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

合集下载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引言: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电路中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

在实际应用中,低功率因数会导致电网负载的增加,降低电能的传输效率,增加线路的损耗。

因此,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改变感性负载的电感值,研究电感对负载功率因数的影响,并探讨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实验装置:1. 交流电源:提供实验所需的交流电源。

2. 电感器:用于改变感性负载的电感值。

3.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4. 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5. 功率因数表:用于测量负载的功率因数。

实验步骤:1. 将交流电源接入电路,并连接电感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调节交流电源的电压,使其保持稳定。

3.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得到负载的功率因数。

4. 更换不同电感值的电感器,重复步骤3,记录不同电感值下的功率因数。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了不同电感值下的负载功率因数。

结果显示,随着电感值的增加,负载的功率因数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电感器的引入使得负载电流滞后于电压,从而减小了视在功率。

讨论:为了进一步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并联电容器:通过并联适当容值的电容器,可以补偿感性负载的滞后功率,提高功率因数。

2. 调整电感值:通过调整电感器的电感值,可以使负载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减小,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3. 优化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阶段,可以合理选择电感值和电容值,以达到较高的功率因数。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电感对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影响,并探讨了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电感值和电容值,优化电路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降低电网负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研究了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

感性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

感性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感性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篇一: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功率因数提高一、实验目的1、了解荧光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对感性负载提高功率的方法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荧光灯管A,镇流器L,启动器s组成,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发生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点接通,将灯丝预热使它发射电子,启动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又把触电断开,这是镇流器感应出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荧光灯管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同壁的荧光粉吸收后辐射出可见光,荧光灯就开始正常的工作,启动器相当一只自动开关,能自动接通电路和开端电路。

伏在功率因数过低,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电源容量,另一方面又在输电电路中增加损耗。

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伏在两端并联一个补偿电容器,抵消负载电流的一部分无功分量。

三、实验内容1、按图二接线,经老师检查无误,开启电源。

2、用交流电压表测总电压u,镇流电路两端电压ul及灯管两端电压uA,用交流电流表测总电流I,灯光支路电流Ia及电容支路电流Ic,用功率表测其功率p。

四、实验结论随着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载电流明显降低。

五、实验心得1注意电容值,以免接入大电容时,电流过大。

2不能带电操作。

篇二:实验报告2: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实验报告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姓名马诗琪班级13教技学号交流阻抗参数的测量和功率因数的改善一.实验目的:1.测量交流电路的参数。

2.掌握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体会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3.设计感性负载电路中补偿电容的大小。

4.学会使用单相功率表。

二.实验原理:1.感性负载参数的测定:用三表法(即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测出上述电路的u、??1、??2、及电流I和功率p,就可按下列各公式求出电路的参数。

L、R串联电路的总功率因数cos??=电路总阻抗??=滑线电阻阻值R=??2??电路总电阻值R′=??cos??电感线圈电感L=电感线圈电阻=??′=??sin??22.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意义: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为p=uIcos??,cos??提高了,对于降低电能损耗、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供电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用并联电容提高感性负载电路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

用并联电容提高感性负载电路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

用并联电容提高感性负载电路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常用负载为感性,提高功因并电容。

电容容量咋确定,计算公式要记清。

负载功率除压方,再除三一四得商;该商再乘两数差,两数求值按下法。

先知现有功因数,反角函数求角度,求出该角正切值,作为上面第一数;再设预想功因数,同样方法求角度,也求该角正切值,作为上面第二数。

电压伏特功率瓦,得出电容是法拉。

功率单位用千瓦,电容单位用微法,功率乘以正切差,再乘系数看电压。

单相电压二百二,系数六十五点八;系数若为二十二,电压数值三百八。

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在于提高电源的利用率、减小无功电流在线路中产生的热损耗和电压损失,提高电路的总体效率。

由于用电设备中,绝大部分是感性负载,所以电路的功率因数也都会小于1(滞后,即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相位),在某些用电场合,还不到0.5,这会造成电能和电源设备的大量浪费。

因此应设法提高。

提高功率因数的常用办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

其原理是利用电容与电感的电流在相位上刚好相差180°(方向相反),可以相互交换无功电流,从而减少从电源中再摄取无功电流造成的电源浪费以及由此造成的线路热损耗和电压损失。

