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脊椎动物学课程简介
2.4.2 脊椎动物(课件)七年级生物上学期(2024苏教版)
与人类的关系
2.3 爬行类
生活环境
玳瑁、多疣壁虎、扬子鳄、蟒蛇等都属于爬行类。
主要特征 繁殖方式 常见的爬行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
2.3 爬行类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繁殖方式 常见的爬行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
2.3 爬行类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有些爬行类取食害虫,如蜥蜴取食多种农林害虫,壁虎取 食蚊、蝇等。
繁殖方式
【解析】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 呈流线型和体表鳞片外有黏液,适于在水 中生活,①②④⑤正确。③身体内有脊椎 骨组成的脊柱与水中生活无关,③错误。
2.2 两栖类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幼体生 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但是繁殖过程不 能离开水。
繁殖方式
2.4 鸟类
生活环境
有些鸟类能取食农林害虫。
主要特征
繁殖方式
常见的节肢植物
与人类的关系
2.4 鸟类
生活环境
有些鸟类能传播花粉、种子,有利于植物繁殖。
主要特征
繁殖方式
常见的节肢植物
与人类的关系
2.4 鸟类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有些鸟类羽色艳丽、舞姿优美,具有观赏价值,人们模仿 它们创作了许多舞蹈,如我国傣族的孔雀舞、白族的白鹤 舞等。
繁殖方式
常见的两栖类
与人类的关系
2.2 两栖类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繁殖方式 常见的两栖类
②有些两栖类还可以药用,如蟾蜍的蟾酥经过加工后具 有解毒、止痛等作用。
与人类的关系
例题展示
“独坐池塘如虎居,树荫底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谜 底是青蛙。青蛙生活在潮湿的陆地,又不能完全在陆地上生活,原因是( C ) A.青蛙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B.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C.青蛙用肺呼吸,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D.青蛙身体没有毛发散热快,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初中生物_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课件设计
海狮
【习题5】
兔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主要因 为( B)
A.具有较大的耳朵 B.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 C.视觉敏锐 D.嗅觉发达
点拨:家兔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 大脑发达,能对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境
体表 特征
呼吸 体温 器官
生殖 方式
鱼类 水中
A.乌龟
B.鲤鱼
C.海豚 D.珊瑚虫
例8碧波浩渺的海洋,奔腾不息的江河,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
流淌的小溪,本来都是水生动物的乐园。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
上水域污染日趋严重,鲨鱼决定召集广大鱼类成员开会,一起商
议将来的生存大计。章鱼、鲫鱼、娃娃鱼、甲鱼、鲸纷纷游来,
连海马也匆匆起来……在文中出现的的动物中,有几个是真正的
犬齿,适于撕裂肉食
脑干
发达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 出的神经组成。 (尤其大脑发达)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适应较复杂的生活环境
哺乳动物特点总结:
1.体表: 被毛 2.体内: 有膈 3.呼吸: 肺 4.牙齿: 分化—门齿、臼齿、犬齿 5.生殖发育: 胎生 、 哺乳 6.神经: 发达—脑、脊髓、神经,
起到保护鱼体和减少游泳时的阻力的作用。 4. 有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水压,测定方向。 5. 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鱼类代表动物
青鱼、草鱼、鲢鱼、鳙 鱼被称为“四大家鱼”
青鱼 鳙鱼
鲢鱼 鲤鱼
草鱼 鲫鱼
海洋鱼类
鲨鱼 海
带鱼
马
石斑鱼
银鲳鱼
【习题1】
1.从鱼口流进的水和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有什么 不同( A ) A.后者二氧化碳多,前者氧气多 B.后者二氧化碳多,前者氧气少 C.两者二氧化碳一样多 D.前者二氧化碳多,后者氧气少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 170多万种动物已被命名和分类; • 每年发觉15000个新种; • 存在旳种类总数约为5000万种以
上。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 原生动物门Protozoan:单细胞,眼虫、 草履虫、鞭毛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动物界Animals
• 中生动物Mesozoa:中生动物门 Phylum Mesozoa
• 侧生动物Parazoa:海绵动物门 Spongia
• 真后生动物Eumetazoa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真后生动物Eumetazoa
• 2胚层,辐射对称 –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水螅,
• 3胚层,两侧对称 – 无体腔动物Acelomata: •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涡虫、 绦虫 –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 真体腔动物Eucoelomata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 纲要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绪论
• 一、定义及研究范围 • 二、学习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措施 • 四、背景知识 • 五、有关阐明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一、定义及研究范围
•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旳一种 分支,是硕士命有机体多种机能 ( Function ) 及 内 在 规 律 ( 机 制 mechanism)旳科学。
脊椎动物比较生理学纲要
• Anil K. Vegesna, et al. Comparison of human and porcine gastric clasp and sling fiber contraction by M2 and M3 muscarinic receptors.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98: G530-G534, 2023.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6)
变温动物(体温不恒定) 恒温动物(体温恒定)
学习目标
• 1、能说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和 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脊椎动物的异同。 •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
点,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 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 真正摆脱对水的依 赖,而适应陆地生 活。
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鳄椎动鱼物。
速爬行
• 有四肢,指端有爪
• 皮肤干燥、厚实,覆盖角质鳞甲
• 用 肺 呼吸 • 陆地上产卵
防止水分蒸发,适 宜陆地生活
繁殖脱离了水
爬行类代表动物
乌龟
蜥蜴
蛇
避役
• 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体 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 改变,都属于变温动物。
• 2.鱼有哪些结构 特点是与水中生 活有关的?
