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单元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2)
针对训练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 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 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 一种固态物质,外表极像 冰雪或固体酒精。1立方 米可燃冰可转化为约164 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 方米的水。下图为我国 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 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可燃冰的独特之处在于( C )
相对性
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 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 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 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
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的
特别提示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能源之间的关系 (1)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作为生产资料的各自 然要素。 (2)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取自自然环境并用于生产和生 活的物质与能量。 (3)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 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火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一单元
地理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教材导读
知识体系
课程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
标准 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
属性(综合思维)
2.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 (1)自然资源数量:自然资源的 蓄积量 或可利用量,决定了自然资源的 可开发和可利用规模。自然资源的充分供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 的 基本保障 。 (2)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资源的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 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
鲁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鲁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鲁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鲁教版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世界各大区域经济状况:一、东亚:1、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快,人口稠密区,四个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东南沿海,香港,台湾)2、西部内陆:畜产品加工业;二、东南亚:1、世界上的热带经济作物区:(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3)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国);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莱);4、工业发展迅速;三、中亚:1、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1)有利因素:a.平原、耕地面积大;b.光照充足;c.温差大;(2)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2、小麦,棉花,畜产品——主要出口物资;3、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4、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四、西亚和北非:1、出口石油为主,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2、特产:(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2)摩洛哥:橄榄油;(3)阿富汗:紫盖皮羊毛;(4)伊拉克椰枣;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热带经济作物;2、采矿业;注:二者为单一初级产品出口;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六、西欧: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3、旅游业发达;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七、北美:1、农业-高度机械烈底祷?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八、拉丁美洲: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一些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3、粮食以玉米为主,大多数国家粮食自给;高中地理学习技巧1、借住地图学习学好地理还需要学生,准备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中国地图。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综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综合)整理:耿建峰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类型:均质区功能区二.区域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第二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差异比较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人文环境:社会(人口、聚落)、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文化二、英国和日本的比较1.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2.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三、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影响因素:受影响,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受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是;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综合、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既、、。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限是、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限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限是。
3.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位置、面积东部临海45% 深居内陆、高山环绕30% 西南青藏高原25%自然环境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原始土壤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东南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山麓山顶森林—草原—荒漠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类活动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影响程度深刻微弱经济文化发达落后地带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国际化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中部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利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协调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教版教材:区域差异的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理位置差异:长三角位于30°N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48°N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1、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得地理空间,就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得基础上按一定得指标划分出来得。
2、、特点①具有一定得面积、形状、范围与界线②具有明确得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她区域有所区别3、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得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得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4、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得整体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
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第二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得区域差异日本英国得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比较(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日本英国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与少雨受北大西洋暖流与西风带得影响,终年温与多雨,为典型得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得2/3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得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贫乏煤、铁、石油2(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起步晚工业化最早得国家工业及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突出,“资源性”布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①、划分依据:地形、气候②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东部季风区③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得范围与我国地势得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为界。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三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地理高一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一、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它包括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黄道赤道、地理坐标系统等内容。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
黄道是指地球在太阳周围运动时所形成的一个平面,而赤道则是与黄道垂直的平面。
地理坐标系统是一种通过经纬度来描绘地球上的位置的方法,它能够精确地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地理产品与地理环境地理产品是指人们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所生产的各种物品。
地理产品的生产和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地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农业产品在高海拔地区相对较少,而在平原地区则非常丰富。
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例如,山地地区的交通不便,人们主要以农业为主,而沿海地区则以渔业和航运为主要产业。
三、地形与地貌地形和地貌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
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特征的组合和分布。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高山地区的地貌复杂,气候恶劣,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和人口分布。
而平原地区地貌简单,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四、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是由地球自然力量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防治。
防治地质灾害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工程、农业等学科的知识,通过规划、监测、预警等手段来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五、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人口数量、分布和组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是必修三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下面,我将对必修三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自然地理。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等。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主要包括地势高低不平衡、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等。
其中,中国的高山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等;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丘陵和平原则分布在东部地区,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这些地理特点对中国的气候、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看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另外,中国的城乡差距也是人文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工业、交通、能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地理环境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中国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更好地了解和热爱我们的祖国,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高二选修班期末复习背诵默写填空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范围:以西,以东,以南,以北。
地表形态:
(原因:)。
黄土高原成因
2.水土流失危害:①
②
③
3.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②土壤
③降水④地质灾害
人为原因(主要):①,②(最主要原因)4.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尖锐的根源在于,环境治理以为中心,治理与相结合,是成功的经验
5水土流失三大措施:①(包括:工程,工程,工程),②如:、、,③(根本措施)
第二节鲁尔区
1.分析某工业区区位条件:自然:①②③
社会经济:①②③④⑤
2.鲁尔区区位优势:①②③
④⑤⑥.
