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绪言实习简介。。。。。。。。。。。。。。。。。。。。。。。。。。。。。。。1 实习目的。。。。。。。。。。。。。。。。。。。。。。。。。。。。。。1 实习路线。。。。。。。。。。。。。。。。。。。。。。。。。。。。。。1 西天目山简介。。。。。。。。。。。。。。。。。。。。。。。。。。。。。。1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1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5

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绪言实习简介

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

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

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

西天目山简介

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天目山的植被不仅分带明显,林木更具有高、大、古、稀、茂五大特色,具体来说西天目山的森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稀有树种和中生代孑遗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就是其代表。西天目山上的某些树种长得十分高大,高首推一般树高达45m的金钱松,而开山老殿的大树王国生长的柳杉的胸径最高达到了2.33m,乾隆皇帝就曾封其中的一棵柳杉为大树王。西天目山的植物种类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其特有的森林景观外貌独具一格,是亚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宝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独树一帜,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而且垂直分带明显,是植被研究的好场所。多年来,植物学工作者对该山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类、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西天目山做了生态学的

研究,录制了电视纪录片《西天目山植被》,关于西天目山植被资源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种植被的分布。

1.常绿阔叶林

西天目山的地带性植被,主要集中于400m以下,本次考察的地点在西天目山麓的大有村,海拔223m,北纬30°17.417′,东经119°27.412′。大有村依山而建,背后的象鼻山中现今仍保持着良好的植被覆盖,常绿阔叶林的保存较为良好。主要的树种有青冈、苦槠、甜槠,其中青冈是优势种,伴生种为苦槠和甜槠,其中苦槠为主要的伴生种。

西天目山五里亭(791m)以下也分布着常绿阔叶林的林带。

华东楠林:自五里亭至三里亭,华东楠的密度逐渐增加,乔木层的平均高度在10m左右,灌木层和草本层不明显。

青冈、苦槠林:自三里亭以下,海拔高度和浙江省的平均海拔350m相差不大,降水量、地形、土壤等影响植被因素相差不大,出现了地带性植被,主要树种为青冈、苦槠,乔木层目测高度在20m左右,灌木层长势旺盛,草本层的发育良好。

2.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西天目山的主要植被类型,从浮玉山庄(海拔333m)到1350m的地段上都有分布,集中分布于350m-1100m之间,植物种类成分复杂,包括了银杏、枫香、鹅掌楸、交让木、小叶青冈、长叶石栗等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垂直分层,根据资料显示:乔木层可以明显分成四层:第一层林高达30m以上,第二层林高在20m 以上,第三层林高10m以上,第四层林高在10m以下。此外,还有低矮的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的植物群落有:

枫香、银杏林:西天目山沟谷的优势群落,枫香是优势种,群落中伴生银杏、柳杉、鹅掌楸等树种,乔木层平均高度在20m以上。灌木层的发育良好。

紫树、小叶青冈、交让木林:主要分布在开山老殿西侧路旁,海拔1096m,沿着山路,多见交让木,小叶青冈,灌木层的发育一般,沿途可见野鸭椿和荚迷等灌木。沿着山路向上,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演变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长绿阔叶林主要还是以交让木和小叶青冈为主,但群落种中的优势种变成了落叶阔叶乔木,如川榛

3.落叶阔叶林

西天目山的高海拔植被类型,分布在1100m到1350m之间的地段,平均高度较低,在10米左右,与灌木混生,有些树种较难辨认,主要树种有茅栗、四照花、悬钩子、短柄枹等

4.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

西天目山的特色植被,分布十分广泛,含有常绿和落叶植物类型,主要的群落有:

柳杉林:西天目山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群落,从浮玉山庄到开山老殿之间地段都有分布,生长酷似原始森林,实际多为茶园退耕后种植的人工林。在407m 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中生长不同年龄的柳杉组成的柳杉林,最大柳杉胸径估计1.2m(两人合抱),估计树龄200年,林中伴生少量的银杏和枫香。由于生长于阴坡,柳杉长势旺盛,灌木层不明显,草本层主要有草本科、百合科和蕨类植物;在开山老殿集中分布着高大的柳杉,根据资料,胸径在2米以上的柳杉就有15株,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的最大的柳杉大约需要三人合抱,山坡上的柳杉由于受风力的作用,迎风面的树叶多已枯死,树叶单向生长。

马尾松林:分布于红庙(465m)附近,茶园退耕后形成的人工林。自然生长后和阔叶林形成混交林。乔木层的高度25m,第二层阔叶林的高度5m,阔叶林下是低矮的灌木层和草本层。马尾松林的发

展代表了一种群落演替的模式:在废弃的茶园(即裸地)上先是生长起草本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养料的积累,渐渐有灌木生长,积累更多的养分,由于灌木层十分低矮,阳光充足,马尾松这类喜阳植物就在这样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发展起来,随着马尾松生长得越来越茂盛,林下的阳光变得稀少,马尾松的生长变得困难,喜荫的植物如枫香便顺势发展,形成了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大的马尾松最终会因为养料的供应困难无法生存,被枫香等喜荫植物所取代(如右图)。

