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生化调试培训资料—活性污泥驯化技巧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

精心整理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步骤一、步骤1、氧化沟连续进水,使内沟污泥浓度达到500mg/l以上,然后启动曝气机闷曝(不进水,不取水);2.2-3天后,停止曝气,静止半个小时。

排出上清液1/2左右,充满新鲜污水后(添加营养源),继续闷曝1-2天后,再排走氧化沟,二沉池1/2左右上清液(往后每天多次,MLSS上升,需要营养源多)。

添加污水,闷曝以后,要反复多次添加污水做营养源。

直到形成絮状体。

SV30在百分之30左右,活性污泥镜检结果,菌胶团已形成,可见到漫游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等。

这段时间大约为10-15天。

3.改间接进水或者为连续进水。

改闷曝为持续曝气(使曝气中有足够氧气),微生物将二沉池的污泥及时全部回流到曝气池。

(如不及时,微生物长久,积累,缺氧气死亡,有机物腐烂发酵会发臭。

)此阶段10天左右,使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2000-4000mg/l,SV30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

4.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

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5.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6.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二、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

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2.混合法:混合法是将湿型和干型活性污泥混合在一起,加速湿态颗粒的形成,提高活性污泥颗粒性。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曝气池内引入一部分已经成熟的干型活性污泥,与湿型活性污泥进行混合。

3.曝气改进法:曝气改进法是通过调整曝气方式和气泡分布,改善活性污泥氧化能力和颗粒性。

常用的方法有分流曝气法、串列曝气法和分级曝气法等。

4.草酸法:草酸法是一种通过添加草酸锌来促进活性污泥颗粒性的方法。

草酸锌能够与活性污泥微生物中的多糖结合形成螯合物,增加污泥颗粒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

5.化学改性法:化学改性法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善污泥颗粒性和生化性能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改性剂有阳离子聚合物、聚合氯化铁等。

这些药剂能够与微生物胞外多糖结合,形成胶束结构,增强污泥颗粒的聚集性和沉降性。

6.温度控制法:温度控制法是通过控制温度来影响活性污泥颗粒性和生化性能的方法。

通常可以采用温度调节装置,调节曝气池内的水温,使活性污泥处于较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以上是常见的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驯化方法,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活性污泥法)

城市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活性污泥法)

目录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 0第二部分运行-运行工艺指标的控制 (1)第三部分运行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3)第四部分停运参考方案 (12)第一部分启动—污泥的驯化和培养一、调试启动基本流程系统启动主要分3个阶段闷曝培养→连续进水驯化→稳定进水试运行具体操作方案如下:1、投加菌种将曝气池注满有机废水(或用清水混合桔水至COD>300mg/L),按曝气池蓄水量的0。

5%~0。

8%向曝气池中投加脱水活性污泥,尽量在2天内投加完毕。

2、培菌步骤当有菌种进入曝气池时,无论菌种是否投加完毕,必须立即开始培菌步骤.(1)闷曝:所有曝气机的搅拌都开启,各转角的曝气机风机开启,剩余风机暂不开.根据自控仪表显示的溶解氧变化调整曝气机风机的开停数量使溶解氧保持在1。

5~2.5mg/L之间。

在污泥量少,供氧有富余时闷曝3~5小时后进入静沉步骤。

(2)静沉:将所有曝气机停止0.5~1小时.需要注意的是开始静沉前,应将溶解氧提高到2。

5~3mg/L之间。

(3)间歇补充废水:按(1)→(2)→(1)的顺序不断反复上述步骤,当监测到的COD 值较最初降低了50%时,向曝气池补充设计处理量50%的有机废水.以前2次进水时间间隔为基准安排进水时间,并且每天将此间隔缩短1半。

(4)完成培菌:经过5—7天的培养,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达到1500mg/L左右时,可以进入驯化步骤。

3、驯化步骤:按设计处理量的30%左右连续进水,溶解氧控制在1.5-3mg/L之间,在系统正常运行前提下每天按现有处理量的10%递增进水,直到达到设计处理量。

4、试运行:控制方法参看运行管理相关章节二、多系统调试步骤:如果为多曝气池的并联系统则应该先在其中1个池子中进行培菌,当污泥浓度达到1000mg/L以上时将一半污泥放至另一个池培养,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池子都达到设计浓度时培菌完成。

