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现象
浙江社会流动现象透析
比较高 ,而工人和农民的复制率 比较 低。
一
般说来 , 较高 的职业继承性 或复制率说
等群体发展状况 如何 , 这些都是人们极其
关注 的重大社会热点 问题 。 正是带着这些
明社会的流动性 欠缺 , 社会 系统的封闭程
社会流动趋于 固化
通过 流出表来 分析 子代 职业对 父代
的 流 动 性 , 且 社 会 系统 的 开 放 程 度 和社 并
人们极其关注 的热点 问题 , 浙江省社会科
学 院调研 中心于 2 1 年 6月份开展 了以 01 “ 浙江省城乡居 民社会流动 ”为 主题 的大
型 问卷 调 查 。
会的现代化 程度 也较 高。 出身于不 同职业 家庭 的人 成为 国家公务 人员 的几率 有 明 显不同。 各家庭 出身进入 国家公务人 员几 程度的继承性。 这说 明优势职业地位 的继 承 陛更强 , 社会流动趋于固化。
正是充分 的社会 流动 ,为 3 0多年的改革
开放提供 了持续动力和人才支撑。 但是, 当前社 会流动 总体 状况 如何 ,
代 际流动状况如何 , 为什么人们感到社会
民阶层 在不断缩 小 ,体 力 劳动者也 在减
少 , 国家 、 会和企业 的管 理者 以及专 而 社 业技术人员 、 办事人员 等 白领成为社会结
■ in Leabharlann g a 浙江社会流 动现象透析
浙 订怂 一 个流助 I ㈣雏 , /, .x I ̄ F 一 . 、 丸分的  ̄7 i H "; i- :D i ; 仃 班 字 会 } f 流动 ,【 ∥能 巡 趣 i f 仆 _ } 化解
,
满 , i¨ l 4 1 ㈡ , ”他 0 r
浙江的消费断层现象
不确定性增加有 密切 关系。看病 、 老等 养 社会保 障不健全 , 人们需要通过增加 储蓄 预 防未来 医疗 、 老等需 求 ; 养 随着 中低 收 入家庭对未来就业 、 收入 的担忧进一 步加
剧 ,需 要 依 靠 增 加 储 蓄来 应 对 未 来 住 房 、
基 金 统 筹 部 分 征 缴 ,逐 步 做 实个 人 账 户 ,
消费断层 出现的原 因
收入 分 配调 节 不 足 , 费 需 求 增 长 差 消 距 拉 大 。 入 分 配 失 衡 是 不 同消 费 阶 层 的 收
产 品 供 应 不 足 有 关 ,难 以 形 成 有 效 供 给 。
消费升级 的趋势要求 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 ,
村 居 民收 入 增 长 上 的 良性 互 动 , “ 加 是 被
解决消费断层 的问题 ,关键 是要顺 应消 费结构 的变 化, 满足城 乡居 民 口益增加 的物质需求 , 促进 各消费 阶层消费收入 的可持续增加 、 消费支 出的协调增长
快” , 的 不仅透支 了农 村消费能力 , 而且 由
浙 江 经 济 Z JA CON HE I NG E OM Y
25 J y 2 0 ul 01
至 20 — 0 7 左 右 。换 言 之 , 村 居 民 0520 年 农 相 对 城 镇 居 民 的人 均 纯 收 入 、 均 消 费 性 人
支 出水平之 比越来越 低 , 入 、肖 收 ? 费性 支 出绝对差距越来越 大的时候 , 人均消费支 出 比例却在 不断 上升 。这一 系列数 据表 明, 这种消费支 出的增加并 不是建立在农
O n I 区域
元(0 0 10 7元 )相 当于当年城镇居 民人均 ,
浙江现象·浙江模式·浙江经验
l 江 省 是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先 行 区 。 浙 江 改 革 开 放 3) 的 历 史 ,是 一 部 f年
新
I 创业富民、 创新强省的发 展史, 是一部中国 社 特色 会主义 理论体
系的 实践 史 改 革 开放 以 来 ,浙 江走 出了一 条具 有 自身 特 点 的经 济 社会 发 展 路 子 .创 造 了令 人 瞩 目的 发 展 奇 迹 认 真研 究 “ 江 现 象” 浙 、深入 探 讨 “ 浙
位 ,其 中出 口总 额 由第 l 上 升到 第 4位 :财 政 收 入 4位 由第 l 4位上 升 到第 5位 。
从 区域 创 新 能 力 看 . 目前 浙江 的科 技 综 合 实 力 居 全 国第 7位 ,区域 创 新 能 力 居 第 5位 .知识 获取 能 力
品 生 产 ,蕻技 术 、资 本 、设 备 的 进 入 门槛 较低 .符 合
入 、缺 特 昧 优 惠 政 策 的 情 况 卜, 浙 江 人 民
第 3位 :农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入 年均 实 际 增 长 85 .%. m l 5冗增 』 到 8 6 6 J l 1 2 5元 , 由第
8f 升 到 第 3位 城 乡 居 民 人 均 收 入 已 上
分 别 连 续 7年 和 2 3年 保 持 全 国 省 区 第 l
他 们 的 创 业需 求 ? 区域 产 业 发 展 存 在路 径 依 赖 .在推 进 产业 升 级 过 程 中 ,由于 小 商 品 性 价 比优 势 明显 、市 场 竞 争 力 强 、覆盖 面 广 ,许 多 产 品 占国 内 甚 至 国 际 市 场 的 13以 },使 浙 江 轻 T 业 发 展 优 势 继 续 保 持 ,以 / . _
从经 济 综 合 实 力 看 .17 9 8年 到 2 0 07
解读“浙江现象”
J GI ACA I J UNH N G
栏主人 兰 I 目持 : 军{ 吴 I
1. % ; 模 以上 工 业 销售 产 值 2 0 元 , 比增 长 1. % , 的 春 风 吹 拂 下 , 然 投 向 市 场 大 海 , 为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22 规 6 9亿 同 68 毅 成 财 政 总收 入 4 2亿 元 , 比增 长 2 . % 。 0 同 35 历 史 上 , 江 是 个农 业 省 份 , 业 基 础 薄 弱 ,自然 资 源 匮 浙 工
亿元 。
小 商 品 大 市场 小 资 本 大 集 聚
今 年 4月 份 , 江 企 业 在 天 津 和 南 京 举 办 的 跨 国 零 浙 售 商 订 货 会 上 大 显 身 手 。 中在 南 京 的 4天 会 上 ,0 其 10多 家 浙 江 中 小 企 业 一 口气 拿 下 了 1. 0 6亿 元 的 订 单 。 家 乐 福 、 尔 玛 等 跨 国买 家还 专 程 派 员 循 踪 而 来 。 沃 跨 国大 买 家何 以 对 浙 江 钟 爱 有 加 ?原 因在 于 浙 江 小 商 品显 示 了 价格 上 的 绝 对 优 势 。 以 温 州鞋 业 为 例 ,在 走 过 了假 冒 伪 劣 的 弯 路 后 ,如 今 温 州 鞋 业 在 确 保 质 量 的 同
半。
“ 腐 大 军 ” 活跃 在 北 京 城 乡 ; 省 外 出 在 全 国各 地 打 工 的 就 豆 全
改革 开放 2 O多 年来 , 江 在 “ 革 开 放 政 策并 无 特 殊 、 浙 改 地 达 20多 万 人 。斗 转 星移 数 年 问 , 些 远 离 故 土 的 棉 花 郎 、 0 这 修 理 区位 条件 亦 非 独 有 、 济 基 础 更 无 优 势 ” 情 况 下 , 现 了 鞋 匠 们 在 含 辛 茹 苦 积 赚 血 汗 钱 的 同 时 ,学 会 了 市 场 经 济 的基 经 的 实 经 济 的快 速 腾 飞 。目前 , 江 省 的人 均 国 内生 产 总 值 已 经 从 全 本 法 则 。 当他 们 将 资 本 积 累 到 一 定 阶 段 时 , 回乡 创 业 , 在 浙 或 或 国第 十 二位 上 升 至 第 四位 ; 政 收 入 、 贸 出 口 、 乡 居 民人 异 乡 扎 根 发 展 , 新 的 起 点 上 开 始 了新 的 追 求 。 个 个 老 板 从 财 外 城 在 一 均 收 入 等 连 续 多 年 位 居 全 国前 列 ;其 中农 民人 均 收 入 已 连 续 当 年 的 打 工 族 中走 了 出 来 。
透析房地产市场“浙江现象”
用 , 部 分 住 房 需 求 提 前 释 放 , 场 需 求 使 市