黄山松林:分布在700m以上地段,很少成片

5.落叶阔叶矮林

分布在1350m以上,根据仙人顶气象台的记录,西天目山顶的平均风速为5.9米每秒,最高风速可达15米每秒,由于大风的作用,仙人顶的林木生长受到影响,原有的乔木树种大部分已经枯死。现存零星的针叶树,由于风力的削矮作用,树高只有2、3米左右,另外有些落叶乔木为了适应大风的恶劣天气,树干低矮丛生,呈乔木状,整个林带的高度十分低矮,主要的植物类型有茅栗、白栗、四照花、天目琼花和野海棠。

上述的植物垂直分布和西天目山的自然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天目山海拔相差1200m,根据海拔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的原理,山顶与山麓的温度相差7℃左右,而仙人顶气象站得到的年平均温度数据之差也佐证了这一点,再加上地形变化的影响,不同的海拔高度所得到的热量和降水量始有所差异的,形成了小地形气候,进一步影响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类型。对应不同的土壤类型、降水量、温度、风速等自然条件,西天目山的植被由山麓到山顶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如在仙人顶大风的条件下形成了落叶矮林带,800米以下的山地黄壤上形成了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混交林。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

西天目山的植物资源丰富,群落的成分较为复杂,反映了亚热带植被类型的特点,既有地带性植被,又有植被的垂直分带,是不可多得的自然宝库,同时也是重要的植物研究基地。自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后,西天目山的植被资源被保护得很好,聚集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不完全的统计,西天目

山有苔类植物22科32属70种,藓类39科110属240种,蕨类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44科596属1153种。这其中包含了孑遗植物,如银杏、金钱松和鹅掌楸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和特有种类25种。

但相较于保护区,常绿阔叶林集中分布的象鼻山因为未列入保护区的范围,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已经收到了严重的破坏(如右图),有的山体已经裸露,这势必引起水土流失,同时由于植物的砍伐,珍稀的植物资源难免会被破坏。一些稀有物种一旦遭到破坏,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扩大保护区的范围或是迁出象鼻山下的居民,减少人类活动对象鼻山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同时让已被破坏的山体在没有人为活动的干预下进行演替。无论是从保护物种资源还是从维持当地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这种保护措施都是有必要的。

【注】本文部分数据引自实习指导书

结束语

西天目山的植被实习历时两天,现在回忆起爬山的经历,还是心有余悸,但同时我也收获着。在这两天中,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在这个自然资源的宝库里认识各种植物,了解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和各种群落,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同学讨论,把很多课本上抽象的得只是具象化。在大自然种亲身体体验各种植物群落的演替,虽然没有另外一年或更多的时间来让我们再来这片土地看今年的群落到底演变成什么样,但用老师交给我们的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我们还是可以直观感受群落演替过程,亲身感受了一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次的实习不仅看到了亚热带植被的特点,也认识很多之前只闻其名不识其貌的植物,其中鹅掌楸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不仅仅因为它那富有特色的叶子,回到学校我惊喜发现学校图书馆前的过道旁的树就是鹅掌楸,也加深了我对这亚热带树种的认识。

更大震撼是,保护区内外的植被的两种不同遭遇。前面在西天目山的生态现状和保护中提到要用扩大保护区的范围或迁出当地居民的办法来保护西天目山的自然资源,但这只是应急措施,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有效的奖惩手段加强人们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否则,几十年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鹅掌楸等植物也只能成了我们的回忆。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也许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就能创造一个奇迹了。

当然,实习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实习的两天中一直下雨,加上行程相对紧张,我们没有对植物的频度、密度等数据进行准确的量算,只是对树高和胸径进行了一个大概的估计。总体上来说,这次实习虽有一些遗憾,总体上的收获是很丰富的。

写报告的过程就是根据笔记回忆实习中的所见所闻,然后把它们理成一条线,加以自己的理解整理成文。或许由于个人的能力的限制,实习报告的内容并不完善,请老师加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植物地理学》第四版武吉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野外实习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地理系2011年8月