三、溶解氧控制方法说明闷曝期间的溶解氧控制是较为灵活的。

在污泥浓度较低的调试阶段设备的充氧效率非常高,设备全开可以在短短1小时内将曝气池溶解氧从0提高到4mg/L。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2 转载:环境技术论坛的一片文章查询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1、活性污泥的培养(1)引生活污水调节BOD5至200~300mg/L,在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一般在15~20℃下经一周,出现活性污泥絮体,掌握换水和排放剩余污泥,以补充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

当出现大量絮体时停止曝气,静止沉淀1~,排放约占总体积60~70%,调节生活污水进水量,继续曝气,当沉降比接近30%时,说明池中混合液污泥浓度已满足要求。

从引水—暴气—暴气—污泥成熟—具良好凝聚和沉降性。

一般7~10天为周期,BOD5去除率达95%左右。

(2)扩大培养。

连续换水—暴气—投入使用,回流50%,两周成熟,投入正常运行。

2、活性污泥的驯化如果进行工业废水处理,则在培养成熟的活性污泥中逐渐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直到满负荷,活性污泥正常运行为正。

活性污泥洛运行中常见的问题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其SVI约为50—150之间为正常。

SVI=活性污泥体积/MLSS,当SVI>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1)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

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

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a、溶解氧过低,<—lb、冲击负荷——有机物超出正常负荷,引起污泥膨胀c、进水化学条件变化:一是营养条件变化,一般细菌在营养为BOD5:N:P=100:5:1的条件下生长,但若磷含量不足,C/N升高,这种营养情况适宜丝状菌生活。

二是硫化物的影响,过多的化粪池的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活性污泥设备,会造成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好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好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好帖)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

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

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

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

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2.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

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

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

水处理--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

水处理--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调试技巧活性污泥的调试说白了通过人工强化,控制参数为微生物创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一般活性污泥的调试包括:直接培养,间接培养;首先来说说活性污泥的控制参数生存条件;一是水温、pH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二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多投加一些营养物质;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循序渐进。

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培养期间,定时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SV:30,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BOD5、CODcr及悬浮物SS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间歇培养法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h,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达到15%~20%。

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

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连续培养法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1.低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

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

等曝气池形成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g/L 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活性污泥驯化方法

活性污泥驯化方法一、第一阶段驯化方法1、向氧化沟反应池进水并启动水下推流器。

持续进水到氧化沟中水位达到设计有效水深的1/3时,将接种污泥均匀地投入到氧化沟反应池中,采用鼓风曝气系统开始曝气,同时连续进水至氧化沟反应池中水位达到设计运行水位(采用转刷或转碟曝气系统,在此时开始曝气),在污泥接种完成后的持续进水过程中逐步增加曝气量至曝气量达到最大。

2、氧化沟水位达到设计运行水位后,持续进水至二沉池中。

当二沉池进水2小时后启动沉淀池刮泥机和污泥回流泵,使在二沉池中沉淀的活性污泥在污泥驯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并回流到生物处理池中。

污泥回流率应通过观察回流污泥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污泥回流比,应控制在50~100%之间。

3、当二沉池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应观察活性污泥状况,控制进水,直到出现模糊不清的絮状物,这时可适当进水,换水以补充营养物,换水量可控制在氧化沟池容的25%再重复上述操作。

当二沉池开始溢流时,启动后续污水处理工艺,如消毒工艺。

4、在生物处理池水位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后应随时监控氧化沟中溶解氧(DO)浓度值(通过溶解氧测定仪),以判断曝气量是否足够,并作出相应调整。

在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溶解氧的浓度应能满足以下三方面可能发生的情况下:(1)进水和回流污泥中溶解氧浓度较低。

需要较多充氧量;(2)进水缺氧,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将其快速改变成充氧环境;(3)当污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

5、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溶解氧的最低浓度应确保氧化沟出水口处溶解氧浓度不小于1.0mg/L。

在活性污泥驯化的第一阶段中,由于活性污泥的浓度较低,在曝气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采用喷洒水滴等措施来去除泡沫。

二、第二阶段驯化方法1、污泥驯化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后,监控溶解氧的同时,应开始监测活性污泥的30分钟沉降比(SV)和营养物质参数。