设负载的功率(有功功率,以下内容中不特别指出时,均指有功功率)为P(单位为W),相电压为U(单位为V),电源频率为f(Hz),当时的功率因数为cosφD,预计提高到的功率因数为cosφG,则需并联的电容器容量C(F)为当电源频率f=50Hz时,上式中的2πf≈314(即口诀中所说的“再除三一四得商”中的“三一四”)。

上式即变为上式即后一部分口诀所描述的内容,其中的两个正切值是由当时的功率因数(下角标用D)和预计达到的功率因数(下角标用G)通过反三角函数求得各自的功率因数角(口诀中说“反角函数求角度”)后再计算得到的。

若功率P的单位为kW,电容量C的单位为μF,则(1)当电压U=220V时,上式将进一步简化为C=65.8P(tgφD-tg φG)(2)当电压U=380V时,上式将进一步简化为C=22P(tgφD -tgφG)这就是口诀的第三部分“功率单位用千瓦,电容单位用微法,功率乘以正切差,再乘系数看电压。

感性负载功率因素的提高

感性负载功率因素的提高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一. 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际意义1)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发电机的容量2)提高功率因数cosØ会降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Pl=R*P./V/cosØ 由以上式可以看出,在V 和P 都不变的情况下 可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电费开支。

例如:当cosØ=0.5时的损耗是cosØ=1时的4倍。

在实际用电过程中,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是最有效地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方式。

3)可减少线路的功率损失,提高电网输电效率二.提高功率因数的几种方法1. 提高自然因数法:1). 恰当选择电动机容量,减少电动机无功消耗,防止“大马拉小车”。

2)避免电机或设备空载运行。

2. 人工补偿法: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

可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

在交流电路中,纯电阻电路,负载中的电流与电压同相位,纯电感负载中的电流滞后于电压90º,而纯电容的电流则超前于电压90º,电容中的电流与电感中的电流相差180º,能相互抵消。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总电流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将并联电容器与负载并联,则电容器的电流将抵消一部分电感电流,从而使总电流减小,功率因数将提高。

三。

日光灯交流电路的研究:在电路中日光灯管与镇流器串联构成一个电阻和电感串联的电感性负载电路,由于镇流器本身电感较 大,故整个电路功率因数很低。

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 P 包括日光灯管消耗功率(PR=U2I )以及镇流器所消耗的有功功率(PL=P-PR )。

为了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可以与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此时总电流I 是日光灯电流 IR 和电容器电流 IC 的相量和: ,其相量图如图所示。

因为电容器吸取的容性无功电流 IC 抵消了一部分日光灯电流中的感性无功分量,所以电路总电流下降,电路的功率因数被提高了。

5-2、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

5-2、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

实验5-2 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周佳朝201113050113实验目的:1.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2. 了解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从而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3. 学习用实验方法求取线圈的参数。

4. 学习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5. 了解日光灯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6. 学习用相量法分析交流电路。

7. 掌握并联电容法改善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实验假设:假设随着并联电容C 的增大功率因数也随之不断增大,但是小于1。

实验原理:(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电源设备的容量是视在功率S =UI ,而其输出的有功功率P 为UIcos,为了充分利用电源设备的容量,就要求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另外,当负载的有功功率P 和电压U 一定时,功率因数越高,输出电线路中的电流就越小,在输电线路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小,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十分重要,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对于降低电能损耗、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供电质量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针对实际用电负载多为感性、功率因数较低的情况,点单而又易于是实现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就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

负载电流中含有感性武功电流分量,并联电容的目的就是取其容性无功电流分量补偿负载感性无功电流分量。

如图1 所示并联电容以后,电感性负载本身 电流和负载的功率因数均未改变,但是电源电压与线路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减小了。

这里所说的功率因数的提高,指的是提高电源或电网的功率因数,而负载本事的功率因数不变。

改变电容器的电阻值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补偿,合理的选取电容值,便可以达到所要求的功率因数。

实验中以荧光灯作为研究对象,荧光灯电路属于感性负载,但镇流器有铁心,它与线性电感线圈有一定的差别,严格地说,荧光灯电路为非线性负载。

(3)荧光灯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荧光灯电路由灯管、启动器和镇流器组成。

如图2所示。

ϕϕcos ϕ Ucos P =I灯管。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在感性负载电路中加入电容并调节电容容值来提高功率因数。

