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面瘫病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面瘫病
恢复期:急性期过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表现为口角歪斜恢复正常,患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基本恢复,部分患者的头昏、头痛、眼干、耳后疼痛、听觉过敏,舌前2/3味觉障碍、减退或丧失等伴随症状基本消失。
后遗症期:如果恢复不完全,常伴发瘫痪肌肉挛缩,即患侧鼻唇沟变深、口角反牵向患侧、眼裂缩小,但让患者做自主运动如露齿时,即可发现健侧面肌收缩正常,而挛缩侧的面肌并不收缩,且眼裂更小。患者瞬目时发生患侧上唇轻微颤动,试图闭目时患侧额肌收缩,露齿时患侧不自主闭合,进食咀嚼时患侧流泪,伴脸部潮红等。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1
本《指南》提出了面瘫病的诊断、辨证、针灸治疗及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面瘫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各年龄人群面瘫病的诊断及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中医科、针灸科、神经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面瘫病Facial Paralysis
面瘫病属于中医“口眼喎斜”、“口目僻”、“口僻”等范畴[]、[],指以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
4.2.3面瘫病后遗症期的针灸治疗[[12]、[]推荐级别D级]
治法:培补肝肾(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主穴:患侧地仓、颊车、头维、阳白、鱼腰、牵正、下关、神庭、太阳、颧髎,百会,双侧肝俞、肾俞、太溪、太冲、合谷、足三里。
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治疗。
后遗症期:如果恢复不完全,常伴发瘫痪肌肉挛缩,即患侧鼻唇沟变深、口角反牵向患侧、眼裂缩小,但让患者做自主运动如露齿时,即可发现健侧面肌收缩正常,而挛缩侧的面肌并不收缩,且眼裂更小。患者瞬目时发生患侧上唇轻微颤动,试图闭目时患侧额肌收缩,露齿时患侧不自主闭合,进食咀嚼时患侧流泪,伴脸部潮红、出汗等。

面神经炎,需辨证施治

面神经炎,需辨证施治

45传统医学医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指茎乳孔以上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本病属中医“口僻”“歪嘴风”“吊斜风”等范畴。

主要是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邪乘虚入中经络使气血痹阻,面部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所致。

临床需辨证施治——风寒袭络证主症:突然口眼 斜,眼脸闭合不全,或有口角流涎,眼泪外溢伴恶风寒,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小续命汤加减。

川芎、黄芩、桂枝、麻黄各9克,芍药、制附片、防风、防己各12克,人参30克,杏仁15克,甘草6克。

加减:表虚自汗者,去麻黄加黄芪30克,白术12克;兼头痛者加白芷12克,羌活9克。

风热灼络证主症:骤然起病,口眼 斜,眼睑闭合不全,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渴,耳后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0克,生石膏(包煎)30克,芍药、白术、茯苓、川芎各12克,熟地黄、生地黄、当归各15克,羌活、防风、黄芩、白芷、独活各9克,细辛、甘草各6克。

加减:风热表证明显者,去细辛、独活、熟地黄,加桑叶9克,蝉蜕6克;兼头晕目赤者加钩藤15克,菊花12克。

气虚血淤证主症:口眼歪斜,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面白气短,神疲乏力,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涩。

治宜益气活血,和营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克,当归15克,赤芍、地龙、川芎各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

加减:顽固不愈者,加三七、鬼箭羽各9克,穿山甲15克;面肌抽搐者加全蝎6克,蜈蚣2条;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

【中成药治疗】1.太极通天液。

每次1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风寒袭络型。

2.全天麻胶囊。

每次4粒,每日2~3次,适用于风痰阻络型。

3.新癀片。

每次4片,每日2~3次,适用于风热袭络型。

4.益脑安(胶囊)。

每次4粒,每日3次,适用于风痰阻络型及其他各型恢复期。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面神经麻痹是指面部肌肉因面神经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肌肉无力或瘫痪。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类型,原因不明,常见于中年人。

以下是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

一、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面部运动功能减退或消失、眼干涩、眼泪增多、耳痛、口干、喝水呛咳等症状。

2.体格检查:包括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检查,如闭眼抵抗试验、皱眉、鼓腮帮等。

3.辅助检查:可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二、治疗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显著缩短恢复时间,但需注意剂量控制。

(2)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治疗手段。

(1)自我训练:包括眼球运动、面部肌肉按摩和自我锻炼等。

(2)物理疗法:包括超声、电疗、针灸、康复训练等。

3.病因治疗:对于较为明确的病因,如中耳炎、肿瘤压迫等,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心理支持:面神经麻痹病人常伴有面容畸形及功能受损,需提供心理支持,并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治疗。