植物学课件-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征

1、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原始特征:同被花,柱状花托,雌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在柱状花托上。花丝短,花药长;柱头和花柱分化不明显。 2、毛茛科Ranunculaceae 本科约37属,120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约有36属,570多种,各省均有。 本科的识别特征: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3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如棉花、麻、洋麻,锦葵、蜀葵等。 4、葫芦科Cucurbitaceae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5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6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心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蓇葖果;心皮5,分离;常无托叶------------------------绣线菊亚科 1.果不开裂;具托叶。 2.子房上位;心皮1或2至多数,分离。 3.心皮2至多数,分离;聚合瘦果或蔷薇果--------蔷薇亚科 3.心皮单生;核果-------------------------------------------梅亚科 2.子房下位;心皮2-5,合生;梨果-------------------------苹果亚科 7豆科识别特征: 叶常为羽状复叶或3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单体或分离,雌蕊由1心皮构成。果实为荚果。 1.花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含羞草亚科 1.花两侧对称,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10。 2.假蝶形花冠,上升覆瓦状排列,旗瓣位于最内方;雄蕊分离-----------苏木亚科 2.蝶形花冠,下降覆瓦状排列,旗瓣位于最外方;二体雄蕊-------------蝶形花亚科 8伞形科识别特征: 草本,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伞形、复伞形花序,双悬果。 9 旋花科识别特征: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本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213319011.html,)/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学实习报告范本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富阳、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区 时间: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

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 20XX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 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精)

第一章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保护区历史 一、自然环境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 1480 米 , 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 1506米,曰西天目山,两峰遥相对峙。两峰之巅各天成一池 , 宛若双眸仰望苍穹 , 因而得名“ 天目” 。该名始于汉,显于梁,古称“ 浮玉”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 4284 ha,地理位置为30°18′~30°25′ N , 119°23′~119°29′ E ,距杭州 94km 。 天目山山体古老,系下古生界地质构造活动为始,继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成陆,燕山期火山运动渐呈主体,为“ 江南古陆” 一部分。经第四纪冰川作用,地貌独特,峰奇石怪,天然自成, 素有“ 江南奇山” 之称。全山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第四系等地层。流纹岩、流纹斑岩、溶结凝灰岩、沉凝灰岩、脉岩兼而有之。天目山的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地貌,如四面峰、倒挂莲花、狮子口等地悬崖、陡壁、深涧,千亩田、东关、西关溪持坑坞等地的冰碛垅, 阮溪东坞、千亩田等地的冰窖,西关溪上游的冰川槽谷,开山老殿、东茅蓬的冰斗等。 天目山山势高峻,分长江、钱塘江而立。天目山南坡诸水汇于天目溪,注入钱塘江。北坡为太湖之源,汇聚长江入东海。天目之水清凉透彻,矿化成份丰富,水质优良。 天目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型,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4.8~8.8℃ , 最冷月平均气温 3.4~2.6℃,极值最低气温 -13.1~-20.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8.1~19.9℃,极值最高气温 38.2~29.1℃。无霜期 235~209d 。雨水充沛,年雨日 159.2~183.1d ,年降水量达 1390~1870mm ,积雪期较长,比区外多 10~30d ,形成浙江西北部的多雨中心。年雾日 64.1~255.3d 。光照宜人, 年太阳辐射 4460~3270兆焦耳 /M2。春秋季较短, 冬夏季偏长。空气富含负离子,疗养保健之功效显著。是“ 天然氧吧” ,避暑休闲胜地。

大一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大一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XX年5月22日早上,我们专业准备前往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进行为期五天的“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野外实习。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 实习时间:XX年5月22日——XX年5月26日地点:深圳大亚湾东山珍珠岛 任务:常见的植物分类,外出辨别野外植物,采集和压制标本 环境: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大亚湾位于其东面。大亚湾地处惠州市东南,在惠东县、惠阳区和深圳市之间。东考红海湾,西临大鹏湾。 实习内容: (一)辨认标本 通过第一学期所学的《植物学》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为这次野外实习特别准备的知识和有关的资料,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辨认出其所属的科。在实习过程中,植物学老师几乎每天都带我们外出认识植物,老师除了介绍

植物的特征外,还教我们如何去辨认各科的特征。 (二)采集和制作标本 在这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如何采集和压制标本。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制作成标本的,所以在采集标本时,一定要选择其特征明显的部位,以便于将来的标本鉴定。采集完好的标本只是压制标本的开始,在压制标本时,要注意的问题更多,一定要讲究技巧,对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压法,还要经常换纸。要制作一个成功的标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植物的分类 在这次野外实习中我们一共辨认了几十个科的植物,所达的的种类超过一百种,以下就列举一些常见的种类:被子植物: 木兰科:木兰 榆科:朴树 桑科:垂叶榕、斜叶榕、木菠萝 桃金娘科:乌墨葡桃、番石榴 苋科:红龙草、刺苋、野苋菜、土牛膝、空心莲子草