3.鲁尔区的主导(首先衰落的)产业是①②
4.鲁尔区(辽中南、美国东北部)遇到的问题:①(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②
可持续发展措施:①②
③创新④扶持
第三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对策:,时间分布不均的对策:,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一般包括:①②③南水北调根本原因:
2.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原因:①②③
3.南水北调东线起点:,终点:,利用作为输水渠道
优点有①②,缺点有①②
西线起点:水库再到水库,优点有①
②③,缺点是
4.华北成为我国最缺水(春旱最严重)地区的原因:自然原因:①
②③,人为原因:①
②③
5.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水源地与沿线):①
②③④
⑤⑥.
6.西气东输西起:,目标市场:,线路布局主要考虑:
7.管道优点:①②③,缺点:
8..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东(西)部影响:(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生态效益。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 :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 的必要性。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 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 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 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的传统生产方式,倡导清洁生产 和适度消费,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
改善人类生活的质量,提 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 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 只是条件,社会发展才是 目的。
代际之间
人和生物种 群之间
同代人之间
国家地区之 间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共 享 地 球 家 园
公 平 性 原 则
可
持
持
续
续
发
性
展
原
原
则
则
地 球 承 载 能 力 有 限
共同性原则
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
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保持适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口规模
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关系
谢谢!
(2)公众在行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我们能为可持续 发展做点什么?
可持续发展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再生纸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采用节水措施 将旧东西、书籍捐献 以节俭为荣
(2)公众在行动——清洁生产
产品生产制造
产品包装运输
产品包装运输
原材料加工
产品利用回收
资源的摄取
环境
产品废弃处理
不愿捐款的原因
(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
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要保证 以持续利用的方式使用自然资 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 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附近可能有森林!
鲁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
02
区域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01
02
03
04
气候条件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等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地质等对区域地 理环境的影响。
水文特征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灾害
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
人口数量、密度、分布等对区域人文地理环境施对 区域地理环境的保护和
改善。
可持续发展
实现区域地理环境和人 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03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
总结词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 能力的发展模式。它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支柱,并遵循公 平性、可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区域地理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还培养 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区域分析能力。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和区域差异,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区域地理的分类与学习方法
总结词
区域地理可以根据研究重点和尺度分为不同的类型, 掌握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区域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自然资源
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生产与生活 水平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 产资源等。
社会资源
指经过劳动创造而占有的,为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提 供各种服务和支持的物质和能量,如人力资源、技 术资源等。
区域资源的特征
区域性、有限性、差异性、可变性。
鲁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地图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比例尺判断地图上的距离,利用图例识别各种地理事物,根据方向确定地理方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气候系统组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海洋的地理分布与特征:四大洋的分布、海底地形、海洋资源。
- 海洋与气候的相互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与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
- 地质时代与地层:地质年代划分、化石记录、地层的形成与特征。
-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成因及防范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革命。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工业与环境。
- 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与实践。
- 国际合作与环境治理: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合作机制。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构成、功能与应用领域。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其中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运动,一次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1.2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自转轴面之间存在倾斜,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受到太阳直射的时长和角度不同,从而引起季节变化。
1.3 地球的形状和地理坐标系统地球呈近似于椭球形,其中赤道半径稍大于极半径。
为了方便地表示和定位地球表面的位置,使用了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度和纬度。
2. 山地地理环境2.1 隆起山地隆起山地是指由地壳的隆起和抬升所形成的山地,其地形特点是山高峻峭、山脊坚硬。
2.2 前山地前山地是指山地前沿的带状地形,位于隆起山地和前缘平原之间,其地形特点是丘陵起伏、河流发育。
2.3 安定山地安定山地是指地壳长期稳定、以自然风化为主要作用的山地,其地形特点是山势较低、地貌老化。
3. 气候与生态环境3.1 气候因素气候形成的因素包括纬度、海拔、地形和海洋等,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3.2 气候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进一步细分为亚寒带、亚温带等。
3.3 生态环境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总体称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
