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7篇)植物学野外篇1说这一次实习,其实也不是一次实习,因为这次实习中有一天,而且是在野外进行的,没有直接参与到公司工作中去,不过这次实习的收获还是不小的,虽然不是很正式的,但是总是有收获的!实习完全结束已经两天,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不是地质专业的,所以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我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一来做到心中有数,二来防止实习完了之后书已经被借完了。

到要写报告的时候,我去图书馆没有借到一本书。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也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图也会不出来。

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

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

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前两个学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

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

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当然这要在你知道实习报告要写什么的前提之下(可以问上一届)。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精选3篇)植物野外篇120____年5月22日早上,我们专业准备前往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进行为期五天的“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野外实习。

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

实习时间:20____年5月22日——20____年5月26日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

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

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一)辨认标本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

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

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

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被子植物:木兰科:木兰榆科:朴树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锦葵科:大红花、赛葵、黄花棯含羞草科:中国台湾相思,含羞草椴树科:布渣木大戟科:细叶洒金榕、土密树、大飞扬、小飞扬、毛果算盘子、叶下珠、蓖麻炸酱草科:炸酱草无患子科:龙眼、荔枝、倒地苓炸酱草科:炸酱草葡萄科:爬墙虎茄科:少花龙葵、水茄茜草科:龙船花,九节,白花蛇舌草菊科:白花鬼针草、银交菊、加拿大飞蓬、一点红、胜红蓟、长柄菊裸子植物:杉科:杉树蕨类植物:海金沙科:柳叶海金沙:为期五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在26号下午压制完标本后宣告结束了。

【实习报告】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

【实习报告】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

三一文库()/工作报告/实习报告〔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一座座山头从眼前划过,校车飞速行驶,渐渐的被包裹在群山之中。

秀长挺拔的柳杉长在高高的山坡上,越发显得高大。

阳光穿行于茫茫林海,斑驳的树阴和潺潺的泉水透着山里的清凉。

回忆天目山实习透过车窗,所能看到的只有参差的树木和盘山的公路。

此刻已无法看到柳杉和银杏此类高大树木的树冠,对着窗外发呆,期待一睹天目山的风采。

迎接我们的是一幢老式的旅馆,屋子里阴暗潮湿,充满着霉味。

不过也顾不上这些,一听说吃饭,都跑下楼去,想尝尝所谓的山味儿。

回想起来,唯独对梅干菜有些印象,其他也吃不出什么味来。

饭后自是回去收拾东西,晒被子晾衣服。

山里湿度大,什么东西都会透着点霉味。

这也很正常,可掀开凉席一看,我床板上赫然躺着一双前人留下的半白半黑的袜子。

吃惊! 发呆! 沉思片刻,会是怎样的仁兄,竟把袜子穿成这幅摸样?听说山下有个超市,晚饭过后便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去逛逛。

我们沿着公路下行,经过一岔口。

一边是通往禅源寺,另一边是通往山下。

禅源寺略有名气,于是决定先禅源后超市。

来到禅源寺发现到处都在修建,寺院后是一宾馆样的建筑,很有商业味道。

一路上没碰上半个和尚,院内也没什么生气。

或许是重建的缘故,寺内不够清静,僧侣们都纷纷回“家”去了吧。

那个所谓的超市令人有些失望。

其实只是几家商铺,卖的都是些土特产。

可是有那么几种果子,都是从什么“夏威夷果”的包装袋里倒出来的,好个地方特产!晚上开了个小会,交代了几天的日程安排。

第二天就正式开工了!植物实习植物实习基本上是采植物问老师,然后就一股脑地装袋。

五人一组,一个上午可采一百二三十吧。

不过有兴致高的,头脑发热只顾采,可采两百多。

牛啊,同样的小花采了两三遍。

这其中的乐趣,便是发现我采的野草孙老师大多也不认得! 但面对那陌生的满山花草,只得哀吾生之须臾。

中午回来,不多说,又累又饿。

吃完饭便去冲澡,接下来就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可谓一山更比一山高。

下午整理标本,在老师的催促下,吃饭前也总能收拾妥当。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野外实习在生物学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探索生命奥秘,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3日至7月11日,前往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场为期九天的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板块,我们将结合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总结本次实习的收获和感悟。

