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课程设计与评价》单选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1.下列哪一时期,多数学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B)A.古代B.近代C.现代2.下列哪位教育家所倡导的经验课程被称为活动课程?(C)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A)。
A课程的根本目的B教科书的编制C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D具体学科的教学计划的制定2.影响中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D)A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B教师的自身条件C可运用的课程资源D传统习俗和价值观3.关注对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组织,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逻辑序列,强调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符合以上特征的是(B)A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B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D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人们在理论上将课程设计取向做了五种清晰的划分,在实际中也是按照其中某一种课程设计取向设计或实施课程B不同课程设计取向之间并非截然对立,不同取向之间的协调有助于设计出平衡的课程C 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当把某种课程取向应用于具体的课程设计,即为课程设计取向D小学教师可能发现其课程取向趋向于人本主义和学术理性主义两者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综合的取向5.下列对目标模式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强调通过事实描述、资料量化处理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看成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B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此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C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D鉴于目标模式的着眼点在于效率和准确,故而它能够准确无误地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6.下列对过程模式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B)A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发展心理学理论,是过程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B 儿童在学习中的兴趣不会随时发生改变,故而目标和内容也不必预先制定C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重自己发现,自行探究D教育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更应突出儿童的发展7.“课程审议”是以下哪种设计模式常用的方法(A)A实践与折中模式B过程模式C目标模式D批判模式1. 把课程目标分成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或称展开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的学者是(B)A 艾斯纳B舒伯特C泰勒D.麦克唐纳2. 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以及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应选择哪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D)A.纵向组织B横向组织C螺旋式D直线式3. 以发展心理学从人的成长过程的角度提出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A横向组织B纵向组织C逻辑顺序D心理顺序4.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者的角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适,这种课程实施的取向称为(D)A.忠实观取向B.生成观取向C.价值观取向D.互动调适观取向5. 对课程目标、课程材料、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评价属于课程评价的哪个层面(A)A.微观层面B.宏观层面C.中观层面D.总体层面6. 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是C)A.总结性评价B.过程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结果评价7. 在课程设计中,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这运用了课程设计的哪种策略(B)A.课程选择B.课程改编C.课程新编D.课程拓展8.近年来,在大学和高中阶段开始时兴的“区域研究”,就是运用包括历史、文学、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学科的综合理解来论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区域的问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考试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一一、填空1.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称为:(学科课程)。
2.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构成。
3.课程整合的方法跨学科课程和(开发关联课程)两种。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5.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采取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全班活动等组织形式二、单项选择1.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程情境,其中包括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等行为属于(A )A. 课程改编B. 课程扩充C. 课程整合D. 课程选择2.依靠搜集和分析记载课程各方面情况的现场资料而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是(D )A. 观察法B. 访谈法C. 测验法D. 文献法3.外观性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B)A. 斯塔弗比姆B. 斯太克C. 斯克里文D. 塔巴4.课程评价可分为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其划分依据是( A )A. 评价关注的焦点B. 评价的实施阶段C. 评价的对象D. 评价所发挥的作用5.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A )A. 地方课程B. 国家课程C. 校本课程D. 选修课程6.根据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出一种假设,设计出一定的课程和教材,拿到一定的学校、班级去试行,并有比较对照的学校、班级。
经过一段时间后,到各试点学校或班级取得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相应的结论,肯定或否定或修改已有的课程和教材。
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叫做( D )A. 经验法B. 客观法C.主观法D.实验法7.课程实施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是(A )A. 教材的改变B. 组织方式的改变C. 角色或行为的改变D. 价值的内化8.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来组织的(A )A. 项目活动B. 主题活动C. 研究性学习D. 综合活动三、多项选择1.课程专家辛德等人归纳了几种课程实施的取向,包括(ABCD )A. 忠实取向B. 互动调试取向C. 创生取向D. 实践取向2.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包括(ABC )A. 人与自然B. 人与社会C. 人与自我D. 学生与学校3.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过程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是(AB )A. 组织发展阶段B. 专业发展阶段C. 心理发展阶段D. 社会化发展阶段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的特征包括(ABCD )A. 实践性B. 社会性C. 服务性D. 体验性5.课程目标的核心功能是(AB )A. 标准功能B. 导向功能C. 激励功能D. 协调功能6.经验方法是利用多位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经验进行指标筛选的方法,下列属于经验方法的有(ACD )A. 对演法B. 测验法C. 头脑风暴法D. 特尔斐法四、名词解释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是整个课程编制的逻辑起点,它的制定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并体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意图。
课程设计与评估试卷
课程设计与评估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 满足家长的期望D. 增加教师的课时费2. 在课程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A. 学生需求B. 社会需求C. 教师兴趣D. 教育政策3.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基于:A. 教师的个人喜好B. 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C. 学生的高考压力D. 市场需求4.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课程评估方法?A. 问卷调查B. 学生作业C. 教师的主观评价D. 学生的口头报告5. 在进行课程评估时,以下哪项应该避免?A. 使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B. 考虑学生的背景差异C. 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D. 与其他教师合作进行评估6. 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A.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知识点B. 随意安排教学内容C.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D. 参照其他学校的课程设计7. 课程评估的结果通常用于:A. 教师的晋升B. 学生的毕业要求C. 课程的改进D. 学校的财务管理8.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考试次数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C. 增加课后作业D. 减少课堂互动9.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什么?A. 教学内容越难越好B.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C. 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D. 