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宽容〉序言 教学实录 方以川

合集下载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什么是宽容,它的定义和作用。

- 掌握宽容的好处,并且能用实际案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 掌握如何表达宽容,包括语言和行为上的。

-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激励他们去宽容。

2. 价值与情感- 认识到宽容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让学生更加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注重沟通。

- 增强学生的情感智慧,增加人文关怀,培养和谐相处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宽容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宽容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3. 学习宽容的好处,能够用实际案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4. 掌握如何表达宽容,包括语言和行为上的。

5. 激励学生去宽容,让学生做出实际的行动。

三、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团体合作,带领他们解决式子,引入正题,并通过课堂讨论互相交流意见,让学生之间的差异得到尊重。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用一些思维导图让学生思考如何定义宽容,带领学生发现宽容的重要性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宽容。

第二步,讲解进行宽容的概念和过程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宽容这个概念,并且让他们了解宽容的好处和对人生的影响。

第三步,案例分析以课堂中最容易出现的冲突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带领,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处理好这些冲突,引发他们对宽容的重视。

第四步,合作学习教师划分学生小组,帮助学生合作的学习,比如,让学生分辨于自身存在问题什么,然后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案,讨论出一个最佳解决方案,鼓励他们宽容。

第五步,团体讨论请学生回答自己的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团体讨论将学生比较提供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让学生更加了解宽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六步,结束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知道如何表达宽容。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宽容〉序言》教案(3)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宽容〉序言》教案(3)
这种现状对于愚昧落后的村民来说是幸福的,但不是真正的幸福。后面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那是用先驱者的生命换来的,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让人感到真正满足的一种生活。2.宁静、幸福是表面的。人们一方面怀疑祖先的智慧,另一方面又怕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和惩罚,所以恐惧。3.突出人们在守旧势力的统治下的愚昧,又通过这种愚昧来反衬守旧势力的强大,同时加深了悲剧的效果。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宽容〉序言》教案(3)
分类: 作文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宽容〉序言》教案(3)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04-07 10:54:21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人们想说什么?作者为什么不让他们说出来? 5.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熟读和理解课文之后,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求至少从三个角度回答) 6.请用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阐述谦虚是一种美德的道理。(解说:自读思考训练题应遵循宜精不宜多、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和思维的训练上。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自读的效果,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达到了借鉴吸收的教学目的,可谓一石三鸟。) 参考答案1."宁静"本是指环境、心情安静,在这里是指无知山谷里村民们的那种封闭、守旧的生活状态。前后的"幸福"不是一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福,前面的是指村民们安于"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的生活现状。
4.想说"不会杀死他了"。悲剧巳经发生,说后悔的话又有什么用呢?重要的不是后悔、内疚,而是将来不要再后悔、内疚,这句话有揭示全文中心的作用。例如:①创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②创新需要勇气与自信。③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宽容》序言的内容。

(2)分析序言中表达的主旨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不同观点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宽容》序言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学会宽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序言中作者对宽容的深度理解和阐述。

2. 将宽容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宽容》序言的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有关宽容的案例、故事或文章。

3.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宽容》序言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宽容》序言,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观点。

3. 分享感悟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宽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宽容的意义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宽容展开讨论。

6.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1.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宽容与不宽容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宽容的原则,并讨论不宽容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文化差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宽容观念,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七、实践演练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宽容与不宽容的场景,从而加深对宽容的理解。

2. 小组竞赛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宽容的小游戏或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堂小结九、课后作业2. 家长参与教师请家长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践行宽容的情况,并与教师保持沟通。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长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二册12课《宽容》序言

高中二册12课《宽容》序言

高中二册12课《宽容》序言高中二册12课《宽容》序言(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册12课《宽容》教案序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二册12课《宽容》序言 1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教学。

活动目标:1、学习发现同伴的长处。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准备班上幼儿的照片、爱心图卡若干、录音机、磁带2、知识准备:幼儿会演唱歌曲《找朋友》基本过程:一、导入活动教师邀请小朋友一起参与音乐游戏《找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家兴趣。

二、关键步骤1、感受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的快乐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和小伙伴在一起游戏吗?2、请幼儿想一想你最喜欢的小伙伴是谁?为什么?幼儿描述好朋友的优点。