增 幅较 大 。
浙 江 房 地 产 市 场 供 需 比例 严 重 失 衡
浙 江 全 省 , 别 是 杭 州 、 波 等 主 要 特 宁 城 市 的 房 地 产 市 场 出 现 了 明 显 的 卖 方 市
城 市 品 牌 战 略 实施 城 市 化 进 程 加 快
地 产 主 管 部 门 和 房 地 产 开 发 投 资 企 业 等 有 关 部 门 的 调 查 座 谈 发 现 :浙 江 省 房 地
产 市 场 具 有 典 型 性 , 对 全 国 房 地 产 市 场 特 别 是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的 房 地 产 市 场 具 有 警 示 和 借 鉴 作 用 , 各 级 政 府 和 主 管 部 门 应予 以足够 的重视 。
房地产市场 “ 江现象” 浙
近两 年 来 , 别 是 今 年 上 半 年 , 着 特 随 浙 江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与 繁 荣 ,浙 江 房 地 产 业 复苏 ,房 地 产 市 场 快 速 升 温 — — 土
费 信心增 加 。金融 界对 房 屋消费 的支持
力 度 加 大 , 据 统 计 杭 州 市 房 屋 消 费 按 揭 贷 款 19 9 9年 为 1 0亿 元 ( 民币 ) 2 0 人 , 01 年 猛 增 到 1 0亿 元 。 固定 资 产投 资 中 竣 0 工 住 宅 价 格 不 断 升 高 ,加 之 政 府 采 取 紧 缩 的 土 地 供 应 政 策 和 新 的 交 易 方 式 ,土 地 价 格 猛 增 , 高 了 房 屋 建 筑 成 本 , 在 提 也 推 动 市 场 房 价 上 涨 。 这 些 因 素 的 综 合 作
州 、 州 、 波 和 嘉 兴 等 城 市 的 房 屋 销 售 台 宁
“浙江最美现象”有感
“浙江最美现象”有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浙江最美现象”有感从“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爸爸”等事迹不断在浙江上演,浙江的每一座城市集体向善,这些“最美现象”,已经成为眼下浙江最美丽的“风景”。
“最美”,蕴含着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期待,展示着历经风雨却从未懈怠的道德追求,为浙江,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了道德力量。
美的种子源自民间草根,需要“慧眼敏思”去发现、培养、放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全力推动,为“最美现象”从“盆景”转化为“风景”提供了根本保障。
当我们身上的光环被隐藏时,我们是平凡;而当光环开启后,每个人都变得不一样。
“浙江最美现象”中所涌现的“最美人物”就是这样。
光环不是外界的人所加上去的,而是他们本身就拥有的一种本性——善良。
标准量的善良让我们成为有同情心的人,而足够多的善良却能让整朵善意之花盛开,绽放出花香与光亮。
从去年开始,浙江省委宣传部就在全社会展开发现、争做“最美浙江人”活动,这使得那些常年行善事却不被大众所知的那些人、那些事见诸我们的眼前,成为感动我们的最好事例。
你还记得那个想要当幼师的十七岁女孩吗?她从睡梦中醒来发现失火,到救出两个老人,时间才过去三四分钟。
等到她想要回去拿书时才发现房子早已被大火所吞没,而她的身上也只有短裤与背心。
最美的姑娘,你会是孩子们心目中最美的幼师!你还记得那个黄小荣吗?别看他名字好像傻傻的,但他做起好事来可不含糊。
当有人告知他,离他家店铺不远的那条葛溪中有孩子溺水生死不明的时候,他快速跑到事发地。
如果他走桥去到河对岸,只要一分钟,而且不会有危险。
但他却选择在五米高的堤坝上跳了下去。
跳下去后他的脚砸在了水底的石头上,在水中本来就行动不便的他更加难以行走。
但他一直坚持着,爬行了十多米远终于将人救了上来。
黄小荣,他是“最美爸爸”,他是生命的捍卫者!像叶霄雯和黄小荣这样平凡的人物却拥有着不平凡事迹的人在浙江并不少见。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浙江省低温、少雨的季节。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提供充沛的水气,空气湿润,是浙江高温、强光照季节。
春秋雨季为过渡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雨甚多,冷暖变化亦大。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交替规律显著,年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较多,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同时,因濒临海洋,温、湿条件比同纬度的内陆季风区优越,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
浙江太阳年辐射量在4000-4800mJ/m2 之间,较我国同纬度的内陆省份为多。
全年日照时数在1100-2200h之间。
平均气温在15.0-18.0 ℃之间,极端最低温度零下17.4-2.2℃,极端最高气温33.0-42.9℃。
浙江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 之间,系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全年雨日140-170天。
一年之中,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丰富;7月-8月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最少,多晴冷天气。
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浙江冬季低温、寒潮,夏季高温、干旱,雨季洪涝,夏秋热带风暴和春夏季的冰雹等,均是浙江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 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
浙江年平均气温15~18℃, 极端最高气温33~43℃,极端最低气温-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
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
自由与发展:浙江现象的新解读
、
关 于浙江现 象现有解读 之简评
浙 江 的率 先 且 迅 速 发 展 是 一 不 争 的 事 实 , 所 争 议 的是这 种发 展 的深 层缘 由是 什 么 。从 已出版
和发表 的文 献 资料 看 , 目前 对 浙 江 发 展 之 源 的学
说服 力 。 因此 , 我 们需 要 转换 研 究 视 角 , 对 浙 江发 展 现 象作 全 新 解 读 , 这 或 许 会 让 我们 看 到 一 些 过
去 曾被 忽 视而 又确 实 十分重 要 的东西 。
逐渐 形成 了工 商 皆 本 、 本末并重 、 趋 利 尚贾 、 以利 和义 、 义利 并立 的思 想 观念 , 正是 这 种 文化 和 精 神 气质使 得 浙江 人 “ 一 见 阳光 就灿 烂 , 一 有雨 露 就发 芽” , 在许 多人认 为 不可 能 的地方 和 领 域创 造 出 了 让 世人 叹服 的发 展奇 迹 。无论 是 “ 鸡 毛换糖 ” 的市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1— 0 7 作者 简介 : 徐邦友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 政治学博士 , 浙 江省科 学发展观与浙江 发展研究 中心研究人 员 , 主要 研究 方 向为政治学 、 政府管制 与国家治理。