在进行监测活性污泥沉降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此阶段的前几天泥水混合物的颜色几乎同进水的颜色相同,随着曝气时间的增加,泥水混合物的颗粒变大,沉降性能变好,并且颜色逐渐变为黑褐色。

污水处理—SBR工艺培养驯化调试方案

污水处理—SBR工艺培养驯化调试方案

污水处理—SBR工艺培养驯化调试方案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SBR(Sequence Batch Reactor,顺序批处理反应器)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在SBR工艺中,通过顺序地进行污水进水、搅拌、静置沉淀、上清液排放等步骤,最终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和排放。

下面是一份针对SBR工艺的培养、驯化和调试方案。

1.培养阶段在开始使用SBR工艺处理污水之前,首先需要培养好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指一种富含各种微生物的混合物,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培养活性污泥的主要步骤如下:1.1污泥接种将已经培养好的活性污泥接种到SBR反应器中,污泥的接种量通常为反应器总容积的1-5%。

1.2初始调节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适当调节反应器的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浓度、温度、pH值等。

同时,根据水质参数的变化,适当调整搅拌和通气的方式和强度。

1.3进水将污水逐渐加入到SBR反应器中,初始时进水量可以较小,逐渐增加,以适应活性污泥的适应过程。

在进水的同时进行搅拌,以确保反应器内的污水均匀分布。

1.4静止沉淀在进水一段时间后,停止搅拌,使污水在反应器内静置沉淀,以便活性污泥可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1.5上清液排放通过控制反应器中的排放设备,将上清液排出反应器,以去除降解后的废水。

1.6污泥浓缩为了保持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浓度,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将污泥浓缩,去除部分无关物质,同时回流一部分浓缩后的污泥回到反应器中。

2.驯化调试阶段在培养阶段完成之后,需要进行SBR工艺的驯化调试,以确保其有效的处理污水。

驯化调试的主要步骤如下:2.1调整进水流量与进水时间根据SBR工艺的设计要求和实际处理能力,逐渐调整进水量和进水时间,以使反应器内的水质参数保持在设计范围内。

2.2优化搅拌与通气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搅拌和通气设备的工作方式和强度,以确保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和混合度达到最佳状态。

2.3调整沉淀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静置沉淀时间,使活性污泥有足够的降解有机物的时间,同时避免沉淀过长导致污泥浓度过高。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2007年11月30日星期五 21:29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1.活性污泥的培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接种最好利用ADC废水排放口的底泥或者利用同类NH3-N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

由于ADC生产厂废水排放口取泥相当困难,所以采用自行培养驯化活性污泥。

污泥取自玉带河的底泥,呈黑色,有臭味,含有大量泥沙等无机物,镜检观察不到微型动物,污泥活性极差,镜检结果见图4.1。

图4.1 培养前的污泥Figure 4.1 sludge before cultivate图4.2 污泥培养后期Figure 4.2 sludge after cultivate本阶段从2004年3月13日开始,由于A/DAT-IAT反应器没有做好,污泥培养在一个有效容积为8L的SBR池进行。

污泥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

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得MLSS为1500mg/L,SV为6%,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

14天后,污泥呈浅黑色,沉淀时泥水界面由开始模糊逐渐变得边缘清晰,镜检时可以观察到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吸管虫等。

随着生物相逐渐变好,预示菌种培养出来了。

测得污泥MLSS 为2200mg/L,SV为11%,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10%,污泥活性还不强,需要继续培养。

此后,每天运行两周期,每周期曝气10h,静置2h。

30天后,污泥的絮凝和沉淀性能良好,混合液静置半小时,上清夜清澈透明,泥水界面清晰,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如图4.2所示)。

测得污泥MLSS为4100mg/L,SV为21%,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3-N去除率在30%以上,污泥活性较强,至此认为培养阶段结束2.活性污泥的驯化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异养菌,而硝化菌是自养菌,污泥中含量非常少,需要进一步进行驯化,使之占优。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实验概况表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2.了解SBR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构造和运转管理基本方法。

3.观察活性污泥的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SBR法培养驯化污泥,引进菌种,在培菌开始时,连续曝气。