鱼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水中生活 有关的?
• 1.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 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 2.身体呈梭形,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 3.体表有粘液,能减少游泳时的摩擦。 • 4.有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水压,测定方
向。 • 5.有鳍,是适于水中游泳的运动器官。
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 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把体腔 分为胸 腔和腹 腔
呼吸:体内有膈,用肺呼吸
门齿
犬齿
切断、磨 碎食物, 食性复杂
牙齿:分化
臼齿
门齿:适于切断食物 犬齿:适于撕裂食物 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发达的神经系统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适应较复杂的生活环境
家兔总结:
1.体表: 被毛 2.体腔: 有膈 3.呼吸: 肺 4.牙齿: 分化—门齿、臼齿 5.生殖发育: 胎生 、 哺乳 6.神经: 发达—脑、脊髓、神经
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
江苏省泰兴中学 张政
写在最前面的话
一、生物很复杂,具有你想不到的多样性, 因此每次归纳一种动物的特点,尽管我做 到尽量完整,但仍然有可能发现某种动物 不符合一般的规律,这是正常现象
二、讲再多也是提纲挈领,最后还是有很 多要自己去看
什么是脊椎动物
原索 动物 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 头索动物
研究动物学的一个重要命题:登陆
登陆,即由动物的海生到陆生是研究动物的 关键问题,也是竞赛学习动物学的突破口。 对于登陆问题,要考(身体的哪些结构保证了它能登陆) 身体内还有哪些结构限制了它在陆地上的生存。
两 栖 动研 物究 的登 突陆 破问 口题 就 是 研 究
答案:D 只有爬行动物以上才有爪。 但是蛇适应了爬行生活,鲸适应了水中生 活,爪已经消失了
鸟类的问题,就是适应飞行
骨骼 骨骼多具蜂巢状,既轻又坚固,适于飞翔生活;椎体为异凹型,使关 节活动的灵活性加强。最后几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完全愈合 在一起,称综荐骨,为腰部的坚强支柱。单一枕髁和颈椎相关节。 消化系统 现代鸟无牙齿;咀嚼功能通常由砂囊代替。嗉囊有贮存食物和软 化食物的功能。胃分为腺胃和肌胃(砂囊),肌胃肉层发达。鸟类的直肠短, 不贮存粪便。(所以有人会被鸟shi。。) 循环系统 鸟类的循环系统反映了较高的代谢水平,主要表现在:动静脉血液 完全分开、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四腔),心跳频率快、动脉压高、血液循环 迅速,气体和营养物质运输快。
无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中不具羊膜的脊椎动物,
包括圆口类、鱼类和两栖类。 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中具有羊膜的脊椎动物, 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名词对比(1)
无头类 指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还没有
《脊椎动物》 讲义
《脊椎动物》讲义一、什么是脊椎动物在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脊椎动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群体。
脊椎动物,顾名思义,就是具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骨就像是身体内部的一根坚固“大梁”,为身体提供了支撑和保护。
脊椎动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我们熟悉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从广阔的海洋到陆地,从天空到地下洞穴,脊椎动物几乎占据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
二、脊椎动物的特征1、脊椎骨脊椎骨是脊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一骨骼结构不仅赋予了身体基本的形态和支撑,还为神经的传导提供了通道,使得神经信号能够快速、准确地在身体各部位传递。
2、内骨骼与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不同,脊椎动物具有内骨骼。
内骨骼更加坚固且灵活,能够随着动物的生长而生长。
3、头部明显脊椎动物通常具有明显分化的头部,头部集中了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这有助于它们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及时发现食物、危险和潜在的配偶。
4、复杂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更为复杂,拥有大脑和脊髓,能够进行更高级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三、鱼类——脊椎动物的先驱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
1、外形和结构鱼类通常具有流线型的身体,这有助于它们在水中减少阻力,快速游动。
鱼鳍则帮助它们保持平衡、改变方向和游动。
鱼类通过鳃呼吸,从水中摄取氧气。
2、种类繁多从小小的金鱼到巨大的鲸鲨,鱼类的种类极其丰富。
有的鱼类生活在淡水环境,如河流、湖泊;有的则生活在海洋中。
3、特殊的适应性为了在水中生存,鱼类发展出了许多特殊的适应性特征。
比如,一些深海鱼类能够发光,有的鱼类具有电感应器官,帮助它们在黑暗或浑浊的水中感知周围环境。
四、两栖类——从水到陆的过渡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类。
1、幼体与成体的差异两栖动物的幼体通常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后,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但皮肤也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2、生活环境它们既能在水中活动,也能在陆地上栖息,但通常需要靠近水源,因为它们的生殖过程仍然离不开水。