① 解力平 等 : 《 浙江私营经济研究》, 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版 , 第2 1 7页。
续发 展 的深 层 根 源 在 文 化 , 浙 江 人 自宋 明 以来 就
是学术界最热衷 的学术努力 , 相关 的理论研究成
果也 已是 汗 牛充 栋 不 胜 枚 举 。然 而 , 我 们 总 隐约
感到 , 现有的关于浙江何以能率先发展的理论 、 学 说 和 观点 , 虽 然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或从 一 个 侧 面 说 明 了 问题 , 但 究 其 极 底 而 言 又不 具 透 彻 的 解 释 力 和
从“浙江现象”到“新浙江现象”
一
条靠重 组联合 实现 企业 快速扩 张 的新 路。
4烙 平 价 格 波 动 幅 度 。 持 合 理 利 润 水 平 。 通 过 管 理 整 . 保
合 理布局 , 出现 了投 资过热、 目扩张 、 盲 重复建设 、抢地 盘 、 “ 抢 合 、 场 协 同 , 场调 控 能 力 显著 增 强 , 过 限产 保价 有 效 市 市 通 山头” 等现 象。结果是 在技术结 构调 整到位 后 , 市场 竞争 由立 地把 煤 电等涨价 造成 的成本 向下 游传递 。 窑企业 与新型 干法 水泥企 业之 间 的竞 争演 变成 了新型 干法 “ 新浙 江 现 象 ” 出现 , 志着 浙 江在 水 泥 产 业结 构调 的 标 水泥企业与新型 干法水泥企 业 问的竞争 ,在 2 0 0 3年宏观调 整 又走在 了全 国的前列 ,成 为 我 国率 先完成 水 泥工 业组 织 控 来临后 , 更演 变成 了新型 干法 企业 间 的恶 性竞 争 , 此 浙 结 构调整 的典 范 , 产集 中度 的提 高 , 使 浙江 水泥 业进 入 从 生 将
1 67 , .% 众多外行 业投 资者 介入水 泥行业 : 5
“ 新浙江现象 ” 是伴随南 方水泥公 司 2 0 0 7年 以来 , 用市场
2 技术结 构调 整突 飞猛 进 ,浙江 新型 干 法水 泥产 量 占 化手段 , . 以重组联合 方式大规模 高速扩张 , 水泥生产 集中度快
水泥 总 产量 的 比重 从 2 0 0 1年 的 64 ,快 速 上 升 到 2 0 速提高后 出现的 ,是对浙江省 大型新型 干法水泥企业联 合重 % 04
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
浙江改革开放30 年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史。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认真研究“浙江现象”、深入探讨“浙江模式”、全面总结“浙江经验”、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对于我们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 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浙江科学发展,再创浙江发展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浙江现象”值得认真研究“浙江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缺陆域自然资源、国家资金投入、特殊优惠政策的条件下,浙江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善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做”,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并向经济强省迈进,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
“浙江现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富、省强。
——民富,主要表现为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增长快、差距小,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1978 年到2007 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2% ,由全国第9 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5%,由第8 位上升到第3 位。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7年和23 年保持全国省区第1 位。
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3 、0.3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 年的55.6% 和59.1% ,下降到2007 年的34.7%和36.4% 。
1985 年前后全省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9 年全省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2007 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度接近90%。
——省强,主要表现为经济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协调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从经济综合实力看,1978 年到2007 年,全省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2 位上升到第4 位,人均生产总值由第16 位上升到第4 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第12 位上升到第4 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第15 位上升到第4 位,财政收入由第14 位上升到第5 位。
“浙江现象”的再解秘—加里·贝克尔的视角
首先,共同知识的拥有使协调成本下降 。战后很 多单一民族 国家,如 日本 、韩 国实现 了高速度 的经济增长 ,原因之一就
是 共 同 的 民族 传 统 和 文化 背 景 降 低 了 分工 演 进 中的 协 调成 本 。
其次 ,利他 主义 的文化或伦理 制度导致 了协调成本 的下 降。
的再解秘
加里 ・贝克尔 的视 角
■文 /罗卫 东 许 彬
袱 轻 。 . 经 济 7从 结 构 方 面 来 解 释 , 为 浙 江 工 认 业 以 轻 小 集 加 式 的 劳 动 密 集 型产业为主 , 市 场 门槛 很 低 , 适 合 千 家 万 户 的 老 百 姓 的 自主 参 与 。 . 生 产 8从 要 素 解 释 , 为 认 浙 江 资 本 形 成 尤 其 是 民 间 资
维普资讯
专 栏
浙江入
与
“
浙江现象
。 。 一
, ,
:、: 、
:
,
、
I
j
t
维普资讯
递 增 的 内 生化 技 术进 步 的 产 物 ,研 究 和 开 发 是经 济 增 长 的 引
如果分工带来 了科层制 的团队,那么因委托代理 问题而产生
的成 本 也 就 是 协 调 成 本 。 较 为 有 意 义 的是 贝克 尔 指 出 ,协 调 成 本 与 知 识及 其利 用
