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顾宝和-2019

合集下载

(完整版)2019年岩土工程勘察.doc

(完整版)2019年岩土工程勘察.doc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简文彬编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与城乡建设系2004.5.目录一、目的与意义 (1)二、课程设计时间 (1)三、主要内容 (1)四、课程设计要求 (2)五、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5)六、主要参考规范及文献 (7)附录1:勘察纲要示例 (10)附录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纲 (17)《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适用)一、目的与意义《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

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时间本课程设计安排在学生学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掌握各类工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总体把握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般定在教学日历的最后一周半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

三、主要内容侧重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使学生掌握该类型岩土工程勘察室内资料整理、土工数据数理统计、报告编写、图件绘制的全过程,为日后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进行实战锻炼。

四、课程设计要求一)、总则(1)收集已有岩土工程勘察原始资料,分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2)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岩土类型的划分、分层。

(3)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计算。

勘察报告审图中一些问题的讨论(转发顾宝和大师手稿)

勘察报告审图中一些问题的讨论(转发顾宝和大师手稿)

勘察报告中一些问题的讨论顾宝和前几年参与勘察报告的审查,看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拿出来讨论。

这些基本上都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不涉及施工图审查,不涉及规范,只是就事论事,谈些个人看法。

读者如有兴趣,也可用参与讨论。

1 地质和岩土描述方面(1)半成岩与凤化这里的“半成岩”指的是古近纪、新近纪及第四纪早期沉积的似岩非岩、似土非土,介于岩和土之间的岩土。

由于沉积年代很短,划分风化带的意义不大。

有的地方将比较坚硬的划为中等风化,比较松软的划为强风化、全风化,㪚体状的称残积土,恐怕是有问题的。

半成岩的坚硬程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程度,主要取决于成岩作用时间的长短。

成岩作用与风化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随时间越来越硬,后者随时间越来越软。

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最适用于岩漿岩、变质岩,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岩石。

石灰岩、砂岩、泥岩等,有的地方就很难按四级划分。

(2)残积土的地质年代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残积土定为第四纪;㣲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按原岩的地质年代确定。

这样做法似乎有一定道理:风化岩是“岩”,按原岩;残积土是“土”,是第四纪。

但还是有点不协调:风化岩和残积土都是原岩风化的产物,全凤化与残积土之间并无客观存在的实际界限,划分的标准是人为主观规定的。

所以总觉得有点牵强。

有些国家对残积土不确定其地质年代,或与风化岩一样,按原岩确定。

(3)黏性上的描述黏性土描述的内容,规范已有规定。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状态(坚硬、硬塑、可塑、流塑)。

因为黏性土的状态与土的强度、变形,与地基承载力相关性最强,务必准确鉴定和记录。

野外记录的是“天然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结构性,比试验室测定的“重塑土状态”更重要。

对野外记录的状态与试验室测定的状态对比,既可互相校核,还可估计土的灵敏度。

有的勘察报告还描述干强度、韧性、摇震反应。

其实,这些都是鉴别粉土、粉质黏土、黏土的方法,不必在报告中叙述。

(4)不应遗漏的记录事项有一次参加勘察报告审查,口头介绍吋说,钻探过程中曾发生掉钻,但柱状图上没有反映。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设 部 联合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第1页 共1页
@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Code for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B 50021 2001
第6页 共6页
资料编号 GB 50021--2001
@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1总 则
1.0.1 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确保工程质量 提高投资效益 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除水利工程 铁路 公路和桥隧工程以外的工程建设岩土工程 勘察 1.0.3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 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 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 查明不良 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精心勘察 精心分析 提出资料完整 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1.0.4 岩土工程勘察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规 范的规定
采用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 地质测量 遥感解译等方法 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 要素 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图件 2.1.3 岩土工程勘探 geotechnical exploration
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 包括钻探 井探 槽探 坑探 洞探以及物探 触 探等 2.1.4 原位测试 in-situ tests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 行 日 期 :2002 年 3 月 1 日
中国建筑资讯网
2001 北 京
第2页 共2页
资料编号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9电子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9电子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9电子版导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的首要环节,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性的调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了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国家相关部门于2019年发布了最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本文将对该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引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9电子版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修订制定的,旨在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活动,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安全与可靠性。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的勘察阶段,包括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力学试验等内容。

二、术语和定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9电子版对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地质学术语和岩土工程勘察方法的术语。

清晰的术语和定义可以确保勘察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避免勘察误解和错误。

三、勘察范围和目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了岩土工程勘察的范围和目的。

勘察范围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基础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价等内容。

勘察目的在于了解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四、勘察程序和方法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详细描述了勘察的程序和方法。

勘察程序包括前期准备、实地勘察、采样与试验、报告编制等阶段。

其中实地勘察包括地质资料收集、地表地质调查和地下勘察等工作。

采样与试验包括采样方法、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勘察报告编制要求详细、准确,对勘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五、勘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9电子版对勘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进行了规范。

勘察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检查和分析等环节。

数据分析要求科学合理,可以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进行推断。

同时,还介绍了常见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软件和方法。

六、标准和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9电子版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标准和规范的应用可以保证勘察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勘察成果的应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9电子版重点强调了勘察成果的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最新国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电子版)

最新国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电子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自年月日起施行。