最新常见科属特征识别及代表植物

一、裸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又称种子植物),因胚珠或种子外没有象被1 子植物那样的子房包着,故称裸子植物,在世代交替中,配子体已经不能独立2 生活,只能寄生在孢子体上,而孢子体发达具强大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对3 陆地的适应性强。 4 1、苏铁科: 5 苏铁属:茎干粗短,不分枝或少分枝。叶有两种:一为呈褐色的鳞片状6 叶,其外有粗糙绒毛;一为生于茎端呈羽状的营养叶。雌雄异株,各成顶生大7 头状花序,雄球花序的小孢子叶呈螺旋状排列,小孢子叶扁平鳞片状或盾状;8 雌球花序的大孢子叶呈扁平状,全体密被黄褐色绒毛,上部呈羽状分裂。 9 代表植物:苏铁、华南苏铁等。 10 2、银杏科: 11 银杏属:枝有长、短枝之分,一年生的长枝呈浅棕黄色,后则变为灰白12 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叶扇形,有二叉状叶脉,顶端常2裂,基13 部楔形,有长柄;互生于长枝而簇生于短枝上。雌雄异株,雌花生于短枝顶端14 的叶腋或苞腋;雄球花4-6朵,无花被,长圆形,下垂,呈柔荑花序状。 15 代表植物:银杏。 16 3、南洋杉科: 17 南洋杉属:大枝轮生,叶螺旋状互生,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或簇生叶18 腋,或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枝顶。 19 代表植物:南洋杉、诺福克南洋杉、大叶南洋杉。 20 4、松科: 21

①雪松属:枝有长枝、短枝之分。叶针状,通常三棱形,坚硬,在长枝 22 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状,叶灰绿色。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异枝。 23 代表植物:雪松。 24 ②松属:大枝轮生,叶有两种,一种为原生叶,呈褐色鳞片状,单生于 25 长靶上,除在幼苗期外,退化成苞片;另一种为次生叶,针状,常2针、3针26 或5针为一束,生于苞片的腋内极不发达的短枝顶端,每束针叶基部为8-127 2个芽鳞组成的叶鞘所包围,宿存或早落。雌雄同株;花单性,雄球花多数,28 聚生于新梢下部,呈橙色;雌球花单生或聚生于新梢的近顶端处。 29 代表植物:五针松、马尾松。 30 5、杉科: 31 树干端直,树皮裂成长条片脱落;大枝轮生或近轮生;树冠尖塔形或圆32 锥形。叶螺旋状互生。雌雄同株,单性;雄球花单生、簇生或成圆锥花序状; 33 雌球花单生顶端。 34 代表植物:杉木、柳杉、池杉、水杉。 35 6、柏科: 36 ①侧柏属: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广圆形;大枝斜出;小枝直展,无白 37 粉。叶为鳞片状。雌雄同株,单性,雌球花单生小枝顶端,雄球花有6对雄蕊; 38 球果卵形,熟前绿色,肉质,种鳞顶端反尖头,成熟后变木质,开裂,红褐色。 39 代表植物:侧柏、洒金千头柏。 40 ②柏木属:干皮淡褐灰色,成长条状剥离;小枝下垂,圆柱形,生叶小 41 枝扁平。鳞叶端尖。 42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

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工作总结 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目录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由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

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

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

天目山自然地理概况 1、 位置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东经119°23′47″~119°28′27″,北纬30°18′30″~30°24′55″为浙江第一名山,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 之誉,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得此名。 二、地形 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天目山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幽美,堪称“江南奇山”,也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三、气候 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 四、土壤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区内土壤共有6 大类型20 个土属。垂直分布大致是400m~ 1200m 为黄红壤分布区。1200m~ 1500m 为棕黄壤分布区,表土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明显。 五、植被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是指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有活化石之称,且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天目山的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大”是说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高”指的是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稀”表明了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多”则是指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