3、教师展示事先制作好的“我的好朋友”海报,呈现全班幼儿的照片,让幼儿贴爱心贴纸。

(将爱心贴纸在自己的好朋友下面)4、幼儿起统计爱心贴纸的数量,看看哪位幼儿得到的票数最多三、结束活动在了解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后,再次进行音乐游戏《找朋友》,让幼儿体验有朋友的快乐活动延伸1、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引导幼儿友好、礼貌地和别人相处,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2、美术活动:幼儿进行折红活动(爱心),送给自己的.好朋友3、家庭活动:家长多给幼儿创造和其他小伙伴交往、游戏的机会,学习小伙伴的长处,体验有朋友的快乐活动反思1、孩子对哪些活动家最感兴趣?为什么?2、你为什么这个活动家的成功之处在哪里?3、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高中二册12课《宽容》序言 2教材分析:教材探究园提供了两个活动,都以学生为主角。

小苏的苦恼以主人公小苏为集体着想的良苦用心却不被同学理解而产生的苦恼;家庭故事以主人公家中婆媳因一些家庭琐事而不能相互宽容与理解,由此产生家庭矛盾。

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实际出谋划策,帮助主人公摆脱烦恼。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

《宽容》序言的语文教案第一章节: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宽容》序言的主题和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宽容精神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宽容》序言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引导学生阅读《宽容》序言的开头部分,感受序言的主题。

教学步骤:1. 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宽容的理解和经历。

3. 教师简介《宽容》序言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4. 学生阅读《宽容》序言的开头部分,感受序言的主题。

5.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宽容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宽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对宽容的思考深度。

第二章节: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宽容》序言的作者及其主要观点。

2. 培养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思考和评价。

教学内容:1. 教师介绍《宽容》序言的作者的个人背景和主要观点。

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影响。

教学步骤: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个人背景和主要观点。

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4. 学生分享对作者观点的思考和评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评价。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对作者观点的思考深度。

第三章节: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宽容》序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宽容》序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学生解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论证方法。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论证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论点和论据。

4. 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

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宽容序言教案3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宽容序言教案3

《宽容》序言教学目标:1.联系人类的演进,理解、宽容新事物;2.把握故事的哲理,学习思维的深刻性;3.理解文体的特点,探求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①试分析作者刻画的类型形象;②试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③试评析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

多才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和绘画,他的著作插图均出自于己手,善于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

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早有的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解放思想,宽容异见。

本文以散文诗(哲理诗、寓言诗)形式为书序。

二、解题导入新课“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房龙以其为名,他所说的宽容又是指什么呢?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三、提问你是怎样认识这篇文章的,可以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自己另拟题目自行发言。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2、概括文章五个片段的内容。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3、文中塑造了哪几类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他们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哲理(讨论)然后展示课件4、无知山谷诸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讨论)然后展示课件5、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讨论)然后展示课件6、讨论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讨论)然后展示课件7、给我们的启示、文章的主旨(讨论)然后展示课件8、宽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讨论)然后展示课件9、“宽容”有没有什么限制?(讨论)然后展示课件10、文章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讨论)然后展示课件11、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还有吗?(讨论)然后展示课件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宽容》序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

2、掌握寓言虚拟情节,富有深意的特点,从而体会本文主题。

3、掌握一般序言的写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理解想象与联想,从中选取并归纳主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灵性,善于围绕主题进行想象和联想。

3、开展读书活动,围绕《宽容》一书召开读书讨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理解“宽容”的深刻含义,同时围绕现实生活,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的特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宽容的真正含义,教育学生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历史、文化及人际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报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诗句),问学生这首诗写的含义可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申]在人类的历史上,好与环、恩与怨总是同时存在,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差异、阶级的矛盾等都会带来种种不理解。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林则徐的诗句告诉我们,只有宽容才会摆脱隔阂的阴影,真正走向相融一体。

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勇气、魄力、博大的胸怀,今天让我们倾听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中体验宽容。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学习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联想构造情节,表现主题的写作方法,并进而体会本文主题。

三、整体感知请学生自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对作家和作品有个整体的了解。

[掌握]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882年1月14日生于荷兰鹿特丹,1903年赴美,在康奈尔大学完成本科学业。

1911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任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

1913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荷兰共和国衰亡史》。

《〈宽容〉序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宽容〉序言》教案树德中学杨小全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概括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了解本文是如何体现房龙宽容思想的。

3、进一步了解房龙宽容思想,培养学生要有宽容之心。

教学重点:1、学生怎样把握本文几个概念的象征意义(概括能力的培养)。

2、本文如何体现其作为序言的作用。

教学难点:房龙的宽容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下面两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家看看,这两副对联都讲了什么主题?都讲到要宽容。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宽容〉序言》这篇文章。