二、实习内容1. 植物实习在天目山,我们见识到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识别了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标本制作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制作植物标本,掌握了叶脉纹理、叶质、花序和果实类型等科学描述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分类学知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2. 动物实习在动物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扫网、空网、毒瓶毒箱等捕虫工具,对天目山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学会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将捕获的昆虫制作成标本,为学校标本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多种鸟类和水生生物,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 微生物实习在微生物实习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土壤样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对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实践技能。

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方面,我们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完善,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实地考察、标本制作、土壤样本采集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学术研究、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环保意识:在天目山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加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报告班级:理基111班生科112班命基102班组长:燊豪23210125组员:剑351101120 书10311105 婉菁10311107 杭新楠10311116 倪天鹰10311127 牛梦圆13211204马清越13211201 怡瑞18410214指导老师:新华胡金良戴伟民实习时间:2012年7月10日~7月16日目录一、前言二、实习时间与地点1.时间2.地点及其基本状况3.实习基础 .三、实习目的及意义.四、实习准备1.分工及职责(一)野外实习过程的分工(二)植物标本制作的分工(三)撰写实习报告2.实习的工具与方法(一)实习工具(二)实习方法五、实习路线及常见沿途植物1.天天乐农家-朱陀岭2.天天乐农家-红庙-忠烈祠-红庙3.红庙-朱陀岭水库-九思-朱陀岭4.红庙-忠烈祠-浮玉山庄-南大门-天目山管理局5.朱陀岭-火焰山-红庙6.红庙-青龙山-后山门-半山腰不到防火道处7.进山门-三里亭-七里亭-大树王-开山老殿-仙人顶-五世同堂-幻住庵-龙峰尖六、天目山实习拍摄植物七、植物标本制作1.标本采集与制作工具2.标本的选择与采集3.野外记录4.标本的鉴定5.标本的压制6.标本的装订7.标本的保存8.标本制作统计结果9.部分标本照片八、天目山植物资源与区系类型.(一)植物种类丰富.(二)区系的古老和孑遗植物(三)区系成分(四)特有植物九、天目山珍稀与濒危植物(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珍稀濒危植物(二)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植物(三)列入《珍稀濒危植物》的珍稀植物十、天目山资源植物1.药用植物2.食用植物3.油料植物4.纤维植物5.材用植物十一、实习总结与思考1.实习的收获与成果2.实习的不足与局限性十二、实习的探索性研究成果1.天目山的异形叶植物2.鸡屎藤和络石的叶的变异3.易混植物的区分3.1.八角枫与瓜木3.2.天目金粟兰与及己3.3.长叶赤瓟、赤瓟与南赤瓟4.天目山的悬钩子属植物的多样性5.天目山的荨麻科植物6.天目山具有唇形花冠的植物类群十三、参考资料1.参考书籍2.参考与数据库附录一、天目山野外实习植物名录(一)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二)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三)被子植物Angiospermae附录二、个人总结报告(一)杭新楠的报告(二)倪天鹰的报告(三)琬菁的报告(四)剑的报告(五)书的报告(六)燊豪的报告(七)怡瑞的报告(八)牛梦圆的报告(九)马清越的报告一、前言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与其他的课程不同,特别注重于实践学习。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转眼间一个辛苦的实习生活又结束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请好好写一份实习报告将它总结下来吧。

你所见过的实习报告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我们所学的理论落实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一些上课是没有涉及到,并且课本上也没有详细说明的植物,将理论系统化,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使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地记住所学知识,并能更熟练地加以运用。

实习地点: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实习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下采集野外标本若干种,对其进行识别、分析,了解其生活习性、名字、科目等,并对其进行压制等具体操作。

具体行程:6月27日是我们植物野外实习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们乘上了开往尖峰岭的汽车,一路上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计划着接下来为期一周的具体实习过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们抵达尖峰岭热带树木园,来到了热带树木园,也就是我们住的地点。

