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磁波的危害

合集下载

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

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

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极低频电磁波是指频率低于300赫兹的电磁波。

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与其他电磁波有所不同,其传播速度较慢,衰减较大。

首先,由于极低频电磁波的波长较长,与水分子的作用力较强,因此在海水中传播速度较慢。

其传播速度与频率和导电性有关,而海水中导电性很高,因此极低频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只有几百米每秒。

其次,海水对极低频电磁波的衰减效应较大,主要是由于海水中存在的离子和分子的运动引起的电阻性损耗和电抗性损耗。

其中电阻性损耗是指海水中的带电离子与电场中的极低频电磁波相互作用导致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而损失,电抗性损耗是指电磁波的能量通过极低频介质的分子和离子的运动而损失。

这些损耗效应使得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和较远程准确性都受到影响。

此外,由于海洋水温、盐度、压力等因素的不同,会对极低频电磁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海水中的中层是极低频电磁波的反射层,可以将电磁波反射回地球表面,因此极低频电磁波能够在海底探测和通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在海水中传播的极低频电磁波的特性与其他电磁波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传播速度慢、衰减大等方面。

但由于它的一些特殊的传播特性,如反射层等,还是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研究和通讯等领域。

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可以使用一些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和解释,主要包括传播速度、频率和导电性、衰减等参数。

首先,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只有几百米每秒,与频率和导电性密切相关。

据科学家的研究,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在150至300米每秒之间。

这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这是因为电磁波与海水中的离子和分子相互作用,导致能量的转化和损失,从而减缓了传播速度。

此外,频率和导电性也是影响极低频电磁波速度的重要因素。

频率较低时,海水的导电性较高,会导致传播速度减慢,反之,则会导致传播速度的增加。

其次,衰减是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海水中的离子和分子的作用力较强,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衰减比在其他介质中更为严重。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电脑辐射、手机辐射防护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电脑辐射、手机辐射防护

现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电子产品所产生的辐射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了解电脑辐射和手机辐射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电脑辐射电脑屏幕所产生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静电场辐射、低频电磁波和高频电磁波。

1. 电磁辐射电脑主机、显示器等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会引起头痛、眼疲劳、失眠等不适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电磁辐射病。

2. 静电场辐射由于电脑屏幕摩擦带电,会产生静电场辐射,使得人体周围的空气离子化,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3. 低频电磁波电脑主机、显示器等设备都会产生低频电磁波,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

4. 高频电磁波电脑主机、显示器等设备也会产生高频电磁波,长时间暴露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二、手机辐射手机辐射主要包括电磁波辐射和热辐射。

1. 电磁波辐射电磁波辐射是指手机通信时所产生的辐射,长时间使用手机可能会引起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脑部损伤。

2. 热辐射手机使用较长时间后,机身发热会产生热辐射,对人体皮肤产生灼伤、干燥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导致皮肤癌。

三、防护措施:针对电脑辐射和手机辐射,我们可以采取如下防护措施:1. 使用辐射低的产品:在选购电脑和手机时,可以选择辐射低的产品,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2. 减少使用时间:电脑和手机不宜长时间使用,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

3. 使用防辐射眼镜:电脑和手机屏幕释放出的辐射对人眼有一定危害,可以配戴防辐射眼镜来保护眼睛。

4. 使用防辐射贴片:可以在电脑、手机等设备上贴上防辐射贴片,减少辐射的影响。

5. 使用免提耳机:使用手机时,可以采用免提耳机来减少手机辐射对头部的直接照射。

6. 定期运动:定期进行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7.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对于保护身体健康也非常重要,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鲜果、蔬菜等。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