教学内容越多越好10. 在课程评估中,如何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A. 仅由教师进行评估B. 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和评估工具C. 考虑学生的个人意见D. 依赖于学生的自我评价11.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常不包括哪个环节?A. 确定教学目标B. 设计教学方法C. 选择考试方式D. 制定课程大纲12. 课程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B. 判断课程的有效性C. 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D. 以上都是13. 下列哪项不是课程评估的方法?A. 问卷调查B. 课堂观察C. 学生作业分析D. 教师自评14. 在进行课程评估时,应该遵循哪个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主观性原则C. 公平性原则D. 以上都是15. 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应该遵循哪个标准?A. SMART原则B. ABC原则C. XYZ原则D. DEF原则16. 在课程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哪些因素?A. 学生的年龄特点B. 教学内容的性质C. 教学资源的情况D. 以上都是17. 课程评估的结果应该如何反馈给教师和学生?A. 及时反馈,以便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B. 反馈周期越长越好C. 不需要反馈,教师和学生可以自己调整D. 反馈应该模糊,避免具体指出问题18.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A. 增加理论知识的比重B. 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C. 减少实践环节D. 增加考试难度19. 课程设计的最终成果是什么?A. 课程大纲B. 教学计划C. 学生成绩D. 课程评估报告20.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步骤?A. 确定教学目标B. 设计教学方法C. 制定课程大纲D. 学生自行设计课程21.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种方式?A. 口头报告B. 实践操作C. 考试分数D. 同伴评价22. 在进行课程评估时,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评估工具?A. 问卷调查B. 测试成绩C. 学生作品集D. 教师自评23. 课程设计的反馈机制主要指的是什么?A.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B.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C.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D. 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自我反思24.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基于什么标准?A. 学生的兴趣B. 社会的需求C. 教学目标D. 教师的个人喜好25.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A. 增加案例分析B.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C. 增加理论知识D. 减少实践操作26. 课程评估的结果应该如何处理?A. 仅仅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B. 用于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C. 公布在学校的公告栏D. 存档以备后用27. 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通常体现在哪里?A. 教学方法的创新B. 课程内容的更新C. 教学资源的利用D. 教学评估的方式28. 在课程设计中,哪个阶段是最关键的?A. 课程规划B. 课程实施C. 课程评估D. 课程反馈29.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学生的需求B. 教学目标C. 教师的个人喜好D. 社会发展的需求30. 以下哪个不是课程评估的主要方法?A. 观察法B. 问卷调查C. 测试成绩D. 学生自评二、问答题1. 简述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 什么是课程评估?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哪几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哪些层次?4. 如何设计个有效的课程评估工具?5. 简述泰勒原理的主要观点。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卷、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模拟试题一课程设计与评价一、填空。
1.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称为:(学科课程)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2.CIPP )、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构成。
3.课程整合的方法跨学科课程和(开发关联课程)两种。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4. 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采取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全班活动等组织形式二、单项选择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程情境,其中包括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组,对学校1. 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等行为属于(A )A. 课程改编 D. 文献法依靠搜集和分析记载课程各方面情况的现场资料而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是( D )2. B. 斯太克外观性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B)3. 评价关注的焦点 A )A. 课程评价可分为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其划分依据是(4.文化、经济、5.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地方课程 A )A. 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根据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出一种假设,设计出一定的课程和教材,拿到一定的学校、班级去试行,并有比较6.对照的学校、班级。
经过一段时间后,到各试点学校或班级取得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相应的结论,肯定或否定) D.实验法或修改已有的课程和教材。
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叫做( D)A. 教材的改变7.课程实施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是( AA. 项目活动8.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来组织的( A )三、多项选择实践取向互动调试取向ABCD )A.忠实取向 B. C. 创生取向D. 1.课程专家辛德等人归纳了几种课程实施的取向,包括( D. A. 人与自然 B. 人与社会 C. 人与自我学生与学校 ABC 2.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过程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是(AB)A.组织发展阶段 B.专业发展阶段3. D. 体验性社会性 C. 服务性A.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的特征包括( ABCD )实践性 B.激励功能 D. 协调功能导向功能5.课程目标的核心功能是( AB )A. 标准功能 B.C.经验方法是利用多位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经验进行指标筛选的方法,下列属于经验方法的有( ACD )6. 特尔斐法头脑风暴法A. 对演法 B. 测验法 C. D.四、名词解释它的制定以教育目;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是整个课程编制的逻辑起点,的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并体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意图。
课程设计与评价期末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期末试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X章《课程名称》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第X章的主要知识点,掌握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专业领域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选取第X章《课程名称》作为核心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如下:1.第1节:课程简介与基本概念,介绍课程背景、意义和目标,阐述核心概念。
2.第2节:理论体系与框架,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理解理论框架。
3.第3节: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第4节: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介绍课程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课程名称》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论文,拓宽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小组讨论的贡献。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状态变化、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生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物质的微观组成,解释不同状态的变化原因,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实例。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规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培养对科学的热爱,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并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物质的微观结构,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节:物质的微观结构,介绍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
2.第二节:物质状态的变化,探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以及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讲解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说明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自然科学基础》第三版,重点使用第三章相关内容。
