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精神的情况报告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精神的情况报告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的情况报告中共市委:按照《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促检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的通知》(渝委办〔2019〕97号)要求,现将我市贯彻落实中共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我市把学习贯彻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前阶段抓好传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认真学习。

市委常委会、市委中心组首先带头学习,全市各镇(街)、部门分别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

7月21日,邀请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作了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专题报告,使我市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实质。

二是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之窗》和新闻网等媒体,广泛宣传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让全委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全市上下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市委全委会精神上来。

三是制定措施。

由市移民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认真领会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精神,根据实际,制定出台了我市《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的实施意见》,明确和细化了我市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

四是召开会议。

我市定于8月8日召开市委第十一届九次全委会,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

二、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培育提炼人文精神结合对“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人文精神的宣传和大讨论,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在我市掀起了“人文精神大家谈”活动热潮,总结、提炼、培育、宣传人文精神。

一是广泛召开座谈会。

相关部门先后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社会各界代表和协会等,多渠道、多层次召开座谈会,征集到50余种不同内涵的方案。

二是设立专项课题组。

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校牵头,设立“人文精神”专项课题,由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承担课题的组织研究,组织专兼职人文社科人员重点攻关,对人文精神进行深入研究。

三是新闻宣传营造氛围。

在《之窗》、广播电视台、新闻网开辟了“人文精神大家谈”专题专栏,对人文精神大讨论进展情况和观点文章进行了报道和刊载。

开通了“人文精神大家谈”市民大讨论新闻热线,组织了“人文精神大家谈”文章征集等活动。

通过“喊响一句口号,召开一系列座谈会,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进行一系列新闻宣传,开展一系列文艺宣传活动”等,总结、提炼、培育、宣传人文精神,使人文精神逐步深入人心,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

三、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抓好贯彻落实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的各项工作我市作为三峡库尾以及接收安置外迁移民的大市,加快我市产业发展解决移民就业,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结合实际,对贯彻市二届九次全委会制(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定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产业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一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支柱优势特色工业。

依托现有骨干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机械、电力、建材、食品、纺织印染、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把建成为的能源、建材和机械装备基地。

依托华能珞璜电厂、潍柴、酒厂等重点企业,带动主导产业上档升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发展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

二是扶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花椒、晚熟柑橘、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产业。

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

大力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三是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加快构建以四面山国家风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和以中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等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三峡库尾——十里滨江长廊——市内历史人文旅游景点的旅游环线。

积极开展跨区域合作,打造渝川黔“旅游金三角”。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农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鼓励优势流通企业用连锁经营方式完善农村市场网络,促进保健休闲、特色餐饮等优势服务业上档升级。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招商引资配套优惠政策。

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园区的集成优势和招商局的统筹职能,积极吸引国内外客商参与园区开发或进园投资,促进园区协调发展。

围绕“十一五”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

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效能考核制、奖励激励制等。

进一步清理和完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六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瓶颈”制约。

进一步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建立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保障体系。

在做好土地规划、坚持节约用地的基础上,对我市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重点安排,予以保证。

加快外环高速、渝泸高速(江合段)及出口连接路建设,积极打通与周边地区的连接通道。

抓住我市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县(市)的机遇,加快沿江公路、农村公路通达建设进程,建设沿江重点港口,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二)引导充分就业,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一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

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产业发展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引导全市上下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抓民营经济就是增加财政收入的观念,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进入领域,加大信贷贴息、技改投入力度,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扫清障碍。

二是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把劳动力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把劳务经济作为第一经济来发展,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政府扶持、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积极打造“建工”、“富侨保健”等劳务品牌,促进更多的农村移民到异地或通过劳务派遣就业。

到“十一五”末,转移农村劳动力415万人,其中移民达3700人以上,农村劳务收入23亿元,超过全市农业总收入的50%,保证有就业愿望的移民充分就业。

三是加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

创新培训和管理方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对移民家庭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给予资助。

对移民开展短期免费培训并实施3个月内指导性就业,中长期培训给予定额补贴和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提高移民就业质量。

鼓励企事业单位优先吸纳移民就业,凡接收移民就业人数达到企事业单位总人数10%的,可享受三峡库区产业发展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

对接收移民就业特别突出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奖励。

切实解决农村移民转移后子女托管、土地转包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