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考虑入渗地下水量.doc

合集下载

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补给途径与补给量计算

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补给途径与补给量计算

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补给途径与补给量计算西北干旱区是我国重要的干旱区域之一,其地下水补给是该地区农业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依靠。

本文将介绍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补给的途径以及补给量的计算方法。

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补给主要有两个途径:降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

降水补给是指降水通过地表流动、渗漏、渗透等方式进入地下水层。

降水补给是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干旱区域的降水较少,补给量有限。

另一个途径是地表水补给,主要是由于降水形成的地表水通过河流、湖泊、洼地等形式补给地下水,这种补给方式的地下水补给量较大,尤其在洪水期间补给量更为显著。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水量平衡法。

水量平衡法是通过计算地下水入渗量、地表径流量和蒸发散发量来估计地下水补给量。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首先是地下水入渗量的计算。

地下水入渗量是指降水通过土壤和岩石的渗透作用进入地下水层的水量。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估计,常用的方法有雨量-径流模型、水文水位法和气象水文水位法等。

其次是地表径流量的计算。

地表径流量是指降水在地表流动时形成的水流量。

地表径流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地表土壤的蓄水能力、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地形等因素。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单位线法、水文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等。

最后是蒸发散发量的计算。

蒸发散发量是指地表水体在被蒸发和蒸散过程中所失去的水量。

蒸发散发量的计算一般使用蒸发皿法、蒸发计法或基于气象因子的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综上所述,西北干旱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降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两个途径。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可以使用水量平衡法,通过计算地下水入渗量、地表径流量和蒸发散发量来估计。

地下水的补给途径与补给量的计算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该地区的农业和人类生存提供可靠的水源。

地下水水量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地下水水量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地下水水量评价的依据和原则地下水水量评价的依据和原则一、各种用水的需水量二、地下水资源分类(一)地下水资源的组成成分1、地下水均均的三项因素在天然状态或开采状态下,地下水的补给、储存及排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内,这三种量之间的关系都必须适应于地下水的均衡要求。

为了充分说明以地下水均衡为基础的地下水次源分类,将地下水循环过程中的补给量、排泄量及储存量三种其本均衡因素的内容光焕发及关系阐述如下。

1)补给量:系指进入单元含水层即任一均衡地段中的地下水量。

它以单位时间流经过水断面(水平的或垂直的)的水体积来表示根据补给量形成的阶段,可分为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两种。

1)天然补给量:指在天然状态下进入单元含水层中的水量,其中包括侧向流入量和垂向渗入量。

前者指地表水或地下水在天然水位差的作用下,经上游边界流入单元含水层中的水量。

后者指大气降水,凝结水及地表水通过表层渗入,以及相邻含水层水在天然状态及水头差的作用下通过弱隔水层的越流及通过隔水层中的通道绕流等的补给量。

2)开采补充量(简称补充量):系指在开采条件下除了抽了部分天然补给量之外,尚有能夺取过来的额外补给量及人工补给量。

开采时能否夺取这部分补充量,决定于开采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强度等因素。

常见的开采补充量由下列来源组成:来自地表水的补充量:当引水工程靠近地表水体时,由于强烈抽水,迫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这样就可改变或加强地表水的入渗条件,成为地下水开采的重要补充来源。

来自相邻含水层的补充量:当开采层与相邻含水层存在水力联系时,通过弱隔水层所获得的越流量及通过隔水层的通道(导水断层、隔水层的天窗等)所获得的补充量。

来自灌溉回渗水的补充量:在开采地段内,常分布有灌溉渠系或淹灌土地,由于开采造成灌溉水的入渗。

来自开采地段以外的补充量:开采过程中由于受水范围逐渐扩大以及地下分水岭的包移而增获的渗下量。

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人工方法增加补充量。

2、排泄量:系指从单元含水层流出的地下水量,也以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体积表示。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DOC)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DOC)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

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

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

时间:夏多冬少;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降雨条件下露天矿井坡面径流入渗综合系数探讨

