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美学理论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西方美学史》课件

《西方美学史》课件

西方美学史1. 引言美学作为一门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件将带领大家了解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从古希腊开始,穿越时空,探索不同时期的美学思想和理论。

2. 古希腊美学古希腊是西方美学的起源,其对美学理论的贡献是无可忽视的。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不同的美学观点。

2.1 柏拉图的理念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超越感官的理念美。

他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通过对理念世界的追求,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

2.2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则强调艺术的模仿性质。

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再现,通过模仿来展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他将艺术分为戏剧、音乐和诗歌等不同形式,并详细讨论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3.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潮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艺术和文化复兴的时期,也是西方美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发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和哲学思想,开启了人文主义的浪潮。

3.1 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强调心灵的纯净和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他们认为艺术是灵魂的表达,通过审美经验可以达到超越肉体的境界。

3.2 尼采的美学观点尼采的美学观点颠覆了传统的美学思想。

他批判了现代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提出了“艺术即是生命”的观点,主张将美学从纯粹的理论分析转变为直接的生命体验。

4.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美学思潮。

在这个时期,艺术革命不断涌现,对于传统美学的挑战也愈发明显。

4.1 现代主义的特点现代主义强调个体和创新,追求对形式和材料的表达自由。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限制,不拘一格地创作新颖的艺术品。

4.2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所提出的概念进行了批判,强调相对主义和文化多样性。

他们拒绝任何形式的固化和规范,鼓励不同思想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5. 结语通过对西方美学史的概览,我们可以看到美学思想的不断演变和发展。

不同的时期和学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有着不同的视角和重点。

福柯的美学思想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福柯的美学思想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福柯曾说过,他是那种很难体会到快乐的人。福 柯生命的最后几天的日记里写满了卡夫卡的话。
几个评价
德勒兹:
20世纪将被称作“福柯时 代”
哈贝马斯:
“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 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 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 响最持久的。”
李银河:
福柯的一生,洁净,高雅, 我行我素,超凡脱俗
主要著作
知识考古学(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
不关心真理和意义本身,而是关心真理和意义如何被表述和建 构。不关心“what”,而关心”how”。
系谱学(Genealogy )
广义:包括福柯的整个哲学,考古学只是其组成部分 狭义:形成于70年代的一种历时性的分析方法
内容 时期
基本特征 知识形式
生命
知识领域 劳动
语言
哲学形式
文艺复兴 相似 神秘科学 1500-1660
巫术和博学
比喻
神学
古典时期 表象 自然科学 自然史 财富分析 普通语法 理性主义 1600-1800
现代
经验科学 生物学 自我表象
1800-1950
人文科学 心理学
经济学 社会学
语文学 人类中心
文学
区别于共时性的考古学 考古学的考察对象限于话语本身;而系谱学则将话语与权力的运作联
系起来。
来自尼采:《道德的谱系》
尼采仅用于对道德的分析;而福柯将之发展成一种普遍的哲学方法 尼采仍迷恋”本源”,而福柯彻底摈弃了对”本源”的寻求
癫狂与理性
《疯癫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1961)
疯癫的历史:
17世纪前:疯癫并不被当作疾病:
柏拉图:迷狂是神圣的; 中世纪:疯癫一方面与堕落相关,一方面与人的神圣的拯救相联系. 文艺复兴:爱拉斯莫《愚人颂》中的疯癫是嘲讽的理性;莎士比亚剧