2.参考书:《物理学词典》,为学生提供额外的概念解释和案例分析。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状态变化过程。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室器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验证能量转化的规律。
五、教学评估本章的教学评估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与评估试题集
课程设计与评估试题集(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 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D. 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2.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A. 学生需求B. 社会发展需求C. 学科知识体系D. 教师的个人兴趣3.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通常分为哪几种?A. 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B. 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C. 系统顺序和螺旋式顺序D. 以上都是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个体内差异评价5.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B. 学生特点C. 教学资源D. 教师的个人喜好6. 以下哪个原则强调课程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A. 实用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7. 课程评估的结果通常用于哪些方面?A. 课程改进B. 教师评价C. 学生选拔D. 以上都是8.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如何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A. 进行市场调研B. 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C. 参考同类课程的设置D. 以上都是9. 课程设计的最终成果是什么?A. 课程计划B. 课程标准C. 课程实施计划D. 课程评价报告10. 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A. 增加课程内容的难度B. 减少课程内容的总量C.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D. 以上都是11.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A. 紧跟时代潮流B. 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C. 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符合D. 尽量涵盖所有领域知识12. 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课程设计的常见流程?A. 课程目标设定B. 课程内容开发C. 课程实施与评价D. 课程效果预测13. 在课程评估中,哪种方法最侧重于对课程整体质量的评价?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过程性评价14. 课程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B. 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C. 选拔优秀学生D. 增加学校的财政收入15. 在进行课程评估时,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评估工具?A. 问卷调查B. 访谈C. 观察D. 考试16. 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A. 仅根据教师的经验设计B. 参考大量的学术文献和实际案例C. 依赖于学生的反馈D. 遵循学校的传统规定17.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A. 增加理论课程的比重B. 减少实践课程的时间C. 结合理论与实践,设计综合性课程D. 完全以理论为导向18.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步骤?A. 确定课程目标B. 设计课程内容C. 制定评估标准D. 安排考试方式19.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课程评估方法?A. 问卷调查B. 课堂观察C. 学生作业分析D. 教师自评20. 课程设计中的“目标模式”是由谁提出的?A. 泰勒B. 斯克里文C. 布鲁姆D. 加涅21.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A.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内容B. 根据主题划分小块内容C. 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D. 随意组合内容22. 课程评估中的“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有何不同?A. 形成性评估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在课程开始时进行B. 形成性评估关注过程,总结性评估关注结果C. 形成性评估主要用于改进课程设计,总结性评估用于判断学生成绩D. 形成性评估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性评估由教师进行23.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考试难度B. 提供实际应用案例C.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D. 减少课外活动24. 课程设计的原则中,哪一项强调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A. 实用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发展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25. 在设计课程时,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步骤?A. 确定课程目标B. 选择教学方法C. 设计课程内容D. 进行课程评估26. 课程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测量,这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哪个特性?A. 可达成性B. 具体性C. 可测量性D. 有时限性27.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课程内容选择标准?A. 与课程目标一致B.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C. 包含最新的知识和理论D. 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28.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基于什么?A. 教师的个人喜好B. 课程目标和内容C. 教学资源和环境D. 学生的反馈29.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实验法30. 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的主要区别在于:A. 形成性评估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估在课程开始时进行B. 形成性评估关注过程,总结性评估关注结果C. 形成性评估的结果不用于决策,总结性评估的结果用于课程改进D. 形成性评估由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估由教师进行二、问答题1. 简述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是什么?2. 什么是课程目标?它包括哪些层次?3.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哪些因素?4. 如何评价堂课的教学效果?5.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它在课程设计中有什么作用?6. 在设计课程评价方案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原则?7. 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课程评价?8.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处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参考答案选择题:1. B2. D3. D4. C5. ABC6. A7. D8. D9. C 10. C11. C 12. D 13. B 14. B 15. D 16. B 17. C 18. D 19. D 20. A21. C 22. B 23. C 24. A 25. D 26. C 27. C 28. B 29. B 30. B问答题:1. 简述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计划以及进行课程评价。
课程设计与评价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试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2.学科的原理:讲解学科的核心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学科的方法:介绍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课程设计与评价课后练习及合案(全)
课程设计与评价课后练习及合案(全)课程设计与评价课后练习及合案第一章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有A、B、C三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1. 下列哪一时期,多数学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 B)。
A.古代B.近代C.现代2.下列哪位教所倡导的经验课程被称为活动课程?( C)。
3.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每题的横线上)1. 三种常见的课程定义是: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2.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的五种课程分别是: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3. 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个科目。
一、4. 学科课程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相关课程。
三、判断题(请对下面的陈述作出判断,对的在后面的括号中打“√”,错的打“×”)1. 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是相互孤立的。
( ×)2. 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无权参与课程设计。
( ×)3. 古典人文主义是古代课程设置的主要标准。
( √)4. 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
( √)四、名词解释题1.课程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
通俗地说,就是从当前至未来的某个时期学生所需从事的种种课业及从事这种课业的进程安排。
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
3.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4.国家课程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的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课程设计与评价》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程及课程设计概述 (4)1.简述现代学校课程形态的基本特点。