由于时间比较晚,加上同学们一路坐汽车比较累,第一天就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寝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6月28日是我们正式野外实习的第一天,今天的地点是热带树木园,早晨7点半集合,步行大约四十分钟到达那里,这是一个天然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景点,沿着山路登上了半山腰,这里有许多种植物,大家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标本,其中有藜芦、玉竹、土三七、黄芪、黄花菜、野火球、棉团铁线莲、歪头菜等二十几种植物,有些是平时不太常见的。

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开始集合准备返回。

下午3:00开始压制标本,并查检索表标记每种植物的名称、科、属等,今天的任务就按计划完成了。

6月29日,今天要去的是笔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较远,大概要经过两个小时的步行才能到达,所以今天的任务量是比较大的,由于天气比较炎热,大家走的也比较吃力,到达山脚已经将近十一点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开始午饭,歇息片刻才开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笔架山没有台阶式的山路,而且树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对我们的挑战性也就会越大,由于山陡,我们一个牵着一个,很快就到了山顶,之后大家分散开始采集,虽说这里环境恶劣了一点,但植物的种类却非常丰富,我们采到了龙胆、五味子、手掌参、川地龙、渥丹、狼尾草、并头黄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脚集合,此时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可是还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个难题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终于按时回到了住处,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天,它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同时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第一篇: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目录绪言实习简介。

1实习目的。

1实习路线。

1 西天目山简介。

1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1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

5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绪言实习简介实习目的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西天目山简介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

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

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

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前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区,是我国中亚热带具有代表性的山地。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自然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以及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实习内容1. 样方调查我们采用样方法对天目山地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

于海拔500米左右处开始一天的实习,同学们分为五组,用明黄色玻璃绳围起5m×5m的样方,仔细清点样方内的乔木、灌木与草本。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对天目山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有了初步了解。

2. 植被分析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天目山的古树、大乔木、稀有植物等,分析了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生态适应性。

3. 地形地貌观察天目山山地海拔在240-1506米间,相对高差达1200米。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地形地貌进行了观察,了解了天目山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目山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众多珍稀物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了天目山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和成果。

三、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样方调查、植被分析和地形地貌观察等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四、结论本次天目山自然地理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们掌握了自然地理调查和分析的方法,了解了天目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积极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目山综合实习报告

天目山综合实习报告

一、前言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江南第一山”。

2021年,我有幸参加了天目山综合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天目山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天目山的自然环境,包括地质、气候、植被等。

2. 掌握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生态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3. 学习天目山的文化传承,了解其历史、民俗等。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地质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的地质公园,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等。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岩石类型、分析地质构造,提高了自己的地质素养。

2. 植物调查我们深入天目山腹地,进行了植物调查。

通过观察、记录、采集等方式,了解了天目山丰富的植被资源,包括珍稀植物、药用植物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分类、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3. 生态保护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生态保护项目,了解了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我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文化传承我们参观了天目山的文化遗址,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民俗等。

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感受到了天目山独特的文化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5. 团队合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相互鼓励、共同解决,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四、实习体会1. 自然环境天目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质构造独特,植被类型多样。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宝贵,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国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文化传承天目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2篇

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2篇

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 (2)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 (2)精选2篇(一)尊敬的导师:您好!我是XX大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非常热爱动物与植物,并对天目山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非常荣幸地能够有机会参加2024年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项目,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我希望能够通过实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首先,我将尽全力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动物和植物学知识,包括天目山地区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实习期间,我会仔细观察和记录动物和植物的行为,了解它们与环境互动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同时,我会通过参与团队的科研项目,学习和运用科学实验技术方法,深入研究和分析动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其次,我将积极参与保护天目山生态环境的行动,在实习中主动参与天目山保护区的生态保护项目,给予动植物以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同时,我会积极宣传和推广环保意识,在实习结束后,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行动,为天目山的生态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最后,我会认真总结实习经历,撰写实习报告,并参与实习项目中的宣讲活动,与同学们分享我的实习心得和感悟,激发更多人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学习兴趣。

