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师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进入积极主动、轻松活跃、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在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简述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启发式教学、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工具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作的探索。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启发式教学的开展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呢?
“巧”用信息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有困难、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启发式教学,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二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学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实验小学操场长 80米,宽50米,为了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30米,宽增加20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尝试着算一算。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解法:30×20=600(平方米)。这时,我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与宽,形成
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就能直观地看出扩大的部分并不是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接着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这样就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
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巧妙、灵活的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启发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刺激的效果,能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呈现思维的全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从而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概念的寻求与研究。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展示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用多媒体演示先展现把圆均分为若干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从而变抽象为具体,把数学语言难以表达的转化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由于学生直观地认知了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比较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本节课的难点化解,轻松地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见,这样的技术处理达到了以往教学中传统教具不能达到的效果。
在一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展现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结合信息技术,开发一些网络课件用于教学。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对
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动感强和交互便捷的优势。当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时,计算机便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既不受人数、时间、距离的限制,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相比的。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应用“分类”解决简单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虚拟情境:商店的一角,有很多货物需要放上货架,引导学生操作计算机进行商品分类摆放。教师的这种启发、引导,就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地被调动起来,很快投入售货员这一角色并进行主动操作。物品放好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选择任意学生的作品进行演示,请其他学生评说,该生也可以进行修改;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评说,互相帮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也使得学生在主动操作中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对分类的理解更深刻。
又如,教学六年级“绿化校园”一课,当学生算出“我校人均绿化面积”后,教师通过计算机展示了精美的图片资料,并将我校与唐山市人均绿化面积相比较,让学生说感受,比不足,提建议,启发、引导学生用计算机画图功能设计校园平面图,用金山画王制作绿化图标(树、花坛、草地),让学生通过复制、粘贴,设计出绿化校园的蓝图,使学生的爱校之情跃然纸上。
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和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每个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敢于展示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
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学生能接触到的实际例子来引课,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心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和思维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课件演示)用一根绳子把羊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羊边吃草边走。提问:你看了这幅图想提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羊走了一圈有多长?还有的学生提出: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习起来就特别有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计算机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在学生自主领悟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例如,讲授“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把圆柱体模具切开、拼凑,但却是凌乱的、无序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电脑先出示一个圆柱体,然后再切割成许多相等的小份,最后再拼凑,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割补法,帮助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完成了由表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样能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等。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