常见种子植物108科的野外识别要点

常见种子植物108科的野外识别要点 1.松科:木本;叶针形或线形,螺旋状排列,单生或簇生;球果种鳞与苞鳞离生。 2.杉科:乔木;叶披针形、钻形、条形或鳞形;种鳞除水杉为交互对生外均为螺旋状排列;种鳞与苞鳞半合生或合生。 3.柏科:木本;叶鳞形,叶与种鳞均为交互对生或轮生;种鳞与苞鳞合生。 4.罗汉松科:常绿木本;叶线形、披针形或阔叶状圆形、针状或鳞片状,互生,稀对生;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为肉质假种皮所包被着生于种托上。 5.三尖杉科:常绿木本,小枝对生;叶线形,对生,基部扭曲而成二列状排列;种子核果状,为由珠托发育而成的肉质假种皮所包被。 6.红豆杉科:常绿木本,小枝对生;叶线形或针形,互生或对生,常二列;种子核果状或坚果状,为由珠托发育而成的肉质假种皮所全包或半包。 7.木兰科:木本;单叶互生,托叶包被芽、早落、并在节上留有环痕;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蓇葖果或稀带翅坚果。 8.八角科:常绿木本;单叶互生,无托叶,具香气;心皮离生,轮状排列;蓇葖果。 9.五味子科:藤本;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单性;聚合果呈球果状或散生于极延长的花托上;种子藏于肉质果肉内。 10.樟科:木本;单叶互生,具樟脑味;花药瓣裂,第三轮雄蕊外向;核果。 11.毛茛科:草本;裂叶或复叶;花两性,各部离生,雄蕊和雌蕊螺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 12.睡莲科:水生草本;具根状茎;叶盾状或心形;花大,单生;坚果埋于海绵质的花托内或为浆果状。 13.小檗科:花单生或总状花序,花瓣常变为蜜腺,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其对生,花药活板状开裂;浆果或蒴果。 14.木通科:藤本;常掌状复叶互生;花单性,单生或总状花序,花部3基数,花药外向纵裂;肉质的蓇葖果或浆果。 15.防己科:藤本;单叶互生,常为掌状叶脉;花单性异株,心皮离生;核果。 16.马兜铃科:草本或藤本;叶常心形;花两性,常具腐肉气,花被通常单层、合生、3裂,子房下位或半下位;蒴果。 17.胡椒科:叶具离基三出脉,常有辛辣味;花小,裸花;核果。 18.罂粟科:植物体有白或黄色汁液;无托叶;萼早落,雄蕊多数,离生;侧膜胎座;蒴果。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5所学校,对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进行了建设,并获得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建设项目,本文将项目建设情况予以汇总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生物学;野外实习;天目山;基地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到自然界中去实习,可以真实地接触形形色色的生物,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40多年来,华东地区高校一直以浙江省天目山为核心,进行生物学野外实习,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进行了建设,2007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5校(简称“华东5校”),获得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 一、生物学野外实习的理念 1实习体系。生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实践环节嘲,“华东5校”联合开设的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改变了以往单纯动植物分类的生物学野外实习体系,形成了通过资源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结构研究的野外资源调查系统。结合野外实习区域的物候与地质状态,关注野外实习区域的经济发展与野生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发展,进行从微生物到动植物的多系统研究,尝试了从宏观研究手段到分子水平研究的探讨,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方式多样、布局合理、行之有效的野外实习理念。通过野外实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生物在野外的生长情况、生物多样性形成及特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为开阔生物学视野奠定了基础。 2实习条件。我们通过多年来在基地的实习,深刻感受到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所蕴含的丰富的多样性生物及保存完整的自然植被。通过对植被的紧密接触,不仅助于师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也助于师生对自然界等多方面的了解。经过多年的建设,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已成为师生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可以满足华东乃至跨区域高校生物学师生的实习。 3实习组织。野外实习基地由“华东5校”高校发展到多所高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师生同地开展实习,具有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2008年开始,“华东5校”在促进校际交流和教师资源共享等方面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南京师范

天目山的植物

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质古老,地势地貌复杂多变,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一年四季气候温和。这些独特的环境条件构成了天目山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复杂性和种类丰富性。 天目山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5种,占全省55种的63.6%,占全国388种的9%。其中属二级保护的有银杏、金钱松、华东黄杉、天目铁木、连香树、鹅掌楸、夏蜡梅、黄山梅、杜仲、七子花、独花兰、香果树12种,野生银杏为唯一幸存的天目山孑遗植物。属三级保护的有南方铁杉、青檀、长序榆、领春木、短萼黄连、八角莲、凹叶厚朴、小花木兰、天目木兰、黄山木兰、天目木姜子、天竺桂、浙江楠、黄山花楸、野大豆、银鹊树、羊角槭、紫茎、明党参、短穗竹、金刚大、延龄草、天麻23种。还有引种保护植物珙桐、水杉、秃杉、红桧等19种。 天目山的植物都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这些植物有什么功效?又如何识别这些植物呢?以下举五例天目山的植物。 银杏(Ginkgo biloba) 银杏科。中生代孑遗植物,天目山有野生银杏古木244株,为世界银杏原产地之一。 药用功效 1、调节血管张力银杏叶可以调节血管的张力和弹性,保护它们免受损害。银杏叶也可以减低血小板的粘合力,进而影响血液的循环、保护红血球免受破坏,并让红血球在血管内均匀的散布。有助于红血球内氧气的输送和供给。银杏叶可以用来治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和心绞痛。 2、促进血液循环银杏叶经临床证实具有抗氧化剂(antioxidant)的功能。银杏叶可以保护人体细胞膜的脂肪组成部分,进而减少外来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的破坏。人类大脑和神经细胞长期受到自由基的损害,是引起衰老的主要原因。银杏叶能促进周边的血液循环,对老年人常遭遇到的手足血液循环减少,经常会引起手脚冰冷、麻木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引发雷纳氏症候群(Raynaud's Syndrome)、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等缺血性肢体疾病有所帮助。 3、抗凝血作用银杏叶本身也有抗凝血的作用。另者,白果(仁)(Ginkgo Semen)和银杏叶的临床效益大不相同,在医疗上不可混为一谈。在药理上,白果具有抗结核、抗细菌、抑皮肤真菌的作用。 植物形态 银杏又称白果树,落叶乔木,高可达40m,胸径4m,树皮灰褐色,深纵裂;树冠广卵形。枝条有长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扇形,上缘有波状缺刻,中间缺裂较深,成二裂状,具长柄,叶浅绿色,入秋落叶前变为黄色。种实核果状,外种皮肉质,成熟时橙黄色;内种皮膜质,外包骨质种核壳。