2.对工作空间屏蔽:为了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作业环境,保护作业人
员身体健康和防止干扰,可以在作业环境建造六面体屏蔽室,阻止电磁能 量进入屏蔽室。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实施电磁屏蔽,必须满足下述要求:
1.中、短波频段,可采用金属材料将场源屏蔽起来。屏蔽材料 可选用铜、铝、铁。屏蔽结构要设计为六面体全封闭型。 2.超短波、微波段,一般选用金属材料与非金属吸收材料制成 复合式屏蔽体。屏蔽结构可设计为六面体全封闭型和屏蔽墙两种。 3.屏蔽结构设计要合理,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孔和缝隙, 避免楞角及尖端突出物。 4.设计屏蔽结构时,要注意屏蔽体对被屏蔽设备的电特性影响, 妥善地设计屏蔽体与被屏蔽设备的间距。 5.屏蔽休各部件接触要良好,并采取多点接地。接地线要求表面 积要大,长度要短,阻抗小。
1. 干扰电子设备
大量的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造成广播与电视不能收听、收看,自动 控制信号失误,电子仪器仪表失灵,飞机指示信号失误或空中指挥信号受 到干扰,干扰医院的医疗器械或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等,从而带来大量的经 济损失。
2. 影响易燃易爆物品
高压线路产生的电晕在导线及其金属表面空气中的电晕放电,绝缘 子承受高电位梯度区域中放电并产生火花,连接松动或接触不良产生的间 隙火花放电的电磁辐射对诸如武器弹药、燃油等易燃、易爆物质产生潜在 的威胁,或者使电爆管的效应提前或滞后,从而危及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4. 危害人体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包括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高频电磁波对生物肌体细胞起“加热”作用。人体接受电磁辐射 后,使肌体升温,如果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体温的调节无法把热量散 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进而引发各种症状,这被称为热效应。 低频电磁波产生的影响,即人体被电磁辐射后,体温并未明显升高, 但已经干扰了人体的固有微弱电磁场,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 生改变,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这些属于非热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 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其伤害程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 性病态,甚至危及生命,即为累计效应。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传播形式。

电磁波辐射是指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电磁波辐射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效应:高频电磁波,如微波、红外线等,会导致体内组织产生热效应,引起局部或整体升温,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皮肤烧伤或热中暑等症状。

2. 组织损伤:高能电磁波,如X射线和γ射线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对细胞和组织产生直接的损伤,长时间的暴露可能引发白血病、肿瘤等疾病。

3. 生物电效应:低频电磁波,如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可干扰人体神经和细胞的正常电信号传导,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产生头晕、失眠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4. 生殖和发育影响:某些频率的电磁波可能对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减低生育能力或导致流产。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对于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在科学界仍存在一些争议。

大部分研究认为,低剂量的非离子辐射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时间暴露和高剂量的辐射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人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接触电磁辐射源的时间和距离、使用适当的屏蔽装置、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等。

低频电磁辐射有哪些?

低频电磁辐射有哪些?

低频电磁辐射有哪些?电磁辐射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很常见,电磁辐射即电磁能量以电磁波形式或者光量子形式发射或泄漏到空间的现象。

那么在生活当中低频电磁辐射有哪些?来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低频电磁辐射有哪些?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接触的电磁辐射通常可分为射频辐射和极低频辐射。

所谓的低频辐射,指的就是发射出频率低于300赫兹的家电设备及配电系统(如墙壁内的配电线等),而户外来源则为住家附近的电力设施,如变电所、高压输电线、配电线等。

一般说来,电焊工人、变电所工作者、影片放映技师、影印工作者、裁缝师等,都是暴露在低频辐射之下的高危人群。

那么家中低频电磁辐射有哪些呢?1、电吹风很多人想不到,电吹风运作时产生的辐射量在家用电器中名列前茅。

一个1000W的电吹风。

开启后,在紧贴电吹风的后端,仪器(小黑匣子)显示数值一路猛跳:87mG-144mG-356mG-411mG,最后在340-360mG之间徘徊(mG毫克斯是磁场强度单位,在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的这项研究中用来计算低频电磁辐射量)。

不过,当距离增加时,辐射量迅速衰减。

“小黑匣子”往正后方移开5厘米,辐射量跌至17.7-19.1mG,再往后,大约10厘米处,辐射量减至10mG。

测试发现,电吹风的出风口,安全系数高出很多。

在距离出风口3厘米处,低频辐射量为42.8mG,再远一点,大约8-10厘米处,也就是我们平时吹头发的距离,这里的辐射量就只有5.5mG了。

其实,日常生活中,紧贴电吹风后端的概率几乎为零。

即便在理发店里,有隔壁座位的电吹风对着你,这个距离也一定远大于10厘米。

2、电视机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离不开电视机,电视机也是家电中最主要的低频辐射源之一。

紧贴一台29英寸彩电屏幕的中心位置,低频辐射量为22.9-26.4mG。

移开1米,辐射量跌至1.7-1.9mG;一般家庭中,电视和沙发的距离普遍在2米开外,再往远处移,2米开外,辐射量只有1.0-1.1mG。

高频和低频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有什么差别?

