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篇1)一、发生因工伤亡(重伤以上,下同)事故及火灾事故后,事故现场主要负责人必须立即用电话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一级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报告,并于1小时内将事故情况向事故发生地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二、发生事故后,事故单位应迅速组成内部事故调查组,协助配合政府各主管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程局或事故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
三、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由单位填写《因工伤亡事故快报表》,并加盖公章后传真至工程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快报上报的.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
事故单位应认真组织内部事故调查分析,并认真填写《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加盖公章后上报至工程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四、事故结案后,各单位应及时将政府部门出具的事故结案报告及结案批复意见上报至工程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提供相关能证明事故已经结案的材料。
五、每月2日前,各单位将《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月报表》上报至工程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六、每年1月15日前,各单位将《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年报表》上报至工程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七、因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责任制。
各级(项目经理部、分公司、工程公司)主要领导是因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对及时、准确上报因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负领导责任。
八、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因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的具体管理工作,部门经理和专业岗位人员对及时、准确上报因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负直接责任。
九、对发生以下违规行为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相应的经济、职业资格处罚及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将移交司法部门追究相关法律责任:1、违反本规定,未按期上报《因工伤亡事故快报表》、《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月报表》、《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年报表》;2、疏于管理,对下级单位发生的伤亡事故不知情;3、故意拖延、隐瞒伤亡事故不报;4、弄虚作假、扰乱事故调查。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4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内容:一、报告程序:1.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2.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等详细信息。
3.事故报告应通过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二、事故调查程序: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2.事故调查组应及时赶到现场,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3.事故调查组应听取事故现场目击者和相关人员的陈述,收集事故现场的证据。
4.事故调查组应编写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事故的原因、责任追究、事故防范措施等建议。
三、责任追究:1.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2.对于严重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3.对于轻微的责任人,将依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四、事故防范措施:1.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的建议,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通过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2)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县内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本制度。
1.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侧。
2.事故报告2.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主管部门负责人,重大情况应直接报总公司有关领导,若发生火灾事故且较严重时应同时立即报火警119;2.2总公司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县政府有关单位;2.3发生重特大事故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2.4发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安全部门进行报告,以便研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发生;2.5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2.5.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5.2简要经过;2.5.3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判断;2.5.4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2.5.5事故报告单位。
未遂事故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
二、未遂事故的定义未遂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事故险些发生,但最终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未遂事故的报告与处理1. 报告要求- 凡公司员工及外来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或发生的未遂事故,必须立即向直接上级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未遂事故报告表》。
- 上级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2. 调查处理- 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及防范措施。
- 调查组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送公司领导审批。
3. 责任追究- 对未遂事故负有责任的个人或单位,应根据事故原因和责任大小,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 对隐瞒不报、故意拖延报告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四、预防措施1. 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2. 安全检查-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 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3.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设备维护-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维修。
五、奖惩措施1. 奖励- 对及时发现和报告未遂事故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 对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单位给予表彰。
2. 惩罚-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未遂事故的个人或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未遂事故安全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公司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未遂事故、事件报告管理规定
未遂事故管理和事件报告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报告、记录和统计各类人员未遂事件,形成对事件原因和预防措施的经验分享,建立公司未遂事件数据库,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当人员伤害事件达到公司《事故管理制度》规定的事故级别,应严格按该制度相关要求进行上报和调查处理。
第三条事件的报告、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必须坚持及时、准确的原则,我公司对事件的报告、安全经验分享实行奖励政策。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鹤壁宝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各部门、车间。