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当的电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达到降低损耗、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感性负载电路中电容改变功率因数的方法;2. 建立感性负载电路的等效电路模型;3. 分析电路中电容的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感性负载交流电路中,负载电感所带来的电动势会与电源电压之间产生相位差,而这种相位差会导致功率因数降低,能效下降。

而通过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容,可以弥补电感带来的相位差,进而提高功率因数。

所以设计实验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电容对电路中电感带来的相位差达到补偿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三、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1. 按照实验原理的要求铺设电路;2. 测量负载电路的电压、电流及相位差,记录实验数据;3. 逐步调整加入电容的容值,重新测量电路参数及相位差,记录实验数据;4. 绘制电路参数与电容容值之间的关系图表。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记录的结果,通过计算和曲线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成功地实现了在感性负载电路中加入电容,并调节电容容值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2. 实验数据表明,当电容容值为75μF时,电路的功率因数最大,电路的效率最高;3. 综合观察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电容容值过小或过大均会导致电路功率因数下降,电路效率降低;电容容值适当,电路功率因数会稳定提高,而电路损耗则会相应降低。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利用电容补偿感性负载交流电路的相位差,从而提高了电路的功率因数,达到了提高效率并降低损耗的目的。

实验结果表明,电容的容值大小及电路的等效电路模型都是影响电路功率因数的重要因素。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电工与电子技术(C) 学院 班级 桌号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评分 教师签名实验二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2.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原理说明日光灯线路如图2-1所示,图中 A 是日光灯管,L 是镇流器, S 是启辉器,C 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 cos 的值。

图 2-1 日光灯原理图工作原理:灯管在工作时,可以认为是一个电阻负载。

镇流器是一个铁心线圈,可认为是一个电感很大的感性负载。

两者串联构成一个RL 串联电路。

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双金属片与定片间的气隙被击穿,连续发生火花,使双金属片受热伸张而与定片接触,于是灯管的灯丝接通。

灯丝预热而发射电子,这时双金属片逐渐冷却而与定片分开。

镇流器线圈因灯丝突然断开而感应出很高的感应电动势,它和电源电压串联加到灯管的两端,使管内气体电离产生弧光放电而发光。

日光灯发光后,启动器则停止工作。

镇流器起降压镇流作用。

三、实验设备1 镇流器、启辉器 与30W 灯管配用各1 2 日光灯灯管 30W1 3电容器1μF ,0.47μF ,2.2μF/500V各1220V LSAC四、实验内容图2-2 实验电路图利用主屏上的电流插座,按图2-2组成实验线路。

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将自耦调压器的输出调至220V,记录功率表、电压表读数。

通过一只电流表和三个电流插座分别测得三条支路的电流。

改变电容值,进行重复测量,将测量结果填入表2-1中。

表2-1 测量结果测量数值电容值(μF) P(W)cos U(V)LU(V)AU(V) I(A)LI(A)CI(A)0 0.47 11.472.22.673.2 4 电流插座 3五、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用交流市电220V,务必注意用电和人身安全。

2.功率表要正确接入电路。

3.线路接线正确,日光灯不能启辉时,应检查启辉器及其接触是否良好。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素的提高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素的提高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素的提高用电设备中,多数是电感性负载,本试验所用的日光灯电路就是一个电感性负载电路。

一般电感性负载功率因素较低,通常用并联适当补偿电容器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素,并联电容后,由于电感性负载支路的感性电流与电容支路的容性电流相互补偿,总电流可以降低,功率因素随之提高,当功率因素提高到1时,电路呈现并联谐振状态。

假定电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素从cos提高cos 到,则所需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U--电源电压(V)P--电路所消耗的有功功率(W)日光灯电路由灯管,镇流器和起辉器三部分组成。