三、后期管理1.定期随访: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按摩、面部运动锻炼、神经电刺激等,帮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3.面部保护:避免面部受寒、受损,注意保护面部皮肤和黏膜,防止感染。

4.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等,有助于促进神经恢复。

总结: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病因治疗、心理支持、后期管理等方面。

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

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一、临床特点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诊断和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诊断和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诊断和治疗背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s Palsy)是一种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神经病,是下运动神经元性面肌麻痹最常见的病因。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单侧下运动神经元型面肌无力,伴耳后疼痛、味觉异常、主观性面部感觉改变和听觉过敏。

这些临床表现可用人面神经的解剖结构解释,特别是由于面神经是包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混合性神经。

面神经容易与邻近颅神经形成多种连接的特性也可解释偶尔出现的面部感觉改变(第V颅神经)、前庭功能障碍(第VIII颅神经)或咽部症状(第IX和X颅神经),也可能出现继发于副交感纤维损伤的流泪和流涎减少。

患者在发病48至72小时内症状最严重,麻痹严重程度与面部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恢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关。

尽管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确切的病理机制仍存在争议。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1型)、神经压迫和自身免疫都可能起到作用,但确切的顺序及这些影响的大小尚不清楚。

面神经解剖人类面神经是第7对颅神经(CN VII),包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成分。

其功能与自主和模仿性面部运动、舌前2/3味觉和泪腺和唾液腺的分泌控制有关。

面神经接受来自孤束核上部和上泌涎核的轴索,形成中间神经成分(感觉和副交感轴索);面神经核接受对侧运动皮质的突触传入,发出运动传出纤维,支配所有的面部运动,只有额部受双侧皮质支配。

面神经全程分颅内段、颞骨段、和颞骨外段。

其颅内段起自桥脑延髓脚,至内听道与前庭蜗神经(CN VIII)伴行。

面神经颞骨内段长而曲折。

在颞骨内段,面神经在膝状神经节发出岩上神经,沿途发出镫骨神经和鼓索神经,之后经茎乳孔出颅。

面神经颞骨外段穿过腮腺深部,将其分为深叶和浅叶。

它发出耳后神经和支配二腹肌后腹的神经,最后发出终末面神经分支。

面神经终末支有多种不同的分支模式,传统概念上分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和颈支。

这些终末运动支负责所有面部表情和功能,如闭眼、闭嘴、吸气时的鼻腔通畅。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引言: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麻痹。

虽然该病多数状况下为自限性,但对患者而言,麻痹面部的外貌改变、功能障碍和社交困难依旧带来一定的生活肩负。

为了探讨并总结当前临床上对麻痹面神经修复治疗的最佳实践,编写本文章,旨在提供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的2022版临床指南。

诊断标准:1. 病史:突发面部麻痹,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

2. 体格检查:一侧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唇咬功能障碍、眼裂不闭等)。

3. 电生理检查:欠存的肌肉动作电位,以及肌张力电位降低。

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帮助治疗等。

2. 个体化治疗:依据患者的详尽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在开始用药的72小时内起效,可缩短神经恢复时间。

2. 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有一定的疗效。

3. 维生素B12:有助于神经修复和再生。

物理治疗:1. 肌肉运动练习: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增进面肌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 电刺激:接受电生理治疗仪器刺激面部肌肉,增进面部肌肉的收缩和恢复。

3. 热敷:使用温热湿敷布进行热敷,有助于血液循环和面部肌肉松弛。

中医帮助治疗:1.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进行面部的熏洗,增进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2. 针灸治疗: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刺激,调和阴阳,平衡气血,增进病腑的调整和面神经的恢复。

预后评估:1. 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2. 依据不同的预后指标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如唇峰比例、眼裂闭合等。

结语: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面部外貌和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指南总结了2022年的最佳实践,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帮助治疗,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

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一、临床特点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的面部肌肉无力或麻痹。

该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该疾病,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于近期发布。

本文将介绍该指南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相关内容。

一、诊断标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提出了明确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要点:1.面部肌肉麻痹:患者出现面部一侧肌肉麻痹或无力,表现为眼睑下垂、闭嘴不紧、鼻翼扁平等。

2.突发性起病:患者的面部肌肉麻痹是突然发生的,通常在1-2天内达到最严重。

3.排除其他原因:排除了其他可能引起面部肌肉麻痹的病因,如中风、感染等。

二、治疗原则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提供了明确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药物治疗: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泼尼松。

在早期开始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2.中医治疗: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作为辅助手段,如针灸、艾灸等。

中医治疗对于促进面肌恢复和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

3.康复训练: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速康复。

康复训练包括面部肌肉功能锻炼和面部表情训练等。

三、并发症防治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还提供了相关的并发症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眼部并发症:面神经麻痹患者常容易出现眼部不适和干眼症状,建议加强眼部护理,避免眼部感染。