有关 。协调之所 以可能和 有效,盖因它建基于一定 的知识之 上。 贝克尔称这种有助于协调活动 的知识为社会一般 的知识 。 那么这 到底 是一 些什么知识呢?为什 么没有这种 既定的知识
工就会停止 。所 以分工 的限度是 由协 调成本 决定着的。哪里
竟
卷首语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揭示了社会财富之源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之魅力,推动了人类经济思想的进步。
而今,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伟大复兴需要理论创新和思想进步。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发起成立斯密论坛(Smithian Forum),由南京大学经济学科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和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论坛宗旨是研讨中国改革与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为中国改革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其研究成果是《斯密论坛》系列论文。
该论坛致力于活跃学术气氛、增进学术交流,为提高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论坛主要面向南京大学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为保证论坛的开放性,热诚欢迎校内外的专家、老师、同学参与。
上述范围内的参与者只要提交一份正式的论文(发表或未发表均可),即可进入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
论“块状经济”新望“块状经济”是“浙江现象”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破解“浙江现象”的一把钥匙。
由“块状经济”的讨论,我们会进入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最精彩的部分,而这种讨论还有可能意味着对传统区域经济学的挑战和创新。
一、“块状经济”现象“块状经济”的历史十分悠久,不是什么新生事物。
手工业时代“块状经济”就已出现,而且已是手工业发展过程中十分突出的现象。
工业革命之后,“块状经济”更加明显。
现代工业城市的产生就是“块状经济”的集大成。
当然,现在人们所突然注意到的“块状经济”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城市大工业而言的,它更多的是指“乡村小工业的集聚”,或是“城市边缘新兴产业群落的快速崛起”。
前者如意大利北部地区,日本大田,德国巴登,中国的浙江,珠三角的个别地方(顺德古镇灯饰,东莞厚街家具、虎门服装、长安电子等);后者如美国西部的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北爱尔兰,中国的东莞、苏州、昆山,台湾新竹等。
各类科技“园区”、“开发区”“工业小区”就是由此而来。
意大利的人文历史底蕴十分深厚,但这个国家在工业革命中落后了半拍,以大机器为标志的重型制造业比不上其他发达国家,所谓“福特式工厂”并不占主导地位。
浙江最独特的五个方面
关注浙江现象其实已很多年了,不仅仅是因为浙江经济发展卓有成效,产品出口迅猛、民营经济发达、文化大省、院士大省,其实还缘于其他许多方面。
近年来也多次到过浙江调研,特别是近期在“人文浙江”的支持下,笔者又对台州、义乌、东阳等地进行了考察,印象深刻。
总结起来,这么多年来浙江有五个方面给我印象深刻。
其一温州是全国最早实行承包到户的地区之一;其二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温州模式;其三是浙江的第三意大利现象;其四是信用浙江的打造;其五是文化大省的浙江也成了经济大省。
其一,温州在全国最早实行承包到户。
过去我们一般以为小岗村是我国最早实行承包到户的,其实错了。
温州的永嘉比风阳的承包到户早许多年。
承包到户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重要的变革,它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乃至整个改革的序幕。
没有农村改革,也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温州永嘉在文革时由于吃不饱肚子,是我国最早在农村实行承包到户的地区之一,是改革的先锋队之一。
在当时的政治风险极高的情况下,温州人这样做,反映了温州人一个明显的特殊之处:敢作敢为。
其二,浙江的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国独树一帜。
民营经济,其实就是区别于国营经济。
过去一大二公,公的东西越多越根红苗壮,越受到重视。
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各地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发展了非国有的民营经济,产生了“温州模式”,也就是主要由个人创业办私营企业,以区别于苏南的集体办企业,深圳的“三来一补”。
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已从过去对我国公有经济补充慢慢过渡中起核心主导的作用,未来其作用与意义会更大。
其三,浙江的第三意大利现象。
目前在浙江遍地开花的块状经济、专业镇、产业集群,这种发展方式找到了小企业战胜大帆船的最佳模式。
小企业通过集聚在一起,进行极细的产业分工,成本很低,性能价格比最好。
任何一个产业链的环节可能都有数十家、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小企业在生产,充分的竞争降低了产品价格,最后组装起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也最具竞争力。
这种模式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最贫困的地区。
关于浙江杭州 “美食荒漠” 现象的研究
《关于浙江杭州“美食荒漠”现象的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浙江杭州被部分人称为“美食荒漠”这一现象。
通过对杭州的饮食文化历史、当前餐饮市场格局、消费者需求与评价、与其他美食城市的对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揭示杭州是否真的是“美食荒漠”,并为杭州餐饮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杭州;美食荒漠;饮食文化;餐饮市场一、引言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然而,近年来,杭州却被一些人贴上了“美食荒漠”的标签。
这一说法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杭州美食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杭州被称为“美食荒漠”?杭州的美食真的如此匮乏吗?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二、杭州的饮食文化历史(一)古代杭州的美食文化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其美食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宋代,杭州成为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的杭州美食种类繁多,以精致、细腻著称。