如下图所示。

灯管是一玻璃管,管内壁匀称地涂着一层簿的荧光粉,灯管两端各有一组灯丝,灯丝上涂有一层电子粉,灯管内充有惰性气体(如氩气)和水银蒸汽。

镇流器实际上是一个铁芯线圈,它与灯管串联使用,其作用是:(1) 限制灯管电流(2) 使日光灯起燃时,由于线路内电流突变而在灯管两端产生一脉冲高压,起燃日光灯。

镇流器必需按电源电压和日光灯功率配用,不能相互混用。

起辉器是由一个小电容和封装在玻璃泡内(泡内布满惰性气体)两个电极组成。

如左图所示。

一个电极为直形金属片,另一个电极为“”形双金属片。

接通电源时,电源电压全部加在起辉器的两个电极之间,气隙被击穿,连续发生火花,并激发惰性气体呈桔红色。

金属片受热膨胀,使两电极相碰。

相碰后,极间电压降到零,双金属片冷却复原。

由此可知,起辉器的作用是使电路接通和自动切断。

起辉器的规格依据日光灯的功率来打算。

日光灯工作原理:当日光灯刚接通电源时,起辉器放电导通,使两组灯丝串联接在电源上,灯丝加热放射出大量电子,起辉器放电时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使两电极相互接触,导致起辉器放电熄灭,双金属片冷却,随即断开。

由于双金属片的突然断开,导致线路电流的突然变化,于是在镇流器的两端产生开路脉冲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管内的氩气电离,氩气放电后,管内温度上升,使水银蒸汽压上升。

由于电子撞击水银蒸汽,从而灯管由氩气放电过渡到水银蒸汽放电,放电时辐射出紫外线,激励管壁上的荧光粉,使它发出象日光的光。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试验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试验

电感性负载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 掌握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2. 了解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从而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3. 学习用实验方法求取线圈的参数。

4. 学习功率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电源设备的容量是视在功率S =UI ,而其输出的有功功率P 为UIcos ϕ,为了充分利用电源设备的容量,就要求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ϕcos ;另外,当负载的有功功率P 和电压U 一定时,功率因数越高,输出电线路中的电流ϕUcos P=I 就越小,在输电线路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小,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十分重要,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用电设备中,多数是电感性负载,例如工业中广泛应用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照明用的日光灯等。

本实验用变阻器R 与带铁心线圈(r 、L )相串联,模拟电感性负载,如图3.1(开关S 未合上)所示。

iCiCI图3.1 电阻及电感串联电路 图3.2电感性负载并C 后各电流的相量图一般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较低,通常用并联适当的补偿电容器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并联电容后,虽然电感性负载支路的电流不变,但这个感性电流与电容支路的容性电流相补偿,使电路总电流可以减小,功率因数可以提高。

图4.3.2是由电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后(图3.1中开关S 己合上),各电流的相量图(以U 为参考相量)。

如果感性负载电路的功因率数从ϕcos 提高到ϕ'cos 则所需并联电容器的电容值可按下式计算:(F) )tan -(tan ωU PC 2ϕϕ'= 式中50Hz)( π 2ω==f f ,U —电源电压(V ),P —电路消耗的有功功率(W )。

本实验中电容器采用电容箱,其示意图3.3。

为使用方便每个电容连接一个开关,几个电容并联后,其总电容为各电容值之和。

图3.3电容箱示意图2.本实验测量电流时,借用辅助设备—电流插座和插头,如图4.3.4所示。

为什么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为什么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为什么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可以提高功率
因数?
要了解并联电容可以提高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必须先了解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包括:广义的用电设备,如:电网的变压器、传输线路,等等)的用电效率的数据。

功率因数的定义公式: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是设备消耗了的,转换为其他能量的功率。

无功功率,是维持设备运转,但是并不消耗的能量。

他存在于电网与设备之间,是电网和设备不可缺少的能量部分。

好了,说说电容补偿感性负载无功的物理实质:感性负载在电网中运行时,它的无功功率是这样传递的:以电网电压波形到参照,电压起始的1/2周期,感性负载从电网吸收无功,后面的1/2周期时,感性负载把无功功率送回电网。

电容在电网中运行,也一样需要无功功率,但是它的需求时间,与感性负载正好差180度(或者说:反相):电压起始的1/2周期,电容把无功功率送回电网。

后面的1/2周期时,电容从电网吸收无功。

由此,我们可以用电容器代提电网,当电感吸收无功时,电容放出无功,反之,当电感放出无功时,电容吸收无功。

利用电容器代提电网提供或吸收无功,而且把电容器和感性设备一起看作一个新的组合设备,使电网向这
个“组合设备”主要提供有功功率,较少提供无功功率了,就是电容器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实质。