二、体裁讲解:请同学们看课文标题下面的注解①,了解作者及《宽容》这本书的有关内容。

我们刚刚学习过的《〈呐喊〉自序》是一篇典型的自序文章,这种文体是序言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而另一篇《胡同文化》就是显得不同一般的序言,这是汪真祺为一本《胡同之没》的摄影集写的一篇代序,也称他序,实际上它是一篇小品文,地地道道的一篇散文。

大家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宽容〉序言》是什么样的体裁呢?它是一篇寓言故事。

三、分析寓意:如果我们要复述这篇寓言故事,大家看看应该抓哪些主要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地点——无知山谷请同学们找出文章描写无知山谷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并概括出它的特点宁静东西南北四方被永恒的山脉围住——封闭,与世隔绝深邃破败缓缓流着荒山沼泽并不像……波涛滚滚——荒凉,没有活力2、人物形象请同学们找出文章描写这些人物形象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并概括出他们的特征⑴村民需求浅薄绰有余裕心满意足享天伦之乐过着幸福的生活——愚昧落后闭塞无知⑵守旧者被搀扶出来对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唠叨杀死了漫游者并不是天性残忍本想宽大为怀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迷信顽固专制有一丝人性并没有自绝于新生事物⑶漫游者敢于离开山脚向人们讲述山那边的故事要带人们到山那边去——勇敢探索不畏惧死亡3、时间请同学们看看本篇寓言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文章哪一部分能体现?(最后一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

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

《〈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刘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来解读文章主旨;2、理解“宽容”在课文中的含义,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3、训练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二、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通过概括文章十部分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选读《宽容》的部分章节,了解作品内容与风格。

三、教学过程:1、介绍房龙及《宽容》。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体重200英磅、粗壮结实的荷裔美国人亨德里克·房龙,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

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说,20年代他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于是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看花地总算看完了。

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那么吸引我了。

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

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宽容》初版于1925年。

在这部著作中,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2、检查预习,对文本进行整体理解。

概括文章十部分内容大意。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无知的山谷,宁静的生活。

漫游者离开又回到山谷。

先驱者传播新文明。

守旧老人率众杀死了先驱者。

山谷遭旱,生灵遭难。

饥寒交迫,仍恪守旧律。

山民叛乱,投奔新路。

重获新生,怀念先驱者。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备课时间2005年12月8日第15周)第1课时(总第65课时)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和手段《宽容》序言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

讲读式启发式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明确文章特点及学习要点。

唐朝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如一面见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它折射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

二、介绍房龙及其作品《宽容》。

房龙是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

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

且有追求,有坚定的信念。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四、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归纳故事蕴含的哲理。

1、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明确三类形象: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

“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第二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

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

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

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

“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

高中语文 〈宽容〉序言 课堂实录(2-1)

高中语文 〈宽容〉序言 课堂实录(2-1)

《〈宽容〉序言》课堂实录(2-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房龙的《〈宽容〉序言》。

郁达夫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魔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房龙,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奥秘吧。

(用名人的话导入,新奇且能激趣,有效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景。

)(多媒体屏幕展示作者画像)师:关于作者房龙,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包括从课文注释中了解到的,或从其他课外书、上网了解到的,都请说来听听,好吗?生1:房龙全名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籍作家和历史学家。

生2:房龙生于1882年,当过教师、编辑和记者,后来在德国、美国读书,并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个知识渊博、有思想深度的作家。

生3:他在上世纪2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大都成为美国的畅销书。

代表作主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生4:他特别善于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通俗著作。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的知识老师不讲,而是提供由学习者自己互动交流的空间,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可见大家预习的时候很认真。

但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从写法上看,这篇序言似乎与我们学过的同类文章并不相像。

生:注意到了。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生:这篇序言的写法很特别。

师:“特别”这个词用得好,那么它又“特别”在哪儿呢?生1:它与《胡同文化》《〈物种起源〉导言》《滕王阁序》等不同,这三篇课文是为别人写的,主要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内容,属于“代序”;而这篇课文是为自己写的,属于“自序”一类。

生2:我认为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内容和形式不像我们读过的那些序言,内容上它不是直接介绍一些与该书有关的事;形式上它像是一篇散文诗,或是一个寓言故事。