(4)2.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4)3.简述核心课程的优缺点。
(4)4.简述微观层次的课程设计。
(5)5.论述校本课程的优点与局限性。
(6)第二章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模式 (7)1.简述课程设计的五种基本取向。
(7)2.简述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
(8)3.简述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9)4.试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10)5.试述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基本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10)第三章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11)1.简述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1)2.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2)3.简述课程设计的几种基本策略。
(12)4.简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12)5.案例分析: (12)第四章课程评价 (13)1.简述课程评价的三种价值取向。
(13)2.简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异同。
(14)3.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
(15)4.试述目标评价模式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16)第五章练习题答案要点 (17)1.简述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17)2.简述访谈法的优缺点。
(18)3.简述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18)4.简述档案袋评价的主要内容。
谈谈档案袋评价实施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9)5.结合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施课程评价。
(20)第六章练习题答案要点 (21)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
(21)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综合性活动的区别。
(21)3.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22)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
试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如何合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程设计与评价的试卷
课程设计与评价的试卷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术语。
2. 学生能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任务,提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多媒体工具和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搜索、整理和分析,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年级,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知识体系构建和实际应用方面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课程基础知识:涵盖课本第一章至第三章,重点讲解××××(具体概念)、××××(具体原理)等核心内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应用:结合课本第四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
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确定课程目标B. 设计课程内容C. 制定教学方法D. 课程实施和评价2.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哪项原则?A. 课程内容要新颖有趣B. 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C. 课程内容要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D. 课程内容要与考试要求完全一致3. 以下哪项不是制定教学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A. 教学目标B. 学生特点C. 教学资源D. 教师的个人喜好4. 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B.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C. 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D. 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5. 以下哪项属于形成性评价?A. 期末考试B. 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C. 课堂表现和小测验D. 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评估6. 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评价工具?A. 问卷调查B. 测试题C. 学生作业D. 教师自评7. 课程目标通常包括哪两个方面?A. 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B. 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C. 知识目标和态度目标D. 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8.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如何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A.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课程内容B.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内容C. 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进行设计D. 随意排列课程内容9. 课程设计中的“活动”部分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讲座和讨论B. 实践操作和项目研究C. 阅读和写作D. 以上都是10. 在课程评价中,如何收集和分析学生反馈?A.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B. 仅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C. 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作品D. 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11. 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 满足家长的需求D. 适应市场需求12.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教师应该主要考虑哪个因素?A. 教材的厚度B.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C. 教学大纲的要求D. 考试的难易程度13. 以下哪个不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A. 学生自评B. 同伴互评C. 教师自评D. 家长评价14.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甄别学生的学术水平B. 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C. 促进课程和教学的改革D. 以上都是15. 在进行课程评价时,通常不包括哪个步骤?A. 确定评价目标B. 收集和分析数据C. 进行课程实施D. 反馈评价结果16. 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内容的适宜性?A. 遵循教育法律法规B. 参考专家的意见C. 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D. 以上都是17.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遵循哪个原则?A. 抽象且难以实现B. 具体且可测量C. 模糊且广泛D. 以上都不是18.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有效地呈现知识?A. 仅使用文字描述B. 结合图像、视频和动画C. 仅通过讲解D. 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19. 课程评价的结果应该如何反馈给相关人员?A. 及时且具体B. 延迟且笼统C. 不反馈D. 仅反馈给教师20. 课程设计的最后阶段是什么?A. 课程实施B. 课程评价C. 课程修订D. 课程规划21. 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哪一方面?A.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B. 课程内容的实用性C. 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D. 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22. 在进行课程评价时,教师应该采取哪种态度?A. 主观偏见B. 客观公正C. 随意态度D. 敷衍了事23.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基于什么标准?A. 教师的个人喜好B. 学科的最新发展C.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D. 社会的热点问题24.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A. 课程的设计者B. 课程的执行者C. 课程的评价者D. 课程的管理者25. 如何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A.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知识点B. 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设计内容C. 随意安排课程内容D.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26. 课程评价的结果应该如何反馈给教师和学生?A. 及时、具体、建设性B. 笼统、模糊、无建设性C. 只反馈给学生,不反馈给教师D. 只反馈给教师,不反馈给学生27. 课程设计的最终成果是什么?A. 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B. 教材和教具C. 学生成绩D. 教师的教学经验28. 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应该首先考虑什么?A.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B. 课程内容的趣味性C. 学生的发展需求D.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29. 评价一个课程的有效性主要依据是什么?A. 课程的趣味性B. 教师的教学水平C. 学生的学习成果D. 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30. 下列哪项不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A. 观察法B. 问卷调查法C. 实验法D. 讨论法31. 