感谢导师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全力以赴,尽我所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通过这次实习,我相信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和植物,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对导师的支持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此致敬礼XX2024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范文 (2)精选2篇(二)尊敬的导师:您好!我是XXX,一个对动植物生态充满热爱和好奇心的学子。

非常感谢给予我这次到天目山进行动植物实习的机会。

我相信这将是一次对我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并且对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一直被大自然的奇妙和多样性所吸引。

我希望通过这次实习,能够深入了解天目山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其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

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

天目山动物植物实习一座座山头从眼前划过,校车飞速行驶,渐渐的被包裹在群山之中。

秀长挺拔的柳杉长在高高的山坡上,越发显得高大。

阳光穿行于茫茫林海,斑驳的树阴和潺潺的泉水透着山里的清凉。

回忆天目山实习透过车窗,所能看到的只有参差的树木和盘山的公路。

此刻已无法看到柳杉和银杏此类高大树木的树冠,对着窗外发呆,期待一睹天目山的风采。

迎我们的就是一幢老式的旅馆,屋子里灰暗干燥,充满着霉味。

不过也顾不上这些,一听闻喝茶,都走下楼去,想要试试所谓的山味儿。

回想起来,唯独对梅干菜有些印象,其他也吃不出什么味去。

饭后自就是回来安顿东西,垛子晾衣服。

山里湿度大,什么东西都会透着点霉味。

这也很正常,可掀开凉席一看,我床板上赫然躺着一双前人留下的半白半黑的袜子。

吃惊!发呆!沉思片刻,会是怎样的仁兄,竟把袜子穿成这幅摸样?听闻山下有个超市,晚饭过后便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回去逛。

我们沿着公路上行,经过一岔口。

一边就是通往禅源寺,另一边就是通往山下。

禅源寺有所名气,于是同意先禅源后超市。

走进禅源寺辨认出到处都在修筑,寺院后就是一宾馆样的建筑,很存有商业味道。

一路上没有遇上半个和尚,院内也没什么生气。

或许就是扩建的缘故,寺内比较清净,僧侣们都纷纷回去“家”回去了吧。

那个所谓的超市令人有些失望。

其实只是几家商铺,卖的都是些土特产。

可是有那么几种果子,都是从什么“夏威夷果”的包装袋里倒出来的,好个地方特产!晚上开了个大可以,交代了几天的日程安排。

第二天就正式宣布动工了!植物实习基本上是采植物问老师,然后就一股脑地装袋。

五人一组,一个上午可采一百二三十吧。

不过有兴致高的,头脑发热只顾采,可采两百多。

牛啊,同样的小花采了两三遍。

这其中的乐趣,便是发现我采的野草孙老师大多也不认得!但面对那陌生的满山花草,只得哀吾生之须臾。

中午回去,不多说道,又辛苦又馋。

吃完饭便回去洗脸,接下来就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堪称一山更比一山低。

下午整理标本,在老师的催促下,吃饭前也总能收拾妥当。

天目山实习报告

天目山实习报告

一、前言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区,是我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和生物多样性宝库。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生物科学专业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0日至16日赴天目山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内容丰富,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旨在让我们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前,我们认真学习了实习大纲和实习内容,了解了天目山的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特点以及实习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资料,如植物图鉴、昆虫网、显微镜等。

2. 实习过程(1)植物学实习在植物学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了天目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植物形态学特征,如叶脉、花序、果实等,并学会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2)动物学实习在动物学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昆虫、鸟类、两栖爬行动物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分类和分布。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加深了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

(3)微生物学实习在微生物学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菌类、藻类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我们通过观察微生物样品,掌握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3. 实习总结通过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我们收获颇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生物学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生物学知识。

(2)团队协作野外实习需要我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队友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吃苦耐劳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酷暑、蚊虫叮咬等困难。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三、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每人完成了一篇实习报告,总结了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学所得。

浙江地区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

浙江地区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

天目山地区植物资源研究综合野外实习土壤报告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师范一、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天目山位于浙江省杭州临安市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