如东坡肉、西湖醋鱼等名菜,至今仍是杭州美食的代表。
(二)明清时期的杭州美食明清时期,杭州的美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杭州的餐饮业也日益兴旺。
各种特色小吃如葱包桧、定胜糕等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三)近现代杭州的美食发展近现代以来,杭州的美食文化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杭州美食风格。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杭州的美食也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三、杭州当前的餐饮市场格局(一)餐厅类型与分布杭州的餐厅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中餐厅、西餐厅、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
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商业街区、旅游景点等地。
(二)知名餐饮品牌与特色餐厅杭州有一些知名的餐饮品牌,如外婆家、绿茶等,这些品牌以其独特的菜品和优质的服务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外,杭州还有一些特色餐厅,如以杭帮菜为主的餐厅、以海鲜为主的餐厅等。
(三)餐饮价格与消费水平杭州的餐饮价格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市中心和旅游景点等地。
浙江潮_精品文档
浙江潮【标题】浙江潮: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瑰宝【引言】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发源地之一。
浙江潮是浙江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深深植根于浙江人的血液中。
本文将从浙江潮的起源、特点、影响等多个方面来介绍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潮的起源浙江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的南方民族文化之一,而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
古时候,浙江位于海岛之间,因此交通便利,文化交流频繁。
浙江潮在此时就开始形成,并不断演化发展至今。
二、潮的特点1. 多元融合:浙江潮的文化特点之一是多元融合。
浙江历史上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吸引了众多外来文化的涌入。
这些不同文化的融合造就了浙江潮独特的风貌。
2. 流行时尚:浙江潮以其独特的流行时尚而闻名。
浙江的年轻人常常是时尚的引领者,他们敢于尝试新潮的服饰、发型和艺术表达方式,成为年轻人模仿的对象。
3. 创新精神:浙江潮鼓励创新和竞争精神,让浙江人对新事物敢于尝试,勇于冒险。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在经济方面表现出来,也深深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三、潮的影响1. 经济发展:浙江潮对浙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浙江潮催生了众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他们通过创新和创业带动了浙江的经济繁荣。
2. 文化传承:浙江潮对浙江的文化传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浙江潮弘扬了浙江的传统文化,将其注入到现代的艺术和娱乐活动中,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热爱浙江文化。
3. 地方特色:浙江潮成为了浙江地区的一个重要特色标志。
无论是浙江的餐饮、服饰、建筑还是风景,都融入了浙江潮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四、浙江潮的保护与发展为了保护和发展浙江潮,浙江政府不断加大对浙江潮的研究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同时,浙江潮的传承者也积极参与到浙江潮的传承和发展中,努力保护和传播这一文化瑰宝。
五、结语浙江潮作为浙江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浙江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浙江现象解读
《浙江现象》课程作业一、概述浙江现象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答:浙江现象的内涵就是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的民本型、内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浙江人民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全民创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民营企业成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经济体系是浙江模式的重要内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在“无特殊政策、无独特地理区位条件、无经济基础优势”的情况下,从人均半亩地的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实现了经济快速腾飞。
特别是1978年到2002年间,GDP年均增长17.95%。
2003年,浙江省地方财政收入706.5亿元,比1994年增长8.7倍。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从1992年的8.7%上升到2003年的16%,改变了1993年年初47个县市预算赤字及工资发放困难的局面。
到2003年年底,全省各地已连续11年没有发生拖欠工资的问题,并成为全国唯一依靠自身财力解决了公职人员、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的省份。
浙江经济、财政的改革发展及其成就,形成了所谓“浙江现象”。
浙江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协作”;“小区块、大产业”;“小资源、大制造”;“小资本、大经营”;“小城市、大经济”浙江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创业权利,率先建立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走全民创业之路。