《西方美学史》第九章 心理学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九章  心理学美学
向精神分析学 ,其代表作是 1932 年发表的博士论文《论偏 执狂病态心理及其与人格的关 系》,以及 1936 年首次提出的 “主体形成阶段”学说,即“镜 像阶段”理论。晚期的拉康与国 际精神分析学会决裂,进入结构 主义精神分析学。这一时期,他 逐渐从精神分析学上升到结构主 义理论,甚至最终上升到对哲学 基本问题的思考,如关于人类主 体的思想,关于能指优先地位的 主体观念,关于欲望需求本质的 探讨等。
人格内部结构
本我是储存本能的地方,是各种本能、特别是性本能背后的“力比 多”驱动力之源。本我的唯一机能就是直接消除由外部或内部刺激 引起的机体的兴奋状态,它履行生命的第一原则——快乐原则。
自我是协调本能要求与现实社会要求之间不平衡的机能,它依据现 实原则去调节、压制(性)本能活动,以避免不愉快和遭受痛苦。
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化心理研究学说,由奥地利心理 学家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所创立,其影响遍及心理学、人类学、哲 学、社会学、美学、诗学和文学艺术各领域。无论是弗洛伊德在世 时还是后弗洛伊德时代都未能终结这一思潮的持续嬗变。总体上看, 这一思潮对现当代美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勾画出弗洛伊德、荣 格、拉康这样一条清晰的轨迹。
在文艺心理学研究方面还有 阿· 阿恩海姆的完形心理学派。 阿恩海姆认为,艺术是受视知觉 形态和方式决定的合理认识过程, 客观世界的线条、色彩、音响等 形式由于与人体的活动状态和内 在心理有张力的同构关系,从而 相互对应而产生如感情表现、情 感移入现象。另外,布洛的“心 理距离”说、闵斯特堡的“艺术 孤立”说、马斯洛的“人的需要 层次”说以及皮亚杰的建构心理 学,等等,都受到广泛重视,并 在文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
二艺术象征说阿恩海姆认为异质同构呈现在一切艺术之中因为事物形体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力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我们在对艺术审美的时候将对象自我内化为生命对象似乎同我的生命有某种神秘的对应从而唤起主体的情感使人对它产生生命移情从而在一个基本的力的结构形式中产生无比丰富的象征想象

本雅明的美学思想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本雅明的美学思想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心落到实处入盖世太保手中,于1940年9月29日深夜服毒自杀。
复制时代艺术的特点:灵韵的消失
独特性和惟一性消失,复制;电影无原作 完满性也产生分裂 神圣性也消失了
审美艺术与后审美艺术的差别
独创性;大众性(摄影) 膜拜价值,天才和杰作;展示价值,不一定让人尊崇 凝神专注,遐想和沉思;消遣性接受,无法沉思(电影)
本雅明的美学思想
生平
Walter Benjamin,1892—1940 生于柏林犹太商人之家。从小内向、忧郁而敏感。 1912年,入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后转学到瑞士伯尔尼大学。 1919年,完成博士论文《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概念》 1923年,结识阿多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5年向法兰克福大学提交教授资格论文《德国悲悼剧的起
源》,遭到拒绝。此后,开始自由职业者的写作生涯。 1926年底到1927年2月,到莫斯科访问。后逐步与法兰克福大学
的社会研究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成为其准成员。 希特勒上台后,他辗转流亡,创作了大量评论著作 1934年开始,他挣扎在生活的边缘点上,阿多诺和社会研究所
提供了许多的资助 1938年,婉拒了阿多诺让他逃亡美国,加入社会研究所的邀请。 德国占领国后,他计划逃往西班牙,遭到西班牙政府拒绝,他担
寓言的通常含义:
用一个具体的故事去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故事不重要, 道理是重要的。
本雅明意义上的寓言:
适于用来把握一种特殊的世界类型,一个衰败凋敝的世 界
巴洛克悲剧中的世界: 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 具体的故事和形象并不指向一个道理,也不呈出整体性
的意义,只有衰败的片断,不连贯的景象,非整体的形 象。
照相术赋予瞬间一种追忆的震惊 车辆和速度:卷入一系列惊恐和碰撞中。在危险的穿越中,