连续曝气,是为了充分供氧,达到细菌代谢生长需要的溶解氧量,同时能沉淀留泥,使菌种间歇缺氧,利于其耐受度和污泥絮状的形成。

好氧的活性污泥法必须保持合适的溶解氧。

培养初期活性污泥少,细菌消耗的营养和溶解氧少,因此溶解氧在1~2mg/L左右为宜,随着活性污泥的增加,后期可控制在2~3mg/L。

溶解氧过高,细菌过度氧化,絮体容易被吹散;溶解氧不足,细菌厌氧,妨碍正常代谢,孳生丝状菌。

因此最好2小时左右测定一次溶解氧,及时调整,保证适宜的溶解氧量。

培养阶段尤其要控制住水温,一般水温在20~30℃较好。

在培养初期,进水要严格控制pH值范围即控制在6.8~7.8。

但是活性污泥能转化一些有机物为酸,使生化池内pH下降。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实验材料菌种(实验室贮存的活性污泥)、河中的废水、驯化所用废水是人工配置的模拟生活污水。

2、实验仪器和设备:量筒(100ml)、大烧杯(3L)、烧杯、玻璃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锥形瓶、胶头滴管、洗耳球、铁架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烘箱、冷凝回流装置、真空抽滤机、布氏漏斗3、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氯化钙、硫酸镁和氯化铁等微量元素、重铬酸钾、试亚铁灵指示剂、硫酸亚铁铵、硫酸硫酸银溶液、量筒、载玻片、香柏油、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浓硫酸、1%淀粉溶液、碳酸钠四、实验内容以人工配制的污水作为营养液(3L),通过控制温度(20℃左右)、pH(6.5~7.5)、溶解氧(2~6 mg/L)等试验条件来进行污泥的逐步培养驯化,主要探究在培养期间活性污泥浓度(主要测其MLSS)、对COD的去除效果、30分钟沉降比和活性污泥微生物相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系统、厌氧系统、缺氧系统日常运行的核心之一,其处理的效率受到曝气时间、水温、溶解氧、污泥浓度等的影响,生物处理过程中运行好活性污泥,污水出水达标是很容易。

投加污泥同时在生化池运行过程中,在投加甘度污水处理菌种搭配培养微生物,系统微生物繁殖快、周期短。

污水处理是通过以污泥或填料为载体,形成“生物膜”或“生活絮体”,吸附有机物将其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CO2)、水(H2O)、氮气(N2),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目的。

甘度污水处理菌种日常运行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1.活性污泥状况我们直接用肉眼观察活性污泥的颜色是否是正常的茶褐色,同时用鼻子闻活性污泥的气味是否正常(稍具泥土的腥味)。

若是污泥发黑发臭,通常是曝气充氧不足;若是污泥色泽较淡,通常是曝气充氧过度或负荷过低。

2.曝气效果曝气效果主要是观察曝气池液面的翻腾情况和泡沫的变化情况。

成团大气泡上升是曝气系统局部堵塞的表现或曝气装置有破损,而液面翻腾不均匀往往是存在不曝气死角所致。

泡沫增多以及颜色发生变化,说明进水水质和进水负荷等运行状态发生了变化。

甘度污水菌种3.曝气时间曝气时间指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HRT),也是活性污泥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的时间。

通常要根据成功运行经验和实际运行来确定。

处理城市污水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为4-8h,而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时,曝气时间在10~20h,最长可达50h以上。

4.曝气量(供气量)供气电耗占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电耗的50-60%,因此供气量的调整要极其慎重。

确定供气量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曝气池出口处的DO浓度在0.8~2mg/l以上,其次要满足混合液混合搅拌的需要。

供气量的确定比较复杂,其不仅受系统工艺设计的影响,还受曝气池进水水质、温度、曝气时间、MLSS浓度、溶解氧含量等因素影响,需要根据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运行数据综合确定。

5.剩余污泥排放随着处理水量的不断增加,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也会不断增长,MLSS值和SV值都会升高。