天目山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浙江省惟一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于1956年被国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成为世界级保护区。

是浙江省唯一一处加入MAB 网络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世界级的昆虫模式标本产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

吸引了全国50多所大专院校来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东欧、北美以及德国、日本的地质、植物、鸟类、昆虫等科学家也络绎不绝来此考察。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度范围:119°24′11″-119°28 ′21″,经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向,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又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

林木茂密,流水淙淙。

天目山的地理环境和森林效应,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年平均温度仙人顶8.8℃,山麓14.8℃。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区系成分复杂、种群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环境资源,形成了以地理景观和森林植被为主题的较为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该区共有高等植物246科974属216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35种,占全省55种的63.6%,占全国388种的9%。

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野外实习体会
自从听说有去天目山的野外实习,我就一直期待着。

进入生科院后就不停的听到这样的话:生物学的学习不是只有在实验室里研究就可以,还要到野外各种地方寻找素材。

现在终于有机会去体验一下了。

直到到了天目山后才知道,一切都比我想象得来得不易。

总是兴致勃勃地出发,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躺在床上时还不忘谈谈今天所见所闻。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时找到黄裙竹荪时的兴奋,捉到青蛙时的惊讶,没能捕到凤蝶的遗憾,还有在那看到的各种植物,虽然有的现在又搞混了,但是我们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对路边的花草一无所知的孩子了,看到校园里叫不出名字的树时会站在一边几个人讨论好久。

我想这次野外实习带给我们最多的就是这种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吧。

还有,我最记忆犹新的是我们最后一天的登顶,当登到五里亭时我真的是感觉筋疲力尽,我不可以放弃,一路上一直在对自己讲这句话,也就是这样支持到了最后。

这是我第一次爬山,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种费尽力气得来成功地喜悦。

我想做科研应该也像这样吧,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走过一路艰辛的人才会收获最后最大的幸福。

在天目山就待了7天,但是那珊瑚菌,那树舌,那竹叶青,那松鼠,那绿鹦嘴鹎,还有何首乌,紫苏,柳杉等等却一直留在我脑海。

我知道学习生物并不容易,但是它带给我的乐趣一直支持着我一直为它而奋斗,而这次天目山之行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范文模版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范文模版

浙江实习报告植物野外实习报告资环学院10级地理系10101710113马汶钰目录前言 (3)一、浙江地区整体自然地理概况 (3)二、实习介绍 (3)实习报告 (3)8月28日 (4)西天目山山麓地带 (4)西天目山攀登 (6)实习总结 (7)一、天目山植被垂向变化总结 (7)二、植物总结(含图片) (7)体会感悟 (10)前言一、浙江地区整体自然地理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与福建省毗邻,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省会杭州。

土壤:浙江省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多分布在丘陵山地植被:在全国植被区划中,浙江省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在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区,从山麓至山顶,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表现较为清晰,例如天目山。

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二、实习介绍针对浙江地区的自然概况,选择合适的区域点进行野外实习,近距离接触地理学,使我们这些学生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加深知识印象,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完成学习目标。

此次野外实习主要包括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四项实习。

其中,土壤的实习主要分为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两个部分:中亚热带土壤形成、性质和分布规律;学习和掌握土壤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技能。

同样在天目山进行观测,利用采土工具和各类用品,将土壤分层对比和挖掘新鲜剖面,是土壤实习的主要行程。

植物是一个地区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构成的基本要素,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攀登天目山的野外实习,沿途观察植物特性,学习并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记录和制作方法。

实习报告下面,将针对植物野外实习,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关于植物实习,主要是在西天目山上进行的。

首先对西天目山进行简单的自然环境状况的介绍。

西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县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

高峰仙人洞海拔1507米,相对高差1200米,与长江中下游的庐山、黄山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上相近,同为我国中亚热带具有代表性的山地。

浙江地区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

浙江地区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

第一章序言第二章天目山自然环境概况第三章天目山植被的垂直分带规律第四章天目山主要植被类型第五章感悟6.1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6.2人类活动的干扰一.序言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地理学课堂教学的继续。