《西方美学史》第九章 心理学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九章  心理学美学
三、文本阅读与叙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注意人的个 体本能并将本能归结于性的作用, 艺术成为力比多的升华。荣格在 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上建立分析心 理学理论,认为不同时代和社会 的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问题乃 是各民族的各种集体无意识原型 观念,人们因其被唤醒这种沉睡 在心中的集体无意识原型而获得 审美愉悦。
一、无意识与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1900年《梦的解析》一书的出版,使得弗洛伊德名声鹊起,这一理论超越 了旧的神经系统学的重点研究范畴,使人思考是否对自己的意识知之甚少 这一新问题。于是,精神分析运动发展起来,在弗洛伊德周围逐渐聚集起 一批年轻学者,并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1902 年发展成立了心理分 析学会,当时参加的人后来大多成为杰出的心理分析学家,包括 A.阿德勒、 O.兰克、费登和C.荣格。
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
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
要是潜意识(按:即无意 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 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 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对于潜意识的心理过程 的承认,乃是对人类和科 学别开生面的新观点的一 个决定性的步骤”。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强调个体无意识。认为无意识是人的一种本能。本 能决定了一切心理活动过程的方向的先天状态。本能的主要根源是人体的 需要亦即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兴奋过程,这一过程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释放 出来。本能的最终目的就是缓解或消除人体的需要状态。本能不只一种, 有多少需要,就有多少本能。不过,前期弗洛伊德将本能主要归结为自我 本能和性欲即性本能,将“力比多”能量主要解释为原始性欲;后来他对 本能的理解有所扩大,总括为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及其由这两者各自派生 出的诸本能两大类。本能毫无理性,是“一团混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 是一个庞大的领域,是个人意识不到的,但能影响人的行为。一切用于人 格作用的能量都出自本能。

外国美术史 20世纪美术ppt课件

外国美术史 20世纪美术ppt课件
2021/4/23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从达达主义分化而来。它以弗洛伊德 的潜意识学说为指导。并从儿童、精神病患者、 梦境中汲取灵感,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 梦的经验相糅合,达到一种绝对和超现实的境界。 出其不意的偶然组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 拼集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们常常采用的手法。代表 人物为达利。
2021/4/23
第一阶段——“现代主义”:20世纪初至二战结 束。艺术中心为巴黎。 第二阶段——“后现代主义”:二战结束至今。 艺术中心为纽约。
2021/4/23
第一阶段:现代主义
野兽主义 现代主义首见于野兽主义作品。以法国马蒂 斯为代表。 “野兽派”因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 而颇有表现力,被戏称作“野兽”。 特点:注重纯色的发挥,强调色彩的表现力。
2021/4/23
荷兰风格派 1917年出现于荷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拒 绝具象,主张以纯粹的几何形表现纯粹的精神。 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有很大影响。 代表人物为蒙德里安。
2021/4/23
2021/4/23
《构图》 蒙德里安认为垂直 线和平行线组成的 几何形是艺术最基 本的要素,他希望 用这些基本要素和 最纯粹的色彩表达 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通过一次大战,社 会普遍处于不安状 态,他创造这类宁 静平衡的艺术,企 图安慰人们不安的 心灵。
2021/4/23
表现主义 1905年诞生于德国。表现主义的第一个组 织是桥社,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生活在柏 林的挪威画家蒙克被桥社推为表现主义领袖 。
2021/4/23
蒙克一生不幸:少年时家人死去(母亲,姐姐,弟 弟)、多次失恋、疾病。 精神、生理、情感的痛哭造成他作品中孤独、 压抑、病态、神秘、不安的悲剧感。
第六章 20世纪美术