高频和低频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有什么差别?

高频和低频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有什么差别?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大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电磁辐射在细分的时候又能高频和低频电磁辐射,高频和低频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区别呢?今天
高频电磁辐射:高频辐射的频率一般是在800MHz-3000MHz,高频辐射又称为热效应,高频辐射的产生需要功率。

高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目前已经有相关的标准管控。

举例用手机来说,手机与基站的通信频率是850/900/1800/1900/2100MHZ等等,手机就有SAR 标准来管控。

低频电磁辐射:低频辐射的频率一般是在0-300Hz,低频辐射又叫做非热效应。

长时间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比高频辐射更强,因为低频辐射的频段0-300Hz与人体内部的组织机体之间的传输频率
相同,会对内部通讯形成干扰。

同时,低频辐射还会改变人脑中的水分子的晶体结构,这样对于青少年人脑未发育完全的人来说,长期处于低频辐射环境中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隐患。

然而,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和强度的大小。

一般而言,频率愈高,强度越大,能量就愈大。

所以说高频电磁波的波长短,穿透力强,危害更大一些。

关于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有哪些的辐射污染小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及防护一、电磁辐射1、电磁场高频率交流电路会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能量,形成有电力和磁力共同作用的空间,这种电力和磁力共同作用的空间称为电磁场。

2、电磁波电流在导体内的流动会产生电场,电流在导体内变化会产生磁场,因此辐射出去的能量叫电磁波。

3、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长期持续暴露于电磁辐射环境可引发自觉神经症状、心血管功能紊乱、生殖功能降低及各系统癌变等多系统损伤效应。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会产生热作用,由于神经细胞对温度的耐受性比较低,因此热效应对脑功能及形态的影响比较明显。

通常出现意识、思维、情感、行为及记忆等障碍。

2、对视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晶状体的损伤。

射频辐射还对眼的其他部位如结膜、角膜、虹膜、眼底等造成损害,包括易疲劳、视力下降、结膜充血、角膜损害、视网膜黄斑区出现灰褐色斑、黄斑区陈旧性病变、对光反应弱、眼底小血管痉挛、出血和视网膜细小出血点等。

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即使在低场强的情况下这种影响仍然存在。

如心律不齐、心动过速,长期暴露于射频辐射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等。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动物实验得出的结果表明射频辐射的免疫效应与功率密度和曝露时间有关,功率密度较大时,短期曝露可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长期曝露则抑制免疫功能。

另外,射频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还存在着累积效应。

5、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电磁辐射对男性生殖系统的不利影响表现为性功能下降、阳痿早泄、加剧性器官萎缩衰老、精子粘稠、减少或坏死甚至绝精;对女性生殖系统的不利影响表现为加剧女性卵巢衰老、月经紊乱、增加乳腺癌发病率。

6、对胚胎/胎儿和遗传学的影响胚胎/胎儿期是细胞分裂、分化和功能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环境因素的干扰较为敏感。

电磁辐射可能对胚胎/胎儿和遗传学存在影响,但有待于更为深入的验证。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每一位手机拥有者都面临着电磁波的侵害,加强自我保护是必要的。

这里告诉你几条具体的防护措施:1.移动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致癌,所以移动电话响时,一秒后再听手机。

2.如果身边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

3.在使用手机的同时,采用可靠的电磁波防护产品。

配备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的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4.在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

5.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

6.平时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波对人体危害各种电子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和照明灯具等,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电磁波,超量的电磁波辐射能引起人体的大脑、神经、生殖、心血管、血液和免疫等系统和组织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一、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波是一种物质存在形式,从古至今就存在于我们周围,比如:阳光、闪电、热能等。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射线等都属于电磁波。

肉眼看得见的可见光属于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或解释为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人们还称其为"电子烟雾"。

科学家研究发现,只要有电,电磁波无处不在。

各种电子设备,包括电脑、电视机、空调机、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等,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打个比方,当我们向水中扔一块石子时,在石子入水处会形成一个中心,水此以此中心向周围传播。