种苗实习报告

种苗学实习报告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种苗学实习报告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林学101 唐思嘉 201001010229 摘要:通过此次种苗学实习,了解黄山栾树及无患子播种与移苗的具体操作步骤;掌握 播种育苗以及苗期管理的操作要点。接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林业的生产发展 及经营措施有了切实的认识。 关键词:播种管理经营 一、前言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掌握苗床的翻耕及修整 2、掌握小苗的移摘及注意方法 3、掌握苗木苗期管理的注意事项 (二)实习地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学2后山苗圃地、行政楼东侧温室大棚、b区篮球场旁。临 安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属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 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613.9毫米,降水日158天,无霜期年平均为237天,受台 风、寒潮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立体气候 明显,从海拔不足50米的锦城至1500米的天目山顶,年平均气温由16℃降至9℃,年温差 7℃,相当横跨亚热带和温带两个气候带。 二、实验过程与内容 (一)播种 1、实习目的:播种繁殖是利用树木的有性后代——种子,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培育, 使其萌发、生长、发育,成为新的一代苗木个体。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苗或 实生苗。园林树木的种子体积较小,采收、贮藏、运输、播种等都较简单,可以在较短的时 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或嫁接繁殖用的砧木,因而在园林苗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实习材料:无患子种子 3、实习时间:2012年4月中旬 4、实习地点:学2后山苗圃地 5、实习步骤: (1)种子处理。种子采摘回来后浸泡一星期,后搓去果肉并除去漂浮粒过小粒。洗净种 子后阴干,然后沙藏进行种子贮藏。 (2)苗床整理。整地是为了创造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条件。苗床长度依据地块长度而定, 床沟宽为30cm 。 (3)播种及播种量。四月上旬,将种子用清水洗净待用。设置试验区,播种行距一般控 制在25cm,在长20cm,宽1m的范围内的播种量为1kg的种子。用锄头镐开深度为5cm的土块, 分别均匀点播20粒左右的种子。然后进行覆土处理。 (4)播种后管理。播种后视天气状况,一般3-5天灌水一次,30天后开始出苗,待大 部分种子真叶出土后,除去表面的稻草。苗木生长期间加强管理,及时进行灌水施肥除草等 措施,在6-8月期间苗木生长旺期应注意杂草去除与施肥工作。 (二)移苗

天目山简介

天目山简介(生物学) 植被类型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 “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 “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 “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 “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 “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是“物种基因宝库”。因此,被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 “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

植物资源 天目山地质古老,第四纪冰川影响不深,加上历来都受到人类保护,植被没有遭受过重大破坏,计有苔类植物22科33属70种;藓类植物39科110属240种,葳类植物29科60属110种,种子植物167科716属157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6科277属675种。在这么狭小的范围内荟萃了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常绿树种主要有:壳斗科的青冈栎属、拷属、石栎属;樟科的樟属、紫楠属、润楠属、山茶科的柃属、山茶属;还有杜鹃属、山矶属、冬青属等。落叶树种主要有槭科,蔷薇科、豆科、壳斗科的栗属、栎属、水青冈属,樟科的木姜子属和山胡椒属,桦木科、胡桃科、木兰科等种类也较多。天目山据记载有800多种野生药材名贵的有:於术、竹节人参、天麻、天目贝母、八角金盘、缺萼黄莲等。天目山这块开发较早的植物宝库,直到现在还有新种被发现,足以说明天目山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复杂性,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植物基因库。 大树华盖,奇树参天 天目山独特的森林景观使天目山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如果说黄山以“奇松怪石传四海”,庐山以“匡庐奇秀甲天下”,天目山则以“大树华盖闻九洲”。大树者:柳杉、金钱松、银杏,被人们称为天目山之绝。当人们一走进天目山,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巨大的千年柳杉,它比模式产地庐山和湖北神农架的原始柳杉更为壮观。胸径100公分以上便有398株之多,胸径200公分以上有15株,最大的“大树王”胸径233公分,现已枯死;最大单株材积达75.46立方米,最高蓄积量每亩达328立方米。“冲天树”枣金钱松,系我国特产,非常珍贵,为世界五大庭园观赏树种之一,它在天目出适宜的环境中长得特别高大,为天目山百树之冠。在天目山仅胸径50公分以上98株,其中胸径100公分以上有8株,一般树高50米左右,最高大的胸径107公分,树高52.5米,材积19.46立方米。枫香、兰果树、青钱柳、天目木姜子等,在天目山这块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也长得特别高大。 天目山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二类保护8种;银杏、金钱松、天目铁木、独花兰、香果树、连香树、鹅掌楸、黄山梅。三类保护17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绪言实习简介。。。。。。。。。。。。。。。。。。。。。。。。。。。。。。。1 实习目的。。。。。。。。。。。。。。。。。。。。。。。。。。。。。。1 实习路线。。。。。。。。。。。。。。。。。。。。。。。。。。。。。。1 西天目山简介。。。。。。。。。。。。。。。。。。。。。。。。。。。。。。1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1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5 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绪言实习简介 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 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 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 西天目山简介 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天目山的植被不仅分带明显,林木更具有高、大、古、稀、茂五大特色,具体来说西天目山的森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稀有树种和中生代孑遗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就是其代表。西天目山上的某些树种长得十分高大,高首推一般树高达45m的金钱松,而开山老殿的大树王国生长的柳杉的胸径最高达到了2.33m,乾隆皇帝就曾封其中的一棵柳杉为大树王。西天目山的植物种类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其特有的森林景观外貌独具一格,是亚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宝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独树一帜,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而且垂直分带明显,是植被研究的好场所。多年来,植物学工作者对该山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类、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西天目山做了生态学的