第二章事件的定义第五条人员伤害事件是指员工在工作时发生伤害的情况。
按轻重程度划分为:损工事件、限工事件、医疗事件、急救箱事件。
损工事件:因工作受伤,导致下一工作日无法工作的情况(下一工作日适逢节假日、计划性休息或休假时,应按休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能否正常工作为准)。
限工事件:因工作受伤,导致下一工作日只能做其部分工作,或不能工作一个完整班次的情况。
医疗事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伤害事件,并且不影响下一班次的工作。
急救(箱)事件:仅需一般性处理,不需其他医疗治理的情况。
三、未遂事故、事件的分级第六条未遂事故的定义为:凡因操作不当,维护不周、设备管道在制作、安装过程中存在固有缺陷等各种原因,已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事故,幸亏及时发现,得到挽救,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者,称为未遂事故。
第七条未遂事故的处理原则,构成未遂事故的条件,必须按事故进行处理,建立未遂事故记录档案,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事故分析。
查清原因,定出防范措施。
第八条发生未遂事故的条件时,一般按一下顺序制定防范措施,消除:采用有效办法消除事故条件;预防:通过设备、操作等方面的措施,预防事故条件的发生;减弱:在无法消除的情况下,采用减少危害的措施。
第九条按照未遂事故、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将未遂事故、事件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三级,进行分级管理。
第十条凡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关键设备等存在缺陷,如泄漏,运转设备有异常响声,振动超出设定值,转化合成汽包液位急剧下降且原因不明、重要参数严重偏离工艺指标等属于重大未遂事故事件。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概述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当发生某些突发事件,例如事故、安全事故、生产事故等时,相关人员须立即将事件情况报告上级领导或专人进行处理。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意外事件对人身、财产以及环境的损害,并且使事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解决和管理。
同时,实施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还可以为企业或组织提供事故防范和危机管理方面的重要依据。
实施方法1. 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实时报告现代企业或组织中的各项工作都可以采用信息化解决,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时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例如通讯设备、电子邮件等,进行实时报告。
这样可以避免时间上的拖延和信息传递上的误差,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处置工作,并在必要时立即启动预案。
2. 梳理事故报告流程和责任制在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时,应该梳理各部门的责任,并设计出详细的报告流程,按照责任层层递进、逐级上报的方式,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在每个流程节点都应该设立监督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针对性强的培训和演练尤其对于安全高风险的行业和企业,还需要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培训和模拟演练,增强其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并且磨练应急响应机制。
实际应用实际应用中,事故报告制度应该与企业或组织的各项管理制度紧密结合,成为必要的一部分。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参与,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1. 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学、可行的事故报告制度是必要的,但更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善加利用,让该制度达到实质意义上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 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建立事故报告制度不仅是为了事后评估,更是为了安全防范。
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规定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此为基础来推动企业或组织内部的安全文化。
3. 增加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建立事故报告制度的初衷不是为了遮遮掩掩或者隐瞒瑕疵,而是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机制,保障相关人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并且在全员共同的努力下,预防和规避下一个不幸。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事故报告制度是任何组织或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制度,它有助于总结阅历教训、改善管理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各类事故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企业或组织的运营。
因此,事故报告制度的实行与完善必将促进企业或组织持续进展。
一、事故报告的定义和意义事故报告指的是针对某一意外事件而有系统记录认真情况、分析原因的过程。
这一制度旨在实行透亮的方式记录事故,并分析事故原因,以便更好地确定防范措施。
事故报告是一种必要的通报方式,可以快速地向管理层以及其他方面报告事件,从而更有效地对事件进行掌控和管理。
对于各企业或组织来说,事故报告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识别潜在风险事故报告能够记录事故的情况和原因,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潜在的风险和不安全行为,从而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2. 总结阅历和教训事故报告能够清楚地记录事故的过程和原因,可以在事故事件发生后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阅历和教训,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避开同类事件的发生。
3. 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事故报告的机制,企业或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把握全局信息,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水平。
二、事故报告制度的实施事故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由公司或组织内部部门建立,也可以由专业机构外包。
不管由内部还是外部实施,都应当建立一个规章制度,明确报告的实在程序和范围,以及实在谁来负责该制度的实现和执行。
1. 建立事故报告的流程建立事故报告的流程是特别关键的,这个过程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设定一个接受人员或部门,以负责收集、记录和归档事故报告。
其次,应当明确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如报告的起始时间、事故的实在情况、损害程度、影响范围、处理结果及后续跟进工作。
最后,要建立一个基于事故报告的分析机制,适时发觉相近事件的漏洞和管理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矫正和完善。
2. 确定事故报告的范围和目的建立事故报告制度之前,要明确报告的范围和目的,以便于为人员建立清楚的边界和责任范围。
工伤、事故、未遂事件管理制度
工伤、事故、未遂事件管理制度1. 引言工伤、事故以及未遂事件是企业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它们不仅会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威逼,也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备和管理这些事件,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伤、事故、未遂事件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等方面认真介绍如何建立和执行这一制度。
2. 目的工伤、事故、未遂事件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削减工伤、事故和未遂事件的发生,并适时妥当处理发生的事件。
通过建立该制度,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控风险、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事件的管理和分析,从而实现事故和风险的最小化。
3. 适用范围工伤、事故、未遂事件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员工和与企业有工作合同关系的外包人员。
本制度覆盖了各个岗位和部门,并包括企业内可能发生的全部工伤、事故和未遂事件。
4. 责任与义务4.1 企业责任企业应当订立并实施安全生产和事故防备的实在措施,供给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并适时修复和维护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