通过野外实习,了解一个地区植物区系的特点,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加深对植被群落的概念以及主要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功能、动态和群落的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学会分析不同地区植被演替过程、序列和演替的动力;学习掌握群落野外实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的综合实习,深入认识植被与气候、植被与地形地貌、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是浙江天目山,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运用群落和植被理论,通过对主要植物群落的外貌、结构、功能、动态和群落的类型的调查,分析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归纳分布规律。

结合土壤实习深入分析地形、地貌,土壤,气候,人类活动与植被的关系。

二.天目山自然环境概况2.1地理位置西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县境内,浙江、安徽两省交界处,北纬30°21′,东经119°26′,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最高峰仙人顶海拔1505m。

西天目山与长江中下游的庐山、黄山在同一纬度带且海拔高度相似,为我国中亚热带具有代表性的山地。

因山上有古寺且山路险陡,西天目山受人为干扰小,植被保护较好,植被的研究条件有利。

2.2气候条件西天目山地域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的季节变化较显著,年均温较低,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霜雪期较长。

山上年均温为8.8℃,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为22.7℃,全年中冬季三月的平均气温都是0℃以下。

其温度的年变化呈夏热冬凉的趋势。

西天目山的年降水量为1054mm,其高峰出现在夏季6月、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都在220毫米以上,7月份因受太平洋副高控制,降水要比6月、8月小。

由于存在地形雨,即使在比较干燥的冬季,仍有一定的降水,冬季三月的降水量均在50毫米以上。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共5篇)第一篇: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目的:1.熟悉植物野外的生存环境,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观察、比较、分析植物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大类群植物的形态特征。

3.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掌握一般的的植物分类的理论基础。

能通过检索表认识查找植物,并掌握常见植物的科、属类别。

4.通过野外实习,学会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自己动手做标本,初步学会和掌握做标本的方法、步骤,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外实习的内容及要求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植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

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

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须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还必须注意雌雄是否异株,雌雄异株的必须两种都要采。

标本采集回来必须及时进行压制。

压制时最好全小组都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都掌握压制方法。

压制时除了要注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注意叶子应该要有正、反两面。

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

我们分别对常见观赏植物、山地植物、树木的植物形态特征、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分析和鉴定。

对不认识或不清楚的植物我们就通过查阅植物志、检索表等进行鉴定。

三、实习地点我们本次实习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中段、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7°47′45″~37°55′50″,东经111°22′33″~111°32′22″之间,属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主要保护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其栖息地。

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浙江省临安市,有一座被誉为“大树王国”的天目山。

这里群山叠翠,古木参天,植物种类繁多,是生物学爱好者研究的圣地。

2023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植物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来到了这片神奇的的土地,进行为期5天的植物野外实践与学习。

二、实习概况实习期间,我们一行20位来自20、21和22级强基菁英班的同学,在孙越、舒蕾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探访了多个样线,观察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类群,开展了植物采集、分类、切片、观察及小组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

三、实习心得1. 大自然的力量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天目山的核心区域,这里的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极高。

走在山间小路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每一棵大树,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充满了生机。

我们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叹,也为生活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而自豪。

2. 植物采集与分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如何进行植物分类。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天目山的植物垂直分带明显,从山脚到山顶,植物的种类和形态都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海拔的升高,导致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3. 小组讨论与学习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五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查阅相关资料,对所选植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植物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

4. 标本的制作与展示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植物标本。

我们将自己采集的植物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了精美的标本。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标本的方法,还培养了我们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总结通过这次天目山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了植物的魅力。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植物采集、分类和标本制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这次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将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感悟发挥得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目录绪言实习简介。

1 实习目的。

1 实习路线。

1 西天目山简介。

1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1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

5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绪言实习简介实习目的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西天目山简介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

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

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

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

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

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

天目山的植被不仅分带明显,林木更具有高、大、古、稀、茂五大特色,具体来说西天目山的森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稀有树种和中生代孑遗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就是其代表。

西天目山上的某些树种长得十分高大,高首推一般树高达45m的金钱松,而开山老殿的大树王国生长的柳杉的胸径最高达到了2.33m,乾隆皇帝就曾封其中的一棵柳杉为大树王。