二十世纪外国美术史 ppt课件

二十世纪外国美术史  ppt课件
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他强调近代的科技和工业交通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
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必须随之改变。
ppt课件
35
巴拉 是意大利画家,未来派最杰出的人物。对色和光的总是
表现出狂热兴趣。 代表作品:《阳台上奔跑的女孩》《抽象速度--声音》 《速度--雨燕》《街灯:光的习作》《被拴住的狗的运
20世纪美术
ppt课件
1
20世纪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在动荡的政治变革与工业革 命的双重冲击下,欧洲文化出现了对传统观念全面否定 的呼声。20世纪初,一股反对自然主义的浪潮迅速发展, 这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时期。在 此期间,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哲学和科学 等领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新观念和新理论,这种革新的 影响一直持续到今日。
ppt课件
20
《拿着烟斗的男孩》
ppt课件
21
《亚威农少女》
此作被认为是传 统美术与现代美 术的分水岭,是 画家在参观巴黎 人类博物馆时, 被非洲黑人雕刻 的简练朴素和粗 犷的造型所吸引 而产生的。画家 企图把几何化的 人物和背景的几 何形体结合起来。
ppt课件
22
《三乐师》画中三
个乐师以几何抽象色 块造型、平面化构图、 平涂手法制作。作品 的主题是欢乐的,同 时又有一种肃然庄严
造型的夸张和扭曲,色彩的强烈和主观,视觉上的冲击 和粗放。 德国表现主义的两个社团:1905~1913成立的“桥社” (画裸体和风景画);1911在慕尼黑成立的“青骑士 社”。
ppt课件
51
爱德华·蒙克(1863~1944)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西方表现 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对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至关重要。 蒙克创作了大量带有悲剧意味的作品,表现疾病、死亡、 孤独和忧郁,充满对人生的怀疑和焦虑。他的绘画带有 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克罗齐和科林伍德  20世纪西方美学史教学课件
去逝:葬在其父母旁边
学术经历
神学和宗教哲学:
1913年就开始翻译克罗齐书; 他早期的著作多有关神学和宗教哲学
考古:
从1912年起他还利用暑假进行考古活动,他将考古只看 作一个爱好;并检验哲学与历史的关系
成为“罗马时期的不列颠”方面的权威,尤其是罗马碑刻
哲学:
1933年出版《论哲学方法》; 后主要致力 于历史哲学和自然哲学,死后出版《自然的
哲学概况
哲学是精神的科学 两种精神活动
理论的:感知和认识现实
直觉的(艺术、美)、逻辑的(理智、真)
实践的:创造和改变现实
个别的(功利或经济的)、普遍的(伦理的)
克罗齐仍像康德、黑格尔一样是一个体系性的 哲学家,要探讨人类知识和行为的各个领域及 其最终的法则。
贬低自然科学:
认为其并不充分;没有上升成为逻辑性的概念。
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艺术的特质不在快感上,快感只是陪伴不是主体
艺术不是道德活动
艺术并不起于意志,善良的意志可以形成一个好人,却不 能形成一个艺术家
判定文学人物道德与否,无异于判定一个方形是道德的,
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艺术不同于哲学和科学
先于概念而不依存于概念
寓言、象征容易成为理智主义的
摄影师也是在创 造和赋形,他找 到最能传丘吉尔 之“神”的形式
顾城:《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注:生活只是原材料,诗人 的独创也在于赋形,形式即 表现,即创造,即直觉。孩 子是世界的色彩。
美与丑
美就是成功的表现
也可把美当作表现,因为不成功的表现就不是表现 成功就是情感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被意象表现出来。 成功的表现,就效果来说,便生快感,就价值来说,便是美。 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完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方面说,审美的快感可以说简直没有对象, 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 一个自我的欣赏。它是一种位于人自己身上的直 接的价值感觉;而不是一种涉及对象的感觉。无 宁说,审美欣赏的特征在于:在它里面,我的感 到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并不是分割 开来成为两回事,这两方面都是同一个自我,即 直接经验到的自我(即在对象里面生活着的自 我)。
等学校;先后任教于波恩大学、布雷斯劳大学、慕尼黑 大学等学校。 他得到了弗洛伊德的热心仰慕,他也成为无意识理论的 支持者。
移情说的主要内容
移情的机制 移情的四种类型 对悲剧性的理解
评价
移情的机制
多利克式石柱 两层解释:
机械的解释
纵向上腾,克服重力 横向凝聚,不至破碎
人格化的解释
审美快感的特征就在于此:它是对于一个对象的 欣赏,这个对象就其为欣赏的对象来说,却不是 一个对象而是我自己。或则换过方式说,它是对 于自我的欣赏,这个自我就其受到审美的欣赏来 说,却不是我自己,而是客观的自我(即不是日 常生活中的自我,而是“对象化”了的,生活在 所观对象里的自我)