师:哦,很有见地,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吗?生3:我觉得作者就好像试图通过一个想象虚构的故事,来表达一个富有哲理的深刻的思想,很有文学的意味,也很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宽容〉序言》教学实录师:有一副对联的下联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请问上联是什么?生1:(齐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师:能够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吗?生1:大海能够容纳江河之水,所以才能称之为大,岩壁屹立千丈之高,但没有欲望,所以刚强。

师:翻译得很准确!对联写的是大海和岩壁,其实是隐喻人生的,它给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启示?生1:对人要宽容,欲望不能太强。

师:是的。

对联讲到了宽容的道理。

今天我们要就“宽容”这个话题领略一下美国作家房龙的思想。

昨天布置了预习。

对于房龙,大家知道多少?生1: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

《宽容》初版于1925年。

在这本著作中,房龙缕析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对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师:你怎么说得像教科书一样啊?生1:(笑)他读的是注解。

师:也不错,读书先读注解,也是一个好习惯。

有没有更多的信息要介绍呢?我本人就很喜欢读房龙的书。

生1:我读过《圣经的故事》,好像讲故事一样的,但又不像历史书。

师:是啊,这就是他的特点,他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

这大概同他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又在德国、美国读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分不开。

大学博士让他的著作里有了深刻的思想,教师、编辑、记者的经历,又使他的文章浅白通俗生动有趣。

世纪之交,中国翻译出版了他大量作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其实,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以后到书店可以稍加留心。

他有一句名言,与今天的课文有关,大家可以记一下:“人类思想要健康发展,人类社会要文明进步,人类必须要具有能接受异见的宽容的胸怀。

”师:这篇课文,本是自读课,但因为写得好,便拿来课内讲了。

要注意的是课文的文体跟我们学习什么,怎么学,是大有关系的。

预习以后,你觉得这篇序言跟我们读过的序言有什么不同呢?生1:这是一个故事,并不是序言,序言总是要交代写书的目的的。

宽容序言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宽容》序言]》摘要:理故事“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人们”三种形象型义,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宁静无知山谷里人们着幸福生活,五、由品发表见学生诵其认富有哲理句并发表己见教学目标了作者及其作品;通归纳、总结理“无知山谷”、“知识溪”等事物象征义;理故事“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人们”三种形象型义3把握和评价故事蕴含哲理;教学程、作者简介威廉·亨德里克·房龙(889)系荷裔美国作和历史学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故事》(即《宽容》)、《明开端》、《奇迹与人》、《圣故事》、《发明故事》、《人类》及《伦勃朗人生苦旅》等早0世纪0—30年代房龙部分著作即被译成出版影响当整整代年代人房龙著作其选题基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质问题其目是向人类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成人所知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魅力二、诵课概述各部分故事情节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宁静无知山谷里人们着幸福生活敢离开山谷漫游者回即将受到审判3漫游者向介绍外面美世界并愿领守旧老人以旧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干旱饥嚎遍野6半数以上人饥寒死律法还必须遵守7失望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世界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道路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错误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厦立碑纪念先驱者0希望这样事将不要发生三、细课思考问题作者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有何特?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训条任定他人生死他们欺骗无知人们陷害先驱者因他们行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终遭到人们谴责“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带有偏见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发展另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勇敢先驱者他敢怀疑祖先智慧勇冲破专制主义禁锢冒着死亡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告诉人们他己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终究得到了人们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思想、真理和新事物三类形象就是生活无知山谷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异端邪说无形作了守旧老人凶用沉重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道路终到生存希望和幸福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这才懂得尊重智慧四、理含蓄抽象语句结合课练习二理课含蓄抽象语句(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五、由品发表见学生诵其认富有哲理句并发表己见让学生选角分析评价(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所蕴涵哲理入手)。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前言《宽容》是一篇经典的文章,它讲述了宽容的重要性,是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也是一篇学习语文的好文章。

在教学中,我通过讲解《宽容》序言部分的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

教学内容课程背景本次教学是高一语文课程的一次阅读理解课。

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但对于《宽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运用。

教学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文章的结构是以序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的,在阅读理解中了解文章的结构尤为重要。

同时,文章的表达技巧也应得到关注,如词语选择、句式运用、修辞手法等是否得体、合理,能否有效地传达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宽容》的主题以及作者李开复的背景和作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结构,尤其是序言在文中起到的引领作用,对学生在阅读理解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这一环节,首先要让学生阅读整篇文章,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解答下面的问题:1.序言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序言提供的信息与故事结尾时提供的信息相比有何不同?3.什么样的序言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结构和功能。