西天目山的植物种类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其特有的森林景观外貌独具一格,是亚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宝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独树一帜,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而且垂直分带明显,是植被研究的好场所。

多年来,植物学工作者对该山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类、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西天目山做了生态学的研究,录制了电视纪录片《西天目山植被》,关于西天目山植被资源的研究已经很丰富。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种植被的分布。

1.常绿阔叶林西天目山的地带性植被,主要集中于400m以下,本次考察的地点在西天目山麓的大有村,海拔223m,北纬30°17.417′,东经119°27.412′。

大有村依山而建,背后的象鼻山中现今仍保持着良好的植被覆盖,常绿阔叶林的保存较为良好。

主要的树种有青冈、苦槠、甜槠,其中青冈是优势种,伴生种为苦槠和甜槠,其中苦槠为主要的伴生种。

西天目山五里亭(791m)以下也分布着常绿阔叶林的林带。

华东楠林:自五里亭至三里亭,华东楠的密度逐渐增加,乔木层的平均高度在10m左右,灌木层和草本层不明显。

青冈、苦槠林:自三里亭以下,海拔高度和浙江省的平均海拔350m相差不大,降水量、地形、土壤等影响植被因素相差不大,出现了地带性植被,主要树种为青冈、苦槠,乔木层目测高度在20m左右,灌木层长势旺盛,草本层的发育良好。

2.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西天目山的主要植被类型,从浮玉山庄(海拔333m)到1350m的地段上都有分布,集中分布于350m-1100m之间,植物种类成分复杂,包括了银杏、枫香、鹅掌楸、交让木、小叶青冈、长叶石栗等植物。

群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根据资料显示:乔木层可以明显分成四层:第一层林高达30m以上,第二层林高在20m 以上,第三层林高10m以上,第四层林高在10m以下。

此外,还有低矮的灌木层和草本层。

主要的植物群落有:枫香、银杏林:西天目山沟谷的优势群落,枫香是优势种,群落中伴生银杏、柳杉、鹅掌楸等树种,乔木层平均高度在20m以上。

灌木层的发育良好。

紫树、小叶青冈、交让木林:主要分布在开山老殿西侧路旁,海拔1096m,沿着山路,多见交让木,小叶青冈,灌木层的发育一般,沿途可见野鸭椿和荚迷等灌木。

沿着山路向上,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演变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长绿阔叶林主要还是以交让木和小叶青冈为主,但群落种中的优势种变成了落叶阔叶乔木,如川榛3.落叶阔叶林西天目山的高海拔植被类型,分布在1100m到1350m之间的地段,平均高度较低,在10米左右,与灌木混生,有些树种较难辨认,主要树种有茅栗、四照花、悬钩子、短柄枹等4.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西天目山的特色植被,分布十分广泛,含有常绿和落叶植物类型,主要的群落有:柳杉林:西天目山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群落,从浮玉山庄到开山老殿之间地段都有分布,生长酷似原始森林,实际多为茶园退耕后种植的人工林。

在407m 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中生长不同年龄的柳杉组成的柳杉林,最大柳杉胸径估计1.2m(两人合抱),估计树龄200年,林中伴生少量的银杏和枫香。

由于生长于阴坡,柳杉长势旺盛,灌木层不明显,草本层主要有草本科、百合科和蕨类植物;在开山老殿集中分布着高大的柳杉,根据资料,胸径在2米以上的柳杉就有15株,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的最大的柳杉大约需要三人合抱,山坡上的柳杉由于受风力的作用,迎风面的树叶多已枯死,树叶单向生长。