其中、、、、、、、、、、、、、、、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于年月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号文的要求,对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章:.总则;.术语和符号;.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特殊性岩土;.地下水;.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勘探和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现场检验和监测;.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增加了“术语和符号”章;.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为“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将“强震区的场地和地基”、“地震液化”合为一节,取名“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对特殊性土中的“湿陷性土”和“红粘土”作了修订;.加强了对“地下水”勘察的要求;.增加了“深层载荷试验”和“扁铲侧胀试验”等。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2.01.10
•【文号】
•【施行日期】2002.03.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注:本篇法规中的部分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1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发布日期:2009年5月19日实施日期:2009年7月1日)废止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
(2002年1月10日发布)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协会: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勘察规范》GB50021-94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doc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doc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的通知
发文单位:建设部
发布日期:2002-1-10
执行日期:2002-1-10
生效日期:1900-1-1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协会: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勘察规范》GB50021-94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oc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oc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2019版《岩土工程设计手册》(完整试看)

2019版《岩土工程设计手册》(完整试看)

2019版《岩土工程设计手册》(完整试看)1目录第一部分重点规范内容第一章岩土工程勘察 (1)第一节勘探与取样 (1)一、详勘勘探孔深(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1)1.详细勘探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1)2.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二、详勘取样及测试要求(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1)1.取样及测试(1) 2.取土器技术标准(2)三、钻探泥浆配制 (2)1.制造泥浆时黏土用量可按下式计算(2) 2.需水量(2)第二节岩土测试 (3)一、现场原位测试 (3)1.平板载荷试验(3)(1)定义(3)(2)试验要点(3)(3)变形模量0E 计算(4)(4)基床系数v K (5)2.循环荷载板测试(6)3.螺旋板载荷试验(6)4.岩石地基载荷试验(7)5.静力触探试验(7)6.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1)试验类型(9)(2)锤击数修正(9)(3)动贯入阻力d q (9)(4)判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7.标准贯入试验(10)(1)标贯锤击数确定(10)(2)标贯锤击数应用(10)(3)判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8.旁压试验(11)(1)旁压模量m E (11)(2)评定地基承载力(11)(3)自钻式旁压试验求侧压力系数和孔隙水压力(11)9.扁铲侧胀试验(12)(1)膜片刚度修正(12)(2)计算指数(12)10.波速测试(13)二、室内土工试验 (13)1.含水率试验(13)2.密度试验(13)(1)环刀法(13)(2)蜡封法(14)(3)灌水法(14)(4)灌砂法(14)3.土粒比重试验(15)(1)土颗粒平均比重(15)(2)比重瓶法(15)(3)浮称法(16)(4)虹吸筒法(16)4.颗粒分析试验(16)(1)不均匀系数u C (16)(2)曲率系数c C (16)5.砂的相对密度试验(17)2 6.击实试验(17)(1)干密度计算(17)(2)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校正(17)(3)填土压实系数控制(18)(4)最大干密度计算(18)7.承载比试验(19)(1)标准荷载与贯入量关系(19)(2)承载比的确定(19)三、抗剪强度指标测试·······································································································20 1.抗剪强度的基本理论(20)(1)库仑定律(20)(2)莫尔-库仑破坏准则(21)2.直接剪切试验与三轴压缩试验(21)(1)按排水条件分的剪切试验方法(21)(2)按试验仪器分的剪切试验方法(22)(3)直接剪切试验(22)(4)三轴压缩试验(22)3.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24)4.十字板剪切试验(24)(1)土的抗剪强度(24)(2)土的灵敏度(26)(3)计算地基承载力(26)(4)估算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27)(5)确定软土路基临界高度(27)四、土的压缩性指标测试及沉降量计算 (27)1.固结试验(侧限压缩试验)(27)(1)压缩指数计算(27)(2)固结系数计算(28)(3)超固结比OCR (28)2.压缩模量s E 、变形模量0E 、弹性模量(杨氏模量)E (29)3.地基沉降量计算(大面积沉降计算)(29)(1)e ~p 曲线法(30)(2)e ~log p 曲线法(考虑应力历史计算法)(30)五、工程岩体试验 (31)1.含水率试验(31) 2.颗粒密度试验(31) 3.块体密度试验(31)4.吸水性试验(32) 5.膨胀性试验(33) 6.单轴抗压强度试验(33)7.点荷载强度试验(33) 8.冻融试验(33) 9.三轴压缩强度试验(34)10.抗拉强度试验(35)11.直剪试验(35)12.岩体变形试验(36)13.岩石声波测试(37)第三节土的性质与分类 (38)一、土的物理状态指标及其换算 (38)1.土的三相组成(38) 2.土的物理状态指标及三相指标换算基本公式(38)3.三相指标换算的几种情形(40)二、土的分类 (40)1.有机质土、软土(40) 2.碎石土、砂土(41) 3.黏性土、粉土(41)4.混合土(41)5.按《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4.2进行土的分类(41)第四节岩石性质与分类 (42)一、岩层的构造 (42)1.岩层产状(42) 2.真倾角与视倾角(42) 3.真厚度与视厚度(42)二、岩石的分类 (43)1.岩石的抗压强度(43)(1)饱和单轴抗压强度(43)(2)点荷载强度(43)2.岩石、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4)3.岩石质量指标(45)(1)岩石质量指标RQD (45)(2)岩石风化程度(45)(3)岩石吸水性和软化性(45)4.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46)(1)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46)BQ(47)(2)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①地下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47)②边坡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47)③地基工程岩体级别的确定(48)5.围岩工程地质分类(49)(1)不同规范的岩体(围岩)分类(49)(2)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N)进行围岩分类(50)①围岩初步分类(50)②围岩详细分类(51)第五节地下水勘察 (53)一、地下水的作用 (53)1.