降雨条件下露天矿井坡面径流入渗综合系数探讨

降雨条件下露天矿井坡面径流入渗综合系数探讨陈金刚;张;宾朝晖【摘要】弄清降雨条件下地下工程的坡面径流入渗综合系数,对于有针对性制定地下工程防洪排水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某矿井长期大量地下水实测数据,采用流量过程线法,探讨了降雨条件下该露天矿井坡面径流入渗综合系数变化规律,分析了其动态变化机制.研究表明,一次降雨过程径流入渗综合系数变化于0.65~0.96之间,平均值为0.81,最大降雨径流入渗综合系数基本上出现在降雨期的前2 d内.多峰雨型或连续雨型条件下,径流入渗综合系数(0.84)比单峰雨型条件下(0.76)大.应用流量过程线分割法测定矿井坡面径流入渗综合系数,理论严谨、方法可行、结果可靠,可为类似地下工程排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1(042)011【总页数】4页(P99-102)【关键词】降雨条件;径流入渗;综合系数;基流分割;地下工程;防排水设计【作者】陈金刚;张;宾朝晖【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工程力学系,河南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2降雨是引起滑坡、水土流失、山洪等灾害的重要诱发因素。

降雨尤其是暴雨,由于其所具有的历时短、强度大、速度快的典型特征,常常成为工程事故发生的主要外在控制因素,如何有效解决或治理暴雨期的防洪排水问题,对工程界人员提出了极大挑战。

因此,有关降雨条件下坡面水的运动规律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文献[1]考虑了降雨条件下坡面入渗问题,将降雨强度进行折减作为入渗率,但没有考虑坡面径流。

文献[2]采用特征线法对坡面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

降雨入渗过程是动态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较为强烈,付丛生等根据实测径流试验,编制了计算一维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计算机程序[3]。

肖培青等研究表明:不同草被覆盖条件下,草地累积径流量和累积产沙量与降雨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4]。

排水工程复习考试

排水工程复习考试

一.排水体制系统1、废水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类型。

P192、排水体制: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即指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

193、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排水调节池、提升泵站、废水输水管、废水排放口4、排水系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P19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

P19合流制排水系统分为:①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

特点:对水体污染严重,系统简单。

②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在合流干管与截流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流干管下游设置污水厂.特点: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雨天时,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

③完全合流制,将污水和雨水合流于一条管渠,全部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特点:卫生条件好,在街道下,管道综合也较方便,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采用者不多。

分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管道(渠)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分为:①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包括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特点:比较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对城市管渠的一次性投资较大,适用于新建城市。

②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只有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渠道系统排泄,或者为了补充原有渠道系统输水能力的不足而修建部分雨水道,待城市进一步发展后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使之成为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③半分流制排水系统,特点:可以更好地保护水环境,但工程费用较大,目前使用不多。

适用于污染较严重地区.5、污水管网系统:排除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的管网系统称为污水管网系统6、雨水管网系统:排除雨水的管网系统称为雨水管网系统。

污水管渠系统设计习题

污水管渠系统设计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城市污水的设计总流量一般按下面哪项计算()A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初期雨水设计流量B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地下水入渗量C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地下水入渗量D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工业废水设计流量2.污水管道的污水设计流量是指以下哪一项()A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污水最大流量B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日常生活中洗涤、冲厕、洗澡等产生的污水量C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污水平均流量D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公共建筑排水的综合流量3.下列哪项水量不应包括在城镇分流制排水系统的污水管渠设计流量中()A综合生活污水B工业生产废水量C居住区雨水量D入渗地下水量4.下列关于排水管渠设计流量的叙述中,哪项正确()A地下水的渗水量可按每人每日最大污水量的10%-20%计算B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中,考虑到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其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C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是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D合流管渠设计流量是设计综合污水量与设计废水量之和,同时,在地下水位较高时,还应考虑入渗地下水量5.分流制污水管道的设计断面应根据下列哪项流量计算确定()A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B平均日最大时污水流量C最大日平均时污水流量 D最大日最大时污水流量6.关于污水管道设计流量,下述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工业废水排放较均匀,可按平均日平均时流量计算B城镇生活污水量应包括居民生活污水、公共服务污水及工业企业生活污水量C新建污水管道考虑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时,宜提高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D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地下水的渗入量可按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平均日流量的10%至15%计算7. 下列四种直径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污水管道的设计坡度皆为0.003,管壁粗糙系数皆为0.014,设计充满度皆为0.7,则哪种直径的管道内水流流速最大?A DN5OOmmB DN600mmC DN700mmD DN800mm8.在进行污水管道设计时,规定的最小设计坡度指的是下列哪项?A整条管线的平均坡度B每个设计管段的坡度C系统起始管段的坡度D允许最小管径的坡度9.下列哪项不是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设计的原因A为地下水渗入保留空间B为雨水的非正常流入保留空间C为工业废水流入保留空间D为保障管道运行的安全性10.为了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管道埋设深度越小越好。