电磁辐射在空中传播也类似水波,如果假设没有损耗,就可以无限远地传播开来。

但是,由于空气和空间物体有吸收作用,电磁辐射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

二、电磁辐射在哪里电磁辐射就在我们身边,如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电脑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

低频emi干扰解决方法

低频emi干扰解决方法

低频emi干扰解决方法(最新版4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低频 EMI 干扰的来源和影响1.来源2.影响三、低频 EMI 干扰的解决方法1.抑制干扰源2.减小干扰源的du/dt3.减小干扰源的di/dt4.使用集成的 EMI 滤波器5.可靠接地四、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日益普及,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电磁干扰(EMI)的问题。

低频 EMI 干扰是指频率范围在3~3000 赫兹之间的电磁干扰。

本文将探讨低频 EMI 干扰的来源和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类干扰问题。

二、低频 EMI 干扰的来源和影响1.来源低频 EMI 干扰的来源很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开关电源:开关电源是电子产品中最常见的电源类型,由于其开关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因此成为低频 EMI 干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2)电机: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场,如果电机的电磁场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场相互干扰,就会产生低频 EMI 干扰。

(3)荧光灯:荧光灯在启动和关闭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脉冲,从而产生低频 EMI 干扰。

(4)其他设备: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低频 EMI 干扰。

2.影响低频 EMI 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干扰:低频 EMI 干扰会影响电子设备中的信号传输,导致信号丢失或错误。

(2)设备故障:严重的低频 EMI 干扰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设备。

(3)电磁辐射:低频 EMI 干扰会产生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三、低频 EMI 干扰的解决方法针对低频 EMI 干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抑制干扰源:通过优化开关电源的设计,减小其开关过程中的电磁干扰;采用滤波器等技术降低电机、荧光灯等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

2.减小干扰源的du/dt: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减小干扰源的du/dt。

3.减小干扰源的di/dt:通过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减小干扰源的di/dt。

低频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探究

低频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探究

低频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探究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离不开的必需品。

然而,低频电磁波作为这些电器设备的一种辐射类型,也被人们普遍关注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低频电磁波的概念、来源、作用机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低频电磁波的概念低频电磁波是一种电磁波辐射,指的是频率在300赫兹以下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约为1000米至1千米。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引起的,它以光速传递,能量较强且辐射范围广。

低频电磁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辐射类型,来自于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设施,如手机、电视、微波炉、高压线路、变压器等。

二、低频电磁波的来源低频电磁波的主要来源是电器设备和电力设施。

电器设备包括了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方面常见的设备,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而电力设施则包括了输电、变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的设备,高压线路和变压器则是典型的低频电磁波辐射源。

三、低频电磁波的作用机理低频电磁波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电磁感应和电离作用对物质产生作用。

电磁感应是指由于电磁场的变化而在导体或电介质中产生感应电流和电荷分布。

在低频电磁波中,发生电磁感应的程度较小,但如果电磁波的强度足够大,则可以引起人体组织中的微小电流产生,从而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电离作用则是指低频电磁波能够将空气分子电离为正离子和负离子,以及电磁波的能量能够剥夺分子中的电子,使其变成正、负离子或自由基等活性物质,从而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低频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低频电磁波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低频电磁波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负面影响认知、记忆、心理健康、癌症等。

此外,低频电磁波也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疾病免疫力的影响。

然而,目前对于低频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真实影响尚未有着一致的结论。

大部分研究仍处于实验室和动物实验阶段,缺乏针对人类实际情况的长期大规模研究。

九种波形对人体的影响

九种波形对人体的影响

九种波形对人体的影响
1. 红外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2. 紫外线:能够杀菌消毒,对皮肤病和感染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3. 电磁波: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中可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4. 高频电磁波(微波):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也可能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5. 低频电磁波:对人体有一定的生物学效应,但目前研究尚未明确低频电磁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确切关系。

6. 磁场:适量的磁场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但过度暴露可能导致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7. 摆动波:能够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促进放松,减轻压力。

8. 声波:按不同频率的声波可以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低频声波可以帮助放松,高频声波则可能引起不适。

9. 光波:不同颜色的光波对人体具有不同的作用,如蓝光有助于提高警觉性,红光则有助于缓解疲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专题研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作者:云间仙客提交日期:2008-2-20 18:48:00 | 分类: | 访问量:22准备要造人了,看看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今天收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如下:一、电磁辐射的定义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多种形式,频率范围从0到无穷大,由低至高可大致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X光)以及伽玛射线等。