土的渗流原理(一维渗流)(53)2.流网(二维渗流)(54)3.渗透力和渗透变形判别(56)二、地下水参数测定与评价 (57)1.流向、流速测定(58)(1)流向测定(58)(2)流速测定(58)2.渗透系数测定(59)(1)室内渗透试验(59)(2)现场抽水试验(60)(3)现场注水试验(61)(4)现场压水试验(62)(5)垂直渗透系数和平行渗透系数(63)3.地下水的矿化度和地下水化学类型(64)(1)地下水的矿化度(64)(2)地下水的分子式和化学类型(64)4.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65)(1)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65)(2)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66)(3)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67)(4)电阻率测试(67)①电阻率法基本原理(67)②对称四级剖面法(67)③温度校正(68)④结构物埋置深度处电阻率校正(68)第六节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69)一、各试验岩土参数取值汇总 (69)二、标准值的计算 (70)1.标准值计算(70)2.相关型参数标准值计算(70)三、插值法 (70)第二章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70)第三章浅基础 (71)第一节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71)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 (71)1.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71)(1)对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的岩石地基(除极软岩外)(71)(2)对于完整和较完整的极软岩(71)2.根据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71)(1)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71)(2)公式的理解与应用(7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73)(1)承载力深宽修正公式(73)(2)主裙楼一体结构的承载力修正(74)(3)承载力深宽修正原理理解(74)(4)承载力修正的几种情形(74)4.不同行业规范的承载力计算(75)3二、基础底面压力计算和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75)1.矩形基础、条形基础、圆形基础(75)2.重力式挡墙基础(77)三、基础底面附加压力计算 (77)1.土中自重应力(自重压力)(77)2.基底附加压力(78)3.地基附加应力(79)4.附加应力系数α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的区别(80)四、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81)1.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公式(81)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82)五、基础底面积计算 (83)六、基础埋置深度计算 (83)1.按承载力要求确定基础埋置深度(83)2.按地基稳定性确定基础埋置深度(83)3.按冻深确定基础最小埋置深度d(83)4.按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确定基础埋置深度(83)min5.无筋扩展基础高度计算(83)第二节地基变形计算 (84)一、地基变形计算 (84)1.地基最终变形量计算(84)2.压缩模量当量值s E(85)3.地基变形计算深度(85)4.刚性下卧层对地基变形的增大效应(86)5.存在相邻荷载的变形计算(86)二、地基回弹变形计算 (87)三、回弹再压缩变形量计算 (87)四、大面积地面荷载作用引起柱基沉降计算 (88)第三节地基稳定性计算 (89)一、地基整体稳定性 (89)二、坡顶建筑物稳定性 (89)三、抗浮稳定性 (90)第四节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91)无筋扩展基础高度计算 (91)1.基底压力300kPa≤p的情形(91)k2.基底压力300kPa>p的情形(无筋扩展基础受剪切承载力验算)(92)k第五节扩展基础设计 (93)一、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定 (93)1.基本概念(93)2.基本规定(93)二、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94)1.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94)2.板的受冲切承载力(96)三、受剪切承载力验算 (97)四、基础底板弯矩及配筋计算 (99)1.基础底板弯矩计算(99)2.配筋计算(100)五、筏基冲切、剪切承载力验算 (101)1.平板式筏基柱下受冲切承载力验算(101)2.平板式筏基内筒下受冲切承载力验算(102)3.平板式筏基柱边和内筒边受剪切承载力验算(103)4.梁板式筏基底板受冲切承载力验算(103)5.梁板式筏基双向底板受冲切所需厚度h(104)6.梁板式筏基底板斜截面受剪切承载力验算(104)(1)双向底板(104)(2)单向底板(104)45第四章深基础 (105)第一节桩基承载力计算 (105)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105 1.原位测试法(单桥、双桥探头静力触探法)(105)(1)单桥探头静力触探法(105)(2)双桥探头静力触探法(107)2.经验参数法(普通单桩、大直径桩)(107)(1)普通单桩(桩径800mm d ≤)(107)(2)大直径桩(桩径800mm d ≥,含扩底桩)(107) 3.钢管桩(108)4.混凝土空心桩(109)5.嵌岩桩(109)6.后注浆灌注桩(110)(1)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110)(2)后注浆灌注桩注浆量(111)7.液化效应和地震效应(111)二、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112 1.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112) 2.桩顶竖向力计算(112)3.单桩和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13)三、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114 1.桩基水平承载力验算(114)2.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114)(1)按位移控制的水平承载力确定(配筋率不小于0.65%)(114)(2)按桩身强度控制的水平承载力确定(配筋率小于0.65%)(114)(3)水平承载力调整系数(115)(4)有关参数的取值和计算(115)3.群桩基础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117)四、桩基抗拔承载力计算·································································································118 1.桩基抗拔承载力计算(118)2.冻拔力计算(119)3.胀拔力计算(120)五、负摩阻力计算 (121)1.负摩阻力产生的几种情形(121)2.负摩阻力桩基承载力验算(121)3.中性点深度确定(121) 4.下拉荷载n g Q 计算(121)六、软弱下卧层验算 (123)七、受压桩桩身承载力验算·····························································································124 1.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124)2.打入式钢管桩局部压屈验算(125)八、抗拔桩正截面受拉承载力验算 (126)九、预制桩锤击验算 (126)第二节桩基沉降计算 (127)一、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127 1.沉降量计算(127) 2.沉降计算深度(128)二、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129 1.承台底地基土不分担荷载的桩基(129) 2.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的复合桩基(129) 3.沉降计算深度(130)三、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131 1.承台面积和桩数计算(131) 2.基础中点沉降(131)四、采用实体深基础计算桩基最终沉降量 (132)第三节承台计算 (133)一、受弯计算 (133)1.两桩条形承台和多桩矩形承台弯矩计算(133)2.等边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矩计算(134)3.等腰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矩计算(134)二、受冲切计算 (135)1.