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文本文档

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文本文档
3.3.3.1 污泥助沉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和杀菌法;
3.3.3.2 DO太低可增加供氧;PH调节进水水质;污泥缺氧而腐化可增大曝气;N,P缺乏则应增加;
3.4 二沉池异常情况及对策
BOD(COD)异常增高: 出水浑浊 ,PH值低、DO高: 污泥生物减少、 NO2、NO3高 :硝化对BOD影响
2. PH值下降 加碱调整
3. 低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物大量进入 降低负荷
3.3.1.5 进水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3.3.2 非丝状菌膨胀
3.3.2.1 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太高,而进水中又缺乏足够的N,P,或者DO不足;
3.3.2.2 进水中含有较多毒物,导致细菌中毒,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粘性物质,形不成絮体,也无法分离。
3.3.3 措施
3.2 污泥SVI值异常原因及对策
异常现象
原因
具体原因 对策
SVI值异常高 原废水水质变化
1. 水温降低
式中Ac为二沉池表面积,Hc为二沉池内的污泥层厚。
2.3.4 用SV30控制
3.活性污泥系统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生物相不正常
3.1.1 正常的生物镜检可见大量有柄纤毛虫,如钟虫属,累枝虫属等,这类纤毛虫以体柄分泌的粘液固着成污泥絮体。
3.1.2 如系统出现大量游泳型纤毛虫,如豆型虫属,草履虫属等则可能是有机负荷太高或溶解氧偏低所致。
DO低: 游泳型生物增多、细菌游离,高浓度有机废水流入系统:污泥分散
污泥生物死亡,呈黑色: 污泥腐败 ,
DO正常、污泥生物死亡: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流入、污泥解体 。
PH值正常、DO低:污泥腐败。

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

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

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活性污泥的驯化是指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泥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降解,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是指通过调控废水处理系统的环境条件和运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活性污泥驯化的常用技巧。

1.活性污泥的种植与投料-种植新活性污泥:新的污泥种植需要从外源水体或已经成熟的活性污泥中获取活性污泥种子,并根据废水水质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种植方法。

-定期投料:合理投入废水中的有机物,维持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需求,避免过度或不足。

2.调控温度-控制在较适宜的生物反应温度范围内,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使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更强。

常用的温度范围为20-30℃。

3.溶解氧控制- 保持适宜的溶解氧浓度,一般控制在2-4mg/L范围内。

过高的溶解氧浓度会导致微生物过氧化能力增强,会导致活性污泥中生物膜的增厚,从而降低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

4.混合条件控制-保持适宜的混合条件,如搅拌速度和混合时间等。

适当的搅拌能够保持活性污泥的均匀悬浮,提高微生物降解废水的接触率。

5.控制进水COD浓度-高COD浓度废水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较强,需控制进水COD浓度,慢慢增加COD浓度,使活性污泥适应进水情况。

6.控制进水负荷-控制每天的污水处理量,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平衡。

当进水负荷突然增加时,要适当增加活性污泥的投放量和调整反应器的运行条件。

7.调节pH值-保持适宜的pH范围,通常为6-9、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产生抑制作用。

8.资料更新-随时更新进水和出水的污水参数和活性污泥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9.控制沉淀时间-沉淀时间是指活性污泥从进入反应器到污泥沉淀完毕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适当调整沉淀时间可以改变污泥的特性,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之,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废水水质特点、系统操作参数和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控,提高活性污泥的降解能力和稳定性,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及注意事项1.活性污泥的接种:活性污泥通过调配接入废水接种到活性污泥池中。

接种污泥的选择要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合的活性污泥接种源。

接种时注意控制污泥悬浮液的浓度,一般为2-3%。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投加有机负荷和底物,以促进活性菌群的繁殖。

2.温度控制: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一般来说,相对较低的温度有利于菌群生长和代谢活动。

正常的培养温度一般为25°C-35°C,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菌群死亡或者菌群组成发生改变。

3.进水水质的适应:活性污泥的驯化过程需要适应进水水质的变化。

有机负荷的波动、pH和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活性污泥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驯化过程中,要逐渐适应进水水质的变化,避免过度冲击。

4.氧气供应: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好氧条件下的处理过程,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氧气供应方式有机械通风、曝气池曝气和螺旋桨搅拌等,选择适合的供氧方式有助于提高氧气的传递效率和溶解氧的浓度。