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A.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知识点B. 随意安排课程内容C.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内容D. 遵循教育大纲的要求32.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A. 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B. 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C. 只关注知识的传授D. 只关注技能的培养33. 课程设计中,如何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A. 设计统一的课程内容B. 根据学生的成绩调整教学内容C.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D.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34.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技术?A. 避免使用现代技术B. 将现代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C. 过度依赖现代技术D. 只在课堂上使用现代技术35. 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A. 提高学校的升学率B.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C. 增加教师的工作量D. 满足学校的经济效益36.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教师应该主要考虑什么因素?A. 教材的难度B.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C. 教学设备的先进性D. 学校的规定37. 以下哪个不是有效的课程评价方法?A. 问卷调查B. 学生作业C. 家长的意见D. 教师的主观感受38. 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应该使用哪种方法来收集数据?A. 文献分析B. 实验研究C. 观察和访谈D. 以上都是39.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比例?A. 增加理论课程,减少实践课程B. 增加实践课程,减少理论课程C.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各占一半D.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决定40. 课程评价的周期应该是多久进行一次?A. 每天一次B. 每周一次C. 每月一次D. 每学期或每年一次二、问答题1. 布置作业: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教育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网课测试题答案卷3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教育学”《课程设计与评价》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综合课程,即跨学科的、综合了各门学科知识的课程。
()T.对F.错2.课程设计与评价过程模式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卢梭及以后的进步主义教育活动。
()T.对F.错3.()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计划、活动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者特点做出判断,并追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过程。
A.课程开发B.课程设计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4.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只有需求-主导这种模式。
()T.对F.错5.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领域,即()。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美育领域6.最早提出“课程目标”并将其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属的学者是()。
A.卡斯威尔B.坎贝尔C.博比特D.查斯特7.()是斯太克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
A.外观评价模式B.差距评价模式C.应答评价模式D.CSE评价模式8.美国学者艾斯纳将课程目标分为两种,即()。
A.教学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9.课程设计与评价批判模式主要包括()等。
A.莱雷课程研究模式B.西罗特尼克的研究模式C.布鲁姆的研究模式D.泰勒的研究模式10.心理学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历史悠久,其中()是依据官能心理学提出体、德、智和谐发展。
A.杜威B.赫尔巴特C.亚里士多德D.莫兰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F2.参考答案:T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F5.参考答案:ABC6.参考答案:CD7.参考答案:A8.参考答案:CD9.参考答案:AB10.参考答案:C。
课程设计与评估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估试题(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 满足家长的需求D. 增加教师的课时费2. 在课程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A. 学生的发展需求B. 社会文化背景C. 教师的个人兴趣D. 教育政策的要求3.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哪项标准?A. 教师的个人喜好B.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C. 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D. 考试大纲的要求4.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哪些因素?A. 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B. 教学资源和设备C. 教师的教学风格D. 课堂的时间限制5. 课程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B. 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C.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D. 以上都是6. 形成性评估在课程中的作用是什么?A. 判断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B. 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及时反馈C. 决定学生的课程选择D. 衡量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7.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课程评估方法?A. 问卷调查B. 学生作业C. 课堂表现D. 家长的意见8. 课程设计中应当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A. 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统一教学进度B.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的课程C. 只关注优秀学生,忽视其他学生D. 让学生自由选择课程,不考虑他们的背景和能力9.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A.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来设计课程B. 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课程的实用性C. 仅参考理论文献来设计课程D.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来设计课程10. 课程设计的最终成果是什么?A. 课程计划B. 教学大纲C. 教材D. 以上都是11.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A. 学生的发展需求B. 社会文化背景C. 教师的教学方法D. 教育政策的要求12.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A. 广泛性和基础性B. 系统性和逻辑性C. 时代性和实用性D. 以上都是13. 以下哪项不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估方法?A. 形成性评估B. 总结性评估C. 诊断性评估D. 预测性评估14. 形成性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判断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B. 提供及时反馈,帮助改进教学C. 证明学生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D. 选拔优秀学生15. 总结性评估通常在什么阶段进行?A. 课程开始前B. 课程进行中C. 课程结束后D. 学生毕业时16.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内容的适宜性?A. 仅根据教师的经验判断B. 参考相关的教育标准和法规C. 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兴趣D. 以上都是17. 课程评估的结果应该如何反馈给相关人员?A. 仅向教师反馈B. 仅向学生反馈C. 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反馈D. 仅向教育管理部门反馈18. 课程设计的反馈循环包括哪些步骤?A. 设计、实施、评价、修订B. 设计、测试、实施、评价C. 分析、设计、实施、评价D. 规划、执行、监控、评估19.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A. 增加课程的难度B. 减少课程内容C.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材料D. 依赖学生的自学能力20.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考虑哪些因素?A. 学生的年龄和兴趣B. 教学资源和时间限制C. 考试难度和评分标准D. 以上都是21. 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课程评估方法?A. 问卷调查B. 课堂观察C. 学生作品分析D. 教师自评22. 在设计课程结构时,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部分?A. 课程目标B. 课程内容C. 教学方法D. 课程评估23.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有何影响?A. 很大影响B. 有一定影响C. 没有影响D. 视具体情况而定24.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A.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知识点B. 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设计C.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D. 以上都是25. 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比例?A. 增加理论课时,减少实践课时B. 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C.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灵活调整D. 保持理论与实践课时相等26.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什么原则?A. 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B. 紧跟时尚潮流,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C. 尽量多,覆盖各个知识点D. 根据教师的个人兴趣来选择27.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A. 教学目标B. 学生特点C. 教学资源D. 教师的个人喜好28. 在课程评估中,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判断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B. 提供及时反馈,帮助改进教学C. 甄别学生的智力水平D. 选拔优秀学生29. 以下哪种评估方式属于总结性评价?A. 课堂小测验B. 作业检查C. 期末考试D. 学习过程中的表现30. 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A.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知识点B. 随意组合,没有特定顺序C. 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D. 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二、问答题1. 什么是课程设计?它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2. 在新课程设计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 什么是课程评估?它的主要目的有哪些?4. 如何进行课程评估?请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估方法。