脊椎动物部分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脊椎动物学概述
剥离皮肤
唾液腺观察
分离脸部皮肤 找寻唾液腺
腮腺(耳下腺) 颌下腺 眶下腺 舌下腺(口腔内)
内部结构
打开体腔,原位观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心脏、动脉) 排泄系统 生殖系统(雄、雌)
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示范)
口腔
处死
空气栓塞法致死
注意事项
针刺点应在近耳尖耳缘静脉远心端 针刺方向应由耳尖向耳根 针刺入静脉后应将针头稳定在静脉中
真兽亚纲
食虫目 树 鼩目 翼手目 灵长目 鳞甲目 兔形目 啮齿目
分目
鲸目
海牛目
食肉目
鳍脚目
Hale Waihona Puke 长鼻目 奇蹄目家兔的解剖及哺乳纲分类
实验目的
学习哺乳动物的解剖方法 掌握哺乳纲的进步特征
学会哺乳纲的分类方法
掌握各目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种类
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处死 外形观察
唾液腺观察
内部结构观察
外形
头、颈、躯干、四肢、尾
肘关节、膝关节 外生殖器(雄、雌)
返回
剥离腹面皮肤
口 腔
返回
肝脏
返回
胰脏
返回
肾脏(剖面)
返回
心脏(剖面)
返回
偶蹄目
作业
动物学实验总结、复习
外生殖器(雄)
返回
外生殖器(雌)
返回
原 位 观 察
返回
腮腺(耳下腺)和颌下腺
返回
眶下腺
返回
舌下腺
返回
消 化 系 统
返回
呼 吸 系 统
脊椎动物学课程简介课件
三、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全世界约有1370多种(我国已知有14种), 分布于世界各个海洋。
分3个纲 1、尾海鞘纲(幼形纲)---无变态(如住囊虫) 2、海鞘纲---------------有变态
(如柄海鞘、玻璃海鞘、菊海鞘等) 3.樽海鞘纲-------------有或无变态,体呈
桶状且具环状带。(如樽海鞘、小海樽等)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3个亚门:
❖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 ❖ 前二个亚门为原索动物
(Protochordata): 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 类群。不出现脊椎,终生有脊索。
文昌鱼 不对称属(偏文昌鱼属): 短刀偏文昌鱼
(P344)
第五节 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lum Vertebrata)
1、出现明显的头部 2、大多数种类以脊椎代替脊索 3、原生性水生动物以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性水生
动物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4、大多数出现了上、下颌 5、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 6.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 7、大多数具成对的附肢
(4)消化系统:
消化道: 口、咽、肠、肛门
口: 触手、口笠、前庭、轮器、缘膜、缘膜 触手
咽: 鳃裂、鳃棒(杆)、背板(咽上沟)、 围咽沟、内柱(咽下沟)
❖ 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流动线路:
口
食物
咽
内 柱
围 咽 沟
背 板
肠
肛 门
过 滤 泥沙
水 鳃裂
肠: 平直 肛门: 开口于臀前鳍与尾鳍交界处左侧 消化腺: 肝盲囊,位于咽腔右侧
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学
脊椎动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具有脊椎
骨骼的动物。
它主要涵盖了脊椎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生态、分
布和进化等方面的内容。
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它们身上具有明显的脊柱,脊柱由一系列相连的脊椎骨组成,为身体提供了支撑和保护作用。
在脊椎动物学的研究中,分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按照目前的系
统分类学体系,脊椎动物被划分为七个类群:圆口纲、鳃裂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和灭绝类群。
每个类群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和生物学特性。
解剖学也是脊椎动物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解剖学的研究,
可以了解脊椎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人类的解剖学
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和功能,为医学诊断和治
疗提供依据。
生态学是研究脊椎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和适应性的学科。
脊椎动物栖息地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都会对其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因此生态学的研究对于保护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脊椎动物学还涉及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和演化机制的研究。
通
过比较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形态和遗传信息,可以揭示它们的演化关
系和进化历程。
总的来说,脊椎动物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对于了解和研
究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脊椎动物的
研究,可以获得对生命起源和发展的更深入的理解。
脊椎动物实验课程设计
脊椎动物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脊椎动物的基本分类特征,了解各类脊椎动物的代表性物种。