这里有个概念要明晰: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是一个定值,无功功率的考核是从供电端来说的,并联电容器是与感性设备组合成新的“组合设备”了,功率因数才提高了。

感性电路的测量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感性电路的测量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实验3 感性电路的测量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进—步熟悉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

2.进—步理解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

3.学习感性负载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4. 学习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建议学时:2学时)基本实验任务1. 正确连接日光灯电路并学习测量日光灯电路中的各项参数。

2. 选择合适的实验电路,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法,提高感性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

扩展实验任务1.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排除日光灯电路的简单故障。

三、实验器材(一)仪器仪表1.交流电压表 1台2.交流电流表 1台3.单相功率表 1台(或多功能电参数测试仪1台)(二)器材器件1.日光灯电路板 1套2.电流插孔若干3.电容器若干四、实验原理(一)基本实验任务1. 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日光灯电路由日光灯管、镇流器、启动器及开关组成,如图3.1所示。

图3.1 日光灯电路(1)日光灯管灯管是内壁涂有荧光粉的玻璃管,两端有钨丝,钨丝上涂有易发射电子的氧化物。

玻璃管抽成真空后充入一定量的氩气和少量水银,氩气具有使灯管易发光和保护电极延长灯管寿命的作用。

工作时灯管可认为是电阻性负载。

(2)镇流器镇流器是一个具有铁心的线圈。

在日光灯启动时,它和启辉器配合产生瞬间高压促使灯管导通,管壁荧光粉发光。

灯管发光后在电路中起限流作用。

工作时镇流器是电感性负载。

(3)启动器启动器的外壳是用铝或塑料制成,壳内有一个充有氖气的小玻璃泡和一个纸质电容器,玻璃泡内有两个电极,其中弯曲的触片是由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双金属片(冷态常开触头)制成。

电容器作用是避免启动器触片断开时产生的火花将触片烧坏,也防止管内气体放电时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收音机、电视机的干扰。

(4)日光灯发光原理及启动过程在图2.7.1中当接通电源后,电源电压(220V )全部加在启动器静触片和双金属片两级间,高压产生强电场使氖气放电(红色辉光),热量使双金属片伸直与静触片连接。

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共8篇)

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共8篇)

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结论(共8篇) 功率因数提高实验报告功率因数提高一、实验目的1、了解荧光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对感性负载提高功率的方法及意义。

二、实验原理荧光灯管A,镇流器L,启动器S组成,当接通电源后,启动器内发生辉放电,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点接通,将灯丝预热使它发射电子,启动器接通后辉光放电停止,双金属片冷却,又把触电断开,这是镇流器感应出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荧光灯管放电,产生大量紫外线,灯管同壁的荧光粉吸收后辐射出可见光,荧光灯就开始正常的工作,启动器相当一只自动开关,能自动接通电路和开端电路。

伏在功率因数过低,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电源容量,另一方面又在输电电路中增加损耗。

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在伏在两端并联一个补偿电容器,抵消负载电流的一部分无功分量。

三、实验内容1、按图二接线,经老师检查无误,开启电源。

2、用交流电压表测总电压U,镇流电路两端电压Ul及灯管两端电压UA,用交流电流表测总电流I,灯光支路电流Ia及电容支路电流Ic,用功率表测其功率P。

四、实验结论随着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载电流明显降低。

五、实验心得1注意电容值,以免接入大电容时,电流过大。

2不能带电操作。

篇二: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报告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工学实验报告功率因数的提高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日光灯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2. 学习用相量法分析交流电路。

3. 掌握并联电容法改善感性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电路1. XST-1B 电工实验台日光灯器件一套,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功率因数表(cos?)各一块,电容三只。

2. 实验线路图日光灯实验线路图三、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前完成对日光灯器件的检测:观察日光灯管是否有损伤,并且用万用表检查灯丝是否烧断;检测镇流器、电容器及起辉器等是否断路及损坏。

2. 按图连接电路。

检查电路无误后通电,判断电路是否正常。

3. 电路正常后分别测量各组数据,测得数据见下表所:四、实验结果分析篇三:实验十.功率因数因数的提高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课程编号: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教务处制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提高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功率因数这个概念呀,就像是电世界里的一个小脾气。