基本概念及原理(135)2.矩形承台受冲切承载力(136)3.四桩及以上承台受角桩冲切承载力(137)4.三桩三角形承台受角桩冲切承载力(138)5.箱形、筏形承台受冲切承载力(139)三、受剪切计算 (140)1.基本概念及原理(140)2.一阶矩形承台柱边受剪切承载力(141)3.二阶矩形承台柱边和变阶处受剪切承载力(142)4.锥形承台柱边处受剪承载力(143)第五章地基处理 (144)基本规定 (144)第一节换填垫层 (145)一、一般规定 (145)二、垫层设计 (145)1.垫层厚度(145)2.垫层底面宽度(146)第二节预压地基 (146)一、预压法 (147)二、单向渗流固结理论 (147)1.预压固结过程理解(148)2.土层中某点的竖向固结度(148)3.土层的平均竖向固结度(148)三、瞬时加荷条件下平均固结度计算 (148)1.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法(149)2.平均总固结度计算通用公式(150)四、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荷条件下平均固结度计算 (151)1.高木俊介法(规范法)(151)2.按《港口工程地基规范》8.3.8计算(151)五、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时的平均径向固结度 (152)1.分级加荷条件(152)2.瞬时加荷条件(152)s和参数β (153)六、根据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推算最终竖向变形量f七、抗剪强度 (153)第三节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154)一、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154)二、强夯置换法复合地基承载力(154)第四节注浆加固 (155)一、单液硅化法 (155)1.溶液用量计算(155)2.稀释加水量计算(155)3.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7.1.8计算溶液用量(155)二、碱液法 (156)1.碱液加固土层的厚度h计算(156)2.有效加固半径r计算(156)3.每孔碱液灌注量计算(156)4.碱液的配制(156)第五节复合地基 (157)地基处理总表 (158)d和置换率m的计算 (161)一、等效直径e1.不同形状布桩的等效直径d和置换率m(161)e2.不同处理面积的置换率m(162)3.多桩型布桩的置换率m(163)64.置换率与孔隙比的关系(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163)5.置换率与干密度的关系(灰土和土挤密桩)(163)二、柔性桩(散体材料桩) (163)1.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163)2.灰土和土挤密桩(163)3.柱锤冲扩桩(163)三、刚性桩(有黏结强度的桩) (164)1.水泥土搅拌桩(164)2.CFG桩(165)3.旋喷桩(165)4.夯实水泥土桩(165)5.素混凝土桩(165)四、多桩型 (165)1.有黏结强度的两种桩组合(165)2.有黏结强度的桩与散体材料桩组合(165)第六节微型桩加固 (166)一、树根桩(166)二、预制桩(166)三、注浆钢管桩(166)第七节地基变形计算 (167)一、预压地基最终竖向变形量 (167)1.瞬时沉降(剪切变形引起)(167)2.固结沉降(渗透变形引起)(167)3.次固结沉降(蠕变变形引起)(168)二、换填垫层地基的变形 (169)三、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的变形 (169)四、复合地基变形 (169)第六章边坡工程 (170)第一节侧向岩土压力计算 (170)一、边坡侧向土压力 (170)1.朗肯土压力法 (170)(1)规范法(170)(2)《土力学》教材法(171)(3)多层土的土压力(172)(4)有地下水的土压力(173)(5)岩土压力的修正(173)(6)地震土压力计算(173)2.库伦土压力法 (174)(1)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6.2.3、6.2.10、附录B.0.4(174)(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7.3及附录L(适用于计算重力式挡土墙土压力)(176)3.楔体式算法(图解法) (177)(1)采用楔体式算法计算朗肯土压力的万能公式(适用无黏性土和黏性土)(177)(2)采用楔体式算法计算库伦主动土压力的万能公式(适用无黏性土)(178)4.几种特殊情况的主动土压力计算 (179)(1)有限范围填土的主动土压力(墙后滑动面受限)(179)①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6.2.8(179)②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7.3(适用于计算重力式挡土墙土压力)(180)(2)坡顶有特殊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土压力(180)①坡顶有线性分布荷载(180)②坡顶有局部均布荷载(180)③坡顶面非水平(181)(3)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岩土压力(181)①无外倾结构面(181)②有外倾结构面(182)(4)墙背形状有变化情况的土压力(182)①墙背设置卸荷台的土压力(182)②折线形墙背的土压力(183)(5)坦墙的土压力(183)①按库仑理论计算(184)②按朗肯理论计算(184)(6)渗流作用下的土压力(184)7(7)不同挡土结构类型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介绍(184)二、边坡侧向岩石压力 (185)1.主动岩石压力合力 (185)(1)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185)(2)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边坡(185)(3)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186)三、破裂角和边坡塌滑区范围的确定 (187)1.坡顶无荷载时,边坡破裂角按如下方法确定(187)①直立土质边坡(187)②斜面土质边坡(187)③直立岩质边坡(187)④斜面岩质边坡(187)2.边坡塌滑区范围可按下式估算(187)四、静力平衡法与等值梁法 (188)1.静力平衡法(188)2.等值梁法(188)第二节边坡稳定性 (189)一、圆弧滑动条分法(适用黏性土) (190)=,无阻滑段)(191)1.简化毕肖普法(190)2.整体滑动圆弧法(黏性土边坡0=,有阻滑段)(191)3.综合黏聚力法(黏性土边坡0二、平面滑动法 (192)1.规范法 (192)(1)一般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193)(2)坡顶存在裂隙静水压力的稳定性(193)2.坡内、外存在静水压力的稳定性(194)3.渗流作用下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 (194)4.土坡极限高度计算(太沙基极限平衡理论,1K=) (195)s5.土堤、路堤极限高度计算(泰勒图解法,1K=) (196)三、折线滑动法 (197)1.滑坡推力计算(传递系数显式解法)(197)2.边坡稳定性系数F(传递系数显式解法)(198)s3.边坡稳定性系数F(传递系数隐式解法)(198)s四、其他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99)1.自然边坡类比法(199)2.坡率法(199)第三节边坡加固 (200)一、重力式挡墙 (200)二、锚杆(索) (202)1.锚杆(索)的轴向拉力标准值N(202)ak2.锚杆(索)钢筋截面面积A(202)s3.锚杆(索)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锚固长度l(202)a4.锚杆(索)杆体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l(203)a5.锚杆的布置及构造(203)三、岩石锚杆挡墙与喷锚支护 (204)1.岩石锚杆挡墙侧压力计算(204)2.岩石锚喷支护(205)3.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锚杆抗拔承载力(205)四、岩石锚杆基础 (206)1.锚杆的构造确定(206)2.单根锚杆所承受的拔力(206)五、桩板式挡墙 (207)1.桩身内力计算(207)2.地基的横向承载力特征值f(207)H89第七章基坑工程 (208)第一节水平荷载计算 (208)一、水平荷载计算 (208)1.基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208)2.基坑顶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土中附加应力k σΔ(209)二、支挡式结构内力的计算(弹性支点法)··································································210 1.主动土压力计算宽度(210) 2.土反力计算宽度(210) 3.土反力计算(211) 4.锚拉式支挡结构的弹性支点刚度系数(212) 5.支撑式支挡结构的弹性支点刚度系数(212) 6.双排桩内力计算(213)第二节基坑支护 (214)一、重力式水泥土墙 (214)1.抗滑移稳定性(214) 2.抗倾覆稳定性(214)3.墙体正截面应力(215)4.重力式水泥土墙的构造要求(215)5.