处,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及水源;或濒临海湾,有优良海港等);④当地拥有的矿产资源(如拥有煤炭、石油、铁矿资源等);⑤农业发展的基础(如当地农耕历史悠久;或位于商品农业区等);⑥在一国一地承担的重要职能(如因突出政治职能而形成的首都;或扮演着某宗教中心角色等)。
例:可以如下描述右图中B(市)的区位因素:该市位于平原,地形;属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江和江在此汇合,水源充足;铁路通过,交通便利。
例:也可如下描述右图中D(市)的区位因素:该市位于,地形;气候;地处江入海口,水源,是优良的,铁路和铁路在此交汇,水陆交通;农业经济基础。
〇一个城市“兴起”的因素不同于一个城市的“发展”,一般多从地形、交通、资源等先考虑,然后考虑其他因素。
而促进一个城市“发展”的因素,一般都与交通发展有关。
例:如图所示,图中五个城市中,可能较早形成的是和,原因是;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促进A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是;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〇城市区位的具体选择往往考虑多方因素:从地质因素考虑应避开频繁地区,避开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地方和活动断裂带。
从地形因素考虑,地形最佳,丘陵困难较多,山区的城市建设大。
人教版高中 地理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必修2试题:第二章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其特点是()A.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B.不断向市中心迁移C.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中高级和低级工业区D.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解析:商业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住宅区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答案:D下图中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据此完成第2~3 题。
X Y Z2若X、Y、Z为某平原上的三个区域,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内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可能是()A.X地最大B. Y地最大C.Z地最大D.不确定3若X、Y、Z三个区域地租水平为X>Y>Z,则经济活动最繁忙的是()A.XB.YC.ZD.X和Y解析:第2题,人口密度越大则级别相同的商业职能部门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若人口密度X>Y>Z,则级别相同的某商业职能部门的服务范围X最小,Y居中,Z最大。
第3题,经济活动越繁忙,说明城市土地所在区位条件越好,对应的地租水平也就越高。
答案:2.C 3.A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5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的图例可知,①分布面积最大,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可以判读为住宅区。
第5题,从气温曲线看,从甲到乙首先经过了山脉,气温应明显降低;从地租曲线看,该线经过两次城区,所以应有两个曲线峰值,靠近乙一侧,经过商业区,应该为该曲线上的最高地租。
故C 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4.A 5.C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 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
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
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
据此完成第6~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2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政策、劳动力B.市场、劳动力C.地价、市场D.政策、地价解析:第1题,从三种功能用地面积在不同距离上比重看(分布面积最大处),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第2题,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主要为住宅区,工业在此发展的主要优势是靠近市场和劳动力充足。
答案:1.A 2.B下面两图分别为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和“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图1图23表示住宅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4图2中能正确表示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乙功能区在市中心占地比重最高,为商业区;丁功能区在城市外缘占地比重最高,为工业区;丙功能区位于商业区与工业区之间,为住宅区。
第4题,乙功能区为商业区,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其付租能力变化最快。
答案:3.C 4.A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城市2000年与2018年地价变化反映了()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在2018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远郊区2000年与2018年地价差别较小,升值幅度较小;2018年地价均高于2000年地价;2018年远郊区范围比2000年大,反映了城市规模扩大。
第6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会通过地价反映出来。
答案:5.C 6.B某城市的道路格局是环行放射状道路。
读下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8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9在城市外围交通线附近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行政区解析:第7题,城市地租水平是由市中心向外缘逐渐递减的,排除A项;城市道路交会处形成地租的次高峰,故选D项。
第8题,在地租最高峰和地租次高峰区,地租水平较高,而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所以在地租最高峰与地租次高峰形成的功能区为商业区。
第9题,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外围,靠近交通线,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答案:7.D8.C9.B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图中 E 工业区与 F 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的便捷程度高B.冬季无污染C.地价低廉D.工人素质高11随着城市发展,Y 住宅区较 X 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理由是()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声污染轻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E工业区位于铁路与城市主要干道交会处,交通便捷程度比F工业区高。
第11题,读图可知,Y住宅区远离工业区与铁路,环境清洁,噪声污染较轻,因此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和生活。
答案:10.A11.D下图表示某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布局比较合理。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该城市盛行风为()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13该城市要建设一所中学,最佳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图示工业区位于住宅区的东北方向,故该城市的盛行风应为西南风。