截污干管设计中流量计算和管径确定

截污干管设计中流量计算和管径确定

截污干管设计中流量计算和管径确定摘要:对在截污干管设计中流量计算和管径确定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

本文首先对计算中所需要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简单论述,然后根据截污干管的特点,提出了截污干管在流量计算和管径确定时所采用“三种计算加一种校核向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截污干管;流量计算;管径确定Abstract: the design and submitted in n2 flow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and pipe diameter put forward a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is paper first on the calculation to have in the related parameters for the simple discusses, the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s and cut, and put forward the cut pollution in flow calculation and pipe diameter line shall b e determined by the “three calculation with a check to combine” method.Keywords: cut pollution mains; Flow calculation; Pipe diameter sure1 前言大中城市中新建成区一般按分流制考虑,而旧城区或城市周边农村一般为合流制,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改造及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系统逐渐从合流制往分流制转换,而在转换的过程中污水收集系统完善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先做截污干管,将排入河道的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截流进入截污干管中,雨季雨水进入河道。

随着分流制的转化逐渐完善,截污干管的作用逐渐从截污的功能转化为分流制污水系统中污水主干管。

地下水渗入排污管道的定量方法

地下水渗入排污管道的定量方法

地下水渗入排污管道的定量方法郭帅1,张土乔1,David Z.Zhu2(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2.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加拿大)摘要:在排污管道系统中,地下水的渗入是个普遍问题。

随着管材的老化,地下水可通过破损的管壁或接口处渗入管中,渗入的地下水会给环境带来危害并造成经济损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评估地下水渗入量,发达国家的学者发展并提出了三种定量方法:水量平衡法,同位素示踪法以及污染物负荷法,其中水量平衡法是传统的方法,而后两种方法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方法。

详细介绍了三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对比发现:传统的水量平衡法精度低,误差大,但可实施性强,费用低;同位素示踪法精度高,误差小,但对区域水文条件有特定要求,且评估费用高。

经综合比较分析后认为,污染物负荷法将是一种有希望得到普遍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地下水;渗入量;排污管道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13)04-0021-05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Groundwater Infiltration into Sewer SystemGUO Shuai 1,ZHANG Tu-qiao 1,David Z.Zhu 2(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China ;2.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Abstract :Groundwater infiltration into sewer systems is a common problem.As sewer pipes age ,groundwater can infiltrate into these sewer pipes through various types of defects.This extraneous water can caus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etriments.However ,not enough attention is paid to this problem in China.Three quantification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amount of infiltration which were developed and adap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introduced :water balance method ,stable isotopic tracer method and pollutant time series method.Water balance method is a traditional method ,while the other two are newly proposed methods.Their principles and applicability we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 of water balance method is relatively rough ,while the stable isotope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As for the expenditure ,the contrary is the case.Among these methods ,the pollutant time series method is prob-ably the most promising method.Key words :groundwater ;infiltration ;sewer system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317-001)地下水的渗入在排污管道的管理中是个常规问题,由于施工不当、管材老化及腐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排污管道管壁往往会发生破损,尤其是在接口处更为严重。

新旧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对比总结

新旧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对比总结

新旧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对比总结摘要:《室外排水设计标准》[1]GB50014-2021年版2021年10月1号正式实施,污水处理厂设计时与上一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GB50014相比主要变化为: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前端取消化粪池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变大;二级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时,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调整变大;设计规模在地下水高水位时考虑地下水渗入量,同时考虑分流制系统初雨截流量;出水雨季达标排放,不允许溢流等等。