功率因数低了,电就不能被高效利用,就像一个小懒虫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呢。

那怎么提高功率因数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些计算方法哦。

我们先得知道功率因数的公式,功率因数等于有功功率除以视在功率,也就是cosφ = P/S。

要提高功率因数,就得从这个公式入手。

如果是在感性负载电路里,我们常常会用到电容来提高功率因数。

这时候就有一个计算电容值的方法啦。

我们可以根据公式C = P/(2πfU²)(tanφ₁ - tanφ₂)来计算。

这里面P是有功功率,f是电源频率,U是电压,φ₁是原来的功率因数角,φ₂是提高后的功率因数角。

这就像是给电路这个小世界里请来了一个小助手(电容),来调整功率因数这个小脾气。

比如说,我们知道了一个电路的有功功率是1000瓦,电源频率是50赫兹,电压是220伏,原来的功率因数是0.6,想要提高到0.9。

那我们先算出tanφ₁ =tan(arccos0.6),tanφ₂ = tan(arccos0.9),然后把这些数值代入到公式里,就能算出需要的电容值啦。

还有一种情况呢,如果我们知道了无功功率Q,也能计算出需要补偿的电容值。

因为Q = U²/Xc,而Xc = 1/(2πfC),这样经过一些推导,就可以算出C的值啦。

这就像是在电路里玩数字小魔术,通过已知的一些小秘密(无功功率等数据),算出能改变功率因数的小秘诀(电容值)。

提高功率因数的计算虽然看起来有点小复杂,但就像解一道有趣的小谜题一样。

当我们算出了合适的值,让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了,就好像让电变得更听话,更能干啦。

它可以让我们的电器设备更好地工作,也能让电力系统运行得更高效,就像一个小团队从有点散漫变得很有纪律性一样,超有趣的呢。

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后的功率因数大于并联电容前的功率因数.
2、从相量图中可以看出,并联电容器后的总电流I小于并联电容 器前的总电流 I1,电路中的有功功率不变 ,视在功率减小,功 率因数提高了。 Ic
0
Ф1
Ф
I I1


U

三 巩固新知
1.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给R , L串联电路再并联一 电
容后,电路仍呈电感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e ). a. RL支路电流增加;d.总电流增加
本次课重点掌握: 1 、感性负载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 并联电容器。 2 、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感性负载两 端并联一只电容器,以减小电流、电压间的相位差, 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3、理论分析方法——相量图分析。 注意细节: 1、并联电容器的容量选择要合适。
2、并联电容器后,电路中总电流减小,有功功率不变, 无功功率与视在功率减小。
六 布置作业
作业题: 1.为什么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以后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2、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所并联电容值过大过小 会发生什么现象?
兴趣题: 若在感性负载电路中串联电容 C,是否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呢? 感性负载两端电压及流过的电流是否发生变化?

应用新知
总电压 (V) 总电流 (A) 功率因数 COSφ
演示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所并联电容C的容量.
并联电容前
并联电容后
235 235
0.5 0.2

0.58 0.97
IC=I1Sin φ1 -ISin φ

分析: C XC =1/2πfC
Ic
XC=U/IC
0
Ф1
Ф
I I1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是指在交流电路中,通过某种方法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以提高电路的效率和负载的运行稳定性。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简称PF)是描述电路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关系的无量纲物理量,其值在0到1之间。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如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 采用功率因数修正电路功率因数修正电路是最常用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在负载电路旁边串联一个电容或电感元件,来提供不同的补偿电流,以平衡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具体而言,对于容性补偿,将电容放置在感性负载电路前,可以提高功率因数;而在感性负载电路前加上电感元件,则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2. 降低并补偿谐波谐波是非线性负载引起的电力系统波形失真的主要因素,它不仅会降低功率因数,还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降低并补偿谐波是提高功率因数的有效方法之一。

降低谐波可以通过使用滤波器、隔离变压器和温控设备等方法来实现。

而补偿谐波,则可以通过使用有源、无源、混合等谐波滤波器来改善功率因数。

3. 优化电力负载电力负载的优化是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安排电力负载的运行状态,可以减少感性或容性负载的使用,从而降低功率因数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调整电动机的运行模式,降低感应电动机的磁耗。