马尾松林:分布于红庙(465m)附近,茶园退耕后形成的人工林。

自然生长后和阔叶林形成混交林。

乔木层的高度25m,第二层阔叶林的高度5m,阔叶林下是低矮的灌木层和草本层。

马尾松林的发展代表了一种群落演替的模式:在废弃的茶园(即裸地)上先是生长起草本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养料的积累,渐渐有灌木生长,积累更多的养分,由于灌木层十分低矮,阳光充足,马尾松这类喜阳植物就在这样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发展起来,随着马尾松生长得越来越茂盛,林下的阳光变得稀少,马尾松的生长变得困难,喜荫的植物如枫香便顺势发展,形成了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大的马尾松最终会因为养料的供应困难无法生存,被枫香等喜荫植物所取代(如右图)。

黄山松林:分布在700m以上地段,很少成片5.落叶阔叶矮林分布在1350m以上,根据仙人顶气象台的记录,西天目山顶的平均风速为5.9米每秒,最高风速可达15米每秒,由于大风的作用,仙人顶的林木生长受到影响,原有的乔木树种大部分已经枯死。

现存零星的针叶树,由于风力的削矮作用,树高只有2、3米左右,另外有些落叶乔木为了适应大风的恶劣天气,树干低矮丛生,呈乔木状,整个林带的高度十分低矮,主要的植物类型有茅栗、白栗、四照花、天目琼花和野海棠。

上述的植物垂直分布和西天目山的自然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天目山海拔相差1200m,根据海拔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的原理,山顶与山麓的温度相差7℃左右,而仙人顶气象站得到的年平均温度数据之差也佐证了这一点,再加上地形变化的影响,不同的海拔高度所得到的热量和降水量始有所差异的,形成了小地形气候,进一步影响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类型。

对应不同的土壤类型、降水量、温度、风速等自然条件,西天目山的植被由山麓到山顶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如在仙人顶大风的条件下形成了落叶矮林带,800米以下的山地黄壤上形成了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林。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西天目山的植物资源丰富,群落的成分较为复杂,反映了亚热带植被类型的特点,既有地带性植被,又有植被的垂直分带,是不可多得的自然宝库,同时也是重要的植物研究基地。

自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后,西天目山的植被资源被保护得很好,聚集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据不完全的统计,西天目山有苔类植物22科32属70种,藓类39科110属240种,蕨类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44科596属1153种。

这其中包含了孑遗植物,如银杏、金钱松和鹅掌楸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和特有种类25种。

但相较于保护区,常绿阔叶林集中分布的象鼻山因为未列入保护区的范围,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已经收到了严重的破坏(如右图),有的山体已经裸露,这势必引起水土流失,同时由于植物的砍伐,珍稀的植物资源难免会被破坏。

一些稀有物种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扩大保护区的范围或是迁出象鼻山下的居民,减少人类活动对象鼻山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同时让已被破坏的山体在没有人为活动的干预下进行演替。

无论是从保护物种资源还是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这种保护措施都是有必要的。

【注】本文部分数据引自实习指导书结束语西天目山的植被实习历时两天,现在回忆起爬山的经历,还是心有余悸,但同时我也收获着。

在这两天中,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在这个自然资源的宝库里认识各种植物,了解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

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和各种群落,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同学讨论,把很多课本上抽象的得只是具象化。

在大自然种亲身体体验各种植物群落的演替,虽然没有另外一年或更多的时间来让我们再来这片土地看今年的群落到底演变成什么样,但用老师交给我们的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我们还是可以直观感受群落演替过程,亲身感受了一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次的实习不仅看到了亚热带植被的特点,也认识很多之前只闻其名不识其貌的植物,其中鹅掌楸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不仅仅因为它那富有特色的叶子,回到学校我惊喜发现学校图书馆前的过道旁的树就是鹅掌楸,也加深了我对这亚热带树种的认识。

更大震撼是,保护区内外的植被的两种不同遭遇。

前面在西天目山的生态现状和保护中提到要用扩大保护区的范围或迁出当地居民的办法来保护西天目山的自然资源,但这只是应急措施,治标不治本。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有效的奖惩手段加强人们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否则,几十年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鹅掌楸等植物也只能成了我们的回忆。

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也许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就能创造一个奇迹了。

当然,实习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实习的两天中一直下雨,加上行程相对紧张,我们没有对植物的频度、密度等数据进行准确的量算,只是对树高和胸径进行了一个大概的估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