以上规范条文的调整变化,对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占地、投资都会带来较大影响。

污水处理厂设计整体规模变大,雨天时出水全处理趋势要求变严,说明国家继续加大城市水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力度,在新标准实施下,水环境、水安全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新标准;旧规范;污水处理厂设计;对比总结;引言《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年版(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版(以下简称旧规范)从多个方面进行内容修订,包括:1)补充和修改了部分术语;2)新增第3章排水工程,系统规定室外排水工程的组成和相互关系;3)补充了管道进入综合管廊、绿色雨水调蓄设施、倒虹管基础、高架道路和下穿立交道路排水等内容;4)补充了下穿立交道路泵站集水池内容;5)删除了塔式生物滤池和土地处理等工艺,补充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人工湿地等应用广泛且运行可靠的工艺;6)补充了高含固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石灰稳定、深度脱水、污泥干化焚烧、除臭等内容;7)补充和提高了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计标准;8)新增了信息化、智能化等智慧排水系统的内容;9)其他内容等。

本次新标准修订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室外排水设计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本次仅从新标准实施下与旧规范相比对污水处理厂设计内容变化进行对比总结。

基于三角分析法的城市污水管网入流入渗量评估

基于三角分析法的城市污水管网入流入渗量评估

Water Pollution and Treatment 水污染及处理, 2019, 7(4), 152-159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journal/wpthttps:///10.12677/wpt.2019.74022Quantification of Inflow and Infiltration inUrban Sewer Systems Based on TriangleMethodXiaoting Wang1, Yue Yao2, Wei Zhou3, Lan You3, Siyu Zeng1*1School o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2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 Beijing3Suzhou Drainage Company Limited, Suzhou JiangsuReceived: July 24th, 2019; accepted: August 8th, 2019; published: August 15th, 2019AbstractInflow and infiltration of external water into sewer systems exist generally in the plain river net-work area, which weakens the transmission capacity of pipelin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this study, triangle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outlet flow of se-wage pipelines in a specific time period. The scal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external water volume a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water balance using daily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flow data and rainfall data. The assessment of the sewer system in Suzhou central district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4-2017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external water accounts for 27% - 33% of the total flow collected annually. Average daily external flow accounts for 22% in dry days and 43% in rainy days, among which the average infiltration and inflow rates are separately 16% and 27%.The severity of inflow and infiltration in wet weather is derived and intensified by the rain.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inflow and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wer systems in the case area, and verifi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xternal water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ipeline repair program.KeywordsSewer System, Inflow and Infiltration, Triangle Method, Rainfall基于三角分析法的城市污水管网入流入渗量评估王小婷1,姚越2,周炜3,尤岚3,曾思育1*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通讯作者。

2013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3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3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下列哪项不属于给水系统或给水系统的组成部分?()A.泉水B.泉水泵房C.泉室D.南水北调工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给水系统的组成大致分为取水工程、水处理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

其中输配水工程又包括水泵站、输水管渠、管网和调节(调蓄)构筑物。

A选项,泉水属于水源。

B选项,泉水泵房属于水泵站的组成部分。

C选项,泉室属于取水工程的组成部分。

D选项,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输配水工程。

2.下列关于城市用水量变化曲线的说法中,哪项正确?()A.每一天都有一条用水量变化曲线B.用水量变化曲线的变化幅度与当地气候无关C.城市越大,用水量变化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大D.水厂清水池调节容积应根据二级泵站供水曲线与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BC选项,城市每一天的用水量都不完全一样,每一天都有一条用水量变化曲线,它的变化幅度与当地气候有关。

城市规模越大,用水量也越大,用水也越均衡,用水量变化曲线的变化幅度越小。

D选项,水厂清水池调节容积应根据水厂产水曲线和二级泵站供水曲线确定,根据二级泵站供水曲线与用水量变化曲线可确定出水塔或高位水池的容积。

3.城镇配水管网计算中,通常将沿线流量通过折算系数折算成节点流量,请根据折算系数的定义,比较下图中管段2~6精确折算系数A2~6和管段2~3的精确折算系数A2~3的大小?()题3图A.A2~6>A2~3B .A 2~6=A 2~3C .A 2~6<A 2~3D .不能确定【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沿线流量转化成节点流量的原理是求出一个沿线不变的折算流量A ql ,使它产生的水头损失等于实际上沿线变化的流量q l 产生的水头损失,其中,A 称为折算系数。