4. 地层与地质灾害4.1 地层地层是地球表面连续分布的具有一定厚度和特定岩性的岩石或岩性组合,地层中记录了地球演化的过程和历史。
4.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破坏,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4.3 防治地质灾害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减灾、预警和灾后救援等。
5. 水资源与利用5.1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体的总称,但受到分布不均衡、供需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水资源的利用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综合)整理:耿建峰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类型:均质区功能区二.区域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第二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差异比较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人文环境:社会(人口、聚落)、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文化二、英国和日本的比较1.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2.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三、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影响因素:受影响,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受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是;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综合、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既、、。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限是、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限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限是。
3.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人教版教材:区域差异的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理位置差异:长三角位于30°N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48°N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2.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级依次是?(理解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3.八大行星顺序、分类、运动共性?小行星带的位置?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运动共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4.太阳是颗气体球,其大气层的分层(由内向外)有哪三层(肉眼所见哪一层)?光球层(肉眼所见)、色球层、日冕层5.太阳活动有哪两种,依次出现在哪一层,活动周期多长,对地球带来的影响?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周期为11年影响: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产生“磁暴”,指南针失灵,信鸽迷路;③天气、气候异常;④极地出现极光。
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带来光和热,促进生物生长;②带来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③为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简写/详写)简写:有适宜的大气、温度和液态水详写:外部条件——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自身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②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宜的大气层;③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不大。
8.地层下老上新,石灰岩、页岩、玄武岩各反映什么环境?石灰岩-浅海;页岩-静水;玄武岩-火山活动9.地质年代表与植物演化、动物演化、海陆变化(古大陆)?10.两个地质成煤期所属的地质年代?铁矿成矿期对应的地质年代?成煤期-古生代(石炭纪)、中生代成铁期:前寒武纪11.地球的三个内部圈层(由外向内)是?两条分界线?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12.地壳平均厚度(陆/洋)?软流层位置?岩石圈范围?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大洋-6km)软流层在地幔上部岩石圈范围:地壳+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13.横波、纵波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波速变化?(理解19页的图)在莫霍面:明显加速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14.地球三大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特征?生物圈最活跃。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复习
高二选修班期末复习背诵默写填空必修三第四单元
第一节长江流域开发与政治
1.流域的决定流域开发利用与治理的方向。
长江水能集中在地区
2.长江水文特征:①②③④。
水系特征:①②。
3.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区的中心分别是、、。
4.三峡工程位于,首要任务是。
6.长江中游洪灾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②地形:
③水文人为原因:①
②③
第二节东北地区农业
1.东北地区范围:,地貌格局成状。
2.东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①②③④
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最具优势资源:①②。
农业地域类型是,特点为①②③
④,主要分布在①②。
农业布局具有性。
4.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注意①②
③,其中针对黑土的对策为①②
③;针对湿地的对策为①②
③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
1.珠三角经济发展快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②地形:
③水源:人为原因:①政策:②历史:
③产业转移:④市场:
2.遇到问题:①②③④
采取措施:①②③
3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影响:利:①②
③不利:
4.珠三角与长三角比后劲不足的原因::①②
③④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1.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4.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
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比较(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工业及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突出,“资源性”布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①.划分依据:地形、气候②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东部季风区③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
④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主要是高原、高山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水文外流河多属内流河西北部属内流河,东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植被为草原、荒漠,有骆驼、黄羊等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甸灌丛,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农业农耕发达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人口稠密较少很少城市众多较少很少其他重要农耕区牧业、绿洲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三角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三角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城镇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案例:“钢都”匹兹堡发展1.有利条件:①接近煤铁资源②水陆交通便利(铁矿向东运输;煤炭向西运输)③开发历史较早。