企业还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4.2 部门责任各个部门应当依据本制度的要求,订立并实施相应的部门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各个部门还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适时报告和处理发生的工伤、事故和未遂事件。
4.3 员工责任全部员工应当严格遵守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和演练,如发觉安全隐患应适时上报。
员工还应当合理使用设备和工具,确保本身和他人的安全。
5. 事件报告和处理5.1 事件报告任何工伤、事故和未遂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当立刻上报,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地点、涉及的人员以及可能的原因等。
上报的渠道可以是口头、书面或电子方式。
5.2 事件调查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进行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小组应当采集事件发生的相关证据和信息,并对事件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精选7篇)
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精选7篇)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篇1一、发生事故,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将事故发生经过、时间、地点、设备和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通知本部门领导。
二、本部门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根据事故性质报告公司领导和公司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部门。
三、本单位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应急救援请求后,应立即通知事故应急救援人员。
四、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险情和灾伤事故的严重程度,立即向市有关上级部门、市各应急救援中心报告以及通知附近生产经营单位和社区,拨打“110”、“119”、“120”等电话求援。
五、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和拨打求援电话时,应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救援内容、程度、有害物质性质、数量、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救援的特殊要求等详细报告。
六、当需要向外求援时,应设人在路口接应和派员疏通抢险。
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篇2护理工作范围、环节多,操作具体,可能发生差错的机会也较多。
护理差错是事故的苗头,为做好护理差错的预防工作,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1.事故的定义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
2.事故等级分类:(1)一级事故: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2)二级事故:造成病人残废、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
(3)三级事故: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并产生功能障碍,或因护理措施不当使病情加剧或一度恶化而延长治疗日期,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者。
3.责任事故范围:(1)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以致失去抢救机会或造成严重后果者。
(2)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等造成不良后果者。
(3)由于不负责任,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跌伤以及三度褥疮者。
(4)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报告制度事故报告制度11、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向部门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司主管领导。
3、公司主管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领导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4、对于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公司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
5、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公司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6、轻伤、重伤事故,由各部门领导负责人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公司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7、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8、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由发生事故的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9、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公司主管部门或者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应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报告制度2一、总则1、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文件精神,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公司将内部事故分为: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较小事故。
1.特别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2人重伤, 或者死亡, 或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或者造成停产15小时以上, 或者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或者造成(市级及以上)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2.重大事故: 是指造成1人重伤, 或者2人以上轻微伤, 或者造成停产5小时以上15小时以下, 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或者造成相当(县级)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3.较大事故: 是指造成1人轻伤, 或者2人以上轻微伤, 或者为火情事故, 或者为爆燃事故, 或者造成停产3小时以上5小时以下, 或者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或者造成局部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4.一般事故: 是指造成1人轻微伤, 或者2人以上擦伤, 或者造成停产3小时以下,或者1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未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5、较小事故:是指造成1人擦伤, 或者造成停产1小时以下, 或者3千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未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事故。
本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 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四条事故最先发现者, 除根据应急预案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外, •应在半小时内向所属领导和有关部门(安监部、调度室。
夜间报调度室)报告, 而后由调度室向公司领导报告;对特别重大事故,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第一时间, 向公司安全监察部、调度室报告, 需要上报的事故经公司领导批准后, 由安全监察部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规定上报。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介绍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是一个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加强企业内部事故(含未遂)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该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流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防止事故发生和蔓延,保障企业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目的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及时的报告和处理,能够及早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防止事故发生:建立规范流程,明确职责和责任,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3.降低损失:快速处理事故,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保障企业资产和员工的安全。