四千多万浙江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自主创业,自我积累,自愿联合,自强不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主政治、民办文化、民间社会,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到了社会全面发展而且比较安全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全国领先并且差距较小,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活跃有序,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政府管理科学有为。
“浙江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浙江现象”辩证看
视
点
灏江现象"
■ 宦建 新
从 一个 角 度 看 。 江 现 象 。 浙
从 14亿元 到 6 3 元 , 江创 2 0 0亿 浙 造 了改革 开放 过程 中经济 发展史 上 的
奇迹 。
题 , 江积 极探 索土地 流转 机制 , 行 浙 推 土地适 度规 模经 营 。农 村生产 要 素 的
展 , 就了浙 江独特 的经 济格 局 。 造 根 据中 小企业 占企业 总数 的 9 % 9
2 0世 纪 8 o年代 珠江 三角 洲 独领 风 骚 ,0年 代 长 江三 角 洲 势 如 破 竹 。 9 浙 江 不 被计 划经 济 旧 体 制所 束缚 , 而
是在 邓小 平 理 论指 引 下 大胆 探 索 , 在
换 个 角度 看 , 我们 发 现 “ 江 现 浙 象 是经 济发 展量 的扩 张的一种 阶段
性 表现 。
以上 ,而其 中个体 私 营企业在 浙江 经 济 中占据 4 %左 右的 省情 ,浙 江对 发 9
展 中小 企业 十分 重视 ,这就使 得 民营 企 业迅 速发展 ,成 为浙 江经济 的一 个
台 台电脑 。 “ 江现 象” 内涵是体 制与 机制 浙 的
流动 和重新 组合 ,使各 种经济 联合 体
蓬 勃发 展 。
乡镇企 业 的发 展 主要得 益于体 制 的创新 和产权 制度 的改 革 。 2 纪 从 0世 8 0年代 后期 开始 , 江省 温 台地 区 的 浙 个体 私 营 企业 逐 步 向股 份合 作 制 、 股 份制 企业 发展 。19 9 4年省政府 发文 明 确 产权可 以量 化 , 职工 可 以持 股 , 营 经 者持 大股 , 这一 改革走在 了全 国前列 。 专业 市场 是计划 经 济 向市场 经 济 转轨 过程 中流 通体 制的 一种创新 。从 2 U世 纪 8 o年代 开始 , 嘉 桥 头 、 乌 柬 义 小 商品 、 兴轻纺 城 等市场先 后崛起 。 绍 现在 垒省 有各 类专 业市场 4 0 00多 个 , 年成 交额 3 0 6 0多亿 元 。 业市场 的发 专
解读“浙江现象”
资源小省经济大省----解读“浙江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人民走出了一条体现中国特色、契合时代特征、彰显浙江特点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跨越,成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具实力和活力的省区之一1、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而强,不断成长。
今日的浙江民营企业,步步迈向集团化、现代企业的新创业期。
他们创新管理模式,加大技改力度和多元化发展,不断促进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由内源式向开放型发展。
民营经济是浙江省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
2、浙江各地涌现了很多生产钮扣、鞋类等的专业村活镇,专业分工非常细化。
浙江的中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走向了群落,形成“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的效应。
在同一产业群中,生产者之间从相互模仿开始,生产技能、市场信息等得到快速传递,最终使产业群越滚越大。
3、浙江是“百工之乡”。
长期以来求生存求发展的实践使浙江人形成了依靠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外出谋生的传统,孕育了浙江人的商业头脑和务实品性。
而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塑造了浙江人的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
在全国率先冲破僵化观念的束缚,产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
这种“文化基因”,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
4、近年来,江省根据资源短缺的特点,提出了“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战略,精心谋划“杭、甬、温”三大核心区,从而形成“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并着力推进区域生产力结构的整合,有效地促进了区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
这种区域块状经济是以主导产品,骨干企业、大型市场为龙头,以众多的家庭工业、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为基础,以特色工业园区位载体,走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路子,形成了产业规模和经济特色。
5、灵活的机制,成千上万的个私企业在块状经济中通过分工协作,超常规地降低生产成本,然后通过发达的专业市场超常规地降低买卖成本,浙江产品因此形成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6、外向型经济十分活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陈一新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
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史。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认真研究“浙江现象”、深入探讨“浙江模式”、全面总结“浙江经验”、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对于我们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浙江科学发展,再创浙江发展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浙江现象”值得认真研究“浙江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缺陆域自然资源、国家资金投入、特殊优惠政策的条件下,浙江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善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做”,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并向经济强省迈进,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