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

二、电磁波的分类长波——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km范围内的电磁波。

短波——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混合波段——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三、常见电磁设备的工作频率高压电力设备:50HzGSM移动通信:900/1800MHz(上行和下行)CDMA移动通信:825-880MHz(上行和下行)小灵通:1915-1900MHz中波广播:535-1605KHz短波广播:4-19MHz调频广播:88-108MHz电视:59-92,168-223,471-566,607-958MHz家用微波炉:2450MHz工业微波炉:915,2450MHz卫星通信:100M-60G四、电磁辐射源的种类(1)天然电磁场:光、雷电及地磁场等是自然的电磁现象;(2)工频电磁场: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洗碗机、电吹风、吸尘器、电灯等家用电器、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电动机车等则是工频电磁场发射源;(3)射频电磁场:广播及电视发射塔、雷达、移动电话手机及基站、微波炉、电子防盗系统等则是环境中常见的射频电磁场发射源。

电磁波实验研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电磁波实验研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电磁波实验研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在当今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通信、雷达、卫星导航还是无线电、微波炉等,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深入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电磁波实验的研究,探讨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一. 实验设计为了研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台信号发生器和一台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电磁波信号,而示波器可以用来接收和显示电磁波信号。

实验一:探究电磁波的频率特性我们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系列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测和记录它们的传播特性。

我们可以逐渐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电磁波信号的波形和幅度变化。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频率电磁波传播特性的规律。

实验二:探究电磁波的波长特性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并将示波器固定在某个位置。

然后,我们在示波器附近放置一个接收天线,并在一段距离内放置几个检测点。

通过测量不同检测点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强度,我们可以计算出电磁波的波长。

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电磁波信号的衰减情况,推测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规律。

实验三:探究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电磁波信号引导到一个较长的导线上,观察电磁波在导线上的传播情况。

通过改变导线的形状和材料,我们可以探究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特性。

我们可以记录反射和折射角度,以及电磁波信号传播的路径和强度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材料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二.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实施和数据的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磁波的频率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加,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会减小,信号衰减会加剧;而低频电磁波可以在比较远的距离内保持较好的传播状态。

2. 电磁波的波长特性: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电磁辐射的原理及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的原理及防护措施

32-+ 电磁辐射的原理及防护措施电子设备工作时,既不希望被外界电磁波干扰,又不希望自身辐射出电磁波干扰外界设备及危害人体健康,所以需要阻断电磁波的传播路径,这就是电磁屏蔽,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的衰减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1)电磁波传播到屏蔽体表面时,由于空气与屏蔽体界面处波阻抗发生突变,电磁波产生了反射;(2)电磁波通过金属材料表面后,金属材料会由于感应电动势形成涡流,涡流磁场与原来磁场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从而实现屏蔽作用,也就是吸收损耗;(3)在屏蔽体内未衰减掉的电磁波,传播到屏蔽体另一表面时,遇到阻抗突变的金属-空气界面再次发生反射,重新返回屏蔽体内后产生多次反射。

电磁屏蔽效果可用屏蔽衰减来表示,屏蔽衰减代表干扰场强通过屏蔽体受到的衰减值。

屏蔽衰减(单位为dB )的定义为:式中,E1和H1为入射到屏蔽体前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E2和H2为从屏蔽体透过后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

电磁屏蔽的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表示吸收损耗;R表示反射损耗;r表示屏蔽体与场源的距离;μ为相对磁导率;σ为相对电导率;f为电磁波频率。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随着电磁波频率的增加,吸收损耗所占的比例随之增加,而反射损耗所占的比例随之减少。

因此,对于高频电磁波,主要利用高电导率的金属材料产生涡流,用以对外来电磁波产生抵消作用。

对于低频电磁波,通常可以采用具有高磁导率的材料,使磁力线限制在屏蔽体内部,防止电磁波扩散。

影响材料电磁屏蔽效能的因素包括材料的电导率、磁导率及厚度等。

根据电磁屏蔽的机理,电磁屏蔽产品设计可以结合屏蔽的电磁波频段,采取高电导率或高磁导率的材料进行开发,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工艺来制作不同形态的电磁屏蔽材料,见下表。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广泛应用的电磁屏蔽材料包括导电浆料、导电胶、导电涂料、导电漆、导电橡胶、导电布、导电泡棉、金属丝网及透明导电膜等。