格栅式水泥土墙(215)二、支挡式结构 (216)1.抗滑移整体稳定性 (2)16 2.抗倾覆稳定······216 (1)悬臂式支挡结构(216)(2)单层锚杆和单层支撑(217)(3)双排桩(217)3.抗隆起稳定性·································································································································218 (1)坑底抗隆起稳定性(218)(2)软弱下卧层抗隆起稳定性(219)(3)嵌固深度最小要求(219)4.渗透稳定性·····································································································································220 (1)突涌稳定性验算(220)(2)流土稳定性验算(220)三、土钉墙 (2)21 1.土钉承载力计算(221)2.土钉墙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223)四、锚杆····························································································································224 1.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224)2.锚杆的非锚固段长度(224)3.锚杆杆体的受拉承载力(225)4.锚杆的布置及构造(225)第三节基坑地下水控制 (226)一、截水 (226)二、降水............................................................................................................................226 1.含水层影响半径R . (2)26 2.基坑涌水量计算·····························································································································227 (1)潜水完整井(227)(2)潜水非完整井(227)(3)承压水完整井(228)(4)承压水非完整井(228)(5)承压水—潜水完整井(229)3.降水井设··········229 (1)降水井单井设计流量(229)(2)管井的单井出水能力(229)(3)水泵的出水量(229)4.基坑内任一点i 的地下水位降深计算···························································································230 (1)潜水完整井(230)(2)承压水完整井(230)10第八章特殊性岩土工程 (231)第一节特殊性岩土 (231)一、湿陷性黄土 (231)1.黄土湿陷性指标的确定 (231)(1)湿陷系数s δ(231)(2)自重湿陷系数zs δ(231)(3)湿陷起始压力sh p (232)2.黄土湿陷性评价.............................................................................................................................232 (1)湿陷性判别(232)(2)自重湿陷量计算值zs Δ(233)(3)湿陷量计算值s Δ(233)3.地基与基础设计.............................................................................................................................234 4.桩基设计.........................................................................................................................................235 5.地基处理.........................................................................................................................................236 6.新近堆积黄土的判别 (23)7 7.其他湿陷性土·································································································································237 (1)附加湿陷量si F Δ和湿陷程度分类(237)(2)总湿陷量s Δ和湿陷等级分类(238)二、膨胀38 1.定义················································································································································238 2.工程特征指标·································································································································238 (1)自由膨胀率ef δ和膨胀潜势(238)(2)膨胀率ep δ和膨胀力(239)(3)竖向线缩率s δ和收缩系数s λ(240)3.地基与基础设计(膨胀变形计算)······························································································240 (1)土的湿度系数w ψ和大气影响深度a d (240)①土的湿度系数w ψ(240)②大气影响深度a d (241)(2)基础埋置深度d (241)(3)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242)(4)地基承载力验算(242)(5)地基变形计算及胀缩等级(242)①膨胀变形量(242)②收缩变形量(243)③胀缩变形量(244)④地基变形量取值(244)⑤胀缩等级(244)4.桩基设计........................................................................................................................... ..............245 5.胀拔力计算. (245)三、盐渍土 (2)46 1.盐渍土的分类·································································································································246 2.溶陷性评价·····································································································································247 (1)溶陷系数rx δ(247)(2)溶陷性判别(247)(3)总溶陷量计算(248)(4)地基变形计算(248)3.盐胀性评··········249 (1)盐胀系数yz δ(249)(2)盐胀性判别(249)(3)总盐胀量计算(249)4.腐蚀性评价·····································································································································250 5.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8.4.9······························································································250 (1)盐渍土分类(250)(2)分级溶陷量(251)(3)用作路堤填料(251)四、冻土····························································································································252 1.几个概念(252)2.冻胀性分级(252)3.融沉性分级(254)4.季节性冻土地基的设计(冻深、基础埋深计算)(255)5.冻拔力计算(256)五、红黏土 (2)57 1.红黏土的分类(257) 2.红黏土的工程特性(257)六、风化岩和残积土 (258)1.花岗岩风化程度的划分(258)2.花岗岩残积土的液性指数L I (258)七、软土 (259)1.软土的分类——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6.3(259)2.软土的分类——按《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4.2.4(259)3.软土的重度计算——《港口工程地基规范》4.2.14(259)4.软土的工程特性——《工程地质手册》P457(260)5.软土的测试与试验(260)6.确定软土路基临界高度——《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6.2.4条文说明(260)八、填土 (260)。