“浙江现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富、省强。
——民富,主要表现为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增长快、差距小,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1978年到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2%,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5%,由第8位上升到第3位。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7年和23年保持全国省区第1位。
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3、0.3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5.6%和59.1%,下降到2007年的34.7%和36.4%。
1985年前后全省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9年全省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度接近90%。
——省强,主要表现为经济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协调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从经济综合实力看,1978年到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第15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收入由第14位上升到第5位。
从区域创新能力看,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知识获取能力居第3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第4位,专利申请量居第3位,专利授权量居第2位;全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居全国第1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均列全国第2位。
从协调发展能力看,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比长期保持在2.5∶1左右,差别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五”时期,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乡镇全部脱贫目标。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评估公布,浙江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已居全国第3位。
从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全省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下降,2007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3吨标准煤,居全国第3位。
据国家有关部门评估公布,浙江为全国6个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优良的省份之一,浙江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全国省区第1位。
“浙江模式”值得深入探讨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浙江模式”的研究日渐深入。
“浙江模式”,就是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的民本型、内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浙江人民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全民创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民营企业成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经济体系是浙江模式的重要内涵。
浙江工业化发端于农业为主的经济基础,大多数产业根植于本地,从原始资本积累开始,从家庭工业起步,从小商品生产入手,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自我积累、自行生长的历程,呈现出明显的内生工业化性质。
民本型、内源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彰显了浙江的经济特色,造就了浙江的经济活力。
浙江模式最基本特征是:——“小商品、大市场”。
浙江许多企业生产的大都是小商品,形成以日用轻工品为主的产品结构。
发展日用小商品生产,技术、资本、设备的门槛较低,符合群众的创业需求。
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是浙江建设了数量众多的专业市场,作为小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逐步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市场大省”。
目前全省已建立起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有力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
——“小企业、大协作”。
专业市场、民间资金、股份合作制共同构成小企业生长的肥沃土壤。
小企业通常势单力薄,但浙江小企业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基础、以协作为纽带,依托健全的社会化服务,形成了细密的分工协作生产体系,“大协作”的机制优势弥补了企业“小而散”的劣势,既保持机制灵活优势,又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具有“无形大工厂”的发展特色。
这种经济组织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难度、企业管理费用和产品制造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小区块、大产业”。
与小企业裂变复制的生长方式相对应,浙江许多地方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在地理上高度集聚,出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和“块状经济”现象。
这种“块状经济”既具有企业相互竞争的活力,又具有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区域品牌逐步打响,在小区域内形成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产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类产品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