初中课程设计与评价反思试卷
初中课程设计与评价反思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B.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 满足家长的需求D. 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2. 在初中课程设计中,哪一项不是必要的组成部分?A. 课程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学生家庭作业3. 评价一个课程的成功与否,主要依据是什么?A. 教师的教学满意度B. 学生的学习成果C. 课程目标的达成度D. 课程的成本效益4. 初中课程设计中,通常不包括哪个阶段?A. 课程规划B. 课程实施C. 课程评价D. 课程修订5. 以下哪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本C.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时代性?A. 定期更新教材内容B.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C.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D. 减少理论知识的比例7. 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区分学生的成绩等级B. 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C. 促进课程和教学的改革D. 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8. 在初中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A. 增加课外阅读材料B. 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C.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D. 增加考试题目数量9. 教师在课程评价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A. 课程设计者B. 课程实施者C. 课程评价者D. 课程管理者10. 课程设计的反馈机制应该如何建立?A. 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馈B. 通过教师的教学经验C. 通过课程专家的评估D. 通过学校的行政命令11. 在初中课程设计中,哪一项不是主要的课程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考试分数12. 评价一个课程设计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是什么?A. 课程内容是否丰富B. 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发展C. 教师是否能够轻松教学D. 家长是否满意13. 下列哪项不是课程评价的常用方法?A. 问卷调查B. 课堂观察C. 学生作业分析D. 教师自评14. 在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内容的适宜性?A. 遵循教育大纲B.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C. 参考其他学校的成功案例D. 随意添加内容15. 课程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基于什么?A. 教师的个人喜好B. 教学目标和内容C. 学生的反馈D. 教材的要求16. 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哪一项不是形成性评价的特点?A. 反馈及时B. 旨在改进教学C. 结果用于总结性评价D.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17. 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A. 增加实践课程B. 减少理论知识C. 纯粹理论教学D. 根据教师的经验随意安排18. 下列哪项不是课程设计中应当考虑的年级特征?A.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B. 学生的兴趣爱好C. 课程内容的适宜性D. 家长的意见和建议19. 在课程评价中,如何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A. 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B. 邀请家长参与评价C.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D. 仅凭教师的主观判断20. 如何评价一个课程设计的有效性?A. 仅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B. 通过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反馈C. 仅通过教师的教学反馈D. 通过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21. 课程设计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何影响?A. 没有明显影响B. 有积极影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C. 有消极影响,会使学生分心D. 视具体教学方法而定22. 课程评价中,哪一项不是常用的评价工具?A. 问卷调查B. 测试成绩C. 学生作业D. 家长意见23.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角色是什么?A. 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B. 课程的旁观者和评价者C. 课程的参与者和辅助者D. 课程的决策者24. 课程设计的反馈机制对课程改进有何重要性?A. 可以忽略不计B. 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进行针对性改进C. 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D. 与课程改进无关25. 在初中课程设计中,如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A. 设计统一的课程标准B.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C. 增加考试难度D. 减少课外活动26. 课程设计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比,哪一项更重要?A. 长期目标B. 短期目标C. 两者同等重要D. 无法比较27. 在初中课程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A.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B. 社会发展的需求C. 教师的教学方法D. 课程内容的难度28. 评价一个课程设计的好坏,主要应该看什么?A. 课程内容是否全面B. 教学方法是否创新C. 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发展D. 教师的教学经验29. 初中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A. 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B. 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C. 完全按照考试要求设计D. 根据教师的个人喜好30. 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方法?A. 问卷调查B. 学生访谈C. 教师自评D. 家长的意见二、问答题1. 简述初中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什么?2. 初中课程设计中如何体现“学生为中心”?3. 初中课程设计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简述当前初中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
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试题
课程设计与评价考试试题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遗传规律的类型及其实验依据,以及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遗传图解分析基因传递、进行生物进化树的绘制,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和生物进化实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尊重,以及培养关爱生物圈、珍惜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依据教材的章节安排,深入探讨遗传与进化的相关主题。
首先,解读DNA的结构与功能,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其次,详细讲解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随后,引入生物进化的概念,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据,阐述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机制。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模型展示,直观地介绍遗传物质和进化证据。
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遗传规律和进化机制。
此外,设计相关的案例分析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科学期刊文章和网络资源等。
教材提供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材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复杂概念。
科学期刊文章和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例,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深化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
平时表现将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作业部分包括习题和小论文,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测验安排在课程中期和期末前,用以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