从规范问题谈到《导则》编写--访勘察大师顾宝和

从规范问题谈到《导则》编写--访勘察大师顾宝和

从规范问题谈到《导则》编写--访勘察大师顾宝和
佚名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04(007)007
【摘要】@@ 顾宝和男, 1934年8月生于上海市,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工程地质专业, 分配到建工部勘察公司(现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所长、副总工程师等职, 现为该单位顾问总工程师, 国家勘察大师, 建设部工程技术专家,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勘察分会岩土工程专委会主任.长期参与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研究、管理工作, 从事特殊性土、原位测试、扩底桩、地震液化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标准规范的制订、注册工程师考试命题等工作.
【总页数】5页(P10-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卓越设计铸就大师光环——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市政院总工程师刘旭锴
2.张在明院士、张苏民、顾宝和勘察大师到中南勘察基础工程公司讲学
3.张在明院士、张苏民、顾宝和勘察大师到中南勘察基础工程公司讲学
4.从规范问题谈到《导则》编写——访勘察大师顾宝和
5.让更多的大师从这里走出——访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旭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顾宝和-201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顾宝和-2019

12.1.1
• 12.1.1 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 定工程场地的水(地下水或地表水)或 土对建筑材料不具腐蚀性时,可不取样 做腐蚀性指标的测试,否则,应取水试 样或土试样进行腐蚀性指标的测试,并 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 水和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可根据任 务要求进行。
• 充分尊重地方经验 • 影响因素复杂, • 全国性长期观察资料不多 • 足够经验和充分资料要有权威性
有关,工程规模、基础形式、设计要求 等有关, • 其他如地震液化、基坑设计等,综合判
4.1.20-3
• 3 取样或孔内原位测试的间隔 不应大于1.5m,
• 变层加取或加做原位测试;
8 第5.7.2条, 抗震场地地段划分
• 原文
•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 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 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环境分类分开

分级标准分开
12.1.4 结晶性腐蚀环境
Ⅰ类

• 混凝土部分与水接触,部分暴露大气中, 水通过渗透或毛细作用不断蒸发

Ⅲ类
• 混凝土处于土中或水中,无干湿交替,温 度长年恒定

Ⅱ类
• 不属于Ⅰ类和Ⅲ类

Ⅰ类和Ⅲ类再分亚类
• 物理环境,气候环境的重要性 • 取消了“附录,列入条文
• Ⅰ类环境两种情况:
样试验,应满足至少6个原状土样, • 判定液化,标贯至少6次, • 如两项指标都是评价需要,则两项均
需满足。 • 从实际工程需要出发。
什么是“主要土层”?
• 工程要求不同,地层性质和组合多样, 不宜简单划一规定。地方规范或审图部 门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具体化。
• 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 • 对变形“贡献”较大的土层 • 与土性,土层位置(深度),土层厚薄