——“小资源、大制造”。
浙江人针对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积极创造和利用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借助市场力量,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优”,形成了生产原料与产品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格局。
依托这种“零资源经济”,走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省,并向创造大省迈进。
——“小资本、大经营”。
浙江经济最活跃的主体是量大面广的个体私营企业,企业规模小,单个资本量不大,2007年户均注册资本仅为40万元左右。
他们敏于“以小见大”,善于“以小做大”,敢于“以小搏大”,实现了小资本、大经营。
他们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不仅形成了较强的经济实力,而且大胆跳出“家门、省门、国门”,努力“走出去”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浙江人经济”现象。
浙江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额等4项指标,已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小城市、大经济”。
家庭工业、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进浙江城市化的主要力量,涌现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小城市和中心镇。
不失时机地实施城市化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协调发展、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的城市化格局。
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推出“强县扩权”政策,努力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做强做大。
“浙江经验”值得全面总结“浙江经验”,就是浙江人民善于创业、勇于创新生动实践的概括,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富民优先、富民强省成功做法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体现。
“浙江经验”最具特色的内涵是:探索了符合浙江发展实际的根本动力、根本途径、根本方法、根本追求和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
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
最具有浙江特色的经验主要有:——率先改革、敢为人先,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动力。
浙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和党建工作创新,在经济社会多个领域率先改革,创造了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为区域赶超发展赢得了先机。
率先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率先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构筑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率先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尊重群众、激发创造,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途径。
浙江人民具有脱贫致富的创业热情、勇于探索的创新激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壮举。
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尊重民意、依靠民力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法宝,充分尊重、保护、支持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方法。
浙江一直重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注重统筹区域发展,积极推进强县(市)扩权,促进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着力打造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发展的首位,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同时,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领域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党政有为、科学施政,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保证。
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保持“坚定、清醒、有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既放手让人民群众干事业,又积极引领人民群众创大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全面落到实处。
“浙江精神”值得大力弘扬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浙江精神”就是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秉承深厚的传统文化,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推动浙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到“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浙江精神的发展,再到“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的提升,其最本质的核心就是创业创新。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浙江人民把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变为高涨的创业致富热情,无论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追求卓越的信念从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