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评估,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
《课程设计与评价》单选练习题及答案(共5篇)
《课程设计与评价》单选练习题及答案(共5篇)第一篇:《课程设计与评价》单选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1.下列哪一时期,多数学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B)A.古代B.近代C.现代2.下列哪位教育家所倡导的经验课程被称为活动课程?(C)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宏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A)。
A课程的根本目的B教科书的编制C具体学科的课程标准D具体学科的教学计划的制定2.影响中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D)A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B教师的自身条件C可运用的课程资源D传统习俗和价值观3.关注对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组织,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逻辑序列,强调课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符合以上特征的是(B)A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B认知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C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D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课程设计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人们在理论上将课程设计取向做了五种清晰的划分,在实际中也是按照其中某一种课程设计取向设计或实施课程B不同课程设计取向之间并非截然对立,不同取向之间的协调有助于设计出平衡的课程C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是人们对课程在哲学层面上的认识,当把某种课程取向应用于具体的课程设计,即为课程设计取向D小学教师可能发现其课程取向趋向于人本主义和学术理性主义两者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综合的取向5.下列对目标模式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强调通过事实描述、资料量化处理的方式来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看成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B强调教师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好的蓝图将学生的心灵塑造成任何形式,因此隐含在这种假设中的人性观是消极的、被动的C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认为知识的选择不是依据知识自身的价值,而是看这些知识能否帮助达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D鉴于目标模式的着眼点在于效率和准确,故而它能够准确无误地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6.下列对过程模式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B)A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发展心理学理论,是过程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B儿童在学习中的兴趣不会随时发生改变,故而目标和内容也不必预先制定C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重自己发现,自行探究D教育不是达成目的的手段,而更应突出儿童的发展7.“课程审议”是以下哪种设计模式常用的方法(A)A实践与折中模式B过程模式C目标模式D批判模式1.把课程目标分成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或称展开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的学者是(B)A艾斯纳B舒伯特C 泰勒D.麦克唐纳2.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以及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应选择哪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D)A.纵向组织B横向组织C螺旋式D直线式3.以发展心理学从人的成长过程的角度提出的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A横向组织B纵向组织C逻辑顺序D心理顺序4.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施者的角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适,这种课程实施的取向称为(D)A.忠实观取向B.生成观取向C.价值观取向D.互动调适观取向5.对课程目标、课程材料、课程组织、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评价属于课程评价的哪个层面(A)A.微观层面B.宏观层面C.中观层面D.总体层面6.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或为正在进行的课程活动提供反馈信息而从事的评价是C)A.总结性评价B.过程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结果评价7.在课程设计中,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这运用了课程设计的哪种策略(B)A.课程选择B.课程改编C.课程新编D.课程拓展8.近年来,在大学和高中阶段开始时兴的“区域研究”,就是运用包括历史、文学、地理和方言等不同学科的综合理解来论述文化上不同地理区域的问题。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试卷
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中心C. 以知识为中心D. 以技能为中心2. 在设计小学课程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A. 学科知识的深度B.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C.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D. 课程的趣味性3.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A. 确定课程目标B. 选择教学内容C. 设计教学评价D. 编写课程大纲4. 在小学课程设计中,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A. 制定教学计划B. 设计课堂活动C. 确定考试方式D. 编写学生评语5. 小学课程设计应该遵循哪些教育理论?A. 结构主义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认知主义理论D. 以上都是6. 在设计小学课程时,如何确保课程内容的适宜性?A. 仅根据教材内容设计B.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C. 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设计D. 根据考试要求设计7. 下列哪项是小学课程设计中常见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所有以上方法8. 在小学课程设计中,如何评价课程的有效性?A. 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B. 通过教师的课堂表现C. 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D. 通过家长的反馈9. 小学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培养?A. 基础学科知识B. 学生的创新思维C. 学生的实践能力D. 所有以上方面10. 在小学课程设计中,如何平衡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A. 增加课程内容的广度,减少深度B. 增加课程内容的深度,减少广度C.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平衡D. 随机选择11. 在设计小学课程时,应该首先考虑的是:A. 学科知识的系统性B.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C. 教师的教学方法D. 家长的期望12.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课程设计中的必要环节?A. 确定课程目标B. 选择教学内容C. 安排教学时间D. 制定评分标准13. 在小学课程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难度应该如何确定?A. 尽可能难,以挑战学生B. 尽可能简单,以照顾学生的基础C.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中难度D. 随机确定,看学生反应14. 小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甄别学生水平C. 改进教学方法D.给学生打分15. 下列哪种评价方式不属于小学课程评价?A. 课堂教学评价B. 作业评价C. 期末考试D. 学生自我评价16. 在进行小学课程评价时,应该注重:A. 结果评价B. 过程评价C. 诊断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7. 下列哪项不是小学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原则B. 科学性原则C. 全面性原则D. 随机性原则18. 在小学课程设计中,如何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A. 增加教学时长B.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C. 增加学生的互动D. 减少课堂活动19.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是小学课程设计中常用的?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观察法二、问答题1. 请简述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 如何评价一堂小学课程的教学效果?3. 请举例说明如何设计一节小学科学课的课程方案。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三)一、填空1.第一个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的过程,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是()。
2.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一类是()。
3.评价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为内容呈现形式。