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1817年,16岁的费希纳来到莱比锡,5月19日进入莱比锡大学 医学院学习。费希纳除了学医学的课之外,还选了哲学、植物 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课。
1824年,费希纳在莱比锡大学开始讲授物理学,从事他自己 的研究。
1833年,费希纳与23岁的克拉拉·福尔克曼(Clara Volkmann) 结婚。
1844年,由于自己的身体问题从大学退休,得 到了一笔养老金,因而成为不到退休年龄而不能 再从事工作的人。
在他生命的后40余年中,几乎每年都有重要贡献, 而且更加出色地完成了许多研究工作,在哲学方 面、心理物理学方面、实验心理学方面、实验美 学方面、文学和诗方面都展示了他的才华,没有 虚度时光。
以己度物,生命灌注, 活的形象
物我一体,自我欣赏, 观照的自我
这种向我们周围的现实灌注生命的一切活动之所 以发生,而且能以独特的方式发生,都因为我们 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 力,起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 我们的事物里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 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这种向内移置的活 动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 解。
审美移情的四种类型
两种移情:
实用的移情:看见别人笑,自己也喜悦;物伤其类 审美的移情
统觉的移情作用
人对普通对象的形式和外貌灌以生命。如赋予线条以抗拒、 紧张等感觉,如斜线让人不安,弓形让人紧张等
常物测量法
他对书、画、信封、便签、牌、盒子、窗户等一些日用品的 形状进行测定,来找出判定美的线条的数量关系。用这种方 法找出最佳效果的数量关系,研究愉悦、快感的审美印象。
矩形实验
他将白纸板剪成十个不同的矩形、正方形、黄金 分割矩形等纸板,让许多人来选择和判断自己满 意的、喜欢的、优美的图板。实验的结果是正方 形最接近矩形,最长的矩形最不能给人以快感。 黄金分割矩形优于其它矩形。许多图形是不同的, 有差别的,体现了独特性,因而具有吸引力。
审美心理规律
他强调美的形成是以人的心理条件、心理活 动为基础的。指出多条审美心理原则:
美的认识界限原则
快感必须具有一定程度和强度才能知觉到某种刺 激
美的辅助或增强原则
指不超出限定条件的快感,在遇到两个以上无矛 盾的要素的辅助时,可以升华到比单独的快感结 果总和还要大的快感印象。
多样统一原则
心理学美学
费希纳其人
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 Gustav Theodora Fechner 1801~1887)
他是实验心理学奠基人和实验美学的创始人。 费希纳出生于德国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 ,一个开明的牧师家
庭,是家中的老二,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
三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拉丁语,而且学得像德语一样好。 五 岁时父亲去世,他们由母亲和母亲的兄弟扶养长大。
主要美学理论
研究美学的两条思路
“自上而下”的哲学美学:泥足巨人 “自下而上”的美学:英国经验派美学
三种实验方法
他认为美学原理的制定,要系统地比较不同人的 美感经验,采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审美心理。
选择法
让人们从一堆几何图形中选择自己喜爱的 矩形实验 缺陷:情景的限定性
制作法
让受实验的人去画他们自己喜爱的图形。 缺陷:受实验者的普遍性问题;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差异
多样变化+规则、秩序
和谐原则
同一对象,刺激产生的不同表象要和谐。人的外形与声音
清晰性原则
多样统一与和谐,要清晰地引起快感印象。
美的联想原则
圆形、椭圆形、波纹形、螺旋形、金字塔形及方形 颜色的程度或等级的不同,都会对联想有影响。 他对凹凸面的分析联想比较成功,认为凹面一般具有容纳
性,凸面一般具有排他性或排斥性。
节省原则
力量的节约可以感到愉快;观察可以节省力量的运动时, 注意力也有节约。
贡献与局限
贡献:
其科学的实验方法和阐述,他用实证来解释人们对美的 认知,他的实验美学是对传统哲学美学的挑战。
当美能以数学语言来表现时,美学才成其为美学 他强调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虽然他偏重于“自下而上”
的方法
局限:
审美现象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归根到底难以全部进 行计算和测量,就像人的心理复杂性难以完全计算和测 量一样。
审美移情说
Einfürung/empathy 费肖尔父子
儿子罗·费肖尔首先使 用了“移情”这个概 念
立普斯的移情说 谷鲁斯的内模仿说
立普斯的移情说
立普斯其人
Theodor Lipps,1851-1914 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曾读于图宾根大学、波恩大学
这个道芮式石柱的凝成整体和耸立上腾的充满力 量的姿态,对于我是可喜的,正如我所回想起的 自己或旁人在类似情况下的类似姿态对于我是可 喜的一样。我对这个道芮式石柱的这种镇定自持 或发挥一种内在生气的模样起同情,因为我在这 种模样里再认识到自己的一种符合自然的使我愉 快的仪表。所以一切来自空间形式的喜悦,—— 我们还可以补充说,一切审美的喜悦——都是一 种令人愉快的同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