2. 学生能够描述脊椎动物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并理解其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解释脊椎动物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相互协调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脊椎动物进行分类和特征识别。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脊椎动物的运动现象,并对其进行解释。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脊椎动物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对生物学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树立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3. 学生能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勇于实践、追求真理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脊椎动物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学生,他们对生物学有一定的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脊椎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概述脊椎动物的定义及五类脊椎动物的代表性物种。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脊椎动物概述2. 骨骼与肌肉系统- 骨骼的组成、功能及不同脊椎动物骨骼的特点。
- 肌肉的组成、收缩原理及其与骨骼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骨骼与肌肉3. 器官系统与功能-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基本功能及相互协调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器官系统与功能4. 实验教学- 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脊椎动物的运动现象,如肌肉收缩实验、骨骼模型观察等。
- 教材章节:实验部分5. 问题探讨与解决-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物学
一、名词解释逆行变态:个体发育由复杂到简单的变态过程双重呼吸:呼吸一次,在肺上进行两次气体的交换综荐骨:又叫愈合荐骨。
鸟类特有结构,由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全部荐椎和一部分尾椎组成,并与宽大的骨盆相愈合,使鸟类飞行着陆时获得支撑体重的坚实支架胎盘:受精卵进入母体子宫后,植入子宫壁中,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相结合,形成胎盘(产卵的单孔类外),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并排出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进行的有规律的集群性、定向性、周期性、长距离的迁徙行动,以满足重要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
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封闭式骨盆:髂骨和荐椎的横突相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所构成的骨盆尾综骨:由数块尾椎愈合形成的骨脊索:脊索动物身体背部起支撑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管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无头类:脊椎动物门中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的总称,羊膜卵:具纤维或骨质外壳,在胚胎发育中产生羊膜,卵囊,绒毛膜,使胚胎能够脱离水域,可在陆上发育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开放式骨盆: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坐骨,髂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没有在腹中线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成为开放式骨盆迁徙:鸟类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的现象,迁徙是积极适应环境条件的一种本能,迁徙的特点是定期,定向,定点,集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无颌类:一类无上下颌和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类动物是较为低等的种类胎生: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而成为幼儿时产出反刍: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使植物纤维发酵分解,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食物返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个现象叫做反刍。
栖息地(生境):生态学概念,是动物实际居住的场所,是能维持其生存所需要的全部条件的具体地区,如海洋,河流,森林,草原和荒漠等生态因子:生态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叫做生态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化学因子和气候因子动物区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地理隔离和分布区的一致而形成的动物整体,也就是有关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在现今生态环境条件下所生存的动物群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种群: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一群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