6.()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二、单项选择1.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 纸笔测试法B. 访谈法C. 问卷法D. 实验法2.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 地方课程B.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C. 校本课程D. 班级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都为()A. 记录B. 描述C. 汇报D. 观察4.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是()A. 选修课程B. 国家课程C. 必修课程D.校本课程5.美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L. Stenhouse)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A. 批判模式B. 过程模式C. 外观模式D. 实践与折中模式6.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者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是()A. 事件取样法B. 时间取样法C. 实况记录法D. 日记描述法7.以拓宽课程的范围、开拓课程的深度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是()A. 课程补充B. 课程新编C. 课程拓展D. 课程整合8.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效果评价D. 诊断性评价三、多项选择1.国家课程的特点包括:()A.权威性 B. 多样行 C.强制性 D. 灵活性2.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有()A. 学生的需要B. 社会生活的需要C. 学科的发展需要D. 教师的需要3.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三)一、填空1.第一个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的过程,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是()。
2.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一类是()。
3.评价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5.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为内容呈现形式。
6.()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二、单项选择1.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 纸笔测试法B. 访谈法C. 问卷法D. 实验法2.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A. 地方课程B.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C. 校本课程D. 班级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都为()A. 记录B. 描述C. 汇报D. 观察4.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是()A. 选修课程B. 国家课程C. 必修课程D.校本课程5.美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L. Stenhouse)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A. 批判模式B. 过程模式C. 外观模式D. 实践与折中模式6.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者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是()A. 事件取样法B. 时间取样法C. 实况记录法D. 日记描述法7.以拓宽课程的范围、开拓课程的深度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是()A. 课程补充B. 课程新编C. 课程拓展D. 课程整合8.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效果评价D. 诊断性评价三、多项选择1.国家课程的特点包括:()A.权威性 B. 多样行 C.强制性 D. 灵活性2.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有()A. 学生的需要B. 社会生活的需要C. 学科的发展需要D. 教师的需要3.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A. 结构性观察法B. 直接观察法C.非结构性观察法D. 间接观察法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包括:()A. 综合性B.实践性C. 探究性D.生成性5.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A. 认知性内容B. 道德性内容C. 健身性内容D. 审美性内容6.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A. 层次分析法B. 两两比较法C. 对数加权法D. 平均数法7.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有()A. 全员参与B. 任务驱动C. 多种形式D. 课内外结合四、名词解释1.课程评价:2.教师专业发展:3.劳动与技术教育:五、简答题1.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 I. Goodlad)提出的五种课程:2.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3.简述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六、论述题1.论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2.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课程目标七、案例分析英语课程生活化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课程,学生活动的区域相对会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贫乏,由于受篇幅和课时的影响,英语教材也不可能囊括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半径,改编教材、激活教材、跨越教材,从生活经验中补充一些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
教材的补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理想等方面。
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比如利用猜谜游戏让学生猜的“What is his favorite color”,学生可以猜测“Does she like red”,“Yes, she does.”也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I like music”等。
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学会表达的方式。
2.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感觉温馨的地方。
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家具等如何用英语表达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
我们还可以对每一项内容进行拓展。
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和表达,并互相交流。
使英语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为生活而学英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3.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学习,运动,游戏,认识很多朋友和老师。
学生很想知道校园里的很多设施用英语怎么表达。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教会学生更多的词汇和句子。
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材料主要说明了课程设计的哪种基本策略?2.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运用这种策略?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一、填空:1. 泰勒 2.质性课程评价 3. 评价指标体系 4. 研究性学习 5. 主题6. 螺旋式二、单项选择:1.A 2.C 3.D 4.C 5.B 6.A 7.C 8.D三、多项选择:1. ABC 2. ABC 3.AC 4. ABCD 5. ABCD 6. ABC 7. ABCD四、名词解释:1.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一个从“普通人”变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
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指在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
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2.答案要点:1、各学科(学术领域)由各种不同类别的间接经验组成,各科内容取材于相应的科学领域;2、各学科依据不同的育人要求而设置,不同类别的学科具有不同的育人价值;3、不同类别的学科按照一定的顺序予以排列。
3.答案要点:1.环境分析2.课程目标设置3.课程组织4.课程实施5.课程评价(各点适当展开论述即可)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层面。
“公平发展”的理念是指一切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因而应对一切人施以实质上的公平教育。
这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个性发展”的理念是指施以适合于每个人的能力、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
这是选修课的直接价值支撑。
“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在大众主义教育时代是对立统一的。
“公平发展”只有在适应每一个人的个性差异的时候,才不至于导致“划一主义”。
“个性发展”也只有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根据受教育者自然能力的差异,提供教育内容上有本质差别、分轨式的教育,使教育体制变成纯粹的“甄选体制”,使非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合法化。
这表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根本的教育价值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
必修课与选修课彼此之间不存在主次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和陪衬,它是具有独立相对性的一个课程领域。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辅相成,构成有机整体,在教育价值上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
因此,“优待”必修课,“轻视”选修课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必修课程并不排斥选择,从长远看,它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选择能力。
在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选修课程也不牺牲共同标准和要求,不是随意散漫的、浅尝辄止的学习,而是经由共同标准的评估保证的有效学习。
所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统一性,二者都是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2答案要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七、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课程补充。
2.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
在选择补充材料的时候要选择学生能理解、感兴趣、可以激发思维的内容,以达到课程补充的目的,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也就是说,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适度地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