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4、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
1、 导致人体全部或部分温度升高的宏观致热效应。 2、 仅使人体器官内的细胞或部分病变的微观致热效应。 3、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与人体组织和细胞作用而引起的非致热效应。 产生宏观致热效应的电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微观致热效应在1mW-10mW/ cm2 ;浅 致热效应在1mW/cm2 以下。 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主要体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致热效应,可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不可恢复的伤害,如:眼睛产生白内障、男性不育: 当功率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时,可在几秒内致人死亡。 2、高频弱电磁场对人体的非致热效应的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人体反复受到电磁辐射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条件反 射性活动受到抑制,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局部性血室传导阻滞,消化不良等。 感觉系统——低强度的电磁辐射,可使人的嗅觉机能下降,当人头部受到低频小功率的声频脉 冲照射时,就要以使人听到好象机器响,昆虫或鸟儿鸣的声音。 免疫系统——我国有人初步观察到,长期接触低强度微波的人和同龄正常人相比,其体液与细 胞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细胞花环与淋巴细胞转换率的乘积减小,使人体的体 液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 内分泌系统——低强度微波辐射,可使人的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CRT、ACTH 活性增加,内分泌功能受显著影响。 遗传效应——微波能损伤染色体。动物试验已经发现;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 射老鼠,会在4-12%的精原细胞骨形成染色体缺陷老鼠能继承这种缺陷,染色体缺陷可引起受 伤者智力迟钝、平均寿命缩短。
7、学会防辐射
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 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脑、电视电子仪器、医 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 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如果 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比较高,公众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低频电磁波

低频电磁波
---台湾大东纺织的e-shell®金属纤维与棉混纺纱; ---瑞士Shield EMC 紗是以具有專利的特殊短纖紡
紗過程所紡製出來的紗,其應用非常細緻而且具 有高傳導性的銀片金屬做為芯紗,再與棉或聚酯 短纖或其他短纖維紡製而成。這種金屬芯紗是將 金屬塗佈或漆在芯紗的表面,或者是用銀合金製 作成的金屬紗線,必須具有良好的導電性。
SE的定义:空间某点上未加屏蔽时的电场 强度E0(或磁场强度H0或功率W0)与加屏蔽 之后该点的电场强度E1(或磁场强度H1或功率 W1)的比值的对数。
电磁波衰减分级标准
SE(DB) 0 <10 10-30 30-60 60-90 >90
衰减 程度 无
差 较差 中等 良好 优
抗电磁辐射纺织产品的常规评价测试方法抗电磁辐射纺织产品的常规评价测试方法用反射率用反射率rr透过率透过率tt吸收率吸收率aa和屏蔽效和屏蔽效能能seseshieldingeffectivenessshieldingeffectiveness来评价其抗来评价其抗电磁辐射的效果其中采用最普遍的是屏蔽效电磁辐射的效果其中采用最普遍的是屏蔽效能能sese
SE=R+A+B
式中SE—电磁屏蔽效果dB; R—表面单次反射衰减; A—吸收衰减; B—内部多次反射衰减(只在A<15dB情况下才
有意义)
------高频电磁波,采用导电型电磁波防护 材料,利用低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中产生 的涡流,形成对外来电磁波的抵消作用, 增加反射率,从而达到屏蔽效果。
------低频电磁波,采用导磁型电磁波防护 材料,提高对电磁波的吸收率,从而使 磁力线限制在屏蔽体内部,防止扩散到 屏蔽的空间去。
致热效应:肌体升温,内部组织严重“烧伤”。
非热效应:低频电磁波干扰人体固有的微弱电磁场。

高频低频辐射的危害一

高频低频辐射的危害一

高频低频辐射的危害一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吗?回答是肯定的。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现不孕症、脱发和白内障是雷达兵的职业病。

从事射频作业人员,长有神经衰弱、性情急躁、易激动、脱发多汗、女性月经絮乱、性功能衰退、血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增加等不良效应,因此在近场区工作人员要穿着铜丝织物制成的防护服。

高频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已为众所周之的常识。

低频低强度的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电脑及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也有伤害吗?也许您不能明却作出回答。