顾宝和大师-岩土工程概念性问题的案例分析

顾宝和大师-岩土工程概念性问题的案例分析
• 桩深27~41m,有效桩长20~30m,需穿过巨 厚、胶结卵石及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岩。
补充测试和决策
• 残积土深层载荷试验,结果,
• 承载力特征值500kPa,变形模量28MPa。
• 旁压试验结果:承载力特征值432~529kPa, 压缩模量为20~27MPa。
• 采用天然地基,补充原位测试数据。
• 抽水造湖;
补偿式基础;
• 桩基工程;
堆方工程;
• 机场跑道;
高速公路;
• 渠道开挖;
土瓖改良,植树种草。
• 工程实施和使用过程中,继续长期观测。
• 常规勘察是设计前期工作的一小部分。
抽水造湖
• 井距l60m,深60m,
• 进入下部砂层,井间设孔压计。
• 自然水位接近地面,井水位深平均30m,
• 井间水位平均20m,深层沉降标测分层压缩。
• 挖深4 m,坡度1/3。设监测元件监测

开挖、放水、灌水时的水平、垂直位移,

控制施工速度。
• 多次放水、灌水,四、五年观测,边坡稳定, 方法可行。
桩基试验 负摩擦试验
• 试验桩长30m,三角形截面,边长500mm。 沿桩长设置观测压力元件。
• 第一阶段无附加荷载,观测抽水地面沉降的负 摩擦力;
• 结构强度 多数情况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结构强度的多样性
• 软土的触变: • 胶体摇晃,凝胶--溶胶,静止,溶胶--凝胶, • 有结构--无结构的可逆过程,时间的函数。 • 黏性土表面吸附胶体, • 凝胶生成结构强度,溶胶丧失结构强度。 • 胶体颗粒小于0.002mm。
• 粉土摇振效应机制与上述触变不同。
全新活动断裂新概念
• 以地质历史观为分析依据, • 注意地质年代尺度与工程年代尺度巨大差别, • “回顾一万年,展望一百年”。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局部修订的一些问题
局部修订原因
• 对保证勘察质量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为相关标准确定了基本框架和基本准则。 • 1 某些条款不够严密,或与现行其他标准不
够协调,造成施工图审查的偏差; • 2 未全面掌握《规范》条文和条文说明,孤
立执行强制性条文,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耐久
•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 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 载、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埋置深度,地基允 许变形等资料;
• 意见1:强制性不易操作, • 如坐标、地形、总平面图,场地整平标高等
搜集不到,审图时通不过 • 意见2:“搜集”,不是“取得”,搜集不到
不是问题,不宜从强制性条文中删去。
水泥成分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
• 硅酸三钙:3CaO·SiO2 ,简写C3S,含量 通常为50%~60%;
• 硅酸二钙:2CaO·SiO2 ,简写C2S,含量 通常为20%;
• 铝酸三钙:3CaO·Al2O3 ,简写C3A; • 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或
其他铁相固溶体,简写C4AF; • 少量游离氢氧化钙(Ca(OH)2)、方镁
• 本应由岩土工程师视具体情况确定,但目前我国 实际情况,不做具体规定难以保证勘察质量。
• 不同测试方法的数量不能相加,取土试验与标贯 试验不能相加,静力触探与动力触探不能相加。
• 原位测试:主要指标贯锤击数N。不包括载荷试 验,和连续记录的触探。局部修订时写得更确切 些。
• “或”是二者满足其中之一, • 注意目的和用途, • 变形计算而提供的压缩模量,需要取
4 第4.1.13条, 防水和抗浮水位
• 原文
•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 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 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 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 位的建议。
• 防水和抗浮水位 重要设计参数
• 预测建筑物使用期间最高水位

相当困难,
• 与气候变化、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有关,
• 鉴别孔查基岩面,查埋藏河、沟、 池、浜以及杂填土分布等,不在 此规定。
4.1.20-2 修改
•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 原状土试样或孔内原位测试 不应少于6个(组)数据,当 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 动力触探时,每个场地不应 少于3个孔;
• 取样试验或孔内原位测试数量, 应根据工程要求、场地大小、土 层厚薄等具体情况确定,6个是 最低要求。
• 涉及地下水开采、上下游调配、跨流量 调水等复杂因素,不是勘察单位能确定
• 不宜硬性要求提供,勘察报告中有交待
修改意见
• 4.1.13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 应论证地下水在施工和使用期间 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 境的影响,提出防水设计水位的 建议。对情况复杂的重要工程, 可建议进行专门研究。
性设计规范》《工业建筑防腐蚀规范》修订、 制订,需互相协调。
修订内容
• 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 污染土 • 执行和审查提出的其他问题
1 总则 第1.0.3条
• 原文
•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 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
• 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 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 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 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第10.2.1条,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
• 原文
• 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 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埋深等于或大 于3m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螺旋板 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 以下的地基土。
修改为
• 10.2.1 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承压板 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 和变形特性。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 于浅层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 用于深层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 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螺旋板载荷 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 下的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 验深度不应小于3m。
• 试验是模拟,与实际工程工作状态总有差 别。
• 深层载荷反映土的应力水平,侧向超载影 响,地基承载力不作深度修正,但深层载 荷是局部剪切破坏,浅基础为整体剪切破 坏,塑性区开展也不同。
• 桩基局部剪切破坏,但与深层载荷工作状 态仍有差别。深层载荷孔壁临空,桩侧壁 限制土变形,桩土间存在法向力和剪力。
• 局部修订将7.1.4条的意思加进去
7.3.2 修改 • 2 验算边坡稳定时,应考虑地下水
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
• 4 当墙背填土为粉砂、粉土或粘性 土,验算支挡结构物的稳定时,应根据 不同排水条件评价孔隙水压力对支挡 结构物的作用;
• 5 在有水头压差的粉细砂、粉土地 层中,应评价产生潜蚀、流土、管涌