植物学重点科特征及代表植物

1.木兰科的主要形态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托叶大,脱落后在小枝上留下环状托叶痕。花单生,花被常成花瓣状,3基数。花药长,花丝短;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伸长的花托上。多为聚合蓇葖果。 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玉兰(白玉兰) 紫玉兰鹅掌楸(马褂木) 八角白兰(白兰花) 含笑花五味子 2.毛茛科主要形态特征: 草本或藤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5基数,常有花瓣花萼的分化;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或蓇葖果。代表植物:牡丹芍药乌头毛茛白头翁飞燕草黄连 3.睡莲科的主要特征: 水生草本。有根状茎。叶心形、戟形到盾状。花单生与莲科相似,而心皮大多合生,无大而平顶、蜂窝状的花托(与莲科不同)。代表植物: 莲(荷) 王莲睡莲芡实萍蓬草莼菜 4.桑科形态特征: 多木本,常有乳状液汁。单叶互生,托叶早落。花小,集成多种花序;花单性单被;雄蕊与花被同数且对生;2心皮合生子房。聚花果。代表植物:桑树构树无花果. 榕树拓树印度橡皮树 5.石竹科形态特征: 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对生;花单生或二歧聚伞花序,花两性;雄蕊为花瓣的2倍;子房上位,特立中央胎座。果实为蒴果。代表植物:繁缕蚤缀(鹅不食草)石竹什样锦康乃馨粘毛卷耳蔓樱草(矮雪轮)满天星 6.蓼科主要形态特征: 草本。单叶全缘,互生,膜质托叶鞘。花两性,单被。子房3心皮1室,1胚珠。瘦果三棱形或凸镜形,常包于 宿存花被内。代表植物及常见植物:荞麦酸模属蓼属大黄属竹节 7.锦葵科形态特征: 多草本,韧皮纤维发达,常具星状毛或粘液。单叶互生,常具掌状脉。花两性,常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中轴胎座。蒴果或分果。代表植物:陆地棉锦葵蜀葵苘麻红麻. 野西瓜苗黄秋葵木槿扶桑 8. 葫芦科的形态特征: 攀援或蔓生草质藤本,卷须生叶腋。叶互生,常掌状分裂。单性花,5基数;花丝常两两连合,一枚独立;3心皮合生,下位子房。果为瓠果。代表植物:南瓜笋瓜黄瓜甜瓜葫芦丝瓜冬瓜西瓜罗汉果苦瓜 9. 杨柳科形态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花单性异株,葇荑花序。每花有一苞片,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雄蕊2,雌蕊1,子房1 室上位。蒴果,2~4瓣裂,种子小,多数,基部有长毛。代表植物: 毛白杨山杨垂柳胡杨大叶柳 10. 十字花科主要形态特征: 草本,单叶互生,基生叶呈莲座状;花两性,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 2心皮合生子房,被假隔膜分为2室,侧膜胎座。角果。代表植物:油菜青菜羽衣甘蓝大白菜甘蓝菜花和西兰花榨菜萝卜 11.山茶科的主要特征: 多常绿木本。单叶互生,常革质。花两性,辐射对称。雄蕊多数,外轮常集生为数束,着生花瓣基部。中轴胎座,蒴果。 代表植物: 茶普洱茶油茶山茶南山茶金花茶厚皮香木荷