2.唾液腺功能异常: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唾液分泌可能出现异常,建议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3.情绪心理支持:面神经麻痹患者常常因为面部表情受损而带来心理负担,建议提供情绪心理支持。

四、预后评估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明确了预后评估的相关指标,包括以下内容:1.肌力恢复:根据患者面部肌肉麻痹的恢复情况,可以评估其预后。

2.症状改善:根据患者面部肌肉麻痹的症状改善情况,可以评估其预后。

3.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可以评估其预后。

面神经炎诊疗指南

面神经炎诊疗指南

面神经炎诊疗指南
又称贝耳麻痹,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瘫痪,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1、男女均可受累,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受累。

2、病程急性发病,一般在1周内病情进展达高峰,大多数病人在数周内恢复,少数病人遗留轻微面瘫或不能恢复。

3、症状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部分患者伴同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

患侧面部无表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闭目露白、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口角流涎。

部分病人可有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可出现连带动作、面肌痉挛、耳鸣、鳄鱼泪等后遗症。

4、体征患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和吹口哨动作。

同侧额纹和鼻沟变浅,口角低垂。

【诊断】
根据病史和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Ramsay-Hunt 综合征除上述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外,还有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常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

2、各种原因所致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仅限于病变对侧面下部表情肌运动障碍,面上部肌肉不受累。

【治疗】
1、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急性期可用强的松20~40mg/d或10mg 每日3次口服,1周左右减量。

(2)B族维生素治疗可选择维生素B1100mg/d和或维生素B12100~500ug/d肌肉注射。

2、按摩或电刺激或针灸刺激瘫痪肌肉。

3、穴位注射可用维生素B12100mg于患侧面部分穴位注射,每日1次。

4、急性期茎乳突孔附近的红外线照射或短波透热治疗。

5、对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可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护角膜。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解读PPT课件
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术后效果评估及随访管理
要点一
术后效果评估
术后效果评估主要包括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 发生情况。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可采用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患者面部对称性和动 态表情的改善情况。
要点二
随访管理
术后患者应定期随访,观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并发 症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间至少为1年,对于恢复不佳的患者 可适当延长随访时间。随访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通过触摸、按摩等感觉刺激,促进面部感觉功能的恢 复。
言语训练
针对面神经麻痹导致的言语障碍,进行发音、语调等 言语训练。
患者心理支持与教育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减轻其焦虑、抑 郁等负面情绪。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 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康复训练指导
VS
治疗选择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
综合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01
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以减轻神经
炎症、促进神经修复。
物理治疗
02
采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
03
对于严重面神经麻痹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更昔洛韦
与阿昔洛韦相似,但抗病毒谱更广,对某些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更强。
神经营养药物
甲钴胺
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促进神经 髓鞘的再生和修复,改善神经传 导功能。
腺苷钴胺
与甲钴胺相似,也是维生素B12的 衍生物,具有促进神经修复和营 养作用。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的瘫痪。

为了规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特制定本临床路径。

一、诊断依据患者通常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症状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包括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闭目不全或不能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漏气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耳后疼痛、听觉过敏、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等。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需要排除其他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如吉兰巴雷综合征、中耳乳突炎、腮腺炎、肿瘤等。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如面神经电图、肌电图)、头颅 CT 或 MRI 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1、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首选药物,可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

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一般使用 1 2 周逐渐减量停药。

(2)抗病毒药物:对于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3)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

2、物理治疗(1)超短波透热疗法:通过高频电磁波的作用,改善面神经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水肿。

(2)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3、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但针灸治疗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一般在发病 1 周后开始。

4、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表情肌的功能训练,如抬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每天多次练习,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三、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面神经电图、肌电图。

2、选查项目(1)头颅 CT 或 MRI(排除颅内病变)。

特发性面神经炎诊治指南

特发性面神经炎诊治指南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4. 实验室检查
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 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 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5. 诊断标准
01
急性起病,通常3天左右达到高峰
02
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 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03
排除0继4 发原因。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6. 鉴别诊断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为特发性面 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他病因所致,如吉兰-巴雷综合 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Mobius综合征、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等。
--第八版内科学
2. 发病机制
面神经炎病因未明。由于骨性面 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 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神 经受压。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 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 痉挛,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肌瘫 痪。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主要为 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 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 部分尤为显著。
进行证实。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大多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 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在发病 后2~4周开始恢复,3~4个 月后完全恢复。在面肌完全 麻痹的患者,即使未接受任 何治疗,仍有70%在发病6 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部 分患者可遗留面肌无力、面 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或鳄 鱼泪现象。
(3)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减 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确。