题3解图1某沿线流量为q l 、转输流量为q t 的配水管段。

题3解图1此时在断面x 处的流量为:x t l l x q q q l-=+。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电气、检测与控制、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40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 50053 1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CJ 302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J 6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T 51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24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脱水用带式压榨过滤机HJ/T 251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罗茨鼓风机1HJ/T 25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中、微孔曝气器HJ/T 278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单级高速曝气离心鼓风机HJ/T 279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推流式潜水搅拌机HJ/T 283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HJ/T 335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浓缩带式脱水一体机HJ/T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采用颗粒滤料,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处理能力 ❖ 解决滤料堵塞问题 ❖ 提高处理效率,设备小型化、工业化
.
2.1.71 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点和工程应用
❖ 主要特点:
❖ 气、液、固三相对流接触,氧的转移率高,动力消耗低。 ❖ 具有截留悬浮物和脱落生物膜的净化功能,无需二沉池。 ❖ 采用3-5 mm的颗粒滤料(石英砂,陶粒,活性炭等),比表
❖ 通过时间上的推流排序,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活性 污泥处理过程;
❖ 工艺组成简单,无需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建设 费用和运行费用降低;
❖ 污泥的SVI值低,沉淀性能好,不易膨胀; ❖ 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可在同一反应器内实现除
磷脱氮; ❖ 应用电动阀门、液位计和PLC等自控仪表,可实现
工艺过程自动化控制。
1.0.6 规定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 水质要求。必须符合现行的《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GB8978)、《污水排入 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 关标准。 (强制)
1.0.7 规定排水工程设计采用新技术应遵 循的主要原则
.
1.0.8 排水工程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的主要原则
1.0.9 规定排水工程尚应执行的有关标准、 规范和规定。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918)和《工业企业噪声 控制设计规范》(GBJ87)等。
.
(2)好氧吸磷过程
污水进入好氧处理系统后,在有氧状态下,聚 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有机酸PHB氧化分解,并释 放大量能量供聚磷菌生长繁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 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 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富集于菌体内--好氧吸磷过 程(磷的过剩摄取)。

雨水利用适用条件分析

雨水利用适用条件分析

我国“雨水利用工程”的适用条件分析任冰倩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日趋严重。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的国家。

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降水及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几个月中;连丰、连枯年份交替出现,造成一些地区干旱灾害出现频繁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

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

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供给极度紧张的状况,我们一方面采用调水措施或尝试农用水资源向城市用水的转换1,以求增加城市水资源的供给总量,另一方面则积极鼓励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节约用水,所有这些,都在实践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就在我们努力找水、节水的同时,几乎每个城市都大量拥有的一种水资源——雨水,却普遍性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城市地下管网,与城市污水混在一起,雨污同流,白白地流走了,有的时候还要花费巨大费用人工排水。

对于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来说,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所谓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就是将城市中的闲弃(径流)雨水转化为可利用水资源并加以实际利用的过程。

单纯从量的角度看,城市雨水总量可观、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以北京市为例,市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年降雨量630.0毫米,全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4.85亿m3;天津市城区面积460平方公里,年降雨量600.0毫米,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2.76亿m3;济南市城区面积133平方公里,年降雨量平均为654毫米,全市每年承接雨水8000多万m3。

雨水入渗对城市地下水补给作用

雨水入渗对城市地下水补给作用

雨水入渗对城市地下水补给作用一、雨水入渗对城市地下水补给的基本原理雨水入渗是指降雨过程中,部分雨水通过地表渗透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城市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地表被硬化,导致雨水无法自然渗透,进而影响地下水的补给。

雨水入渗对城市地下水补给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雨水入渗的物理机制雨水入渗的物理机制涉及到水分子在土壤中的运动。