适用范围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
实施细则报告流程1.事故(含未遂)发生:任何员工在工作或者业务中发现存在事故(含未遂)时,应当立即停止原有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现场,防止事故蔓延。
2.报告上级领导:当员工确认现场安全后,应当第一时间向其直属上级领导报告,上级领导应当及时与公司安全专业人员联系。
3.安全专业人员到场:公司安全专业人员到场后,应当协助现场的员工做好事故处理,同时对现场进行勘察和调查搜集事故相关信息。
4.整理报告:现场处理完毕后,安全专业人员应当整理好相关资料信息,撰写详细的事故处理报告。
5.报告领导:安全专业人员完成事故处理报告后应当向公司高层领导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措施建议。
处理流程1.事故情况分析:安全专业人员根据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对事故原因、责任和损失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2.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强的处理措施,并向公司高层领导汇报方案,寻求审核和批准。
3.执行处理措施:根据批准的方案,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跟进落实情况。
4.完成事故处理报告:在事故处理完成后,安全专业人员应当补充完整事故处理报告,并上报公司领导,追踪相关事宜的后续发展。
结论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是企业内部一项必要且重要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企业应当认识到其重要性,切实加强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五篇)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一、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班组长、项目安全人员或相应工地(项目)负责人,项目安全员或项目负责人应在8h内向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进行报告,若发生火灾事故且火灾性质较严重时应立即报火警119。
2.外埠项目部应在事故发生的当天,以电话、传真或____方式(用《事故快报》)上报分公司安全管理部。
3.属上报政府部门的事故,事故发生项目部应在2h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传真或____方式(用《事故快报》形式)报公司安全部门和主管经理。
公司安全部门在事故发生后24h内,以上述同样方式、报告内容,上报市(区)安全监督局、市(区)安监站、派出所。
外埠项目部发生上报公司级事故后,在向公司报告的同时,应报告当地主管部门。
4.发生事故先兆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项目部安全部门应及时向公司安全部门进行报告。
二、事故现场处置1.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____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
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在撤离现场施工人员,____实施应急管理措施的同时,迅速____受伤人员的救护。
3.保护好事故现场。
三、事故调查事故发生的项目部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
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罚款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四、事故处理1.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责任项目部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后,严格____实施,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后,由公司安全部门实施验证。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3篇)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一、在街道辖区内发生死亡事故、____人以上遇险的重特大未遂事故、重特大事故险情,村(居)委会要及时向街道报告,安监站要在接报后立即报告街道安委会领导,并由安委会报告市安监局。
事故情况不明或抢险救援末结束时,要做好续报工作。
二、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在____实施事故救援的同时,要将事故及时向安委会上报、一律不得瞒报、虚报、迟报。
三、对瞒报、虚报、迟报安全事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四、安委会接到事故报告后,要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上级安监部门及时报告。
五、事故报告的范围(一)工矿商贸企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事故;(二)民用____物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事故;(三)建设工程项目及建设施工单位的事故;(四)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事故;(五)食品安全事故;(六)学校、医院、旅游景点及公共娱乐场所事故安全事故报告制度(2)是指企业建立和执行安全事故报告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它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记录和报告事故,便于企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改进,以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事故报告的义务:明确责任人员对安全事故的发现、记录和报告的义务。
任何人员发现安全事故都应及时报告,不得隐瞒或掩盖。
2. 事故报告程序:明确安全事故报告的流程和程序,包括通知相关责任人员、调查事故原因、填写报告表格、上报报告等。
3. 事故报告内容:规定事故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如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位、事故的影响和损失等。
4. 报告的时效性:规定事故报告的时效性要求,即事故发生后的多长时间内必须完成报告。
5. 事故报告的保存和归档:规定事故报告的保存和归档要求,以便后续分析和整改。
6. 事故报告的审核和审批:明确对事故报告的审核和审批程序,以确保事故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建立和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事故的存在问题,加强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安全和利益。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3篇)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一、总则1、根据____《生产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2、公司及各部门在出现任何事故和安全隐患都必须及时报告,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或整改措施,以达到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目的。
3、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二、相关名词的定义(1)迟报。
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
(2)谎报。
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
(3)瞒报。
对于超出规定时限____小时不上报,或超过规定时限后公司通过其他渠道首先了解到事故的情况。
三、事故(一)____部为事故归口管理部门。
主管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有责任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有权要求责任部门重新上报处理意见。
对不按规定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部门,____部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二)事故的确定与分类1、人身事故的定义:人员在工作关联的环境或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将人身事故划分为以下四类:(1)轻微伤事故。
指员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不超过三个工作日,无需住院治疗的事故。
(2)轻伤事故。
是指造成员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
一般指员工负伤后需要住院治疗,或虽未住院治疗,但歇工超过四个工作日,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3)重伤事故:是指造成员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或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____日的失能伤害。
(4)死亡事故:工作关联导致的人员死亡。
2、设备事故的定义: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意外突发事件,由于事故通常会造成停产、减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称为设备事故。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6篇)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一、在街道辖区内发生死亡事故、____人以上遇险的重特大未遂事故、重特大事故险情,村(居)委会要及时向街道报告,安监站要在接报后立即报告街道安委会领导,并由安委会报告市安监局。