• 1 混凝土部分埋在水中,水通过混凝土毛 细管上升,在大气中蒸发,如盐湖中的水 工结构、盐渍土上的基础等,地面以上一 段严重腐蚀。地下水位深度,对强透水层 不大于50cm,对弱透水层不大于40cm。
• 2 混凝土一侧与水接触,另一侧暴露在 大气中,水通过渗透不断蒸发,如隧洞、 坑道、竖井、地下洞室、路堑护面等,渗 入面腐蚀轻微,渗出面腐蚀严重。
• 本条是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协调而 制定
5.7.2 修改
• 5.7.2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 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 划分场地类别。当场地位于抗震 危险地段时,应根据相应抗震设 计规范的要求,提出专门研究的 建议。
• 《抗震规范》条文说明加了“可以 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 划分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根据 该规范修订后的规定执行,本规范 不重复规定。
分解类腐蚀环境
• A类 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的地下 水
• B类 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或湿、很 湿的粉土、粉砂和可塑、软塑、流 塑的粘性土
勘察报告
• 1 水和土腐蚀介质的种类及其含量; • 2 腐蚀性指标的测试方法; • 3 腐蚀性的单项和综合评价结果。
• 以往有的报告只写腐蚀性判定等级 • 不同的测试方法结果不同 • 《耐久性规范》需按该规范判定等级
• “动水压力”源于前苏联,词义不很准确。 • 动水压力指的渗透力,渗透力是体积力,
不是面积力。
• 地下水作用既可用体积力,如渗透力,也 可用面积力,如静水压力,第2款删去“及 其动水压力”。
• 静水压力是面积力, 渗透力是体积力,应分 开考虑,原文第4款易被误解,改为“孔隙 水压力”。
• 第5款删去“流砂”,流砂一词表达不确切。
• 还有试土代表性,试土扰动,试验操作误 差等,确定地基承载力和桩端阻力仍需综 合判定。
水和土的腐蚀性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和《工业 建筑防腐蚀规范》正在制订和修订。
• 统一腐蚀性指标测试标准。 • 有专家建议,混凝土技术已很大进步,勘
察报告详细列出测试结果,评价由结构和 材料工程师确定。恐难实施。
• 原文和修改无实质差别。 • 深层与浅层的区别,实质是试土是否存
在边载,荷载作用于半无限体的表面还 是内部。
• 深层载荷试验过浅,不符合计算假定条 件。原文易被误解为3m是浅层与深层 载荷试验分界,
• 浅层载荷试验只用于确定地基承 载力和土的变形模量,不能用于 确定桩的端阻力;
• 深层载荷试验可用于确定地基承 载力、桩的端阻力和土的变形模 量。
4.1.20-1 修改
•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 的钻孔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 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 对一般第四纪土不应少于钻孔总 数的1/2,且每栋高层建筑不应 少于3个;
• 本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因工程制宜。但勘察市场实际情 况,仍应控制最少数量。合理数 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必要时全部 勘探孔取土试样或做原位测试。
样试验,应满足至少6个原状土样, • 判定液化,标贯至少6次, • 如两项指标都是评价需要,则两项均
需满足。 • 从实际工程需要出发。
什么是“主要土层”?
• 工程要求不同,地层性质和组合多样, 不宜简单划一规定。地方规范或审图部 门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具体化。
• 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 • 对变形“贡献”较大的土层 • 与土性,土层位置(深度),土层厚薄
• 第一句 根据主管部门意见特别规定,

现仍有未经勘察就设计施工
• 第二句 原则性政策性规定,不能将任何差错 都归为不符合强制性条文;只有存在原则性错 误或不合格品,才不符合本条。可操作性不强, 容易被延伸
• 第二句 不列为强制性条文。 • 当前的关键是 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3 第4.1.11条,详勘基本要求
• 3个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孔,6个 (组)试验数据,两个条件至少满 足其中之一。
随机变量,数理统计 确定代表值,要有一 定的样品数量。 • 数量多少,取决工程要求和指标变异性, 难以规定划一数量。
• 74 版 《 地 基 规 范 》 以 来 , 《 地 基 规 范 》 《勘察规范》均有此规定,
• 列入强制性条文,监督力度加大,问题突 出。
• Ⅲ类腐蚀环境, 易溶盐和中溶盐总量低, 未污染的中碱性土,判定不具腐腐蚀 删去
12.1.2 水样或土样
• 地下水位以上,取土样
• • 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取水样

• 部分水位以上、部分水位以下,

分别取土样和水样
• 取样数量规定
结晶性腐蚀和分解性腐蚀
• 由于两种腐蚀机理不同,防腐措 施不同,
• 本次修订

环境分类分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级标准分开
12.1.4 结晶性腐蚀环境
Ⅰ类

• 混凝土部分与水接触,部分暴露大气中, 水通过渗透或毛细作用不断蒸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