当雨水落在地表时,部分水分会通过土壤孔隙向下渗透。

这一过程受到土壤的孔隙率、渗透性、水分饱和度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的孔隙率越高,渗透性越好,雨水入渗的效果也越明显。

1.2 城市化对雨水入渗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地表被建筑物、道路、广场等硬化,减少了雨水的渗透面积。

此外,城市化还会导致土壤的压实,降低土壤的渗透性。

因此,城市化对雨水入渗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减少了雨水入渗的面积,另一方面降低了土壤的渗透能力。

1.3 雨水入渗对地下水补给的作用雨水入渗是地下水补给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雨水入渗,地表水得以转化为地下水,从而增加地下水的储量。

这对于维持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雨水入渗还能改善地下水的水质,减少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二、雨水入渗对城市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因素雨水入渗对城市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以下是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

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直接影响雨水入渗的量和速度。

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则影响雨水入渗的效率。

例如,砂质土壤的渗透性较好,更有利于雨水入渗;而黏土土壤的渗透性较差,雨水入渗效果不明显。

2.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化程度、地表硬化、植被覆盖等。

城市化程度越高,地表硬化面积越大,雨水入渗的面积和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植被覆盖对雨水入渗也有一定的影响。

植被可以减缓雨水的流速,增加雨水与土壤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雨水入渗的效果。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规定排水体制选择的原则分流制指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合流制指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规定出降雨少的干旱地区外(降雨量一般指年均降雨量300mm 以下的地区)新建地区应采用分流制。

由于一些老城区已采用合流制,故规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同时规定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按照规划的要求加大排水管网的改建力度,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如过有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地区,此地区应提高截流倍数,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减少合流污水和降雨初期的污染。

截流制合流制排水方式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进水截流井调蓄池进水调蓄池出水至污水厂溢流至河道出水至污水厂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的对比低影响开发(LID)进行雨水综合管理的规定雨水综合管理是指通过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控制面源污染、防止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面源污染是指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排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被污染的现象。

城镇规划时,用渗透、调蓄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量减少进入分流制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的雨水量,减少合流排水系统中溢流的次数和溢流量,可以有效地防治内涝灾害,还可以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提高雨水利用程度的具体措施包括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

雨水渗透涵养地下水也是雨水资源的利用。

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内涝防治的规定城镇内涝防治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综合措施防治城镇内涝是通过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完善、城镇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优化运行管理几个方面进行。

工程性措施:建设雨水渗透设施、调蓄设施、利用设施和雨水行泄通道、对市政排水管网和泵站进行改造、对城市内河进行整治等。

非程性措施:建立内涝防治设施的运行监控体系、预警应急机制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等。

进行排水系统设计时,从较大范围综合考虑的若干因素1、国内经验,污水和污泥可作为有用资源,应考虑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污水污泥要在对其安全性、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情况的论证和评价之后进行。

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试行.doc

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试行.doc

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试行)2020年2月目录1.总则 (1)2.一般规定 (2)3.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确定 (3)3.1 基本要求 (3)3.2 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分解 (4)3.3 年度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确定 (6)4.区域性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确定 (8)4.1 基本要求 (8)4.2 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确定方法 (9)4.3 未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确定方法 (11)5.局部重点防护区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确定 (12)5.1 重点泉域 (12)5.2 生态脆弱区 (12)5.3 海水入侵区 (13)5.4 盐碱化易发区 (14)6.地下水管理指标 (15)6.1 地下水取用水计量率 (15)6.2 地下水监测井密度 (16)6.3 灌溉用机井密度 (16)1.总则1.1 为指导全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规定,制定本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我国地下水管控指标的确定方法,适用于地下水取用水量控制指标、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以及地下水管理指标的确定工作。

1.3 工作范围包括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有开发利用与保护意义的山丘区,以及地下水局部重点防护区域。

1.4 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可持续利用原则。

应在维护地下水良好生态环境,实现采补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因地制宜原则。

应在综合分析区域水资源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用水需求、生态环境维系、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等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的管控指标。