此外,合理安排负载的使用顺序和时间,也可以避免高功率因数负载的同时出现,提高电路的平均功率因数。

4. 使用高效率电力设备使用高效率电力设备是提高功率因数的有效途径之一。

传统的电力设备通常效率较低,往往伴随着较低的功率因数。

而现代的高效率电力设备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系统的功率损耗和线路的电能损耗,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5. 进行电力系统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功率因数的维持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电力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对电力设备进行清洁、紧固和校准等工作,可以保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状态,从而有效提高功率因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争先稳态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2、理解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设计;
3、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方法。

二、实验原理
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研究:
供电系统由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通过输电线路向负载供电。

负载通常有电阻负载,如白炽灯、电阻加热器等,也有电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线圈等,一般情况下,这两种负载会同时存在。

由于电感性负载有较大的感抗,因而功率因数较低。

若电源向负载传送的功率ϕcos UI P =,当功率P 和供电电压U 一定时,功率因数
ϕcos 越低,线路电流I 就越大,从而增加了线路电压降和线路功率损耗,若线路总电阻
为l R ,则线路电压降和线路功率损耗分别为l l IR U =∆和l l R I P 2=∆;另外,负载的功率因数越低,表明无功功率就越大,电源就必须用较大的容量和负载电感进行能量交换,电源向负载提供有功功率的能力就必然下降,从而降低了电源容量的利用率。

因而,从提高供电系统的经济效益和供电质量,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电感性负载的功率因数。

通常提高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适当数量的电容器,使负载的总无功功率Q =Q L -Q C 减小,在传送的有功率功率P 不变时,使得功率因数提高,线路电流减小。

当并联电容器的Q C =Q L 时,总无功功率Q =0,此时功率因数ϕcos =1,线路电流I 最小。

若继续并联电容器,将导致功率因数下降,线路电流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过补偿。

负载功率因数可以用三表法测量电源电压U 、负载电流I 和功率P ,用公式
UI
P
=
=ϕλcos 计算。

本实验的电感性负载用铁心线圈,(日光灯镇流器)电源用220V 交流电经自耦调压器调压供电。

三.实验设备
1.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在控制屏) 2.自耦调压器(输出可调的交流电压)
3.镇流器,启辉器,630V/4.3μF 电容器,30W 日光灯
四.实验内容
提高感性负载功率因数实验: 按图3-2组成实验电路经指导老师检查后,按下按钮开关, 调节自耦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220V ,记录功率表、功率 因数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接入电容,从小到大增加电容值, 记录不同电容值时的功率表、功率因数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记入表3-1中。

实验中用电流取样插头测量三个支路的电
流。

在实验过程中,一直要保持负载电压U 2等于210V ,以便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注意:日光灯启动时电流较大(约0.6A ),工作时电流约为0.37A ,注意仪表量程选择。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通常,功率表不单独使用,要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监测,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不
2
3.自耦调压器在接通电源前,应将其手柄置在零位上,调节时,使其输出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升高。

每次改接实验负载或实验完毕,都必须先将其旋柄慢慢调回零位,再断电源。

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安全操作规程。

六.预习与思考题
1.自拟实验所需的表格;
2.参阅课外资料,了解日光灯的电路连接和工作原理;
3.当日光灯上缺少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插座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
4.了解功率表的连接方法;
5.了解自耦调压器的操作方法。

6.电感性的负载为什么功率因数较低?负载较低的功率因数对供电系统有何影响?为什么?
7.为了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支路,
8.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器法,而不用串联法?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实验1的数据,计算镇流器的参数(电阻R和电感L);
2.根据实验2的数据,画出各个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说明各个电压之间的关系。

3.根据实验2数据,计算出日光灯和并联不同电容器时的功率因数,并说明并联电容器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绘制出功率因数与所并电容的曲线,所并电容是否越大越好?
4.根据表3-1中的电流数据,说明I=I C+I RL吗?为什么?
7.画出所有电流和电源电压的相量图,说明改变并联电容的大小时,相量图有何变化?
8.根据实验2数据,从减小线路电压降、线路功率损耗和充分利用电源容量两个方面说明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

9.回答思考题6、7、8。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