杭州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杭州市西南山区顺、逆地貌及其证据的分析 实习人员: 实习单位:09地理科学(1)班 实习时间:2011年6月24日——2011年7月3日 实习指导老师: 二0 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绪言 杭州市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浙江省中部偏北,介于北纬29°12′~30°35′,东经118°20′~120°43′之间。杭州市内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自西向东地貌结构的层次和区域过渡性十分明显,各个地貌层次都有第四系分布。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丘陵和平原之交接地带,东部和北部与宽坦的杭嘉湖平原相接,其中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6%,大多分布在西南部,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平原占总面积的26%,分布在东部地区,海拔一般在3-10米;江、河、湖、占总面积的8%,因此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均温16.1°C,年均降水为1500mm。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杭州旅游示意图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假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上述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杭州市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据地质资料显示,杭州市西湖周边群山最外层的老和山,北高峰,美人峰,天竺山,天马山,棋盘山,五云山,虎跑山一线,海拔300米至400米,属于千里岗系山岭,山形尖削陡峻,形成于距今3、5亿年的泥盘纪晚期,它们像一道屏障环抱着西湖,是西湖周边群山最古老的地层,这是西湖的骨架。中间是飞来峰石灰岩山岭,自灵峰、玉泉、灵隐、飞来峰至龙井山、南高峰、翁家山、玉皇山、九濯山、将台山、万松岭、云居山、吴山一线,这里山势平缓,山高都在海拔300米以下,约形成于距今3亿至2、3亿年的石炭纪—二叠纪时期。石灰岩因溶于水,使这一地区形成峭壁、幽洞、流泉、奇石汇聚之地,是最重要的景观构成岩层,也是后世摩崖石刻赖以雕琢成功的物质基础。西湖内层诸峰相对矮小,高度在海拔100米以下,其中的丁家山、夕照山为黑色硅质及砂质页岩,时代属于中二叠纪。内层的北翼,从外东山经葛岭到孤山、宝石山一线,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到7千万年前,这里出现了惊天动地的火山喷发。结果形成了景观奇绝的流纹岩山岭,这里峡谷纵横,怪石悬坠,色丹如霞。 在2、3亿年前,即所谓的“海西运动”时期,原来沉积在湖盆似的浅海里的沉积岩层遭受挤压,发生褶皱、断裂,形成波状起伏的褶皱构造,构成了西湖复向坳陷。 此次我们以杭州作为我们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了为期9天的杭州地理环境野外实习: 实习地点:杭州市西南山区 实习的路线和内容: 1、六和塔—白塔山—泔水巷—虎跑泉 观察叶家塘组、珠藏坞组、西湖组、唐家坞组和之江组岩性以及虎跑泉,钱塘 江侧蚀与河流阶地。 2、吴山—凤凰山—将台山—慈云宫—紫来洞—玉皇山 观察茅口组、栖霞组、船山组、黄龙组、慈云宫断层,紫来洞溶洞,玉皇山向

天目山实习植物名录

天目山实习植物名录 组员:姚恒钊李弘毅 1.胡桃(Juglangaceae) 胡桃属 华东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 var. formosana (Hayata) A. et R.H.Chang) 青钱柳属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2.桑科(Moraceae) 构属 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 i) 柘属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 桑属 华桑(Morus cathayana Hemsl.) 3.豆科(Legunminosae) 胡枝子属 中华胡枝子(Lespedeza chinensis) 杭子梢属 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 黄檀属 黄檀(Dalbergia hupeana Hance)

木蓝属 华东木蓝(Indigofera fortunei Craib) 葛属 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长柄山蚂蝗属 长柄山蚂蟥(Podocarpium podocarpum Yang et Huang) 紫藤属 紫藤(Wisteria sinensis) 4.壳斗科(Fagaceae) 栎属 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 Nakai) 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栗属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化香属 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 青冈属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Blume)

《植物学》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征

《植物学》 1、木兰科Magnoliaceae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聚合蓇葖果。 原始特征:同被花,柱状花托,雌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在柱状花托上。花丝短,花药长;柱头和花柱分化不明显。 2、毛茛科Ranunculaceae 本科约37属,120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约有36属,570多种,各省均有。 本科的识别特征:草本。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3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如棉花、麻、洋麻,锦葵、蜀葵等。 4、葫芦科Cucurbitaceae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叶掌状分裂。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瓠果。 5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6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心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蓇葖果;心皮5,分离;常无托叶------------------------绣线菊亚科 1.果不开裂;具托叶。 2.子房上位;心皮1或2至多数,分离。 3.心皮2至多数,分离;聚合瘦果或蔷薇果--------蔷薇亚科 3.心皮单生;核果-------------------------------------------梅亚科 2.子房下位;心皮2-5,合生;梨果-------------------------苹果亚科 7豆科识别特征: 叶常为羽状复叶或3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单体或分离,雌蕊由1心皮构成。果实为荚果。 1.花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含羞草亚科 1.花两侧对称,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10。 2.假蝶形花冠,上升覆瓦状排列,旗瓣位于最内方;雄蕊分离-----------苏木亚科 2.蝶形花冠,下降覆瓦状排列,旗瓣位于最外方;二体雄蕊-------------蝶形花亚科 8伞形科识别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