第三步:分析表达技巧在阅读理解中,要想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除了理解文章的结构之外,还需要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针对下面的问题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1.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较为突出的词语或者句式,有什么特点?2.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较为常见的是哪些?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会使用这些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 〈宽容〉序言 课堂实录(2-2)

高中语文 〈宽容〉序言 课堂实录(2-2)

《〈宽容〉序言》课堂实录(2-2)生4:虽然他被处死了,但并不等于说他就没能如愿。

实际上,后来村民们的暴乱,天灾是一方面,漫游者的影响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而且我认为还是重要的因素。

生5:我同意这种看法。

我觉得漫游者对村民们心灵的影响是潜在的、久远的。

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土里,一旦条件适宜,就会破土而出。

师:这个比喻很恰当。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漫游者的行动,就没有村民们后来的觉醒。

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漫游者这个形象,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代表的是什么群体的形象呢?生1:不满现实的人。

生2:不怕牺牲、勇于变革的人。

生3:是那些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探索者、变革者、创造者的代表。

……师:当然也应当是一切“异端”分子的代表,对吧?那守旧老人们又是些什么人呢?生1:是把守铁屋子,不让里面的人自由行动的人。

生2:是死守清规戒律,从精神上控制人们的人。

生3:是墨守成规,陷害一切“异端”,阻碍人类文明进步的绊脚石。

……师:那他们是一群杀人恶魔吗?生:不是。

师:怎么见得?能从课文里找到依据吗?生:课文里有这样的描写:“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他们“本想宽大为怀”,“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杀人并不是他们的本性,执行律法才是他们的本性。

师:说得太好了!那么,假如我们要让守旧老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或者换一句话说,如果我们要让类似的悲剧以后不再发生,你认为有没有可能?这篇给《宽容》写的序言,能否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先思考议论一下。

(用剥笋法,聚焦问题,叩击主题。

)(学生自由组合,思考议论。

)师:现在,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1: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守旧老人之所以成为守旧老人,就是因为执行律法就是他们生命的意义所在,要改变这一点,除非更改古老的律法。

生2: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古老的律法是死的,不可更改;但人是活的,活着的人,思想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一旦这种变化发生,那些古老的律法就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方以川本课例遵循“开放性四步骤立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我校“立体教学”研究小组的一堂研究性公开课,时间属第二课时。

第一步骤:导读质疑师:上一堂课通过我们的反复阅读和共同学习,同学们理解了文章中一些抽象、含蓄并寓意深刻的句子的含义,把握了故事的情节,并初步了解了作者所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

在此基础上,请问同学们对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或者说还想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什么内容呢?(用“提问”承上启下,从上一堂课的“导读”过渡到“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文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我们知道了,但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者所赋予每个形象的寓意理解得还不是太透彻。

二、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三、为什么漫游者明知道后果,在离开了之后还偏要回到无知山谷?四、“漫游者”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先驱者”?五、无知人们为什么内疚?六、全文有三处写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幸福”的含义相同吗?七、这篇课文的写法很特别,总觉得我们很难驾驭。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这说明大家确实动了脑筋,用了心思。

如有同学竟能发现课文有三处写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足以说明他阅读之细,思考之深!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则比较宏观,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讨论解决,如“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个问题就极具挑战性,需要对课文有相当深入的理解才能概括出来。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容易的问题“自求得之”,比较难啃的问题,集中大家智慧讨论解决,最后“难啃的”集中到了前两个问题上。

)第二步骤:立体探究师:好!第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在上一堂课了解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究;第二个问题实质上指“这个寓言故事究竟表达了什么主题?”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在下午阅读时间,从图书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查找的资料,共同进行探究。

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吧!生1:“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地方?——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

旧的一切被迷信着、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残害着。

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和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和规律。

生2:“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生3:“村民们”是在无知山谷里死守着愚昧的人群。

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生4:“漫游者”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

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

师:好!请补充发言。

生5:“漫游者”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

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

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

生6:“漫游者”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

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

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师: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尤其是对“漫游者”的讨论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三位同学的语言既精美又充满激情,简直融会到了人物形象的情感里面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我!太棒啦!好,下面我们来探究寓言的主题。

生7:勇敢的先驱者,这个创新势力的代表,冲破重重阻碍,艰苦跋涉,寻找新的美好世界,一心要带领村民奔向新天地,过上幸福生活,后反而被杀死。

这是先驱者的呐喊宣言。

愚昧的人们,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杀死先驱者;后陷入生存绝境,才走上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内疚、醒悟。

