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什么是智慧?——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哲学的性质:哲学的“非实用”性;哲学的“非功利”性;哲学的“智慧”性。哲学为什么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功能:“反思”功能——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反思、对认识活动成果的反思;指导功能——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人类实践——哲学对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哲学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哲学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为人们提供思维方法并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训练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第二章人类智慧巡礼——哲学基本问题和历史发展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也即本体论问题,它是我们用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个标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第二方面,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也即认识论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使我们把握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了解整个哲学和哲学史的一把钥匙;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基本问题是我们解决其它问题的前提。
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及其特点;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及其特点;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贡献:“四个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三章“千年思想家”给我们的智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价值
当代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肯定:德里达的“忠告”;詹姆逊的“辩护”;哈贝马斯的“辩证分析”;吉登斯的“看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作用决定其影响力;从“千年思想家”评选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当今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章用智慧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给我们的启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简单表示为:传播——结合(运用)——发展。成果:
毛泽东哲学思想举要——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十二个大字。具体说来,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邓小平哲学思想概述——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出色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具体有以下内容:强调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关于“发展”的观点;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两点论”为核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它哲学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发挥;科学发展观中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给我们的启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果。
第五章“思想”还有“路线”?——从世界的物质性理解“实事求是”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人们对“物质”范畴的认识过程,列宁的物质定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般来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第二方面是物质是其自身永恒存在和无限发展的唯一原因,第三方面是物质是意识的根源,第四方面是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五方面是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表现形态。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表述:最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其中的表述是:“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与创新:创新,不管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还是文化创新,等等,都必须实事求是。
第六章“矛盾法则”与人生智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特征与“对立统一规律”的地位——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及其客观性、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矛盾的特殊性,每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在其不同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不同阶段上矛盾的特殊性,事物中不同矛盾和矛盾各个不同方面的特殊性,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特殊性,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结构与体系: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逻辑依据)、偶然性和必然性(实现形式)、现象和本质(表里关系)、形式和内容(要素结构)、可能性和现实性(基本趋势),它们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并受对立统一规律的制约。
第七章真正的“智慧”来自实践
实践及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关于“实践”定义的重新思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辩证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真理与价值:真理与客观真理——真理的基本内涵,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价值、价值观,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第八章马克思的“发现”——人类社会也是“物质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历程;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区别;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生产方式是社会的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是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九章“神秘”的社会并不神秘——社会结构新探
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中的“经济”范畴;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社会的政治结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它决定着政治,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离开政治就不能发展经济,政治是为发展经济来服务的;反对“空头政治”。“政治结构”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法律、行政制度,另一个是政治组织和政治设施,包括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还有其他的一些社会团体。国家的实质和职能。社会的“文化结构”:“文化”的实质是“精神”;文化与文明,文化的四个层次——文字知识和思想理论水平,科学技术知识(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些交叉科学、边缘学科等方面的知识),道德修养和礼仪,哲学修养。
第十章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群众的“智慧”
社会基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作用,也产生了两条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是它的一个作用机制。“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构成要素——人民群众、社会的基本矛盾、科学技术、社会改革、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作用机制——上述各种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的要素首先要引起生产力的变化,然后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由经济基础引起上层建筑的变更,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态向前发展。这一过程是由社会发展动力的“主体”——人民群众来完成的。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对“英雄史观”的批判。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或者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具体工作中的贯彻运用,也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十一章智能化生产力的“魔力”——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智能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者”——从劳动者来讲,计算机作为基础的智能化的生产力体系,它的劳动者基本都是白领阶层。这时候的劳动者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个劳动阶层(脑力劳动者)。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劳动工具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一个程序控制的系统,完全自动化。这个自动化生产体系从市场调查到这个企业的计划,然后到这个生产的整个系统,完全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劳动对象以人工加工过的原料作为主要的劳动对象,甚至数据也成了劳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