称为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系统,借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吞咽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声,将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方式称为吞咽式呼吸胸腹式呼吸:(两栖动物)通过外肋间肌的收缩,提起肋骨,扩展胸腔,吸入空气进肺,当内肋间肌收缩时可牵引肋骨后降,胸腔缩小,空气从空气从肺内呼出口咽式呼吸:鼻孔打开,喉门关闭,口底上下运动,空气进出咽腔,在口咽腔黏膜上完成气体交换二、简答题1、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①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②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站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椎动物学第三章脊椎动物亚门
第三章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概述第一节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最高级的一个亚门,与低等脊索动物(尾索动物、头索动物)相比较,在生活方式上和动物体的机能结构上都有显著的不同。
低等脊索动物营少活动的或固着的生活方式,整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机能都处于较低级的水平;而脊椎动物却相反,是沿着积极主动的生活方式进化的,发展出来更为高级的机能结构(图3-1,图3-2)。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具有复杂结构的脑。
同时头部出现了集中的感觉器官。
脊椎动物的脑进一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等五部分。
愈益发达和集中的神经中枢是脊椎动物重要的特点,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它们是“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
脊椎动物出现了嗅、视、听等集中的感觉器官。
有了脑和感官,再加上保护它们的头骨,就构成了明显的头部。
因此,本亚门又称有头类(Craniata)。
2.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了脊索,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
脊柱是由一个个的脊椎骨(vertebra)所组成的。
脊椎动物(vertebrate)就是因为具有脊椎骨而得名。
在低等脊椎动物中,脊索仍起着主要的支持作用,终生保留;而在较高级的脊椎动物中,则只在胚胎时期有脊索,以后就被新的支持结构脊柱所代替,脊索本身仅留残余或完全退化。
脊柱进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增加坚固性,另一方面是增加灵活性;由分化少到分化为颈、胸、腰、荐、尾等五部分。
脊索是脊柱的前驱,脊柱是脊索的承替,在胚胎发生过程中是如此,在脊索动物的系统进化历史上也是如此。
3.咽囊与鳃裂。
脊椎动物在胚胎的早期,咽部的内胚层向两侧各突出6个咽囊(pharyn -geal pouches),与此相对,表面的外胚层也向内凹,最后与咽囊打通形成鳃裂(gill slits)(图3-3)。
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各鳃裂之间的咽壁上形成鳃的结构,作为呼吸器官;陆栖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胚胎时期也都形成咽囊,但只有少数咽囊暂时性地打通形成鳃裂,以后又复关闭,各对咽囊以后转变为其他结构。
《动物学实验(Ⅱ)》课程大纲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事故的预防与急 救处理、实验常用仪器和器械的洗涤、保养。工具书的查阅方法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知识。通过 分类实验,认识一些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种类。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掌握动物显微绘图的 基本技能;掌握动物的解剖技能;学会描述、记录和利用检索表鉴定动物种类的技能; 掌握脊椎 动物的野外采集技能。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本课程的课程资源主要参考“中国知网”的有关论文内容。
编写者(课程负责人):虞蔚岩 审核者(专业负责人): 院系(部门)教学委员会主任:
2015 年 8 月 26 日
3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实验项目 学 必做 序号
名称 时 选做
头索动物
1
2 选做
的观察
鱼类的
2
2 必做
解剖观察
3 鱼的骨骼 2 选做
两栖类的
4
2 必做
解剖观察
家鸽的
5
2 选做
解剖观察
6 鸟纲的分类 2 选做
小白鼠的
7
2 必做
解剖观察
家兔的骨骼
8
2 选做
和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
9
2 选做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2脊椎动物教案-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脊椎动物》是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介绍了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还涉及了脊椎动物的分类、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脊椎动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生物类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描述脊椎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脊椎动物类群,并了解它们的分类。
3.学生能够理解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和生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脊椎动物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主要类群。