这是无知人们的忏悔书。

生8:先驱者象征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真理开始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们认识、接受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真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终究是光明的。

生9:先驱者——新世界的探索者、新思想的传播者,他既是一个英雄人物,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人类追求真理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探索真理的先驱者是可敬的。

生10:守旧老人是一群人,一群反面人物。

他们是法律和秩序的象征,也是威严和残酷的象征。

他们是旧世界的统治者,是旧思想的维护者。

在生死关头,他们也反抗了,最后不得不让车夫带他们离开无知山谷。

一切旧的秩序、规矩、习惯、信仰、法律烟消云散。

生11: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生12:是的,千百年来,真理与无知的较量从未停止过,每一次的进步都有生命与血的代价,而每个时代都有甘愿为真理英勇献身的人。

生13:真理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

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

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

要使真理的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寓言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确都讲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们综合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概括出本文的核心思想?好,你来说说看。

生14:这篇序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也是作者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第三步骤:评价归纳师:不错!人类需要思想自由,需要宽容。

只有如此,人类才能够发展和进步!那么,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能不能谈谈你们对“宽容”的理解呢?生15: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精神。

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

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

生16:宽容是一种美丽。

生17: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它给宽容的发出者也带来好心情。

也许它的效应不在眼下却在将来,不管怎样都是美好的。

生18:所有的人,所有的民族都需要对一切保持自由宽容的心态。

生19:我想汪国真的小诗《宽容与刻薄》就很能说明宽容的要义,我把这首诗读给你们听一下。

师:很好!生19: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

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师:这位同学能用汪国真的诗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说明他善于广泛阅读,而且善于吸收和积累,好样的!大家都应向他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举出历史上或自己身边有关坚守真理与宽容的例子,好吗?生20: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极刑,烧死在罗马广场。

生21: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遭到反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嫉恨,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

生22:中国人深受愚昧和专制的折磨,如“文革”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人类需要宽容,需要思想自由。

生23:我以前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一把椅子,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便搬走了椅子,自己坐在那里等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变成了长老,他原来是跳在长老身上。

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惶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

但长老没提及这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

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

生24:我也看过类似的报道: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什么。

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

老师没有发火,只是笑笑,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

自此以后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学得不错,再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切题生动,特别是后两位同学讲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性,小和尚和那位学生后来能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了他们的潜意识,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看来我们都有必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宽容。

同学们,与其说我们今天在“探究宽容”,倒不如说我们是在“探究人生”!第四步骤:训练迁移师:请同学们尝试把汪国真的小诗《宽容与刻薄》改写成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限。

附学生习作:宽容与刻薄王连丁宽容别人,是善待自己。

我们可以把宽容看成给予,把刻薄看成索取。

一个只求索取、不事给予的人,难道他会得到别人的谅解或回报吗?正如汪国真所说:“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因为一时冲动而打架,他流泪了,流下愧疚万千的泪。

他被“请”进了学生科。

他的内心如同翻滚着的惊涛骇浪。

回想起刚才那一幕,他自责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的不理智。

他坐在沙发上,弯下腰,低下头,双手掩住脸面。

他觉得这样会好过些。

“你叫什么名字?”学生科李科长问。

“张劲勇。

”“为什么打起来的?”他目光呆滞,愣了好一会才嗫嚅道:“早上第二节英语课,我觉得有点凉,于是把后门窗和风扇都关了。

前桌的李国英又把门和风扇都开了。

我骂了他一句,他又还口,你一言我一语,就这样动起手来。

”“谁先动手?”“我。

我从桌位站起来,他也站起来。

我二话不说就挥了一拳过去……这全是我的错。

我……”李国英在全班同学面前挨了揍,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受了莫大的委屈,扬言道:“如果学校不好好处理这件事,我就叫人来解决。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说完就恨恨地走出课室。

李刚一出去,张就幡然悔悟,他意识到自己太冲动、太鲁莽——不是因为受了恫吓,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惭愧。

“不行,”他想,“我得向他道歉!”他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课室,撇开了班主任,撇开了全班同学,撇开了这几乎令他窒息的空气,去找他要找的人,说他要说的话。

在校园兜了几圈,他都见不到李的踪影。

他彷徨,他不知所措,他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

一种犯罪感直袭心田,比呼吸那几乎令他窒息的空气更难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