下述信息将对认识这一问题给予您一些帮助。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就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对此研究结果和调查报告进行报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低频电磁波会导致人体患癌症、冠状动腺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日本电脑劳动与保健调查委员会1995年曾对250名怀孕的电脑操做人员进行调查,其中18人患妊娠中毒症,35人流产,97人出现死胎,发生率60%。

湖北省对邮电储汇系统电脑操作员进行调查发现,接触期间怀孕8人10次,出现异常妊娠4人6次,发生率达60%。

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发现两位妇女长期接触使用电脑,结果双双产下畸胎。

无独有偶,大连妇幼保健医院出现4例孕妇产下青蛙畸形儿,她们都没有家属病史,夫妇都没有服药之嫌,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电脑使用者。

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电脑屏幕与工人健康问题的最新修正意见中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计算机,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也增加畸形儿发生率。

专家指出:发育中的胎儿特别是怀孕初期3个月,胎儿的器官正在形成期,电磁辐射将会引起胚胎死亡、器官发生畸形、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计算机操作人员血管病发病率高出非专业人员2.8倍。

今天,全球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

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它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领域,无孔不入、无处不有。

低周波的作用

低周波的作用

低周波的作用
低周波是指频率较低的电磁波或声波,其振动频率通常在20Hz以下。

低周波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1. 刺激神经系统:低周波电磁波的穿透力较强,进入人体后能够直接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反应。

例如,低频电疗在康复治疗中利用低周波电刺激,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2. 影响身体机能:低周波电磁波对身体的影响可以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等。

因此,在物理治疗和康复中常用低周波电疗来治疗肌肉疼痛、关节炎等问题。

3. 干扰电子设备:低频电磁波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容易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例如手机、电视、银行卡等。

因此,一些场合会禁止佩戴电子设备,以防止信号干扰和信息泄露。

4. 影响环境:低频声波会产生较大的声能传播,在工业生产中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建筑物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某些环境中,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低周波作用的具体效果受到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应用。

同时,对于长时间和高强度的
低频波暴露,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频电磁波对人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两种:
1,高强度的无线电波可以在人体内形成感应电流,对神经系统和内脏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社交方式的改变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人造电磁场来源,环境中人造电磁场下的暴露量不断增加。

从电力的产生和传输,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到电信和广播,无论家居还是工作,每个人都暴露在以复杂的方式混合的微弱的电场和微弱的磁场之中。

在外界没有电场的情况下,我们人体内也会有作为正常身体功能的一部分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很微弱的电流。

比如,神经会以发送电脉冲的形式传递信号;大多数的生物化学反应,包括消化和大脑活动,都伴随着带电粒子的重新排布。

心脏的电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医生可以用心电图来记录下它们。

低频的电场可以像影响由带电微粒组成的其它物质一样影响人体。

当电场作用在导电材料上的时候,会影响表面的电荷分布。

电场会使得电流从身体流向大地。

低频的磁场可以在人体中感应出环流的电流。

电流的强度取决于外界磁场的强度。

如果电流足够大,会产生对人体神经和肌肉的刺激,或者影响其它的生理过程。

电场和磁场都可以在人体中感应出电压和电流,但是就算直接站在高压电线的下方,身体中感应出的电流相比于可以产生电击或者其他电效应的限值仍然是非常小的。

2,一些能被分子吸收的光,比如可见光、红外光和微波(包括微波炉里面的辐射),如果高强度高的话,可以加热人体造成烧灼伤害
加热是射频电磁场的主要生理作用。

在微波炉中,这一事实被用来加热食物。

人们平常接触到的射频电磁场的强度比可以产生明显加热效果的强度低得多。

射频电磁波的加热效应是目前安全准则制定的主要依据。

科学家也在研究长期暴露在可以加热人体的临界值以下产生效应的可能性。

到目前为止,低强度长时间暴露在射频和工频的电磁场下的负面健康影响并没有得到确证。

对于大部分可见光甚至更低频的红外、微波辐射波段,由于光子的能量比分子间化学键的能量小,是不可能破坏分子结构的。

如果波长合适(主要是红外光),能够被分子吸收(跟分子的振动或者转动能级恰好匹配),那么分子会吸收这种电磁波而使得分子运动变得剧烈;而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能够驱动某些极性分子(分子内部有带正电和负电的部分)做振荡运动,使得分子之间互相碰撞,也会加剧分子的运动。