【教学难点】:1.脊椎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2.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但对脊椎动物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他们可能对复杂的分类系统和生物结构功能关系感到困惑。
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标本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脊椎动物。
2.讲授法:讲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各类脊椎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各种脊椎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不同脊椎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
[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骨骼全身的骨骼为软骨,脊索终生保留脊柱,头骨(脑颅和咽颅) ,附肢骨骼:分为奇鳍(背、臀鳍和尾鳍)和偶鳍(胸、腹鳍)头骨(组成:脑颅、咽颅和舌弓。
幼体有鳃弓)2、脊柱:两栖类的脊柱比鱼类有较大的分化,由颈椎(1个)、躯干椎(7个)、荐椎(1头骨(爬行动物头骨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颞窝)脊柱脊椎:特点:首先出现了胸廓,用来保护心脏,又加强了肺呼吸;脊椎牢固性加强,又有很大为了适应飞翔生活的需要,鸟类骨骼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满气体的空隙,头骨、脊柱及骨盆的骨块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
1、头骨:特点:1)全部骨化;2)骨块数量减少。
3)脑颅大;4)颧弓出现:5)次生颚完整等。
2、脊柱:分5部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3、带骨及肢骨个)和尾椎组成。
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胸骨,陆生四足类所特有(上胸骨1块、肩胸骨1块、中胸骨1块、剑胸骨1块)附肢骨(肩带,腰带,上肢骨,下肢的灵活性;多数骨骼坚强,多数为硬骨。
肋骨,胸骨,带骨及附肢骨,肩带,腰带,附肢骨1、头骨:1)具单一枕髁;2)头骨薄、轻、坚固,颅骨愈为一个整体;3)上下颌极度延伸,构成鸟喙,不着生牙齿4)颅腔大;5)眼窝大,眶间隔发达。
2、脊柱及胸骨、肋骨1)、脊椎分颈椎、1)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组成。
2)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3)前肢骨(典型的五趾型附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4)后肢骨:股骨(大腿骨)、胫骨) 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椎体呈马鞍型。
2)头转动灵活。
3)胸椎愈合,与肋骨和胸骨构成牢固的胸廓。
4)尾骨愈合为尾综骨5)胸骨发达,隆起的龙骨突。
3、附肢骨:1)肩带:肩胛骨、骨、腓骨(小腿骨)、跗骨、跖骨、趾骨。
乌喙骨、锁骨。
2)腰带:支持后肢及身体。
肌肉圆口类的肌肉相当原始,基本上与文昌鱼相似,由一系列原始的肌节组成,呈∑形。
脊椎动物教案
脊椎动物教案第一篇:脊椎动物教案《脊椎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五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1、复习有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内容,提问;2、讲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
由动物进化的趋势引出本节课的内容;3、鱼:体型特征,靠什么游泳,用鳃呼吸,鳃中密布毛细血管,可以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怎样进行气体交换?(学生讲解)4、两栖动物:青蛙为例,幼体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靠肺呼吸。
虽然青蛙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因为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无法满足对氧气的需求,需要借助于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5、爬行动物:以蜥蜴为例,它的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是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那蜥蜴有哪些适于陆地上生活的原因?(学生讲解)正是因为蜥蜴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其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
课本上还列举了哪些爬行动物?变色龙、恐龙等都是爬行动物。
6、鸟类:鸟的种类很多,而且绝大多数鸟类善于飞行,那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有哪些?(学生讲解)重点讲解:鸟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气囊能辅助呼吸,使鸟类进行双重强吸。
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鸟的结构完善,能保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有;动物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学生讲解)变温动物包括哪些?7、乳哺动物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千差万别,举例:猕猴、大象、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内部构造: (1)体壁:具外套膜,能分泌
被囊 (2)消化系统:
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口具缘膜及缘膜触手; 咽具背板、围咽沟和内柱,并 具腺细胞,能分泌粘液; 胃壁具微细分枝管状消化腺。