面瘫诊治指南

面瘫诊治指南

面瘫诊治指南一、疾病简介:面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发病原因大多由面部受凉、物理性损伤或病毒入侵所致,面神经的发病之初表现为面神经发炎,此时还未形成明显的面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眼角下垂、口眼歪斜等典型的症状表现。

因此,对于面神经的症状一定要加以了解,便于及时地发现这种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因治疗不及时而使病情加深。

二、发病原因⒈感染: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被激活引起。

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

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

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⒊肿瘤( Tumor):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

肿瘤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引起。

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

长期接触有毒物。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⒏血管机能不全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三、临床表现1.唾液分泌障碍这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对诊断面神经非常有帮助。

因此大家对其要引起重视。

唾液分泌障碍就是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一侧会呈现唾液分泌量很少的病症,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理论上这是面神经病症,如果没有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就有可能使面神经的病情加深,对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

2.泪腺分泌障碍在面神经麻痹发病期间,患者在平常常有不自主流泪的情况发作,同时还有眼睛干涩不能正常分泌眼泪的病症,这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论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分析张宏伟1,于薇薇2,戴晓红21.东北林业大学医院内科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东北林业大学医院内科收治的80例贝尔氏麻痹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疗法联合电针灸治疗,比较两组HB 、TFGS 评分,Latency 、Amp 的变化,临床疗效及FDI 评估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3,P <0.05)。

治疗后,观察组HB 评分低于对照组,TFGS 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atency 值低于对照组,Amp 值高于对照组,FD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中医针灸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和肌电图指标,促进面部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恢复。

[关键词] 针灸;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5(a)-0005-05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Acute Phase of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in Chinese MedicineZHANG Hongwei 1, YU Weiwei 2, DAI Xiaohong 2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40 China;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4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acute stage of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in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9 to August 2021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reatment methods,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western medicaltherapy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pared the HB and TFGS scores, changes in Latency and Amp, clinical efficacy, and FDI eval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5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2.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0.323,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HB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FGS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atency valu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Amp val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in the acute stage, which helps to improve facial nerve function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13.005[作者简介] 张宏伟(1979-),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方面的临床工作。

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指南

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指南

2023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指南
概述
本指南旨在为患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个体提供康复治疗的指导。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症状包括面部表情肌肉的麻痹和运动障碍。

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康复治疗目标
1. 减轻面神经麻痹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2. 恢复面部表情肌肉的运动功能。

3. 提高患者的面部表情表达能力。

4. 促进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方法
1. 物理治疗:包括面部肌肉按摩、热敷、冷敷和运动训练等,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2. 语言和言语治疗:通过训练相关肌肉和技巧,提高患者的说话和表达能力。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面神经麻痹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与医生指导,使用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康复治疗注意事项
1. 需要有经验的康复专家或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2. 康复治疗过程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

3. 相关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患者和家人需要提供合理的支持和协助。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康复治疗的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在康复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遵循治疗计划与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
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
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

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就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她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
一、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与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与唾液分泌障碍。

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与颊部的不适感。

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
(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仔细的体格检查就是排除其她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就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她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检查。

2、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3、排除继发原因。

四、鉴别诊断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她病因所致,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Mobius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

对于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瘫,在进行鉴别诊断时,主要通过病史与体格检查,寻找有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的特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表现包括:双侧周围性面瘫;既往有周围性面瘫史,再次发生同侧面瘫;只有面神经部分分支支配的肌肉无力;伴有其她脑神经的受累或其她神经系统体征。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

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 mg/d,连用5 d,之后
于5 d内逐步减量至停用。

发病 3 d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就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

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用糖皮质激素就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

2.抗病毒治疗:
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就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
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2〜0、4 g,每日3〜5次,或伐昔洛韦口服每次0、5〜1、0g,每日2〜3次;疗程7〜10 d。

3.神经营养剂:
临床上通常给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与维生素B1等。

二、眼部保护
当患者存在眼睑闭合不全时应重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

由于眼睑闭合不拢、瞬目无力
或动作缓慢,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使得角膜损伤或感染的风险增加,必要时应请眼科协助处理。

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滴眼液或膏剂防止眼部干燥,合理使用眼罩保护,特别
就是在睡眠中眼睑闭合不拢时尤为重要。

三、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减压
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与获益仍不明确。

四、神经康复治疗
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康复治疗。

在国内临床上,经常采用针灸与理疗等方法来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但就是不同的专家对
针灸与理疗的疗效与时机尚持不同意见,还需要设计更加严格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进行证实。

预后
大多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良好。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周开始恢复,3〜4个月
后完全恢复。

在面肌完全麻痹的患者,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仍有70%在发病6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

部分患者可遗留面肌无力、面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或鳄鱼泪现象。

内容节选自: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等,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2):84-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