总之,就是在这一波段的电磁波的作用下将会使得人体温度升高,有可能造成烧灼的伤害。

微波炉就是利用电磁波驱动水等极性分子振荡运动以加热食物另外,一切物体都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就是“黑体辐射”的物理知识。

辐射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能量分布服从普朗克提出的黑体辐射定律。

我们日常所见的一切都在不停地以电磁波照射着周围的一切,也持续受到着周围一切的黑体辐射。

按照室温计算(300开尔文,27摄氏度),我们辐射的电磁波强度最大的波长是约十个微米,处于红外光的范围里,每平方厘米的皮肤每秒钟辐射出的电磁波总能量为0.046焦耳。

显而易见,低强度的红外光辐射对人体是完全无害的。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眼睛看不见红外线,但是会被高强度的红外线烧伤。

一般的微波炉工作频率是2.45GHz(1G 等于十亿),无线网络(WIFI)的无线路由器工作频率一般是2.4GHz(也有5GHz的),3G 网络的频率在1.7-2.4GHz之间,而手机的信号频率在0.8-0.96GHz之间和1.71-1.85GHz
之间,在这些频率范围内,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表现为热效应。

电磁波通过驱动极性分子(主要是水)做振荡运动,使得分子之间互相碰撞,加剧所有分子的运动,表现为温度升高。

对于像部分食物或者生物体这样含水多的物体,这个波段的穿透深度基本上在厘米量级(温菜的时候有时表层热了,下面还凉着),所以如果你没有感觉到皮肤发热或体温上升,那么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波段的辐射伤害。

总之,在从可见光到微波波段的电磁辐射里面,如果没有闻到烤肉的味道也没有觉得体温升高太多的话,就不用担心电磁辐射的伤害。

尽管说从物
理上来说“手机致癌”的说法并没有道理,但是必须承认,关于手机致癌的讨论并没有定论。

在很多国家都有关于手机致癌的传言,也有不少或正或负的关于手机是否致癌的研究,然而一直都没有明确的论断。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展开的全球迄今最大规模的手机安全研究显示,使用手机与脑癌之间没有明显联系。

其他科学研究对于健康一般影响的结论:
一些社会公众把众多的症状都归结于家中低强度电磁场下的暴露。

报告的症状包括头痛、焦虑、自杀和抑郁、恶心、疲劳和性欲减退。

到目前为止,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些症状与电磁场中的暴露有任何联系。

至少这些健康问题中的一部分是由环境中噪音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或者由于心理上对新技术的焦虑而产生的。

对于怀孕结果的影响
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很多不同来源的电磁场下的暴露,比如电脑屏幕,充水床垫和电热毯,射频的电焊机,电疗设备和雷达,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的组织都进行过评估。

总的结果显示,暴露在正常环境的电磁场强度下,不会增加自然流产、胎儿畸形、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等不良结果的风险。

有少数的报告中,间接推测出的电磁场暴露与健康问题之间有关联,像发现在电子行业工作的工人的子女有早熟和低出生体重的现象,但是这些结果没有被科学界认为一定是电磁场辐射造成(要考虑到其它因素像接触化学溶剂)。

白内障
在接触高强度射频和微波辐射的工人中,偶尔会有普通的眼部刺激和白内障的报告,但是动物的实验结果并不支持在没有达到加热危险的电磁场强度下会产生这样形式的眼部伤害。

更没有证据显示这样的效应会在大众接触到的电磁场强度下发生。

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暴露在家中的极低频磁场可以稍微增加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

电磁场的超敏感性和情绪低落
一些人士报告对于电场或者磁场具有超敏感性,他们询问身体疼痛,头痛,情绪低落,嗜睡,睡眠失调,甚至抽搐,癫痫发作是否可能与电磁场的暴露之间有某种联系。

但是几乎没有科学证据证明电磁场的超敏感性。

最近斯堪的纳维亚的研究证明这些人士在恰当控制的电磁场暴露实验条件下没有展示出同样的反应。

而且也没有任何可以接受的生物机理来解释超敏感性。

在这一题目上的研究比较困难,因为不仅仅是电磁场单独的直接效应,各种其它的主观反应会掺杂其中。

关于这一题目更多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