(3)统筹兼顾原则。

经济社会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应与当地地下水资源相适应,兼顾近期与长远需求的合理性,根据相关规划和超采区治理方案,科学合理确定地下水管控总体目标与阶段性指标。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设计规范规定排⽔体制选择的原则分流制指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和⾬⽔的排⽔⽅式;合流制指⽤同⼀管渠系统收集、输送污⽔和⾬⽔的排⽔⽅式。

规定出降⾬少的⼲旱地区外(降⾬量⼀般指年均降⾬量300mm 以下的地区)新建地区应采⽤分流制。

由于⼀些⽼城区已采⽤合流制,故规定同⼀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不同的排⽔体制,同时规定现有的合流制排⽔系统应按照规划的要求加⼤排⽔管⽹的改建⼒度,实施⾬污分流改造。

如过有暂时不具备⾬污分流条件的地区,此地区应提⾼截流倍数,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减少合流污⽔和降⾬初期的污染。

截流制合流制排⽔⽅式完全分流制排⽔⽅式进⽔截流井调蓄池进⽔调蓄池出⽔⾄污⽔⼚溢流⾄河道出⽔⾄污⽔⼚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排⽔⽅式的对⽐低影响开发(LID)进⾏⾬⽔综合管理的规定⾬⽔综合管理是指通过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法,控制⾯源污染、防⽌内涝灾害、提⾼⾬⽔利⽤程度。

⾯源污染是指通过降⾬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和地表中的污染物排⼊受纳⽔体,使受纳⽔体被污染的现象。

城镇规划时,⽤渗透、调蓄等设施减少⾬⽔径流量减少进⼊分流制⾬⽔管道和合流制管道的⾬⽔量,减少合流排⽔系统中溢流的次数和溢流量,可以有效地防治内涝灾害,还可以提⾼⾬⽔利⽤程度。

提⾼⾬⽔利⽤程度的具体措施包括屋顶绿化、⾬⽔蓄渗、下凹式绿地、透⽔路⾯等。

⾬⽔渗透涵养地下⽔也是⾬⽔资源的利⽤。

采取综合措施进⾏内涝防治的规定城镇内涝防治包括⼯程性措施和⾮⼯程性措施。

综合措施防治城镇内涝是通过源头控制、排⽔管⽹完善、城镇涝⽔⾏泄通道建设和优化运⾏管理⼏个⽅⾯进⾏。

⼯程性措施:建设⾬⽔渗透设施、调蓄设施、利⽤设施和⾬⽔⾏泄通道、对市政排⽔管⽹和泵站进⾏改造、对城市内河进⾏整治等。

⾮程性措施:建⽴内涝防治设施的运⾏监控体系、预警应急机制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等。

进⾏排⽔系统设计时,从较⼤范围综合考虑的若⼲因素1、国内经验,污⽔和污泥可作为有⽤资源,应考虑综合利⽤,综合利⽤污⽔污泥要在对其安全性、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情况的论证和评价之后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考虑入渗地下水量
因当地土质、地下水位、管道和接口材料以及施工质量、管道运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当地下水位高于排水管渠时,排水系统设计应适当考虑入渗地下水量。

入渗地下水量宜根据测定资料确定,一般按单位管长和管径的入渗地下水量计,也可按平均日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总量的10~15%计,还可按每天每单位服务面积入渗的地下水量计。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测定过管径为1000~1350mm的新铺钢筋混凝土管入渗地下水量,结果为:地下水位高于管底3.2m,入渗量为94m3/(km2d);高于管底4.2m,入渗量为196 m3/(km2d);高于管底6m,入渗量为800 m3/(km2d);高于管底6.9m,入渗量为1850 m3/(km2d)。

上海某泵站冬夏二次测定,冬季为3800m3/(km22d),夏季为6300 m3/(km22d);日本指南规定采用经验数据,按每人每日最大污水量的10~20%计;英国规范建议按观测现有管道的夜间流量进行估算;德国ATV标准规定入渗水量不大于0.15L/(s2hm2),如大于则应采取措施减少入渗;美国按0.01~1.0m3/(d2mm-km)(mm为管径,km为管长)计,或按0.2~28 m3/(hm22d)计。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水力计算时,公式后应加入入渗地下水量Qu,即Qdr=Qd+Qm+Q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