(3)呼吸器官:咽鳃 (4)循环系统:
具心脏,位于围心腔内; 有鳃血管和肠血管之分; 无动、静脉之分(血流 不定向) 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7)排泄系统 由一组肾管(90-100对)组成 位于咽壁背方两侧,一端通体腔,另
一端通围鳃腔
(8)神经系统 具背神经管
文昌鱼神经管前段背面观
(9)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体壁两 侧有26对生殖腺
(10)繁殖与发育 6-7月份产卵 水中受精 胚胎期短(3天以内) 幼体期长(3个月) 一年后性成熟
(5)神经系统:
成体仅具一神经节,位 于出水管和入水管交界处。
(6)排泄系统:
无专门排泄器官,仅在 肠弯曲处有一团司排泄功能 的细胞(小肾囊)。
排泄物排入围鳃腔,从 出水也排出体外。
(7)生殖系统:
生殖腺位于肠管附近, 雌雄同体;
精卵成熟不同步(不能 自体受精);
精卵巢各一生殖导管通 入围鳃腔。
分3个纲 1、尾海鞘纲(幼形纲)---无变态(如住囊虫) 2、海鞘纲---------------有变态
(如柄海鞘、玻璃海鞘、菊海鞘等) 3、樽海鞘纲-------------有或无变态,体呈
桶状且具环状带。(如樽海鞘、小海樽等)
第四节 头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一、主要特征:终生具有脊索动物门的三 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贯全身。
二、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 (Branchiostoma belcheri)
1、生活习性:潜居浅海沙滩中。对沙粒的粗细 及环境的理化性质(盐度、酸碱度等)均有一 定的要求。
2、外形特征: 体长约50mm,体形似鱼非鱼; 体侧扁,双头尖,呈银白色,半透明。 鳍、触手、腹褶等均可直接观察到。
3、咽鳃裂
脊索动物咽部两侧壁上成对的与外 界相通的裂孔。
❖ 咽鳃裂在原生水生脊椎动物中终生存在; ❖ 在陆生及次生性水生脊椎动物中仅见于胚
胎或幼体,成体消失。
❖ 动物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或整个生活史中, 具有以上三个特征的即为脊索动物。
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的比较
其它主要特征: 1、心脏(如存在)位于消化管腹面。 2、尾部(如存在)位于肛门后方。 3、骨骼(如存在)系活的内骨骼。
[医学]脊椎动物学课程简介
脊索外有二层鞘膜组成脊索鞘: 里层:纤维组织鞘 外层:弹力组织鞘
在高等动物中,脊索只见于胚胎 或幼体,成体则被脊柱取代。
2、背神经管 ❖ 背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
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神经管。 ❖ 在高等动物中: ❖ 前部膨大成脑,神经管腔形成脑室。 ❖ 后部为脊髓,神经腔形成中央管。
4、个体发育与变态 成体与幼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巨大 幼体外形似蝌蚪,并具脊索动物门的三 大特征。
变态:逆行变态
由于幼体与成体的生活方式不同,经变 态后,失去一些重要器官,使躯体变得更简 单的变态方式称为逆行变态。
三、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全世界约有1370多种(我国已知有14种), 分布于世界各个海洋。
4.爬行纲
有颌类 5.鸟纲
6.哺乳纲
羊膜类 :在胚
恒
胎发育
温
中出现
动
羊膜、
物
尿囊
第三节 尾索动物亚门
(Subphylum Urochordata)
一、主要特征 1、脊索仅存尾部 2、大多仅幼体具脊索和背神经管 3、大多成体具被囊(被囊动物)
二、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
1、习性:海产,营 固着生活
Cephalo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 前二个亚门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不出现脊椎, 终生有脊索。
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纲
无颌类
1.圆口纲 2.鱼纲
3.两栖纲
无羊膜类:
在胚胎发育中不 出现羊膜、尿囊
有头类
与高等无脊动物共同的特征 三胚层、后口、次生体腔、两侧对称等
(二)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 意义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上的 重大事件,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 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
脊索动物门可分为3个亚门:
❖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3、躯体构造 (1)皮肤:薄而透明
表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真皮为冻胶状结缔组织 具单细胞腺 幼体体表具纤毛,成体消失
(2)骨骼系统:无骨质骨骼 终生具脊索(纵贯全身)
(3)肌肉系统:具原始分节现象 呈“<”形,尖端向前
(4)消化系统: 消化道:口、咽、肠、肛门
口:触手、口笠、前庭、轮器、缘膜、缘膜触手 咽:鳃裂、鳃棒(杆)、背板(咽上沟)、围咽
三、分布: 北纬48°~南纬40 °之间的浅海域; 我国主要分布在厦门、青岛、广东等。
渔 场
四、分类 本亚门仅1纲、1科、2属 我国已知有3种。
头索纲(狭心纲)、鳃口科
鳃口属(文昌鱼属):厦门文昌鱼,日本文昌鱼 不对称属(偏文昌鱼属):短刀偏文昌鱼(P344)
第五节 脊椎动物亚门 (Subphylum Vertebrata)
沟、内柱(咽下沟)
❖ 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流动线路:
口
食物
咽
内 柱
围 咽 沟
背 板
过 滤 泥沙
水 鳃裂
肠
肛 门
肠:平直 肛门:开口于臀前鳍与尾鳍交界处左侧 消化腺:肝盲囊,位于咽腔右侧
(5)呼吸系统:咽鳃 (6)循环系统:
无心脏,但具能搏动的腹大动脉,入鳃动 物基部的膨大部分(称鳃心)亦能搏动物。
1、出现明显的头部 2、大多数种类以脊椎代替脊索 3、原生性水生动物以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性水生
动物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体以肺呼吸 4、大多数出现了上、下颌 5、具有完善的循环系统 6、具有一对结构复杂的肾脏 7、大多数具成对的附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