2.特点: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和工业发展空间大,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成长阶段1.特点:①城市和工业向外扩展;②区域内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2.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地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案例: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1.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向东、西方向扩展。
2.形成城市带:交通枢纽芝加哥、汽车城底特律、钢城匹兹堡3.特点: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人地关系紧张。
转型阶段1.特点:①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止;②产品商场竞争力下降,③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2.主要问题:失业率高、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如:20世纪70年代,人口由五大湖区向西部和南方迁移:①东北部地区经济衰退,环境污染严重②南方和西部地区发展新兴工业和旅游业,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
再生阶段1.特点:采取措施使经济复苏,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2.主要措施:(1)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如:“知识城”匹兹堡1.复兴计划:①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产业规模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③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结果: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科技力量强,被誉为“知识城”。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和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3.可持续发展图示: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
2.持续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4.阶段性原则:①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②发达国家: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黄土高原范围: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地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生态环境脆弱。
(平原向山地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农业去向牧区的过渡)②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解;③降水集中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④坡度较陡,地质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主要):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和露天开矿)、②破坏植被三、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心是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2.基本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3.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1、位置范围: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致是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2、区位优势:与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处于亚热带、湿润区,具有温暖湿润的环境,成为回归沙漠地带的“绿洲”,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潜力巨大。
二、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1、气候资源(1)优势:南方低山丘陵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有较高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2)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季风活动及其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农业气象灾害(又称灾害性天气),如春季低温阴雨、盛夏干热少雨等。
其具体成因及减灾措施如表7-2所示。
2、生物资源(1)优势: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
(2)问题:南方低山丘陵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物资源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生物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3、土地和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影响在南方低山丘陵区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很大,大约为7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2)土壤资源的问题及改良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分布面积较大。
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红壤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需大力改良,其特点和改良措施如表7-4所示。
南方低山丘陵区可以种植茶树、杉木、马尾松等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以实现生物品种的适地配置。
4、水资源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便于开发利用,同时也造成了地表侵蚀、地形复杂,利用的难度增大。
由于本区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都较高,本区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加上本区多为地表疏松层覆盖不厚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剥蚀,石质裸露,遭到破坏后治理难度大,有变成“红色荒漠”的潜在危险。
其成因和危害如图7-4所示:(1)走立体化农业的道路4:1状况脆弱。
②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生产体系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林地、草地、耕地、水面甚至家庭院落都已被利用);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林业、畜牧业、渔业、种植业等都有安排),且林业用地(包括果园和经济林地)面积最大,超过农业用地的一半,反映出千烟洲的农业结构已从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林业为主。
布局形式:丘山——丘下为“用才林——经济林和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业——鱼塘”。
注意这里的鱼塘与珠江三角洲的鱼塘以及黄淮海平原低湿地上的鱼塘功能有明显差异,这里的鱼塘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微型水库蓄积降水和农沙,使塘坝以下的农田免受洪涝灾害,保证旱季农业灌溉。
次要作用是发展水产养殖业。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表7-5:几 种基塘模式五、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是南方低山丘陵区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是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切实解决生活用能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的目的。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水土保持的措施等具体情况如图7-7所示。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地理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范围: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降水界线: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 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土地荒漠化,还包括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