5.污泥的回流:活性污泥法中,向活性污泥池内回流一部分已沉淀的活性污泥,即内回流,对污泥的培养驯化非常重要。

通过内回流,可保持和增加活性菌的数量,提高处理效果和水质稳定性。

回流比例一般为20%-50%,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污泥的排除:污泥的排除主要包括过量污泥和氧化池内产生的大量崩解污泥。

过量污泥排出主要通过污泥浓缩、脱水等工艺进行处理,崩解污泥则需要定期清理和处理。

污染物的积累会导致活性污泥的失活和稳定性下降,因此排泥工作也是活性污泥法中的重点。

活性污泥法的培养驯化是一个较为复杂且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控各个环节的操作参数,如进水水质、pH值、温度、曝气时间、污泥浓度等,以保证处理效果和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分析,包括COD、BOD、氨氮、总磷等关键指标,及时调整和优化处理方案。

通过科学的培养驯化和操作管理,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实现高效稳定的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一、活性污泥概述1.定义:活性污泥是污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聚合体,是指微生物在贮存器潜育生存的体形和状态。

2.组成:活性污泥主要由泛类细菌、短杆菌、放线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

3.特征:活性污泥具有吸附性、降解性、沉降性及厌氧性等特征。

二、活性污泥培养1.活性污泥培养的目的:培养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具有良好的污水降解能力。

2.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活性污泥常用的培养基有17#苹果基、一个液体培养基等。

3.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DO值等条件。

4.培养方法:常见的培养方法有悬浮培养法、固定化培养法、连续培养法等。

三、活性污泥驯化1.活性污泥驯化的目的:通过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污水的处理要求。

2.驯化方式:常见的驯化方式有物理驯化、化学驯化和生物驯化等。

3.驯化条件的控制:驯化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曝气量、营养物质浓度等条件。

4.驯化指标:驯化活性污泥的指标主要有COD去除率、NH3-N去除率、生物毒性等。

四、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的应用1.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2.生物能源: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产生甲烷等生物能源,利用活性污泥进行沼气发酵有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3.土壤修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对于土壤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结: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控制好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驯化方式,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污水降解能力和适应性。

此外,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培训资料—活性污泥驯
化技巧
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污泥负荷污水处理中进行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

1好氧处理菌种的投加与培养
一、菌种培养时构筑物的选择:
方便加菌种、有曝气装置、有搅拌、方便进原水或营养液
二、菌种的投加方案的确定
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

如场地、人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
三、菌种的粉碎
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

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泵循环+滤网冲击---曝气、搅拌。

四、菌种活性的恢复
菌种加入后,首先是恢复其活性,由于菌种脱离其原来的好氧环境往往已有较长时间,因此,菌种运输到现场后应尽快加入培养构筑物,并且加入时,使构筑物处于曝气过程,每批加完后继续曝气,一方面淘汰厌氧菌,另一方面将构筑物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恢复其活性
五、菌种的培养
在活性恢复后即进入培养阶段,目的是使活性污泥尽快生长,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

菌种活性恢复期间,同时自身也有部分增殖。

菌种的培养可单独进行,也可与驯化同步进行,通常是以培养为主,即污泥量增加为主,兼顾驯化。

如原水浓度较高或毒性较强,培养时应以加营养液或生活污水为主;如原水基本无毒性,碳氮比适当,可在培养阶段以原水为主。

2好氧处理活性污泥的驯化
一、活性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
二、活性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应逐步减少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个周期或2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

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根据体积负荷来确定下个周期的进水量。

下面以SBR池为例计算体积负荷。

12小时一周期,曝8推4。

进水COD5000mg/L,氨氮1000mg/L,好氧池体积1000方,进水后
生化池内COD300mg/L,氨氮50mg/L,曝气4小时后,生化池内
COD200mg/L,氨氮34mg/L。

则系统COD体积负荷=(300-200)/4=
25mg/L.h;系统氨氮体积负荷=(50-34)/4= 4mg/L.h;
再计算出本周期COD去除总量=1000方* 25mg/L.h* 8=200公斤;
氨氮去除总量=1000方* 4mg/L.h* 8=32公斤;
以COD计算下周期进水量=200*1000/5000mg/L=40方;
以氨氮计算下周期进水量=32*1000/1000mg/L=32方;
下周期进水量取32方
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中,应计算单位时间内系统进入的COD、氨氮的总量,结合在此期间系统内指标的变化情况计算出体积负荷来确定下周期进水量。