图中甲地邻近住宅区,位于沙滩上、工业区的上风向,在此建设学校方便学生上学,少占好地且环境较好。
乙、丙远离住宅区,环境较差;丁地属于稻田,在此建学校占用耕地多。
答案:12.B13.A能力提升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完成第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在工作日中0:00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10:00时为工作时间。
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甲地带在0:00时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在10:00时变得较为稀疏,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应该为住宅区,故C项正确。
第2题,考查地形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由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交通线的疏密程度向各个方向大致相同,城市向各方向的伸展也大致均一,城市各功能区大致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说明该城市的形态受地形制约较小,应位于平原地区,故B项正确。
答案:1.C 2.B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A.3 900B.3 300C.2 900D.2 9904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A.EB.FC.MD.N5目前一些城市选择在近郊、远郊建造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益解析:第3题,D点房价为6 000~7 000元/平方米,N点房价为3 000~4 000元/平方米,D点与N点房价差值为2 000~4 000元/平方米,故选A项。
第4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这里是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M位于河流上游,且位于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环境好。
第5题,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需建造在成本较低的地区,城市郊区土地价格较低,适合建设。
答案:3.A 4.C 5.A(2018·北京高考,10~11)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下图,完成第6~7题。
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6该城市()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7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Ⅰ区位于市中心,为中心商务区,地价较高,因此建筑物高大稠密,A项正确,C项错误;Ⅱ区离市中心较近,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项错误;Ⅳ区位于郊区,远离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项错误。
第7题,据题干知,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据图可知,甲地远离市区,但是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建设用地面积增多,最有可能是卫星城的规模扩大,增加了建设用地面积,D项正确。
答案:6.A7.D8下图示意某城市地租分布的先后转变,其转变的关键与下列哪些因素关系最密切?()①大量人口拥入市中心②重要交通干线兴起及交会③市中心交通拥挤,环境恶化④电信业发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由图可知,该城市中心地租升高明显,而离市中心较近的地带地租明显下降,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地租明显升高,说明重要交通干线兴起,市中心区环境恶化,人口外迁至距市中心较远的交通便捷地带。
电信业与地租变化关系不大。
答案:B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等值线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B.a<b<cC.a=b>cD.a>b=c10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条件B.交通条件C.人口分布状况D.早期商业活动解析:第9题,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据图可知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最高,a→b→c离市区越来越远,所以大小关系是a>b>c。
第10题,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说明向外凸出处地租高于附近地区,而图中向外凸出处是沿公路或河流,说明沿公路线或河流处地租比其他地区高,即交通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9.A10.B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读图,完成第11题。
★11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及其特点。
甲区域居民出行次数少,但是出行能耗较高,说明距离居住区较远;乙居民出行次数多,且能耗多,说明距离居住区较远,有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商业区居民出行的次数多,丙区域居民出行的次数少,不可能为商业区;丁区居民出行次数多但是能耗较少,说明靠近居住区,有可能是靠近居住区的休憩场所。
答案:B12美国西部城市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唐人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行政因素D.种族因素解析:唐人街是华人聚居的地区,是受社会因素中种族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答案:D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表为某城市1992年和2010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
据此完成第13~14题。
距市中心距离0—1km1—3km3—5km5—12km时间1992年29.620.38.7未统计2010年38.422.529.710.113该城市在距市中心0—1千米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A.交通通达度最高B.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C.居住的人口最多D.城市的政治服务职能高度集中14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千米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
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B.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C.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D.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解析:离市中心越近,土地价格越高,其建筑物平均高度增高,可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
根据城市建筑物1992年和2010年的高度对比,以及城市的发展可以判断,距市中心3—5千米范围内由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答案:13.B14.C15下面图甲为“某城区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图乙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图(单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