事故情况不明或抢险救援末结束时,要做好续报工作。
二、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在组织实施事故救援的同时,要将事故及时向安委会上报、一律不得瞒报、虚报、迟报。
三、对瞒报、虚报、迟报安全事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四、安委会接到事故报告后,要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上级安监部门及时报告。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2)是指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该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报告和交流的规定。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安全事故的管理,及时了解事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的实施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安全事故的情况,以便他们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事故,减少对人员和财产的影响。
同时,限时报告制度也促使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的遵守有助于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整体优化。
当事故发生后,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应尽快向相关部门提交详细的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情况以及可能引起事故的原因等。
相关部门会根据报告的内容进行评估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改进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各单位可以了解到其他单位发生的安全事故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措施。
首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需要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事故的性质和后果。
其次,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报告流程,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
第1条为了贯彻国家和电力部门相关规程制度,保证平安事故的调查工作顺当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所称平安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及性质特殊严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第3条本规定适用于平安事故调查,但国家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除外。
第4条平安事故的调查工作,必需坚持实事求是、敬重科学的原则。
第5条公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平安事故的调查工作。
第6条平安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工程项目部或有关部门必需严格爱护现场。
第7条平安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需做到:
7.1马上将所发生平安事故状况,报告上级领导和公司平安生产委员会。
7.2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上级领导和公司平安生产委员会。
第8条平安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8.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8.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量;
8.3事故发生缘由的初步推断;
8.4事故发生后实行的措施及事故掌握状况;
8.5事故报告单位。
第9条公司安委会得知发生平安事故后,应当马上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爱护和收集证据的工作。
第10条公司安委会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参与平安事故现场勘查工作。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模板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模板一、制度目的本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企业职能部门对事故(含未遂)的报告处理流程,提高事故应急处理本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资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企业职能部门下属的各级部门及全体员工。
三、定义1.事故:指在工作岗位上发生的人身损害、设备损坏或环境破坏等不良事件。
2.未遂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险情倒逼、忙中出差错、近误事故等未导致人身损害或设备损坏的事件。
四、责任与义务1.企业职能部门负责设立事故报告制度,订立相关管理标准,对下属部门和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其理解并遵守该制度的规定。
2.各级部门负责培养员工事故报告的意识,做好日常巡检和事故排查工作,保障工作安全。
3.全体员工有责任乐观参加事故报告,搭配相关调查和处理工作,接受相关培训并不绝完满自身安全意识。
五、流程与要求1.事故发生时,相关员工应立刻采取应急措施,救助伤者并保护现场。
同时,尽快将事故情况向直属上司汇报。
2.直属上司收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刻启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并确保设备和环境的稳定状态。
3.上级部门应依据事故情况成立调查小组,进行事故调查工作。
调查小组将对事故的原因、责任人、应急响应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
4.上级部门依据调查报告,订立相关整改措施,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下级部门。
下级部门需乐观搭配整改,并报告整改情况。
5.事故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事故发生地方、时间、原因和经过的认真描述;–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坏情况和环境影响情况的认真记录;–现场掌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情况的认真说明;–事故调查结果和责任认定的认真说明;–整改措施和进度的认真布置。
六、考核标准1.各级部门应确保事故报告制度的贯彻执行,及时处理事故报告,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2.全体员工应自动参加事故报告,乐观搭配调查和整改工作;3.上级部门应对事故报告进行及时审批,合理订立整改措施,并确保整改进展顺利;4.调查小组应按规定时间完成调查报告,负责任地确认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5.下级部门应乐观搭配上级部门的调查和整改工作,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执行和进展情况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含未遂)报告制度
第1条为了贯彻国家和电力部门相关规程制度,保证安全事故的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所称安全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第3条本规定适用于安全事故调查,但国家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除外。
第4条安全事故的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5条公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安全事故的调查工作。
第6条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的工程项目部或有关部门必须严格保护现场。
第7条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
7.1立即将所发生安全事故情况,报告上级领导和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7.2 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报上级领导和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8条安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8.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8.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8.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8.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8.5事故报告单位。
第9条公司安委会得知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和收集证据的工作。
第10条? 公司安委会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参加安全事故现场勘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