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污泥负荷如果化验设施不到位,无法获知COD、氨氮等数据,可根据溶解氧的变化、风机风量的大小来估算体积负荷。

在这种情况下,进水量的增加更应稳定,避免冒进对系统产生冲击。

例如,系统内溶解氧一般控制在2-3mg/l,如果系统内溶解氧偏低,1.0左右,或进水停止后,溶解氧上升缓慢,说明进水量偏大,应适当减少进水量。

如果溶解氧上升较快,说明进水量合理,可再适当增加进水量。

如果溶氧仪、化验仪器暂时都没有,可根据污泥负荷来确定进水量,一般污泥COD负荷按0.2公斤COD/公斤污泥˙天。

三、硝化菌的培养
对于垃圾渗滤液来讲,硝化菌的培养是重点,相对于异养菌来讲
比较难培养,硝化菌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污泥的驯化过程。

下面根据影响硝化菌生长的因素来确定硝化菌培养时应控制的指标。

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温度
在生物硝化系统中,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5~35℃的范围内,硝化菌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

当废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低于10℃时已启动的硝化系统可以勉强维持,硝化速率只有30℃时的硝化硝化速率的25%。

尽管温度的升高,生物活性增大,硝化速率也升高,但温度过高将使硝化菌大量死亡,实际运行中要求硝化反应温度低于38℃。

所以高氨废水工程的调试应尽量选择气温15度以上的季节,如果必须在冬季启动,应尽量选用高氨污水厂的菌种,或有保温、加温措施的系统。

②pH值
硝化菌对pH值变化非常敏感,最佳pH值是8.0~8.4,在这一最佳pH值条件下,硝化速度,硝化菌最大的比值速度可达最大值。

在硝化菌培养时,如果进水pH值较高,能够达到8.0左右最好,如果达不到也不应刻意追求,只要系统内pH值不低于6.5即可,如低于此值,应及时补充碱度,如烧碱、纯碱等。

③溶解氧
氧是硝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得进程。

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溶解氧应该控制在1.5~2.0mg/L内,低于0.5mg/L则硝化作用趋于停止。

当前,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低DO(1.5mg/L)下可出现SND现象。


DO>2.0mg/L,溶解氧浓度对硝化过程影响可不予考虑。

但DO浓度不
宜太高,因为溶解氧过高能够导致有机物分解过快,从而使微生物缺乏营养,活性污泥易于老化,结构松散。

此外溶解氧过高,过量能耗,在经济上也是不适宜的。

④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污泥龄)
为了使硝化菌群能够在连续流反应器系统存活,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θc)N必须大于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
(θc)minN,否则硝化菌的流失率将大于净增率,将使硝化菌从系统
中流失殆尽。

一般对(θc)N的取值,至少应为硝化菌最小世代时间
的2倍以上,即安全系数应大于2。

⑤重金属及有毒物质
除了重金属外,对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还有:高浓度氨氮、高浓度硝酸盐有机物及络合阳离子等。

⑥BOD
如果系统内BOD较高,系统内的异养菌就会与硝化菌争夺溶解氧,由于异养菌的数量远远大于硝化菌,硝化菌常常在系统内BOD较高的情况下得不到一定的溶解氧,而无法生长增殖。

一般系统内BOD高于20mg/l,就会对硝化菌产生抑制。

如果进水COD过高或碳氮比较高,硝化菌的培养就必须通过延时曝气来实现,即系统内COD已经合格或处于较低水平时,继续曝气,给予硝化菌足够的生长时间,曝气时,同样要控制好溶解氧,尽量低于3mg/L,防止污泥加速老化。

⑦氨氮浓度
在系统氨氮浓度200mg/L时硝化菌就会被抑制,因此建议系统内氨氮浓度不高于150mg/L,在高氨污水处理中,由于进水氨氮浓度高,如果不注意,几个周期下来氨氮浓度就会升高到一定程度,常常在A池高于200mg/L,因此在硝化菌培养过程中以及正常运行时,应始终维持系统出水氨氮浓度在工艺要求指标以内,保证从调试开始,系统即出合格水。

结合以上几种因素,我们在培养硝化菌时,应尽量创造其生长的有利条件,制定出最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